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摘要】本文先从“互联网+”时代到来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探析入手,探讨当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不足,基于“互联网+”思维分析适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途径,围绕校企合作、协同培育机制和创业项目比赛等,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有效性的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优化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技能。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

基于我国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结合办学定位,面向学生与社会需求,树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从而推进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教育中,要不断依据时代需求,修正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改革教育模式,响应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克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与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等困境,积极探索高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需求。

一、“互联网+”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陷

1.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大多数的高校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偏重理论的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处于边缘位置,少数有条件高校举办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比赛,但是比赛与大学生实际专业课程设置不符,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具体的比赛之中。再者由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不同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与专业课程知识联系不紧密,最终导致大学生无法达到社会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2.缺少经费支持。虽然政府具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创新创业资金缺少融资渠道,主要还是由个人来解决资金问题。纵使有条件的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资金申请制度,例如:创新创业培训经费、小额无息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但很难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期的实际经费需求,且申请时间较长。另外地方的商业银行贷款要求很高,大学生缺少信用基础和抵押物,所以很难获得创业启动经费,致使不少前景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资金限制孵化失败。且创新创业教育中,对抗压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缺失,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以及责任感不足,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混乱。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课程的定位比模糊,且创新创业课程往往只有32课时,缺乏实践教育体系,同时专业课与创新创业的牵涉部分较少,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长效性,比较急功近利。不少院校将创新创业的定位认为是培养企业家,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潜力,其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也因此,高校专业建设规划、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与创新创业互动不足,没有形成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创新创业跨专业和跨学院建设发展较慢。课程体系设计的随意性明显,没有显示出院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延续性很差,难以与专业教育体系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之质量低。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应用层次。校企合作基于创新型才培养的本质,为了培养出面向生产及管理一线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所以要加强教育与实践的融合,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充分围绕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提高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校企合作的项目教育入手,以学校理论教学与初级实践技能教育为辅,基于企业岗位工作或者是实践指导为主,学生在岗位实习以及学习中,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今后创新创业与就业奠定优良基础。此外,还要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根据企业工作环境构建实践教育体系,针对实际生产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层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借助项目以及技术服务,以企业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和学校优势结合,在层次性及针对性的实习基地合作模式中,让学生分批次及按部就班地到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确保实践教学针对性及有效性。2.科学设置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创新创业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互联网+”思维,构建专业+人文+创业的课程体系格局,发挥课程指导与教育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时俱进,除却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需要研究和了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应用研究,鼓励高校教师编制与特色专业和实际需求吻合的新教材,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教学实践中系统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整合和优化学科,让专业教师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3.着眼于绩效,拓展帮扶渠道。目前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普遍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平台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质量低下,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院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依托于优势分析以及区域互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绩效期望是以大学生创业进程为基础,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期望,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开展各种相关知识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以及有关的主题课程,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行业最近动态以及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了解相应的国家帮扶政策及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此外,院校还要不断提高创业项目的帮扶力度,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地方政府及社会的协作交流,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多渠道、多平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例如团队及建设,财务管理、创新性分析及创业规划等技能,构建相关的社团组织及项目竞赛,不断磨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以创新创业学术类社团及创新创业沙龙等组织的扶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及发挥空间。

三、结语

自从2015年我国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格局,就成为当下高职教育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为解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可有效解决教育方向却是,学生创业起步难等问题,凸显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较方便地开展,地方政府也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配套政策制度等。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处理进退两难的局面,正在积极探索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15(02):1-5+42.

[2]迟蓓.“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南方农机,2017,48(14):106-107.

[3]严瑛,赵明威,赵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7,46(06):105-107.

[4]黎永键,李法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1):8-12.

作者:刘冬东 单位:六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