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实践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实践研究

当开展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时,班主任除了开展基本的教学活动之外,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注重“管”与“育”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教师需要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结合,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不少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重视“管”但是忽略“育”的情况。这不仅导致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被制约了,而且德育教育也很难达到真正的目的。伴随着教育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方法与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基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德育教育也发生了改变。小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并且保证科学文化知识的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且在开展实践德育工作时,构建管育并重的工作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开展小学阶段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教师还需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教育与管理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对于班级纪律的管理,并且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定以及班级的纪律。而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身心方面的发展特点,对学生展开心理与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教育,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与意识的目的。当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时,教师需要了解其中的联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实现教育效率的提升。将管理与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对班级实施更好的管理。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重视的便是这两个方面的运用,给予学生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活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班级真正管理好,减少学校中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并且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如今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与德育教育,但却在实施的过程中忽略了管理与教育的配合。最终不仅很难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还会给小学阶段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学生出现厌恶学校的情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不仅没有形成正确且健全的三观,而且对于社会的阅历少。在这个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年龄,学校过于重视管理,很容易出现对学生要求过多的情况,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二、构建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在开展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时,班主任不能给学生留下过于严格的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刻板,而且再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真正与教师实现平等的交往。在交流沟通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出现有所防备的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展开,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更差。因此,班主任需要构建一个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与学生采取朋友相处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真正达到缩小师生之间距离的目的。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而不是对学生一味地指责,给予学生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最终使得德育目标得以实现。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由于性格偏激,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的情况。这个时候班主任就需要给予学生引导,告诉学生班级中没有谁看不起他。在课间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与其他学生打成一片,并且送一些零食或者小玩具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与同学是关心他的,而且还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德育教育的实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丰富“管育”内涵,真正提高德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需要尽量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让学生们树立起尊敬班主任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传统的德育教育思维限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师生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促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管育”的目的。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班主任需要站出来给学生提供帮助,增强学生的信任,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才会真正成为朋友,达到“管育并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如果学生存在固执偏激,且我行我素的性格,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改变,让学生变得更好。当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错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到底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于他的爱,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班主任不仅需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管育并重”的德育教学方式,真正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综合性的人才。

作者:吴丹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