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浅论

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浅论

摘要:

案例教学是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选择与呈现案例、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个环节的构建。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价值;实践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

劳伦斯把案例视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师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理查德认为案例就是实践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呈现与知识相关的行为故事;余凯成以案例为对生活素材的描写,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这些描写予以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学者对于案例的概念予以不同的定义,但是可以总结出相同之处:案例使典型的实践情境,案例教学即通过把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案例必须带有启发性,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用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和事实进行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架构;其二,案例需要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案例教学是在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必然是相关案例才具有效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价值

1.形象化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不是重点,只是涉及到了不多的部分,集中于九年级。然而,即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涉及较少,在其他方面,也满是概括性知识的条条框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定会遇到不小的问题。此时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形象化这些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对社会事实的是非以及程度的辨别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中具体阐释了违法与犯罪的定义以及下辖条规,学生在记忆时常常出现缺漏,在分析时混淆二者是常事,于此,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未造成事故的属于违法,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造成严重事故的属于犯罪。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所以,思想品德课程集中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是纯粹地理论宣讲可能无益于这一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由于学生的青春逆反心理走上相悖之路。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在无形中熏陶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时,为避免学生陷入到竞争的不择手段以及误解合作的无利认知中,教师可以引入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分却无益的例子,彰显合作的重要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

案例教学想要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有合理的程序设计,否则,便只能逗个趣儿而已。具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构建。

1.选择与呈现案例

无论是用于课前导入,还是用于课中辅助理解,亦或是用于课后训练与观察,教师选择与呈现案例是第一步。案例选择恰当,呈现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降低了案例教学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利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能随手拈来即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案例与生活以及知识的相关性,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之外,也不应无关于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上学期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在教学不能调节情绪的弊端时:教师可以选择河豚撞桥一意孤行最后为鹰所食的寓言故事或者是讲述考试中不能调节紧张情绪所导致的结果这些材料,或者是学生耳熟能详,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且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若是选择一些名人轶事,或者发火打架之类的案例,怕是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语言需要简洁生动,啰嗦死板的语言难以引起学生对案例的高度关注,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进行分析与认知,以前面河豚的故事为例,一位教师在进行了篇幅性的阐释,甚至比一则寓言故事都多,在冗余的描述中,学生头昏脑涨;其二,如果辅助以多媒体的呈现手段,是文字需要注意大小与间距,学生看得清晰方可,是图片需要注意中心,不能用无关情节带偏学生。

2.设置问题

思维源于质疑,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必须保证有问且有好问。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局限以及课堂组织的时间局限,问题多由教师设置。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问题的难度需要合适,即学生必须经过思考,但在思考之后可以有所得,以前面所举河豚为鹰所食为例,教师可以设问“河豚为什么被鹰所食?据此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而不是“河豚被鹰吃掉了,是吗?”等简单的问题亦或是“在情绪之因素外,还可以学到什么?”等拓展过度的问题;其二,设计问题需要层层递进,问题一般分为显而易见、分析、应用三个层次,依次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针对案例进行提问时,教师依据问题层次逐渐拔高,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的问题是“成功是因为什么?合作的价值在哪儿?这些启示可以用于学习中的哪些方面?”

3.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之后,对于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个人做出答案,对于分析和应用层次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有效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合理分配小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之中,又可以互相带动,每个人的优势不同,有的擅长分析,有的在联想方面专长,有的则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些不同的专长可以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其二,鼓励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在讨论中,常常会有突发奇想,对于这些,教师的态度应该是肯定的,不能因为可能影响课堂顺利进行或者是自以为不着边际便打击学生的思维价值;其三,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建构知识系统,这是案例教学的完美结束,比如,在完成对杨振宁与李政道案例的相关讨论后,教师需要点出合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以及其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致性。

作者:马玉英 单位:宁夏西吉县教育体育局研训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守坤.浅议初中思想政治中的案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2]詹小斌.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