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师论文范例

教育教师论文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1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是爱心工程。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幼儿教师,更要具有童心,只有拥有童心,才能与幼儿心灵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欢天喜地地生活,无忧无虑地成长。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对幼儿的教养,保育时刻都需要智慧。教育教学智慧就在于能够洞察幼儿的心灵,捕捉孩子们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加以调控,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就是幼儿教师智慧的表现。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这门学问很深,需要我们长期磨合,终生探讨。

二、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敬业爱岗

教师首先要成为大写的人,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必须不断提升、净化人格。要坚持修身养性,要修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幼儿教师的人生应该是道德化的,不断在道德化的人生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由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三、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四、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2

1.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营造一个十分轻松、优美、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通常都是自己朗读课文,让幼儿跟读,这样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展示给幼儿,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就能掌握整个的故事内容,并且针对课件中各种语言对白的声调、语速、神态等各方面的不同,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训练,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技素质

在幼儿教育中,科技方面的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在传统幼儿教学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和乏味,理论和概念性的东西偏多,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一些幼儿教师对此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幼儿在这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幼儿教师改变了这种教学思想,他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科技教学的一些成果或实验等展示给幼儿观看,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1.3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歌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歌”,他认为,音乐艺术对幼儿性格的发育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的广播和班级中的各种录音设备、多媒体软件等,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分别在早操、午餐、午睡、下午的课外活动等时间段,有针对性的仔细挑选段不同的音乐来播放,通过大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游戏活动方面的影响

2.1营造氛围

在传统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只要组织幼儿做游戏就可以,忽略了氛围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幼儿教师往往只是给幼儿播放录音,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舞蹈、动作等立体、直观的展示给幼儿,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声音、画面、动作相结合的和谐效果。运用教学课件,将音乐与画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将以前难以描绘的情境直观的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模仿。

2.2积累经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当中,对于游戏经验的积累,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会带领学生到一些活动场所实地进行参观了解;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枯燥的、乏味的讲解和展示,让幼儿慢慢了解和掌握,效果十分的有限。而如今,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需要进行了解和体验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让幼儿在不能现场体验的情况,也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感受,大大缩短了幼儿教师的讲解时间和讲解难度,提高了游戏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对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3.1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在幼儿园课间休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可以自行浏览和观看,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应当注意选取一些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2方便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等渠道,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观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对幼儿的日常表现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交流掌握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采纳,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完善和高效。

4结语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3

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路人,尤其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幼儿园时期学生的各方面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耐心指导,因为孩子们还很幼稚,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浅显易懂地教会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在照顾生活中,幼儿教师要热情地接待孩子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幼儿教育就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师会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会注重学生在精神层面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一个好榜样,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们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要让教师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因为他们无意中的很多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举止。由此可见,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孩子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二、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幼儿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可以说,每个人一生的前半部分大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幼儿园的校园生活是每个现代人都经历过的,教师的言行及道德修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园的生活不美好,小朋友很难改变对学校的厌恶。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就不得不重视幼儿园的师德情况。就像近期新闻中报道的,如果幼儿园的教师都像他们那样打骂学生,那学生还会愿意和教师做好朋友吗?家长还会信任老师吗?校园还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吗?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任务,而教师就是这个任务的领导者。他们从小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现如今发生了多起幼儿教师虐童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家长怀疑的态度中,必须反思一下幼儿师德教育是否能做到让家长放心。根据多年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我认为幼儿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更要注重教师的师德教育。可以开展加强幼儿师德教育的活动,比如说开展照顾孩子大赛,通过教师照顾孩子的细心程度可以观察到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小朋友。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观察一下教师的教学方式,看是否能让学生和教师融洽相处,是否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4

幼儿教师性别分配不均,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教学任务的认识。关于幼儿教师的教学的重点,许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给予了解读。从教学内容来看,学前教育以对知识的教育、习惯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发展这三者的教学为主。其中,知识的教育是教会幼儿习得某些知识。这些知识范围非常广泛,既有代表物品的名词,也有某些食物是否适合食用的常识,是帮助幼儿了解世界,表达自己思想的基础。习惯的养成是训练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成为幼儿的一种基本素质,在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人格的发展则是通过良好的示范和影响,提供优质的行为模板,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使幼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起着不同作用。去除专业领域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方法等知识方面的差异以及元知识、元技能的辅助作用后,仍有大量由于性别差异带来的差异。

二、对幼儿发展培养倾向不同的人对教师选择的倾向

学前教育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要,但对不同的人来说,对幼儿教育和培养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和选择也会产生很大差异。侧重知识的人在考虑选择教师时,会着重考虑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对幼儿状态的观察与判断能力。这些人倾向于选择表达和表现能力非常强,讲解耐心,心思细腻,善于感知幼儿心理变化的女性教师。侧重习惯养成的人在考虑选择教师时,会着重考虑教师外在形象,行为特征,对动作的表现和模仿形象的树立。幼儿的习惯往往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这些人在选择教师时,会考虑到教师对幼儿的照顾与看管,是否负责任,是否有足够的精力等。对于教师的性别选择上,则各有所好,重视照顾幼儿生活的人会选择女性教师,因为女性教师够细心。重视责任感的人对教师的性别并没有倾向,而是看重教师的职业观和责任心。侧重健康人格的人在选择教师时,会考虑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甚至对幼儿性心理的影响。这些人在选择教师时,会注意到教师的性别对幼儿产生的巨大影响,比如考虑到不同性别教师的行为所具有的性别特征对幼儿性心理发育产生的影响,幼儿对不同性别人的行为模式的建立等。因此,这些人在选择教师时,倾向于将不同性别教师比例配属在1:1。不同培养倾向的人选择教师的倾向性不同,从当前呼吁、提倡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均衡的人越来越多这一事实可以推测,人们对幼儿发展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注重知识向注重习惯和人格,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关心。

三、对男性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角色的讨论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5

临床学习阶段的教师,不仅要履行医生“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更要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不但要在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教育学生,更要从医德修养和思想品行上培养学生;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师德建设,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以教风促学风,以师德促医德,从而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夯实基础。临床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其师德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临床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品质,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经历过专业知识的不断积淀和师德修养的反复锤炼。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临床教师承担着医务工作和医学教育的双重使命,作为前者,必须有关爱病人、勇于奉献、坚持操守的品质,作为后者,必须有关心学生、坚守信仰、不断进取的意志,他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展知识层面,全面提高素质,以满足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而这些是以师德作为核心支撑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它以内在驱动力的方式促使临床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技能、恪守职业纪律、完成教育目标。

当前临床教师师德建设困境

近年来,在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医学专业教师的师德状况呈积极健康的态势,然而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受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的负面影响,部分临床教师的师德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亟须改善的问题。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高素质的医疗专业人才,但当前医学教育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重授课、轻育人”或“只授课,不育人”的现象。[2]有些临床教师对自身的职责认识模糊,理解存在偏差,只满足于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完成自己的临床教学任务,无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不用职业道德规范去教育学生,甚至对学生课外的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有些临床教师过分追求名利,本身并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把物质利益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把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带教工作当做副业,仅仅是提高专业职称、谋求社会地位的手段,通常表现为不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认真进行备课,教学敷衍了事,考试则根据人情关系随意给分,置学校的教育宗旨和学生的自身素质于不顾,缺少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古人云:言高为师,身正为范。临床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而且要承担起示范引领的教育职责,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3]但是,有的教师纪律意识淡薄,无视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教学制度,举止随意;有的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有的教师对待病人举止傲慢、态度恶劣;有的教师甚至把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怨声载道。这些消极言行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由困境引起的原因反思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尚师德的孵化器,反之则是滋生不良师德的温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变化使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更新了办学观念,拓宽了办学渠道。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渗透,扰乱了人们的传统思想和道德标准,很多人把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理想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随之滋生,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4]高校处在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这些负面现象对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及道德评价标准产生了强大冲击,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不断被弱化,尤其是临床教师,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具有社会接触性,在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上更容易出现偏差。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纷纷扩大了招生数量和规模,而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教学矛盾。高等医学院校素以培养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临床技能为主要目标,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生师比例的一再提高,加大了临床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在带教病例和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相对于每个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机会就会减少,很多时候教师只能疲于应付带教授课任务,与学生在思想层面进行沟通和交流日益减少。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时代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走向边缘化,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的表现日渐明显。和一般专业教师不同的是,临床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以教学医院为主,因此,教学医院对临床教师师德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虽然目前各教学医院一再强调用人要德才兼备,但具体到人才引进、教师管理、业绩考核、职称职务等实际操作中,往往过分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显性条件,忽视了其职业理想、思想素质、师德师风等隐性条件,在无形中也助长了部分临床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技能、轻师德的思想,只重视身为医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忽视作为教师的师德素质的培养,平时有限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也大多流于形式,师德问题从认识根源上长期被忽视、形同虚设。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职前教育,轻在职教育的现象,至今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师德规范和评价标准,更未细化到临床教师这一群体。在传统的师德教育内容中,往往以政治要求代替职业道德要求,枯燥乏味、缺乏时代印记,偏向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过于神圣化、模范化,缺少现实精神和职业特色,使大多数普通教师难以产生认同感和共鸣,削弱了师德教育作用。[5]同时,除简单的岗前培训内容外,师德教育大多采用空对空的集中理论学习等传统形式,方法单一,缺乏道德实践性,从而使得师德教育缺乏实效。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6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历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规定。1995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提到了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关的内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热爱幼儿,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2011年12月,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理念,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要求。从已有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条例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已出台的条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为零散,模糊、笼统,缺乏规范、全面、统一的标准;其次,专业要求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全面,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将教育理念与行为准则相混淆,不足以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规范和指导;再次,专业要求的条目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专业要求的内容很难反映现代教育的理念,应对新时期幼教现状与问题的能力略显薄弱。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导致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不够准确,更不能体现专业性,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质量,也无法指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幼儿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现代教育理念诠释与启示

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三、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1.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2.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

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3.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

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强调幼儿教师要接受并认可每一个儿童,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个性化声音;模糊限制语;论文写作

写作声音作为衡量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国内外研究者的热点课题。目前写作声音的实证研究既关注写作声音自身的语言要素又关注影响声音建构的外在因素,这些研究在帮助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写作声音的同时,也为教学者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视角。在写作中,强化声音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其中表达作者思想和意图的模糊限制语也是重要手段之一。模糊限制语的恰当运用体现了写作者对话语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追求,是写作个性化声音的重要反映。鉴于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声音强度的影响不言而喻。国内目前关于写作声音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而作为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指导者——中学英语教师在学术论文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学英语教师的学术写作多以教学研究为主,缺乏相关的学术指导,了解他们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究学生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体现。所以本文尝试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角度来探究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方式。

一、个性化声音

个性化声音与文章质量密切相关,标志着作者与其他作者在立场、观点和身份方面的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肯定声音对写作的影响,但有关声音的界定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目前具有两大代表性流派:一是以英国语言学家Elbow和Stewart为代表的表达主义者(Expressivists),他们认为声音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典型象征。在Elbow(1999)看来,作为个人观点的重要表现,作者在写作中要明确自身的个人声音。Stewart(1992)也视其为写好文章最根本的因素。另一学派则是以语言学家Ede,Prior,Mastuda,Atkinson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者(SocialConstructivists)。与表达主义者不同,他们认为声音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和文化相互依存的。比如Matsuda(2001)对声音的界定:声音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社会中存在的却又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语言或非语言因素达到的一种综合效果。这是声音第一次比较正式地被定义,但声音本身仍然难以琢磨,研究者依旧没有停止对其探究。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Hyland(2008)提出的定义声音的新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学术写作一方面需要个人声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所以其模型又被称为互动性声音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模型平衡了两大流派关于声音的争论,验证了声音同时具有个性化和社会依存性,为研究者继续探究声音在写作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提供方向。

二、模糊限制语体现的个性化声音

模糊限制语在书面和言语交际中使用广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1972)提出并给出明确的定义:模糊限制语是指使语言变得更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如kindof,really,relatively等。它可以用来直接呈现作者对话语的主观态度,或在作者对话语作出间接评价时提供合理依据。语言学家从多种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分类,这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Princeetal(1982),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划分,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作为影响写作声音的基本语言要素之一,模糊限制语对声音强度的影响也备受关注。语言学家Gross&Chesley(2012)认为借由模糊限制语写作者在遵守科学行为规范的同时,可以更严谨地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语言学家Helms-Park&Stapleton(2003)看来,写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则是弱化个性化声音的一种体现。同样地,赵冠芳(2013)在探究如何可靠地测量声音强度的过程中发现,在文章评阅者看来,写作者可通过灵活运用模糊限制语展示自信,但该要素使用越少越能体现权威声音的强度[1]。由此看来,模糊限制语对个性化声音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以Prince等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为依托,以《基础外语教育》2019年全年近40篇中学教师论文英文摘要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学英语教师二语写作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

(一)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个性化声音

从语义范畴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是依据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对话语结构进行修正的词语,它能够使话语的真值条件发生变化,促使话语结构原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对话题的认识。具体来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能够细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使话语与实际情况在程度上更加符合的修正语即为“程度变动语”,如somewhat,quite,really,almost,kindof,sortof,alittlebit,moreorless,tosomeextent。这些词语使说话者避免武断,表达变得更加得体。给话语限定某种范围的词语则为“范围变动语”,使用这类词语进行论述可以使句子表达更严谨,如roughly,approximately,nearly,about,over,morethan,orso,atleast,inmostrespects。在使用这类模糊限制语时,因为说话者一般都会涉及具体数字,听话者完全有能力在相应的范围内去理解文章想要探讨的话题。听话者仅需要考虑范围大小,而不必在意讨论的话题与具体情况的贴合度。无论是程度变动语还是范围变动语,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所陈述观点的谨慎态度,展示了写作声音个性化的一面。然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体现,他们在写作中将这些表达排除在外,以非常肯定地用词阐述文章观点。比如,English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splaysacrucialroleintheacquisition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fortheyoungergeneration(Xu,2019)[2]。从作者的用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对青年一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在整句话中没有任何程度上或者范围上的修正语,作者想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个人观点的权威性。但与此同时没有给读者留有任何质疑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所述观点的谨慎度。

(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与个性化声音

与改变话语结构真值条件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不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句子的本意,而是让话语中肯定的语气趋于和缓。说话者通过使用这类词语表明话语是来自说话人本人或者第三者。据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用于表明说话者本人的观点或态度,或者对所讲内容的直接猜测。在此情境下,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包括单复数)的使用往往被包含于直接缓和语中。这样一方面说话者明确了对自己观点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听话者意识到这是说话者的主观看法,并非绝对正确或证据确凿的事实依据,仍需要听话者本人对其准确性做出合理判断。这类词语虽然以第一人称陈述观点,但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语气相对和缓。比如,inmyopinion,Ibelieve,asfarasI’mconcerned,Isuppose,Iamafraid。与此同时,说话者如果不直接表达个人立场,而是借用第三者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时使用的词语则被称为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和直接缓和语都使句子的表达趋于缓和,但间接缓和语将说话者排除在外,避免承担责任的同时又保全了说话者的面子。典型的间接缓和语有itissaidthat,accordingto等。相较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而言,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中略有体现,但这种体现也仅限于借用他人观点或态度表达自身看法的间接缓和语,在本文所分析的所有文章中均未出现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直接缓和语。比如,Asadvocatedbythecurriculum,teachersshoulddesigncomprehensive,relevantandpracticalEnglishlearningactivities(Fu,2019)[3]。在这句话中,作者借用大家都熟知的“新课标”(asadvocatedbythecurriculum)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支持自己的研究设计,在进一步巩固自身观点权威性的同时,也给读者留有自我判断的余地。当然类似这样的间接缓和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研究对象依旧选择直接肯定地用词表达自身观点或态度,而将各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排除在外。

三、结语

学术写作离不开个性化声音,个性化声音的强弱也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学教师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学教师在学术写作中为巩固个人论点的权威性,极少使用甚至不用模糊限制语,少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只是相对集中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类型相对单一,模糊限制语变成了弱化个性化声音的一种体现。但本文认为,模糊限制语虽是使观点变得模模糊糊的表达,但它是作者谨慎写作态度的客观体现,是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冠芳.国外写作声音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J].外语界,2013(3):67-76.

[2]徐恒栩.高中英语学科素养中的母语文化意识培养与实践路径探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6):76-80+110-111.

教育教师论文范文8

政策指导行动,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制度决定教师教育质量,从而影响整个教育质量。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宣布独立,为了促进和发展教师教育,俄罗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高、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可操可控的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了俄罗斯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

2教师的培养体系

俄罗斯教师教育主要是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主要由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来组织实施,并注重教师教育的层次性和复合性。为了建立多层次的教师教育机构,1992年3月俄罗斯联邦颁发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高等教育的决议》,同年6月俄罗斯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建立多级结构的教师教育体制》。俄罗斯高等教师职业教育按“专业”和“方向”分为两个子系统:按“专业”培养某专业专门人才,按“方向”培养学士和硕士,并授予相应的资格证书及学位证书。2007年俄罗斯杜马通过了《关于引入两级高等教育体制的法律草案》,确定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结构,形成“学士-专家-硕士”的培养体制。副博士-博士属于后高等教育培养体制。俄罗斯教师教育分为以下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包括师范中专和师范专科,生源为完全中等教育毕业生,学制3年,任务是培养学前、小学和部分初中老师。高等师范教育:包括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生源为完全中等教育毕业生,学制4年,培养教育学学士;学制5年,培养教育专家;学制6年,培养教育学硕士。学制为5年或6年的教育模式,也可以招收完成中等师范教育的学生。补充师范教育和后高等教育:包括教师进修学院、综合性大学、教师技能提高及再培训学院、教学-科研机构等,主要任务是承担高等教育、后高等教育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教育工作。生源为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学制3~6年,通过相应的论文答辩,毕业生可以获得副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在层次教师教育的同时,俄罗斯注重连续教师教育体系建设,2001年俄罗斯《俄罗斯2001年-2010年连续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构建中等、高等和后高等教师教育之间相互衔接的、连续的教师教育体系,包括中等、高等和后高等教师教育机构之间的协作网,国家及地方教师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师资进修及再培训机构等组成部分。

3教师教育的质量标准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教师教育标准先后进行了三次修改,日臻完善。1994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第一代教师教育标准,包含了对教学内容,教育大纲、教学水平的要求。《标准》要求教师教育的内容要有创新,以适应高等学校的发展要求;教师教育过程,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更新。为适应教师教育的发展,2000年4月俄罗斯颁布的第二代教师教育标准对原有标准进行了简化,更加明确了核心内容,拓展了大学的自主办学权。为完善教师教育的内容,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确保教师教育机构的资源和物资保障,在《纲要》中确定了教师教育作为全国教育领域中优先体系的发展战略。为了使教师教育与国际接轨,2006年至2010年,俄罗斯制订了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在强调课程内容和课程容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即“对基础教育大纲掌握结果”。二是将课程体系分为了基础部分和可调整部分,给出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及课程容量的一个较为宽广的范围,扩大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并在课程容量的计算中引入了学分,取代了原有的学时衡量标准。

4教育机构以及教师的资格、权力和地位

俄罗斯注重从源头上确保教育机构以及教师的质量,严把入口关,强调作为教师要德与智全面发展。在2012年12月21日由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12月26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批准,12月29日由普金总统签署,2013年9月1日生效的最新《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第三章指出: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必须遵纪守法。该法对于教育机构的建立、清算、重组,类型、结构,章程,以及对于教育机构的监管做出了详细规定。《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还明确规定了教育机构的权利,即有权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的教育,自行进行教育、科学、行政、金融和经济活动的设计与执行工作,有权自主确定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的实现方案等。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不仅享有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创造良好、安全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监督、照顾学生,全面实现教育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并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机构的相关信息要公开。比如:机构成立的日期,教学方案,预算,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技能和工作经验,学生宿舍的条件,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等。《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第5章对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应具备的资格和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获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才可以从事教学工作。国家从法律层面承认教育工作者的特殊地位,并为他们进行职业活动创造条件,提供社会支持,以此来保障教师可以高效地、高水平地完成教学工作。第47条明确规定了教师享有的权利。例如:教学自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受干扰地进行职业活动;自由地选择、使用以及开发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有选择教材,教具的权利;有权参与科学、科技的创新、研究活动;有权免费使用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访问;职业的荣誉和尊严的保护的权利;学术的权利和自由等等。

5教师的待遇和保障

俄罗斯为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地位保障,为教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教师光荣、尊师重教、教育优先”的社会氛围。俄罗斯从政策上规定了教师的工资和工资保障,确定了教师工资的来源、增幅和最低标准,以此来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1991年7月,俄罗斯颁布了《关于教育发展的紧急措施》和《俄罗斯联邦国民要义》,具体而详细地规定了教师的待遇和保障。在待遇方面,教师工资与工业部门平均工资相比,高校的教授教学人员要超出一倍,中小学教师要不低于,而且教师工资增速也要不低于工业部门的工资增速。在保障方面,一是在国家特殊预算中划拨特殊资金,二是增加国家的教育预算,三是扩大教育机构的自主性,以增加预算外资金。2002年2月俄罗斯教育部了第393号指令《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在该指令中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要支持教育事业,尊重教师。教师可以免费使用国家和社会的一切图书资源,如国家、市立和学校图书馆。对刚入职教育事业的青年人,发放三年的附加工资;对长期在教育机构工作的人员和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教育工作者,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延期服兵役;完善教师的退休、住房、医疗、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扶持农村教育,对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发放住房补贴,切实保障教育教学所需的办公用品和设备。《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47条规定:教师享有缩短工作时间的权利;享受休息以及带薪休假的权利,连续工作超过十年的教师可以享受长达一年的假期;依法获得退休金;获得相应的住房补贴。等等。教师履行了相应的职责,完成了规定的工作,即可获得工资和职务津贴;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分配自由权,可在劳动报酬资金范围内自主确定工资制度、工资支付方式,补贴费、奖金、其它奖励性津贴的发放办法以及数额。俄罗斯从政策上保证了教师老有所依,确保了教师退休后生活有着落。《俄罗斯联邦国民要义》中规定了教师的退休保障:通过提高工资、建立教育部门退休金体系和教育机构的基金,保证教师的退休金达到应有的水平,保证在编的加收、教员、科研人员和其他类型的教育工作者享有依据年龄而提高的退休金。对于具有25年以上教龄,且继续从教的人员,给以工龄补贴金。《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了教师享有退休金的权利。俄罗斯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教师的待遇保障,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

6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中对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开展教学工作,并保证充分实现教学目标;(2)遵守法律、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要求,遵循职业道德;(3)尊重学习者和其他教学工作参与者的荣誉,维护他们的尊严;(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能力,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5)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还明确规定教师不得采取政治、宗教或其他信仰拒绝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要煽动社会、种族、民族或宗教不和,禁止社会公民的性别,种族,民族,宗教歧视。俄罗斯通过法律不仅保障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也用义务和责任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保障了通过自己的劳动,组织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强调教师教育要注重教学技能培养,造就的是会教学、能教学、能教好学的教师队伍,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保证,从而保证了教师的学术自由和自主教学,避免了同一课程全国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教学活力。

7教师的考核制度

俄罗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考核与奖励制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3年6月俄罗斯教育部颁布《关于评定俄罗斯联邦国家,地方教育机构和组织教育工作者及领导干部命令的一般规定》中明确规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分为高级、一级和二级。技能考核内容为三个方面:职务责任、知识结构和资格要求。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考核,首先是确定他们的教育资格是否与所承担的工作相匹配,每五年对其职业活动进行一次评估。如果教育工作者存在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当,将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出现违法行为,将按照法律进行相应的惩处。对教育工作则的考核分为三级:校评审委员会:负责管理本校教师,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并有二级教师职称的授予权。区评审委员会;负责考核教育机构,有一级教师职称的授予权;对获得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及不称职教师的工作进行检?和复审。州专家委员会;主要对教师考核和考核结果进行总的监督,有高级教师职称的授予权,负责对不称职教师或领导干部的处分决定。教师工作考核的指标有两个方面:质和量。质的方面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养水平,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等。量的指标是教师工作考核的辅助指标,一般不作为确定教师成绩好坏唯一的依据。

8教师的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拓展,从而影响着教育质量。2001年的《俄罗斯补充教育联邦法》和2012年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都对补充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补充教育包含普通补充教育和职业补充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属于职业补充教育的范畴,教师至少每三年参加一次额外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包括:教师工作者进修和再培训学院(中心)、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学院)、教师教育中心等。上述机构除了举行规范的教师继续教育外,为了及时向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增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与交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论文撰写能力,还定期为教师组织讲座、讨论和问题答疑、国际会议和教育讲演会等。为了方便边远地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一是开展了远程教育,二是出版发行数目可观的期刊和书籍。

9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