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例6篇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1

中期考试刚刚结束,一次考试是一次激励,一次反思,一次收获。纵观整体英语组的考试成绩,有喜也有忧。无论现阶段成绩如何,关键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及时做好试卷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务处的安排与指导下,一周一次的英语教研活动如期举行。5月9日,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及跟组领导付主席在英语组办公室参加召开了中期考试试卷分析研讨会。全组教师提前备好了试卷分析案,实实在在的从试题,学生成绩,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透彻到位的分析。并在会上每位老师都做了很好的发言。由此可见,全组英语老师对本次中期考试的重视,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爱岗敬业的态度令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我就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我在监考阅卷中,以及结合各位老师的发言,就试卷分析从以下方面做具体总结:

一、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写作题,占分值最大(15分)但扣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1)考试态度不端正,不动脑不动手,交空白卷。

(2)写作题所留答题时间较少,做题速度慢导致字数不达标。

(3)胡乱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离题万里。

(4)书面潦草,不带草稿纸,不打草稿,不列提纲。

(5)思路不清晰,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受母语影响,在句子表达时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缺乏英语思维能力,语法错误,病句较多。

2.完成句子题

(1)学生在记忆单词上不下功夫,词汇拼写不准确 ,词汇不过关,

(2)不能对词汇正确变形,灵活运用。

3.听力题

(1)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捕捉关键信息能力低下.

(2)无法辨析干扰项,不能从整体上理解听力材料意思,只是再听个背单词.

4.两篇完形填空题,短文填空题,是学生的软肋。得分的同学不常有,得零分的同学却常有。此题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词汇记忆含混不清,单词不能灵活运用

(2)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低下,语法及句子结构 分析能力低下

二、今后教学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1.教师要从思想方面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端正答题态度。不要在一些送分题上丢分。比如一些简单的题型上,在文中能找到原句,如,听力题,阅读理解题任务型阅读题,补全对话第一个题。答题过程要做到细心,认真,耐心,仔细额检查,抄单词不能丢三落四,书写整齐,不要急于交卷,交空白卷。

2.教学中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抓基础狠抓落实。学完一单元,做到词汇短语的的扎实全面复习及考核。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晨诵,晨读 辅导课上加大单词的检查力度。

3.在日教学中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听力。

(1)在课堂上多用英语组织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2)平时坚持听力训练,通过听读,听说,听写等方式来提高

(3)多听英美人士的录音,不断刺激听得感官

(4)加强课本听力材料的阅读的背诵

(5)听力前先浏览听力选项,做到心里有数,听力中适当做好记录,抓关键信息,学会辨析干扰信息,选项中内容有时都会听到,要求学生听清问题,筛选正确信息。

4.补全对话题

本题是对常用句型的考查,以笔试的形式考查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1)要求学生平时对grammar focus,2d对话和听力部分的日常句型熟练背诵和应用.

(2)对常见话题进行归纳总结.

(3)多训练句型转换题,尤其是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5.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答题技巧的指导训练。短文填空题和完形填空题,一定要掌握“先完意, 后完形,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解题方法,

(1)注重分析词性,进行词性转换,

(2)平时注重词汇短语教学,加强基础语法教学

(3)阅读理解题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习惯,多阅读,多做题,得阅读者得天下。Practice makes perfect!

6.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保优,补中。提差 加强课后辅导,不放弃每个学生。关注学困生,多鼓励,多监督,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考试的结果既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检测学校教风 学风的重要依据。因此,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每次考试。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找到了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又通过这次试卷分析交流会,我们总结了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在教学方面,各位老师英语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语文新教师;试卷质量分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试卷质量分析包含多种角度,本文所论述的试卷质量分析并不指分析一份试卷的结构、特色、区分度及命题是否成功、出色,因为这种分析是一种高层次的专家学者的分析,是出于提高教师命题水平的分析。对于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而言,应该要学会每次考试过后,如何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分析自己的教学现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细化分析试卷各项,总结教学环节得失

每次考完试后,教师都会很快地拿到学校统计的学生成绩,上面有多种数据,不少老师只是一看了之。笔者认为,教师们还应去做更细化的统计分析工作。那就是不能仅看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一定要将各班试卷上的各项每条的得分率算出来。通过此项数据的比较,自己班级学生在“字的音形”、“词语理解”、“句子语病”、“文学常识”、“诗文默写”、“名著阅读”、“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素质情况就会一目了然。然后分析自己教学中,这一阶段以来是如何渗透上面诸项考点的学习与训练的。参照数据,哪些是自己的成功乃至过人之处,哪些是自己的不恰当的教学环节方式造成的,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与补救,等下一次考完试后再做同样的分析。相信这样,语文老师一定能找到自己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所在。语文教师都会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但没有哪个优秀教师的风格方法是一成不变、亘古不化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这样的细化试卷分析,乃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具体分析单个学生,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许多教师在考试之后也会找不少学生交流,但更多的是抓住学生的考分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帮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再重新理一遍。而笔者认为,教师要借助试卷分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到全面了解,熟记于心,以便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借助试卷分析,帮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所在,这样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自己的学习,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角度。再次,教师要借助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查找总结这一阶段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要鼓励,有问题的方式要予以纠正。甚至不少学生都没有形成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更要借助试卷分析,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每次考试后,教师若能扎实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学生不但在情感上感激老师,而且定会有学习上实质性的发展。

三、研究分析试卷考点,有针对性提前渗透

平时的上课质量固然与考试成绩有较大的联系,但笔者认为,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方面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新语文教师还应该去分析研究试卷的考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的考试来看,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各个地区的命题结构基本固定不变,因此教师也应该能够很快地把握住试卷考点。如我们江苏扬州的语文中考题型就大致为:一、积累运用:1.字音2.成语3.病句4.标点5.文学常识6.语序(以上题型为选择题)7.根据拼音写汉字8.默写9.名著阅读10.语文综合实践;二、阅读理解:(一)古诗赏鉴(二)文言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有说明、议论、散文、小说等文体)三、作文。万事只要做有心人,就一定会成功。

四、思考分析试卷答案,提升答题指导水平

其实,当前的语文应试,学生能否掌握语文应试技巧十分关键。而学生应试技巧的形成,在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答题能力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提升自身的答题指导水平。而对于新教师来说,思考分析试卷答案就是一条捷径。因为越来越多的语文主观题阅卷已经在向着有规律量化的方向发展,即学生要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地扣住答题要点进行作答。对于这一关键,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是会十分注重学生答题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因为学生答题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笔者提醒一些语文教师,不要只顾课堂气氛的形式,比如一个问题叫了三四个同学回答并分别予以评价,好像学生的答案合在一起已经十分丰富了,可以漂亮的过关了。其实不然,落实到一位具体的学生身上,他还是不能独立完整地去思考这类题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一名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暗示或直接提醒他该从哪些角度、哪些层次去作答,只有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答题技巧,答题思维才会得到培养。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能力的来源与提高,则是对形形的试卷题目答案的思考与分析[1]。

教者们都知道“一桶水、一杯水”的教学比喻,教师的水多固然重要,而事实是学生的知识之水并不取决于此,而是在于教者的倒水之法。对于众多的新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丰富知识储备,更要思考探索提高我们的教学之法。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希望英语;A级真题;语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20-02

一、教材的定义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课本、活动册、故事书、录音带、报刊杂志、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等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英语教学中,面对非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外语学习,教科书显得更为重要。教科书一般根据课程需要分级编写,除了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课外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本文中的“教材”指广义的教材。

二、《希望英语》与《A级真题》

毋庸置疑,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教科书《希望英语》和辅助教材《A级真题》为依据,进行语法比较分析,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信息,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A级考试的语法部分。

(一)《希望英语》

《希望英语》系列教材是外研社联合全国多所高校,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来编写的。教材分为四级,每级包括《综合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学习卡》以及配套的录音磁带和学生自学光盘及教师演示光盘,此外还有学生网站和教师网站。其中《教师用书》含《综合教程》的全部内容,并采用对照排版的形式,提供教学建议、答案、录音脚本、语言点和译文。本文分析采用的教材为《教师用书》,针对学生可于一年级下学期参加A级考试,分析只限于《希望英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

每级《教师用书》分为十个单元,包括八个主题单元和两个阶段测试单元。意探讨的语法部分出现在每个主题单元的第四阶段,即两级共对十六个单元的语法框架进行探讨,并按教学先后顺序依次标号排列。

(二)《A级真题》

A级考试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本科办二级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英语水平测试。试卷中语法占总分的15%,答题时间为15分钟。测试内容包含语法结构、词形变化等。题型分为两部分:单项选择(主要是语法结构)和填空(主要是词形变化)。本文以10套最新的A级真题为参考,主要对语法的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进行探讨。

三、语法比较分析

(一)《希望英语》语法结构分布

表1中第一列和第三列代表第1―16单元,第二列和第四列代表每个单元涵盖的语法结构。由表可以看出教科书内的语法分布情况:1―8单元为第一级,主要介绍英语中的一些基本语法点的特殊用法;9―16单元为第二级,在第一级的基础上逐步加深。每单元的语法部分包含3―6条有针对性的语法知识点,并配有相应的例句、填空(形式变化)和翻译(句子英译汉)练习。

教师课堂上需指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同时完成相对应的练习。

(二)《A级真题》语法考点分布

本部分以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10套A级考试真题为参照,对其语法考点分布进行分析,以比较课本语法部分对学生参加A级考试所提供的辅助作用。

表2中第一列和第三列的数字,代表表一中各数字所对应的单元序号及其语法结构;第二列和第四列中的数字代表每项语法点在10套A级真题的100道语法题中出现的概率,数字前有“+”的代表测试的语法点不是具体出现在课本语法结构中的,而是相对应语法结构的基础或延伸。表格中总共是63道小题的显示。

其余的37道题分别测试:词组固定搭配12道,连词12道,代词6道,介词3道,it作形式主语、形式宾语共2道,that强调句1道和商务信件中附件查阅说法1道。

(三)课本语法结构与真题语法考点比较分析

《希望英语》语法部分的编写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为参考,以重点复习语法难点为主要目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全真试题,其语法试题正反应出考点的内容。接下来将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表中的63道小题并非均匀地分配于各个主题单元中,而是存在较大差别。第16单元的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用法,试题出现的概率最大:总共10套试卷的100道题中,直接测试分词作状语和独立主格的有11道,其余4道中有3道测试分词做后置定语。位于测试概率第二位的语法点是第8单元的名词性从句:除了表语从句引导词whether外,其余7道测试题中6道测试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其余1道测试名词性从句中what的用法。第三位的是第10单元的倒装句用法:其中4道测试not until引起的倒装,2道测试only引起的倒装。接下来处于并列概率的是第3单元的完成时态和第6单元的定语从句,且两单元的测试均是对语法结构的延伸。第3单元着重测试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和将来完成时的用法。第6单元测试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尤其是介词加引导词的用法。

在课本语法结构外,考点分布最多的是固定短语的搭配(12道)和连词的用法(12道),但相对而言,两者都不易把握,只能依靠平时的积累。此外,概率次之的测试代词的用法(6道)却并不难准备,包括neither,the other,another,none等。

四、结语

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一方面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关系着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A级考试是对学生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到督促和鼓励作用。考试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测试过程,同时也是有目的地回顾和学习的过程。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对应对A级考试的学生起到指导作用,给一线老师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4

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处理失当

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高中英语课程应依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均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两者必须平行发展。然而许多教师往往重知识复习,而轻视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在复习课上滔滔不绝地灌知识,用多媒体一屏一屏地复习语法规则,学生一本一本地抄笔记。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教师在讲,学生在记笔记。教师总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会”。其结果是,学生记住了许多语法概念,写作规则,却不能开口讲英语,不会写语句通顺的文章,遇到语法单选题仍不能识别正确选项。

外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言熟练度是读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好师生的话语比例,教师讲课时间应尽量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剩下的时间应用于学生活动。复习课不能上成授新课;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归纳、巩固、拓展,提升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高三试卷讲评的误区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往往会依据教学进度与需求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试,如专题训练、综合练习、模拟考试等。这种情况下,试卷讲评尤为重要。大部分教师把试卷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在讲解过程中按照顺序全部都讲,不分主次,上课过程中对学生只是一味批评,缺少表扬。

笔者认为,教师在分析试卷时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试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干扰项和错误所在。很多教师认为分析试题越全面、越仔细越好,如果不是每一道题都讲,就怕疏漏学生还未掌握的基础知识。其实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往往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复讲解,其结果是,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把大量时间浪费在重复劳动上。在课堂上切勿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对后进生也应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从试卷中找出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成绩。

三、轻视英语书面表达的复习

英语专家丁往道先生曾经说过“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999),所以正式考试中肯定有书面表达题的考查形式,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往往都是谈之色变,学生最怕的是写作,老师最怕的就是批作文。因此在高三英语书面表达的复习过程中,有的老师只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来写,然后把范文演示给学生,说出范文中的句子如何如何的好,而没有针对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错句进行讲评,学生不知如何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提高更无从谈起。

书面表达在高考试卷中占三十分的分值,教师在高三复习之初就应该重视其复习,在平时讲阅读理解时,如果遇到一些优美的句子,学生应该摘抄并背诵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笔者就本省近四年英语高考书面表达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其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建议。笔者就这些问题总结出一些好的句型,如:Your problem is common among your age. 其中,your age 可换成 senior 3 students 等词。在给学生复印一些有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让学生课后套句型,学生从写作中尝到了甜头,写作积极性也提高了。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全国高等院校 统一招生英语考试 英语教学 反拨作用

一、引言

反拨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语言学家所关注。它特指“测试对于教学的影响”(Cheng、Curtis,2004:3)。在中国,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NMET)作为一门选拔性考试,还应具有为学校英语教学带来有益变化的功能(教育部3号文件,1999)。2004年教育部开始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及河南省被选作第一批试验地区。因此,上述地区2007年毕业的高中生成为第一批新大纲下接受高考英语测试的学生。本文以新考试大纲指导下的山东省为研究背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的方法,调查像NMET这样的高利害考试对于教师课堂实践活动的影响。

二、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

调查对象为济南两所高中的教师。被调查教师被分为两组。第一组4位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和访谈,此组教师具备三年以上高三英语教学经验,具备旧考试大纲和新考试大纲下的教学经验。A为中年女性,教研室主任;B为中年女性,授课10年,同时担任班主任;C为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的青年女性,授课3年;D为青年男性,拥有应用语言学硕士学历。第二组10位教师教龄不等,参与教师问卷,问卷形式为选择题,内容涉及NMET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以及对于NMET的态度。

2.数据来源

以语言教学交流定向理论(Frohlich,Spada,Allen,1985)为指导的编码方案指导课堂观察,以课堂活动、所授技巧、使用材料、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语言为观察焦点。

半结构化的访谈用来深层次地了解教师的课堂管理、时间安排、训练技能、授课的理论背景和对于新考试大纲的应对。

教师问卷由选择题组成,内容涉及教师教授方法、所授材料,以及教师关于NMET对教学反拨作用的认识。

问卷设计均依据反拨理论框架,即“反拨假设”(Alderson,Wall,1993)。同时,参考了亓鲁霞(2004)的问卷内容。

3.数据分析方法

来自有效问卷的反馈信息在Windows系统下用SPSS16.0进行分析。随后,课堂观察结果和半结构化教师访谈被转录并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NMET对于课堂实践的反拨作用

(1)对所授知识技能的影响

如我的预想,在NMET准备课程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NMET考试技巧方面:在听力、阅读及写作技能上花费大量时间而忽略口语教学。教师A在访谈中提到:

“三年级的英语教学承受很大压力,因为我们不仅要提前完成课本内容的教授,而且需要预留更多时间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在有限时间内,我们不得不放弃考试所不涉及的内容,譬如口语。但是我们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确实设有英语口语课。”

教师C补充提到,可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系列诸如辩论、讨论等课堂活动从未在三年级课堂实施过,而作为学生课堂唯一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回答问题,也是基于教师点名而非自愿。

“在NMET复习课上,我很少组织游戏或辩论类的课堂活动。这类课堂活动一方面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对成绩提高作用很小。并且,三年级的学生也不愿在课上开口讲话。”

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的研究结果表示,NMET对于课堂活动组织具有巨大的反拨作用:在考试准备课程中,所授知识一般仅仅限于和考试相关内容。正如Bailey(1996)提出的,考试准备过程训练项目与考试结构相似。

(2)对所使用教学材料的影响

对于授课所用材料,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表明大部分三年级学生英语课使用的材料为NMET模拟试卷和真题。而这类材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即Alderson和Hamps-Lyons(1996)提到的“变窄的课程”。教师A在访谈中提到:

“在2004年新课程改革之后,多种材料被用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像英文小说、电影、戏剧等。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有目的地削减了课外材料的使用。我相信,最后提高成绩的方法是让学生大量接触试卷。所以我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NMET模拟试卷及真题,并对试题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D提到了会使用互联网上的一些更新的材料,但大部分也是和考试有关的。

“互联网的普及是获得材料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会在网上下载大量考试相关材料。其中一些来源于一些专门系统研究考试技巧的培训机构;另一些来源于山东省著名高中。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及时更新所用材料。”

由此可见,NMET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授课材料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对于考试相关材料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收缩了课程内容,从而导致了对于英语学习潜在的消极反拨作用。

(3)对课堂活动的影响

研究还表明,超过90%的课堂时间被学生做题,教师讲题所占据。课堂活动大多限于教师讲授语法规则及得分技巧,学生被动听课,无交流与探讨。教师B在访谈中提到:

“在考试准备阶段,学生和老师都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抱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学生焦虑是由于他们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此次考试的表现;而老师的焦虑是由于学生在此次考试中的表现能够影响到他们的绩效甚至整个职业生涯。”

NMET作为一个大型高利害的考试,将高中英语课堂完全变成了以教师为指导的课堂,课堂活动完全局限于教师一人讲授,压抑了语言教学中的交际的训练。

(4)对课堂媒介语言的影响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被期待使用英语为媒介语言进行课堂教授,母语中文可以作为辅助。然后,根据课堂观察和访谈的结果,教师大多认为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授课会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尤其在讲授语言点和语法的时候。教师C在访谈中提到:

“英语授课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想而已。事实上,我认为在中国的高中课堂上实施英语授课是不可能的,尤其在NMET准备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义务和责任让学生听懂我的意思,尤其是在讲授重要知识点的时候。使用中文授课还会让我节省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

我认为,NMET考试中口语部分的缺失也是造成英语课堂使用中文授课的原因。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英语大多被当作一门像数学和物理一样的课程去教授,而失去其本身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特性。正如Glover(2006)提出的,如果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考试而不是语言本身,教师的授课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2.对NMET影响的看法

教师问卷中的第5项调查了教师对于NMET影响的看法。如表1所示,所有教师均持混合型看法,认为NMET的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

为更详细地说明问题,我具体调查了NMET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

(1)NMET的积极影响

教师问卷中的第6项探究了NMET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影响。如表2所示,所有教师均承认NMET对于词汇教学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NMET对于阅读、听力和写作技能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总的来说,NMET带来的最显著的积极影响是词汇量的扩大。听力、阅读及写作的教学同样从NMET考试中获益。Wall和Alderson(1993)说过,考试通过激励教师和学生从事如果没有考试便不会做的有益事情来产生积极影响。因此,NMET可以看作是一个促进教与学的机会。

(2)NMET的消极影响

教师访谈表明了师生更倾向受限于考试相关方面的学习,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无帮助。教师D在访谈中提到:

“坦白讲,NMET太重要了,以至于它不仅影响学生而且给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成绩直接影响我们的绩效工资和人事任免。我因此将大量时间用于教授考试相关内容,如阅读、听力和写作。因为考试不包含口语部分,所以也不会去特别练习。我个人认为这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不到积极作用。这也许是NMET对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消极影响吧。”

上面的数据说明,NMET在英语听力、阅读及写作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而在口语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参与度方面有消极的反拨作用。

3.考试大纲修订后的教学法改变

本文还探讨了2007年山东省在2004新课程改革后对于考试大纲的修订带来的教学法的改变。四名教授高三年级英语超过三年的教师接受了访谈,当被问到新大纲是否改变了他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时,均表示大纲修订对于NMET备课阶段的教学影响微乎其微。尽管考试组织者的初衷是通过调高写作部分的分数,以及将改错题转变为含有开放性问题的阅读表达题型来增加考试的有效性和信度,并且在更高层次上检测出学生的认知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记忆,然而,受试教师均承认并未找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A说:

“新课题改革确实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举个例子,课本使用了更广范围的选材,更多的真实语言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我没有改变太多以前的教学方法,尽管考试设计者为了强调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改变了一些题型。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除了大量练习模拟题。”

教师C补充道:

“我相信大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给高中英语教学法带来积极的影响。事实上,我对大纲改革持肯定态度。问题是,对修订后大纲的深入理解和积极的教学法改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无数实践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太多改变我的教学方法,除了使用新的课本。”

Wall和Alderson(1993)提出,阻碍一个考试反拨作用的实施有很多因素,比如,资源、管理实践、交流实践的缺乏、考试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交流的缺乏、教师的信仰、培训、义务和其他职责。

一名教师说,由于考试写作部分分数的上升(2006年25分,2007年30分),她将更多时间用来教授写作格式并训练学生写各种文体及各种话题。这可以看作是修订后的大纲对于教学的一个积极影响,因为写作部分可以说是考试中最能体现语言的交际的。

另一方面,新大纲对词汇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因为新大纲的词汇量要求上升到了3300个词(2007年高考大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帮助学生记忆词汇上,并使用了多种策略,如分析词根词缀、结合语境等。

四、结语

1.研究总结

NMET是一个大型高利害的考试,被预想会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巨大反拨作用。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省山东省为研究背景,旨在找出NMET对高三英语课堂实践的影响,以及高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考纲变化是否带来了预期想要得到的教学改革。研究发现总结如下。

首先,研究发现高中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管理完全是为了适应NMET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分数。具体体现在:教师教授技能主要局限于听、读和写,而忽略口语部分;教师所用材料大部分以考试为导向,主要为NMET真题与模拟题;课上基本以学生做题教师讲解为主;课堂媒介语言基本以源语言为主。

其次,教师普通认为在促进英语的教与学方面,NMET起到一定的积极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阅读及写作技能,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并为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更大的动力。消极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口语的忽视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忽视。

最后,关于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大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反拨作用,研究发现,除了更加强调词汇和写作技能外,新大纲对教学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影响甚微。

2.教学启示

NMET作为一个高利害考试,其所产生的巨大反拨作用让英语教育者开始思考如何让考试持续对教学产生积极有益的反拨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如下启示。

首先,鉴于NMET所产生的消极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口语表达的忽视上,我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改革考试,在考试中增加更多真实性语言任务,如写作和口语等,来激发学习者认识到语言的交际学功能。从新闻报道、学术杂志、百科全书等中获得的真实语料可以被用在阅读和听力中。此外,可以将更多传统的选择题型替代为开放式问题,从更高的层次上测试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点在2007年新考纲中已有体现。

其次,如研究结果所显示,NMET考试的本性决定了其在削减学生兴趣、限制教学材料及活动、减少学习者参与度等方面的消极反拨作用。我认为可以通过适当减少NMET的利害度来减少NMET的消极反拨作用。比如,可将NMET由一个总结性评价变换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大学对于学生的录取可以不再由单独一个考试决定,而是取决于一系列常规考试和课堂的参与度。教师绩效评估可以不再以学生NMET考试的表现为单一标准。

最后,为了取得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考试及学校管理者可以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堂的监督管理。例如,可定期访问高中英语课堂,观察教师的课堂活动。同时,我们应加强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磋商如何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Alderson,J.C.,& Hamps-Lyons,L.TOEFL preparation courses:A study of washback.Language Testing,1996,13,(3):280-297.

[2]Alderson,J.C.,& Wall,D.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3]Bailey,K.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Language Testing,1996,13,(3):257-279.

[4]Cheng,L.,& Curtis,A. Washback or backwash: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testing and learning.In L.Cheng,Y.Watanabe & A.Curtis(Eds.),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 Associates,2004:3-17.

[5]Flohlich,M.,Spada,N.,& Allen,P.Differences in the 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2 classrooms.TESOL Quarterly,1985,19:27-56.

[6]Glover,P.Examination influence on how teachers teach:A study of teacher talk.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Lancaster University,Lancaster,2006.

[7]教育部3号文件.北京:教育部,1999.

[8]亓鲁霞,意愿与现实: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49-297.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6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迫在眉睫。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人走向外语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其办学40年之久,不仅培养了一批外语专业人才,也为当今的翻译教学以及相关的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美国康乃尔大学中国史教授毕乃德对同文馆有这样的评价:“开办的目的,本在传习外国文字;但前后四十年中,它却按着近代的办法,给了学生们一种广博的训练,为中国政府造就一批翻译和外交人员。同文馆设在京师,又系直隶总理通商事务衙门,所以影响很大,学生也布满了全国”[1](p53)。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外国语学校。为了培养翻译和对外交涉人才,京师同文馆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测试手段、教学主体等方面彰显了翻译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本文通过在历史语境下探索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特征,沿着同文馆向西方学习的足迹,寻求培养翻译人才的有益经验。?

一、京师同文馆凸显翻译实践性的外语教育特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语被列入用于正式和庄重场合的外交语言,并规定一旦中文与西文发生歧义时,要以西文为据。朝野对英语的态度开始转变,学习西方语言、培养近代外交人才成了当务之急。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郭嵩焘、冯桂芬等相继向清廷倡议培养外语人才。1859年,翰林院编修郭嵩焘上奏在上海设立外语学馆。1861年,苏州翰林冯桂芬上奏强调设校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后来在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的建议下,清政府批准设立了同文馆,于1862年6月正式开学。同文馆在办学过程中,始终重视实践,贯穿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1.中西并举,知识结构全面?

洋务派最初设立京师同文馆的目标是培养翻译人才,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策划、安排。同治五年(1866)以后,京师同文馆的培养目标有所调整,清朝统治者不再满足于只训练外语翻译人才,而是要培养外交人才和懂得西方科学技术的西艺人才[2](p87)。随着所设科目不断扩大,同文馆也从外国语学校过渡到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模式经历了从单纯的外国语文教育到增设算学馆,发展到外国语文与西方科学知识结合的模式。?

尽管传统的中国教育重德轻技,但在光绪二年(1876年)公布的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列表中,近代科学技术知识被列入课程,教学内容现代化。根据《同文馆题名录》,“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把课程设置为: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3](p18-19)。八年制同文馆课程中,前几年注重语言文字和外国史地,后几年兼习自然科学,文理并举,体现了从语言基础技能到综合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从第二年开始到第八年,翻译课程强调翻译实践,翻译练习从句子到篇章,再到书籍,并将“译书”列为正式课程,突出了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的目标。由是观之,八年制课程表中的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了通过系统的基础训练过渡到专业外语学习的过程。?

此外,京师同文馆的主办者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汉语学习。他们认为扎实的汉语功底有助于理解西语,汉文与西文可以相互促进[2](p89)。总理衙门大臣在同治十年(1871)与光绪十八年(1892)的堂谕中一再声明:“本衙门设立同文馆原为学习洋文,然必通晓汉文者,方能于洋文得力”[4](p89)。 虽然八年课程和五年课程都未列汉文经学,但按照旧制,这些课程是必不可少的。1879年刊的《同文馆题名录》指明“至经文汉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表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其稍进者亦随时练习作文。”因此,汉文也是京师同文馆一直强调的课程 [5](p17)。 京师同文馆安排学生每天上午学汉文,下午学习西文,不习汉文者将面临严厉的惩罚,惩罚措施包括按日罚扣膏火费或予以斥退[2](p89)。?

2.翻译实践性贯穿课堂内外?

同文馆采取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译书、被派出考察,参与外事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历练外语能力,增加外交知识。?

同治七年(1868年)起,总理衙门对于我国以往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主动进行核对校订,京师同文馆的学生也参与了核对校订工作。光绪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1888年7月30日),总理衙门奏请添设了一个翻译处,作为专门的翻译机构,由京师同文馆的学生充任期间。总理衙门和翻译处成为同文馆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外语和翻译水平。?

同治十三年四月(1874年5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呈请译书,开具章程六条”,提出在馆内组织教习与学生翻译西书。译书活动既强化教学效果,又锻炼学生的外语学习水平,开创了外语教育和翻译工作的新局面。在同文馆,一般由外国教习独立翻译,或由学生翻译而由教习校订。京师同文馆历年翻译的西书中,师生合译与学生自译归并统计,所占比例达83%,学生跃居“译书队伍”中的主力军[2](p106)。同文馆学生所译的西书主要有三类,一是人文社科类,如长秀、杨枢等译的《各国史略》;联芳、庆常等译的《公法会通》;二是自然科学类,如毕利干、承霖等译的《化学阐原》;三是语言学习类的,如汪凤藻译的《英文举隅》等[6]。 据统计,同文馆师生翻译了各类书籍共29种。?

课堂教学和课后翻译练习之外,总理衙门还安排学生随政府使节出洋考察及参与外交谈判。1866年总税务司赫德向总理衙门告假回爱尔兰结婚,总理衙门考虑到“可增广见识,有裨学业”,首次派曾任山西襄陵县知县的旗人斌椿率领3名同文馆学生随赫德出洋考察。此次考察历时七个多月,先后到法国、英国、瑞士、俄国、德国考察[3](p49-50)。 1867年,清廷任命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委托其率团前往各国办理外交。其间随团的京师同文馆学生有6人。1870年,英文馆的德明和法文馆的庆常随使团赴法国道歉,担任翻译[2](p108-109)。 除此以外,总理衙门派同文馆的学生出国留学,例如1896年,总理衙门选派16名学生分赴英、法、俄、德四个使馆见习。总理衙门规定,学生分往学习语言文字、算法,“以三年为期,责成出使大臣,严为稽核”;“如不堪造就,即行咨回。”[3](p22)?

3.语言测试紧密联系翻译实际应用?

除了丰富多样的翻译教学环节,同文馆的考核内容与培养翻译人才的目标紧密结合。京师同文馆是当时的最高学府,考试分为月课、季考、岁试、大考。月课相当于月考,任课教习自己出题,题型是翻译,试卷由任课教习批阅评级,每月初一举行。季考每年二、五、八、十一月初一举行,季考出题如月考,试卷由总理衙门大臣审批后才能用于考试。岁试每年十月定期面试,由总理衙门大臣出题、评分。大考每三年举行一次总考试,最受重视,由总理衙门出题、监管、评分。届时总理衙门大臣、总教习、中外教习、提调和总税务司都亲临考场。考题内容主要侧重翻译能力检测,通过各个级别的考试,以及平时多种多样的翻译练习,构成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的评估模式。从教学环节上来讲,考试对教学构成有效的评估。?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京师同文馆最初主要是培养当时社会所急需的外语翻译人才。从试题内容上分析,外国语文以公文翻译为主,光绪年间增加了口语会话和文学翻译[2](p100)。 同治四年(1865),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外国语学校同文馆进行了自创办以来的第一次大考。这次大考由恭亲王等总理衙门大臣亲自主持、监考、判卷,历时九天。当时英、法、俄三馆学生均参加。初试要求将各国洋文照会翻译成汉文。复试将各国条约摘取一段,要求翻译成外文。最后口试,令考生将汉语条子口译成外语,隔座向外国教习陈述,然后由外国教习将学生的译文翻译成汉语,再对比原题。从这次考试可以看出,同文馆开办之初,重点放在实际翻译能力应用上。但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各科大考题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大考外文翻译看出,教学的难度加大,考试内容与外交实际需要联系密切。考题篇章较长,文白兼有,文体不一[7](p48-51)。其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外语大考除了照会翻译,又增加了三段文字翻译题,它们分别摘自奏折、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2](p100)。试题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词汇量、句法结构、时事背景、综合知识进行全面考察。同文馆以翻译为重点的综合考试体现了对翻译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从考题难度看,现今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恐怕也不容易做答。?

4.洋教习参与教学与管理?

京师同文馆自始至终,都未有中国人充任外语教习之职[7](p72)。各国文馆所聘洋教致分5类:传教士,海关人员,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从国外招聘的人士,来华求职人士,部分驻华馆的翻译[8](p13-14)。据《同文馆题名录》记载,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止,京师同文馆历任洋教习52人,约占62%[2](p76)。洋教习的聘用冲破了传统教育中的局限,开创了中国官办学校聘请外国人任教之先河。外国教习担任的课程包括外语课、专门课、基础课、医学课、国际法,为西文和西艺的引入奠定了基础。京师同文馆直属总理衙门,总理衙门负责京师同文馆的行政管理,其他一切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几乎整个交给洋教习去办。比如,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英文教习包尔滕等外国传教士不仅担任教学,还担任行政职务。?

洋教习中,丁韪良为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了不少工作,为同文馆开拓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新局面。1868年,丁韪良指出:“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在于文字代表一切,而科学没有丝毫地位”[9](p213)。他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用结合,采取实验方法。1869年11月,他任总教习后,负责一切教学和教务工作。他按照西方办学方式,对同文馆教学进行逐步改造,包括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除了努力制定了《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和《京师同文馆五年课程表》,他还策划和主持教学实验场所,包括1876年建成化学实验室和科学博物馆,1888年兴建物理实验室和天文台等。此外,丁韪良对同文馆的观象台建立、印刷所开办、电报机使用都做出了贡献。?

除了自己努力实践翻译,丁韪良还积极组织一批译员进行译书活动,其中有教习,也有优秀学生。丁韪良任总教习后,于同治十三年(1874)拟定《译书章程》六条,指出各馆外国教习,除专职教授功课外,鼓励洋教习授课之余致力于译书。这一呈请被总理衙门所采纳,最初由总教习、教习自译,后来学生也协助翻译,学生中也有能自行翻译的。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驾驭语言的实践能力,推动了同文馆的课程建设,有效扩大了西学传播。?

二、京师同文馆外语教育特色的启示?

京师同文馆是清王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而被迫开设的,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办学方式等教育改革影响了中国教育制度,上海、广州的同文馆基本上依照京师同文馆,其他各类新办学堂也深受影响。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设立的自强学堂虽然具有一些张之洞“中学为体”的特色,但整体上也是遵照京师同文馆的模式[8](p12)。同文馆注重学用结合,突出翻译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完成了总理衙门以“设立同文馆令诸生学习西文西语,备翻译差委之用”的办学目的[7](p110), 开拓了向西方学习的风气,成为晚清新型学堂的楷模。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对当今外语教学有诸多启示:?

1.必需的广博知识?

嘉道经世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强调学以致用,倡导一种面向现实、讲求功利和解决当下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新学风[10](p69)。 正是这种新学风推动着具有经世思想的洋务思想家解决他们的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并使西学成了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10](p69)。京师同文馆虽然强调工具性翻译人才,但在艰难的历史环境下积极探索具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最初强调语言教育为主要学习内容,逐渐增加西方科学知识的课程,并逐渐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等西学,体现了同文馆逐渐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培养应基于对学生全面的知识构建基础上。这启示我们,任何时代的翻译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精通语言,同时还需拥有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外语教学应努力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建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既通又专的翻译人才的需求。?

2.加强母语文化和语言知识的学习?

京师同文馆通过对汉文学习的监督和管理,体现了对传统经学的重视,体现了中学与西学并存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丢失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以西方文化走向中国为主,文化的双向交流不足。目前,以经济为基础的全球化渗透到了包括教育的所有人类领域,教育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教育国际化,而教育国际化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人才,以便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国服务。因此,在当今外语教育中,有必要将加强汉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要求纳入课程设置范围或者教学内容中,通过母语水平的提高来保证英汉翻译能力,有效使用英语传递本土文化知识,使中国的本土知识实现全球化,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突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3.增强实践性的教与学?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1]。 翻译家纽马克在翻译教学中十分强调实践。他提出,翻译教学的课程中,至少60%应是翻译实践[12]。翻译课既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对学生翻译的训练应首先强调一定的习作量[13]。 京师同文馆将翻译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突出了翻译的实践性特点,有利于督促学生大量操练,将翻译技能内化为语言能力。同文馆通过翻译练习和译书实践,强调外语课程在历史环境下“经世致用”的思想,通过政府支持,教师配合,有效地实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同文馆的外语教师不仅自己积极译书,也协助学生翻译,加强了翻译实践能力,促进了师生合作。当前,由于职称评定的导向,很多外语教师注重理论研究,忽视翻译实践。以翻译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有必要加强实践型翻译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必要通过有效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实践,提高师生翻译互动。?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列宁说:“学校真正性质和方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向并不由地方组织和良好的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14] 只有依靠广大教师主动积极地承担教学改革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15]。在京师同文馆教师队伍结构中, 洋教习扮演了核心和骨干的角色。以丁韪良为代表的教习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在教学工作中倾注心血,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同文馆的洋教习主动大胆去试验和实践的经验启示我们,学校应该把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任务交给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和广博专业知识面的教师。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践教学理念,促进课程发展,同时获得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