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例6篇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1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因此,深入推进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归根到底,就是应注重人的因素,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与群众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的全过程。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具体的说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是企业的灵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个企业少则几十人,多则数万之众。人各有志,各有追求。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企业目标把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势必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确立企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仅有企业目标,缺少一定的文化氛围,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内各种力量汇集到一个共同目标上来,使每位职工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把企业目标转化为自觉行为,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成为“社会人”,而不是被金钱所驱动的“经济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企业目标的实现要靠职工的共同努力,要靠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劣。因此,围绕企业目标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培育职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理念与现代企业制度是融会贯通的。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现代企业文化的产生;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企业文化的指导和支持,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来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强调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创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环境中,不能仅局限于制度,更不能迷信于制度的制定而忽视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其他部分的建设,只有在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的基础下强调制度的执行,调整与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构建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人性化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3.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靠文化。”在当前市场趋于成熟,竞争趋于激烈,不少企业经营者感到要创建一个企业并不难,难得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参与竞争,优势来源于雄厚的资金,精良先进的设备及优质对路的服务。这是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企业实力的关键,在于企业中掌握设备的人,及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企业职工。所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职工的素质水平决定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整体素质高的企业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前进,反之将会在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因此,只有依靠企业文化的支持,着力建设一个具有本企业特征的文化体系,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征的竞争优势,使其他企业不能轻易效仿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

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及两者的对象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实施者不同。但两者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社会或市场上的认知和评价。它必须接受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先决条件。因此,塑造企业形象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离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就成了一盘散沙,没有主题,没有目标,没有核心,所以,企业形象塑造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展开。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人们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这其中包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反应。也可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说两者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但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形象的前提。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形象。如果没有已存在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展示自己的管理风格、经营状态和精神风貌。企业文化这股内蕴的动力,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组织与制度、管理与教育,并扩大对社会公益活动,消费者参与行动的规划,最后由组织的统一视觉有效地识别并传达给社会公众,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感召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确保良好的工作关系

当今社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决策速度日趋加快,高速自由地传递信息成为必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诞生。可以说,网络文化是企业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的一种文化,是企业文化在空间上的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完成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员工行为等进行管理。即企业的公司网站,就是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向外界展示本公司企业价值观、员工共同目标、产品、文化等魅力的平台,这正是网络文化的体现。所以说,网络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扩展道路之一。企业网络文化所引起的企业沟通体系,一方面企业成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行非现场交流,另一方面企业成员之间也因邻座的随机组合而扩大面对面交流的范围。通过这种工作方式,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之间、管理者之间可随时进行信息互访,讨论有关问题,确保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问题颇多,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传统单一的计划观念影响根深蒂固,符合时代的管理观念还没有被完全接受,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因素,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其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对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缺乏明确的认知,粗略地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社会公益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另外,简单地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企业标识和着装,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3.只重视企业文化的设计,却轻视对员工的教化

虽然设计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我们设计了企业文化而已,热衷于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使广大员工对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更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为,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企业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强

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中去。而企业的各项工作均有周、月、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计划的范畴,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随意性较强。二是缺乏制度保障。由于认识、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使之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5.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往往忽视员工的参与度,对企业文化界定不清,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使员工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流于形式,忽视了企业中最重大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即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却轻视对员工的培训,养成了员工封闭固化的平均主义思想和讲究物质享受的思想,而且形成了节奏缓慢抵御新事物的心态,抑制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员工的潜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创新。

三、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推动企业文化发展,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增强企业文化意识,形成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要求企业领导者增强现代企业文化意识,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在人格、能力作风、情感等方面成为员工的榜样,去感染、教育、鼓舞和鞭策下属职工群众,增强员工的信心和优越感,从而把企业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技术业务、政治理论以及文化素养的培训,逐步树立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经营宗旨、风格风尚等精神观念。随着企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就能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培育和再塑企业精神,有利于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能够完成企业既定任务的纯洁的员工队伍。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发动职工全员参与企业文化的实践,提高全员素质,做到“三个满足”,即满足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需要,满足员工渴望成才的需要,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此适应职工实现个人价值和物质、精神需要的意向,创造一种适应企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企业要不失时机地采用岗位练兵、技术竞赛、脱产培训和党校学习等形式,从政治、技术、业务上培训职工,进一步健全以基础教育、技术、等级教育、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网络和考核管理办法。同时,要开展各种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好、纪律严、业务强、作风硬的职工队伍,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3.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厚的无形资产

奥美的理念有这样一句话“企业形象的建立,就如同鸟的筑巢一样,从我们撷去的稻草杂物建立而成。别小看了这些稻草杂物般的细枝末梢,正是它们奠定了一个企业形象的坚实基础。”因此,企业形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出来,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育。

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途径

1.树立科学的企业理念,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灵魂

当前,企业理念已成为知名企业最深入人心的概念,已在悄悄地引起一场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革命。在此情况下,许多企业都制定了本企业的口号、反映企业的理念,显示企业的目标、使命、经营观念和行动准则,并通过口号鼓励全体员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2.创造优美的环境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

企业环境代表着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标志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反映,建设优美的企业环境,营造富有情意的工作氛围,陶冶职工情操,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企业增光添彩。

3.优质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首要任务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首先,企业要提供优质产品形象,就要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其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创名牌、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创造出企业最佳效益。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对外宣传,富有个性的宣传是塑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的重要手段。

4.清正的领导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

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和自身示范能力是领导形象的具体体现,也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首先,企业领导的作风,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成为真抓实干、精通业务与技术,善于经营,勇于创新的经营者,也要成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具有献身精神的带头人。其次,要提高领导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把握好企业文化的方向和基本原则,在借鉴优秀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拓宽视野不断创新。

5.敬业的职工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企业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四有”职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动员和发功职工为企业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企业改革进程和发展大局,关系到企业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基础的稳固,同时也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具有多重性

(1) 政治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政治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同志曾在百家企业党建调查报告上批示:“党对企业政治上的领导权不能丧失。对于这一点,各级企业要在思想上明确,在行动上认真加以贯彻。

(2) 经济性。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经济建设在全党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因此,从宏观角度上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从微观角度上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倡导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以促进企业效益水平提高这一中心环节来设计并规划工作,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象生动,具有实效性,体现时代性。

(3) 社会性。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尽心尽力,又应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既要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 自主性。目前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是解决企业自主性的问题,这就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自主性”的时代特征。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势必会出现企业体制、管理模式及思想状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重性。因此,也就进一步确定了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主性的时代要求。

(2) 广阔性。深化企业改革会必起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一系列变革,同进引起企业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这些变革的领域广阔的,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

(3) 开放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突出开放性的时代特征。首先,要开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更新思路,大胆探索;其次,要开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寻求新路子、新方式;再次要开放企业思想工作的内容,联系实际,做到切实可行。

二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1.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突出员工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方向一致。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3.途径相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如对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市场经济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对企业文化的宣贯、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三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是:一方面,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极好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政策导向。

1.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目标、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们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生产。具体而现实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

2.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95-02

引言

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是对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等向广大员工进行灌输与宣传。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其潜在的资源与内在的动力。因此将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融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涵

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对企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思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得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够有所提高,能够对个人、集体以及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三大基本特征[1]。

首先,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企业展开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与理论基础;其次,对人的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政治觉悟进行提升等是企业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最后,人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主要表现为人的观点、思想与立场等。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就企业文化定义来说,在学术界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属于微观文化的一种,主体是企业,倡导者是企业的领导者,而要将其形成起来,成为企业真正的标志性文化,则需要企业全体职工长期在企业的生产、劳动、管理以及经营的过程中形成起来,并在全体员工中得到遵守与认同。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经营哲学等企业价值观念[2]。企业文化具有六大特征,分别是人文性、时代性、可塑性、多样性、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人文性是对人际关系等进行调整;时代性是企业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展开企业的一系列动作;可塑性是可以对出现危机的企业文化进行改造与重塑,使其能够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相适应;多样性是指丰富多样而又独特的企业文化;整体性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着眼点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性是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是一个相互联系、依赖、作用的整体系统,缺一不可[3]。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整体的经济形势也比较乐观,尤其是国有企业。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对此放松警惕,对于已经出现了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防微杜渐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说,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首先,企业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的机制、制度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对于每个新事物来说,在酝酿以及初创时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多重困难。在各企业中,一般都将经济发展放在前,而忽略了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或者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总在经济发展之后,最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远远地落后于经济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与个人的需求增长存在一定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各国的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各种较为先进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模式渗透到各个职工的生活之中。在这种社会经济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单与基层农民工的特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企业在进行职工招聘的时候,尤其是对一线生产员工进行招聘,通常聘用的都是当地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思想不够紧凑,文化素质也不高[4]。这样,很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便不能够有效地运用。

最后,基层现实工作与理论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稳定健康地运行、发展企业,就一定要有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企业中的每个个体都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要将这些松散的个体的思想统一协调起来,就一定要有适当的制度对其进行制约与调整[5]。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各个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制度的基础。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

(一)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活动一定是其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中心,而且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提供出较为理想的途径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从而让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有利于将职工一致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形成起来[6]。这样,便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建设企业文化,能够将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出来给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在开展各种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可以将众多多姿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建设开展的形式,将娱乐性、艺术性以及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再对其较为独特的文化品位展开进一步的发展工作,使得广大员工对这一方式能够自觉追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让广大员工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自觉地产生特定的意识,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指导与规范,最终升华其思想。在参与各种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员工得到了一种较好的接受教育的途径,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枯燥性就被彻彻底底地打破了,使得员工的逆反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长期下来,不仅能够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三)不断提升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文化精神进行有机融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使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之后,群众能够受到教育与鼓舞,从而有利于将群众团结起来。这样,政工工作者的组织管理能力、自身认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环境进行沉着应对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最终增强政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将一个良好的基础前提提供给人文环境,从而大大地改善了广大员工的环境条件[7]。这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

四、如何有效地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一)将有效灵活的沟通机制建立起来

建设一个企业的制度,需要一个预定的完善时期,这个时期比较长,也可以比较短,但自企业建立起,拥有较为灵活的沟通机制是一定不能少的。

首先,灵活的沟通机制能够对民主的沟通渠道进行有效完善。员工组织是建设企业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党组织以及各种社团等[8]。在企业的每个人中间对企业文化进行真正地落实,不仅需要企业领导者的以身作则,而且也需要良好的渠道对双向管理进行实现。

其次,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在建立灵活沟通机制过程中,不但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要将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各种丰富的“业余”活动开展起来。

最后,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在建立灵活沟通机制的过程中,要将其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对人力及物力进行综合,从而将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标准尽早形成起来。通过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企业广大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就能有效地调动起来。

(二)引进先进的人本管理思想

在全球范围内,人本管理是一种较为普及的管理措施,其内涵就是要对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将人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对人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发挥出企业内部人才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并把能够将人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的因素放于主导地位。根据人本管理的相关思想,企业的所有职工都是经营管理的主体,而要对企业进行发展,就需要所有员工的智慧与力量。因此,引进先进的人本管理思想,能够有效地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于企业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本管理思想是二者有机融合的重要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体,能够提供出强大的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给企业,使得企业得以高效地运行。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精神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对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向心力进行强化,达到职工自我管理的效果,进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卫秋.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效能[J].科技致富向导,2009(10):121-124.

[2]陈峰.浅谈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J].今日科苑,2009(8):101-103.

[3]谢薇.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全面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19):153-154.

[4]史成虎,张晓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青年政治思想引领机制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1):205-206.

[5]教军章.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问题及其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34-136.

[6]辛英.浅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42-143.

[7]刘菁华.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党的建设,2010(1):127-128.

[8]张希中,杜建云,刘芙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互动模式探讨[J].学理论,2011(21):213-214.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4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全体企业员工都必须遵循的一种理念、价值观和不可改变的准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精神上的共识,没有成文的具体规定。在企业中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同的目标,员工并不是站在管理层之外的,首先都真正期待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尊重企业的管理理念,对管理模式具有异议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最后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并不细致的要求每位员工的具体价值观都相同,只是在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的理解相同[1]。企业文化是培养企业和员工具有共同目标的精神意识体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直接动力,其可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的企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对企业生存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说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主要的目标之一。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做向导,能够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为目标奋斗的信念,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行为的形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与员工的积极参与的力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在优秀的企业中,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发展,每个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发展来看待,企业面临的困难时,全体员工共同齐心协力想办法[2]。企业文化代表一种精神追求,包括了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所提倡的企业行为方式、所推崇的理念,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来断定自己是否适合这家企业,在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决定了员工的组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在不断提高,这时企业文化就起到一种能量整合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零件,都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才能使得企业的大船能正常行驶。另外,相同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位员工的价值观都大致相同,因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更加顺畅,在工作上会更加默契,促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的提高。

(四)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对每个人来说,在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场所度过的,因此每个企业对员工的影响都特别大。在一位员工在选择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会考虑企业的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整体情况,接着在进入这个企业的时候,自身的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方式等等都会受到影响,企业将所有的员工的价值观等都向同一个方向发展,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和谐交流,同时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五)企业文化可以有助于企业树立形象。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在内部产生效应,它还会以企业产品、优质的服务等来体现它的价值,传播至社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具有较高的目标还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还会展现自己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精神面貌,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社会中树立的形象和在社会中得到的评价,企业及时收集信息,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怕的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够理想,而是企业的管理者中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远远不足。在诸多的企业的共同竞争中,比的不是哪个企业能够一夜暴富,比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企业的管理者只知道企业的经营和效益的时候,将员工就看做是生产的机器,没有任何的感情而言,那么对员工来说,他们对企业不会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更不会有相同的价值观。管理者和员工的交流、员工和员工的交流都不顺畅,企业的效益就不会得到长远的上升。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流于形式。在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的时候,开始建设企业文化。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懂得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纸规定或者其他具体的东西,企业文化是抽象的,管理者并不能照搬其他更加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只有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各有各的不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就会出现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科学建设,最终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流于表面。

(三)家族式企业文化的盛行。在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当企业还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家族企业凭借自身的亲密和信任的优势得以快速的发展,但当企业慢慢发展壮大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管理者、员工的加入,这时家族企业的文化就会出现弊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在家族企业中,大部分靠的是关系,而不是能力,家族企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的正确使用,海纳百川的心胸。在这种家族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具有家族企业的影子,最后企业文化就会充满关系网,导致企业最后举步维艰。

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厚积薄发。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慢慢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具有韬光养晦的耐心,最后厚积薄发,走向成功。只有足够多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得从点滴做起。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开始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娱乐活动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搞个生日会,让员工具有归属感;搞一些工作中的竞赛类活动,增强员工的成就感[3]。

(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员工是企业的精兵强将,只有他们的强大才能驱使企业的慢慢壮大。当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员工之间就会达到一种高度的默契,在工作上的配合、交流沟通上就会更加顺畅,做事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企业文化进行总体规划。对企业文化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就像将于事业一样,不是投入之后就会马上有回报。教育事业是奋斗终身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永远伴随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坚定不移的坚持规划,有效发展。

五、结语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变革

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是时代的大趋势,2001年初,美国福氏咨询公司在对《财富》500强评选的总结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可以说,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致胜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凸显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变革。

一、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演变

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型管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非理性主义管理,再到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五个阶段。

经验型管理方式顾名思义即凭借管理者(往往也就是企业所有者)的个体智慧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经营实施组织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中的一些经验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生产为中心,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比较严密的组织形式而展开的,包括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学派。泰罗制的实施前提是“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泰罗制的实施,推动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法约尔着重分析研究高层管理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他第一个明确阐述了“一般管理”理论,并根据自己总结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十四点管理”原则。韦伯对近代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理想的组织机构模式”。他认为,行政组织体系应当具有准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具备提高工作效率的条件。古典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纪律性,但缺乏对人的认识和关怀,排斥人的感情因素,同时也扼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理论逐渐兴盛。行为科学着重分析研究人的本性与需要、行为与动机,以达到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中,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激励理论是它的核心内容,群体行为理论是它的重要支柱,领导行为理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古典管理理论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强调行政组织的作用不同,行为科学重视人的因素,把对人的管理看作是管理的中心,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多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管理的关系,这是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管理思想由物到人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更新,为管理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非理性主义理论的兴起,正是西方管理学取得的新进展之一。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具有明确的意图和目标,可以清楚地加以确定;管理人员运用精确的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就可以选定能够达到目标的最佳办法,从而作出合理决策,即一切都是理性化的。非理性主义则把当代科学理论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决策理论、模糊理论等应用于管理规划和管理流程中,它认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并不仅仅严格按照事实或逻辑来采取行动,无论在什么地方,完全理性地合乎逻辑支配行为的人几乎找不到。人的动机和意图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标的选择涉及人的价值取向,与其说靠清晰的思考,不如说取决于影响个人的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而且组织管理的过程,不仅仅是决策制定的过程,还包括了执行过程和创新过程,这两个过程更是充满了变化和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模式应当是非理性的,人的问题要求人性地解决,完全理性,必然把人机器化,进而破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将各要素加以简单化和抽象化后所概括出来的一整套明确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方法,属于精确性认识;而“非理性”管理理念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突破了传统的理性化认识的局限性和对时代的不适应性,而后总结概括出来的“模糊性”认识。古典管理学也重视员工,但其对员工的重视与老板爱护机器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新型的管理理念则注重人情、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管理的灵活机动性和变通性;不主张用哪一种既定的理论模式去机械地管理变动中的企业和复杂多变的人。所以管理无法过于精确,必须引进“模糊机制”,这便是“非理性”思潮。非理性主义要求实现管理形态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的本质,是要以人性化替性化,管理既要包容理性因素,又要包容非理性因素,把人的非理性和理性统一起来,这就是人性化管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以文化为基础。他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因而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虽然是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植根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管理受到而且应该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管理和管理人员也会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管理理论发展演变的实质之一,就是管理学对人本身的不断重新认识,在管理学理论体系中人的本体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人的情感与精神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人的价值。管理理论不断演进更新的过程,就是从把人当作单纯的管理客体到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就是从片面运用科学原理对工人进行控制监督,到把文化概念应用于企业管理,强调通过保护和倡扬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获取良好的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鉴于此,当今文化被看做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特征

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一种现象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本身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强调活动显象、氛围和仪式。但是,企业文化其本质是组织文化,它体现出组织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理念及价值追求,如企业的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企业人文精神、战略发展、团队建设、管理规程等等。企业文化致力于企业运行中深层次的基础因素的建设,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效益,进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人本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或物本思想提出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一种哲学价值观,它揭示了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根本、什么最重要、什么最值得关注,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对企业生产效益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人本管理其基本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在企业的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但是,并非什么人都宝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诚负责、积极主动、富于创新精神的员工。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员工呢?实践证明,金钱可以换来一时一事的积极,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权势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但换不来主动负责。企业培养优秀员工,需要理念灌输,需要制度塑造,需要环境薰陶、习惯养成,即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现代管理不只是一门技术知识,更应是一种理念、文化。企业文化是将文化特点和规律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以人的素质提高作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评判和选择、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和引导方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效益,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价值

现代区域文化管理理论认为,当一定的区域或组织形成某种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以后,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中就找到了一个统一的理想的“结合点”。由此,在“区域文化”这个公正无私的“管理者”面前,个人的价值观被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同化;被管理者没有来自管理者的压力,却无形地受到区域文化的约束和规范,任何人都必须考虑自己的举止言行、道德品质能否被置身于其中的区域文化所接纳。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组织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观念和行为的自我控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和规范作用,它可以通过组织机构、制度规定、程序和仪式、观念和习俗、人际关系、环境氛围、心理活动等等的塑造实现对全体员工的全程引导,从而塑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一,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企业文化体现着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并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目标和理想与企业目标相统一,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归属感和主动精神。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信仰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第二,企业文化是创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每个企业,客观上均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个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在个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比较优势必须依靠自我创新,创新又来自于文化,企业文化素质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有了比较优势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一再证明:文化作为企业的制导系统、经络系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态;文化的丢失是生存权的丢失,文化的缺憾必然带来企业的衰败。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第三,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放大管理效能。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严格精细管理,强调过程管理、过程控制,要求在管理全过程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扣紧环节,实现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精益生产,敏捷生产,清洁生产。实施现代化管理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把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经济主导方式、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着重于文化启发,注重挖掘开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激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放大管理的效能。

第四,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当今人力资源开发被看做是组织投入产出比最大的开发,人力资源被看做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了体能、智能、技能和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体能、智能、技能,首先就要使员工与企业产生文化认同,依靠建立优良的文化体系来引导人力资源开发。一旦员工认同了企业的目标、愿景、战略、精神、价值观,其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发展使命就会自觉结合起来,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会和企业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个人的体能、智能、技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奉献给企业。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6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2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文化含义

2.1.1 企业文化定义

2.1.2 企业文化结构

2.1.3 企业文化功能

2.2 企业文化管理

2.2.1 企业文化管理含义

2.2.2 企业文化管理方法

2.3 物业管理

2.3.1 物业管理的含义

2.3.2 物业管理的功能

2.3.3 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3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AT物业公司概况

3.2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2.1 AT物业公司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与方法

3.2.2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卷调查

3.2.3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4 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4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4.1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

4.2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4.2.1 精神文化:明确文化建设目标,凝练企业价值观

4.2.2 制度文化: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导向

4.2.3 行为文化:领导者身体力行,强化与员工的沟通

4.2.4 物质文化:完善公司福利,增强社区配套设施

4.3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主体共建

4.3.1 管理者垂范与宣贯

4.3.2 面对员工的宣贯

4.3.3 加强客户(业主)的共建

5 加强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5.1 拓展市场业务,坚实企业文化经济基础

5.2 系统全面思考,协调公司组织机构保障配合

5.3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协作

6、结论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凝聚企业向心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企业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促使企业长远发展,基业长青。

而作为物业企业,想要在竞争愈加白热化的行业里占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引领者,对其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更高,系统性、完整性、可流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要极具企业特色,可辨识度更强。

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物业管理相关理论的归纳与介绍,以及对AT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加强,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物业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有形价值较少,更多是无形价值,而企业品牌则是物业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价值。想要提高物业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企业文化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2)本论文前期通过对企业文化与物业相关理论的概括与总结,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物业企业文化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重要性,为下面研究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文章详细介绍了AT物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通过对AT物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得出了AT物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做了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AT物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4)结合物业行业发展背景,提出了加强AT物业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实施过程,为物业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指明方向、提供依据。物业企业不仅要谨遵企业文化建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四个层次,也要兼顾物业行业对服务理念细节文化超乎常规的重视,深入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使企业在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物业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5)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落地、宣贯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必须组织强有力执行,成立专门的机构小组进行落实。确保公司管理层、全体员工、企业服务对象及利益相关者均能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