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例6篇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1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职业规划

计算机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讲究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融入大课堂的教学中来,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让学生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树立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同时还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应该与市场需求结合,确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枯燥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兴趣的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学习计算机专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除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以就业为向导让学生在平时对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新闻进行了解,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专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接触前沿的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与以后的就业有什么联系,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生会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就业目标,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准备。在与同学分享的时候,也能逐渐找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就业为前提,为学生多普及一些前沿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

二、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对于计算机学习而言,虽然计算机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但是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所以在提高专业技能之前就必须奠定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才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有耐心,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好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计算机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的耐心,还要求学生学习的细心,所以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态度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做好监督工作,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竞争中树立好自己的优势。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院校的教学与普通院校的教学不同,前者是为了向社会直接输入专业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践,这样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不至于因为从学校直接进入职场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未来的工作,学校应该为学生联系或者建立更加真实的实习地点,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只有实际的接触工作才能明白哪些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得到,学生在不断的接触和实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找到自己应该注意的职业问题,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中职教育的理念,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就增强了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优势。

四、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计算机知识也分为很多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制定培养方案,按照学生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这样在以后择业的过程中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前景,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补充的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在很多行业都要应用,所以制定学生职业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以后想要从事的行业,避免学生以后走太多的弯路。所以,职业规划一定要在学生学习的中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完善学生的培养计划,逐步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比较困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切实地为学生的就业考虑,不断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又要提高适应社会和职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3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098-01

摘要:职业教育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搬用计算机专业的教材,教学方式单一,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重视不够。试从实事求是的重新制定符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阐述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教学方式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声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其它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较熟练地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为教学和其它事业服务的人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主要是参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已延续了多年。我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几年,根据职业学校中职生学习这门课的情况,主要提出以下两点不足:一是从学生方面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其实要真正上好这门课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有很多难点的。例如学生层次不同;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不同;内容多而杂;操作和上网很熟练,但其实一些实用操作基本不会。二是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主要是在参考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没有重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脱节,时间少,方法单一,是困扰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必须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

一、重新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以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内容多,专业性强,他们需要考取计算机技能证书,理论性的东西太多。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必要学习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为此进行了这样的改革: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需要给他们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组成,开、关机,汉字的录人方法。在第二章操作系统,主要介绍一下工作环境的设置、控制面板、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窗口和对话框的基本操作,系统的维护和常用工具的使用。第三章因特网应用,只介绍获取网络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就可以了。第三章word文字处理软件,应当作详细的讲解:word的启动、退出以及主窗口的组成;word的基本操作、文档的创建和保存方法、文档的打开和保护方法;word中光标的定位、文本的录人、文本的选定、文本的复制、移动和删除、撤消和恢复、查找和替换的方法;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边框和底纹的设置、项 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格式刷和样式的使用、首字下沉和中文版式以及批注与修订文档的方法;word页面设置,页眉和 页脚的设置,插入页码和分栏排版的方法,使用打印预览和打印的方法;word中插入和编辑图片、插入和编辑艺术字、插入公式的方法;word中创建表格、编辑表格、格式化表格、数据处理、表格与文本转换的方法。第四章 Exce1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应当做详细讲解: Excel的启动、退出以及主窗口的组成;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区别与联系,工作簿的创建和保存;单元格中各种数据的输入、换行输入、填充输入;选定、插人、移动、删除、重命名工作表,列宽、行高的设置、边框与底纹的设置;格式化单元格,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单元格;创建公式,插入函数,复制公式的方法;建立和编辑数据清单,数据清单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第五章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主要给学生讲授: PowerPoint的启动、退出以及主窗口的组成;演示文稿的创建和保存;创建和制作幻灯片,设置外观,插人多媒体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设置超链接,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演示文稿的页面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应当边讲解边给学生演示。并且提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讲解。对于这门课的讲授,应当在计算机房授课,只有这样,对于中职生而言,才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在中职学校并未引起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足够重视,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陈旧,很多中职学校目前采取的还是粉笔加板书,导致理论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教材选取不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计算机与各个学科结合相当紧密,但如果找不到结合点,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归根到底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的课时比例要达到1:1,要求学生在上机过程中认真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2.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上机课,不能敷衍了事,及时排除学生上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国家向来重视职业教育,但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研究成绩斐然,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要求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不断学习,勇于实践,认真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不断改进和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利.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3(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0.

[3]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

[4]李剑欣.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04(5).

[6]肖荣.“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6).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课程体系修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05-01

1 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学科方向的重要本科专业之一,具有知识更新快、对数学和电子等基础知识要求高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特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而当今IT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发能力和经验非常注重,而且IT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滋生出众多的方向和相应的应用课程。如何适应当前计算机学科的飞速发展,对众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取舍,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计算机专业教育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给出了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修订的基本方案。

2 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修订方案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往往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1,2],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出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行面向需求的培养格局,才能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发展。

我们提出了面向市场的分3个方向的联合企业培养计划(即第1、2学年完成必要的公共和基础课程,第3、4学年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分方向完成专业课程组,每个方向制定较为完整紧密的课程体系,充分重视应用和市场需求):

①调整主干课程,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基础课程设置少而精,选择能反映学科特色的内容,增强实践环节,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例。将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 “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专业限选课统一归入到学科基础课类别当中,在前五个学期确保所有的学科基础课学习完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方向学习培养应用开发能力的实践课程群。比如“JAVA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的实践课程群包括J2SE、J2EE、Web开发技术、软件开发的框架技术等系列课程,是非常贴近软件开发企业需求的课程群,确保学生修业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分方向安排教学计划。从第三学年开始,设计三套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向一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中高层次发展人才,着眼于毕业前、后报考硕士研究生,或从事研究型和设计型工作的学生,通过增加“单片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硬件描述语言”等硬件相关课程锻炼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综合设计的能力是本方向的特色;方向二培养面向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的JAVA软件工程师,此方向没有引入JAVA技术以外的开发平台的相关课程,如Microsoft的.NET系列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深度,能够对基于JAVA的面向对象的应用开发技术有比较深入的掌握,避免涉足广泛而不精通;方向三培养面向企业级应用软件测试与维护的软件测试工程师,通过系统的学习软件测试课程群,具有专业的软件测试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③加强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大幅度提高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整合优化方向课程群,充分重视市场对实践能力的需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等专业基础课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程或课程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基础理论。在JAVA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目前企业开发的所采用的主流技术J2EE、Web框架技术都在课程中有所体现。

新的课程体系中,针对多种原因进行了课程设置的调整。压缩或调整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数未变,但按照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增加了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减少了电工技术尤其是强电部分的内容。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例,与原有教学计划相比,增加了5门实践类课程,学分数增加了分。将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时间进行了前移,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尽早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另一方面避免学生在第7学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就业、考研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由60学时减为30学时,并调整为前半学期上,将“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调到第一学期后半学期,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结构有一个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将产生有益的影响。去掉了原教学计划中一些内容不太新颖且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程序设计方法学等。

整个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内容全面,考虑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专业应用知识的取舍问题,考虑到了实践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平衡问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3 结论

经过分方向的课程体系调整以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群,课程负担下降而掌握深度增加。提出的课程改革方案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获得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理论基础课在前两个学年完成从而给后两年的专业实践课学习留出空间,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改方案有待于人才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5

一、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然而因现有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都没有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接受计算机专业学习、担任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前,也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队伍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主要思路

(一)根据市场需求及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确定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

高校如若提升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必须要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首先,高校应大胆突破原有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制约,克服行政化倾向,充分行使办学自,积极主动的推进专业建设。其次,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如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用人单位用的好、用得上的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做好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制定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高校自身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进行周密细致的市场需求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的形式,通过建立由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学带头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相关人员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市场需求及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确定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高校只有明确了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整个计算机专业建设工作就有了方向与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探索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联合培养人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这为我国高校创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方向引领。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规划内容,结合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大力探索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外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互利共赢。

(三)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公安特色;信息安全;学科建设

中国刑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是伴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于2002年2月26日申办成功的,成为继武汉大学后的第二批获批的信息安全专业,也是公安系统第一个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院校。2002年7月开始招收学生,目前该专业已招收六届本科生,2006年7月首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二学位学生已经毕业,2007年7月第二届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100%。用人单位无论是网警还是刑警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办案能力强,业务全面,上手快。

目前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成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为主干,以刑侦和法律为两翼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科研办案紧密结合,具有相当规模效应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学院推荐为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1特色的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之初,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也走过了一段弯路。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网络警察作为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制定的。经过大家的冷静思考我们认为,搞计算机专业我们和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优势,做以密码学为核心课程的信息安全专业我们和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网络警察出口面太窄,而且目前网络警察主要从地方高校引进计算机和法律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从竞争角度也没有优势,这样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大刑侦平台上,培养掌握计算机犯罪侦查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进行涉计算机案件的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刑事警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刑警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学生毕业分配出口广泛,到网警部门他们具有懂刑事办案、懂法律的优势,到刑警部门他们有计算机专业特色,懂涉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方法的优势。为所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理念上,我们占据了优势。有了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教学计划。

2特色的教学计划

2004年,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对信息安全专业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新计划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把“宽出口、实战型”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标准;把“点线面体”(主干课程是点、其前导后继构成线、主干课程线之间构成面、专业方向间构成体)作为讨论计划的过程控制,使新教学计划专家组的讨论意见空前的一致。这一教学计划也得到实战部门的好评,他们只听了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订购”两年后的学生了。

该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警察”、“计算机专业人员”、“刑警”和“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模块进行设计。

“大学生”模块,这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工学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集合。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

“警察”模块,这是作为警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公安学概论、擒拿格斗、射击、犯罪心理学、犯罪情报学、公安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

“计算机专业人员”模块,本着教学性大学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根据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和调整。如,适当减少原理性课程门数或学时,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的设置,特别要强调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不知道所遇到的文件类型和基本含义,会极大影响案件侦查的成功,也会丢掉很多线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先后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语言课程。但在强调语言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能代表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

“刑警”模块,该模块是学生作为一名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把刑侦的专业主干课程均纳入了该模块。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证据学、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查缉战术、侦查措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课程。

“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如,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含密码学)、计算机司法检验学、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常见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信息卡技术与安全等课程。

该教学计划以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法律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为重点,以刑事案件办理为特色的实用型教学计划。培养即懂传统刑事案件的办理,又具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

为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出刑警学院特色,我们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独有课、特色课和共享课。

独有课就是我们学院有,其他院校没有或非常薄弱的,如“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学”和“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等课程;特色课就是其他院校有,我们学院有特点的课程;共享课就是计算机及法律相关的课程,各院校开设的内容基本类似。

对各类课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思路。对共享课和特色课中的非特色部分,向重点大学靠拢,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到在这些课程方面全国领先的重点大学学习,听一轮课,从中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方式等内容;特色课中的特色在于我们比地方大学有与公安实战联系密切的优势,比其他公安院校有刑警学院在刑侦和刑技方面的优势。要把握好以公安需要、应用办案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总体方向;而独有课是我们专业的拳头,要加大力量,选精兵强将,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划分成课程攻关小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来共同搞好。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刚刚兴起的专业,一些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新课多,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提出“以课程建设促学科发展,全体动员,学生参与,加快发展”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划分成课程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和听专业系的课程,了解公安一线需要,并学习涉计算机案件的办案方法。遇到难点形成科研课题,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攻关。再将办案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促教学、科研和办案的发展,即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

由于教师数量少,工作任务重,有许多入门操作阶段的工作,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模式,充分调动在校生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已经在毕业论文和志愿者学生中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在学生中成立“信息安全俱乐部”,教师为之提供理论和实战需要方面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上机条件,让他们学会使用现有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软件,然后以讲座或交流的方式给全院师生讲解。这样不仅使教师摆脱了大量基础操作软件的调试,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全体警院学生办理涉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意识和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所有新开课程上课前,课程组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在信息安全专业正式讲授前如果条件允许要在全院进行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轮教学过后专业教学就会较为成型。

4特色的实验室建设

根据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以计算机犯罪侦查、电子物证检验和网络监察与监控为方向的特点,我们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室”。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采用与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思想,即公安实战单位用什么设备我们就学什么设备。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手快的特点得以保障。这里不仅包括计算机取证专用机、还包括各种取证平台和取证软件。如图1所示。

“网络攻防实验室”重点解决在涉网案件中,网络痕迹的搜索以及网络监控、网络攻防技术演练等需要的实验室条件。该实验室不仅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还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线网络环境。单机上的主机与虚拟机、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和小组间的攻防演练均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

这两个特色实验室的建成为专业课教学、为科研和办案提供了物质保证。

5特色的教学科研办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