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实训总结范例6篇

经济学实训总结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材改革;经济法;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214-02

经济法是法律类、财经类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法体系不完善的特殊性,使得经济法教材水平良莠不齐,在高职院校,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从一定程度上看,教材的质量已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经济法教材的改革。

一、《经济法教程》的建设与改革

高职经济法教材应包括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理论教材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或用做学生课外的重要参考书。理论教材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目前,经济法教材的现状:使用本科类教材,选择讲授内容。法学本科教材反映了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沿理论,但高职院校学时分配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职教材由于经济法的特殊性,极易走向极端:过分注重体系,对有关制度描述过于简单,不注重体系选取重点,制度又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法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经济法总论。经济法总论的学说纷纭,高职教材编者为避免庞杂的理论说教,一般是坚持一个学说,对其他的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描述。但是教学中明显地感觉到,总论和分论脱节。受经济法学研究成果的局限,总论不能指导分论是教材的通病。编者在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在总论的编写部分要对分论的内容进行疏理,使教材在系统上保持完整。其二,经济法分论。经济法分论含哪些章节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金融法、对外贸易法编入教材,浅讲讲不透,深讲学时不够,把这两章去掉也不会影响到对经济法其他章节的学习,可以考虑只保留这两章国家干预的内容,或者将这两章删掉。个税起征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在提高,起征点在教材中不宜写出来。类似对经济比较敏感的内容不宜细化,比如二手房转让营业税的征收。经济法内容庞杂,在上课期间,任课教师都要事先确定本学期要学的重点章节,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土地法和房地产法,广告法比较起来,统计法、计划法、会计法、审计法编写内容的多少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计划法没有单行法,似应简单一些,但这章对宏观调控法而言,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几章在教材中体现出来有的过于繁琐,有的过于简单。另外,由于没注意到前瞻性,使得有些内容在出版伊始就要修改或补充。编者在编写之前对已列入立法计划的经济法律、法规应有清醒的认识。

对《经济法教程》的建设与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应体现教学目的。经济法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完整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仅知法,而且学会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经济法律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逐步提高依法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经济法这一管理手段,为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做一个具有较强法律意识应用性法律人才奠定基础。每门课程都需要为整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教材作为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支撑材料,必须有所体现。在教材的章节选取和内容的删减方面都应体现这一教学目的。

在经济法教学中,高职学生分为两类,专科类和五年制。这两类学生基础不同,对他们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差别,教学目的也有所不同,目前的教材针对专科类学生而设。经济法教材的改革应考虑两个途径:一种是针对两类学生编两本教材,即专科类的《经济法教程》和五年制的《经济法教程》。一种是编一本教材,以专科类为主,同时考虑到五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学习时侧重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秩序维护法,所以这两编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可以辅以生动的案例。目前来看第二种比较可行。

第二,精品教材是对精品课最直观的检验,理论教材建设不是单纯的内容更新,还是对编者整体水平的考验。经济法学是经济学与法学交叉学科,会计法、审计法和税法这几章要求有深厚的经济学背景才能讲好,编者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采取集中培训、自学、听课等多种方式,弥补经济学的不足。同时还要求编者有实际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编者至少应该有经济法课程三轮的教学经验,同时有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积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学、课程和相关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按照教学的要求组织和叙述相关内容。只有在相应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上长期钻研,掌握学科及其教育的精髓,才能编著经典教材。

第二,在内容选取上应重点突出。应充分注意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将经济法教学内容确定为四个部分:经济法总论、经济主体法律制度、经济秩序维护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比较符合经济法当前发展的趋势。围绕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应重点选取与学生就业紧密相联或与人们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如在经济秩序维护法律制度中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土地法和房地产法、广告法;在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中选环境资源保护法和税法。突出重点,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国家干预经济制度的一概摒弃。价格法、金融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在内容上也要有所取舍。

第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经济法课的学习需要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等相关法学知识基础,在教学计划中不宜开得过早,开在三年级的上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教材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要深入浅出并尽量保持连贯。专用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必须给予解释,至少应给出其大体含义,以免成为学生往下看的障碍。语言顺畅,避免采用艰涩难懂的语言。

二、《经济法实训》教材的建设与改革

高职教育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内容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处理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经济法实训》教材。该教材的缺失是经济法实践教学处于薄弱环节的一个重要原因。课程组人员中应有法律实务人员,在编写《经济法实训》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听取有益的意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编出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建设以实训项目为依托。首先,《经济法实训》教材的编写要紧跟实务的需要。实训教材,其研发思路不能建立在过去陈旧的教学思路、方式方法上,要紧跟用人单位步伐,力求富于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习题集、案例分析的形式,每个实训项目应设定目标、过程和评价标准及档次。其次,经济法实训教材应当及时吸收贴近现代生活的真实案例,选取具有新颖性、代表性的题材内容,帮助学生缩短职业磨合期、实现角色调整。经济法实训教材结构模块应打破以往以传统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经济法实训教材应该按照不同的项目导向相应的实训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实训项目中达到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结合理论教材,《经济法实训》教材可如下构建:

第一编经济主体法律制度:经济法主体可以分为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在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发挥不同的作用,应从融合的角度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1)与企业设立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2)企业合并、分立程序的训练。

第二编市场秩序维护法律制度:(1)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根据模拟设立的公司设计商标,进行专利、商标注册申请。识别专利、商标侵权方式及掌握专利、商标维权的方法。(2)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设计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场景,让学生在知悉如何保护自己权益的基础上,能为保护其他消费者权益提供帮助。(3)产品质量保护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识别产品安全标志,区分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4)土地法和房地产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模拟开发住宅楼。(5)广告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自制广告,能够进行法律评价。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律制度:(1)环境资源保护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选取热点案例,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2)税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3)会计法、审计法相关的实务应用能力训练。会计责任能力实训。如何界定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与内部控制,界定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与责任,评析会计职业道德,签发票据与行使票据权利。

与实践课的开展有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之分相一致,《经济法实训》教材结构,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起来,包括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两大部分。课内实践教学方面:选取典型案例,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进行法律思考,可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易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法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思维和应用能力。案例选取不局限于经济法内容,可注重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刑法的结合。在产品质量法一章中的产品质量责任既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也有刑事责任,可选取民事侵权、行政处罚和生产、假冒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相关案例。课堂讨论法更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热点案例,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留一些课外讨论的题目,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课外实践方面还有模拟法庭教学、社会调查、旁听庭审和社区服务。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更多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外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Z].2008.

[2] 张和平.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4).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城市圈;农民工;技能培训;供需均衡;匹配度;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7-0066-06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国家批准实施了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提出要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具实力、最富活力的增长极之一。武汉城市圈的资源条件相对优越,加快武汉城市圈开放步伐,对于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唐胡浩指出我国农民工流动虽具有特殊性,但对于实现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是有益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和动机复杂,但以经济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大量农民工流动,无论对流出地还是流入地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1]。周小刚、陈东的研究发现,农民工流动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农民工自身素质、家庭因素、制度因素、社会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张笑秋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流动意愿受不同因素制约,居于主导地位的流动意愿受到更多因素影响。政府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发展农村与农业、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选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与非经济需要,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促进人口自由流动[3]。沈洊、潘寄青认为,我国处于人口转型及人口红利时期、二元社会结构开始向一元并轨的探索阶段是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的背景,为农民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财政支持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4]。以上研究大都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其流动意愿受不同因素制约,自身素质是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引导,促使外出务工农民合理流动,但现有研究较少结合城市圈建设的现实背景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供需匹配状况进行实证研究。

二、湖北省各区县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供需匹配度分析

湖北省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主要体现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的比例这一指标上,比例越大,说明各市州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越好。各市州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供需匹配度处于后3位的从低到高分别是孝感市辖区(4.48%)、曾都区(5.63%)、江陵县(8.27%)。从各区县培训供给对需求满足程度来看,2010年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最高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咸丰县(86%)、红安县(85%)、黄陂区(60%)、房县(49%)、荆门市辖区(49%);比重最低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建始县(11%)、巴东县(10%)、洪湖市(9%)、宣恩县(9%)、江陵县(8%)。2010年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最高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红安县(28%)、郧西县(28%)、房县(27%)、咸丰县(24%)、英山县(23%);比重最低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洪湖市(4%)、崇阳县(3%)、宣恩县(3%)、江陵县(3%)、建始县(0.5%)。2010年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最高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麻城市(34%)、江夏区(25%)、荆门市辖区(23%)、武汉市辖区(22%)、郧西县(21%);比重最低的前5个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黄陂区(3%)、来凤县(3%)、宣恩县(3%)、建始县(1%),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27%、11%、11%,反映出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表1 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均衡分析

注:D1代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D2代表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D3代表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

表2 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描述量

以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和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平均水平为参照,可以作出各区县供需情况散点图,如图1-3所示。根据各区县技能培训供需情况散点图的分布状况,可以将2010年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分为四种基本状态:

一是供需双维较高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强度和需求强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区县,这些区县包括黄陂、监利、阳新、松滋、新洲等24个,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和需求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二是供需双维较低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强度指数和需求强度指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5个区县,包括竹山、石首等区县。

三是需求单维较高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强度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供给强度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个区县,即大治、洪湖、浠水等。

四是供给单维较高型,指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强度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需求强度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个区县,即汉川、英山、咸丰。

三、城市圈不同圈层各区县经济联系与培训供需匹配度的相关性分析

(一)城市圈不同圈层经济联系的计量分析

本研究引入城市空间引力理论,在城市空间引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不同圈层经济联系状况与经济联系强度的模型(Ri=/,LR=Ri/Ri)。其中,武汉市总人口(万人)、工业总产值(亿元)分别用P、V表示,i地区总人口(万人)、工业总产值(亿元)分别用Pi、Vi表示,数据均从2008~2010年湖北统计年鉴获得,其他城市距武汉市中心的距离从公路里程查询网站(网址为:http:///tools/other/selmile.asp)查询,并用Di表示,数据的计算和分析采用Excel软件。

在以上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各市州进行划分,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2008~2010年武汉市对外经济联系腹地空间划分

注:根据城市圈层理论对经济联系腹地空间进行划分,将各市州划分为紧密腹地(LR>9%)、次紧密腹地(1.5%

基于以上不同圈层各区县所属市、州的经济联系紧密度分类,可以从经济联系紧密度的角度对不同圈层各区县的培训供需匹配度作进一步分析。

1.紧密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紧密腹地的区县有28个,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平均值为26%,最高的区县是黄冈地区的红安县,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达到85.16%,该县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并不算多,为12.87万人,但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达到10.96万人,其中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仅为3.59万人,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参加的是政府性质以外的其他社会培训。值得注意的是,红安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增长16.4%,其传统产业是农业,但该县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区为平台,全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其传统产业逐渐建设成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正规划建设19个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区。正因为该县农产品加工业发达,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多是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紧密腹地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区县是崇阳县,该区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为9.57万人,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1.09万人,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仅为11.39%。崇阳县经济整体实力较弱,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56.8亿元,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地方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是其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

2.次紧密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次紧密腹地区域的区县有29个,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平均值为26%。其中,培训供需匹配度最高的是荆门市辖区,达48.53%,该区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不多,仅5.44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达2.64万人。次紧密腹地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是江陵县,仅为8.27%,2010年该县外出务工劳动力为5.56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仅0.46万人。江陵县经济欠发达,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仅34.35亿元,该县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是其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

3.竞争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竞争腹地区域的区县有7个,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高的是房县,达49.46%,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2.96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达6.41万人。2011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增长46.6%,迅猛增长的工业经济是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较高的重要原因。这一区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是竹山县,仅为16.98%,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01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仅为1.87万人。该县经济较为落后,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39∶32,农业所占比例较高。该县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是其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

4.边缘腹地区域培训供需匹配度分析

属于边缘腹地区域的区县有8个,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高的是咸丰县,达到86.18%,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9.55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达8.23万人,其中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仅2.31万人,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参加的是政府性质以外的其他社会培训。与黄冈市红安县相似的是,咸丰县大力发展茶叶等特色农产业,成功创建了“国家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供应基地”。此外,咸丰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是该县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因为该县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多,才使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区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最低的是宣恩县,为8.56%,该县2010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7.13万人,但参加培训人数仅0.61万人。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是该县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水电产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宣恩县经济落后,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仅24.4亿元,特殊的工业结构以及经济不发达是其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处于低水平的重要原因。

(二)不同圈层各区县经济隶属度与培训供需匹配度相关分析

由于缺乏各区县经济联系量数据,因此将各区县经济联系隶属度类别分别进行赋值(紧密腹地赋值4、次紧密腹地赋值3、竞争腹地赋值2、边缘腹地赋值1),然后对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各区县培训供需匹配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区县经济隶属度与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的相关分析

注:A1代表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相关分析,A2代表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相关分析,A3代表经济联系隶属度与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2010总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相关分析。

从表6各区县经济隶属度与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026、-0.03、0.133,P值分别为0.831、0.757、0.264,均大于0.05,说明各区县经济联系隶属度分别与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人数占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呈弱的负相关,与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占2010年外出劳动力总量比重呈弱的正相关,经济联系隶属度与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四、研究结果

从供需均衡角度看,湖北省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处于非供需均衡状态。由图1可以比较直观地发现,湖北省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需强度指数分布在45度对角线附近的较少,而偏离45度对角线幅度较大,这反映出湖北各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需强度相对不均衡。

第二,供需双维较低型区县占大多数。从“供需模型”给出的四种基本状态看,供需双维较低型区县中,有45个区县(超过半数)的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和需求水平均处于湖北省平均水平之下,反映出湖北省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总体上处于低水平。

第三,少部分区县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均衡水平均相对较高,具备了率先发展的条件。供需匹配度较高的5个区县即咸丰县、红安县、黄陂区、云梦县、房县中,供需均衡状态相对较好的有咸丰县、云梦县。

第四,部分市州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过低,需要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供需匹配度低于10%的市县包括巴东县、洪湖市、宣恩县、江陵县,其供需匹配度分别为9.56%、8.60%、8.56%、8.27%。因此,这4个区县迫切需要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力度并调节供需均衡度。

参考文献

[1]唐胡浩.农民工流动原因探析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对坪坝营村农民工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报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2-66.

[2]周小刚,陈东有.制约我国农民工流动主要因素的系统基模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8):245-250.

[3]张笑秋.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2):12-16.

[4]沈 ,潘寄青.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财政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5):43-45.

[5]王士君,高群,.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6):558-563.

Study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Degree of Skills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City Circle Layer

——The Case of 77 Districts(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

LIU Jin-so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继续教育;民营经济;区域优势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坚持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作为其重要任务,依托区域优势,在成功的为浙商开展继续教育的同时,也积极拓展继续教育发展空间,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树立了具有区域特征的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品牌。

一、非公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动力

(一)国家非公经济的发展战略奠定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文件,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中民营企业数量为359.6万个,占全国总量的72.5%;民营企业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占全国总金额的12.3%;2010年我国企业法人单位数为651.77万家,其中登记为民营类型的企业法人单位为468.39万家,占全国总数的71.86%,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单位为512.64万家,占全国总数的78.65%。以上数据表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正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并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总理在《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别指出:“要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近年来,在我国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各级党政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学习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吸收发达地区企业管理经验,从而使他们在激烈而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竞争中有能力求生存谋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各级党政干部而言,在加强党性学习,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学习与经济形势相匹配的党政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是提高执政力和执行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教学资源。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党政管理者继续教育的发展,既是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的责任,也是其引领社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二)长三角、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

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2009年,长三角地区GDP达到79725亿元,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21.61%的GDP。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据浙江省统计局2010年2月22日公布的《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数据,浙江省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中民营企业数量为36.4万个,占全省总量的80.7%,民营企业资产总额为33185.0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4.8%;浙江省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民营企业数量的10.12%,民营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民营企业资产总额的12.91%。

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创业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浙江省经济最为重要的部分。浙江省民营经济又率先开始二次、三次或多次创业,有些企业已取得较高的国际地位。

在浙江省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引导下,浙商们辛勤创造出的民营经济模式为全国各地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借鉴价值的样板和范本。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对世界的全面开放,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改革和调整,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递减、体制先发优势的逐渐减弱、产业集聚优势的逐步弱化、产业结构固化以及家族式企业治理结构弊端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浙江省民营企业家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面临着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经营区域、产业领域、交换方式和企业使命转变的难题,同时,民营企业家们的自身缺陷也开始不同程度地制约其自身发展。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民营企业急需具有科学管理理念、创新务实而不失市场应变能力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现代管理人才。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谋求拥有智力宝库的大学的支持,要求大学提供持续的继续教育,因而,实施民营企业的高端继续教育就成为地处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大学义不容辞的任务。

二、立足区域特点的高校继续教育定位与实施

(一)浙江大学继续教育战略定位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因此,高校必须发挥其人才培养的功能,将其科研成果融入到继续教育工作中,从而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换言之,高校继续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过程,更是一种借力于科研成就而实施的社会服务,即通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来服务于社会,推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高校继续教育只有顺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并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捆绑在一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积累市场竞争的核心力,在真正意义上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由此可见,高校理应成为其所在地区各类从业人员的重要培训基地,特别是要为企业及行业提供各种开放式和定制式的继续教育服务,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们提供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使他们成长为符合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的高素质管理者。

以多种所有制经济为特征的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地方政府部门党政管理者执政力的提升。党校是对党政干部党性教育的主阵地,而高校则是向他们传授现代经济、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执政力和执行力的主阵地,因此,高校还应该主动配合政府的培训需求与培训规划组织继续教育。

总之,高校继续教育应当从自身学科优势出发,立足地方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引领地方及区域经济升级、转型与发展,从而使继续教育事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和促进力。

(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继续教育实践

浙江大学的继续教育秉承“强辐射”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于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切实有效地利用学校一流的教学资源,并与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广泛的继续教育合作关系,为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实施切实有效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高端继续教育服务。近年来,浙江大学以继续教育项目促进地方政府管理人才和民营企业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转型、民营企业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国内国际的竞争力等作出了直接的贡献。例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温州、嘉兴等地区的担保协会合作举办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专项研修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扩大就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后时代,为了使浙商们能更好地把握市场规律,驾驭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抓住金融危机后时代中潜伏的机遇,谋求发展,2011年5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第一期浙江大学求是精英班。求是精英班的开设是浙江大学开展高端继续教育,促进校企、政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一次全新尝试,求是精英班的生源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0%的学员为成长性企业高管,以拟上市公司为主;20%的学员为标杆性企业高管,他们中有风云浙商、上市公司、浙商500强等;10%的学员为专业中介机构高管,包括银行、证券、PE、担保、阳光私募、律师事务所等;10%的跨界精英,有政府领导、媒体高管、两会代表委员等。这样的生源结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社会各界精英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同层次学员之间能更好地进行深度互动和交流。可以预见的是,精英班学员在浙大“求是创新”校训的陶冶下,勤勉研修,整合资源,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商界领袖,为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2年,浙江大学累计为浙江省已培、在培400余班次,学员达3.3万余人次。其中,党政管理类人才培训班数量达123班次,学员达6420人次,企业管理类人才培训班数量达170班次,学员达5477人次。

三、基于区域优势推进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以浙江大学为例

(一)发挥区域培训优势,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

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浙江大学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区域性继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工程。尤其在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活动中,浙江大学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曾多次赴中西部地区考察、访问,先后与云南省政府、江西省政府、贵阳市云岩区政府、重庆市政府、遵义市政府签订了以科技合作、教育合作、人才引进及培训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合作协议。

在为西部党政、企业管理者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浙江大学注重将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发展优势、区域继续教育经验融入到西部项目之中,将浙江省民营经济的优势和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并将西部地区党政干部培训班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合,实施东西部政企领导人的互动,实现双方共赢的目标。

另外,江、浙一些产业已经或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一大批民营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数量众多且业绩不俗。浙江大学发挥区域性继续教育的优势,不仅将浙商的理念与实践推广到西部,更重要的是将继续教育作为一个东西部交流的平台,为东部民营企业和资本西进搭建桥梁,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2010年以来,浙江大学为西部地区培训625班次,3万余人次,其中,党政管理人员为22624人次,企业管理人员为6,284人次,专业技术人员为2323人次。

(二)立足大项目,构建大平台,积极共建部级培训基地

浙江大学立足大项目、构建大平台,积极共建部级培训基地,在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同国家有关部委、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国家建设部监理工程师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定点单位、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医药管理局执业药师考试培训中心、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等近20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浙江大学还与中国兵器部装备集团公司、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中石化等央企和横店集团、长安集团等著名民企合作培训高层管理人员。2011年,浙江大学各类高层次继续教育学习人数突破10万人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占31.10%,企业经管人员占16.93%,专业技术人员占49.38%,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开展境外培训项目,推进继续教育国际化

为树立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观念,满足民营企业紧缺人才需求,浙江大学利用自身雄厚的教学资源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公共管理、整合营销等在职研修、专业培训等项目,培养一批高新技术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民营企业培养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浙江大学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资源,通过与海外著名高校合作,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中纳入境外培训课程。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4

1.财务会计的实训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财务会计的实训则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单项实训应放在课内,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放在课程结束后安排时间进行。单项实训与理论课学习应各占一半时间,综合实训在课程结束后用大约3周时间全天进行。

2.财务会计的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应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第一,单项实训。(1)货币资金实训;(2)应收及预付款项实训;(3)存货实训;(4)对外投资实训;(5)固定资产实训;(6)负债实训;(7)所有者权益实训;(8)收入、费用和利润实训。第二,综合实训、编制财务报表。以某一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综合模拟,编制财务报表。

3.实训方法

第一,单项实训应充分运用财会模拟实训室的条件,完整地再现现实工作中的办公环境、程序、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现场办公、做账的真实性。例如:对于货币资金部分的实训,首先是布置模拟开户银行、单位出纳的工作场景。其次是尽量出示实训所用的单位印鉴章、银行票据、结账所用印章、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记账凭证、经济业务及各种实习用品。最后是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各组进行岗位分配,明确岗位责任,各负其责,并适当地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开始先填制有关原始单据,在开户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建立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接下来根据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由负责填制原始单据的同学填写原始单据,如转账支票、商业汇票申请书等,负责编制凭证的同学按照原始单据显示业务编制收付款凭证,凭证传递到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的手中,由两个出纳来分别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月底进行结账,并将银行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余额核对,如果二者不符,则需要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所有这些实训步骤都要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5

近年来,__市经信局紧密结合__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经信干部的素质和技能,为经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__市经信局共有内设机构14个,下属事业单位7个。截至目前,局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干部人数66人,其中局领导8人,副主任科员5人,科长20人,副科长15人,科员或办事员18人;年龄结构:55岁以上7人,占总数的10.6%,45-55岁33人,占总数的50%,35-45岁13人,占总数的19.7%,35岁以下的13人,占总数的19.7%;文化结构: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1.5%,大学32人,占总数的48.5%,大专19人,占总数的28.8%,高中8人,占总数的12.1%,中专4人,占总数的6.1%,初中及以下2人,占总数的3%。

__市经信局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拓宽教育培训渠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首要任务是确定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向、内容。市经信局坚持大培训和高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探索,从干部当前最缺的是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上动脑筋,真正把干部的学习需求作为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为重点,加强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加强对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的系统培训。坚持分类施教、按需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促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化、常态化,全力打造一支业务娴熟、群众信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制度健全、全员学习、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1.政治理论。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认真及时学习中央和省市各级重点会议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

2.党性教育。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开展党风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反腐倡廉知识教育。

3.政策法规。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新出台的法律法规,重点是经济和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深刻领会和掌握与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相关的行政审批(许可、备案)事项的依据、程序和要求等。

4.机关政务。掌握机关公文写作的各项规范;熟知信息化管理与电子政务,熟知政务公开条例细则;熟练使用计算机和各种办公软件,熟练使用局综合办公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5.经信业务。结合全市“重大项目突破年”大会精神,学习项目推动、经济运行分析、节能降耗、信息化建设、融资担保等经信相关业务知识。同时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知识,全面提高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今年以来,__市经信局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创新培训机制,成功举办多期干部教育培训讲座。在理论学习、外出考察、深入交流等广泛而多样的活动中,广大经信干部磨砺了意志,升华了党性,开拓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信心和才干。

(一)保障经费、勤俭办学。一是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逐步实行培训经费“跟着项目走”与“跟着人头走”相结合的办法。由局组织人事科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责,每年年底汇总下一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上报市委组织部。财务

审计科根据培训计划,在部门预算中按规定比例编制培训经费,积极保障和筹措经费,确保计划内的各项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 (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好经贸培训中心这个平台,努力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机关部门领导骨干和先进典型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开设“名家讲坛”,紧密围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课题举办专题培训。邀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田伯平来局为全体干部作《新常态: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报告,全面解析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的中国经济当下形势,帮助经信干部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二是与各市级机关保持良好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邀请市纪委领导为全体干部上廉政党课,结合__实例深入剖析十后反腐败的新形势,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到、失职渎职的极端危害性。

(三)从严管理、加强学风。一是坚持从严管理、精细管理,既以学员为本,强调自主管理,更重科学管理,强调制度约束。建立健全培训检查和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实行培训教育签到考勤制度,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的干部,必须事先请假,事后及时进行补课。由组织人事科牵头对参加培训情况进行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学习笔记、学习心得、考勤记录等。二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按照__号文件《关于切实改进学风的实施意见》着重加强学风建设,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工作的能力水平。

(四)分层设计、自主选学。一是坚持以学员为主的指导思想,办班前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课程设计。同时不定期在经信部门网站和短信平台上培训信息为干部提供选学菜单,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选学。如九月初举办的两场信息化相关培训:清华大学范玉顺教授的《信息服务社会、大数据与德国工业4.0》和浙江大学熊卫平教授的《新媒体时代的企业危机管理》,前一场通俗易懂,后一场专业详实。一般干部大多选择范教授的课程进行知识普及,相关业务干部则多数选择熊教授的课程帮助业务提升。二是注重个人自学,年初列出自学书单,统一发放书籍一套:《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等10本至每位干部职工,使干部职工想学、善学、多学、深学、时刻可学。

经济学实训总结范文6

两个学期的实训是在我们充实、奋斗的过程中完成的,记得实训的开始是那样的忙碌和疲惫,甚至是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结合能力没有很快的结合与适应,只能依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现在的我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基本会计人员了。学校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我们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实训就是我们适应社会工作的垫脚石!这次的综合实训我想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实训基本内容

《会计职业技能实训》包括一个企业连续三个月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实训,十月份的会计业务实训是在学完初级会计后进行的,十一月份会计业务实训是在学完中级会计进行,十二月份的会计业务实训是在本学期刚刚完成的,也就是成本会计学完后。

二、基本过程

1、审核原始凭证。具体包括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b、审核原始凭证的全法性;c原始凭证的合法性;d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e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f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2、编制记帐凭证。基本要求有:a记帐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b记帐凭证应该连续编号,c记帐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d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e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f填制记帐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该重新填制,g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3、登明细帐。其中具体包括:三栏式明细帐、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4、“T”形帐汇总。这是为登帐所做的准备,它能反应这期间业务发生进有哪几个会计科目,并且能清楚的看到其借贷所发生的余额以及最后余额。

5、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这是对“T"形帐的汇总,各科目的借贷金额最终是借方等于贷方,如果不平必须从前面的帐中找出错误.

6、登记总帐,。按照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依次登帐。

7、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三、注意事项:

1、错帐更正方法:

在记帐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使帐薄记录发生错误,而作为会计人员应运用正确的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种,而不是填补、挖改。我想这是我们在作帐时注意的一点。

2、对帐。在实训中我们必须做的是原始凭证与证帐凭证、各明细帐与总帐核对等。我想其中有好多人都省略了这一步。

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