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购论文范例6篇

大学生网购论文

大学生网购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购物 影响因素 贵阳市

一、引言

据CNNIC于2012年1月的第2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类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与普通的消费者又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层次高,消费行为比较理性。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对于网上购物这种新鲜事物,大学生非常乐于尝试。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在购物中即时、便利、随手显得很重要。网络购物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几下鼠标,根本就不用去商场,省时、省力。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定义

通常是指借助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以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填上私人支票账号或信用卡的号码,通过邮购的方式收货。

三、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因素的模型

引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TAM 模型是Davis于1989年在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与系统交互后,产生的对接收或拒绝系统的态度,以及所产生的意向行为,并试图鉴别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模型。

四、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调查者基本信息和网络购物调查。各个指标主要依据文献资料和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指本文对指标采用5点Likert量表,记分依次是1分、2分、3分、4分和5分。指标体系如下:消费者特征:性别、学校、年级、专业、月生活费、月网络消费水平、网络密切度;网络购物体验: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商品描述是否清楚、试用是否方便、售后服务质量、购物的操作便捷程度、支付的安全性、配送费用的高低、送货时间的长短商品、网上诈骗;外部社会影响:家人、朋友的影响;感知自我:网络购物是否满意;辅助资源:网站导航设计是否合理、网站购买指导是否便利。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样本基本资料分析

分别在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及贵州师范大学随机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30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本科学历,约占56.7%,硕士生占40%,博士生占3.3%。月生活费基本在800元至1200元之间,约占53.3%。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5年及5年以上,共约占73.3%。大学生目前网购类别主要集中在服饰、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文体及虚拟。

(二)调查结果分析

相关分析。本研究运用Pearson系数衡量简单相关关系。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及月网络购物的频率各类指标在0.01显著性水平上相关。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及网络购物的月频率对消费者特征、网上购物体验、外部社会影响、感知自我、辅助资源都显著正相关,且均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但除了Pearson相关系数在0.7以上的变量外,其它的相关性相对较低。

回归分析。各类指标的的回归。

表1 回归分析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影响网络购物行为的五大因素

MultipleR=0.644

复判定系数(R Square)=0.409

校正Rs(Adjusted R Square)=0.406

标准差(Std.Error)=0.8377

F值(F Ratio)=42.168

P值(Sig.F)=0.000

因此可以认为: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月频率与消费者特征、网上购物体验、外部社会影响、感知自我、辅助资源存在因果关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消费者特征、网上购物体验、感知自我,而外部社会影响对辅助资源对网络购物的月消费费用的影响较小。说明大学生实施网络购物行为时,网上购物体验的作用比较大。

六、结论与建议

针对个人不同的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注重和大学生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开展有特色的网络营销活动,建立起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程华,宝贡敏.网上购物意向决定冈素的实证研究[J].数茸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大学生网购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并购;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75-02

[作者简介]李泳楠(1992-),女,汉族,黑龙江肇东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郭雪(199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面向规模绩效的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项目编号:YJSCX2015-369HSD)。

企业并购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催生的生产与发展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对已有的国内外企业并购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旨在为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发展提出具有价值的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企业并购的文献,从结构上区分,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并购理论的相关研究;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

(一)并购理论相关研究

1效率理论。效率理论主要是分析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产生1+1>2的效果。对于此种结果的产生,早在20世纪,Jensen和Ruback(1983)在相关研究中指出,企业并购使得资源共享、互补,将资源利用最大化,产生协同收益。Weston (2004)认为,在企业的相关并购中,财务协同可能也会存在,其中税收被关注,但是税收协同的产生对并购并不产生影响。

2市场力量理论。市场力量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减少了企业数量,集中管理与经营可给企业带来利润。Stigler(1950)在其相关研究中指出,企业并购在市场控制上具有优势,原因为:企业并购减少了市场的同业竞争,规模扩大,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进入这个行业的壁垒提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信息与信号理论。企业并购会发出一种信号,即企业未来的价值可能增大,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Dodd和Ruback(1977)指出,企业并购的长期准备会使得企业股价上涨,人们会认为这个企业有曾经被低估的可能。即使企业并购没有成功,企业的市场估值也会较之前有所改善。

4理论。理论认为,企业在并购之前拥有少量的企业股份会使得股权拥有者很难对管理层进行管理,而企业并购让股权集中,便于股权拥有者对管理层的监管。Jensen 和Meckling(1976)在有关企业并购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理论。Fama 和Jensen(1983)指出企业并购可以将企业的权利进行有效分离,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

5自由现金流假说。自由现金流假说的产生根本在于解决股权所有者与管理层有关现金流的冲突问题。并购的存在使得管理者在经营不善时存在被收购的风险,这种风险逼迫管理层尽心经营企业,而现金流由于要给付给相关股东,所以这便成为一种很好的监督手段,解决了成本的矛盾。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相关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并购量大幅度提升,相关文献逐渐增多。阮飞等(2011)在相关研究中指出,互联网企业的并购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企业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报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扩大互联网市场占有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传播与网络经济不容被忽视;迎合互联网企业的消费者需求等原因。刘欣和厉辰昀(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是企业长久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企业并购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具有更多发现新优势的机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1]。林影倩(2013)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企业发生并购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说,从企业管理角度,互联网企业并购使得管理更加便利,形成规模绩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新闻传播角度,互联网企业并购会让消费者重新评估企业的价值,达到一种宣传的目的。赵宇航(201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认为,企业并购降低了互联网企业往来的交易成本,是互联网企业发生并购的最根本原因,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2]。

关于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的研究,余四林(2012)通过推举优酷并购土豆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存在风险性,两个不同的企业由于经营理念不同、管理风格不同,会影响并购后企业的整体经营趋向。同时,并购后企业的壮大会招来竞争者的抵制,产生相应的风险。孙慧敏(2014)通过对并购的时段进行划分,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认为企业并购后长期发展的根本是要进行创新,发展讲求差异化,提高企业的并购效率以及利用率[3]。在企业并购股指方面的研究中,申h(2011)通过案例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并购对企业估值的影响,以雅虎收购阿里巴巴为例,详实地阐述了BS模型的应用,认为企业并购增大了企业相关价值。段婷婷(2012)通过对现有估值方式的创新,认为目前传统评估方式对互联网企业并购的估值并不适用。根据不同时段的发展状态,应采取不同现金流折现率与市盈率。初创期适用较高的折现率,成熟期适用较低的折现率。将市盈率均值算出,再按照不同企业所处的不同环境进行调整。

有关互联网企业整合的研究中,杨海华(2010)认为整合中存在很多风险,包括发展理念不相同,协同效应存在的整合风险,企业文化不同所产生的经营理念风险,包括业务不对等、人员等各方面不相容的风险。在企业并购的发展中,短期与长期发展、速度与系统性应相结合。王颖卓(2011)认为文化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企业应该具有较好的企业文化,并给出集中整合形式:吸纳式、渗透式、促进式和文化消亡式。对于好的企业保留企业文化,采取吸纳式,不好的企业文化让其消亡,采取消亡式。

有些文献研究互联网企业的并购策略,为互联网企业并购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阮飞、李明、董纪昌和阮征(2011) 研究认为,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行业发展规律进行有计划的并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处在不同规模时应该进行不同方式的选择,企业由弱变强,依次选择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这样更利于企业的发展。李宜霖和李娜(2015)创新以往以案例为主的分析方法,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进行充分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分类[4]。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研究启示

通过以上对企业并购理论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并购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对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这些文献很少关注对互联网企业的分类,而关注互联网发展速度的文献更少。本文在梳理现有相关文献时得到以下启示: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结合企业的性质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要充分关注小型互联网企业的并购。互联网平台是指将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信息传播、服务、产品提供等经营项目从而盈利的一种企业形式。这种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以提供信息产品为主的企业,如百度;提供商品销售平台的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企业形式多样且多变,在探讨互联网企业的相关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互联网企业的形式,因事而论才能做到准确。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微文化”的产生,互联网企业并购所带来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在新时期的互联网企业并购政策设定中,应充分结合经济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当今随着科技进步与微文化的催生,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呈现集中化和主流化特征,在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设定中,就需要适当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特征对互联网企业的并购策略作出相应调整,不能仅仅参照传统的并购理论,而需要新的并购理论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欣,厉辰昀移动互联网产业与并购动因分析[J]现代商业,2012(35):123-124

[2]赵宇航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绩效研究――以优酷并购土豆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40,48

大学生网购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消费行为

[DOI]10.13939/ki.zgsc.2016.31.105

1引言

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新常态,互联网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网络购物以其具有的丰富的商品和低廉的价格使得网络购物的主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网络购物的追随者,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成为网络服装企业和商家营销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出发,开展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大学生服装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电子商务企业或商家提出建议。

2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2.1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分析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涵盖了商品分析、形成购买决策、执行购买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浏览产品信息、比较并选择偏爱的产品属性、购买最适合的产品,等等。其中,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其决策模式相应不同,选择的商品属性也随之存在各种差异。[1]朱正国(2009)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5%的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络购物方便快捷,还有18.3%的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上的产品物美价廉,有63.8%的大学生选择某个网站购物的原因网上品牌形象好、口碑好,有55%A大学生把送货及时作为了选择某个网站购物的原因。因此,网络零售商需要在网站设计上尽可能的简化购物流程,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以此来吸引消费者。[2]张琪(2013)认为信息安全、商品质量、商家信誉、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是影响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3]

王希希(2010)认为消费者特性、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网络零售商特性和网络交易过程中存在安全和隐私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有影响,并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4]韩剑宇、刘亮基(2010)认为消费者的决策首先起始于需求识别,当消费者产生心理需求后,经过信息收集、选择评价,最后才会做出购买决策。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因素有网络购物的感知利益、网络商店的吸引力、第三方评价和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5]郭雨(2012)认为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因素有人口因素、服务质量、方便性、风险防范、计算机使用技巧和水平、网购经历与口碑。[6]

2.2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本研究主要分析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行为,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是主要的被调查对象。本研究通过随机调查抽样,在问道网网站上设置电子问卷,将网址发放给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邀请他们填写问卷,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4份。在有效问卷中有6位大学生没有过网上购买服装的经历,所以对剩余的118位有过网络服装消费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

(1)平均每次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较低。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来源于父母供给,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消费群体,每次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是比较低的。如图1,在被调查的118位大学生中,有105位大学生平均每次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在300元及以下,仅有7位大学生每次服装消费在500元以上。

(2)注重网上商品的价格、质量和评价。

大学生普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商品的质量和网上评价比较关注;大学生也具有比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较高、信誉良好的电子商务企业比较青睐;另外大学生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消费群体,因此更是关注所购买商品的价格。

(3)喜欢打折、包邮、优惠券等形式的促销手段。由图3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18位大学生中,有36人选择了打折,31人选择了包邮,17人选择了优惠券,希望能以比平时低的价格购买到与平时一样的商品,即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商品服装,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相对而言素质普遍较高,同时对于消费的需求层次也相对较高,他们注重产品在销售后期的服务,从而商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抓住顾客,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

(4)比较注重网络商家的信用。

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购买信用风险大、速度慢、卖家服务态度差。网上购买服装本就不能试穿,因此消费者就希望店家能把服装的各种信息描述的更加清晰,注重商家的信用,能够安全购物,另外对物流的速度也是比较关注的。作为消费者,希望能享受到良好的待遇。

(5)大学生消费者对商家的广告创意也是比较关注的,希望电子商务企业能有比较有新意的广告形式。

(6)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大学生心理还不算特别成熟,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文章在前面部分对大学生消费者网络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因此可以对分析结果做一个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网络服装销售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网络服装零售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消费者行为特征。

3.1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服装产品质量、网络零售商特点和消费者特征是影响大学生服装网络消费意向的三个主要因素,服装产品质量和消费意向是引发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因此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在网上购买服装最关注的是服装的质量、价格、网上评价。

(2)大学生在网上购买服装时最喜欢的促销方式是打折、包邮、优惠券。

(3)大学生在网络服装消费时,对网络零售商的信誉等级、关于服装细节信息的展示、配送质量、售前和售后服务质量、卖家的服务态度有较高的要求。

(4)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者希望商家有创意的广告,能针对大学生制定低价策略。

(5)虽然网络服装消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的风险,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仍表示会继续在网上购买服装。

3.2建议

网上购买服装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购物模式,对市场的开发潜力较大,企业和商家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开发网络市场。大学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32.0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5小时,有34.7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因此电商可以拓宽和挖深这一市场。本研究对服装电商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保持网店的良好信誉,尽可能地降低消费者的风险认知。网络相对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市场,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不能与传统市场相比,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消费者风险感知因素对消费者影响很深,这就需要网络零售商对其商品和服务做出更多的承诺才能使购物成功。

(2)丰富服装款式,保证服装的质量,注重服装商品信息的细节展示。服装质量是大学生消费者比较注重的因素,网上购买服装最大障碍是无法试穿,而服装恰恰又属于体验型商品,消费者只能通过查看店铺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展示等方式了解服装的基本信息。因此,服装网络零售商要尽量上传详细的服装产品信息资料,最好能够使用多种手段全面展示服装的所有信息,如模特立体展示、人台展示、服装面辅料清单、尺寸表、试穿报告等。另外,商品信息最好进行独特的编辑,既区别于其他店铺,也能够配合自己企业或店铺的风格特点。

(3)使用有创意的广告或者折扣、优惠券、包邮等网络促销活动,吸引大学生消费者,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大学生信息共享性高,乐于网上购物,网上购买服装能够节省购物的时间和成本,深受大学生喜欢,因此,网络商家对促销活动应多多重视。

(4)保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售后保证、退换货政策。由于无法试穿,使得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时相对较谨慎,甚至望而却步,网络零售商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退换货政策,能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网络服装消费这一方式。

(5)保证配送质量和配送速度。配送速度慢是大学生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因此网络商家要尽量保证服装的配送速度。

(6)尽可能地提供体验服务。零售商可以在网站中提供试穿体验服务。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进行搭配,并且能看到效果图,这样可以促使消费者作出网络服装消费的决定。

参考文献:

[1]文,马继伟.电子商务中消费者购买决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2]朱正国,朱桃杏,张雪燕.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特征及行为指向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3):154.

[3]张琪.网络购物消费者行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5):120.

[4]王希希.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大学生网购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网店刺激;冲动性购买;网络购物;购买意愿;影响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online shopping, the study puts forward four main factors stimulating online shops, including prices of online goods, photo and text displays, online comments and deal records. A hypothesis is proposed that customers' impulsive intention for online shopping is affected by the four factors. By online investigation, the hypothesis is verified with an analysis of 162 effective sample data. The study comes up with 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online shop owners in stimulating customers' online shopping impulse. They could make the most of price promotions, offer exquisite photos and texts, sincerely win customers' positive evaluation, and strive to increase deals.

Key words: online shopping motivation, impulsive shopping, online shopping, shopping intention, influence

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55.7%。随着网络购物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在线冲动性购买。有关研究表明,在线冲动性购买超过了网络购物的三分之一。

一、文献综述

Adelaar(2003)等指出网络环境确实存在冲动性购买,而且网络购物者比非网络购物者更具有冲动性购物倾向。Sengupta和Zhou(2007)认为冲动性购买是经历一种突然的冲动、采取享乐主义、没有仔细考虑后果的购买行动。徐志芬(2013)认为冲动性购买是消费者在受到足够大的外界刺激下,其欲求被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突发的、非计划性的、未经深思熟虑的、带有强烈情感反应的购买行为。陈流亮(2014)认为冲动性购买是消费者在内心未有形成购买意图的情况下,基于外部刺激尤其是商家诱导而瞬间激发起来的购买欲望及其实际购买行为。

LaRose和Eastin(2002)指出,网络环境中存在很多因素刺激消费者的情绪,如价格折扣信息、优惠活动即将结束的信号、模特的图片展示、质量保证的文字描述、消费者的购后心得体会等等,这些因素都会让消费者在浏览的过程中通过感观刺激消费者的情绪,或者吸引消费者在网站逗留的时间更长,从而刺激购买欲望。Madhavaram和Laverie(2004)探讨了除了产品自身因素外,其他的外部刺激也会影响网络冲动性购买,例如通过网页的文字、色彩、图像、弹出方式以及宣传的优惠内容等刺激都会对冲动性购买产生显著影响。陈旭、周梅华(2010)将消费者网上冲动性购物的影响因素归类为:刺激因素、个体特质和限制性因素;又将刺激因素分为直接刺激因素和间接刺激因素,直接刺激因素是指消费者通过网上浏览购物直接感知到的刺激,包括商品报价、商品外观包装、网页整体设计、商品品牌、商品描述(文字、图片、动漫)、商家信用度等,间接刺激因素是指消费者通过间接方式获取的刺激因素,包括他人建议、网上商品口碑评价、店员沟通过程等因素。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的网店刺激因素主要包括:网上商品的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论和成交记录。因此,本文就从这四个网店刺激因素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提出假设

在为数很多的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因素中,以价格刺激最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而价格刺激以价格折扣最为常见,特别是意外的降价或者优惠最难让消费者抵挡住网络购物的冲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网上商品价格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不能通过近距离接触、试用产品来感知产品的质量,只有通过图片、文字描述来了解产品;而吸引人的互动图片、富于幻想的产品描述文字和购物心得的刺激破坏了消费者的个人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因而比在实体店更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网上商品的图文展示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网络购物会随着在线评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评论的数量越多,与商品有关的信息也就越多,消费者更加有机会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属性,刺激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网上商品的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在网络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浏览商家的成交记录,并通过其他顾客的总体评价来对商品的品质、商家的服务等作出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购物。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网上商品的成交记录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三、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本文的5个变量各设3个问项,均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来进行测量。通过网上调查,共收回187份问卷,删除无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共162份,有效问卷率为86.6%。

(一)信度分析

通过SPSS17.0分析,本文各个变量的Cronbach'sAlpha系数的值均在0.8以上,样本总体的Cronbach'sAlpha系数的值是0.829,说明各测量题项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满足条件,因此本文的量表数据属于很可信范围,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效度分析

通过SPSS17.0分析,本文各个变量的KMO的值均在0.7以上。样本总体的KMO=0.783,大于0.7,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通过了Bartlett检验;近似卡方为440.662,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的取值是0.000,小于0.01,达到了显著水平,表示数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l7.0分析,得到下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0.001水平下,网上商品的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论、成交记录与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6.362、5.579、6.187、6.152,它们的Pearson值均为正数且大于0.05,这说明网上商品的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论、成交记录与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相关性很好,且属于正相关。

(四)回归分析

把网上商品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论和成交记录作为自变量,把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作为因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网店刺激对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的系数a

a.因变量: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

表2结果显示,网上商品价格在0.003的显著水平下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回归系数为0.426。这说明商品价格越便宜,越能使消费者发生在线冲动性购买。

图文展示在0.000的显著水平下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回归系数为0.225。这说明说明商品的图文展示越精美、描述越详细,越能使消费者发生在线冲动性购买。

在线评价在0.005的显著水平下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回归系数为0.341。这说明商品的正面评价越多,越能使消费者发生在线冲动性购买。

成交记录在0.001的显著水平下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回归系数为0.313。这说明成交记录越多的商品越容易使消费者发生在线冲动性购买。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建立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Y1=f[网店刺激(商品价格X1,图文展示X2,在线评价X3,成交记录X4)],即:

Y1=1.843+0.426X1+0.225X2+0.341X3+0.313X4(1)

通过对数据的检验,商品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价、成交记录的Sig值分别为0.003,0.000,0.005,0.001。这四个值均小于0.05,说明网上商品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价、成交记录与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是正相关并且显著。

(五)假设检验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表3 假设检验结果

这说明,网上商品价格、图文展示、在线评论和成交记录这四个网店刺激因素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商家利用网店刺激提高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商品价格促销

从调研结果看,消费者在商家打折促销时会产生冲动性购买,可见消费者习惯于被商品的价格促销吸引;另一方面,网上商品追求以原价销售的原则,因此,商家在制定价格促销策略时需要对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既要能够促进销售,又要能维持品牌形象。一般而言,可主要采用季节性折扣、节假日折扣和长期折扣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及时清除库存又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来选购。

(二)提供精美的商品图文

商家可以提供一些有视觉冲击力和多角度的图片,并配以自己原创和有特色的商品介绍,甚至是一些美妙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从而清晰有力地传达商品的信息,以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用心打造客户好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说明了口碑的重要性,而网络将口碑传递的效果提高了若干倍。更何况消费者在网上是可以看到以往的购买评价的,因此,确保图片展示、文字描述与商品的品质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评价会使消费者更相信该商品,更愿意去购买。另外,保持良好的服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也许商品本身一般,但是如果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感觉很愉快,那么好评也会随之而来。

(四)提高商品的成交记录

通过适当的价格折扣、返利活动、团购等手段打动消费者,将初始的利润放在第二位,重心放在提高成交记录上面,有了一定数量的成交记录后可以适当的调整商品价格,将成交记录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消费者在浏览该商品时会因为相信大多数人的眼光,容易发生冲动性购买。

[参 考 文 献]

[1]Adelaar, Thomas; Chang, Susan; Lancendorfer, Karen M. etal. Effects of media formats on emotions and impulse buying intent[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3, 18(4): 247-266

[2]LaRose, Robert; Eastin, Matthew S. Is online buying out of control?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consumer self-regulation[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2002, 46(4): 549-564

[3]Madhavaram, Sreedhar Rao; Laverie, Debra A. Exploring impulse purchasing on the Internet[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004, 31(1): 59-66

[4]Sengupta, Jaideep; Zhou, Rongrong. Understanding impulsive eaters' choice behaviors: the 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f regulatory focu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7, 44(2): 297-308

[5]陈流亮.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大学生网购论文范文5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akes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egin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people used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o do office work, now, now more and more areas investment in and use network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online shopping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network market consumer shopping pattern causes more and more concern and the research by the electronic business exper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shopping patterns of network consumers for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arket in China.

关键词:网络消费;消费者;购物模式

Key words: network consumption;consumer;shopping patterns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258-02

0 引言

目前,网络购物已发展成为一种新潮时尚的消费机制,并逐渐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随着网购消费者数量的增多以及网购个性化的发展,深入研究网络消费者购物模式对网络消费市场消费者购物具有现实意义。确定影响网络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从中找出可控因素加以调控,创造出一种在“买家市场”下顾客青睐的形象,是销售管理寻求差异化的主要路径,也是销售管理的宗旨所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更为广阔,消费渠道更为多样化,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利的购物流程,这使的商业、企业不得不及时转变商业思维,大胆涉足网络营销领域,通过分析网购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来调整营销策略,以期从虚拟的网络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网络营销者在中国是新型的消费群体,与传统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特征,商业、企业要想在网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消费行为特征,分析消费者消费的心理动机,尽可能多的获取消费行为相关数据,为营销活动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络消费,网上交易不仅可以与遥远的国际市场对接,而且可以在同城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不再被人们视为遥不可及的虚拟世界,它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越来越多的人在自觉不自觉的享有网络消费带来的便利。网络营销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交易,与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去商场购物模式基本相同,有所不同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达成从买到卖的整个过程,此过程从选购产品、了解产品外观、了解产品性能、到最终的购买都是通过虚拟平台进行交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从起初的寥寥无几,到现今已增长到6.49亿人次,网购交易金额增长到9124.9亿元,且这种购物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人群的青睐,人们的这种购物模式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网络消费行为与模式已是商家不得不关注的另一大消费市场。

1 网络消费者购物模式分析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是指用于表述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中全部或局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图式理论描述,西方学者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模式表达方式。其中以EKB模式和Howard Sheth模式尤为著名。

EKB模式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三位教授J.F.Engel,R.D.Blackwell和D.T.Kwellet于20世纪70年代在《消费者行为》一书中提出来的。模式特别强调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在模式中,消费者大脑成为“中央控制器”,外部刺激信息包括产品的物理特征和社会压力等方面的无形因素输入消费者大脑后,通过处理,便可产生“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结果,即购买决定。由此消费者完成了一次购买决策活动。

Howard和sheth在1974年提出了一种消费者购买模式。他认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程序的主要因素有输入变量刺激或投入因素、知觉过程、学习过程、输出变量、外因性变量等。这些因素连续作用的过程表现为消费者受到外界物体不明朗的刺激后,进行探索,引起注意,产生知觉倾向,进而激发动机。同时通过对商品品牌商标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购买态度,从而坚定购买意图,促成购买行为。

网络消费者消费模式按照刺激理论学说,激变量归为三类:营销刺激(如促销、引人入胜的图片)、情境因素(当前情绪状态、金钱)和冲动特质,当消费者遇到这三种因素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综合作用时,会自发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购买欲望。人们在遇到环境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引发内在的评价,继而产生趋近或规避的行为反应。网络购物者在面对网站上商品相关社会互动刺激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主要包括浏览行为、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在以往网络购物研究中,消费者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当他们碰到刺激物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突然的、不可抗拒的购买欲望。接着,消费者个人决定是否购买此物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也就是说,实际冲动购买行为只能在消费者体验到冲动购买欲望后才能发生。在此消费模式中,我们将冲动购买欲望定义为消费者在逛购物网站前,并没有购买某些商品的打算,但在看过商品有关的评论信息和产品销量后所产生的购买倾向和欲望强度;而实际冲动购买行为则反映了他们决定购买上述物品来满足自己欲望的消费行为。

2 网络消费者网络社会互动

2.1 网络消费者的网购决策

当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他们更容易被自身与其他人的社会交互所影响。他们通过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信息以及先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来评估质量,从而做出决策。例如,当个体选择购买某种物品时,他们的决策有可能受到朋友推荐的影响,或者仅通过观测这种物品的己有购买人数来决定是否购买。根据相关资料得知,网络社会互动可分为基于意见的社会互动和基于行为的社会互动。前者通常被认为是在线评论,后者则指的是观察学习。在线评论是指消费者在网络上对产品和卖家发表的任何积极或消极的评论,观察性学习则是指消费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购买行为而做出的购买决策。在线点评是市场营销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研宄热点。在网络环境中,消费者喜欢搜集其他消费者的产品评论,从而推断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因此,根据本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消费者是否会采纳在线点评、在线点评是否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等问题,这对网络消费者购物行为具有是非常重要的意义。双重加工理论模型认为人们通过两条路径加工信息,即中心路径和路径。中心路径强调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认知努力,而路径表示人们只需使用少量的信息就能得到需要的判断。从这个观点出发,在在线点评环境中,评论质量被看作是一个中心路径因素,而评论来源可信度则被认为是因素。学者们发现高质量的在线点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似地,消费者倾向于采纳来源可靠的在线点评。由于这类评论能更好地帮助消费者判断产品质量,因此,消费者更愿意采纳这些评论,从而购买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模式来自于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来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信息流理论,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流理论认为,当人们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或者当他们得到的信息很有限时,其他人的行为影响比决策者拥有的私有信息的影响要强有力的多。消费者能通过观察先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断产品的实际价值。积极的观察性学习是指之前的消费者做出的购买选择中累计的人数很多,这很有可能刺激个体消费者做出同样的购买决策。在网络环境中,将观察性学习定义为已有购买行为的消费者总数。先前研究证明产品销售量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2.2 网络电商的服务改进

未来,买衣服也许是这样的:你不仅能从平台上直接挑选设计师成衣作品,购买衣服,设计师发货。而且可以把你喜欢的衣服款式,自身的尺寸大小,价位偏好告诉设计师。设计师可以根据你的需求为你量身订制服装。这就是D2C(设计师到消费者)+C2D(消费者到设计师)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设计师的库存压力和运营成本,也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服装需求,个性化订制生产。

C2D与C2B有什么不同?顾名思义,C2B(Customer to Business)是消费者到商家,而商家承担的职责更多的商业角色而不是设计师角色。无法过多的满足消费者的设计需求,他们往往会再去联系设计师们,降低了效率并且提高了价格。而C2D(Customer to Designer),是消费者到设计师,让消费者可以直接面对设计师,个性化选择更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环节更少。C2B模式下,消费者大多通过网络平台发起的定购活动参与定制,而最后定制出来的选项也是一个特定群体的喜好。所以,C2B的成果往往是家电、电子产品等适合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而C2D更加强调“个性化”,消费者和设计师直接对接,省去中间所有不必要的渠道,更适合服装服饰类高度个性化的产品。

3 研究网络消费者购物模式的意义

从消费者消费模式角度来研宄网络消费者购物是一种尝试与突破。网络消费者购物及购物模式一直是学者的研究焦点,很早之前学者们就开始了对传统零售环境下消费者购物产生的过程进行研究,直到本世纪初我国网络购物的兴起之后,才开始关注网络购物环境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并且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市场营销因素的刺激作用。网络消费者购物模式能有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消费者作出最终的购买决策之前,他们常常会关注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信息和实际购买行为,从而推断产品质量,降低购买风险,提高购物效率。因此,我们从网络消费者购物模式着手,分析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帮助商家和消费者更好的沟通,以促成交易的顺利达成,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的优势,推动网络购物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冰.网络社会互动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大学生网购论文范文6

关键词:Web2.0;网络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28-02

1 Web2.0时代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内涵

1.1 Web2.0的内涵

(1)Web2.0的内涵。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性,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网络信息向主动创造内容发展,更加人性化。

(2)Web2.0的发展过程。

Web1.0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互联网刚向民众开放。那时候网上信息的整套技术相当昂贵,并且还要请专业人士来使用。也就是说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网上信息都是由媒体公司、商业机构、学校和政府来和掌握的,因为他们能第一时间掌握丰富资源。

近十年来,这些技术的成本和操作难度大大降低,几乎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网上信息。这一改变也就引出了Web2.0的概念。Web2.0产生于2004年,全球第一次Web2.0大会于2004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Web2.0由此迅速发展,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Web2.0的主要具体应用有博客空间、社区网站、社区交流等。

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信息为核心,那么Web2.0是以人为核心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地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

1.2 Web2.0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在传统的网络营销模式下,常用的网络营销模式有: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邮件营销、即时通讯营销、BBS营销、病毒式营销。随着互联网发展至Web2.0时代,网络应用服务不断增多,传统的营销模式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也一直被使用,但是在Web2.0背景下又引申出了很多新的营销模式,新增的营销模式主要包括:博客营销、播客营销、RSS营销、SNS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

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发展下的新型营销模式,给传统营销模式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网络普及率等特点,使其并不能取代传统营销的主导地位。由于网络营销有其自身的优势,所以也能很好的带动营销,成为值得推广的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营销理念不同。

传统市场营销以顾客满意为原则,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实现企业价值,通过顾客的需求借助营销人员来进行推动营销,而Web2.0时代网络营销沟通力量的核心在于低成本发动大众,企业提供平台、提供话题,消费来共同完成,最后实现互赢。

(2)营销目标不同。

传统营销理论主要是4P理论展开,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强调企业利润最大化,而Web2.0更注重的是4C理论,即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盈利。

(3)营销方式不同。

传统营销方式主要是以营销人员的推动为主,由于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很多不便,而网络营销模式更注重网络营销,例如电子邮件营销、博客营销等,营销更方便,范围更广,而且能与消费者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达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营销效率。

(4)营销定位不同。

传统的营销模式认为大客户是企业的重要盈利来源,对目标客户定位不同,有人群之分,对处在隐处的消费者可能会忽略甚至忽视这一部分人群的客户流失率。在Web2.0时代下企业更加注重长尾理论,坚信长尾带来的利益,目标人群更加广泛,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1.3 Web2.0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

(1)4C营销理论。

4C营销理论即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目前在4C的基础上加上机会market chance,市场变化market change为6C。企业在营销中心要抓住机遇同时要根据市场的时刻变化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由于Web2.0的网络营销消费者地位逐渐改变,而传统营销模式中的4C营销理论更注重对客户服务的研究,两种的高度吻合使4C营销理论成为Web 2.0的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4C营销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考虑企业营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Web2.0营销模式中以消费者为核心注重交互性的理念是相通的,都体现了顾客导向的作用,所以,4C营销理论是研究Web2.0营销市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2)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2 Web2.0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

2.1 网络消费者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Web2.0时代下的企业来说,对网络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应该做好分析,从而开展营销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特点、消费习惯都受到了影响,消费者在营销中的地位也在发生改变。

在Web2.0的影响下,网络消费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部分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也有的在逐渐发生改变。主要方面体现在个性化的心理、追求方便和价格的心理更强烈、文化因素多样化、信息交互更频繁等。

(1)追求个性化的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网络消费中,选择性更大,种类更多,而网络的互通使得购物并不仅限于一个个地域,范围更广,更多新奇的东西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Web2.0的影响下,由于网页的交互性更强,购物空间更大,消费者可以追求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更多的选择,追求个性化的心理会越强烈。

(2)寻求方便和价格便宜的心理更强烈。

网络购物省掉了很多繁琐的步骤,在家里鼠标点击就可以送货上门,为购物提供了很多便利,因为网络无奇不有,也不用苦恼于找不到喜欢的东西。由于网络购物省掉了很多步骤,所以相应的价格也会更加便宜,也是消费者一直看重的一个方面。Web2.0的网站越来越多,大家的选择也更多,分享型社区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可以货比三家更方便的方式。例如美丽说、蘑菇街这些购物分享网站,给大家提供了购物聚集地。

(3)文化因素多样化。

互联网使各个地区不再是封闭的空间,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消费者行为也会有一定的不同,而互联网带动的文化的交流,逐渐形成了普遍认同的网络文化。出现了很多兴趣相同的各类爱好者,网络文化丰富多样,也影响到消费行为趋向于多样化。Web2.0对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于更加丰富,扩大了交互空间,使网络文化更加多样性。

(4)网络购物相对比较安全。

部分网络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存在一定的顾虑,主要表现在缺乏信任和安全感、担心没有或是售后服务差。在Web2.0时代网站分享更多,有更多的权益保护,例如聚美优品的30天无条件退货,这样的Web2.0网站的承诺让用户感受到诚意。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没有接触过网上支付的会觉得网上支付过程很麻烦,也不愿意轻易尝试,或者是觉得不安全。网络中存在太多的虚假信息,用户容易被误导,所以网络消费者购物需要安全的购物环境。现在网站都会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让网络消费者能安心的上网。

(5)信息交互更频繁。

Web1.0消费者购物时单方面接收商品信息,而Web2.0出现之后吸引力有所增加而且比重在发生变化,质量物流等方面依然是大家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是大家可以通过商品评论、论坛、社区等来进行深入了解,购买过的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进行影响。

2.2 Web2.0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改变

在Web1.0阶段,互联网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不太成熟,网站主要是以门户网站为主,例如新浪、网易等,人们通过简单的搜索主要浏览信息、简单购物、收发电子邮件,属于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在Web2.0背景下,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日益成熟,网民的消费需求和社交需求在逐渐增强,而这些需求在Web2.0背景下都在不断的得到满足。

(1)对消费者需求欲望的影响。

在传统营销和Web1.0时代的发展环境下,消费者能够了解网络购物的渠道很少,没有SNS圈子,大家通过网页简单的搜索进行了解,从而进行简单的购买。而Web2.0时代下,消费者的地位在发生改变,网络购物更能满足顾客购物心理需求。Web2.0的新型模式对顾客更加具有吸引力,作为追求新奇事物的大部分网络消费者来说,Web2.0无疑会让他们追求。

(2)对消费者接受信息的影响。

企业的广告推广有时候往往会产生反作用,消费者会对广告产生排斥,而Web2.0的营销模式带动不同形式的广告,广告不以强制的形式来逼迫用户接受,会循序渐进,让客户主动接受广告并能带动一定收益。

(3)对消费者购物决策过程的影响。

消费者购物时先选择目标、进行评估、决策购买。Web1.0之前消费者的购买大部分时候都过于理性化。Web2.0使消费者购物不再有地域时限性,Web2.0的交互性为消费者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消费者进行备选,对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情感,有一定的感性化。

(4)对消费者购物后满意度的影响。

传统营销模式和Web1.0时代下的营销最后都是以客户的最终购买为终止,消费者被动接受购买的成果和过程。Web2.0时代基于强大的社会化分享模式,例如SNS可以进行购买前的参考、购买后的交流社区。互动性强的Web2.0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完会留下自己的满意度,通过社区网站来进行购物交流,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有一个可以书写自己感受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吕秀.浅析Web2.0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的发展现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1,(6).

[2]潘树荣.基于Web2.0的网络营销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3]彭哨.基于Web2.0的网络营销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1.

[4]邱琳.Web2.0时代的网络营销策略[J].综合管理,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