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学化学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化学知识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1

化学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绿色化学思想理念在我国现代高等院校化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应用,为有效提升我国大学化学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水平和绿色环保特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围绕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绿色化学教育;大学化学教育;改革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我国现代大学化学教育事业的开展过程中逐步获取了充足的指导应用空间,为我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具体开展,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性指导条件。随着绿色化学指导理念在新时期大学化学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我国大学化学教学工作,在基础教学理念、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和方法层次均发生了鲜明而深刻的变革,有效解决和突破了我国现有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我国高等院校化学教学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是开展新时期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绿色和环保是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主题,也是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基本课题。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相对照,大学化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备着更加鲜明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广泛性表现特征,直接导致大学化学学教学过程本身面对着鲜明的复杂性,亟需借由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逐步提升大学阶段化学学科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要积极在大学阶段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环节具体开展过程中,扎实倡导和践行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为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改革工作开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支持条件。要紧密关注节能环保材料研究与应用,以及能源短缺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我国现阶段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具体开展过程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不断提升我国大学化学事业的时展水平。第二,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真切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化学学科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诉求。在具体培养和输出素质全面型人才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理念的践行实践力度,要在为大学生引入并宣讲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要素基础上,通过为大学生初步介绍绿色化学基本理论的相关内容,切实促进大学生群体初步实现对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要采取针对性教学实践措施,诱导大学生在逐步形成参与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探究,以及化学相关产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实际开展的大学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呢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二、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

在具体应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开展大学阶段化学学科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要制定实施系统措施,促进传统大学化学教学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有效转变大学化学学科任课教师,以及大学学生群体对化学学科的观念认知状态和基础思维模式,逐步督导大学化学教师和大学生建构形成基础性绿色化学观念认知,逐步提升大学师生参与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观积极性。要切实逐步加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基础思想观念宣传普及教学工作力度,逐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对绿色化学基本理念的理解认知水平,并在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呈现过程中,时刻关注绿色化学知识理念的引入和渗透。比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工业合成制备过程中,要基于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技术控制理念,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工业合成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的毒性,及其对自然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效应,并针对性制定和应用恰当的技术处置措施。鉴于绿色化学教育工作是大学阶段基础性化学教育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纽带,直接要求大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基础化学教育改革实践工作过程中,要时刻坚持和保障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指导地位和导向地位,逐步加强和深化化学教育基础思想理念的改革调整力度。比如在讲授无机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知识内容过程中,教师要秉持系统深入的人文关怀实践理念,优先为学生全面介绍分析无机有毒气体物质的理化性质,督导学生实现对无机有毒气体物质环境影响效应的清晰认识,继而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认知视角,切实加强无机有毒气体物质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技术属性状态的优化控制工作,确保大学基础化学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实现水平能够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在具体应用绿色化学思想理念指导大学阶段基础化学教学工作改革工作过程中,要切实针对现有的大学化学教学内容构成体系展开针对性的优化改良,要结合绿色化学基本理念,针对现有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材文本实施改革处理,在针对现有知识内容章节展开基于绿色化学基本理念的改良优化基础上,增加编写专门性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章节,确保绿色化学思想理念能够在大学基础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普及过程中,实现充分的渗透推广。要重点关注绿色化学思想理念与基础化学知识相互融合过程中的自然性,促进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获取最佳的预期效果。

三、结语

针对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符会芳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先炯.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供给侧改革;大学化学;网络资源

“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高等教育是经济供给侧的主体之一,承担着为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使命,这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2]。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需求侧改革转向供给侧改革,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过渡到注重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供给侧改革凸显了内部结构性变革,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3]。“互联网+”为高等教育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慕课等教育资源相继出现。这些资源利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模式打破传统教育生态,实现教育资源供给侧变革。网络资源在“互联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网络资源的全互联网化成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4]。大学化学作为重庆大学非化学专业实施化学教育的供给方,如何积极应对,如何创新教育以适应不同专业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大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重庆大学的大学化学系列课程虽然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和教育改革方向,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重庆市在线课程大学化学和大学化学实验、校级sakai平台等网络资源,但学习资源与功能模块整合不紧凑,缺乏多项有效交互,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无法更好地为创新教学服务。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提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能力,满足学生自学的多样性和便捷性,成为推动大学化学创新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资源供给侧改革目标

大学化学系列课程作为重庆大学非化学专业实施化学通识教育的基础课,每年面向全校近90个专业的3000多名学生开课,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5]。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化学传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解决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分散、单调、抽象等问题[6]。大学化学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多类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整合资源,有效加强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沟通,解决教学的时空受限问题,实现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衔接,使课堂教学反馈更加高效、快捷;同时能够扩大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差异性发展,为教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提供方便,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供给资源、环境和服务模式。

二、网络资源功能划分

21世纪,科学发展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并存的状态。“互联网+”时代既需要掌握“高精尖”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专业化人才,也需要大批具备多学科专业素养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4]。为了满足各专业的综合性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化学通过“互联网+”设计教学资源,建立了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三层网络资源,在构建资源平台时注重资源的功能作用,解决资源不足、分散、单调、抽象等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立体化、谱系化、个性化,为“教”与“学”提供了及时、高质量的服务支持,建立了有效的教育供给。1.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该平台主要突出了大学化学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全面展示了大学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资源平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大学化学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使学习过程突破了人数与地域等限制,其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班级化课程模式,实现了师生互动效果的最大化。学生学习状态数据能够及时通过在线平台反馈给老师。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第二课堂。3.Sakai学习交流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学科的不同要求,该平台实现了教学班级的个性化和教学资源的融合,从多维度满足了课程、资源、教学班三者之间的独立性、共享性和交互性。

三、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大网络资源虽然功能作用分工明确,但分别属于不同的网络平台,使用起来不方便。大学化学以sakai平台为载体,搭建了课程总网站,下设大学化学I、大学化学II、大学化学III、大学化学实验I、大学化学实验II、大学化学双语6个独立课程子网站。同时,本课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在线课程两个高质量的国家级和市级课程网站的链接也列入二级站点(如图2所示)。总站点兼顾系列课程的共性,以公共资源的形式设置了参考文献、电子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自测题,以及大学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大学化学在线课程的网址链接等资源。学生在总站点可以对系列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课程特点选择课程,并获取相关的课程资源与扩充资源(资源共享课和在线课程)。三大网络资源从分散走向整合,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开放性、整合性,解决了教学时空受限问题,实现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衔接。

四、网络资源的动态性服务

大学化学网络资源服务的动态性主要指资源内容的动态性呈现。资源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与组合,向学生提供资源知识服务[7]。二级站点的资源类型和内容供给会根据课程学时不同而进行调整和组合。如大学化学I与其他课程相比,增加了“化学动力学”内容,故该站点资源中增设了化学动力学方面的视频、文献和习题等资源。三级站点则根据教学班专业的特性,对课程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组合,使之符合不同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不同需求,以期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这种调整是基于对重庆大学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做出的一对一的调整。如重庆大学给排水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水工程与科学及水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技术咨询、建设与管理、教学及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与运营管理人才,因此三级站点给排水专业教学班资源内容设置中侧重第四章“溶液与液体”和第九章“水污染及其治理”的资源供给服务,以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另外,重庆大学“十三五”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格、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的本土情怀的优秀人才,基于此,大学化学借助互联网新兴技术,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化学为出发点,以学科交叉为主方向,及时获取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科研动态,并以实验为载体,以开放实验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手段,在交叉科学探究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8],以满足专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五、网络学习空间的交流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设备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成为老师与学生课下“时时处处”沟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集工具、服务、个人资源网络、人际交流网络于一体的“混合体”[9],可以满足师师、生生和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教师也可在此空间开展知识共享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中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旨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10]。大学化学依托三大网络平台,以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交换作为最基本的技术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大学化学教学团队老师为交流平台管理者,整合线上线下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资源间的逻辑联系,实现老师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答疑和专题讨论及作业提交与批改(如图3所示)。1.依靠资源共享课平台的网络支撑,老师以管理者身份上传知识,利用平台使之外化;教学团队其他老师则将其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新知识,实现知识内化。这样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减少教师独立备课和准备素材的时间,弥补教师之间共享知识的时空局限,扩展教师间对话讨论、知识共享的深度与广度,满足教师旺盛的知识流通与转化的需求,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强有力的动力[9]。2.在线课程MOOC平台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以便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由支配时间,掌握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该平台强大的身份认证跟踪系统可方便老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在平台中围绕某知识点设置专题讨论,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专题讨论过程中,学生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的有意义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11]。3.教师以sakai平台为媒介,利用其在线布置、提交、批改作业的强大功能,实现与学生个体一对一的沟通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教与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式、协同式、多元化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式、互动式学习,使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培养逐渐成为现实。

六、小结

本研究立足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重庆市在线课程为依托,以多个市级教改项目为基础,基于“互联网+”构建大学化学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度融合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谱系化、鲜活化,有效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在线化、功能化,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实现供给侧的转型升级,使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化学通识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佳宁,盛朝迅.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35-51.

[2]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71-76.

[3]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123-127.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3

学校在1999年将“大学化学”课程列为校级教改项目,并随着2002年院校合并、专业调整,在2004年又将“大学化学”课程列入省级教改项目进行研究.通过几年的教改实践,在广泛调研和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对“大学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位改革尝试,以期探索新形势下“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1课程名称的历史沿革大学化学,曾又名普通化学,与“GeneralChemistry”中文译法有关[2].1997年以前,与国内多数院校一样,河南科技大学将非化学化工专业化学课程称为“普通化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普遍认为“普通化学”译名掩盖了课程的真实教学目的、教育任务和教学内容.1997年,全国开展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河南科技大学借此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大调整,把“普通化学”更名为“工程化学”,并把“工程化学”列为各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发现“工程化学”的含义太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等各方面与化学的联系.表现在化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农业科学、地质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化学社会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21世纪的高等化学教育势必面向全体大学生,化学课程应与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同等重要,属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课.为此,1999年将“工程化学”更名为“大学化学”.

课程教学目标

21世纪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未来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居于重要地位.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日益微观化和交叉化,化学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日益广泛、深入和复杂,化学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的关系日益密切.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化学,不仅是学习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化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据调查,大部分报考工科院校的中学生实际在高中二年级后就不再学化学.而这些虽选考化学的中学生,大都考取的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在大学里大都只有一门化学课.因此,大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要求就决定了非化学化工类学生今后所具备的化学素养,学生通过大一化学课程的学习在化学素质方面应比中学生有质的提高[4].考虑到目前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大学中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诸因素,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能以化学观点分析、解决专业和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

课程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重组

依据“大学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科普性和应用性.简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结构基础等基本理论知识,体现化学与多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及相互作用,反映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新成就.为此,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优化,重组了课程体系.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重要媒介,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材建设是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一环.1998年以前,河南科技大学非化学化工类专业一直沿用浙江大学化学教研组编写的《普通化学》,1998-1999年,曾试用浙大陈林根教授编的《工程化学基础》,两种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虽各具特色,但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有待优化组合.为此,针对非化学化工专业特点,汇集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该课程教学学时少,涉及专业面广的具体情况,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借鉴同类教材的成功之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自编了《大学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及组织编排上均作了较大调整.

1精简理论,强化实用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化学理论知识也在丰富和加深,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因此,针对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多数仅需熟悉和了解化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大幅度精减了原《普通化学》中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品制备、计算和检测等方面的内容,适当保留了必要的化学基本理论,充实了应用型实例和科普性化学知识,尤其是精选了常见的和具前沿性的应用实例,补充了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材料、环境、能源和生命等学科的内容.

2突出化学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代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化学学科尤为突出,需要在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讲授化学方面的知识.“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突破了原《普通化学》和《工程化学基础》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模式,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命、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工业用油等设专章讲授,并特别体现了化学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新成就.因此,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内容共设八章,其中1、3、5章属化学基础理论,2、4、6、7、8章为交叉学科.

3合理编排章节内容对《大学化学》教材内容采取优化整合和科学编排,化学基础理论集中在1、3、5三章中讲述,交叉学科专章紧跟其后,形成化学理论和专业实际的有机结合,但又保持了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第1章中讲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第2章则介绍化学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第3章讲述化学中溶液的特性,第4章讲述环境的化学污染与保护,第5章讲述物质的结构,第6、7、8三章分别讲述化学与材料、工业用油及化学改性、化学与生命[5].

4拓展教材适用面根据授课专业的具体情况,主讲教师可依据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有选择的讲授.例如:对环境设计、土木工程等专业,系统讲授第1、3、4、5章全部内容,重点讲解第6、8章部分内容,简单介绍第2、7章内容;对交通、车辆专业,系统讲授第1、2、3、5章全部内容,重点讲解第4、6、7章部分内容;对机电系的机电、液压、机制、轴承、测仪等专业,系统讲授第1、3、4、5章,重点讲授第2、6、7章部分内容,第8章只作简单介绍.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可在相关章节中穿插播放一些音像材料,如第4章穿插环境问题、第6章穿插高分子材料.#p#分页标题#e#

5完善教材内容与出版使用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每章后编有适量习题和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和练习.教材初稿于1999年完成,先自行印刷在原洛阳工学院五个系18个专业试用,稍加修改后于2002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第一版.2005年,融合本校和其他院校教师在授课中对本教材的使用体会,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完善,再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第二版.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工科院系中几乎所有非化学化工专业均使用本教材,洛阳理工学院部分工科专业也选用本教材.

探讨高质量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将不断涌现,使得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教学学时的减少成为制约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突出矛盾.因此,在探索教学内容创新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还应研究和改革“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为配合自编《大学化学》教材的使用,目前已将授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课件中,化学原理、物质结构中多数抽象内容采用动画、图景、模型来表述,化学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录像来演示,形象逼真,学生如同置身于社会生活、生产情景中,既克服了口头表述的抽象性,又拓宽了教学内容.

2精选授课内容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生已具有的化学、物理、数学基础,找准衔接点,避免重复,使授课的重点集中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对学生通过自学可掌握的内容,教师只作引导性或归纳性讲解.比如,中学化学中有关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等定性知识已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但缺乏定量的概念,因此平衡常数、速率常数、热效应、电极电势等的计算,在“大学化学”授课中应作为难点和重点予以详细讲解.

3改善实验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又是工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戴安邦先生曾提倡:“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大学化学”课程40学时的教学中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课,占总学时的20%.精选了4个实验,包括验证性、应用性、仪器操作和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5课程教改成效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及配套《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已在多届学生中延续使用.目前,每年共有5个院系、19个专业、56个班、4200余名学生、12余位授课教师使用本教材.结合各专业特点,授课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有所侧重,并通过实验,巩固对课程的理论学习,培养基本的化学技能.为及时了解“大学化学”课程教改效果,近三年来,多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及其他形式,征询各方面对“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意见.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研项目;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化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各类化学实验课程在整个大学化学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一般说来,化学实验课程至少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是基于化学原理,借助于一系列的实验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1,2]。近年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也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只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效果甚微。因此,高校也急需与时俱进,对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3]。高校教师一般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选题申报一些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相对于大学化学实验来说都具有前瞻性的探索研究,要求项目参与人员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更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能力。因此,将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1将科研思路融入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

1.1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思路

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即教师指定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实验流程、预期实验结果及注意事项等。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老师的既定要求和程序进行化学实验。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实验,再加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进度紧凑,实验内容较多,学生大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做实验,无暇对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因此,这种模式仅仅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训练,使学生通过成熟的实验方案观察到了设计好的化学实验结果而已。其难以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思路

科研项目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包括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基础等几大部分,而每个部分又能进一步细分。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一般是科学上或工程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长期的实验、数据分析、理论计算等过程来探索和解决,对项目主持人和参与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将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细分,将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向学生介绍并交与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就解决或验证这些科学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自行选定实验试剂和仪器,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未知科学问题的实验探索,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这种模式不要求学生都能千篇一律地达到某一实验结果,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教师掌握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特长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将科研内容融入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

2.1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一般比较固定,都是从实验教材或者基础理论课里面选取的实验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一般的实验操作规范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比较固定,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也是非常明确的。学生在上这种传统化学实验课时,基本上只能按部就班地、机械式地重复实验教材中的操作,对学科的新发展、新知识没有任何的吸收,自然也难以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

2.2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内容

科学都是在不断地探索中产生新的成果和新的知识[4,5]。因此,大学教师自身就应当积极关注学科发展,不断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探索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这样一来,教师本身就能积累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思维。如果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并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就有可能获得一些探索性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们在做电化学综合实验的时候,可以把教师或研究生合成的新型电池材料带到本科生的实验课堂中,讲解目前新型电池材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让本科生用这种新型电池材料组装成电池,自己选定电化学测试方案对新材料进行表征,最后对这种新型材料进行评价,提出优缺点等。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积极思考,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这既能有利于教师科研项目的进展,又能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3将科研资源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共享

教师的科研项目一般会用到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或特制的装置,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般只配备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在正常的实验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用常规仪器就能完成的实验项目,如果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更新的想法,想进一步借用教师自用的科研设备探索或者证实新想法,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同时将教师自用的科研设备向学生开放共享。这种改革可以弥补目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在硬件上的不足,也能鼓励学生更早的接触科研环境,使教师及早发现一些科研天赋好的学生。

4鼓励学生将化学实验拓展为大学生创新项目

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有可能难以发现这类学生;如果将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对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继续思考,则有可能充分发掘这类学生的潜力,并及早将他们培养成具有科研素养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可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借助大学生创新项目这一平台,全方位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经费支持,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的进行前瞻性探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结语

为了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应当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实验教学环节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举足轻重,同时也是高校“产、学、研三位一体”式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也对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或深造生涯中的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24-26.

[2]李浩,张喜斌,金真,等.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14-115.

[3]朱湘萍,熊文元,包本刚.用科研项目推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11,24(3):110-113.

[4]臧双全,王建设,韦永丽,等.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2,27(5):33-35.

[5]郭婷,孟涛,方伊,等.“理论、实践与科研三位一体”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38-140.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媒体资源;大学;化学实验设计

媒体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导向,通过采用媒体资源解决化学问题,能够使高等教育教材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对已有知识进行相应的巩固与复习,对不知道的知识进行探索。经过媒体资源,不但可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因而利用媒体资源可以有效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的作用

(一)将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丰富化

因为教师教学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性,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较多的化学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验方法以及知识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大学化学实验媒体资源,实现部分在有限的实践中无法开展的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解决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生预习不到位的问题

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是,学生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在上课之前也没有好好预习。面对如此乏味且难度大的教材,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实验课上,教师不过是“根据方子拿药”。化学教师对实验的理论知识以及步骤等的讲述,常常是自己讲得动听,学生听得糊涂,到了正式开始化学实验的时候,学生就手足无措了。因而,采用媒体资源开展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可以充分解决该问题,从而使大学化学实验预习变得充分,提升大学化学实验预习效果。

(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因为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样,在理解化学实验以及掌握化学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的。而媒体资源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够利用人机对话的性能,开展个别化教育教学。相同的课件能够对不一样的学生施行不一样风格的教学,学生可依据自身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二、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分析

(一)运用分析

在互联网中热烈议论的一个话题是刷马桶是可乐等碳酸性饮料的核心功效,导致很多人对可乐产生了恐慌,人们认为,连马桶都可以刷干净的可乐,很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而,此次研究可以以这一生活问题展开探索。可乐是一种酸性饮料,并且酸性较强,该类食用液体除去可乐之外,还有白醋以及雪碧等,因而,此次研究确定了设计酸性食用液体对尿碱的处理实验设计。经过安排学生查询相关资源,找到了可乐清洗马桶的实验原理。马桶上的污垢很难洗干净,其最核心的成分就是马桶壁上黄色的尿垢,成分是尿碱,尿液里面蕴含了一些钙离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相结合,从而生成沉淀,且有磷酸钙,因此其整体是呈碱性的。可乐的成分包含了磷酸与柠檬酸,PH值等于3。由此可知,可乐的酸性较强,能够把碱性磷酸钙以及碳酸钙变为在水里溶解度大的磷酸氢钙以及碳酸氢钙,从而清洁掉马桶上面的污垢。

(二)化学实验设计分析

在商店中买了两种品牌不一样的可乐、两种品牌不一样的雪碧和一种食用醋,开展大学化学实验。依照尿碱的核心成分配置模拟尿碱,用酸性食用液体来处理模拟尿碱,然后对比模拟尿碱的清洁状况,检查反应之前与之后食用液体的PH值产生变化的实际状况。接着将不一样酸性的食用液体提供质子量的情况计算出来,最终得到结论。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1.进行尿碱的制作和准备。把10克的碳酸氢钠添加50毫升去离子水,进行溶解,添加较少的磷酸,到细粒物变成颗粒大的磷酸钙,将溶液放好,把上层清液使用倾斜的方式倒掉。余下的沉淀暴露于空气之中,空气里面的二氧化碳让沉淀中余下的氢氧化钙转变为碳酸钙,该磷酸钙与碳酸钙相混合的沉淀就是模拟尿碱。2.溶解模拟尿碱。(1)准备好5个比较干净的烧杯,然后分别称1克模拟尿碱,在1到5号烧杯内分别添加上50毫升的可乐与雪碧。用玻璃棒搅拌两分钟以后,放在一旁,检测上层清液的PH值。(2)准备好4个比较干净的烧杯,分别称0.35克的模拟尿碱,然后在1到4号烧杯内分别添加上50毫升的去离子水、可乐与雪碧。同样采用玻璃棒拌和两分钟放在一旁,采用倾斜的方式消除上层清液,对比所余下的沉淀量。根据所释放的质子量可以了解可乐大于雪碧对模拟尿碱的处理能力,可是在处理马桶污垢的时候,结果是不一样的,可乐对马桶尿碱的处理能力比雪碧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思考问题,且通过让学生查询有关资料,展开深入探索发现,可乐成分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还存在着很多的肉桂、肉豆蔻油等有机物,对代表值的溶解效果比较好。而有机物质的溶解有益于尿碱蓬松,可以有效清洁马桶污垢。通过利用媒体资源,可以使大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的时候增强思考的积极性,以立体化的方式学习教材知识,还可以让参加化学实验设计的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改善化学理论学习的限制性。并且,在利用媒体资源的时候,相关指导教师应当遵从几个基本原则,即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则;化学问题应具备挑战性的原则;满足媒体报道需求的原则,以此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

参考文献:

[1]符会芳.大学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4):277.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6

引进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仅仅是引进和翻译教材,而应该更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实验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经验,实验室管理方法等,藉以探索建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途径。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

我们在以往学习国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时,大多是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不够,对于发达国家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知识点、教学课时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不够。国外的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是如何相得益彰的,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逻辑实证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国际标准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来培养未来优秀的化学家,国外的学术机构(化学会)和实业界(化工企业和制药公司)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此外,还应该了解国外大学是如何评价学生从事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包括他们怎样给学生化学实验课成绩,以及化学实验课成绩在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如何。应该注意中外大学之间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比较研究,这是以往引进教学资源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比较研究才可以发现我国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优点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2)学习发达国家大学化学实验教材的编纂方法和处理教材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

由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采用了非常多的最新化学科研成果———化学科学理论和新技术,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时,国外发达国家教科书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材还包括虚拟化学实验教学软件和化学实验电子教科书,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电子教材的编纂技术以及他们是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于乐的。

(3)学习国外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和实验室文化。

引进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还包括了解国外大学的化学教学实验室是怎样实现国际标准化的,他们是如何处理化学实验室环境问题的、他们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何,以及应用了哪些新技术管理化学教学实验室。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实验室文化对于化学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在了解和学习国外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实验室文化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化学实验室传统和实验室文化。

(4)学习国外大学培养化学实验课教师和化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经验。

现在高等学校的人才结构面临着有经验的、高素质的实验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因此,教学资源的引进还应该包括学习国外大学对于优秀的化学实验课教师和具有高素质的实验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了解他们如何吸引这些人才终生从事这一职业。

(5)扩大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引进的地域范围。

应该引进更多不同国家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除以往引进资源较多的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以外,还应该注重引进韩国、新加坡、印度、挪威、丹麦、荷兰、芬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使我国的大学化学教师对于全球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引进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正在步入新的时期,实验教学改革是以开放为前提的,引进教学资源是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化学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向自己任职学校的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出版机构推荐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实验教科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技术专著和虚拟化学实验软件。在邀请国外学者来中国的大学访问时,要请他们讲一讲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我国留学生和出国访问学者在回国时也应介绍一下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展。同时,应该及时了解引进资源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映,了解社会对引进和借鉴国外实验教学资源前后培养的人才的能力评价如何。也希望有关大学化学教育的杂志能更多地发表介绍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文章和对于优秀化学实验教科书的书评。

3结语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7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改革

0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题,也是化学教育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要重视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下,我国大学的化学教育对绿色化学教育越来越注重,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和运用促进了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绿色化学的相关概念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任何行业、组织以及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获得发展的同时,也要对环境保护问题加以重视。而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化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5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绿色化学挑战奖计划”进行设立,同年10月,美国国家环保局也对“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进行了设立,从此,“绿色化学”这一名称广泛传播开来。绿色化学的含义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对环境最小的负作用或者对环境没有负作用,而且保证在实践时,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多种化学领域都有所涵盖,在今天,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对其加以利用进行污染的防治。

2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在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点,大学化学教育既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将素质教育作为大学化学教育的导向,也要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传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在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下,使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大学化学教育和时代改革的发展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促进大学化学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

2.2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引入并运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开展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

当今世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绿色和环保,这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包括大学化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基本课题。大学化学和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更加鲜明,而且具有表现广泛性的特征,这些都导致大学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复杂性比较强,因此,需要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得大学化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得到提升。在大学化学学科实验教学具体开展的过程之中,要对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进行积极的倡导并践行,不断提升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开展水平,为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的条件。还要对节能环保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密切的关注,并且在研究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上也加强关注,并且了解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对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开展的影响,使我国大学化学事业的发展得到提升。

3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措施

3.1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坚定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大学化学教育阶段,要以绿色化学教育为基础,大学教师要坚持在绿色化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大学化学教育。在进行教学时,要将绿色化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得大学化学教育在绿色化学教育下得到更深化的改革。比如,教师在实验室对无机有毒气体进行制备并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和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相结合,对无机有毒气体的理化性质进行重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无机有毒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在对无机有毒气体物质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可以对环保加以注重,并进行优化控制。

3.2对大学化学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一种创新性的变革,也是时展的需要。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重点就是对大学化学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善。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材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这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刷新,也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理念的革新。同时,在教材中也可以对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章节进行增加,让学生对绿色化学进行学习,并真正的了解绿色化学,实现大学绿色化学理念的普及。

3.3培养师生绿色化学意识,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的大环境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大学化学教育理念,与时展的主题相呼应。大学化学教育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下实行改革,教师和学生对传统的化学教育思维方式进行转变是关键,师生具有绿色化学意识才能够使绿色化学教育得到拓展,并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师生绿色互相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对绿色化学教育加强宣传,使师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绿色化学教育,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贯彻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其次,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将大学化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连接起来,因此要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为导向,对化学教育理念进行深化,并调整、优化绿色化学思想;最后,要培养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在解决化学问题时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的大环境。

3.4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强化,调整并优化化学教学理念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强化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能够为绿色互相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在理论课堂的教学中对绿色化学教育理念进行渗透,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绿色化学教育认识的强化;其次,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更要践行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开展绿色化学的意义;最后,以绿色化学理念为依托,优化并调整现有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4结语

在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开展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可以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坚定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大学化学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培养师生绿色化学意识,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的大环境,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强化,调整并优化化学教学理念等等,以促进大学化学教育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先炯.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

[2]姜欣.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9).

[3]李梅,景晓燕,韩伟,朱春玲,王君.普通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4]孙佳,庞志霞,李磊.初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4,(33).

[5]曹平,李军,全学军,徐云兰,许俊强.结合地区化学工业实际推动高校绿色化学教育发展[J].广东化工,2012,(03).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8

关键词:媒体资源;化学实验设计;化学问题;实验步骤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获取各种媒体资源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目前,各个行业领域已经广泛运用各种媒体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中在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们利用媒体资源来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1利用多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1)丰富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由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学生们难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充分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在实验方法和相关知识结构的把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大学教师可充分利用相关媒体资源,对大学生实际实践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进行合理设计,以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充分弥补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程预习中的不足。化学实验设计是大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难点部分,但大部分学生对这方面还没有深刻认知,在化学实验课前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而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提高学生的试验预习效率和效果。

2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可运用的媒体资源所涵盖的化学知识应符合大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经过自己充分的思考、查询以及探究之后获得实际所需要的答案,进而有效激发学生们参与化学实验设计的热情。2)可运用的媒体资源所涵含的化学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诸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在不同层次范围内获得不同的化学实验以及相关方法与结论,并在多层次探讨之后,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2]。3)媒体资源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应将设计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来,应高度重视将所用媒体资源问题与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探索未知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根据相关化学理论知识积极进行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相关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3实例分析

3.1媒体资源的运用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充分展示自我、积极发表自身观点提供了基本平台,例如围绕生活中的稀奇事物所进行的激烈讨论等。其中有个关于蛋清刻字的现象,受到很多网友的热议。针对这个现象,可通过相应的化学实验设计来进行分析和探索[3]。

3.2化学实验设计

设计前准备:查询相关媒体资料,获知蛋清刻字的基本原理,即醋酸在溶解蛋壳后,一部分溶入到了蛋白内。鸡蛋白主要组成部分是氨基酸,在弱酸环境中会发生水解现象,生成多肽等物质,其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相遇就会发生络合反应,从而使蛋白表面出现紫色或蓝色字迹。根据这个原理,可自行设计相应的化学实验[4]。具体如下:实验材料:生鸡蛋1个、硫酸铜溶液、醋酸、毛笔、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打火机。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生鸡蛋表面污渍清洗掉并擦干;第二步;使用毛笔蘸取适量醋酸,在蛋壳表面写字,写字时应避开鸡蛋的气室;第三步,醋酸挥发基本结束后,将鸡蛋置于稀硫酸铜溶液内开煮;第四步,将煮熟的鸡蛋冷却,然后剥开蛋壳即可看到蛋白上印有的紫色或蓝色的字迹,但蛋壳表面无痕迹。

4结束语

总之,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必须深刻认知到媒体资源推动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意义,充分把握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媒体资源,合理设计化学实验,不断巩固和探索已知、未知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促进自身化学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希.网络教育资源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38):140.

[2]周洁.光影声色,点缀精彩课堂—网络媒体资源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报告[J].化学教与学,2016(3):48-50.

[3]赵红昆,杨恩翠,李娜,等.化学综合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信息化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7,2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