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管理范例

大学安全管理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管理

目前,中医药院校科研任务越来越重,由于科研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逐年增加。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每年有大量研究生进入科研平台,包括本单位教师、实验人员、外单位职工、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以研究生为主。由于研究生流动性强、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很多实验室存在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参差不齐、个别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1]。中医药院校实验室一般存在4个特征[2]:(1)设备种类较多,危险源(如高温、辐射、高压、高转速等)多;(2)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腐蚀性、毒性强,易燃易爆等;(3)实验内容变化大,研究重心常根据团队研究目标转移,使危险因素发生变化;(4)实验室人员变动大、流动性强,科研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大大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3]。因此,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迫在眉睫。

1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的重要性。而之前仅有极少数高校(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尝试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进行培训和考试[4-5]。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从3方面做起:(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条例及制度,涵盖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技术安全管理、实验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隐患管理、实验室事故处理等方面。只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加大实验室安全培训力度。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安全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3)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人人监管,人人有责”。

2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2.1构建实验室安全微课体系

针对中医药大学的科研院所特征,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互联网+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减轻科研人员教学负担。目前,我校实验室安全微课分为7个板块:(1)试剂、药品的储存与管理;(2)化学药品的使用;(3)危险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4)仪器使用安全;(5)实验室个人防护;(6)实验室安全常识;(7)实验室安全教育措施。将微课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载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2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包括自学、上网学习及讲座等。(1)发放《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要求实验人员自学,之后进行考核;(2)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学生通过网上预约、实验预习、实验指导、资源下载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3)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题讲座,向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防火安全以及自救知识等,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3建立实验室安全在线测试系统

实验室安全考试是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都已建立相应考试系统[6-7]。课题研究内容不同,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也各不相同。本实验室在参考国内大多数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后,拟通过建立考试题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测试。培训结束后,学生登录实验室网站进行测试。对题库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依据实验方法以及所用实验室,进行针对性考试。试题分为基础类、专业类和选修类。基础类包括实验室用电用水安全、进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常见事故的应对策略;专业类根据专业不同,仪器、试剂、耗材、实验方法、危险因素不同的特点,设计各类考试题目;选修类主要针对存在高危危险源(如麻醉品、气瓶、致病微生物等)的实验室,对工作人员有较高实验素质和实验技能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考试重点考查废弃物处置以及危化品安全管理等内容,考试合格后,颁发实验室准入证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学生根据研究方向,填报实验目的、实验方法,选择可能用到的实验技术,系统根据这些选项涉及的专业领域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匹配相应答题模块。

4实验室安全管理

学生获得准入权限的同时会获得相关实验室门禁授权,可自由进出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已实现校园一卡通,将校园卡身份认证功能应用在实验室门禁管理上,使准入证与门禁授权紧密结合,可以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人员管理应随着实验室危险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为,随着研究项目性质和数量的改变,危险因素也会随之发生改变[8]。如果课题组近年来新人较多,购买大量试剂,则会导致危险因素增多;如果课题组大量课题结题,课题数量减少,则会减少采购试剂种类,危险因素随之减少。因此,准入制度应该随科研需求或时间改变而随时调整,不可以实行“一次考核通过,终身准入权限”的管理办法。强制性是准入制度得以顺利执行的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与门禁授权关联,保证准入证的实际效用。中医药大学在做好学生安全培训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很多实验室实行生物识别制度,学生或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生物识别,符合条件方可进入。新的安全培训与考核结果,也应及时与门禁设置挂钩,已经通过考核的人员,在接受新的培训后方能进入实验室[9]。

5讨论

实验室考核内容要根据时展随时更新,应丰富考试题库,并使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常态化。将安全考核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并纳入评优评奖。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为中医药大学实验室科研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

[2]杜奕,陈定江,杨睿,等.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221.

[3]李梦溪.浅析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6(18):94.

[4]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8.

[5]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98.

[6]王世强,光翠娥,赵建新,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198.

[7]赵庆双,王臻,闻星火,等.实验室安全课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28.

[8]关?,王林燕,陈亮,等.实验室危险因素评估及安全准入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263.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2

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家庭教育薄弱、学校规范系统创新安全教育缺失、学生自身防范意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安全问题频发。高校应营造知识管理氛围,创新学生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家长应勤与学校沟通;学生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应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

[关键词]

知识管理;“四位一体;”大学生安全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失独”家庭,严重影响了高校稳定、社会和谐。这些事故的发生与大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均有密切关系。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已成为每位高校学生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KM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KM的内涵。

知识管理简称KM,主要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这种管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主动收集信息,即作为管理的主体要广泛收集对决策有益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到平台上,让每个人都能接收,知识管理者利用收集来的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提出更加有效的策略来加强管理。[1]

(二)KM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是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都由于学生自身缺乏防范意识所造成,KM要求学生作为自身的安全管理者担负起重任,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加大安全知识管理的力度,对安全信息进行提炼和积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二是提高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知识就是力量,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充分运用KM模式加强对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革新管理观念,并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方法,强化自身安全意识,进而引导高校学生重视安全问题,让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通畅,使学生安全得到保障。三是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安全管理未能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的积极性,故效果不显著。KM模式要求每位学生管理者和关系学生安全的成员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并对每位参与者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促进KM模式在高校实施,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再加上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文化、习俗、观念交织碰撞、相互渗透,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新媒体造谣生事,蛊惑、冲击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各种安全事件偶有发生,给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形成巨大考验。

(二)家庭教育薄弱,家校联系不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对其生活能力、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涉及生存问题的教育反而不重视,[2]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多于教导,[3]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很多家长更是包办一切事务,不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安全防范能力严重不足,孩子进入大学后便容易引发各种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便演变成爆发式突发事件(如自杀、他杀事件)或者缓慢式的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的是,鲜有家长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讨学生教育问题,有的家长因为溺爱孩子,竟然质疑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导致家校信任危机。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学校规范、系统、创新的安全教育缺失。

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都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只设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约束管理学生的行为,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未能使安全教育内容被大学生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4]一些安全教育内容陈旧、方式老套,学校只是通过宣传减少传统安全隐患,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和规范的安全技能培养锻炼,导致学生安全常识不足,实际应变和安全防范技能缺乏,尤其是碰到突发事件时容易惊慌失措。

(四)学生自身防范意识缺乏。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所导致的,如搭乘黑车、财色被骗、误入传销组织等。如果大学生能通过学习了解相关常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这些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KM模式

应用KM原理,笔者构建了学生学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

(一)高校应营造KM氛围,创新学生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管理的领导机制和相关制度法规,做到权责分明、层层负责,尤其是对学校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对其制定严格的安全知识考核制度,影响其年终考核、个人晋升等切身利益,以此来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其次,抓好安全教育教学,上好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指派专任教师(辅导员、法律专业教师、学校保卫人员、安全教育专家)分不同专题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修完后需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召开安全教育专题报告、安全教育班会,专人负责强化学生的安全演练实践课、案例分析课、安全知识竞赛等,敦促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其三,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新媒体(微信、微博、QQ等)作为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常识、法律知识、安全事故警示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板块,每天给学生播放安全教育常识、法制教育内容,在校园内设置开放的网络电视,专门播放法制频道或相关安全教育专题片,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安全管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其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防范演练等,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实践技能,学会自我保护。

(二)家长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勤与学校沟通,引导学生加强安全防范。

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安全状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发现孩子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学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安全教育的合力,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学生自身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保护自我人身安全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安全教育的资源,包括安全教育课程,QQ、微信、微博的安全教育信息,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等,不断学习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使家长、教师、社会讲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防卫演练工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学习跆拳道等防身术,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四)社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减少大学生安全隐患。

大学生大多虽已年满18岁,但其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是社会应普遍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社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安全,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大学生安全事件,真正服务好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应与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整顿校园周边网吧、小摊贩以及住宿场所的治安环境,对出入校园、宿舍的人员严加盘查,减少学生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

作者:李馥利 单位: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本文利用KM原理探索了人文与技术兼备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安全管理新模式,希望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大学生安全并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郑文全译.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基础和研究课题[J].管理世界,2012,(05).

[2]赵崇峰.对高校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7).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3

1.违规用电造成的安全隐患。

学生寝室使用违规电器、私接电线、乱接插座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很多大学生却不具备安全用电、安全接线知识,便容易引起安全隐患。电子产品在学生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电子产品的使用,往往使得一个插线板插有好多充电器,造成插座及电线超负荷运转。过度负载用电器,容易导致整个电路超负荷短路。

2.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安全隐患。

大学校园内有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存在有违规在宿舍吸烟、酗酒、打牌、晚归、不归等类型不良行为习惯,虽然偶尔的玩闹、休闲、娱乐属正常,但事实却是很多学生自律性差,不懂节制,经常性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与作息,还容易因此引起纠纷。大学生都是血气方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由小口角、小纠纷升级成打架斗殴事件,彼此心存不满、芥蒂,因此发生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各种心理扭曲变异造成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年龄、性格、学习、生活、恋爱以及家庭背景,均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众多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压力时也不懂得适时调节,也是导致大学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例如大学生因小纠纷、小矛盾造成的杀人事件,马加爵事件,郭力维杀人案均是由此产生;还有大学生之间谈恋爱,因分手、被甩等问题而产生的杀人事件,例如5•8中南大学杀人案等。这些让人觉得沉重和沉痛的事件,无一不是心理扭曲、变异而引发的。这些事件虽然只是个案,但也印证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综合素质与安全意识仍旧不是很高。

4.对陌生人无戒心造成的安全隐患。

最近我国多地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失联案、女大学生被害案,如:女大学生搭黑车被52岁男子囚禁用性工具虐待、吴江女大学生离家返校途中“神秘”失踪、女大学生在校园停车场遭陌生男子持钝器打伤、女大学生陪领导应酬遭暴力性侵致死、重庆失联女大学生被害警方证嫌疑人已被刑拘。这一个个可怕的恶性事件,都是发生在今年,导致这些惨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的治安不佳有关外,还与女大学生对陌生人不设防,无安全保护意识有直接关系。

二、大学生安全隐患的诱因

通过对大学存在安全隐患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导致大学生安全隐患发生的诱因,主要与环境因素、思想因素、形势因素、季节因素相关。

1.环境因素。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很多大学周边网吧、宾馆、浴池、按摩院、饭店、KTV、酒吧等场所星罗密布,这些场所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生活,但里面也存在着很多对大学生健康发展不利的因素。大学生自控能力差、面对外界各种诱惑时,头脑不清醒,行为易冲动,久而久之便会形不良行为习惯,引发安全事故的几率也会增加。此外,由于近年来各种大学生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很多大学为了抓安全,采取比较严厉、极端的管理措施,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时代,这种管理方式也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抵触言论、逆反心理,叛逆行为,物极必反,最终也会导致大学生安全隐患的发生。

2.思想因素。

大学生普遍对自我安全防护的意识不足,对安全教育漠视,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虽然最近屡有大学生恶性事件发生,但仍持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不会出什么事,不能充分认清当前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前段时间有个试验显示:南京某民警驾驶一辆私人牌照的轿车,来到某高校随机搭讪女学生,该民警一共搭讪五位女生,有四位女生愿意上陌生人的车,并将自己的基本信息都告诉了民警。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上便对安全教育不重视,太轻意相信陌生人,虽然这也体现出了我国大学生的善良,愿意帮助他人,但是,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让坏人钻空子,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此外,高校思想教育不到位,不能针对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对症教育,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无法及时发现,这也是致使大学生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因。

3.形势因素。

最近几年,国内外的各种反动势力,打着各种看似“正义”的旗号,利用国家、民族间矛盾,扰乱国家秩序,干扰国家发展,迷惑大学生思想,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途径让大学生产生不良思想,进而做出一系列不合常理的事情,造成大学生安全隐患。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对策

1.创新安全工作体制与机制。

首先,建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遵循“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学生组织宣传活动、教师身体力行、不厌其烦地宣教,贯彻落实规章制度,逐渐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安全警惕意识,并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严于自律,不做违法之事。其次,建立安全教育与培训机制,通过相应的安全机制为导向,高校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防火、防病、防事故、防盗的处理、急救、逃生演练,同时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以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的应变处理能力。再次,建立安全防范体系,我国各大学应该在安全防控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各重要路段、偏僻区安装安全警示牌,安装摄像头、设立减速带;对寝室、教学楼、图书馆、礼堂等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进行门窗加固,安装电子监控系统、预警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对学校公共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大检查,针对落实、老化、劣质设备,及时更换改进,通过先进的服务设施,排除安全隐患。

2.优化校园安全环境。

分析可见,我国很多高校现行的安全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脱节,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在功能上呈“孤鸟效应”,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将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与区域安全、城市安全、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将校园安全建设作为提高社会安全的原动力。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优化安全教育环境,时时渗透安全教育,慢慢树立起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大学生不论在社会还是在学校中,均能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护手段保障自身安全,进而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3.丰富大学生的安全辅导机制。

(1)开设性安全教育课程

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学科来抓,设立专门的性安全教育咨询室,由专职性辅导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性安全问题作为科学、合理的回答。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及早建立性安全教育主题网站,给一些羞于咨询教师、又想了解性教育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相对开放、能够保护学生隐私的教育途径。通过性安全教育,规避大学生混乱的性行为,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行为习惯。

(2)加强校外租住安全管理与辅导。

很多大学生不愿在学校被束缚,选择校外租房居住,但校外租住也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因此,还需加强大学生校外租住的安全管理与辅导。完善大学生外出租房手续,申请外住的学生必须严格审核,建议大学生租房在学校附近,租住房集中,以便管理。辅导员对学生租房地址、联系方式进行详细记录,并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走访调查,确保学生安全,同时也规避一些学生在外租房期间的不良行为。学校还需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安全力量,尽量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拓展安全教育模式。

为避免传统安全教育管理的单一性与乏味性,学校还应该拓展安全教育模式,科学、灵活地组织各种安全实践活动,例如,创设消防演习、营救人质、与歹徒搏斗、与陌生人斗智斗勇等多种安全教育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亲自实践中总结经验,保证自己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能冷静处理。

四、结束语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安全教育;职业规划;积极心理学

2018年4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会,截至2018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3700万。据悉,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达8400多万。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青年大学生,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安全成长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为我们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设安全文明和谐校园提供文件性指导。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想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大学时代也是青年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想与情感、专业与素质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如何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除了高校制定相关校园管理条例以规范校园秩序和优化校园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大学生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能沉着应对,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化解危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最客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安全教育引进课堂,让大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实践演练,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使安全防范、管理和应急能力,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比较突出的现状

(一)在校大学生学业安全问题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随着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同时,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大学里还有一些学生把挂科当成“荣耀”,平时不认真学习,上课能逃就逃,通宵玩游戏,导致成绩下滑、补考、旷课、违纪等问题而延迟毕业。还有部分大学生期末考试就临时抱佛脚,只求能及格;沉迷游戏、沉迷网络、逃课等现象;没有成就感、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求知欲不强烈、学习没有紧迫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前途迷茫,就业选择困惑,未来发展不确定。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将来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长期目标,又无近期学习计划。因此,对学习有逃避心里,缺乏自身考虑,才会出现荒废学业。

(二)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异地学习,远离家庭。在这一阶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强烈要求独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就影响自制力还不够强的大学生。调查显示,在男生群体里,承认自己吸烟的占13%,承认自己饮酒的占30%;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有27%的学生以“没有时间”“缺少运动伙伴”为理由不参加体育锻炼,女生有50%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症状方面,30%的学生感觉自己“注意力不集中”,33%感觉自己“情绪低落”,35%的学生感觉“记忆下降”,有28%的学生有“失眠多梦”等现象。

2.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多所高校新生入学前心理健康测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但有少部分存在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比较迷茫、个性有些较偏执、担心陌生的环境;敏感、强迫及其他烦恼。大学生活动范围限于从家门到校门,并没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容易使他们陷入理想主义。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起伏大,易兴奋、冲动、喜欢感情用事,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他们成功时情绪是积极的、愉快的,甚至骄傲自满,这种情绪被激起,即使刺激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他们受到挫折时意志消沉、悲观失望,贬低自己,这种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对所有事情提不起兴趣。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不顾客观条件,不理智,固执己见,急躁冒进;热情高,但缺乏韧性和持久性,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的增加而失去信心,导致事情有始无终。

(三)校园贷侵入校园

部分学生家里经济有困难,为了自身求学的需要或创业资金的不足通过校园贷来缓解;还有部分由于社交范围较广、或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攀比消费,导致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自身资金无法满足大量的消费支出,只能通过校园贷来弥补;同时,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只限于困难学生学费部分,对大学生其他需求信贷不支持,这也是导致民间非法贷款渗透到各高校原因;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线上业务平台繁多,网上消费十分方便,各种支付方式恰好符合资金不足学生的消费欲望;线上线下形式贷款方式多样化,金融监管部门信息技术还无法全面监管;许多大学生没有相关金融知识,忽略了高利息、高费用的事实,最后造成无法支付高额本利额。

二、新经济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1.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为社会繁荣昌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学生思想教育应与时俱进,既要跟进时展,又要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的必然需要。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复杂环境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生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还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的定型。正确的人生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诉求多样性、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也突现。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创业就业意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人生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复杂环境的需要。

(二)大学生学业安全教育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分析自我特点、自我定位后,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大学期间开展持续自身的培养,并积极实现其目标的过程。教师引导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考虑。若是对自身认识不足,规划也就无法实施,就很容易出现迷茫,不知所为。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对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与自己需求加以引导,如入学第一天开展专业介绍及在专业老师引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辩论赛、演讲等活动;暑期开展新生社会实践活动或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对自我进行深层了解,为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进而明确学习需求。

(三)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管理途径

1.身心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身心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完善身心健康工作机制,借助学校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把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如创新身心健康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师和心理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完善心理宣泄体验馆、心理咨询工作室;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如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体育课程四年不断线;严格管理学生作息时间等。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增强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创新身心健康教育模式

大部分高校还是以矫治和预防为主导,对少数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帮助和输导。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新经济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将来就业、生活的不确定,影响身心健康诱因也就客观存在。因此,倡导积极心理健康学为主导,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治愈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学会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中提倡的“立德树人”的体现。积极心理健康学可以发掘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理念。教师通过构建以教育为主,预防和干预为辅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积极心理的开发,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多层面共同和谐发展,针对性强的立体教育模式。

3.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2018年11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要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定期对师生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心理疏导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将由过去的心理疾病干预和矫治模式,转为学习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等领域扩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丰富心理咨询内容,主要面向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情感问题等。在关注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家长、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也需要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科学化与现代化,推广应用更方便快捷,更容易让大学生接纳,自主参与学习。如: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课程、慕课、智慧树在线学习;心理专业人士在线咨询、在线进行心理测试、BBS等形式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四)校园贷防范措施

1.学校层面

应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针对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金融专业知识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金融风险防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学校加大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在校园110信息平台上增加大学生上网安全保护措施。

2.国家层面

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核校园贷款业务;对放贷企业催收行为提出规范要求;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大学生信贷产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地方银行积极探索校园贷业务,让校园贷款合法合规化,以防民间非法校园贷款侵害大学生利益;建立大学生征信机制,完善大学生信用系统,对不良记录的大学生严格其贷款条件。金融监管部门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对信贷业务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加大法治监管力度。

三、总结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安全教育与管理;高校大学生

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合现代化教育需求的主要工作之一。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多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了解与接触外部世界的渠道增多,虽然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平台,但多媒体时代中负面信息和资源等均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进一步研究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多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多媒体的快速普及和推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时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教育体系和管理等也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多媒体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交流等,但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性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外部客观因素。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和各种信息的同时也混杂着一些负面性信息,这些信息及内部思想对大学生已有的价值理念形成较大的冲击。客观性因素不仅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可能影响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树立;另一方面,个人内部因素。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自身的价值观处于发展阶段,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多媒体时代中,科学合理性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等极为重要。因此,综合以上两方面可知,新型时代背景下加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多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视度低

纵观当前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地位而言,课程方面大多将其列为选修课,缺少统一性的教学计划和规划,而且网络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结构和体系未更新和完善;管理方面主要集中于各年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工作内容之中,学校统一化管理力度普遍偏小。但现阶段各种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视度低的现状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安全教育知识传授与时代要求脱节

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适宜性教学方法的采用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已经将多媒体运用于教育过程中,但全面审视安全教育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内容传授方面。目前安全教育知识传授仍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内容偏向于个人、财产、交通和食品等方面。而现代化多媒体时代下,关于网络安全体系方面知识涉及较少;其二,传授方法方面。由于多数高校将安全教育内容列入选修课程范围内,通常采用的传授方式为讲授式,该类型传授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全面性地参与,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安全教育与管理线上线下衔接性不高

多媒体时代高校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些高校注重借助于各种新型媒介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如利用微信、QQ、微博等形式构建出专门性的教育教学基地,便于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沟通等。但纵观线下实践性活动现状而言,大多局限于传统安全主题的演练和活动举办为主,如发生火灾如何逃生、交通安全主题晚会举办等,多媒体时代下新型化安全性实践活动相对缺失。由此可见,安全教育与管理在线上和线下衔接性不高。

三、多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转变思考,提高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力度

针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需要从三方面加大教育和管理工作力度。其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安全工作小组。高校首先应构建专门的多媒体信息安全组织,便于统一管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其二,不同地区高校根据本省情况编制统一化地多媒体信息安全管理方案、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保证安全教育工作“有纲可依”;其三,构建安全教育与管理监督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学校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现状和情况,适时性地给予指导和引导,以强化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2.更新教育内容,实现多媒体时代规范化和制度化

多媒体网络信息时代下对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提出了高要求,针对当前教学内容和传授方式的不足,可以从以下方面突破:其一,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趋势,更新安全教育内容。即在原有知识体系范围内增加多媒体安全使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个人财产、社交等方面的安全性、网络伦理道德等。保证教育内容与时展相一致的同时,还应注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原则的实施;其二,丰富知识传授方式。对于多媒体时代下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高校在教育引导中应注重案例和实践性方式的讲解以及为传授学生实用性较强的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应用于平时的生活实践之中。总之,通过以上两方面以逐步完善所媒体时代下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衔接线上线下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

实现线上线下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衔接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时代的优势和强化教育效果的表现。其一,根据新媒体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学生安全性主题,设置系列化主题内容,并细化纳入到多媒体线上交流和沟通范围内;每周根据课程内容举办一次实践性活动;其二,在高校设置的安全工作小组中分设活动小组,主要负责根据线上师生热议内容和主题举办相关类型的活动,使得线上和线下的讨论主题和需要解决问题等均能够实现衔接。

四、多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构建

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保证学生接受最新安全教育的物质载体。该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有:其一,校级专门工作小组;即如同上文所述,主要负责管理、监管和组织多媒体时代下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其二,课程教育小组;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以及其他专业教师组成,负责编写和编撰新时期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以保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宜性;其三,线上教育和引导监督小组。多媒体时代下高校搭建的线上交流小组应由专门的小组管理和监督,以便于及时性地引导和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将热点话题报回校级工作小组之中;其四,学生组织的活动小组。为了充分调查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活动小组以便于学生之间将自身遇到的安全性问题和注意事项等等通过实践性形式展示出来,由此以间接性地教育和感染其他学生。总之,伴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固定性地知识体系已经不再存在,我国教育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而言,还需要高校领导、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共同付出努力,从构建安全教育的标准和体系入手,进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之中,以真正保证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安全,使其能够在多媒体时代下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实践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15-16.

[2]周德贵.大学生安全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3):67-68.

[3]杨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念与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15(2):32-33.

[4]周艳柯.构建新媒体时代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3):136-138.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学生党建;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需求,会影响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影响到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安全问题关系到其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学业上的发展等。因此,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安全水平。但是,纵观近些年的校园安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建设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从现实来看,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联系,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够促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加强对这二者关系的研究,并认识到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重视研究学生党建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途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念阐释

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既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必需,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高校党务人员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相关要求和规定,科学地、有组织计划地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并积极发展,对大学生党员等进行栽培和教育管理,对大学生党组织进行管理等,从而保证党员学生的先进性,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整个大学生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高校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分析

首先,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场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重大。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交流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些不良外来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能够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对社会信息和思想的甄别能力。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高校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吸收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还可以让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良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从而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其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受到社会多元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而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学生端正思想,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同时,在学生党员的影响和模范带头作用下,大学生们能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出现新的情况和变化,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校园存在暴力事件,这对大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安全教育管理意识不强

在高校教育中,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个别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该项工作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不重视,在后期的很多工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加以重视和管理,忽视了预防和提前教育。此外,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高校受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陈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比较少。一些高校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少,缺乏良好外部环境的建设,安全设施比较陈旧。这些,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安全教育缺乏灵活性

通常,大学生对新奇、时尚的事物兴趣比较浓,对呆板、传统的事物缺乏兴趣。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在安全教育开展和后期的管理中缺乏灵活性、生动性,多以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为主,如采取校园海报的张贴、横幅的悬挂等形式,这些形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一些大学生认为安全教育管理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因此对诸如班会等形式的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往往只是对与自己有关的内容感兴趣,对其他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自身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而疏忽了学习。因此,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的安全教育模式是无法达到良好教育管理效果的。

3.安全教育工作理念需要更新

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与高校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与教学管理相分离,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忽视了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一些高校没有将安全教育与教学管理活动相结合,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尤其是缺乏对“以德育人”和“依法管理”的研究与结合。此外,一些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服务的理念,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途径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党组织。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包括高校的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也包括学生党小组和党支部等党组织。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

1.发挥党员学生在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要制定针对大学生安全行为的规范制度,建立安全行为评价的学分制度,这样能够积极鼓励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按照安全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能够按照规范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大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一方面能提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能有效激励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榜样带头作用,主要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身先士卒,带领周边的同学认真按照安全行为管理规范要求自己。同时,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督同学履行义务,对于同学的一些不安全行为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上报辅导员和学校。另外,高校制定安全行为学分制度时,要根据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发挥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分数。对于那些能够发挥良好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要给予奖励;对于一些没有发挥良好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制定安全行为学分制度,在促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2.发挥学生党组织的作用,成立安全教育小组

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机构之一。当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党支部和党小组,为了发挥其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党支部可以以宿舍楼为单位,成立学生安全教育小组,主要负责在本宿舍楼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安全教育小组的组成,主要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安全教育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小组的工作有提意见的权利。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学生党建和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要想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高校需要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安全教育管理内容,转变传统的安全教育管理方式,充分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微博等宣传手段,加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重视彰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中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引导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秦瑛,秦鹏.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6(12).

[2]郑恒毅,王伟,刘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3]蒋津辉,钟之华,胡俊杰.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4]常利国.民办高校安全稳定中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兼论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J].学理论,2012(36).

[5]张建双,薛永存.学生党建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

[6]周国艳.整体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7.

[7]赵忠伟,丁立华.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7

邱礼平编写的《食品安全概论》在此背景下诞生。相较于同类书籍,该书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生动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结构简洁合理,以谈论食品安全问题为着力点,通过追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对食品安全问题所出现的各种形态、相关控制措施、检测技术等展开探讨。从食品安全问题概念到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检测,从食品问题引发的疾病和应对再到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描述,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及和宣传做出重大贡献,对改善和改进食品安全相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是一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书籍。

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各大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我国的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不足,未真正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甚至一些学校中创新创业教师还不是专职教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使教学效果普遍欠佳;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较空泛,也未与实践结合,终究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降,使学生始终是在机械、被动的学习。面对这一现状,本文将结合《食品安全概论》一书,对新时期大学生食品安全与创业就业管理进行探索。

首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以提升食品安全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只有一支兼备时代性、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食品安全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德才兼备的食品创新创业教师,不仅要求要具备坚实且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紧跟时展而不断变化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我国高校安排给教师的任务较繁杂,导致教师用于自我提升的实践大幅缩短。为此,高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定期组织安排教师培训活动和进修学习的机会,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渠道和机会,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避免培养人才与社会出现脱节现象。除此之外,在面对不同教师时,学校也应该根据教师的能力来合理分配任务,以确保教师能够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

其次,改进和创新教学,以丰富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吸引更多学生注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通过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尝试翻转课堂、MOOC 等一些新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更便捷、更高效的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集体教育的同步进行,又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水平、不同优势的学生进行人才分流培养,比如针对偏理论科研型的学生,教师可根据该类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实际向其选择适宜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其日后步入研究生或更高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偏技术实践型的学生,教师就可多围绕专业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创业经验分享会、创新创业辩论会、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创业模式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宽视野,为他们增添更多创新创业体验及感受。另外,教师应通过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例来加强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经验的传授力度,以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灵活应用的能力。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优化路径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密不可分,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校园安全,颁发了《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都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类型多种多样,例如盗窃、诈骗、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打架斗殴、偷窥、校园贷、自杀等等,因此,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学校的安全问题呈现出多发、易发的特性,不仅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而且还会有潜藏危害社会稳定和破坏公共安全的危险。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协调校内外各种力量,防止各种危险事故和案件的发生。促进学校的运作和促进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校园安全管理能够极大地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的新管理理念。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日常生活安全的需要。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长大。大多数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这会增加发生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传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使安全教育成为例行和规范的活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必须到位,以确保大学生的日常安全。

(二)保障良好学校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工作在各行各业都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更是如此。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确保良好的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方方面面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学校各项的管理需要安全管理作为保证,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安全环境,保证师生的安全,进而促成培育人才目标的完成。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行也涉及很多内容,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来说,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管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学校健康发展。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不仅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平稳发展的需要。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发展影响整体的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学校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校园,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发生大学生安全事件就会迅速传播,而大学生此时还没有形成正确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就很容易使用网络媒体来传播安全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只有直面挑战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校园周边存在较为复杂的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商业活动也进一步兴起,许多消费活动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学校的周围,给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学校的周围来看,食品摊、KTV、网吧等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这些校园周边的商业活动,一方面它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非理性消费的现象,面对各种诱惑,还导致许多大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长此以往,甚至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为了节省费用,无证操作和缺乏完善的安全措施等,这些隐患也会导致例如食物中毒、疾病传播和火灾等安全问题。总之,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也一直关注着。大多数学校已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特别是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有具体实施细则,将职责落实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中。但是还有部分学校缺乏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长期关注,使大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性。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某些限制,不能发挥维持校园的稳定作用。

(三)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缺乏监管。在新时代,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由于网络系统中信息的开放性,许多不良信息正在传播,例如无休止的网络游戏,并且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缺乏筛查和预防能力,就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例如,校园借贷这些非法平台,利用大学生在世界各地的深入参与,为大学生设计各种类型的“借贷陷阱”,使人们难以预测。让一些学生背负无法忍受的高利率,陷入不法之徒设计的圈套,不知所措。有的被迫退学,甚至自杀,这已成为校园内的重要安全隐患。

(四)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与心理素质较淡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单纯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他们的个人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一方面,当大学生面对各种安全问题时,他们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的特征,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缺乏评估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或解决方案。此外,大学生正处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缺乏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他们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伤害,容易产生自杀问题。

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重视安全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制度。高校领导要进一步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成立负责实际安全管理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完善安全管理,并确定职责范围。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工程训练等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相关学院(中心、室)对大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课程管理;利用各种活和途径宣传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开展安全教育应当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在新生入学后,学校负责安全教育部门应根据现实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安全教育工作的规划,在安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目前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和安全意识现状,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应该不断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包括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技能演示等,通过各种安全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不少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学校应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包括各种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及相关技术规范、应急预案等。让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使管理工作呈现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应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大学生安全事故和发生的安全问题。其次,要构建高素质的安保管理队伍。学校安保要负责校园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消防器材配备,消防、安防应急演练的组织、指导及监督等。完善学校门卫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所以要从思想素质、职业情感、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升治安保卫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探索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三,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事务管理。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在校园安全管理之中,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理论知识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应当出台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程度。

(三)建立网络安全平台,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高校管理人员应建立网络安全平台,建立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教育,发表校园安全管理实时动态,提升高校校园师生安全工作管理的参与度,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普及程度,在校园网平台的基础上宣传安全教育知识,通过结合热点时事,抓住教育时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应急方法。

(四)多方合作,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需要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安全的育人环境。比如对于渗透到高校校园的各种商务活动,学校与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协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大学校园创造纯净安全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方正泉.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刍议[J].江苏高教,2017(08):34-37

[2]谢振坛,申伟.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1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