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原理范例

大学化学原理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1

关键词:媒体资源;化学实验设计;化学问题;实验步骤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获取各种媒体资源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目前,各个行业领域已经广泛运用各种媒体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中在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们利用媒体资源来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1利用多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1)丰富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由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学生们难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充分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在实验方法和相关知识结构的把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大学教师可充分利用相关媒体资源,对大学生实际实践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进行合理设计,以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充分弥补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程预习中的不足。化学实验设计是大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难点部分,但大部分学生对这方面还没有深刻认知,在化学实验课前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而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提高学生的试验预习效率和效果。

2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可运用的媒体资源所涵盖的化学知识应符合大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经过自己充分的思考、查询以及探究之后获得实际所需要的答案,进而有效激发学生们参与化学实验设计的热情。2)可运用的媒体资源所涵含的化学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诸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在不同层次范围内获得不同的化学实验以及相关方法与结论,并在多层次探讨之后,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2]。3)媒体资源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应将设计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来,应高度重视将所用媒体资源问题与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探索未知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根据相关化学理论知识积极进行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相关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3实例分析

3.1媒体资源的运用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充分展示自我、积极发表自身观点提供了基本平台,例如围绕生活中的稀奇事物所进行的激烈讨论等。其中有个关于蛋清刻字的现象,受到很多网友的热议。针对这个现象,可通过相应的化学实验设计来进行分析和探索[3]。

3.2化学实验设计

设计前准备:查询相关媒体资料,获知蛋清刻字的基本原理,即醋酸在溶解蛋壳后,一部分溶入到了蛋白内。鸡蛋白主要组成部分是氨基酸,在弱酸环境中会发生水解现象,生成多肽等物质,其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相遇就会发生络合反应,从而使蛋白表面出现紫色或蓝色字迹。根据这个原理,可自行设计相应的化学实验[4]。具体如下:实验材料:生鸡蛋1个、硫酸铜溶液、醋酸、毛笔、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打火机。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生鸡蛋表面污渍清洗掉并擦干;第二步;使用毛笔蘸取适量醋酸,在蛋壳表面写字,写字时应避开鸡蛋的气室;第三步,醋酸挥发基本结束后,将鸡蛋置于稀硫酸铜溶液内开煮;第四步,将煮熟的鸡蛋冷却,然后剥开蛋壳即可看到蛋白上印有的紫色或蓝色的字迹,但蛋壳表面无痕迹。

4结束语

总之,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必须深刻认知到媒体资源推动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意义,充分把握利用媒体资源推动大学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媒体资源,合理设计化学实验,不断巩固和探索已知、未知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促进自身化学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希.网络教育资源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38):140.

[2]周洁.光影声色,点缀精彩课堂—网络媒体资源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报告[J].化学教与学,2016(3):48-50.

[3]赵红昆,杨恩翠,李娜,等.化学综合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信息化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7,20(3):94-96.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化学实验教学;多元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门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独立课程。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具备一定相关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熟练的实验操作,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多元实验能力的综合培养尤其重要,包括根据实验原理正确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和试剂)、掌握实验操作并正确使用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分析和表达实验结果、正确记录和处理分析数据、实验创新等多方面综合能力[1]。基于大学生多元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将深入探究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多元实验能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多元实验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本科各专业设置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实验课程。但从近几年参加实验竞赛的情况来看,我院具备较强的多元实验能力和综合实验素质的学生仍在少数,这反映了学生在基础化学实验学习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缺乏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现阶段我院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整体编排大致顺序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化学实验课本的内容均来自课本中的理论,大多以验证或巩固某个理论知识为目的[2]。学生在使用这样的教科书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大多只是“照方抓药”,看一步做一步,缺少了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对所学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他们虽然明确了实验原理,但是难以做到通过整体性的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甚至难以独立完成实验。

(二)基础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导致许多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仍不过关。比如,有些学生在分析实验中存在使用滴定管时忘记在使用前将其润洗;在有机实验中不能熟练掌握各个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在物化实验“利用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粗率常数”的实验过程中没有将旋光管内的气泡完全排出等问题。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操作问题反映了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未重点教授学生实验操作流程、方法,最终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3]。

(三)实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无论在分析实验还是物化实验等实验课程中,都涉及了大量的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较于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学生更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也就是说,很多学生认为完成了实验操作就是完成了实验课程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大多是参照网上的数据或直接照搬其他学生的数据。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分析与思考,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验数据的计算、实验图表的制作等技能的培养,学生缺乏对整个实验存在问题的反思。

(四)实验创新能力薄弱

在目前的实验课程学习当中,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缺少了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的实验缺少了质疑的精神及改进的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接触到与生活、社会十分贴近或是比较前沿的化学实验知识,这对于学生开拓视野、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创新性想法是不利的。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多元实验能力的培养路径

通过四大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技能,但若是一味地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一旦学生遇到了新的实验课题,在脱离了实验课本或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对实验本身缺乏整体的把握,难以将学习过的相关实验理论运用到新的实验情景的设计之中。因此,笔者针对提高学生多元实验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

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在编排实验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知识重复性的实验[4],并增加实验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过程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增加有关实验设计的评价内容,例如,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增加一次实验设计考核,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实验整体性、综合性的把握,为今后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基础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为提高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5],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的细节严格把关;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操作技能比赛,此举有利于加强学生操作能力自我训练的意识;教师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互评,这样有利于他们相互指出实验操作问题并及时改正。

(三)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数据分析是学生对整个实验活动的总结与探究。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开展实验课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方面的课程培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一次的实验原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分析数据、制作图表,除此之外,还需分析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实验过程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图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着力发展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适当增加专业实验室的开放,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为他们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提供契机。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这样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化学竞赛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设计、改进、创新实验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本科生获部级“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90余项。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多元实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认清多元实验能力的内涵,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多元实验能力、实验素质全面及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再春,刘秋华,申少华,等.实验技能竞赛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影响与建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8):113-115.

[2]赵云岑,欧阳津,刘正平,等.化学实验竞赛在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化学教育,2012,33(3):64,68.

[3]陈述,龙云飞.本科生与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54-55.

[4]王秋常,吴世华,赵鸿喜,等.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02,17(1):51.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3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独立学院;个性化教学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备受瞩目,许多院校都在进行着大学英语改革的试验,然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争议声也从未停止。很显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然成为了各大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中之重。笔者所在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也在进行着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学校领导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尤为重视,经常组织部门会议对如何丰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提升与改进。

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校是一所位于天津地区的独立院校,和天津地区其他院校相比,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然而,学生的英语基础与一些院校的学生相比较相对薄弱,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在团队对珠江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了如下判断: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学习兴趣较低、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还需要夯实基础。艺术学院学生的英语更为薄弱,对于英语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几乎为零,有许多学生甚至对书本上的内容完全无法领会[1]。就教师层面来说,笔者所在部门教师承担授课任务较大,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第二课堂等活动关注较少。总而言之,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团队经过认真分析,不断阅读国内外著名教学理念、通过实战演练等方式,促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产出导向法”是大学英语改革中极为受关注、切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情的理念,因此笔者团队希望通过此理念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2]。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文秋芳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不懈的研究与推算,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升华后,得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由于我国早期的外语教学多为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为国内大学英语研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出路。这套理论是带有中国哲学思维的“中药方”,但是它本身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国家的英语教学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一的盏明灯,是一笔不可获取财富。产出导向法强调教学要服务于有效学习这一目标,它极为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过后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而不是专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做了什么[3]。与此同时,产出导向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起到讲解、引导、举例、评价、校正等诸多任务。教师的角色在此教学理念中被更加完美地呈现,他不只是一个传输知识的机器,他是一个引路者、是一个灯塔,通过他的教学经验和手段来指明、牵引、辅助学生最高效地实现学习目的。产出导向法的具体操作体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驱动,教师通过提问问题、设置场景与学生交流,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成,教师通过充分的课件、材料准备,设定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实现学生对材料的更全面地理解与掌握;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进行教导与纠正,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解答。这一教学理论适用于独立学院中对英语学习存在诸多困难、缺少兴趣的学生。

三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所在珠江学院大二年级的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因此,笔者团队抽选大二年级中尚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班级——学位班进行个性化教学操作。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教材选取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对过程、学生理解度、实操性、学习果效等进行操作。尚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课堂上理解知识的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同样的教材与教学进度掌握程度与时间要求都不同于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在教学环节中,笔者团队尤其注重语言基础的教学。“说、写、译”时外语交际的终极手段。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着重培养“说、写、译”产出能力,符合学生未来职业需求[4]。产出导向法包涵三个教学过程。在驱动环节中,教师布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笔者团队所在学位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布置场景,用课件里视频、图片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要求学生头脑风暴关于单元主题的一些词汇和短语,学生需要在其他人面前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并作出鼓励性评价,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积极性。在促成这一环节里,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材里的知识,提升学习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其他的语言材料补充书本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笔者所在团队通过为学生放映语音视频等内容,深化了书本上的知识,使课堂更加生动轻松,寓教于乐。学生对英语语言兴趣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会重点讲解新视野教材每个单元的写作部分,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通过讲解常用写作模板、写作技巧、常用连接词等资料,并且在布置任务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先写出作文大纲,这符合尚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学位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了任务调整,符合独立院校学生实际情况[5]。除此以外,教师着重培养学位班学生的翻译技能,通过设置不同定量的翻译任务,来区分翻译难度。例如,教师会提供关键词、短语、语法等资料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设置了词汇连线、填空、判断正误等内容,难度较为浅显。翻译任务多以句型翻译为主,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评价环节体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堂上或在课堂下通过任务的输出完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布置任务,来进行反馈。教师进行点评,提出建议。比如,在口语表达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对话,每一个组要求上台表演。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与提议。在经过一个学期的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过后,笔者所在团队对数据进行了收集与评估。以问卷调查、访谈、期末成绩等方式为主。通过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位班中,有80%-8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赋予了他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与提升进步的空间,在学习英语时更加地有信心、认真、乐于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65%的学生表明,在进行小组讨论与活动时,他们有更好的合作精神。7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帮助、指点、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为自己和老师距离更加亲近,比以往更爱大学英语这门学科。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学位班曾经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一些上课表现更加积极的学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并有参加四级口语考试的意愿。

四结语

通过笔者所在团队的实践检验,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它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整体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的提高。它不仅让教师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来支配课堂,也给学生创造了更自由、恰当的学习环境。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效果的产生,对教师自身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等,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加鲜明,肯定了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与此同时,教学目标以实用性为主,符合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语言综合能力。产出导向法在珠江学院中个性化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可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中进行应用,并不断摸索、探究、实验以期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梦,董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J].智库时代,2019(20):88-89.

[2]臧娜,李菁.产出导向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OL].英语广场,2019(05):51-52.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40(03):348-358+438.

[4]欧阳娟.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70-171.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4

从目前大学英语改革趋势来看,一种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另一种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笔者自入职五年以来,一直承担着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主要为大一新生,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比较了解。大多数研究认为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弱,底子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我院学生英语基础并非整体薄弱,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极为突出,英语完全没有入门的学生也只是少数。所以从我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来看,并不适合以上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我院采用的小班(50人以下)教学模式适合我院当前的实际情况。我院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过薄弱,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逃课现象、上课睡觉和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们均感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我院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和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稍逊色,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通过和多位在我院承担的教学工作的一本学校三峡大学的老师交谈,他们认为我院学生上课更为积极,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只是基础和学习方法稍差。现在学生多数为“90后”的孩子,他们个性鲜明,希望获得尊重,注重外界对自身的看法,也渴望外界对个人的认同,然而学生这些独特的特点并未引起我院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通过和学生交谈,大多数学生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满意,对英语教师的备课情况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只注重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英语课堂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学只是奔着让学生过四级和六级的目标而进行教学。教师倚重教学参考和课件,致使上课模式单调、激情不足,与学生交流不够,缺少对学生个体的了解。

二、个性化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广大英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都应做出改革,并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因此。笔者拟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第二课堂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育教学理念

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乃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应用到当代教育领域后已掀起了教育界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反思。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中,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及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注重情感教学,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在师生关系上,积极倡导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与人际交往,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育目的上,旨在培养积极、进取、灵、,适应性强,“完整的人”,从而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实现以人为本。[1]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德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骤升,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梦”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本土知识需要通过英语来实现其“全球化”意义。[4]时代在发生改变,学生在发生改变,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二)课程教学

我院现行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及《大学英语》(听说),基本适合学生的水平。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读写和听说构成。就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大一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大二的课堂教学加入了四级备考。但是四级改革后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读写教程中,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而且是要求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点,并不涉及中国文化。这两本教材也没有很多可以和中国文化、历史、经历、社会结合扩充的内容。大一的英语精读课时安排为48课时,要求学习8个单元的内容,时间非常紧凑,期末考试涉及大多数书本课后练习,这样的课时安排和考试安排不利于补充文化方面的知识。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无论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是文化素养的培养都要以英语课堂为媒介。轻松、活跃、生动、多彩、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当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活色生香的英语课堂,[5]并在该课题小组推广,师生均感获益良多。首先在课堂组织上采用的小组制,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英文)。每个班学期初通过竞选,选出两名英语课代表。通过这样小组合作制的管理,营造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促进了情商和智商的共同发展。从班委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英语课堂上的团队精神培养使得班集体在学校的活动都表现突出。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笔者坚持采用快乐教学法,如用“童心”带领学生“游戏”。课堂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词汇类游戏、情景模拟、背诵马拉松、脑筋急转弯、英语谜语、击鼓传话等。但是要做到既不能使课堂娱乐化,又要将游戏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要设计者花费大量的心思。英语歌和英文电影配音引入课堂也是一种可融入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它既可培养我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同时又能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英文歌曲、观看电影,并对英文歌曲和电影所反映的一些主题进行探讨,将对学生的情感素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意志品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尝试将演讲与辩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演讲作为一门艺术,被视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辩论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笔者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利用语言本身的魅力进行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诗歌赏析、经典英文歌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品读。笔者针对四级翻译改革采用的是将中国文化知识与句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如让学生来当老师,制作中国文化专题PPT和相关语法专题PPT,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造力往往会令授课教师震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他们的各种情感特征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化课堂的沉闷为精彩。[2]

(三)考核模式

评价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两门课程,大学英语精读为考试模式和考查模式,大学英语精读的期末考试试卷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四部分。其中60%是基于课本及课后练习,所以有少数基础较差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却依赖小抄,考试作弊,对学校的考风学风带来恶劣的影响。2013年8月四级改革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改革是将翻译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相结合,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我院期末考试翻译依然为句子翻译,和四级考试完全脱节,这是不利于改革的。听说是考查的形式,即听力为单独出卷,口语为老师自行组织考试。就目前我院口语考查形式主要为学生选择老师指定topic进行口头陈述,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尝试一些新型的口语考查模式,如英语演讲、英文作品读书报告等。本院的评价模式为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但就平时成绩而言,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出勤率,作业为依据给出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应利用平时成绩加大对课堂表现的考核,如小组英语报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结果做出报告。总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我院学生创办的同创英语协会组织过英语角、英文歌比赛、英语词汇比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计划和规范性,因此影响力有限。笔者在本学期第一次尝试将所带三个班级150名同学组织起来举办了一次大型英语晚会,活动开展非常成功,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是无限的。全英文的主持,令学生自己无比的开心与自信。英语晚会的节目内容有:英语歌班级合唱,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歌伴舞,自创英文歌吉他演奏,英语话剧等。学生还在晚会中间穿插设计了英语游戏。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学生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说出对老师教学的真心话,让笔者深深的感受到,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仅学到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感受到了人文素养,对于他们的人生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他们觉得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增进班集体的交流。但是这样的活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使其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三、结语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5

关键词:舞蹈教学;资源管理;模块

“舞蹈”是一种运用人们肢体语言,融合了时间、空间与力量等因素,传达着人们所思、所想、所感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舞蹈所呈现样式丰富多彩,在西方有传统的古典芭蕾,有强调个性的现代舞和现代芭蕾,有节奏明快、步伐灵活多变的踢踏舞,有时代感极强、富有力量的街舞,还有彰显各地民族特色的外国民间舞。而在中国,舞蹈的种类可谓多种多样,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有延续中国各代舞蹈文化传统由中国戏曲衍生而来的“中国古典舞”,也有吸纳国外新鲜元素的芭蕾、现代舞、国际标准舞和街舞等。

一、回望舞蹈教育一路走来

纵观舞蹈的发展史,舞蹈这一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舞蹈不仅呈现于舞蹈b表演之上,它也随着人们对它的喜爱逐渐出现在教育领域。舞蹈教育形式的身影最早出现于周代,周代的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教育被统称为“六艺”,其中音乐、舞蹈、诗歌就是艺术的总称,礼与乐并重;在这一朝代,“大司乐”作为当时宫廷编制和表演乐、舞的专属教育机构,它主要设置的内容是“制礼作乐”,当时的教育家们认为舞蹈是与诗、乐、礼同等重要的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是用于陶冶人性情的艺术方式,舞蹈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歌颂王权,让贵族的子弟借由舞蹈的教育形式铭记先王的丰功伟绩;其次,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不仅借助宏大的舞蹈场面来美化和歌颂自己,显示王权的强大和耀武扬威,同时在迎接外国来宾时也借此凸显一种震慑的作用。让我们将目光转移至西方,就西方的舞蹈教育而言,其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西方古代的欧洲,奴隶社会的舞蹈教育要数古希腊和罗马,当时的希腊人民十分崇尚和喜爱舞蹈,并要求自己的后代要练就一个健美的、结实的、灵巧的身体,他们认为能歌善舞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准之一。从14世纪开始,随着资产阶级的新生促使了文艺复兴的出现,欧洲的民间舞蹈被引入宫廷,深受贵族的喜爱,并且被誉为贵族的必修之课。16世纪文艺复兴末期,从意大利宫廷中走来的“席间芭蕾”,逐渐的独立出来并流传至法国,其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芭蕾训练体系,并流传至今且作为舞蹈教育过程中基础训练的首先之一。进入21世纪初,西方兴起了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现代舞”,并从美国逐渐传播开来。

二、当代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现状

在简要回述了中国与西方舞蹈教育发展的历程之后,我们聚焦当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就当代舞蹈教育发展的脉络而言,具有舞蹈教育性质的学校最初只出现于专业性舞蹈学院,如: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各地专业艺术学院等。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全国各地的综合性大学和师范性院校也逐步开设了舞蹈专业、舞蹈学科以及相关的舞蹈课程(舞蹈类必修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舞蹈社团,各地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出现了舞蹈的身影。学生对艺术类教育的诉求在不断提升,而舞蹈是艺术类教育中热度较高的一种,受到高校学生的追捧与热爱,学习舞蹈既可以塑造优美的身型,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提升自身艺术修养与审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受到重视,在艺术类教育中舞蹈艺术是非常受追捧的一种,舞蹈的学习不仅可以塑造出优美的身型,还可以丰富我们精神世界、培养高尚的操守,所以舞蹈成为了高等教育校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艺术类课程之一。在现代化综合性大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运用能力等综合性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舞蹈学科及相关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越发被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出于专业的特殊性需求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学场地、教学服饰以及音乐具有一定的要求。高等教育院校在教学经费上非常紧缺、场地资源匮乏、专业的舞蹈教师资源更是非常稀缺,以至于难以满足学习舞蹈、爱好舞蹈的学生的需求,学校也提出想改善舞蹈教学管理、舞蹈资源管理模式的诉求,以达到舞蹈教学管理的便捷高效、降低教学管理成本,这样才能应对当下日益增长的舞蹈学习需求,还能够对高等教育院校舞蹈信息资源的管理提高效率,提升其利用率和共享度。其次,舞蹈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计划和安排、成绩录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储备、教学改革举措、招生就业记录等各个方面协同完成。为此,能借助新兴的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技术,解决与整合以上问题可谓迫在眉睫。

三、舞蹈教学资源管理模块划分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6

在理工类高等院校中,大学物理课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重理论、轻应用”是过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随着新高考课改的深入推进,使得受教育群体的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

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应用

大学物理在大多数理工类专业中都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其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断提高的人才质量要求,逐渐暴露出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弊端,而枯燥的理论学习更让学生心生厌恶,单一的实验教学也很难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出来,所以当务之急,大学物理教学应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多元化现代教学模式展开探索与运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1]。

一、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的本位仍然是知识

现阶段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讲仍然是大学物理主要的教学方式,没有对个人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予以过多的关注。且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需要补充物理前沿与其在高科技应用方面的知识。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中高科技不断发展的现状相脱离,必然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物理课程知识,从而对其缺乏兴趣。

(二)学生素质高低不一

近年来,虽然高校招生范围不断扩大,但新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学生基础较弱,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往往很难适应。加之深入实施的高考课改,把考试内容一分为二,即必考与选考,这样就让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有所差别,因而在进入大学以后,即使相同班级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物理基础,这也就增加了大学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机会

当前,大多数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讲解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学生则被动的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便养成了懒于思考的陋习,不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所制约,也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缺乏丰富的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大学的物理课程均缺乏丰富的教学评价形式,笔试仍然是主要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与依据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客观上就使得教师局限于讲授教材基本内容,学生满足于应付考试过关,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没有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二、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一)网络教学

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是封闭的,学生接受的知识局限于课堂上,而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诸如在线阅读、在线讨论、在线实验等开放性学习与实践等活动已成为可能。比如教师利用校园网络中的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上传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以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在校园网上接收教师所发的作业、设计与论文等。网络的灵活性与资源的丰富性,不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有利,也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让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延伸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核心是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其从传统板书、挂图以及模型等教学方式中突破出来,利用投影仪等设备把教学所需的相关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学物理有着诸多的概念知识,推算部分公式非常麻烦,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让板书时间得到节约,也能让教学更加直观、高效,比如在讲授电路知识时,通过软件或自编一段小程序时将一些参数实时输入进去,便能得到计算结果和电压、电流图像。另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为学生提供个别学习环境,学生可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基础与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复习或重学某一部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通过多次实践、修改补充多媒体课件,最终呈现一部精品课件。虽然每位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上呈现出不同的水平与程度,但其完善的表现能力与丰富的表达效果是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清晰、深入的理解概念,实践是唯一出路,而理论的学习又得益于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知识与经验[2]。

1.实验教学。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与研究型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四部分。基础型实验具有验证与训练的性质,内容多以单元性为主,对学生巩固、深入理解物理基础知识具有促进作用,便于学生对基本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更好的掌握,比如: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牛顿环实验等;设计型实验作为一种综合性实验训练,是建立在基础型实验之上的,其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多普勒效应、电子荷质比测量等;近代物理实验因为涉及高科技,仪器设备先进,主要是对实验原理予以明确,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如微波实验、核磁共振等;研究性实验的题目通常都是从多个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子课题或子系统,如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等,并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等过程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

2.见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见习是重要实践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并从工程技术人员的介绍中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和生产工艺流程,对科研人员的设计进行观摩,亲自动手实践,把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如此一来既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也促进了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均认同多元化教学模式,其取得的效果也较为理想。但由于其还涵盖了多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仍然要继续研究与反思,利用更多的方法,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毛益富 龙诺春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7

(一)理工科大学生必备人文能力分析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曾表示,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是“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人文能力”。他说,无论什么学历,一两年时间就会被许多公司培养成为有工作能力有专业知识的人,而一个人的人文能力十年也培养不出来。那么,到底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人文能力呢?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道德评判和道德践行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雅的审美鉴赏能力、从容随和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优良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我国理工科大学过分看重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影响,致使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能力出现很多缺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

在当下的大学生中也存在很多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者,但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书本和专业知识,致使创新意识受到严重禁锢,实践能力也被不断弱化。据2009年某项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在校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不足10%,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共建活动的不足20%,有75%的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有6%左右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或“不感兴趣”。

2.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如今很多理工科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学校、社会的三重保护下,成长过程几乎从未经历过任何大的挫折,这致使其心理脆弱,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困难,并不具备应有的坚强意志,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

3.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特殊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当下不少理工科大学生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差,感恩观念弱等个体特征,这使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骄傲自负、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能以诚待人等诸多问题。

4.审美鉴赏能力偏向低俗化。

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思想和交流的高度开化,拓宽了“三俗(即恶俗、低俗、世俗)文化”的散播渠道,造成大量的文化垃圾在民众中任意蔓延,特别是在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中。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美”的理解产生极大偏颇,只停留在感官享受层面,甚至出现对于“三俗文化”的接纳和热爱的现象。

5.道德评判和道德践行能力不够。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并不难看出大学生道德素质还有待加强。迟到早退、旷课、考场舞弊、不主动让座、对弱势群体的冷漠等是一直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常有现象,而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更是让人心寒。

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剖析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校园生活多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展示高校办学活力和成效的重要方面,也是师生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实践,它既体现着高校精神,也体现着教育品位。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娱乐其身心、潜移其品性、陶冶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为主要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涵盖了思想道德教育类、学术科技类、体育竞技类、文化艺术类以及与各学校优势特色相结合的品牌类等五大类活动,并且每一类活动包含了很多子活动,几乎覆盖了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方方面面,仅思想道德教育类活动就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风建设活动、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及政治理论教育活动等多种内容。校园文化活动同样有很多不同的举办形式,例如讲座、图文展、运动会、科技竞赛、文艺晚会、素质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等。这些举办形式能够全面的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挥和才华施展,并且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之后,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已经集广泛性、教育性、创新性、娱乐性、自主性、实践性、情感性于一体,成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校园文化活动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新形势新背景下,我们应当不断拓宽和发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途径,而校园文化活动以其鲜明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对此,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结合成都理工大学所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探究校园文化活动视域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的途径,以理工科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为重点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载体创新有利于提高其道德评判和道德践行能力

所谓道德评判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是指人是否能用最合理的评判标准对事物的好坏做出分辨,并在此基础上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志在2010年举办的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上也曾着重提到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但在当下各大高校,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依然停留在面对面授课,单项灌输以及简单说教的“显性教育”上,而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被大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会增加其反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新的载体来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则能用很受大学生欢迎和接纳的方式来传播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其能够以生动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枯燥的理论,以真实影像来代替抽象的文字描述,以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竞赛来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等。以该学校为例,其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例如以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书香沁园,静以修身;低碳生活,俭以养德”为理念的读书节、以当下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为主要线索的道德类图文展;等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厚,生动明朗,易于理解并极具与时俱进的教育性,这一系列特点都表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完全符合我们所需要的载体的全部要求,它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和组织的过程中,以轻松和愉悦的状态无意识的学习到很多正面的精神,达到在思想上不断认识领悟,并将其逐渐落实到日常行为上这一思想道德教育目的。

(二)学术科技类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

航空工程的先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曾说:“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有的世界。”而理工科类大学大多以培养卓越的工程生为办学目标,所以,对理工科学子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陈出新的将理论知识转换为高科技的产物,才能创造未有的世界。而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优良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引导大学生有意识的积累和夯实基础知识。从这三点可以总结出,所有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即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学术科技类活动具备了超越其他专业知识教育途径的自主性能,因为并不受集体因素、传统因素以及经济效益因素等的过多制约,使其从活动理念到活动内容再到举办形式,都可以让大学生的创新思想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活动充满浓烈的创新色彩,让大学生在一次次的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该学校每学年举办的学生课外科技立项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现学生创新思想的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学生欢迎的平台,其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养为目标,从活动筹备到活动实施再到活动总结等,都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和最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体育竞技类活动的实践性有利于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理工科大学男女比例的特殊性,使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体育竞技活动成为了理工科大学生参加最多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有着浓厚的实践性,同时蕴含了公平的竞争意识,这使其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一方面,参加体育竞技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发泄不良情绪,而通过很多研究表明,适当的发泄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焦虑、悲伤等心理状况;另一方面,这种实践性强的集体活动可以很好的提供给学生彼此之间交往的机会,同时营造轻松的娱乐氛围和良性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学生会逐渐打开心扉,变得乐观开朗,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再次,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和障碍,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自己的内心,如紧张、害怕、挫败等心理,通过经常参加体育竞技活动能使学生直面这些困难,从而扩大学生的心理承受空间,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该学校经常参加体育竞技活动的学生(如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的队员),普遍比其他学生更加坚强和乐观一些,并且敢于拼搏,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少存在焦虑、脆弱、惧怕等心理亚健康状况。

(四)文化艺术类活动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因此,对于长期以理性角度来思考问题而缺乏感性情怀,致使审美鉴赏能力相对薄弱的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其审美教育应该从加强其情感教育入手。不言而喻,文化艺术类活动建立在高雅的艺术基础之上,而高雅的艺术是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通彻感悟,融入自己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从而形成的能震撼人心和引发人共鸣的艺术作品。它是人类对社会和自然最深刻的认识的表达和最真挚的情感的抒发,并且它极具观赏性和体验性。文化艺术类活动能将高雅的艺术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好的融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加此类活动时,能对艺术家所想表达的意义进行思考分析,净化自己的心灵,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加全面的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有深度的理解美的含义,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如该校每学年举办的“傲雪争辉”系列文艺晚会,其每一年都会赋予晚会不同的文化主题(如动漫时代、喜迎十八大等)。晚会将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化主题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的结合,各主创人员在节目的选材、音视频的制作、舞美背景的设计以及演员的培训等方面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从中挑选优秀的作品作为素材,在此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将这些情感和思想传达给演员,进而去感染观众。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主创人员还是演员或者观众,都能积累大量的知识,增加情感体验的次数,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结语

大学化学原理范文8

1.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置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我院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在大二的上学期结课。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用实验方法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物理实验技术在军事和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能够围绕相关定理定律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灵活运用相关方法和设备验证定理定律的正确性;能合理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实验误差;针对较复杂物理问题能够提出完整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课程标准是课程考核的依据,因此课程结束时不仅要有相关的实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还要有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要更加注重理论和仪器设备的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也是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的独特之处。

1.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为了体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在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上一直进行着探索和改革,从简单的各个实验成绩平均改为目前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分为实操考核和基础理论考核,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现行的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课程自身的特点,突出了实验课程中“实践”这个关键特征,但仍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将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尽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情况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对实验操作情况当场打分,规定了多项措施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并对每个实验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评判实验报告时实验操作占到实验成绩的50%,但还是会出现会做的不如会写的成绩高的现象。期末考试中的实操考试是从学生已做过的实验中选取一个来考,并且考前实验室全面开放,给学生提供非常充裕的复习时间。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在2012级学生期末考试时搞了个问卷调查,其中一题是问学期结束,在没有书本与教师指导下,你能重复这学期所做过的实验吗?设了3个选项,A.都不能做;B.有几个能做;C.基本上每个实验都能做。学生回答中,A占12.2%;B占54.5%;C占33.2%。从学生的选择来看,大约有半数的学生是不能独立完成已做的实验的,期末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突击复习一下就能过关,考完了就忘了,没有什么效果。这种平时实验能力不强、靠期末突击就能过关的情况,对学生能力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失去了考试的应有作用,不能满足课程设置的要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在个体性格和能力需求等方面逐渐展现出一种异化趋势,这种异化趋势既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展现,也是适应未来任职形式的需要,应该加以鼓励和引导。未来现代化作战需要学生在具有普适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指挥官自身的独特性格。这种个性和能力需求的异化必然要求课程施训方式和课程教学教法要更有针对性。一种考核方式对应着一种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往往对课程施训方式和课程教学教法具有回馈力,所以要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需求的异化趋势,就必然要进行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生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学习,很少自己独立做项目,完成任务。我们的考试也是这样,永远都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机械地给出标准的答案。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和在战场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当一个不确定、需要思考的工作交给学生时,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无所适从。为了满足对学生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时,要逐步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在对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价时也应注意不要仅仅局限于是否有个理想的结果,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体现上。现行的考核过于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着眼点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而忽视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难以摆脱高分低能和眼高手低,更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多元化改革内容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诉求的不同,以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作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同考核方式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对相关考核方式进行实验比对,最终给出行之有效的大学物理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引领作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中心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验成绩的评定不是只以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来总评,更不是以死记硬背的答卷方式来进行,而应变知识考核为全面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特别侧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考核,对其实际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2.1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因此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满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现有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别,以公平的名义将课程考核简单地定义为针对全部学生的一次考试,一锤定音。以此来衡量学生水平过于机械,考试的导向将学生拉回到单纯追求分数应试教育的老道。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整齐划一、缺乏个性,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更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颁发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物理的考核要求是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实验课作为一种过程教学,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此要改革用同一方式、同一标准对学生评价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背景及专业特点,拓宽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别人合作的情况、创新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表现都纳入评价体系,实现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不再为应付考试而学,而能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也摆脱了用相同方法教授同样内容的状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2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多个学生,对其实验能力的评价常常是课堂提问及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的一致性,而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有难以预计的情况出现。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出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是直接请教教师,有的是询问同学,也有的是自己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因此只凭教师个人的评价是片面的,应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评价信息来源更丰富、渠道更广泛,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学生自评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己,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了学生自我反省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将学生从只注重考核结果引导到注重平时的学习与提高,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仅有助于相互学习,也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2.3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对大学物理实验来说,考核不仅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体现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物理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将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列入评价体系中,实行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为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和全军的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通常竞赛项目要求物理规律要清晰、设计要新颖,并且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学生的选题过程会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也会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完成项目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像一个小的科研课题,从查找资料选题、立项申报、制定研制方案、可行性分析、按计划研制、完成项目、结题汇报、参加评比,整个过程学生从头到尾都是独立完成,教师虽是全程参与,但只是起到督促辅导作用。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做几个实验就能达到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学有所用、活学活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但由于学生的竞赛成绩和课程考核不挂钩,造成参赛学生获奖比例大,但参加活动的学生却不多的状况。如果在完成平常实验项目的情况下将参加竞赛活动代替期末考试,相信会引起更多学生参与的兴趣,这会有益于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