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历教育范例

大学学历教育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1

听力的过程是大脑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所以听力理解过程一般含有“立像”,“预知”,“求证”和“确认或修改”这四个过程。听话者从听到说话者的声音开始,听话者的大脑根据声音信息迅速产生一副副图像,把这些图像和听话者自己脑中原有的某些图像进行分析比对,检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图像大体一致,那么听话者可以进一步确认原有的信息的准确,根据准确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回复;如果图像完全不一致,则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和当下接收到的信息,或者修改自己原有的认知,从而进行正确的推测和理解。因此,可以听懂别人说的话,这种过程中从听话者要首先对声音的处理和解码,其次还很重要的是听话者运用自己的原始认知、背景经验和逻辑推测,从而达到理解说话者的语境和语义。不难理解,听力理解又是一种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言信息处理过程。在背景知识的了解下,理解听力材料,再根据听到的听力材料判断每道题目的答案。

二、关联理论和听力教学的融合

关联理论对听话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同时也对听话者的背景知识和认知语境也有较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的背景知识是否达到听力内容的要求,如果达到了,那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如果学生对相应的听力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就还需要教师进行背景知识的补充。另外不同层次的听力理解对于词汇和语法也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无可避免在听力课堂中需要加强语法和词汇教学。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将幻灯片课件教学融入听力理解的课堂之中,可以采用层层递进式,听力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使课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M:Idon’tthinkitisagoodideaformetostudyFrench.Ifailedagaininthetesttoday!W:Isthatthereasontogiveup?Q:Whatdoesthewomanmean?很显然,这段对话中,我们知道男士学法语遇到困难,而女士认为这并不能成为放弃法语学习的原因。因此,关联理论对于听力理解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要听话者能够充分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理解说话者语言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关联理论,带着学生一起挖掘听力材料背后的语境,提高学生理解交际语言的能力。

三、中国大学生在听力中的困难及应对

第一,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背景文化知识的补充,就开始盲目的汲取说话者的语言,容易找不住关联。此时,如果教师能准备一些与听力理解内容的大体一致的英语背景材料和语境(比如词汇语法的讲解、背景文化知识的补充和经验性听力理解的积累),预先提醒学生,这样学生有了相应的背景语境,会大大降低听力理解课堂的枯燥性,提高语言理解的正确率和成功率。比如:W:Wouldyoulendmeyourtextbookafterclass?M:It’soutofquestion.Q:Whatdoesthemanmean?很显然,这段对话中,如果学生不能知道outofquestion(不可能)的意思,而且还会和outofthequestion(当然可以)混淆,那么就不可能把这道题目正确选择。因此扎实的语言能力和充实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生的假设推测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听力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听力理解中,结合语境的认知从而推测语义,听清言外之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定的逻辑分析,是高校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的。比如:W:Ireallyappreciatethoseabstractpaintingwesawyesterday,whatdoyouthink?M:Isupposeit’ssomethingIhaven’tacquiredatasteforyet.Q:Whatdoesthemanimply?对话中女士问男士是否喜欢昨天他们看的抽象画,而男士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他没有那个品位,言下之意就是根本不喜欢。类似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想法,通过引导,提问,和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帮助学生进行语境分析调整,筛选正确的关联点,达到听力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结语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国际班

1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现状

高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现状。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作为课程之一,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一直处于实验和探索中。吴烨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物理双语课程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受学生欢迎程度不高的问题,他认为课程本身的难度、网络资源的缺乏以及大学生对双语教学认知不足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杨普习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也对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作者指出,课程实效性不佳的原因主要是,许多高校和教师对双语教学实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和做法。刘玉颖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杨卫红的《工科物理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关注和讨论[2]。这些学者提出的具体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效果令人不太满意的现实都表示了极大的关切。我校自2011年开始招生“2+2双学位”工科1个班,2013年新增“3+1双学位”工科2个班,目前每年招生规模约为90人,但是均未开设大学物理双语课程。因此,立足我校实际情况,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背景,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效性现状。薛海国在《对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具体措施:第一,明确教学目标,不能把双语课上成“外语课”。第二,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第三,主动了解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第四,加强教材系统的建设[3]。这些建议虽然没有说明实施的高校类别,但是依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程昕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文中,应用Cummins提出的共有潜在能力模型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实践并比较了“过渡型”、“保持型”和“强化型”三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张红光的《MOOC教学模式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有机融合》、王会峰的《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探索》、王帅伟的《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思考》等学术论文从各自的授课对象或高校类别,提出了相应地改革对策[4]。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状。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指出,“中外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既有宏观的论证,也有微观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总结。如林金辉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一文中提出,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示范性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质量建设已成为鲜明主题。《中外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收获差异的实证研究》(汤美玲)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研究》(孙智慧)论文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无缝对接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另一类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师资建设的探索,如李莉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探析》和阎黎明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策略初探》。这些学者大都是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对各自所在专业和所授课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对同样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目前,我校正通过各项有利措施来增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竞争力,如筹建国际班专业网络语音教室、购置在线学习和考试网络系统、采购国外原版教材、对专业教师进行“双语”培训等。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资源和策略

2.1国际合作办学定位的需求

目前我校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安徽科技学院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1;国家教育部MOE34US2A20131550N),安徽科技学院与韩国韩南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3+1;国家教育部MOE34KR2A20131465N);安徽科技学院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3+1;国家教育部MOE51SE1A20161769N),安徽科技学院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高﹝2011﹞17号),安徽科技学院与韩国韩南大学合作举办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高﹝2014﹞29号)。经过四年国际合作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学术前沿,具备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知识再生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具有文、史、哲、艺等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哲学修养、审美能力和热爱科学、献身事业的精神。

2.2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

我校大学物理教研室的教师先后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三大突破,初步构建了一支以安徽科技学院“中都学者”、重点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基于光电磁新材料研究方向的特色研究团队(以博士为主体),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近3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计划开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以及校级科研项目7项,科研总经费累计达到194.3万元(含配套33万元);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19篇、人均1.19篇,另外发表二类科研论文6篇;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团队中现有“中都学者”1人、重点学科带人1人、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2.3双语教学实践困难及对策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国际班的同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要远低于其它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这些同学中90%的学生会有自律性差、数学物理基础差等特点。以网络工程(中韩181)班的23名同学为例,50%的同学学习积极性差,具体表现:上课迟到、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不写笔记。每次上新课,讲过的知识完全不知道。基本的微积分知识严重欠缺,知识点还停留在高中水平。实验动手能力差,本学期共计8次实验课,能顺利完成实验过程并取得正确实验结果的同学不到10%。任课教师尽管满怀激情讲解每节内容,学生的接受效果仍然非常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较差。面对这样的学习群体,如何开展大学物理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尽管他们基础差,但是他们有明显的优势就是创新意识强,学习能动性强。结合这样的特点,任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双语教学效果。首先,任课教师要做到课前十分钟到,课后十分钟再走,每一次课结束后都留取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辅导答疑,每一次作业,在批阅以后,对做不出来的学生,课后主动找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师生交流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其次,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通过良好掌握重点难点,运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技术和智慧教学手段,积极与学生线上线下沟通,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对知识点的熟练运用。最后,积极与班级辅导员及班主任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长期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手段。前几年,曾经风靡美国、韩国、新加坡等的智慧教育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年,这股智慧教育发展的浪潮也席卷国内高校。全国各地学校开启了智慧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不仅能实现优质资源的自动推送,能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等能力进行自动评测,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个性化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推送网络资源。以我校为例,学校图书馆视频公开里囊括了比如网易公开课、搜狐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新浪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加州大学博利分校公开课、英国公开大学共计9家优秀公开课平台,里面的大学物理视频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3小结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既要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又可以使自己的物理学习与国际接轨,对于国际合作班有很强的教学意义。我院教师科研、教研实力雄厚,为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强,相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烨,唐英.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35(2014)144-146.

[2]杨红卫,刘凤艳.工科物理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物理与工程,25(2015)75-78.

[3]薛海国,吴玉婷.对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53-54.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的发展,双语教育已逐渐成为一个教学改革的热点,而针对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双语教学的独特教学目标,与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双语教学仅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并没有必须达到的硬性教学指标,而对于中俄学院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教学目标则非常明确,必须在入学后的两个学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面运用俄语在全俄语教学环境下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双语教学要求,应该说在国内双语教学领域还是新课题,如何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只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去解决,先从已有的双语教学理论和经验中确定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制定出可行的、创新性的教学实施方案,然后再从实践过程发现问题,逐步改进,最终得到最佳的教学方案。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利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在学校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可分为三种模式:全部利用非母语的沉浸式双语教学;先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过渡到部分使用外语的保持性双语教学;开始使用母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第二语言的过渡性双语教学。其中,第一种模式只适用于初级阶段教育,也就是儿童或青少年教育,而对于成人学生,尤其是完全没有俄语基础的学生,只能采用保持性或过渡性双语教学。其次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外语的比例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显示,双语教学大学外语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而香港推广双语教学的经验也表明,虽然政府在英语教学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因为教师无法达到讲课所需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师的语音不够标准,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这些实践的例子表明,外语双语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讲课时使用外语的比例,如果不能把外语作为主要的演讲媒介,教学效果一定无法保证。

二、双语教学的实践体会

自2013年春季以来,笔者尝试开展中俄学院“大学物理”课的双语教学,至今已有一些初步的尝试,小范围的试讲,主要积累了以下经验:

(一)选用合适的教材

针对学生专业俄语词汇量较少、俄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绪论中增加了物理专业词汇的学习,笔者专门为学生编制了物理专业高频词表,通过对高频词汇的教学,使学生在最初的课程阶段便可以掌握常用的专业名词、术语,从而为以后各章节的顺利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预备,增强了学生对双语学习的信心。双语教学急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选用一本合适的俄文版教材,须要联系国外的大学,引进与之同步的教材,这个须要在后面的工作中解决。

(二)多样教学方法的尝试

试讲过程中,笔者采用俄文板书、中文讲授为主的方法,较为浅显的内容用俄文讲,重点和难点用中文讲解。随着学生俄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逐步适应后,再提高俄语讲授的比重,最后过渡到俄文教学为主。同时,鼓励学生用俄文发言、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才用中文进行表述。总之,一切方法都围绕着尽量向全外语授课过渡的目标进行。

(三)重视课外学习的管理

接受双语教学对于语言基础不高的学生是很大的挑战,尤其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是俄语零基础的,在课堂教学学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必须要在课后多下功夫,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们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要求是:限期背诵所要求的单词,复习、理解本次所学内容,掌握固定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预习下节课内容,列出疑难问题;课后阅读老师指定的俄文参考资料。重要的是要制订合理的检查制度,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应该继续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

首先,学校应加快俄文版教材的引进工作,使学生能使用与国外同步的教材。其次,尽量创造条件,构建良好的语言氛围,如办俄语报纸、俄语广播等,对于增加学生实践外语的机会很有帮助。另外,应该增加双语教学的学时数,引进激励机制,在教师的收入、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二)双语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

主要应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比如选派教师到俄语学院进修,或者专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教教授口语,提高教师的俄语授课水平,并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到国外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制订特殊政策吸引国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或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承担部分双语教学课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提高师资水平。

(三)把扩大双语学生的词汇量作为语言训练的教学中心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4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应对各种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生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投身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契机。本文就大学教育管理的认识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大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对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进行了粗浅探讨,希望为大学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大学教育管理;大学生;立足社会

1.对于大学教育管理的认识

大学高校作为传播文化知识、培养青年人才的殿堂,是人类文明得以继承与发扬的关键环节。大学教育管理广义上是指对高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培养,狭义上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精神、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培养,以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并且立足于社会、适应社会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大学教育管理中,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引导者,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的指导地位。大学教育管理始终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任务,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建设上的培养;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道德建设上的培养;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文化知识、综合能力、专业技术的文化建设上的培养;始终坚持对高校学生在职业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的素质建设上的培养。

2.大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

2.1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

大学将赋予大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做到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树立,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讲求客观、真实、物质,承认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和变化,而人的活动应在遵从世界规律的同时具备创新探索精神,另外必须怀揣对于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的信仰,并随时做好为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献身的勇气及决心;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指大学生能够做到真正把人民的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既包括物质方面,同时包括精神方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并有所担当的精神基础。

2.2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智商、情商的培养

大学可谓是小社会,大学教育管理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智商方面进行培养,还对学生社会交际的情商方面进行培养。由于大学生最终的归宿必定是社会,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大学生在社会交际及应变能力等情商素质的培养。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际对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教学实际出发,满足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对口连接,增强学生对于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灵活性及适应力,给予学生间交际的空间,并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最终将其培养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2.3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检验

大学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力,根据理论知识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创意、大胆、新奇甚至疯狂的猜想。大学教育管理应充分遵循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一教育方针,对于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社会职业生涯发展的定位。大学教育管理从人才市场需求入手,结合国外先进大学管理经验,通过聘用专业机构人士对大学生就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这也为将来大学生立足于社会,懂得如何规划自己并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自身价值居于深远影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加强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合作思维的根本基础。

2.4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理想与梦想的选择

大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做出良性选择,对于自己想做的梦想,和自己应该做的理想。梦想是主观的强烈愿望,不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制约,遵循自己的内心,完全由自身决定而希望做的事情。理想则是理性的综合考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后,根据自身发展条件选择该做的。先做该做的,待时机成熟,自身具备一定能力后再做自己想做的。大学教育就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用客观的视角、眼界看待整个世界,大学教育管理赋予大学生认知能力并理性的进行选择,从而选择良性的选择。而这一素质培养对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在遇到难以抉择是知道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舍弃,进而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

结语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不单单是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升官发财、改变命运,大学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心智,使其心灵变得成熟、眼界变得开阔、浅薄变得厚重、浮躁变得沉稳。大学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发掘自身的潜力、找到自身的价值、发现自身想要的。综合而言,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实则是大学生自己所赋予的,正如,你所期待的也必将是你付出努力后所得到的。

作者:郭嫔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语文;历史散文;文学价值;教学方式

1历史散文概述

历史散文是特指那些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的主古代文学作品。由于题材的限制性,历史散文多来自于古代史书,其中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先秦时期的《尚书》,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学发展盛况,也推动了历史散文的发展,如出现了《春秋》、《国语》、《战国策》等代表作品;而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在国家的支持下,修史则成了国家发展的大事,因此《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也编纂出一篇篇流传后世的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渊源先秦,成熟于春秋时期,因此其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方式,以及作者发表个人观点的手法都在后代修史过程中得到了传承,例如《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而司马迁的《史记》也常常在故事结尾,用“太史公曰”来发表意见。当然历史散文不仅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文学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经典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入木三分,不仅生动地再现了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更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精神。

2大学语文中的历史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语文是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相较于中学语文,大学语文在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挖掘与引导,而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则能够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用更加开放的视角和更加独立的思考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剖析。历史散文是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质兼美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品味经典传统文化的素材。但是从目前大学语文历史散文教学实际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教师自身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学素养,在与学生共同领略、感受历史散文的过程中,或词不达意,或老生常谈,难以激发学生新的思考角度,使得大学语文课堂历史散文的学习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创新的乐趣;对于一些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古代文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面对字字玑珠的历史散文玩味云里雾里,或者习惯于采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将释义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向,而忽视了文本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影响了其对传统文学的理解以及人文素养的形成。基于这些问题,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历史散文教学方式,从而体现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

3大学语文教学中历史散文教学策略

3.1领会释义,感知并体会历史散文的文学价值

我们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都会根据自身的文学基础以及生活经历形成相应的期待视野,并在期待视野中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体会。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语文课堂上基础的文学内容更多的都是白话文,历史散文出现的频率很低,而缺乏了解会导致认识上的偏见,因此,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历史散文通常被定义为“佶屈聱牙”,这种否定性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本能的排斥。针对大学生这种偏见,语文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应该从基础入手,结合文本的释义,让学生逐渐入门,进而感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在历史散文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汲取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对历史散文的偏见。第一,做好诵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不同于白话文,古代文学作品非常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感,在历史散文中,精炼的文字中包含丰富的情感起伏,而在朗诵过程中,学生则能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加以体会,这种语感训练是机械的阅读、背诵无法比拟的。例如在《郑伯克段于鄢》的文本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并从郑庄公不同阶段的语言“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姜氏欲之,焉辟害?”“不义,不暱,厚将崩。”“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体会如何“段不弟,故不言弟”,并在一步步的忍让中,最后达到“克段于鄢”的目的的。第二,结合释义,提高对历史散文内容的理解。诵读是情感体悟,释义是含义理解。历史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史学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散文内容进行翻译,让大学生能够从尘封的文字中回顾历史事件,例如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教师应该引导下学生根据已经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对言辞简介的文本内容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在古代文学与现代情感之间建立联系,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史料,这样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理顺朗读的节奏,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

3.2挖掘意蕴,理解并探索历史散文的深厚底蕴

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蕴含着作者传递出的情感,也包含着读者在阅读中形成的独特理解。在大学语文历史散文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突破文本的框架,从更加全面、更加新颖的角度进行解读。对于历史散文教学而言,对文本审美价值、人文观点进行进一步挖掘,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大学生不仅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知识,更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愿,因此,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给出创新性意见则是鼓励学生参与文学解读,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保持经典文学作品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曾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确对于同一部作品,读者的视觉角度不同,其形成的思考自然也是“见仁见智”,而这也是经典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思维活跃、敢于探究,对于历史散文形成多元化的解释自然也无可厚非。能够在筛选之后进入大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散文都是经典国学作品,其不仅具备史料价值,更是具备深厚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在教学引导中,大学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秦晋崤之战》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春秋战国阶段的历史仅限于历史书上简单的记载,而没有接触过这一时期关于各国之间战争与谋略的史料,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秦晋崤之战”的历史背景,并在诵读与释义之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捭阖进行剖析,如从春秋争霸的角度理解秦穆公不顾蹇叔劝阻,执意征战郑国的王者之志;从成语“秦晋之好”出发理解晋文公夫人对秦国俘虏的维护;从民生的角度理解,秦穆公穷兵黩武对百姓生活带来的困苦。这些内容在历史散文的文本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而是通过战争的经过以及人物间的对话渗透的。教师在引导大学生分析历史散文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其分析史学家在文字背后传递出的情感,并结合现代生活体会其思想内涵。此外,在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的欣赏与挖掘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要结合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讨论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学所传递的情感价值;其次,为学生提供鉴赏的机会,从审美的角度讲,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作品,它在语言风格、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结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审美的追求,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应该从知识拓展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散文欣赏素材,让学生在解读与品味中,领略传统文学的魅力。

3.3独立思考,发现并创造历史散文的时代价值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启发。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其之所以在历史的长河的冲刷下依然熠熠生辉,就在于其中蕴含的独特的思想价值能够启发后世人不断思考与创新。在大学语文的历史散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文本释读或者缺乏兴趣,或者陷入机械解读之中。针对此,在设计历史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文本的创新性,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历史散文中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另类解读或者全新的创作,从而全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冯谖客孟尝君》的学习中,文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细节描写非常简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孟尝君、冯谖的人物特点进行进一步描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利用白话文对冯谖的谋略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更加全面地展示冯谖,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家的风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编排历史剧,即针对某一历史散文内容设计角色,编排剧本,并自导自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散文的乐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想象力,从年青一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历史、评价历史,进而挖掘历史。

4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语文历史散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着眼于专业教学,还应该从大学生的未来着眼,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激发大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从更加深邃的角度对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历史散文素材,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素洁,田红,王湘宁,谷小溪.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J/OL].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2017-11-02).

[2]余国良.大学语文散文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1):103-105.

[3]陶娟.大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5):106-108,2.

[4]文智辉.母语高等教育中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184-185.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在线教学;有效教学;行动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和发展,但在线学习模式因其对设备和环境依赖性高、缺乏即时交互等特点(贾振霞,2019),或被当作课堂学习的补充,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教师被推到在线教学的屏幕前,如何将数百名天各一方的学生吸引到屏幕前,将大学英语课程成功地移植到线上,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成了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急迫问题。本文就以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实践为例,探索特殊时期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的有效模式。

一、有效教学理论

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起,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首次作为术语出现,随即成为教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有效教学研究开始出现并随着教育改革的高涨呼声蓬勃发展。然而,对其含义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Devlin等人(2010)认为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及学习进步的教学;宋秋前(2007)认为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上进步和发展。总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否促进学生预期的学习和发展。Stronge(2011)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四个维度———教学实施、学业监管、学习环境和教师个人特质。信息化背景下,有效教学需要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Peltier、Drago和Schibrowski(2003)提出了在线学习有效性的模型,包含课程内容、教师支持和指导、课程结构、信息呈现技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6个维度。研究者将其调整为:课程结构与呈现技术、在线学习管理、线上教师支持、群内讨论互动和多元化教学评价,并以此为框架重构大学英语在线课程。

二、问题分析与模式建构

根据有效性学习模型,在线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网络为载体,重新建构课程教学模式,具体问题包括:将面授内容通过录播或直播方式有效呈现;将作业与各学习平台相结合;整合多个平台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实施线上互动,实现有效交流。年初,大学外语系在开学前两周就展开摸排,发现学生基本都能通过手机或电脑接入网络进行学习,研究者共计306名学生在课前一周全部加入班级QQ群,与教师建立联络。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自主学习+直播课+QQ群在线交流”的教学模式。1.通过WELearn和U校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同时推送单元话题相关的音视频和背景知识信息,请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2.授课以直播方式进行。以腾讯课堂作为直播平台,该平台支持屏幕共享、PPT和视频播放,其优点在于支持PPT动画和课件内音视频播放,还可在PPT播放的同时播放系统声音,方便视听说课使用。直播的同时可以看到讨论区学生的发言。为避免课间休息打乱授课节奏,浪费时间,研究者设计了每次一小时的直播,并下功夫完善直播课的设计,授课流程做到尽量清晰。教师根据新平台的技术要求重新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看到课件上的题目,方便答题。互动问题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学生在讨论区即可回答;每堂课设计3次左右口头简答,请学生举手连麦。直播结束时,教师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教师的评价方式。学生分头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在QQ群中答疑和提供技术、知识指导。3.教学管理在QQ群和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展开。所有教学计划提前在QQ群进行讨论,请学生在计划制订后主动遵守。学生任务完成后,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未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也会收到教师的“提醒”督促。学生考勤通过智慧树和直播课堂同时记录。师生交流可通过QQ群聊或者私聊进行。4.教学评价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尤其增加了自主学习平台和笔记的比重,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三、教学实践与效果

一段时间的在线教学实施后,该教学模式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据学校调查显示,虽然72.14%的学生是首次进行线上学习,但是85.52%的学生反馈比较适应目前的学习方式,52.97%的学生反映在线学习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习热情,58.17%的学生更喜欢网上直播教学。在线直播所带来的实时互动交流的气氛是在线论坛或者通讯工具所难以达到的。课堂提问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效果最佳。但讨论区回答检测方式单一,偏向浅显的语言使用。连麦回答问题督促效果较好但是也比较耗时,还常发生掉线或者杂音重的现象,因此每堂课连麦机会有限。课外的学习任务可以设置自主思考类的题目,但教师反馈不能滞后,否则难以在学生知识固化前进行纠正和引导。课外的网络交流充分体现了网络的平等性,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交流更多,话题更广,也更容易“交心”了。QQ群投票、作业、共享等功能的充分利用使学生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开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反思与建议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7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教育改革

新时代以来,通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变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170多所大学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该专业的飞速发展的动力其中有一方面是来自于课程自身发展所提供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人才市场或者是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各大高校每年输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的数量在逐年递增,但与此同时社会需求量也呈正比例同步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在找到合适的人才方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学生的课程实践经验跟不上理论上的知识,当然也反映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不到位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一、当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不力的原因

最近几年以来,各高校开始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与社会需求不符的问题。对此,相关专业教师也认真思考起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考的主要问题也包括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如何建立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这一个大方面下的问题也有诸多小问题,比如该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等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也查阅大量资料,多方面探讨实践教学方法。而在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导致相关专业研究进展缓慢,我们也重点阐述其中几个原因。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各大专业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拥有自己特点的课程,很多年来,我国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一直在发展进步,但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一些理论体系需要具体完善,很多情况下他也是借鉴了西方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和西方的理论结合碰撞,有些地方仍然会给相关专业人士造成一种混乱的感觉。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上,我们国家和国外又有一些根本上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国外相关专业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看作是一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辅相成的课程,这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实践教学这一方面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们认为光凭理论上的知识便能让学生掌握所有技能,这也是一个误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各大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理念落后

当今时展迅速,但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停滞不前。当今我国很多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学校里掌握好理论知识,等参加工作之后,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积累实践经验,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多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填鸭式教学。而这种方式等同于把教师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书本上固定的理论知识也无形中成为了考试中的“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几点原因综合起来,也是学生为什么综合素质不高的最大原因。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在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他们的课程授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种专业的课程就会有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情景再现和案例分析等等。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完全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鼓励他们围绕专业进行各种形式活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协作加上老师的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非常好的、常见的教学方式。国内外相比较,我国专业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方面,讲授这类专业课程的教师通常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的,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指导学生,也是因为这样,他们经常言之无物,就算是有些教师在课程上引用了相关案例,也无法完全为学生进行完整的解释便于他们理解,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四)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匮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自然不低。该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也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要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就需要课堂上的课程教学和课堂外的实践实训基地,两者相结合,但实际上,很多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方面,课堂上的内容简短,课堂外的实践资源也非常匮乏,相应的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无法积累足够多的社会经验。当然对于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相关专业人士提出推行“CDIO”教育模式,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屏障,找到适合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CDIO”相关教育模式和理念

近几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就是研发出了“CDIO”教育模式。在各类工科类专业或者院校中运用最为广泛,它是由全球几大高等院校组成的专业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而摸索出来的,并同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组织。“CDIO”是由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这种教育模式总的来说就是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个人能力与团队相结合进行工作的能力等多方面发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是以一种主动的、课程之间有紧密联系的方式进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经过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阶段的成功,我国也逐渐引进该教学模式并试点。“CDIO”不单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也是一个多维的教育改革计划。在相关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这样做是正面的、积极的。因此,可以说“CDIO”对于现阶段我国各类型大学的各种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对专业学生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三、人力资源管理参考“CDIO”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的相关

与其他工程类课程有所不同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点,他们对该专业的毕业生的质量的要求,基本一致。所以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士思考该如何正确借鉴“CDIO”教育模式,以高效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

(一)建立课程教学模式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有他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借鉴“CDIO”教育模式,形成“学教并举”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包括教材、课堂内外几个方面,目的就是为了把教学的内容更为简单、丰富地传授,让学生通过自身理解对知识进行认知。这也需要做到这几点。第一,把当今社会需求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在面临的情况相结合,向学生推荐相关专业最适合的专业书籍和最符合该专业的教材,当然也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籍。第二,“CDIO”教育模式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的综合素养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也离不开实践教学的经验积累,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协调性,也能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方面内容,可以组织专题教学,和学生一起思考,激发他们的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该专业知识的全方面的了解。

(二)多方面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在“CDIO”教育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自身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大学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最难进行专业性实践教育教学。这就需要相关专业教师多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模式,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除此之外,各大大学也可以引进偏向于双师型的人才或者是在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众多造诣的人士讲述自身经验,让学生能更多地积累专业上的实践经验。

(三)采用针对性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途径,“CDIO”教育模式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故让学生用传统的面对考核的方式来通过“CDIO”的考核,不算是明确的道路。对于此相关专业的考核也要做出一定改进,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是为了减少理论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增加实践在专业中的分量。同专业不同类型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用多种考核方式多方面考察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增加考核成绩的真实性。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阐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参考“CDIO”教学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这一切也和当代大学能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能否合理运用、实践教学领域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课时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校教育理念转变和追求务实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蒯彦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4,(13):165-166.

[2]韦凯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困境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1):34-36.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8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手段甚至是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以保持经典物理学的风貌和架构为主,以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为代表的20世纪近代物理学为辅。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理显得偏少,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的内容更少[1],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物理课上需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另一方面现在教学背景是大范围缩减基础课时。这样一来内容多、课时少,课程难度越来越大,矛盾非常突出。不少学校只好在早已不满足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将相关内容进行删减重组,使原本完整的内容体系显得支离破碎。另外浙江省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原本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有些学生高中阶段未选学物理,基本没有物理基础,教学实践中为完成教学内容,势必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基础内容的讲解和训练。这些现状使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大学物理被边缘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1]。

二、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矛盾

物理学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最终得出的理论还需实验进一步予以证实或证伪,而通过反复推敲,理论与实验交叉进行论证的过程,使物理学理论可信度增加,实验精度也越来越高,所以理论和实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入门性的基础实验课程———物理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的科学实验的素质[2]。一般高校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是相互独立的两门课程,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也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制度。但如果以学生为主,且从物理学规律本身来看,这种人为地把理论和实验分割的做法,使得教学内容无法有机衔接。即使如我校所有理论课教师同时承担实验教学,仍然出现不少教学的不同步现象。以至于学生对所做实验的科学内涵及其物理本质感到陌生和不可理解,而理论课由于失去了实验的支持,也就显得枯躁难懂。事实上物理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说物理学习对数学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专业需求又对物理提出不同要求,课堂实践中教师教学传统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等等,同时面对现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大学物理的教与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以上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从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我们首先做的是丰富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安排,从而优化物理教学体系。

三、调整教学内容,必修课与公选课配套教学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物理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工科生必修的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调整:第一,按照绝大部分学生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重新删选确定新的教学大纲,部分内容进行合并重组,有些内容比方说近代物理甚至直接删除。虽然从表面上看内容不全面,但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整个物理学内容为基础,用近代的观点来重组物理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物理学各分支的简单组合,如最基本的概念粒子、系统、相互作用、场、波、对称与守恒等概念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3]。这样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对课时的要求有大幅度的压缩。第二,针对我校的专业设置,对大学物理进行分类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侧重点不同,如土木类专业力学部分着力更多,机电类专业更关注电磁学部分。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引入知识点、例题讲解等时候不再一刀切,根据专业不同尽可能选择或较新颖的、或与相关专业问题能有联系的例子,使物理学不再高高在上,让学生有具体的、切实的感受。第三,开设各类公选课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大一第一学期针对高中没选学物理或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高中和大学的衔接课程,为接下来为期一年的大学物理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对全校学生包括文科生开设其他物理类公选课,在近代物理、科技物理或实验物理等方面进行补充教学,使学生除了了解和掌握必修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通过公选课了解到相关的物理前沿及发展。这样教学内容大幅度调整,以必修课为主公选课为辅,两者配套教学,基本保证大学物理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完整。

四、结合互联网技术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一些积累,PPT电子教案的使用,大量节省了板书时间,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显示时间短,学生还没有理解消化就已进入下一页。这一缺陷也在接下来的教改中一步步改进,在PPT中逐步插入图片、flash动画、小视频甚至3D动画等等,目的是使艰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所以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了互联网技术———雨课堂应运而生。雨课堂就是将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和当今流行的微信技术、MOOC视频相结合,建立起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的沟通桥梁,使课堂互动永不下线。现阶段我们选择几个试点,利用雨课堂中部分技术将一些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推送到学生手机使学生提前进行线上预习,一般5—15分钟即可,课上进行反馈交流,课后线下进行复习,习题训练。有了线上的辅助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也缓解了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时不足的难题。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能同时在课前—课上—课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学习比较扎实的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课、慕课进行自主学习,并参加各级各类物理竞赛,以竞赛促学习,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刻。以这些学生为榜样,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改变物理理论与实验人为割裂的现状

这几年我校致力于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两门课程的合并,并已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更接近物理学的本质———理论与实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该改革最大的瓶颈在于教学安排上———如何在合理的时间安排好大范围学生的实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把原先独立的行政管理统一起来,同时增加实验仪器,保证在短时间内能使大范围的工科学生及时完成实验内容;其次对实验进行总体分类,如力学类或电学类等,在这一基础上再细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提高类型的综合实验或探索性、研究性实验;最后把原本两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机统一,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把上述分类好的实验按难度要求合理安排进来,而对某些基础性的与物理理论联系不是那么地紧密,但又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如示波器的使用),则用于平衡教学进度。同时为高效完成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利用雨课堂先进行线上预习,实验操作时更多的是注意事项的提点及数据分析的讲解。通过以上几步把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有机统一为一门完整的课程,这样的教学安排既不会使实验特别集中,也在教学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外,开放实验室,搭建实验创新平台,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设计性实验和课题研究,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贯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思想,理论和实验两者兼重,使合并后的大学物理课程能真正发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作用。

六、结论

为应对当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物理的教学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工科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文珍.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改革几个两难问题的分析与讨论[J].物理通报,2015,(4):26-29.

[2]付东辉,王淑玉.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