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发展范例6篇

乡村旅游业发展

乡村旅游业发展范文1

一、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

2.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要素,一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集农业生产过程与旅游、餐饮和服务于一体,可以把农村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潜在资源转化成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乡村旅游是城乡居民的互动,必然带来城乡居民在生活观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消费理念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影响;必然会打破农村原有的封闭状态,使农村居民接受更多先进的科学、民主、文化知识,为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抛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化。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要有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旅游目的地受市场影响和驱动,必须进行道路、环境、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二、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贡献突出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了旅游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突出作用。

1.乡村旅游具有很好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关联带动性强。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个大问题,而乡村旅游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消费的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可以让农民在当地就业,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至7个间接就业机会。河北安新白洋淀,就通过发展旅游使该县2万渔民转向了旅游产业。

2.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能够有效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且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工作农民只需短期培训后即可胜任,对于弱势群体的就业有着很好的包容性,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就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乡村旅游就业方式灵活,劳动力需求季节性强。由于大多数地区旅游业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较强的季节性,旅游旺季时,农村劳动力可分出较大精力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平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样亦农亦旅、农旅结合,有利于农村就业,有利于农村收入的增加,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管理有度,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

(1)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各级政府都应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乡村旅游开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在项目立项、环境综合评价、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合力。

(2)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出台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各种专项支持政策,推动重点地区农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按照有关规定用于农村旅游户,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发展。

(3)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特色文化开发、客房接待以及卫生标准等方面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进行规范的管理,保障游客的权益和自然资源。

2.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素质、保护生态、适度开发、立足长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

(1)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人是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造成农村缺乏开展乡村旅游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要千方百计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生存之本,一定要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严格按照规划制定的功能分区开展生态旅游。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地质遗迹独特性,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矛盾,合理确定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受四项指标限制,即:乡村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环境承载力;管理能力环境承载力。应当科学测算乡村旅游的承载力,适当控制游客数量,妥善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3.大力改进农村职业教育,明确定位、健全体系、模式灵活、内容实用,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

(1)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农村职业教育应加强农民的服务技能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餐饮、客房、导游服务等基本技术技能,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乡村旅游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 乡村旅游业 建设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35-01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资源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各地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因历史等诸多原因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大量的资源均未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而被闲置浪费,令人惋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各地农村社会发展的不断重视,这一情况正在扭转,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与优惠政策,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农村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业是依托农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风光,以及当地所特有的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点、民族风情等方面为资源,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方面的服务。虽然各地农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农业生产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休闲娱乐场所等,与城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广大农民没有充分享受到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发展乡村旅游业,就要有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水电、通信、服务等一些基本的公共设施作为发展的基础条件。否则,一切则无从谈起,则无法实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下,这一状况已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建设和完善,不仅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农业生产与生活条件,还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用来娱乐休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竞争愈加激烈,造成了人们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利用闲暇及假期,人们需要暂时摆脱压力,缓解情绪,放松心情,调整好状态,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也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提供了新颖的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场所,使人们能够利用工作学习之余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不同的风土人情,既陶冶了情操,又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加快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还可以为农村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民风民俗、农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创办了农家乐、观光游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休闲旅游方式,不仅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也使城镇居民耳目一新,放松愉悦心情,更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祖国的美景。尤其是一些年轻有为、勇于创新的年轻人,放弃在大城市打工就业的生活,纷纷返乡开始发挥潜能、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村容村貌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精神面貌、道德水准等方面都得到的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逐渐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维护了我国社会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减少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到城镇,就近吸纳、安置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农忙时节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节又能参与旅游经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使农村社会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享受到天伦之乐,能够安享晚年:儿童能健康成长,从而减轻国家的负担。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无论从居住条件、生活环境、饮食着装、就学就医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除了农村人口的文盲率,改善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环境与条件,使广大农民安心生产、愉快生活和轻松学习。

乡村旅游业发展范文3

乡村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乡村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近年来,我国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据调查,迄今已有至少1万个村、约300万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亮点,但其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方面还有待完善。

从宏观环境来看,在国内很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已把兴办乡村旅游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出于扶贫解困等目的,部分地区违背了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发育规律,造成对自然旅游资源和原生传统文化的损害,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从资源开发来看,中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部分投资主体的市场认识狭隘,过于注重现实需求,追求短期利益,对资源只进行表层开发。有些地区急功近利,甚至放弃自己的原生态文化和民间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有些地方为建设观光型农业科技园,盲目引进技术和资金,但效益不高;有些地区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

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各地的乡村旅游均在向集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但产品类型和内涵都有待加强,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品位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例如,部分以农事活动为依托的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产品,仅停留在游客入园摘果、采茶和赏花上,可供游客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不够;部分以民俗风情为依托的乡村文化游,仅限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游“民俗村”,知识性和趣味性不强。

从经营管理来看,由于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经营理念缺乏、相关业务技能和管理经验能力不足,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经营者更乐意在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对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往往重视不够。

总体来讲,乡村旅游具有旅游行业的一般特征,即劳动密集性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等,这些特征使乡村旅游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随着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的提高,乡村旅游也要因时而变,提质升级,在“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思路的引领下,乡村旅游应逐步过渡到旅、农、工、贸综合发展,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以持久地发挥乡村旅游振兴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应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提高产业化认识是乡村旅游产业化经营的前提。中国农村受土地分散的影响,乡村旅游项目类型多,但规模小,没能组建成大的旅游企业集团,未能形成旅游服务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不少经营者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部分重要环节(农业资源基础、旅游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等),简单认为通过开发现有农田、果园、住宅便能建成一个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是乡村旅游在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就必须提高乡村旅游地政府、企业、农民的产业化认识。

——加强政府主导与科学规划是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为丰富乡村旅游活动、规范乡村旅游业发展、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从资金的投入、乡村旅游地方标准的建立、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人员业务培训等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各地各级政府的主导。加强政府主导,对乡村旅游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既可减少乡村旅游的投资失误,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又可以实现区域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乡村的健康、稳定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乡村旅游布局区位的选择,二是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三是乡村旅游的容量确定,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特征与需求的分析,五是乡村旅游地形象的确定。

乡村旅游业发展范文4

要害词: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乡村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制度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浓、农业和乡村特色很突出的一种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教导、游憩、保健、文化和环保的多重功能,是当前和今后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生活空间日趋缩小。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找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观光农业的发展是现今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重新认识和拓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领域,也是高效和深层次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重大举措。观光农业兼顾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与景观塑造及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拓展乡村旅游,使乡村转化成为重要的游憩地,并促进乡村文明的进步。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景观具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特色。由于其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从而为农、林、牧、渔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部门比较齐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省份,同时也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概念的界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及农事活动等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区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有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

从以上的概念可知,乡村旅游包括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就是“农家乐”,即城市居民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到农村的庭院或田园去欣赏、体验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触,获得精神的成长的活动。其实质是在地域的跨越中,在与自己习惯的城市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农村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它是旅游主体(以城市游客为主)与客体(以“三农”为主)角色互动的产物。

二、现状分析

在旅游发达国家,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构成三大重要板块,呈三足鼎立之势。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尝到甜头、得到实惠的乡村纷纷扩大旅游规模,有力的示范效应又使许多乡村效仿跟进。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的强劲东风,各级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的建造。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而且是旅游业反哺农村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于二战以后,非凡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着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都市圈地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很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2009年,国家旅游局把“华夏城乡游”作为旅游主题,使“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做农家人、娱农家乐、购农家物”成为农村一景,使田园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果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渔乡农家乐、湖乡农家乐等成为城市新宠;2009年我国的旅游宣传主题被确定为“中国百姓生活游”;2009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定为“2009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进一步把我国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向高潮。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既调动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结构效益,又依赖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还建立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了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农业精品名牌战略,实现了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目标。2009年,尚田全镇农业总收入约1.6亿元,而“彩色农业”就占到了1亿元,户均约7000元,“彩色农业”总收入比上年净增逾1000万元。

(一)种类

1、农家园林型。指以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等生产基地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

2、花果观赏型。指以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依托各类果园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如春观桃(梨)花、夏(秋)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等。

3、景区旅舍型。指以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依托低档次农家旅舍,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风光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

4、花园客栈型。指通过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治理,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由于观光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故其具有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生态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按其结构,又可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态农业等6类;其功能可分为观赏型、品尝型、购物型、务农型、娱乐型、疗养型和度假型等7种类型。

(二)特点

1、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农家风情。这是吸引市民的魅力所在。由于城里人饱受“城累”,一旦有条件,就迫切希望能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放松心情。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恰恰能满足市民的这种需求。

2、收费公道,价格低廉。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对象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有钱,但钱不多。“农家乐”低廉的收费,让市民乐于接受。

3、出游便利,次数多,方式灵活,可采取分时度假。城里人有闲,但闲不连续。从2009年开始,我国推出了“双休日”制度;2009年开始实现了“黄金周”制度。目前,我国全年的法定假日已达114天,约为全年的1/3。但这种休假是不连续的。随着“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闲”的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随着假期的增多和延长,随着带薪休假、奖励旅游的兴起,方便灵活、可分时度假的旅游形式下定会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农家乐”因多处城乡结合部,恰恰能弥补这一需要。

4、以自住房进行经营,可根据营业需要进行改建或整修。我国的“农家乐”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大型的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大多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营业面积和内容等比较方便灵活。如添加人造景观与娱乐设施等。

5、季节性较强。由于季节和农时的变化,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如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

(三)意义

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主要应包括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游憩地系统建造、观光农业资源开发与乡村休闲业发展等。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少具有三个实际价值:

1、调动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家乐”的兴起,开辟了农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动和优化农业结构:一是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家乐”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二是农户收入加强,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三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农家乐”正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

2、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家乐”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农家乐”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农家乐”必将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

3、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它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家生活气息,享受农业成果,普及农业基本知识;它开辟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使游客走进“农业”这一大世界,以减轻和缓解城市旅游地过分拥挤的现象,从而推动了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跟风模仿、弃土从洋

由于缺乏规划,各地“农家乐”发展往往表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从而让游客产生“审美疲惫”,让游客觉得“农味淡了”的感觉。而实际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注重“农家乐”的特色开发,突出“农味”,反映当地多彩的乡土文化、纯朴的民俗风情和恬淡的农家生活,避免恶性竞争。

(二)恶性竞争、无序发展

由于“农家乐”发展历史较短,业内统一规范尚未完全形成,多数从业人员“半路出家”,不少农家乐“土法上马”,热情过头,强行拉客,吃住安全无法保障,降价恶性竞争或抬价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竭泽而渔、不顾后果

“农家乐”是富民产业,由于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少业主或政府部门只把眼睛盯在收入或税收上,不但不注重“蓄水养鱼”,而往往不顾后果,竭泽而渔,有使“农家乐”旅游被扼杀在摇篮的危险。

四、对策研究

(一)加强指导抓规划

由市场需求的拉动而自发发展起来的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农家乐”,大都没有进入规划层面。到目前为止,发展的自发性导致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开始显现,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家乐”的扩展和深化,亟待通过规划来挣脱低层次徘徊并提升旅游层次。

(二)利用优势抓“农味”

各级党委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交通、景区景点、田园风光、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出“农家乐”系列产品、“农家乐”系列套餐,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等。使“农家乐”走出各自的特色之路,打上各自的特色品牌。

(三)加强宣传抓引导

“酒香也怕巷子深”。各级党委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家乐”的旅游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广纳客源;可将“农家乐”制成明信片,刻录成光盘,拍摄成专题片,在新闻媒体上作广泛宣传。

(四)重视培训抓教导

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多为农民阶层,且又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更没有专业治理水平,基本属于“自成一体”。旅游治理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组织定期培训,守法经营。要让游客“住的舒心、吃的放心、乐的开心”。

(五)规范治理抓环保

旅游、环保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既要保证旅游区的整洁,又要作好旅游过程的环境教导。让城里人“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

(六)多元开发抓联动

由于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多数“单打独斗”、势单力薄,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深入挖掘乡村元素的旅游价值,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催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必须引入多元的开发模式,加强产品营销策划,设计独特卖点。

交通便捷、环境整洁是发展“农家乐”的基本要求。如何确保游客“行有基础”、“游有内容”,把发展“农家乐”与时下正在进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浙江省已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的“农家乐”项目。

五、结语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兴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温饱到小康转变过程中大中城市城郊结合部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农家乐”现象,是一种旅游现象,表现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重在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农家乐”现象,更是一种城乡调解发展现象,从中可以看到一种“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的雏形。深入研究这种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分析这种现象对城乡发展的价值,进而大力开发、推广和规范“农家乐”,无论是对加快全面小康建造的步伐,还是对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都将大有裨益。

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城市人越来越追求一种与城市繁华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弥补城市生活中所缺失的淳朴、简朴、原始的民风,释放日常的压力,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弥补这种缺失。根据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十一五”期末,实现“百、千、万工程”,即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对此,浙江省旅游主管部门也相应提出了“十、百、千”工程。这是我国、也是浙江省首次对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可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9(26).

2、孙俊秀.体验型休闲——“农家乐”经营的新模式[J].商业研究,2009(18).

乡村旅游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问题;建议

一、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是一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十分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黟县独特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加大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以“猪栏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目前,黟县境内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遍及全县8个乡镇;部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2010年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二、目前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难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我县拥有宏村、西递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景区经济较为活跃,但对全县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还是以传统农业和劳务收入为主,从旅游中收益比重很小。

2、特色不明显,开发深度不够.

黟县农业旅游资源知名度低,特色不明显,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大多数游客还停留在乡村旅游观光、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游客的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许多乡村旅游开发还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不少农村新建了现代楼房,与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为主的环境不相协调。

3、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档次较低。

由于财力有限,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投入明显存在不足,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休闲农业配套设施薄弱;资源开发层次和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产品单一,档次低,造成旅游客流和收入的季节性和淡旺季存在明显差异,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4、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黟县与周边地区有着甚为相近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的雷同性相当强,甚至产业的成长演变过程也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客观上造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使得黟县旅游业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5、经营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下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多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很难适应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上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少对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影响了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导致在接待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因素。

三、促进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加强领导,真正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联动有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并加强宏观指导,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示范辐射效应,推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坚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高起点打造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按一村一品的要求, 依据各村资源优势、民俗文化、乡村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将全县66个村分成不同的类型, 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规范开发,制定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在规划设计中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发展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家乐”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四大整治、城市发展规划做好衔接。

乡村旅游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乡村旅游 企业 发展战略

一、新形式下对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企业的新认识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贡献与面临的新形势

旅游业逐渐由从观赏性转变为休闲型,极大地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来吸引游客,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观赏风景、学习文化等各种设施,满足游客的旅游和消费需要。这些现象和其所有关系可以称之为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效果。乡村旅游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措施,在其建设过程中,农村旅游试点提供了模范作用。乡村旅游带动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就业率。所以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促进旅游企业推广,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二)乡村旅游企业发展战略探究的必要性

依靠天然的资源和一些旅游设备,旅游企业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旅游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将其送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乡村旅游企业也归类于旅游企业,所以跟旅游企业一样有共同特点。将乡村的旅游与其企业区分开来,在此我们可以给出乡村旅游企业的概念:利用乡村地区的所有可用资源,提供各种产品来招揽更多旅游者,使其能在旅游时寻求所需。

乡村旅游企业是一种经营实体,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若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则其关键之处是要找寻一套符合自己并能执行的发展战略。就实施过程而言,现在的乡村旅游企业规模庞大,面临更多挑战,在市场份额、数量、特色及旅游产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发展计划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非常巨大。本文以企业的战略观点来看,建立旅游业的战略体系,有望指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现阶段乡村旅游企业战略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新乡村旅游企业的开发与建设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它能够进入壁垒所需要求决定了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的困难。在阻碍外来行业进入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顾客的信任度,或者打造好的品牌来实现。因为乡村旅游的起点低,发展历史段,企业长久以来积累的有特色的闪光点不多。很多产品的差异较小,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印象不够深刻,所以价格常发生变化,减弱了外来进入者的阻力;另外现在的整体环境变为多项政策都在扶持旅游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从好的方面看,也可以认为给新进入者创造了机遇,减小了进入的阻力,但也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了威胁。建立新的旅游景点会促使旧景点停止发展或者消失。

(二)开发建设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够,盲目开发与竞争

乡村旅游企业每个特定地点都有相同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习惯,初级产品往往具有类似的种类和形式,如文化古镇、植物园、休闲山庄等,与单一性产品分享共同的市场。在各项政策的误导下,管理者为了经济效益过度投资和开发,造成了重复建设和繁多累赘的现象,也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形式单调和水平的降低。在小范围内有产品出现了雷同,数量急剧增多,但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造成了产品的泛滥和市场销售水平低下等现象,也加剧了各类竞争。

(三)旅游消费替代物的冲击

乡村旅游可以让旅游者娱乐休闲,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从城市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归大自然。乡村旅游也有着独特之处,它和城市文化不一样,在吸引游客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魅力。游客在游览乡村景点后,既能感受到乡村环境的安静优雅,又能品味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感受。

由于市场的供求情况变化无常,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就会按照市场需求找准时机供应多种不同的产品满足游客的需要。例如,目前流行的各种度假山庄,不但地理环境好,而且能给人带来一种安静清新的感受,使人心情得到放松。现在,市场上缺少新颖的乡村旅游产品,不能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旅游品牌。所以当有其它同类产品能满足游客需求时,将会拉拢更多的游客,使其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乡村旅游企业不开发一些新颖和有特色的景点,它将会停止发展甚至衰退。

(四)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感知、期望和价格敏感度的提高

游客是为了娱乐休闲和放松心情在旅游过程中进行消费的人群。游客的需求、感受、预想和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实体产品的购买者有着不同点,他们的购买欲望受到主观影响而出现各种波动。旅游产品会出现价格的波动、服务范围的变化和不同的广告效果等现象,所以消费者的喜好也会发生变化,有时也会根据季节和气候、经济水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还可能由于游客的心情变化影响了其购买欲望。乡村旅游企业的消费行为影响了需求的变化。而且乡村旅游企业数量较多,但是旅游业借助因特网等科学发明及时了解游客需求。这样就能整体把握他们的购买行为,提供更多的信息,使游客有更多的旅游景点和消费产品可以选择,也增强了他们对产品价格的了解。

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其主体人群就是游客,也称为旅游者。旅游企业主要就是对旅游者进行服务,提供各种需要。如果游客对价格波动观察越仔细或者对产品的期望越高,则旅游企业就会很难满足游客的消费行为等各种需要。

三、战略环境分析下乡村旅游业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探析

(一)外部战略环境因素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党中央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来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决定》的出台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物质保障。十七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开始由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依靠消费、出口和投资三者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依靠农行、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带动。乡村旅游业就是农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旅游消费。从目前我国的人均收入状况来看,城镇人口已基本达到了我国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要求,这对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城镇居民对旅游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也是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压力大,他们希望能在空闲的时候,找到一处安静的地方,亲近大自热,净化心灵,放松自我。

(二)外部战略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

根据以上分析,在我国开拓乡村旅游业市场的机会主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乡村旅游;(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3)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5)中国人的“乡土情结”;(6)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通过对现阶段乡村旅游业战略发展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的分析可知,乡村旅游业面临的来自于市场方面的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城市边缘的新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2)现有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3)旅游的消费替代物;(4)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期望和价格等敏感度的提高。

(二)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1.做好战略定位

企业要想发展得好就必须要对市场进行清晰的定位。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企业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下去。企业品牌能否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否不断推出与其他企业有差异,实用性强的品牌,是关乎企业存亡的营销战略的核心内容。所以,乡村旅游企业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牢牢地把握自身的特色,才能在现代市场找到立足之地。

2.市场开发战略的选择

市场开发战略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产品开辟占领新的市场空间,发展新的顾客群体,进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的一种战略手段。这一战略可以使企业及时发现最新的、高质量、可靠的销售途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市场开发战略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扩大市场范围,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开发主打产品的新用途三个方面。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品牌策略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品牌是否过硬是决定旅游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和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具体地从乡村的地域文化、考古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立体的宣传,大力开发乡村特有的旅游资源,向旅客展示自己的品牌特色,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此外,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产品的营销方式绝对不能脱离乡村旅游形象。

(2)媒体宣传策略

旅游景区景点的不可移动性不利于企业宣传活动和营销活动的进行,但企业可以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拉近自己和旅客之间的距离。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更应该加强与各类媒体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集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逐渐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要想使乡村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旅行社推广策略

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旅游企业和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关系。第一,按照不同的市场级别来确定合作旅行社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各级市场旅行社的数量是按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的标准来确定的。在二者的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合作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第二,制定措施专门针对特殊的市场。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旅行社,企业就可以采用合同制,和当地旅行社签订合同,保证旅客人数,并给予合作旅行社一定数目的资金支持。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寻找新的合作者。定期对合作旅行社进行评估和调整。第三,通过各个地区的旅交会向旅行社展示企业旅游产品的特色。

(三)战略的实施集中化

集中化战略就是将目标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旅客群体或地理区域,使企业在小范围内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手段。它的范围不在于广而在于专,主要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展开经营和服务。鸿山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集中化战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核心市场集中推广

按照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市场,加大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合作旅行社以及企业内的专门组织机构进行深度的宣传和促销。

2.终端市场精准投放

在目标市场城市中人口密集,消费水平较高的社区,对景区情况进行介绍和宣传,发放景区资料,赞助社区活动,向社区居民赠送具有景区标识或者宣传内容的精美小礼品。

3.黄金周时段加大投入

假日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这给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一定的机遇,有利于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的推广。在节假日期间,加大对旅游产品的推广力度,选择强势媒体引领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协同其他各类媒体全面冲击,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从而达到扩大市场范围,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四)战略保障措施

1.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

乡村旅游企业需要建立制度健全、职责分明、统一管理的运营管理机构,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促进乡村旅游运营的有序进行;建立专业的旅游市场管理机构,保证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健全服务接待制度,完善接待环节;导游讲解的内容要健康生动,达到宣传文化知识的目的;注重对景区环境的保护,遵守国家和地方政策,有原则的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乡村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如缺乏高素质人才,工作人员的接待水平不高,旅游业务能力不高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进行解决:

(1)人才引进

旅游服务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行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乡村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旅游人才的到来,组建一个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团队。另外,还需要积极引进营销、外语、会计等专业的人才,改善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2)岗位培训

针对目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乡村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结合在一起。邀请经营管理能力好、业务素质高的从业人员讲解业务经验,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因时调度

旅游行业的季节性比较强,这种变化加大了乡村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难度。在旅游旺季可以招聘兼职人员,按照时间和工作量来计费,或者把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培养成一人多能的人才,在旅游旺季来补充岗位短缺。

(4)完善人事、绩效考评制度

建立并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实行多元化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岗位分配、工资奖金和员工的业绩贡献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底层员工以及管理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

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安排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和安全保护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制,保证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不同景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应急方案,以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找到应对的措施。在旅游景区设立报警点,对负责安全和消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系统和食品卫生安全机制。加强对“农家乐”饮食卫生的管理,保证游客饮食放心,住宿安心。此外,还要在主要景点建立医疗站点,配备专门的急救工作者和完善的医疗设备,确保游客在发生意外或患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参考文献

[1]李莉,陈雪钧.重庆乡村旅游市场的特征与发展对策[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7-20.

[2]王雪逸,胥兴安.云南省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2-27.

[3]卢宏.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机制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