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文论文范例6篇

英语课文论文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1

1.学生来源广、层次多、基础差,积极性低,自信心不足。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的生源一般较为广泛,学生的层次水平基本上是高低不齐,英语基础总体来看也非常薄弱,这是目前此类院校大多存在的现实状况。中学时期,英语听力仅占15分(满分100分),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不想学习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听力这一部分,致使学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非常差,对于相关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课堂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力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可见,从以考试为目的到以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不重视到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缺乏自信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学生的此类表现给正常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2.英语听力课程的专业教材选用困难,课时安排稍显不足。

按照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在考察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英语听力》《听力教程》等听力教材。经过不断调试,我们最终选定了适合我校的两本教材,即:A类学生采用《致用英语》;B类学生采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尽管我校选用了这两本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体现新的语言现象和变化,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供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选用的专门教材。另外,课时安排太少,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校根据入学时不同的学习水平,按层次将学生分为A类(初中毕业起点)和B类(高中毕业起点),A类学生在校5年,听力课程设置为9个学期,每周2课时;B类学生在校3年,听力课程设置为5个学期,每周2课时。按照现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每周2个课时的安排会稍显不足。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层次差异较大,能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接触也较少,因而教师们仍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会死板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各项学习内容,不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常情况下,在几个学期的听力课教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也不能够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是不愿意听课、昏昏欲睡,这些不良现象充分说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凭借听觉获取语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我校的听力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转向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交际为目的的全新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

1.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面貌,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深度了解。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恰恰就是英语听力这座高楼建起之前的那片平地。教学实践中,语音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于近音词的辨别非常困难,而且是时常混淆,对于语句中的语音变化也不能够正确辨别,想要听懂整篇文章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我校严格要求全体英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音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语音面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英美文化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文化短片、英文小故事等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增强,听力课堂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教师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双提高的良好局面。

2.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听力策略与技巧培养。

现阶段,要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认真学习与听力课程改革、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等相关的课改理论知识,并加以理解运用;二是坚持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上课;三是坚持注重听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衔接,在运用听力理论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认真检验听力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听力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地与师生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在加强学生听力技巧培养方面,着重于四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定位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线索,快速找准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力排除各种多余信息的干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信息点,提高听力理解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的联想预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取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点进行联想,逐步预测出听力材料内容的下文。四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鉴于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材料中讲话者的语气语调进行讲话,从中感受和体会材料中讲话者的态度,结合已捕捉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把握材料整体的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听力材料描述的主要事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最终过程及讲话者的身份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快速地把握整篇听力材料的全部内容。

3.合理选用听力题材与教学手段,增强听力教学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实用性。

(1)选用丰富、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听力题材,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如选用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影视时尚和社会热点等相关的听力材料,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听力素材,消除听力过程中对听力题材和听力内容的陌生感,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听力状态。

(2)坚持课上与课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少部分时间对听力策略与技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其余时间交予学生,由学生对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或者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若遇到难点与问题,教师可以当堂解答,并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对该难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在课堂外,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类似于英文讲座、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竞争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及其他与英语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

(3)采用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语言点与学生兴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应用听力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注重音乐、诗歌等艺术的调节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适应风格各异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能够得到全方位、多层面的英语听力技能训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自我技能测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力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听力学习的渠道。

4.帮助学生突破听力学习障碍,树立自信,提高听力水平。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英语听力的学习也不例外。据了解,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面对听力材料的时候,就给予自身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暗示,总是认为自己对眼前的听力材料没有把握,只能让自己处于缺乏信心、过度紧张的状态,想听懂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听不懂的挫败感更为强烈,结果就是处于得过且过、永远落后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告诉学生材料的细节部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细节都重要,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注意每一个语言和细节,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在听力过程中,有些过于执着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已听过的那部分材料,却忽视了正在播放的这部分材料,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正在播放的材料内容。另外,要注意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身边环境、未来就业等密切相关且难易适当的听力题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听力课程简单易学,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的学习欲望,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三、结语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2

1.1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实施德育教育

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频率最高的材料。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目前的教材题材丰富,包括历史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名人传记、人际关系等,为老师提供了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我们英语老师应该及时把握机会,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英语知识为载体,及时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学生要在与他人模拟交际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英语。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组织交际的活动,使学生满怀兴趣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际,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教材Unit5DangerandSafety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安全警示标志,让学生分组表演警示标志中的正确含义。更可以给出一些紧急情况的案例(如火灾、地震、流鼻血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如何处理并远离危险。这些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危险处理方法和安全意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学生被施以德育教育。

2在英语练习中实施德育教育

英语中有很多练习是暗含德育的,老师在评讲时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任务型阅读中,很多文章都含有德育主题。例如下面这篇阅读理解文章,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er.”时,可以提倡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在英语课堂外实施德育教育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观,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新课程的理念

一、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改善或优化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模仿与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来,教师也需要改进或优化教学方式,改变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启发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采用合适的途径、手段、策略、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师生合作开创新的教与学的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实现“超越教师、课本与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真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改善或优化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仅靠这些方式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能的人才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曾较客观地说过,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对孩子“强迫地灌输信息知识”,另一种是“给孩子很大的空间,选择自己想关注的事物”。他认为,“中国前一种情形多一些,学生没有充分的想象力,没有充分地解放自己”。给学生空间,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的思维,才可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这对于21世纪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应该说,新课程主张改善学习方式,正是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提供必要的“空间”。

三、提供选择,发挥个性

新课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学生的多元智能,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首先,课程的要求多级化,从小学到高中定了九级要求。其次,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设立了必修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第三、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现统一性和多样性,集权与放权的结合。这无疑会在课程内容、教材编选和课时安排等方面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选择余地,使教学能符合实际。

四、改进评价,促进发展

新课程为了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应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不仅要重视终结性的评价,即“甄别”和“选拔”的作用,还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的功能。通过评价使师生不断体验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行反思、调整、改进、完善教与学。这是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精感态度、文化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以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合作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技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一来,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必然要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注重教与学过程中的表现,采取观察、记录、面谈、周记、小测验、建立学习档案、完成项目等形式。学生自主性评价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互动式评价相结合。今后外语的终结性评价除包括笔试和听力,还需包括口试。要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加强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必须完善评价体系。

纵观新教材的发展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正确认识教材和教师的功能

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第一,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设制的参与者。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有权选择教材,也可从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编选合适的材料。

第三,教师有责任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核心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例如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录像、报刊杂志、图书资料、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等。

二、新教材努力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

通过教育部审查的教材虽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说,各套教材在以下诸方面都有所体现。

1、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内容、结构体系、程度与分量、理论与实践、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大部分教材都遵循“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进行设计。因此,这些教材具有的共性是:话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富有时代的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交流,提高用英语做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获得和积累经验。按照这条路子设计的教材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会起到旧教材难以达到的作用。

2、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并发展能力。

新教材多数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这一点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现在几乎从每一套教材中都可发现视听法、交际法、认知法、全身反应法、直接法等方法,可谓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教材中的这些活动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静动结合、基本功操练和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的活动中出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跃局面。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思维,通过感知、实践、体验和参与,大量接触英语,习得语言,培养感性知识,逐步理性化,学习和掌握语言。使用较成功的初、高中教材多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以及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等实现教学目标。

3、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教材正在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新教材已注意到学生具有构建知识的重要基础,那就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甚至英语语言基础,尝试着使用了探究式的方法呈现新的语言材料,主要的做法有:热身运动、读前提问、发现新知识、调查、动脑思考(Brainstorming),采访、实验、智力小测验、讨论,辩论等等。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及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所难以做到的。部分中学英语教材在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方面已有了突破,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如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读故事想象结局、解决难题,猜谜等。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悟和体验英语,而且能够激活思维,开启心智、大胆想象,敢于批判,发挥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使他们发出灿烂的智慧光芒。

新教材普遍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解决班级大学生言语实践量不够的问题。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活动频率的好办法,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外语教材中有着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任务、项目、演剧,以及讨论、辩论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负责,互相支持、信任、帮助、配合,还要相互沟通、解决矛盾,必须加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班级差异的难题,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感,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交技能和民主价值观。这些难以用笔头测试测量出的素质,却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悄然形成。而这种素质是终身受用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注重学科融合,密切联系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外语教材应密切联系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具有时代的气息和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而且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不仅中学英语教材,甚至小学英语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渗透着其他学科,如思想品德、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学科融合也体现了外语课程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5、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Teachingmaterial)已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了,而是指一个教学包(Teachingkit),其中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物、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有的教材还设置了网站,学生运用互联网可以自学,排除课堂上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习个性化。有些小学英语教材特制了示范教学的光盘,并通过电视台播放“空中教室”,为师生展示了优秀的课堂教学,弥补了小学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

6、增加了评价的机制

为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新教材和其配套的评价手册提供了质性评价的样本和行为评价的方法。教材中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激励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正视前进中出现的问题

课程理念新,教材的变动大而且要求高,各地贯彻实施新课程的心情迫切,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学和中学的英语教学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小学开设英语课,初中多半步入新课程,去年下半年四个省、区高中实施新课程,今年秋季初中将全部进入新课程。这种形势令人又喜又忧。喜的是,课程改革的思想深入人心,英语教学倍受重视,大家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很高,形势发展快。忧的是,由于发展得快,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不少。如果不及时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改革的进程会遭遇挫折。现在,让我们分析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课程理念更新,要求提高,但师资水平偏低怎么办?

近十年以来,中小学外语师资培训一直在进行,有国家园丁工程,有全员培训,在职或脱产培训,学历达标比例也有较大提高。可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普遍面临新的挑战。许多教师仍然仅靠教科书教学,对课程的精神了解很少。更为严重的是,小学数以千万计的学生需要几十万英语教师。哪儿有那么多科班出身的小学英语教师?于是,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乡镇)多数教师都是其它学科转行的。教学质量可以想像,结果出现了怪现象,校外办班火热,因为多数校外英语班的教师质量高于正规学校的教师。但这就苦了那些低收入的家庭了,他们的子女只能接受低质量的英语教育。不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将会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建议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要讨论、研究和检测。2、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培训小学教师,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制订达标要求,培训合格方可继续任教。3、实行国家、省市级、地方三级培训网,短期和长期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可聘请大学教师和外教帮助。4、各级教研部门、科研所、教育学院等机构应把重点放在教研工作上和师资培训上来。5、开展校际间、教师间的教学研究和备课活动,鼓励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合作应对新的挑战。6、各地区建立教学资源中心(Teachingresourcecenter),展示、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教材、教具、课件、备课资料、练习等)。

二、新课程的要求与目前教学实际是否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能成功地实施新课程?

目前,外语界不少人虽然认可新课程的理念,但认为新课程的要求与我国实际落差较大,对新课程能否成功实施缺乏信心。这种担忧完全可以理解。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新课程在大城市和条件好的学校实施会比在广大农村顺利。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师资、设备和教育管理等都较薄弱,一时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个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由于在改革大潮中大家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想早早进入新课程的试验。这就难免加大了课程的难度、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适当放慢新课程试验的速度。小学开设英语必需要有合格的教师;初中和高中新课程的试验可由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由城市向农村逐步推进;要不断进行调研,总结经验,解决疑难问题;必须注意初中与小学、高中与初中的衔接,不可拔高要求,使用过难的教材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欲速而不达。稳步地、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新课程的试验方可获得成功。

三、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如不能同步,新课程的实施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

这是每次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上一轮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重点是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当时大力提倡加强听说训练。为了保证听说真正受到重视,全国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采取措施改革考试方法,增加了听力测试。中考和高考设有听力测试项目,岂不知为了实现这一步,各级教研部门无数的人整整用了十年以上的时间。新一轮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新教材遵循这样的精神编入了许多需要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精神的活动,使教材和教学更具开放性。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知识高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与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得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驰骋想象、开展有创造性的口头表达活动又如何得到鼓励?这就对改变现行的测试方式提出了要求。如果不加强口、笔头表达能力的考查,不实施口试,那末教材中那些贯彻新的理念的课文和练习形同虚设,甚至会成为教学的负担,新课程的实施难免会出现“穿新鞋走考路”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改革评价体系(本文第一部分已有阐述),重视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在终结性的评价中继续坚持设听力测试,并要设法加口试。因此,各地教研部门需加强评价体系改革,特别是外语加口试的研究和试验。

四、教材多样化的格局现已形成,如何保证师生选用合适的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有的省、市让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有的省、区则运用行政手段指定用某套教材。有的出版社使用各种手段推销自己的教材,往往不顾各地的实际情况。于是,有些英语课本本应推荐给条件好的地区和学校使用的,却在条件困难的地区大力推广,在教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每年定期在各省、区、地、市展示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由各地各校派代表参观并研究教材。教研管理部门的领导、教研人员、教师共同讨论,选择适合各地区教学情况和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生的教材。同一个地区选用不同的教材,这应该是正常的。各地区教学资源中心应提供教育部推荐的各种教材、供教师参考。

总之,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正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如能以科学发展观正视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就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4

关键词:重修;大学英语教学

自我校实行学分制以来,学生必须获得专业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笔者学校实行补考制和重修制并存的“双轨制”,即课程结业考核不及格但又达到一定分数的课程给予一次补考,对补考后仍不及格以及课程结业考核达不到一定分数标准的课程,必须要进行重修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大学英语一直是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参加重修课程的学习,尽管学校和教师都相当重视重修课程的设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在2007-2008学年担任大学英语(1)重修课程的教学工作。班级的旷课率高达近50%。笔者做过初步调查,发现重修课的出勤率普遍偏低,许多班级的旷课率都达到40%-50%。如何改变英语重修课的现状,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了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关键。

现大学英语重修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情感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任何学习的成功都不能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学习者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策略、性格等)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兴趣是人乐于接触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也是学习者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促使动机的产生。学习者有了兴趣就会对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6,P103)反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者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会表现为旷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参与课堂互动。

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班学习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重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学分,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缺乏对英语的兴趣是重修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

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班学习的一部分学生一学期内有几门课需要重修,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都很大。白天的专业和基础课程的任务就比较重,晚上还要疲于应付各门重修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师资配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导

自大学扩招以来,多数高等学校都面临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担任重修课程的教师,本身就课程教学任务就相当繁重,很难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学时少,教学任务繁重

重修课在笔者学校只有12周的授课时间,而且每周的授课时间集中,一次4节课。相对正常教学周的时间来说,教学时间短,时间密集,对于基础本来就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量是不可能的。

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在笔者承担教学的任务的大学英语(1)的班级中,英语水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有一部分重修的学生是为了在这门课程中获得更高的基点,这部分学生对获得的大学英语(1)的成绩不满意,希望通过重修能获得更好成绩,其中有的是入校就进入快班从大学英语(2)开始学习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大多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英语基础好,学习认真。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大学英语(1)的期末考试和补考中都没有及格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设计同时适合两种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内容太简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上课内容就会缺乏挑战性;内容太难,基础差的学生则会听不懂。

笔者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初步解决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层动机。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通常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动力来自外部;深层动机一般不与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学习动力来在对英语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1,P105)“具有深层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外语感兴趣,对外国文化感兴趣。深层动机愈强,使用目标语言的欲望愈强,因此以来母语的可能性就越小。”(1,P109)也就是说,学生的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兴趣越大,即深层动机越强,自觉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可能性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深层动机,是外语教学工作的关键。

2.教育心理学家把英语学习的原因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前者指物质刺激,如:证书、文凭、高工资等;后者指非物质刺激,如:兴趣、爱好等。深层动机来源于对语言本身的浓厚兴趣。如果仅为了获得学分或通过四六级而学习英语,表现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缺少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语言本身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除了过四六级还为了未来的生存和竞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英语语言本身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感兴趣。这种学习的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的融合与补充定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足够的目标语输入和交际实践机会,并教给他们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表现为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其课堂气氛往往就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厚。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感情的投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他们多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肯定与表扬,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真心去赢得学生的心,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制订有针对性的学纲

现英语重修的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模式:(1)重复教学——即将重修的课程的大学英语课本再重复讲解一次;(2)习题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教学内容主要以习题讲解为主。两种模式都有其固有的弊端,重复教学,学生大多会表现出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习题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选用同等难度不同的教材,教材讲解与习题穿行,新鲜的语言材料避免重复,习题的穿插定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选择教学内容是应考虑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时间活动的材料。并注意思想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可接受性与前瞻性、语言典范与时代气息的关系。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重修课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一个指导性的教育原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布置作业,定期检查学习进度的方式进行辅导,对出勤率不做要求。而课堂内容的设计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

而基础差的学生在上课前最好能参加一次语言技能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分析各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布置相应的课后训练任务,并定期对课后训练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课堂和课后双管齐下,对于不能积极按时完成课后训练的学生,教师也有权利取消其考试资格。

5.实施导师制

实施导师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生学习指导。笔者发现许多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能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提供课后指导和帮助,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指导,而且导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个年级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导师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的有效方式。

重修课的教学对基础较差学生的成功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英语整体水平,而且有利于改善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和每位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期,2001.

[2]王振涛,贺洪江.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第四期,2003.

[3]唐坚毅,汪宁.大学英语兴趣教学的探究与时间[J].《创新教育》第二期,2008.

[4]王莉梅.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探究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第一期,2008.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5

在生态视角下,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需要对英语课堂教学做出生态优化。在此过程中,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将英语教学当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并将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二是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自然生态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具有共生、竞争的关系,这样,自然系统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中,教师应当将学生英语知识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当做一个整体,在英语教学中尊重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将自身和学生看做一个整体,认识到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成效以及情绪变化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型的师生关系以实现师生共生。另外,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中的各类要素看做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课内教学与学习的关系、课堂中教学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以及教学氛围的关系等,并通过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来发挥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英语课堂构建中的生态优化策略

(一)树立学生为本的英语教学观念

生态视角下的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在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要强调推动学生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英语教育服务。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对于实现学生英语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高效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将学生当做英语教学系统和教学结构中的主题,明确学生在英语课堂各个要素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其中英语课堂构建目标与英语教学要求的制定需要以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体系,同时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需要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来做出相应调整。实践型本科院校强调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组织学生以英语为载体开展组织交际来推动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参与性的调动,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应当作为英语课堂中的评价主体。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而评价指标不仅应当包括学生掌握了多少英语语法与英语词汇,并且应当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优势在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具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并且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生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学生作为英语课堂中的生态主体,其本身是否获得了良性发展是生态外语教学观所关注与强调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态度情感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生态视角下的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在英语课堂的构建中应当关注与尊重学生的生态位,并采用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生态位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优化。另外,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学生生态位的变化,生态位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生态位的转变,并根据高斯法则来对学生种群中的内部关系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学生生态位的分化与重叠。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享有共同的资料,通过小组对学习内容的共同开发与探索,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学习问题,同时能够学习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位的分化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展现自我、发挥自身长处,体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与竞争力。

三、总结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6

(一)教材更新速度较慢,特色不鲜明

在时代的发展中,企业进步速度不断加快,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材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不利于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社会人才发展战略中所需的前沿技能。某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基本套用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内容,知识点偏多,而能力点偏少,基本无法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二)教师缺乏复合能力,师资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传统教学模式禁锢,重理论轻实践。此外,高职院校中缺乏有商务英语行业就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虽然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实践经验,容易导致与实践的分离。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上的特色就无法凸显,很难培养出既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又具备商务英语实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表面化,教学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在高等院校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语言方面,商务类专业知识也有涵盖,这些课程一般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分别教授。前者的授课教师英语水平可能很高,但对商务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授课的重点就单纯放在语言教学上,这样学生就无法兼备两者的学习。同样,后者的授课教师身上无法避免这类问题的存在。

二、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各项问题提出的改善对策

(一)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传统教材的编写往往无法凸显高职院校职业性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不仅兼顾职业性,而且具备实践性与开放性。第一,有利于加强独立学习能力。根据商务英语交流工作的实际情景,创设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境,确定教材编写模式。第二,有利于提高适应能力。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教材中添加商务英语从业者的工作任务及典型案例。第三,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的编排需符合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职业道德与社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可以打破传统教材编写的旧框架,以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为重点,使理论知识同实战经验紧密结合,强调商务英语从业者的工作实际,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商务英语的相关岗位。

(二)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要加大教学的实践力度,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要培养出高端的商务英语人才,教师必须拥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针对商务专业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高职院校应每年定期派教师进用人单位进行商务英语技能的培训,了解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指导;第二,定期组织一定规模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以提高教师的商务专业技能,并与各地经验丰富的高职院校进行定期交流,以提高教师的商务实战经验;第三,企业人员进学校对于学校师资的建设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为其提供保障机制,使企业人员愿意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出力。

(三)创新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务必要对其教学进行创新。首先,商务英语课堂的实用性需加强,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也要兼顾商务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在不给学生造成压力的前提下,使学生参与商务英语课堂的活动中。最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商务知识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和交流能力,并以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为重点,强化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应试观念依旧没有彻底摆脱,在此前提下,教学内容往往围绕各类商务英语专业等级考试展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吸收与运用没有在课堂上得以检测。所以,高职院校应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考核模式,在此基础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同步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