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建设范例6篇

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27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媒介,它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必备的前提条件。计算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相比较,高校网络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随着高校不断的发展变化,探索一条全新的高校文化建设途径,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设一个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实现高校的现代化管理

对于高校而言,网络文化建设是其现代化管理重要的基础保证。在高校中,各种日常办公工具比方说办公系统、信息、文件传递以及教务、财务、后勤管理等活动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的。

1.2 实现信息交流

对于高校而言,网络是社会了解高校的重要窗口,同时网络还可以帮助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高校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选课和学习,及时的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教学安排。此外,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1.3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焕发起学生心中的爱国、爱党热情,树立起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正确思想,从而更好的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营造健康高雅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

随着当前高校文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意义,改变原来那种落后的网络管理观念和方式,充分认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和冲突之间的关系,在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充分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利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大学生的思想,从而使大学生紧密围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周围,从而使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帮助高校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这一重要的高校文化阵地。

在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在集成传统优秀高校文化的前提下,利用网络这一特殊的媒体和阵地,充分做好科学知识的集散和校园形象的展示工作,对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保证各种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占据高校网络的主要阵地,从而在网络中创造出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的网络氛围。帮助高校师生在网络中不断感受、认可和接受高校文化,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力,使高校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2.2 坚持开展绿色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对于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而言,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的成效。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而长效的运行机制,通过领导的正确引导以及高校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吸引师生积极参与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来,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关教育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以及网络文化传播等重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任务。高校还应该将网络文化建设融入到搞笑的网路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保证网络文化建设的充分落实,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并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定期组织各种交流会议,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解决。

在进行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时,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引导、规范及惩罚职能,制定相应的制度机制,如激励、考评、约束、竞争等机制来对网络文化建设进行约束。此外,高校还应该对校园的各种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做好相应的监督和防范工作,实行校园网络的实名登记制度,对校园网络和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规范,对校园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地过滤,并加强对信息源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充分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此外,在不断强化高校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绿色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严格要求网络建设,并逐步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3 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

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应该朝着有品味、有影响力的方向发展。高校的管理层、相关职能单位、学生团体以及组织等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并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规划,并逐步将其落实到实处,从而创建一个对师生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开发应该从学校的自身定位出发,积极开发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软件和网页建设,集中高校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创建高水平的网络平台。建立其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媒体,并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具有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对网站中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并对网站进行有效地维护管理,为师生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的上网环境。

此外,在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时刻坚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原则,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为自身重要的任务和使命来完成,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充分结合教育、管理、服务、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而为网络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高校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高校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在 实现党政方针传播和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对高校网络娱乐、沟通、参与学校活动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的文化需求提供服务。

2.4 坚持以凸显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为主导,积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积极掌握大学生上网规律,把网络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和与学生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吸纳各方面优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网络道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使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互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协同学习的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的主体性,帮助他们了解网络文化现象的复杂性,获得对网络文化信息的知识管理能力,学会正确地辨识与筛选网络文化信息,对网络文化现象能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高校要不失时机地找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以多样的文化信息打造网络传播平台,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创新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加强校园网上聊天室、BBS和QQ(群)等互动式网站建设,通过博客、BBS、QQ(群)、公共邮箱等形式,积极构筑起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服务性、立体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交流体系。此外,高校应积极拓展主题网站(网页)、网上教育基地、网上教育课堂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站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加紧密相连。通过举办网上读书活动、网站直播、网络知识大赛等网上教育、交流、论坛活动,把第一课堂的教学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实现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运用、主流网络阵地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诸多部门的协力配合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正确处理管理与建设的关系,大力建设,积极管理,才能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谢国琴.探析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32).

网络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网络文化 环境 道德建设 意义

Internet的出现,的确是人类生活的一次巨大变革,它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时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观念、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让我们无法否定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Internet还是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突出的是道德问题。例如近几年来令人担忧的网络暴力、难以遏制色情信息、对社会不利的网络谣言等给许多网民造成不良影响。鉴于这种现状,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和帮助网民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空间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在物理上互联,按照既定或协商一致的某种协议相互通信,并实现软件、硬件及其网络文化等资源共享的联通系统所构成的环境。网络文化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网络文化环境是指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计算机追求学习目标或解决问题等的活动时,可以使用的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及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广义上来讲,网络文化环境包括整个虚拟的互联网世界。

2 网络文化环境特征

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有其崭新性,目前还是一个自由世界。网络文化环境有下列特征:①自由开放性:互联网消除了空间界限,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地球村的含义,在互联网世界中信息的传播量巨大,并且十分迅速。②广泛多元性:互联网传播信息具有多元化特征,和现实世界不同,互联网世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千世界”,一网之中可以同时并存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信息。③相互互动性:网络文化环境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是互相联通的,其传播交流不受时间、空间、身份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你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既是信息的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互联网是真正的大众媒体、互动媒体。④空间虚拟性:网络文化环境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虚拟空间,即网络行为所依附的空间,一种不同于物理空间的电子虚拟空间,而这个虚拟的空间与网络相互结合,又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⑤超越时效性:网络世界的高速可与光速并提,其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超越了时间概念,同时互联网世界信息丰富多彩,其数量亦呈几何数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高速的互联网才能满足其传播需求。

3 网络文化环境对社会及每位公民道德的影响

互联网以它的方便快捷、信息丰富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工作、学习、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等。随着网络世界的高度信息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维意识等方面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无拘无束地漫游世界,获取各种的知识,也可畅快无阻地尽情抒怀。因为网络世界传播的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文化给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在网络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人深刻地感受着“地球村”概念,对世界各地信息有接触的渠道,能深切感受国际竞争的激烈,能更快的接受新出现的事物、新提出的理论知识,这对于提高人们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提高其在生存能力有很大帮助;网络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全新环境条件。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保留性和互动性对于全面地了解人们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帮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使人们能更好地倾听人们的心声,了解人们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动态,更好地把握人们的思想脉搏。网络交流是平等交流,这种平等性有利于人们发展个性并完善自我人格。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他人,推销自我,加深自我认识,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十分有益……确实,网络给人们的思想、工作、生产、生活方式、观念和意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冲击,对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与传统到的规范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相违背的异质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Internet还是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突出的是道德问题。其中有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网络谣言等,如我们在QQ进行交流时,会不时遇到陌生人的骚扰,这些骚扰中还经常有色情信息和低俗的内容;有些人通过网络随意散播谣言,这些谣言依靠Internet迅速扩散,并且范围越来越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2008年韩国影星崔真实,就是因为不堪网络谣言的攻击,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2011年日本的地震后,漫天飞的谣言造成民众恐慌,阻碍了救灾的顺利进行;日本地震造成核泄漏后,谣言称中国海水受到核污染,中国将出现盐荒,引发抢购食盐;由于网络能提供大量信息,造成学习及学术上滋生抄袭风气,如作业的抄袭、论文的抄袭等;通过网络散播色情信息、色情广告等不利公民道德进步的异质文化;网络虚拟化、快速化、无界限等特征给人们的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方便,然而又在物理空间使个人更加孤立,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使人们自身的某些素质发展受到限制,亦造成了人们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感情淡化、实际交流能力下降等负面影响,造成一系列包括道德文明在内的社会问题。网络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观,更影响着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网络信息,许多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上网与工作、上网与生活的关系,沉迷与网络且不能自拔,影响了学业的完成、工作进展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网络能泄露每一位公民的资料、信息,合理的个人隐私未能得到充分保障;也可以通过网络制造病毒攻击某种目标;通过网络盗取某目标的金钱、信息资料,使国家、单位、个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网络有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加速各种文化的相互吸引和融合,在广泛传播中各种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正日益严重地面临着“殖民文化”和“文化侵略”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必然会反映到社会道德领域。据有关统计,目前在网络信息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约5%、其他语种仅占5%,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单一语言乃至是单一文化的巨大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甚至可以说明在网络世界中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该统计反映出的问题是大多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只能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而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不间断地进行输出信息、传播文化将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受众,甚至使受众对其文化产生认同和依赖,也可能丢掉对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信任、依赖和自豪。这些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长此以往,很可能会使这些在互联网世界被动接受信息的国家丧失凝聚力,以至于动摇民族存在的基础。

4 网络文化环境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意义

由于网络文化环境对社会的进步、对每一位公民的思维、观念、工作、学习、生产方式等带来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无可避免地造成道德方面的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并且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网络道德是指用于调整、规范使用互联网的网民们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道德标准。网络道德形成后,就会像传统道德一样,依靠网民的内心信念和自制、自律来约束自己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行为,使每个网民的行为符合网络世界的伦理道德,符合国际通用准则、顺应社会发展利益;网络道德建设成为发挥互联网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网络文化道德标准规范着网络环境和网民选择和决定,而付诸符合人类利益的网络行为,使之自觉抵制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为因素在网络文化中所起的校级作用。网络中的不良道德行为已经危及网民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健康发展,只有及时遏止和消除这种不良现象,才能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维护网络环境健康安全,增进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互联网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由于道德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和环境影响而形成,同时需要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传统思维习惯和人们的正确信念来维持,并且道德规范所界定的范畴比法律所调解的范围广泛,所以网络道德建设成为了网络法制建设的重要补充,只有将网络到的和网络法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络的安全和保障网络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提高全体民族到的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应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网络文化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并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化道德建设更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向前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及加大力度加强对网络文化道德建设。

5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改变每一个公民的思维、观念、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它的坏处也是毁灭性的,它可以毁灭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我们每一个公民要树立和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抵制不良网络道德异质文化,使网络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丹冰.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心理品质影响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8).

网络化建设范文3

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出了网络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其实就是现实文化通过电脑的折射而形成的虚拟文化,但归根到底,它终究是来源于现实文化“。互联网绝不是一个脱离真实世界之外而构建的全新王国,相反,互联网空间与现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每创造一种文化就有能力驾驭这种文化,使其朝着人类需要的方向来发展,网络文化也必定如此。我国的网络文化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通过正确的引导、规范和管理,使其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道路。

2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会议时强调指出“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网络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先进网络文化的建设应该遵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要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网络是众多文化载体中的一种,目前,人类对它的依赖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书本、影视、文艺等传统文化载体的依赖。网络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自由性、开放性、动态性。正是因为网络文化具有这些特性,所以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与传统文化相背离的地方,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管理,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治是文明社会一种最公正最有效的治国方式,诚然它也是网络文化建设更有效的途径。网络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如:安全问题,产权问题等均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理,建立日益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可以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信息。事实证明,只有运用法律的权威去治理网络文化中那些违法乱纪的现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必严,并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才能使网络文化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才能朝着人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4加强道德伦理建设

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方法,属于“他律”,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完全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是不行的,只有兼顾“他律”和“自律”、“内在”和“外在”的协同管理才能真正的建设好先进的网络文化。道德约束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有着法律法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网络道德伦理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少违法乱纪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缓解因网络发展而引起的众多伦理和心理问题。人类在现实的生活中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的表现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自身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而在虚拟的网络里,由于缺乏监管人们就会通过感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很难抵御外在的诱惑。这就导致了网络上很多充斥人们眼球的不健康的信息以及违法行为。所以要加强网民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标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道德教育,提高网民自身的素质,将这些外在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化为自我约束和自觉行动。

5小结

网络化建设范文4

1.1信息结构多元的文化

网络文化行为,使进入信息结构高度离散的国际性网络失去主观主导及专门化的特点,面向高度综合性及广泛性的无中心文化环境发展。伴随着改革进程中经济结构、经济成分以及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阶层在重新分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日趋多元化。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在强化着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明显地体现着转型社会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生活态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求。

1.2提供资源共享的文化

Internet原意是Inter——Network,通译为“网络互联网”,一般称为“互联网络”,我国官方译名为“因特网”。“因特网”经过远程终端联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和信息高速公路四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显现出“以光纤为骨干网的高速通讯平台;以连接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以传送视频、音频、数字、图象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三大特点,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群体和个体用户通过跨越时空、跨越国土、透视社会的各类平台提供的信息源任意选取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国际性、知识(信息)需求的互换性及快捷性。

1.3张扬个体自由的文化

网络象一个工具,本身为中性,而形成载体的网络文化在加载内容的状态下,体现出本质。如人们利用QQ、BBS等形式淡化传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满足个体自由文化的需求,获取交流的共鸣。

1.4提供情感满足的文化

被称之为“人造现实”(ArtificialRe?鄄ality)、电脑空间(Cyberspace)、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的多媒体网络,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为三维,使人们直观地与计算机形式的动态环境交互作用,让人任信服地感受到它仿佛是真实的。这种能够展现色、香、味、触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制造了感情化的娱乐效果,即时性的愉悦,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活的直观感受相契合,获得广泛的认同。

2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影响

2.1对建设“伦理政治”即守法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信息结构的高度离散,对师德建设所追求的思想统一、观念整合的目标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部分人思想的错位,道德的失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求“善”,传统的道德修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重人”意识,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伦理型”文化。伦理文化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类观念文化的核心。而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客观的造成了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使教师政治观念产生模糊,民族意识出现淡化,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讲究道德、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受到冲击,伦理政治的守法等行为受到挑战。2.2对建设工作环境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提供的资源共享文化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体现的三大特点(前述)构筑起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不同层面的网民在“网游”中按照各自的需求定位而获取信息,形成了一种包含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多层次的文化体系。凸现文化体系的多层性。这种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生存形态,对于日益增多的上网大学教师来说,他们通过网络可以无拘无束与人交往,方便快捷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同时,因为信息的膨胀和泛滥,合法和非法信息共存,有益与有害信息同在,真、假信息及亦真亦假等信息混杂,从而产生网络“信息污染”现象,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环境带来诸多的影响,对重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环境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2.3对建设文化场景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种种类型中,有古代的和传统的成分,也有现代的因素,甚至有后现代的影响;有本民族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有科学和理性的文化,也有封建迷信的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还有庸俗的。并且以视频、音频、数字、图像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体现网络文化结构。这种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兼备的立体的多面性的文化结构,使人们从线性的单一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全球意识。但由于高校师德建设进入网络对文化场景的引导性的滞后,面对文化结构多面性的影响缺乏更多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做出积极的应对。

3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

3.1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监控机制

网络文化给教师提供了网上行为的极大自由度,其资源共享、结构多元、个体自由、满足情感的特征,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超出了现有道德和法律水准所适应的范围。因此,当前网络管理必须实行政府行为,学校也要建设强有力的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构,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管理行为,对涉及引发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抵制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明令禁止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对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上网人员要予以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安定团结,净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3.2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是针对“网络社会”可能出现的无序状态,教育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培育教师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和批判意识,使他们在浩如烟海、清芜并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伪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的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趋势,调整心理承受能力优化信息处理的心态。三是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并把他的教学内容引入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之中,使教师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

3.3构建文化体系,占领网上阵地

教师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须遵守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育人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在教师大量融入“网络社会”的新时期,为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驱使我们提升理念、整合资源、构建网上师德建设文化体系。主要是:建立标识独特的校园师德文化网站吸引教师眼球,创造性地建设精品网络文化工程;设计别致的窗口,增强文化内涵,明晰师德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以历史、案例、故事、评论、讨论等表现形式,倡导新思想、开启责任心,增强实效性;以有机嫁接各家网站健康、文明、向上的内容,集众站之长,补己站之短,吸引点击频率;以名师QQ、BBS在的线交流及邮件的快捷传递,促进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以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开展信息管理及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优化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环境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韩叶盛,高志军.网络教学与师德建设[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4)

2刘莉萍.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J].山西教育,2000(5)

网络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8898-02

Talking about the Library Network Construction

WANG Feng-lan, LI Tian-ying, SU Yan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Present, China's various systems, various types of library automation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upgrading of our library automation, networking, building awareness of,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automation. Realization of the library network, the library for future survival, the key to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twork; digita; information resources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

2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

2.1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一般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

2.2 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

二者有以下几个特点: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和支配的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

3 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

3.1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

3.2 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

电子出版物是指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

3.2.1 电子文献的计量标准问题

电子文献按载体分,有磁、光、电介质。按文献类型分,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和软件读物等。根据电子文献的特点和工作经验,统计工作有以下三种办法:1)以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2)以载体的独立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管理。3)抛开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具体内容,以bit(信息比特)为计量单位进行统计。如馆藏电子文献有xM或xG字节等。我个人认为第三种办法更科学和准确。

3.2.2 电子文献的分类编目

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以按照丛书的办法分编;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有多个文献时,可以按多册书进行分编,但每张卡片上要有相互参见项。

3.2.3 电子文献的存放管理

电子文献的存放保管,最好是放置在远离磁场、干燥阴凉、密闭防尘性能较好的柜里。而且摆放时应立着,不能多层平放。

4 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

4.1 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信息资源是因特网最重要的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四大类:1)电子报纸;2)动态信息;3)全文期刊;4)书目数据库。

4.2 因特网信息查询工具

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具体的查询效果,可能还与你的服务器的功能和你登录的服务器、时间,网络的带宽以及你的工作站性能有关。

4.3 指引库的建设

所谓指引库,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形象地说,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指引库是航海图。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

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分析、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完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牛文胜.国际互联网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网络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网吧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一、现状分析

网吧是学校周围不可缺少的存在,调查数据显示,大学里的网络设备还不足以满足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大部分人会选择到学校周边的网吧以满足对信息和知识的需要,这样一来,网吧便成了大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但是网吧所包含的内容万象纷杂,良莠不齐,有适合大学生了解阅读的知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落后腐朽文化。怎样处理好获取有益信息与避免落入网吧低俗文化的关系,是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

根据我一段时间的调查,收集了许多有效的数据。据调查,以一个网吧为例,每天有大约170人到网吧上网,而在周六周日的时候,人数达到了200。这些人群中,平均每周上网30小时以上的占57%,更有甚者,每天在网上的时间超过8小时。基本上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在上网这些人中,玩网络游戏的占到总人数的59%,还有23%的学生在看娱乐节目与各种电影,15%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剩下的都在聊天,浏览网页,听音乐。由此可见,玩网络游戏的占到了大多数,这也是网吧文化建设中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宿舍调查中,按照每间宿舍六个人计算,平均每个宿舍有3.2台电脑,在11点之前熄灯的占15%,在凌晨一点之前熄灯的占75%,有10%的宿舍在一点之前不熄灯。在上网内容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玩游戏、看电影。由此可见,加强网吧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网吧是把双刃剑,大学生要看清网吧的利弊

网吧既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能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无法自拔。网吧文化存在于校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在这些影响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是一把双刃剑。能否处理好网吧文化里积极与消极的文化影响是大学生能否健康生活学习的重要保证。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要为学生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因此更要加强校园网吧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老师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网上学习突破了原来形成的授课制的限制,使大学生能够在网上一对一学习,不需要像班级授课制那样集中起来。他们可以通过校园网吧这一途径,学习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各种载体学习,校园网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二)知识面得到了全面拓展。

课本中的知识有其不足之处,而上网却能时时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动态,拓宽知识层面,使自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能够全面拓展自己的知识。

(三)虚拟空间的营造使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在网上学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这些虚拟的学习协作与研究,正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能得到发挥,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看到网吧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也有自己消极的方面:

1.危害健康。网吧的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有的网迷对游戏的痴迷,

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巅疯地步,致使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2.摧残心灵。长期沉迷于网络使其产生心理依赖,严重者会导致心理扭曲、心态变态。对虚拟世界的渴望,让他们对现实社会产生漠视情节。忽视亲情友情,乃至产生对家

人朋友的仇恨。一旦有人阻止其上网,便会被其认为有不满情绪,就是与其作对。

3.影响学业。有些同学天天在网吧玩游戏,沉迷于网上的世界,晚上游戏眼放光、白天上课无精神,使自己的学业荒废了。更有甚者,因为长期学业荒废而被学校劝退回家的。

对于校园网吧文化,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

学校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更加需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1.改善和增强校园网的功能,加强网络设施投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上网环境。完善校园内部网络的制度,强化网络设施的功能。疏导大学生校内上网。完善学生宿舍网络,加强网络监控技术的研究,让大学生尽量满足上网的需要,同时又可以通过技术解决对大学生上网的监控。

2.使学生遵守学校的相关纪律,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避免上网沉迷,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专业研究,利用网络充分发展自己,提高学习效果、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在了解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学习。

3.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于网络文化建设的政策。要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整顿工作。当前,需要改善网吧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危害,加强游戏的监管,减少学生对游戏的依赖。宣传健康有益的文化。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使网吧不再成为学生玩游戏的场所。规范校内上网秩序和净化内部网络资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对“网络成瘾症”的预防和救助行动;同时积极联合和呼吁社会各界和部门,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正确对待网吧文化,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需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上网以是一种必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需要趋利避害,通过上网丰富自己的头脑,避免网吧带来的消极影响,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纤维混凝土

下一篇房地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