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例6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1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一直存在问题,并且对于整体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行。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漏洞,同时对于整个农村地区来讲也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当

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农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户来讲,缺乏相应的管理意思,很多时候只用水,而忽略了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对于设立设施缺乏必要的管理,就导致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今很多农民在水库边设立鱼塘等各种用水,由于没人进行必要的管理,就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干旱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村民的饮用水,因此水利管理不当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

2)农村水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农村地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主要受到农村地区各项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高技术以及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落户到农村水利工程上。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低水平的施工人员加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就出现了很多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设施落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设备,对于新设备的使用方面极为缺乏,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系数降低。陈旧的设施加上非专业的施工人员,就会造成较多的工程出现安全管理问题。

2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思考

针对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思考来看,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是存在的,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需求来看,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多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也不会做必要的防护,就会导致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最终影响工程安全管理进程。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较低,对于人身安全保障缺乏必要的认识,由此看来,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2)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安全管理措施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就应该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基本保障,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使其管理方法更加容易被接受,并且能够有效的去执行,这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建设是对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系统保障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有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就会增加安全系数,同时也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的系统监督。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整个工程体系的运行,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并且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体系,让更多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3结论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2

《国家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家审计管理模式现状与弊端,结合陕西审计管理工作实践,从计划管理创新、现场管理创新和审理稽核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和探讨,在法律政策、机制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层面,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进行了梳理提炼和经验归纳,针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技术、制度和人力保障机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与实现机制》一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生成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目标;对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进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发挥免疫功能的自身优势;在描述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机制框架;并从审计理念、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等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经济案件线索审计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经济案件的本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点上,探寻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对审计在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总体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和论证,运用多种学科及相关理论,归纳、梳理和提炼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为审计查找经济案件线索、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监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主要从聘用审计的委托关系、聘用审计的动因、聘用审计的作用、聘用审计的过程管理和基本指标评价等方面构建出了一套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充实和丰富了现有国家审计理论,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的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这次由审计署组织的2010年至201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中的参评论文共193篇,其数量与规模较以往明显增多,经专家评委匿名打分评审,通过审计署领导批准,共评选出优秀审计论文7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从这次论文评选结果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审计署机关7篇;地方审计机关40篇;特派办和派出局19篇;审计署4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3

一、导入理念,转变观念,制定规划

营造良好氛围,注重理论宣传和借鉴实践经验,在省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倡导下,分公司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具体要求下,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和对“学习”的狭隘理解,创建工作一度停滞不前。初,我们走出去参观学习长治、阳泉分公司学习型班组的成功经验,深刻体会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创建活动做好理论导入,我们为职工购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书籍—《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愿景创造》组织学习,以讲故事、做游戏、举办文化沙龙、qc活动、论文评比、开展深度汇谈等多种形式,为创建营造氛围。期间,省公司、分公司领导多次来我所进行检查指导,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加增强了我们创建学习型工区的决心和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索,我们感到职工思想观念上的滞后,阻碍了学习力的提升,转变观念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四种新观念:

1、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观念。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成长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3、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4、改善心智模式,不归罪于外,不自我设限。

为使职工能很好地改变观念,改善心智模式,我们开展了“班组长换位思考”,召开“我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的对话,使大家敞开心扉,倾听意见,学会反思,学会超越,逐步树立新观念。

召开创建学习型工区再动员大会

按照分公司“创争”活动的总体思路,结合我所实际,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7月1日召开了创建学习型工区再动员大会。会上系统地提出了我所创建学习型工区“1553”方案,即确立一个目标: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一流保护队伍;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作业程序标准化、专业管理现代化;争做专业标杆,再展保护风采。营造五种氛围:一是营造提高学习力的氛围;二是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三是营造创新的氛围;四是营造反思氛围;五是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分公司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三是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四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五是与搞好安全生产相结合。达到三个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会后,我们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编写印发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深入系统地领会创建方案的实质内涵。

二、结合实际,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建立共同愿景

为了推动组织的发展,提高学习的动力,我们在全所开展了以建立个人愿景、班组团队愿景和组织共同愿景三层次为内容的大征集、大讨论。职工结合自身成长和价值观凝练出个人愿景,各班组结合工作岗位和目标凝练出班组愿景,领导班子成员将大家的愿景实质加以提炼、汇聚,并分析安全生产现状和企业发展,提出近期愿景构想“树标杆,展风采”。我们利用网页、宣传栏、下发调查表等手段进行宣传。7月16日组织了“愿景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经过全所上下的反复讨论,凝练出我所的共同愿景。

长期愿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一流保护队伍。

近期愿景:争做专业标杆再展保护风采。

近期愿景的内涵设计为:以长治分公司保护所为标杆,达到标杆水平;发扬传统,求细求精,勇于创新;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我所11个班组股室都建立了团队愿景,如保护一班的团队愿景为:安全生产、精益求精、造卓越团队;保护二班的团队愿景为:团结创新、确保安全、努力学习、争创一流;自动化班的团队愿景为:快乐工作、和谐相处、创一流成绩;生技股的团队愿景为:创新管理、追求卓越、推进生产规范化。全所66名干部职工,建立了个人愿景,如二班班长的个人愿景为:立足本职,一专多能,和大家一起创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班组;生技股长的个人愿景为: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人员。

个人、团队、组织愿景的建立,凝聚了人心,体现了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价值,为我们创建学习型工区孕育了无限的动力。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创建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在提升大家的学习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力上下功夫,力求实效。

(一)开展工作讨论会。生技、方式股和生产班组建立工作讨论会制度,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以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开展工作,生产班组把现场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反馈回来,集中讨论解决,并通过“日碰头、周分析、月总结”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学习,详细分析工作环节,优化程序,提高了班组和管理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大型工程和新原理、新技术保护装置调试验收时,班组互派人员参加,以便于工作交流,知识共享。

(二)开展事前预想会。在春检、迎峰度夏、技改、重措、大修工程中,生技、安教股会同生产班组编制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方案及危险因素预想控制措施,并落实到设备、落实到人;内勤班编制工程开工三措和施工方案,并由生技股、安教股组织会审,分析方案措施是否细化到位,是否按《二十五项反措要求》和《作业指导书》的条款执行。积极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人员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和反应速度。——连续两年,配合调度所成功地进行了“忻——朔”电网反事故演习。

(三)开展事后分析会。保护一、二班每周进行一次保护动作分析会和典型缺陷处理分析会,从中找出保护二次系统存在的隐患,通过分析提高了大家准确判断故障和处理缺陷的能力。在分析学习的基础上,生技股编制了《保护月报》专刊,对每月的生产情况进行通报,对典型保护动作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四)开展寻找问题会。保护一、二班、自动化班和生技、方式股每周召开一次寻找问题会,解决管理、生产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安教股每月召开安全活动分析会,对上月的工作从安全的角度进行反思学习,并编制了《安全活动分析》专刊和《反事故斗争汇编》资料,供大家进一步学习。

通过信息、经验、教训的交流学习与共享,团队学习力大大增强,真正获得了“1+1>2”的效果。省公司保护专业技术比武中,保护所获得团体第一名,范卫、米晓东同志获得个人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吕晨旭同志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在强调团队学习的同时,还注重职工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培养大家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学习的态度,养成大家以搞管理的思路来做学问的习惯。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内培为主,内外结合,每周举办一期专题技术培训和采取保护和自动化专业互补讲学;邀请专家和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来所讲学;每年外派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公文信息、企业管理等培训40多人次。鼓励大家自学成才,对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所里给报销适当的培训费。最近几年,有26名同志参加后续学历教育,取得太原理工大学、华北电院的毕业证书。每半年进行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验,对班股人员在技术、技能方面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突出者担任班组负责人,甚至选拔为班长或技术员,考试成绩进步大的晋升为专责工,并给予加岗加薪。

(二)成立专业攻关小组。我们成立由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复杂的系统故障分析。初,我们发现lfp-941a保护插件软件程序走死现象,立即会同厂家进行分析研究,对lfp-941a保护旧版本进行了升级。一度时期,忻-朔电网运行稳定储备低,特别是110kv原平-枣林-神头输送断面上,设备老旧,运行方式不灵活,输送负荷压力大,一旦线路故障,就会造成局部电网的破坏,造成多台变压器掉闸。方式股郝彦东同志结合电网实际,活用《规程》,对所在110kv变电站中性点接线方式间隙保护定值进行调整,保证了电网设备的可靠运行。

(三)成立qc活动小组。我所现有4个qc活动小组,每年举办保护所qc会,邀请专家进行qc知识讲座。近年来,结合生产确立新课题45项,自动化班的qc课题《集控站通道误码消除》获得二等奖。

(四)成立兴趣小组。我们成立了网页制作、写作、体育活动、学习互动等兴趣小组。大家在学习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呈现出了一批快乐的学习团队。,全所职工共撰写论文65篇,开展论文评比,评出12篇优秀论文,并有5篇分别获得分公司科技论文一、二等奖;举办网页制作大赛,棋类比赛,文化沙龙等。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力和工作能力,挖掘出了每个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队伍。孙俊华同志被评为省公司继电保护专家,保护一、二班、自动化班、生技股分别获得市级和分公司的“青年文明号”。

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细化安全管理目标支持体系

为了再度掀起创建高潮,6月15日我所召开了创建学习型工区推进会,会上我们充分认识了当前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确立了以“系统思考”为核心,深入细化安全管理目标支持体系。

我们的安全理念是:1%的错误就会导致100%的失败──细节决定成败。

安全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管理科学、求新求精、持续改进。

安全管理目标是: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保护正确动作率为100%,保护微机化率为99%。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电网安全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要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支持体系来支撑。当前我们运用“系统思考”,细化安全管理目标支持体系,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大安全观是开展创建学习型工区与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结合点。

(一)提高整体思考能力,加强系统执行力。从整体思考的角度出发,推行“大计划、大安全、大成本、严格管理”的“三大一严”的工作思路。大计划──就是把所有工作纳入计划预想控制之中,变盲目被动为计划主动,获得成功;大安全──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安全观,实现环节与整体的统一;大成本──提倡人人讲效益、人人讲节约,形成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团队、节约型个人;按照严格的标准程序制度来管理,防止漏洞,防止失误,纠正偏差。提高系统执行力,始终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国网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省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细则》,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细则》,签订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状和“三不伤害”保证书,对安全生产实行全面考核,使安全意识层层强化,而不是层层衰减。

(二)提高动态思考能力,由目标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变。我们的管理工作是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细、做到位,按照标准实用化的作业指导书,实现程序化的作业。完善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和《继电保护二十五项反措要求》。通过过程控制,实现闭环管理,最后达到持续改进。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我们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教育反思室,在每天的碰头会上由安教股报当天的安全天数,方式股报当天的系统运行方式。使“安全”成果和系统运行状况牢记在每个人心中。我们还组织进行了“新安规知识竞赛”,保护二班开展了“我的身边无违章”活动,安教股开展了以“遵章守法,落实《决定》,关爱生命,造福家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营造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安全文化环境,一种不约而同的安全理念,逐步影响和规范着员工的行为。

(三)提高本质思考能力,增强设备和人员的素质。人才队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储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所历来注重队伍建设,注重职工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们创新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初,成立了保护一、二班、自动化班和安教股,有12名年轻骨干选拔到班股长岗位上,更大程度和更深层次上调动了职工特别是年轻骨干的积极性。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大家的潜能,从专业管理到作业班组,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和实施考核制度,鼓励职工通过学习,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班组内人人争当技术骨干,管理层人人争当管理能手。从电网设备入手,加大设备改造力度,通过大修、技改、重措等时机和手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设备健康运行水平,实现二次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的低缺陷率、高投入率和正确动作率,以保护的正确动作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以人为本,培育优秀企业文化

无一不渗透着文化的底蕴。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职工利益、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上下沟通、制度建设、技术和管理创新、学习型班组建设、安全和环境文化等。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外部形象好,更重要的团队精神好,凝聚力强。近年来,把“以人为本”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的氛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发扬民主气氛,倡导团队精神,鼓励职工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外部形象和内在凝聚力,展示保护风采。

理念:求新求精持续改进

精神: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价值观:企业发展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个人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支撑。

(一)营造“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围。成立了由班、股长以上干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管委会,初期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放在管理民主化。建立了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重大决策由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采取先议后决,先公示后公布的方式,更大程度上采纳众多人的意见和智慧,使决策趋于成功有效。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仅全所征集合理化建议65条,采纳24条,其中18条获奖。民主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员工自主管理,班组开展了今天我工作负责人”对话和现场实践,班组成员由过去被动“工具性”工作变为现在主动“创造性”工作,各岗位的工作达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检查和没检查时一个样,把自主完成任务、自动协调岗位间的工作、自动检点维护设备等班组工作当成是自己应做的事,不需领导或班股长的督促。

(二)营造“快乐和谐”的工作和人际氛围。一个人有了成就感,工作起来就有激情,心情快乐。我们在职工中倡导“工作为了明天,学习成就未来”的思想,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高质量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取得进步,内心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彼此交流的学习伙伴。我们体会到企业文化最终落脚点就是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上,在全所推行了“亲情文化”。职工过生日时,会收到所里赠送的鲜花、生日蛋糕和全体职工的祝福语。关心和慰问离退休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我们有3名职工家属重病在北京和省城住院治疗,所领导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医院看望,并带去全所职工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每年选派2名职工去外地疗养,分批组织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还经常组织歌咏、健身、钓鱼比赛,分公司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中保护所获得了团体比赛“第一名”,又一次展示了我们团队的风采。经过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改善了领导、职工的思维方式,改变了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人际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全体职工充满亲情的大家庭,让职工以快乐的心情,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三)营造“持续创新”的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学习力与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个人和团队只有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自身活力,克服原有的惰性。为此,我们创新了激励机制:1、建立了人才激励考核机制,每年对班股长进行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实行“末位调整制”;对工作负责人实行考评上岗,结果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的依据。2、鼓励专业带头人,树内部标杆。每年动态评选3-4名技术能手,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励其本人和他人,不断学习、不断取得成绩。3、设立科技创新奖,每年进行一次技术创新成果评审会,对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有创新和发明成果的同志给予肯定。,有6个项目获所里技术创新奖;3个项目获分公司科技项目一、二等奖,其中自动化班的《城南站disa-1监控装置改造》获分公司科技项目一等奖。

开展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的创新理念是: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做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的目的于创造。能力转化为成果,提升团队创新力保护二班在神山站1#主变测向量时发现变压器保护差动回路差流偏大,及时进行了分析,判断出是因变压器一次分接头位置不对应引起,经过调整,消除了故障隐患;生技股孙俊华同志针对110kv及以上电压二次回路设计上的不合理,分析出微机保护电压引起保护误动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试验方法;方式股郝彦东同志针对神枣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提出枣林110kv站rcs-9652母线自投保护存在运行弊端,采取了措施,避免了事故。

不断细化目标管理支持体系。制定了定值管理、缺陷管理、工程管理、软件管理4个闭环管理流程及信息流转、定值管理、缺陷管理、工程管理、软件管理、日常维护回执6个管理制度;编制了25项标准实用的作业指导书》出台了格式化试验报告,生产管理中运用系统思考。完善了保护mi系统、故障信息远传系统、cad图纸远程调用及整定程序实用化,使管理水平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四)营造“反思”的文化氛围。随着心智模式的改变,学会反思,学会使用镜子,开展“决策反思、工作反思、失误反思”。今年,结合“6.4”事故开展系列反事故活动,各部门自查工作,从细处入手,检查台帐、工作记录、检查任务回执,分析薄弱环节和存在隐患的设备,找出运行中设备隐患16条,及时进行了整改。从反思中找问题,从失误中反思找对策,解决管理的不畅通和现场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经过反思,真正使职工意识到事前安全防范,比事后的处罚更重要。永安220kv变电站扩建工程中,保护二班编制详实的现场调试方案、应急预案,注重反思,保证了调试验收工作按进度顺利完成。新投繁峙220kv变电站验收时,保护一班严格标准程序化,执行反措要求,把好二次设备的调试验收关,实现了基建向运行的“0”缺陷移交。以此为例,我们在生产管理中积极进行反思,使安全生产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的状态,进而养成了大家的“大安全观”和“系统思考”的习惯。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4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发展理念变迁、经济运行模式调整、中西文化碰撞、不同价值观的融合,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档案部门与档案工作者也概莫能外。档案工作者只有主动转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事业。

档案工作转型,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观念转型、思维创新。解放思想,进行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前瞻性思考是档案工作思维创新的基本方式。档案部门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对于档案工作的需求,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识,把握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敢于突破前人、超越自我,提出档案工作在社会转型期的新理论、新体制、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培养新型档案人才,完成主动转型,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社会功能。

在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可以看到安徽档案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与决心。他们以“四变”的创新思维,变冷门为热门,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变死档案为活信息,让档案工作在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变自我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使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开拓新境界――理论创新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中国档案学要加强管理理论研究,并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关键和全局问题。实践是理论的现实来源和客观基础,理论是实践的高度凝练与抽象,它们总是相伴而生,相互影响。

目前,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工作实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总结,以便引导档案工作变革向纵深推进。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着重解决理论滞后、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探索出一整套符合转型期社会特点的档案理论体系。我国的档案理论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断总结档案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在创新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

纵观中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总是贴近档案管理实践,密切注视并及时发现、抓住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情况与问题,从理论上做出切实、中肯、客观的解释与回答。例如,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进行的“国家档案资源整合”,提高了综合性档案馆在国家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必然要求现有的档案馆理论得到创新。又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制度,这就产生了档案的来源与归属不确定的问题。档案不再单纯属于国家所有,一部分档案属于个人所有,甚至属于外资企业所有,档案的成分开始变得复杂,原有的“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就必须得到修正与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开放利用档案资源――服务创新

目前,档案开放利用不仅是十分迫切的社会需求,也逐渐成为档案学者们的共识。

十分可贵的是安徽档案部门不失时机地果断出击,创新服务机制,探索档案资源整合与开放利用的新办法,积极为经济建设和老百姓服务。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该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后的2006年接待档案利用1500人次,是上一年的7倍多。从用途比例看,下放证明34.7%,婚姻证明10%,低保证明14%,工龄证明10%,年龄证明4.3%,学历证明3%,林业“三定”权属4%,续修县志7%,其他7%,绝大多数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安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有力地证明了,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困难,急需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撑;另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往往就是制约利用的瓶颈,一旦突破,档案利用工作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无论何种情况,档案的开放和利用都应该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点,安徽档案部门为我们明晰了思路。

创新服务内容是档案服务创新的核心,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时间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创新。电子文件的普遍使用给档案馆增添了一种全新形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的中心功能正在从管理档案实体向管理档案信息资源转移,管理对象的变化需要管理者积极应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通信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档案工作要顺应时代和改革的现实需求,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档案开放利用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依靠档案科技创新。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设备的投入,还要求人员培训落实到位。

关于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

人才是档案工作创新的核心。目前,档案界的创新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培养档案创新人才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档案创新人才正在不断流失。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他们设计好档案工作创新的人生道路,树立一个能够体现人生价值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对那些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要在政策、资源上给予重点支持,承认创新人才的价值,建立相应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发挥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鼓励工作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点子,保护工作中的不同意见。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档案开放利用创新,是当前和今后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内容,其预期成果价值重大。因此,要大胆解放思想,特别要注重原创性和开拓性构思,力争赋予“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新的亮点。笔者认为,这些创新亮点可以涵盖以下内容。

研究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所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并借鉴国外和兄弟省市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政策、理念、做法、经验和教训;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开放利用原有政策存在的问题、症结及其成因,提出进一步开放档案信息的指导思想、政策和策略;探索界定档案信息开放范围的标准依据,深入研究阐释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相配套的档案信息开放规则;理清和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与客体,档案信息开放与保密等理念,并梳理与之相关的法律关系;开拓原创性思路,探究档案信息开放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等创新方式与政策制度保障;研究阐释适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环境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开放新理念、新守则、新规范、新道德。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5

1 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现状

当下,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得到了重视,安全事故率整体趋于下降趋势。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的,2015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比2010年下降了62%;在2017年典型的17件事故案例中,爆炸占了13件,中毒占了2件,垮塌1件,受限空间窒息占到1件,其中90%以上属于违规操作,但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得到遏制;2018年全国共发生可统计的化工事故176起,虽然事故总数有所下降,但重点安全事故的发生频次有所上升。安全管理缺失是主要原由,但一线操作人员素养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而违规操作至事故发生是基本原因。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小化工企业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步伐不断向前发展着,其主要特点是数量众多,占化工企业90%以上,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以引进生产线和代加工产品为主流。虽然目前的发展有所改观,但化工的生产因综合性要求高,代加工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比较高的占比存在着,这导致了因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而引起安全事故的大概率发生。近几年相对高的爆燃等重大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代表性的信号,生产技术的落后也是安全事故否发生的根本原因。另外近年来化工事故的有效遏制是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从国家对化工企业的安全政策制定、安全检查落实和考评以及化工行业对安全意识重视和实践,可以说管理层面的紧箍咒越念越紧,收效也很明显。据所知,现在国内化工园区对安全的要求极其严格,可以说和当前的环保监督极高要求不相上下。不管是上层的因政策导向的管理还是园区管委会的直接执行管理,表现出来的为行政管理的压倒性特点,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刀切的强制性。可是其中的技术管理有些欠缺,这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安全技术支撑精神有所差距。然而這毕竟是外因,一旦行政管理重心转移,势必会导致爆发性安全事故隐患出现,如同时下的化工环保管理,人员在岗一切正常,周末不在岗老百姓反映环保问题多多。这方面很多学者对当下的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提出了许多对策。然而,大体是基于当下中小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的不先进,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欠缺而落实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层面提出问题解决建议的。客观上,中小化工企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因此,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内因着手解决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问题,而包括技术(涵盖安全)创新在内的企业文化创新是解决中小化工企业各种问题的归宿和出发点。

2 创新文化理论和中小化工企业安全实践需求

中小化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化工企业大多是家族型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因为往往不具有公司特有的文化内涵。它们的活动通常围绕生产追求利益展开,低成本高利润是行为的驱动力,表现为不注重生产线的现代化,不愿意花高薪聘用高技能人才,不怎么在意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因而也形成了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化工企业的文化缺失,更谈不上文化的创新、创新文化的引领和引领高端化发展。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不断是企业文化尤其是安全文化不充分发展的反映。因此,需要创新文化理论指导中小化工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内在要求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和对新生产技术的追求,从而能从根本上极大程度地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创新文化会长效地给予包括中小化工企业在内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和持续健康发展所需的精神动力。关于创新文化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诠释。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鼓励企业创新,当然也涵盖和安全紧密相关的生产技术创新,因为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给安全带来了基本保障。如同轿车,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其从最初的实现代步功能发展到当前的高安全的、智能化和舒适型集于一身的交通工具,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创新也带来了安全。创新文化的本质是勇于开拓求新求真,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辐射等功能,能够有效规范人的行为,极快融于体制中,灵活贯彻政策,如此这般的文化渗透会使中小化工企业从内在意识到外在生产实践都有了安全自觉,此也是当下中小化工企业的发展需求。从创新文化理论构成要素来看,它即包括环境和物质的动态构成,也涉及行为、制度和精神方面,重要的是后者的软文化,而恰恰中小化工企业缺少的是这些软文化。

在实践中,有很多中小化工企业也在积极树立自己的文化,包括厂标和宣传语等,当然这些文化是服务于生产需要的,离创新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对其安全现状的改进作用有限,因为现实就是文化的体现,当前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也就是说中心化工企业缺少系统、核心的文化,创新文化的要素有待进一步有序构建。

3 中小化工企业创新安全文化的构建

中小化工企业创新安全文化的构建具有现实的紧迫需求,也有创新文化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对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的认识和推动安全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对其创新安全文化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基于现有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文化体系的构建。当前许多中小化工企业已经注意到了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但对创新文化要素如何嫁接到自己企业文化上的创举基本没有,现实中可以从创新安全文化构建這个子系统文化为起点,结合创新安全文化要素来构建,即是实践也是安全理论印证,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在符合企业文化建设逻辑上构建中小化工企业的核心安全文化。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逻辑过程,而且每个中小化工企业的文化基础不同,生产的技术和产品不同而导致其文化的氛围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建立契合自己企业生产特点的核心安全文化,比如挥发性产品的生成就需要注重生产线的密闭性以及防火防静电等作为核心的建设点。三是要建立企业职工的创新文化培训,使之认同企业创新安全文化。中小化工企业运行中的每个操作岗位基本是人在起作用,对人的创新文化训练需要在常规安全规程要求基础上灵活应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很多发生的中小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如果现场工人能够及时创新处理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的安全事故不会发生,至少能够降低事故的损失。文化是有效连接中小化工企业中人和物质的精神纽带,创新安全文化的构建有助于中小化工企业在安全问题上的积极能动性发挥,有助于从根本上把安全问题解决,从而提升中小化工企业的发展水平。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6

食品安全是最迫切最引人关注且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必须重拳出击重典治乱。当前社会组织的发展仍面临不少困境,同时还存在社会组织的自律问题,人民日报题为《行业协会需要“刮骨疗伤”》的评论指出,要对协会乱象严肃整顿,给行政行为确定边界,为社会组织发展留足空间。

今年以来,以2011年省部班讨论社会管理创新为发端,社会管理创新频繁进入中央的议事日程。目前,虚拟社会、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公共安全等人们关注的敏感问题,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问题,也是最能体现各级政府创新能力之所在。在“七一”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也就是说,社会管理的本意不是“管”而是“服务”,其核心要义是要通过有效的社会服务保障和维护群众权益,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热点:微博问政和网络警察开创虚拟社会管理新空间

【案例】 最近,广西网友江某通过微博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传闻,迅速在网络流传,其骇人听闻的细节,不仅使当地螺丝粉店生意大减,而且造成了不小的心理恐慌。然而,经公安部门调查,“尸油煮粉”纯属虚构,造谣者已被行政拘留。

【思考】 作为现实世界在虚拟空间的“投影”和“映射”,虚拟社会已俨然成为现实社会之外的“第二社会”,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截至2011年4月底,我国网民接近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的新特点,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新特点,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对虚拟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对策】 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首先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全新的网络执政观。在这方面,浙江为全国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8月25日,由腾讯网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拉开大幕。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博官民互动案例调研报告》和《政务微博地图与指数》,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听众数量在10万以上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已达到689个,而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朱永新、广东省公安厅、“微成都”等多个微博的听众数量均已超过百万。目前,浙江省组织系统9成干部都开了个人微博,全省有3000多干部拥有微博,形成了微博上的“浙江军团”。

【小结】 在不断推进网络问政同时,探索虚拟社会管理新机制至关重要,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更为迫切。作为全国网站网民最多的省份,广东自2000年5月成立专职网警队伍以来,已组建了一支超过1200人的专职网络警察,有力打击了网上色情、、诈骗等各种网络犯罪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络犯罪“克星”。目前,约有20个地区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自己的网络警察队伍。

难点:均等化服务是流动人口管理的落脚点

【案例】 今年6月11日,广州新塘镇大敦村发生“6・11”聚众滋事事件,一名四川籍孕妇因在农家福超市门口经营摆摊,与该村治保会工作人员发生争执,随引起聚众滋事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注。

【思考】 广州“6・11”聚众滋事事件是流动人口管理暴露出的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内地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为2.21亿人。不容回避的是,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不少农民工总体上处于“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歧视、文化上排斥、制度上限制”的境地。因此,如何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和保障是最大的难点。

【对策】 事件发生后,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当务之急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服务需求,切实进行整改,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7月21日闭幕的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和创新镇村社会服务管理的意见》等文件,提出拟通过管理权限下放、统一招聘培训镇村维稳队员、吸纳外来工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创新手段,全面加强基层管理与服务。其实,不仅广州,近年来各地也在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新机制,多个城市以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打破了户籍束缚。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已先后对外来人口推行居住证制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提出要实行流动人口“集中住宿集中服务”,但也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让流动人口集中居住,不可取,于法无据,从操作环节来看,这种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

【小结】 流动人口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给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和平等的社会保障。在这方面,作为新晋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探索的积分制入户政策最值得关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4万名外来工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今年广东要力争完成18万农民工积分入户任务。而与广东推出的积分制入户不同,更多的地方把居住证作为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保障的载体。如今年6月福建晋江出台的《关于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的意见(试行)》提出,流动人口持有晋江市临时居住证,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享受12项“市民待遇”,主要包括与本市市民享受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同等待遇,但从北京等地的情况看,居住证制度总体上还无法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

亮点:留足空间和厘定边界是社会组织管理的刻度尺

【案例】 7月10日,原央视主持人倪萍获得了“共和国脊梁――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作家李承鹏讽刺其“确实是共和国脊梁,只是得了颈椎病”,由此引发了一场网络对战。最近,“共和国脊梁”奖被民政部、文化部确认为违规,并进行了停止活动和罚款等处理。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截止到 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但当前社会组织的发展却仍面临不少困境,社会组织由于难以找到主管单位而普遍存在注册登记难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社会组织的自律问题,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负面影响,也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正如人民日报题为《行业协会需要“刮骨疗伤”》的评论指出的,上述“协会风波”暴露的问题也是整改的契机,就此对协会乱象严肃整顿,给行政行为确定边界,为社会组织发展留足空间,使其真正发挥好社会细胞的活动力、经济发展的调适力、公共服务的辅助力以及社会矛盾的消化力。

【对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达到新的水平,社会组织发展和建设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阐述社会组织,明确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探索社会组织的管理新办法,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例如,今年6月北京的《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把“着力创新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服务管理”确立为北京社会管理创新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在具体工作部署中,《意见》提出的“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特别引人注目。目前,北京市2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已经与24000多家各类民间组织建立初步联系。而针对类似于“共和国脊梁”评奖问题,广东东莞市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市民政局拨60万经费用于社会组织“防腐”,一个是用于社会组织的执法专项经费,一个是财务审计专项经费,各30万。

【小结】 社会组织管理和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关节点,目前不少地方尝试利用企业孵化器的理念来培育社会组织。如早在2007年4月上海把企业孵化器的理念引入公益领域,在浦东新区试点建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孵化器――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探索“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公益组织受益”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模式。而成都市锦江区于2010年初开始试验“孵化器模式”――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对暂不符合审批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只需在所在街道社区备案,即可享有开展“合法”活动的身份,通过活动“孵化”成长到符合条件后即可登记注册。同时,南京的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杭州的社会复合主体、深圳的“公民社会,共同成长”等创新实验,均为社会组织管理和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冰点: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底线

【案例】 7月23日20时38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是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与以往一些重大事故相比,“7・23事故”关注度之广、影响之深、牵出问题之多前所未有,凸显公众对安全的强烈呼唤,这种安全感是广泛的,从食品安全到社会治安,从生产安全到交通安全,从环境安全到医疗安全,同时也要求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反对不讲求发展质量,浮躁冒进。

【思考】 食品安全是最迫切最引人关注且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当前引发社会矛盾的一个最大冰点。虽然像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已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但像双汇“瘦肉精”、染色玉米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仍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必须重拳出击重典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