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例6篇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文1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紧紧抓住卫生项目建设的主线条,做好项目申报、落实、督察、储备等工作。

3、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对全市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了“南平市卫生项目储备库”,为陆续推出各类卫生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做好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卫生项目建设落实工作。根据年初局长办公会议的精神,以及本局与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的公共卫生项目责任书,认真落实市本级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公共卫生建设项目,目前,第一医院、卫生监督所、人民医院、二院、血站等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陆续完成了今年的公共卫生建设项目任务。

5、身体力行,切实做到勤政廉洁地承办项目业务。在具体承办项目申报、设备招标采购的工作中,始终绷紧廉洁的弦,我们在科室内部建立了互相通气和提醒的做法,凡涉及到项目申报的一律按程序向局领导报告,在设备招标过程中,有礼有节地对待前来咨询的供应商,积极协调市级设备专家做好乡镇卫生院基本诊疗设备参数,始终坚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步骤操作。目前本年度采购结果已经出来,应该说极大地节约了资金。接下去,我科还将全力以赴地把好采购合同的履行关,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做好设备验收工作。

二、配合出台的医改方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三、遵守财经纪律,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为基层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卫生局作为一级预算单位承担着卫生口医疗卫生单位经费的转拨及财务监督职责。今年起,我科本着服务好基层单位的工作理念,建立了拨款的“绿色通道”,快速拨付基层单位各项经费,今年转拨的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及专项经费2760万元。并实行了将各类款项制成“转拨经费通知单”寄给基层单位等多项服务措施,尽管加大了科室工作量,但是大大方便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潜心研究陆续出台的卫生项目政策,及时掌握项目信息,悉心指导基层单位申报项目,梳理卫生项目督察的主要内容,帮助各县(市、区)做好迎接各级项目督察组的准备工作。今年本科室良好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及基层单位广泛的好评。

2、做好财务管理的外部协调工作。保持与省厅计财处、审计、财政、发改委、物价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等职能部门的良好的工作联系,让卫生部门的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本年度顺利配合了全省公共卫生资金专项检查、中央及省上多次的卫生项目督察、省审计对我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专项审计,局机关治理“小金库”专项检查等工作。

3、做好公共卫生资金的下达、使用进度管理和全市医疗收费标准管理等工作。今年下达及转拨的卫生专项资金达6746万元。20XX年我科由金莲同志为主做的全省卫生财务年报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卫生统计工作也得到了省厅的表扬。

四、做好世行贷款的结核病项目财务工作。

按照世界银行贷款的财务管理办法做好债务分割、提款报账、分解配套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今年向省厅、市财政争取专项资金32万元用于全市结核病项目的配套经费。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二

20XX年十字路医院财务工作注重学习和提升财务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和推进医院财务管理由规范走向科学的整体改革,坚持“服务、效率、和谐、廉洁”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医院20xx年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财力,加强预算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强化基础工作,努力增收节支,为医院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财力保障。

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学习对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保障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财务科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增强了财务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奉献精神。尽管同其他医院相比,我院财务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但是科里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做到以医院利益为重,积极为做好财务工作献计献策,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谈个人困难,经常加班加点,有力保障了医院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了医院财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在有效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坚持节俭意识、廉洁意识,注重借款风险,提高了医院资金营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理顺业务流程,为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20xx年财务科按以往积累的经验进行适当调整,支出一起;统计,核算,收帐,调拨放到一起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给医院财务工作打开了一项新局面。四、20xx年财务收支状况的综合反映良好,同时也是下一年度财力安排的重要依据。止于11月底,医院医疗收入高达482446.50元;药品收入高达959586.40元;(其中西药收入为540425.50;中草药收入为32513.40元;疫苗收入为386647.50元;)。财政补助收入达130553.00元;其它收入达6933.24元。合计为1579519.14元。医疗支出为770066.23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为349077.00元;商品和服务支出为233453.73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为85020.50元;其他资本性支出为102515.00元)。药品支出为794543.12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为23677.00元;商品和服务支出为767566.12元;其他资本性支出为3300.00元)。其他支出为3512.67元。合计为1569083.52元。XX年年收支结余为320813.87元,20xx年1月至11月底收支结余为331249.49元,为20xx年的资金运转体现了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调研论证、多方协调,做好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在积极调研论证、多方协调的基础上,医院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经费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通过编报专项资金预算申请的财政专项资金,其来源主要有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下达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财政部下达的中央与地方共建乡村基层医院共建专项资金,其他部委下达的医疗专项资金和医院根据发展进行服务收支的运转资金。为了加强医院项目经费管理,保证专项资金项目顺利实施并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医院提高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进行医院人才的技术培训,吸引广大参合农民来我院就诊,止于20xx年12月17日住院总费用为874969.55元;自费费用为19098.84元;自费率为2.18%;合理费用为855870.71元;实际补偿额为548062.25元;补偿率为62.64%;出院人数为1511人;人均费用为579.07元;人均补偿费用为362.71元;药品总费用为170301.73元;药品自费率为681.26元;诊疗总费用为90284.08元;诊疗自费费用为2060.48元;诊疗自费率为2.00%真正做到了专项资金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惠民,利民政策。

五、认真完成了20xx年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阳光收费”。

医院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新的理财环境,医院定了从规范理财向科学理财迈进的财务发展战略。依法理财是科学理财的核心和精髓,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医院进一步完善了收费政策和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各类收费公开透明,实现了“阳光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坚持按照国家政策由院财务科统一收取、管理和核算,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标准、收费公示和自愿付费原则。

六、进一步推进了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医院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构建医院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医院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医院财务情况,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七、进一步探索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了医院二级管理科室参与理财的方式、方法。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开展“弘扬苏区精神, 创交通一等工作,争苏区振兴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以 来,财务股人员紧紧围绕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 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在加强财务管理、开展账户清理、增收 节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我局财务资金合理使用奠定了基础。现将财务股 开展活动总结如下

一、完善财务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健全的财务制度是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严格按章办事、依法理财 根本依据。根据“十二五”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我们细化了内控机制, 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财务操作流程。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 “专款专用,专户专帐”的要求,严格按程序拨付,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努力营造科学理财、阳光理财,制度理财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三个重点”,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一是重点强化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正确把握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是重点落实各项财务制度, 坚持以单位利益为重,对各项费用开支严格监督把 关,并按照财务审批制度予以落实,完善政府采购及专项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财 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三是重点做好开源节流工作,科学预算,合理 使用转移支付资金,增强节能意识,查找“节约空间”,减少浪费环节。

三、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为严肃财经纪律,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堵塞财务管理 上的漏洞,切实加强对资金源头管理。自今年五月份开始,对本局各账户进行了 清理销户工作。在工作中,财务股人员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做好自查自清工作, 及时将账户设置情况向领导汇报,主动联系账户的开户银行,就原账户撤销、合 并、 更改等相关工作事宜进行深入沟通。同时还针对目前工作仍需使用的非基本 银行账户与合作银行签定了监管协议,确保了各项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和安全使 用。

二是配合审计、财政监督部门对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会计信息质量、会 计执法等情况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通过对帐薄、凭证、报表、档案、各类文件 的检查,对我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工程往来帐、工会帐设置、招待费“三单” 合一以及支出原始凭证的规范性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四、加强自身建设,廉洁自律,争做廉洁型干部。

廉政建设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财务股创造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强化为民 服务意识,创一等工作,争当务实高效模范。财务股开展了廉能风险防控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局领导指示要求,做好了本部门廉能风险防控工作。一是编 制出财务股长、副股长、会计、出纳及报账员的职权目录。二是根据内部管理控 制要求, 制定了交通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拨付程序,绘制出交通基本建设专项资金 拨付流程图。

三是在职权目录和专项资金拨付流程图的基础上,要求财务股人员 先自行认真查找廉能风险情况, 通过自查互查评议,确定了各个权利职责运行中 的风险点,评定出风险等级。四是按局领导要求,结合工作岗位职责与加强财务 管理,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和完善,健全了内部防控制度。

看了“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卫生局财务科工作总结

2.2015年医院财务工作总结

3.卫生计生财务工作总结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文2

在专题报告中,全军各大单位卫生部门信息中心不仅总结了2009年落实总后卫生部五项重点工作的成绩,而且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介绍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刘运成主任对各大单位卫生部门信息中心做出的成绩予以肯定,总结了经验,并部署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刘主任指出,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2010年应做好进一步完善疫情直报信息系统、扩大卫勤机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范围、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制定信息化标准及系统研制、完善仓库信息系统、组织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六件大事。

多名专家在专题讲座中分别交流介绍了一号工程、二号工程、电子病历及应用、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计划设想,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领导与医院信息化专家介绍了国家居民健康档案和国外数字化医院发展思路及趋势。

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十二五”计划设想总体目标为,统筹规划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化卫勤”工程,拟初步实现全军卫生资源动态管理、全军卫生活动动态监控,并拟在数字化医院、数字化疗养院、数字化门诊部、远程医学等建设方面有所突破。重点任务在于建成卫生系统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卫生网络服务平台,与国家接轨,建立军人健康档案,并完善体制与政策、标准和法规,做到“统一领导,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整体优化,综合集成”。

总后卫生部张雁灵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了“十一五”以来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他指出,过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统筹规划不够有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同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全面实现“数字化卫勤工程”。主要表现为: 搞好整体筹划、建立综合平台、加强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套建设、加强数字化医院、疗养院建设、提高远程医学系统应用水平,逐步实现广大官兵就医“一卡通”、推进卫生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信息基础建设力度。最后,张部长指出了在工作指导上需要重点把握“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加强击中统一领导管理、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加强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问题。

与会代表在讨论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发言,为全军卫生信息化发展献计献策。与会代表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求真务实的大会。这次大会不仅总结了过去,而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卫生信息化发展方向,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周卫事

国务院通过公立医院

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据新华网消息,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试点。

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改革主要任务包括: (1)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3)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 (4)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意见》的原则通过,意味着医改的重头戏之一的公立医院改革即将迈出重要一步。同时,既然是先期试点,就意味着各地将因地制宜探索改革的具体路径,譬如: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管办分离、补偿机制等核心命题。

卫生部召开

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

1月28~29日,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说,2009年全国医政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线,做了大量工作。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状况仍有待改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医政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任重道远。

2010年,医政工作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医政管理法制体系、准入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医政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卫生部与清华大学签署

卫生信息化合作协议

1月26日,卫生部与清华大学签署卫生信息化合作协议,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卫生部与清华大学开展卫生信息化合作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具有的雄厚科技力量,以及长期以来参与国家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支持卫生信息化学术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加速卫生信息化的规划研究、标准制订、成果转化、试行推广等工作的开展。

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表示,卫生信息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清华大学将发挥科技优势,以及长期以来参与国家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在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和科学研究方面与卫生部开展合作,配合新医改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培养卫生信息化亟需的人才。

北京医师多点执业将合法

1月31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北京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方案,已于近日被卫生部接受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可获批准执行。下一步将完善相关制度,约束公立医院医师,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后,才能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并且不能加收诊疗费。

医生“自由”了,有利于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关键问题是收费必须合法,必须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坚决遏制医生走穴非法牟利的情况。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文3

摘要: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我国现行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标准,经过28年的实践运行,证明是科学实用的,但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趋势,医院人力编制标准需要调整。本文通过对国内几家著名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的人力配置现状的调研,显示原来的人员配置标准已不能满足综合性医院临床诊疗任务的需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

关键词:综合性三级医院 人员定编 探讨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原由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文件中关于医院编制的规定显得滞后。卫生部在2006年卫生工作重点中指出: 要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研究修订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研究制定卫生行业工资改革方案,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

目前医院信息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等已成为当今公立性综合三级医院改革发展的主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立性医院虽作为一种财政经费核拔的服务性行业,但承担着社会公益性的、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功能,故也不能独身其外。因此“科学设岗,精简高效”是政府管理机构核定医院编制人员编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当今医院绩效管理追求的目标。下面就目前公立性综合性三级医院机构人员定编作一些探讨。

1 医院人员定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医院人员定编是指医院按照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岗位设置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据自身承担的医疗工作任务、社会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因素, 遵循“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而合理的设置岗位。具体来说,医院人员定编包括医院人员岗位总量、主体岗位的确定、三大系列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及各系列人员内部高、中、初级职数的岗位结构比例。目前医院床位设置规模及其业务发展状况仍是各类医院定编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医院人员定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规模、业务发展状况和学科建设水平;

(2)医院的临床二级科室的合理设置;

(3)医院的诊疗流程是否科学;

(4)医院信息化的程度;

(5)医院承担的科研和教学的工作量的情况;

(6)医院承担的政府公共职能任务的情况:如干部保健、下乡支农、参与处置公共不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

(7)医院社会后勤化的程度;

2 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及分析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现行的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1978年公布的,至今已28年。尽管标准是科学实用的,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进程,医院的各诊疗学科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床人比呈增长趋势

目前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医院的床人比的增长是必然发展趋势见表1。

附注:员工总数含编制外员工

(2)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例增高,见表2。

附注:员工总数为编内在册人员;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3)卫生专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师所占比例增高见表3。

附注:护理人员未统计编外人员,故实际比例要高些;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4)医院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逐渐增多见表4。

附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至2007年底。

(5)临床医疗专业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结构比例失调,评聘矛盾突出。

3 新时代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思考

(1)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床比。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

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特别是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提高医院的床人比是必然发展趋势。据浙江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标准调查报告显示:考虑医院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现状,医院全员床人比已不适应定编的要求,提出了“三级综合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床人比”标准:卫技人员为1:1.15,护理人员为1:0.60;二级综合性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0.90,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乙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0;三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13,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00;护理人员为1:0.50。

(2)提高临床医师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医师岗位是医院占据主导性的岗位,医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学诊疗模式的转变、医师诊疗工作站的建立、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医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压力越来越繁重。住院医师病房编制=科室病床数/8(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工作量各科平均为8张床)已成为国内医学专家的共识。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和临床检验自动化,对药剂、检验和收费人员的需求将减少。据浙江省对15家综合性医院人员配置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所调查的15所医院总床位5593张,职工总人数7949人,卫技人员总人数6538人,占职工总数的82.25%。在卫技人员中,医师、中医师2453人,占30.86% 。而广东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的医院医师所占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平均为35.52% 。

(3)人员定编时除要考虑医院的规模外,还要结合医院的医疗业务量、技术水平、医疗业务指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建议参考以前对三级医院评审的做法,对三级特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的人员配置应有差别,对三级特等医院的人床比可配置到1:2.1∽2.3 。

另外对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多的医院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教学编制国家规定为15%, 但各医院、各科所承担教学任务有轻有重, 统一比例缺乏科学性, 经测算按每年150学时配备1名医师计算, 50学时以下不予配备。博士点科室可另增加1个编制。科研编制指有上级批准的研究所的科室和重点学科, 根据其功能和性质适当增加1~2个编制。

超床位使用率编制是指床位使用率超过93%, 且科室现有人员大于或等于应编人员数,可适当增加1~2个编制。

(4)对承担干部保健任务的要按照干部保健规模、病床数等按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单独核编。

(5)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是最理想的。但随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师职称大多呈现“漏斗型”的不合理结构,造成评聘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和谐。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现阶段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上使用大量的进修医生和临床研究生参与临床工作。通过组织临床高年资专家进行专家讨论,确定3个研究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2名进修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的换算比例。同时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大量的住院医师系非编制人员,加上进修生、研究生较多,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4 结语

核定编制是科学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前提和基础,而医院床位数是计算编制的最基本依据。各临床科室床位编制数按病源量和学科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核定,并经各学科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在核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满负荷运行”的原则、“依照床位功能”的原则、“重点突出”的原则。总的来讲,三级医院定编的人床比为1:1.8∽2.3;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总编制的80% ,对信息化程度高和社会后勤化好的单位应不低于85%,其中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护理不低于50%,药剂、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可适当调低2—3% 。理想的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应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但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 如同时拥有较多的进修生、研究生, 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78)卫医字第1689号.关于《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2004广东省卫生年鉴

[2] 方鹏骞,魏晟等.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配置现状分析与评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709-712.

[3] 赵怀峰,应微微等.浙江省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组织机构编制现状分析.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9(5):33-34.

[4] 梁立强,赵怀峰等.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中国医院,2007,11(3):17--19.

[6] 傅征,王耀宗等.病例分型研究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89-391.

[7] 肖华,张卓鸣等.医院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的探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342.

[8] Wang BB, Ozcan YA, Wan TT, et al. Trends in hospital efficiency among metropolitan markets. J Med Syst,1999,23:83.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文4

一、医院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提高医院各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确保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意外性、突发性、扩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医疗救援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管理网络。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加强医院医疗救援的管理,采用先进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与医疗救援的水平,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使医院医疗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在医疗救援工作中,各级卫生部门通力合作,应急工作人员及医疗救援设备和物资应迅速到位,充分发挥卫生专业人员的作用,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报告、处理、稳定等工作。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好医疗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规划应急投入、队伍建设、物资供应等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发挥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做到平战结合、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演练、演习。

二、医院医疗救援组织体系

(三)各医院成立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医疗救援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并在所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医院各科室及相关部门在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专家组由各专业有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并具体负责医疗救援的指导工作。

医疗救援小组由临床科室技术骨干组成,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

后勤保障小组由总务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组成,保证医疗救援所需的医疗物资、器械、药品的供应和储备。

三、医院医疗救援程序及操作流程

(四)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和响应

医院应严格遵照《*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有关医疗救援的分级和响应原则。

(五)急诊抢救

医院接收到医疗救援指令后,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启动医疗救援预案。医疗救援小组依据伤情、病情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分类,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指导医疗救援小组开展医疗救援,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医院应急队伍应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六)伤病员转送

伤病员数量超出急诊科容纳量,伤病员生命体征平稳或急需专科手术,可陆续将伤病员转送至有关专科、ICU、手术室或其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需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病人,应就地先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诊记录,由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统一协调。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情况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或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七)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操作流程

1、急性传染病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关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后,立即启动传染病的救治方案,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和隔离工作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与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

(1)医院设立独立的医疗单元接收传染病患者,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相应的防护和隔离措施。

(2)医院组织专家小组,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和救治方案,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及时将传染病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单位。

(4)医疗流程:

2、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预案,成立中毒事件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性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

(1)医院组织专家小组,对急性群体中毒的毒物性质及毒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对不明原因中毒事件要立即通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解毒药品的供应和储备,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中毒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3)当超出本院救治能力时,应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4)医疗流程:

中毒患者

急诊科接诊大厅

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检查分类,分轻、中、重三组

通知卫监、疾控、食监人员调查

实验室毒理检查

初步处理,登记详细资料,分流患者

危重患者送抢救室稳定生命体征

中度中毒患者留抢救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轻度中毒患者输液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转送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全院协调床位,分别护送到各科

应急治疗小组总查房,负责救治;不明原因中毒患者即时通报同级疾控中心

3、急性群体外伤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外伤的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外伤的救治预案,成立群体外伤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外伤医疗救治。

(1)医院组织应急医疗小组,对急性群体外伤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组织和指导各专业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

(2)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和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调配手术间、麻醉师和专业外科医师对急需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处理。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外伤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3)当超出本院应急处理能力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外伤患者

(4)医疗流程:

中度外伤患者留抢救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急诊科接诊大厅

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检查分类,分轻、中、重三组,详细登记资料

危重患者抢救室稳定生命体征

轻度外伤患者清创包扎、输液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转送手术室手术或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全院协调床位,分别护送到各科或手术室手术

应急治疗小组总查房负责救治

(八)信息报告

医院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医疗救援任务的医院要每日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伤情、医疗救治进展等情况,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九)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院得到有效的救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疗救援的保障

(十)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

(十一)组建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小组

各级医院应组建综合性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的专业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保证医疗救援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救援队伍应包括:

——传染病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专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专科护士、2~3名消毒、院感工作专业人员组成。

——中毒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急诊专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急诊专科护士、1~2名实验室毒理检验专业人员组成。

——创伤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创伤外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创伤专科护士、1~2名麻醉师组成。

——配备5~10名担架护工。救护车司机1~2名。

(十二)物资储备

根据医疗救援的实际需要提出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由医院职能部门进行采购和储备。应急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主要物资器械储备:

——担架、平台车、救护车。

——各类消毒、杀菌剂。

——隔离衣、帽。鞋、裤、眼罩、口罩、手套。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各类穿刺包、气管插管。

——洗胃机、清创缝合器械。

——各类抗病毒药、止血剂、营养支持药、抗生素、各类血液制品、各类抢救药品、各类品。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单位要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确定各自的建设重点,真抓实干,务求成效,整体推进医院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在规范化建设活动中创造的好做法、取得的好经验。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力争到年使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医院公卫科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医院;资源;配置

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功能和服务效率,不同层次、性质的医疗机构在规模、布局、结构上都具有不同的特证[1-2]。如何科学合理设置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从而提高其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是医院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任务,要求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医院,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目前,卫生服务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有限的卫生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浪费严重[3]。在此背景下,针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站在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角度,通过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数据调查了解浙江省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现况及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可为今后医院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医院医疗资源,调查对象为符合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中定义的所有医院,即卫生机构代码A100-A539部分[4]。不包括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方法 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网络直报系统2010-2012相关报表(卫统1-卫统5表)信息,采用EXCEL2007与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院等级分布 2012年浙江省共有医院778家(不包括护理院),公立医院414家,民营医院364家。其中三级医院所占比重为12.85%,二级医院为26.61%,未定级医院最高,为57.84%。

三级医院中,公立医院为99%,民营医院仅有1家。二级医院中,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高出91.3%。公立医院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占据绝大多数,民营医院仅零星存在。在未定级的医院中,公立医院为23.11%,比民营医院低53.78%。

民营医院绝大多数为未定级医院,共计346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95.05%,见表1。

2.2医院类型 2012年浙江省共有综合性医院392家,占医院总数量的比重最大,为50.39%,专科医院次之,为31.88%,中医医院最少,为17.73%。

综合性医院中,公立医院有247家,比重为63.01%,比民营医院高出26.02%。中医医院中,公立医院比重为65.94%,比民营医院高出31.88%。公立医院在综合性医院与中医医院中,相对于民营医院具有较大比重。专科医院中,公立医院比重为30.65%,比民营医院低38.70%。民营医院在专科医院中比重较大,共计172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47.25%,见表1。

2.3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分析 2012年浙江省医院总门急诊人次为20643.87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4975.73万人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社区卫生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由于政策因素多种身份相互转换,故选取合计数为分析指标。医院门急诊人次数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快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

公立医院2012年门急诊人次为19102.78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 4398.14万人次,增长速度低于医院总增长速度。门急诊人次为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92.53%,比2010年下降1.32%。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占据绝大多数。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50.39%,比2010年增加6.84%,二级医院为35.10%,下降8.05%,一级医院为0.60%,上升0.39%,未定级医院为6.44%,下降0.5%。总体上看,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数逐年增加,但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民营医院诊疗人次数增长较多所致。其中三级医院、一级医院诊比重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诊疗人次增长较快。二级医院及未定级医院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民营医院2012年门急诊人次为1541.09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577.59万人次,增长速度高于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为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7.47%,比2010年上升1.32%。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0.04%,比2010年下降0.01%,二级医院为0.91%,上升0.03%,一级医院为0.13%,下降0.01%,未定级医院为6.38%,上升1.31%。总体上看,民营医院门急诊人次数逐年增加,且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民营医院提供门诊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其中三级医院、一级医院诊比重几乎未变,发展缓慢。未定级医院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民营医院整体比重增加贡献较大,见表2、表3。

2.4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分析 2012年浙江省医院出院人次为5617973人次,比2010年增加1272051人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2012年增长速度快于2011年。医院住院人次数总量增长快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的增长,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增长速度为负数。

公立医院2012年出院人次为5135106人次,比2010年增加 1134931人次,增长速度低于总增长速度。出院人次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91.4%,比2010年下降0.64%,与2011年持平。公立医院出院人次占据绝大多数。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54.12%,比2010年增加6.94%,二级医院为34.37%,下降7.68%,一级医院为0.26%,上升0.15%,未定级医院为2.65%,下降0.05%。总体上看,公立医院出院人次数逐年增加,但占总出院人次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小于门急诊人次比重。其中三级医院、一级医院比重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出院人次增长较快。二级医院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民营医院2012年出院人次为482867人次,比2010年增加137120人次,增长速度高于公立医院。出院人次为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8.60%,比2010年上升0.64%,与2011年持平。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0.11%,比2010年下降0.01%,二级医院为1.27%,下降0.05%,一级医院为0.13%,下降0.02%,未定级医院为7.09%,上升0.72%。总体上看,民营医院出院人次数逐年增加,占总出院人次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民营医院提供住院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三级医院比重几乎未变,发展缓慢,见表2、表3。

3讨论与对策

3.1发现的问题

3.1.1医院医疗服务提供规模扩大,但发展不均衡,卫生资源难以实现充分利用数据表明, 按照三级分类, 其医院数量只占医院总数的 12.85%,三级医院的住院及诊疗人次却占据总人次数的54.33%与50.43%, 暴露出了卫生资源配置与需求的矛盾。医院分级管理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可以认为,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发展标准。未定级医院占据医院总数的58.0%,尤其是其中有数量较多的民营医院,说明对其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少有文献提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与中医医院的比例多少较为合适,但是综合医院与专科、中医医院在数量与比例上的较大差距依然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数据可以看出,全省综合医院的数量较多,医院类别主要以综合医院为主,中医院、专科医院发展上规模的仍然较少,说明专科医院与中医医院发展规模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1.2医院医疗服务利用增长较快,负荷较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缓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住院人次还是在门急诊人次上,医院的人数与比例的增长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引导患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政策目标并未实现。由于浙江地处在平原地区,患者因为交通方便以及基本社会医疗保险逐步普及等原因, 绝大多数人都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就诊。除此之外,社区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缺乏留住患者的绩效激励,基本药品目录实施使一部分的患者无法在社区便宜配药,以及社区一般诊疗费的提高又使患者缺乏去社区首诊断的经济激励。这些具有美好设计初衷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却是县以上医院负担过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乏提供服务的动力, 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就诊医院, 不得不小病大治,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费用的上涨。

3.1.3医院仍以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院有一定发展, 但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公立医院无论是在机构数量,还是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压倒性优势。这种优势在高等级医疗机构中更为明显。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求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院。民营医院的经营模式, 更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能有效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促进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近年来,浙江省民营医院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 数据分析表明民营医院在门急诊及住院人次的增长速度上均快于公立医院,呈现出一定的向上发展趋势。但是,民营医院中大多为未定级的专科医院,且出院及门急诊人次数多集中于这些未定级的专科医院,这种分析与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门急诊及出院人次数比重逐年升高相符合。民营医院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尽管民营医院比公立医院看病“相对便宜”、服务态度较好成为多数市民的共识,但缺乏高水平医生、虚假广告多又是患者最大的心病。民营医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些对医院规模要求小、技术难度低的领域,属于低水平建设,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目前仍未形成政府所期望的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竞争的局面。其发展依然履步艰难。

3.2对策

3.2.1顺应新医改政策,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的任务要求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政府应当统筹区域卫生资源, 针对目前未定级医院比例较高的现况,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通过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和均衡的卫生发展战略,逐步提高这些医院的卫生服务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在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时, 应分别制定医生和病床在各级医疗单位的结构比例。浙江省经济条件较好,考虑到高等级的医疗服务需求较多, 医院亦需兼顾科研和教学任务, 高等级医疗单位比例应适当提高。但提高到什么样的比例仍需要论证研究。

3.2.2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减轻医院工作负荷。在社区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实施以及社区诊疗费用提高的政策背景下,应当进一步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能力,真正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减轻县以上医院工作负担。在具体机制上,应当进一步加强双向转诊运行机制建设,更好的利用基本医疗保险的经济杠杆作用,有文献表明,竞争性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可以更好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5]。有条件的地区亦可以尝试建设社区首诊制, 即让社区医生成为患者的健康人, 负责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院的治疗, 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发展。

3.2.3正确处理大医院做大与做强间的关系 三级医院自身不断扩张,患者的“高层次”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本身只是一种非理性的、虚假的繁荣,根本原因是患者没有得到合理分流。实际上,大医院有相当比例患者只是常见病、慢性病。发展医院要明确做大做强之间的关系,做强一定能做大,做大不一定会做强。医院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当规模过大,会导致内部组织复杂性增加,协调各项活动的成本和时间增加,快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医院走内涵建设这条道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遵循新医改形势所决定的,是医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6]。

3.2.4尽快完善民营医院规范化管理措施,发展大型民营医院,建立有序市场竞争。应当尽快制定民营医院人员、设备、技术准入管理办法,引导民营医院建立高效管理体制。针对目前存在民营医院小而专的现实状况,应该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鼓励民营医院扩大规模,兴办具有较高水准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浙江民营资金雄厚,民间投资热情较高,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适宜条件。可以考虑对公立医院改制、收购、重组等办法,建立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医院,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7]。

3.2.5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下沉,资源下沉”的要求,探索建立卫生人才服务基层与实践锻炼的新机制,缓解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晓玲,毛嘉文,陈育德,等.8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9(1):26-29.

[2]唐国滨.温小霓陕西省医疗资源分布的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18-20.

[3]卫生资源配置对医院经济效益影响的贝叶斯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2):59-61.

[4]2010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0.

[5]林凯,陈娜,等.新农合社区定点与非定点就医管理下参保人员门诊费用及其相关因素比较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6(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