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化范例6篇

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范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项目化设计流程 职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urses Project Design

LU Wenjuan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reviews the history of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proposed building is still the main task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parsing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several key concepts,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set forth in detail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desig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ject design process; professional ability; typical tasks

1 什么是课程项目化设计

1.1 背景

1.1.1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就总体而言,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基本能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但课题组通过大量的校内外调研发现,专业建设中仍存在教学模式与学生综合培养目标有差距、实践环境的实际利用效果与理想效果有差距、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多样性之间有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改革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由此可见,课程开发与建设仍然是高职教育发展到目前阶段中最主要的任务。

1.1.2 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

回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我国高职教育历经了三次意义重大的课程改革:第一次改革——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良型学科体系课程转变。第二次改革——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第三次改革——以职业竞争力(设计和建构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1.2 课程设计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产学对接:产业、学校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寻找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方式,以高校的人才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提供研究和人才开发的可利用资源。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以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来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教师资源库进行充实。

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工作)实现学习。特征:理论学习和时间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工作过程是指职业活动中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应包括: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反馈)、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活动组织和工作成果)。依据并围绕工作过程,对原来学科体系进行重组并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称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职业而言,来自企业实践的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能够反映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一定是实际生产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岗位工作任务,而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任务。

1.3 课程项目化设计定义

课程项目化设计,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2 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

2.1 课程设计的前置调研

2.1.1 行业企业调研与职业岗位确定

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专业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参与人员应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

2.1.2 职业能力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职业能力分析——对该专业各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分析,物色下一步参加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实践专家。参与人员应为专业教师。

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召开实践专业研讨会,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 任务名称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参与人员应为实践专家、课程开发主持人、专业教师。

2.1.3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课程设计之前,应对所在专业的授课对象——学生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如图1)。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图1 学习者特征分析内容

2.2 课程设计与开发

2.2.1 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是预期的课程结果,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达到的状态,包括在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的要求,是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培养目标的描述必须注意能力表述的明确性。课程开发主持人和专业教师应依据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并提取和提炼本课程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

2.2.2 教学项目的确定

课程开发主持人和专业教师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遵循学生的知识技能成长规律,依照课程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点重新整合、序化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如电子信息类可采用实际电子产品/功能模块为载体),形成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越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大,学习任务的质量也较高。低年级课程可设计较多的学习项目,以便教学组织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年级的课程则可设计综合化程度较高、数量较少的学习项目,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2.3 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仿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在一体化教学场所中来组织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活动,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设计出发点。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四阶段教学法(准备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总结评价)、“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思维导图法(讲相关概念置于方框中,用连线标明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角色扮演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

2.2.4 教学试验、教学评价及设计调整

根据课程设计开展教学试验,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四个层次:一级评价是学生反馈,二级评价是学习收获,三级评价是行为变化,四级评价是产生的效果。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课程项目化范文2

关键词:工作过程;《AutoCAD》课程;项目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11-02

在对相关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AutoCAD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院向山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项目,并获批准。

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更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工作与学习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设计、绘制机械图样并掌握相应岗位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工作,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先学习命令使用,然后进行绘图应用的教学方法,它以创设企业设计实例情境为授课重点,把学习绘图知识融入具体工作实例中,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课程建设思路

为了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保证知识与职业经验、职业技能在结构上系统化,我们在开发课程时,实现了三个理念的转变:(1)将典型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简单地分析那些“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2)将创造力作为培养目标的重点,不再单纯地进行技能训练。(3)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课程目标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要求掌握AutoCAD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能熟练应用AutoCAD常用的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图形的能力;了解三维绘图基本命令和绘制三维图形的基本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 掌握企业绘制工程图样的工作流程;具有独立绘制实际工程图样的能力;具有独立审核、修改工程图纸的能力;具有由被动绘图转变为自行设计的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诚信意识,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答辩、汇报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行动方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提高拓展学习模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是围绕职业劳动中的实际工作任务来展开,课程的内容是经过改造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施完成。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实际工作任务筛选,我们根据对应的职业岗位确定了《AutoCAD》课程和4个学习情境,从企业图纸、产品中收集整合出24个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并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教材。在课程体系中,不再以讲解命令的使用为主线,而是依托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载体,展开《AutoCAD》课程教学。整个学习过程建立在系统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系之上,软件命令的学习和使用在工作过程化的体系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让他们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绘制图样的工作流程。

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主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准备、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项目完成效果评价、拓展知识学习、课后作业的安排七个步骤,遵循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六步教学法的原则,使每个项目的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可以分别采用讲述法、项目法、小组讨论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表2以项目八的“绘制拨叉”为例,说明了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

课程过程学习评价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充分融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控制,满足了职业岗位的需要,具有“过程性、多元化、双向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评价单元包括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方案设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作态度、小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6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结合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见表3)。

课程结业考核方式 课堂项目成绩的考核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我们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即在每个项目完成之后,按照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只要学生平时的项目完成得好,基本上就可保证这门课能及格。对于课程考核,我们采用的是如下考核计算方式:课程成绩(100%)=平时项目完成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

教学实践效果

在讲授完《AutoCAD》课程之后,我院就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工程图学会组织的“全国CAD等级考试”中级考试。考试中,约有92%的学生可以顺利考试过关,比改革之前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每年举行的ITAT全国CA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CAD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突出了工作过程的特点,课程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相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设计能力,达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实现了学校和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纪新,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AutoCAD》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2]李学锋,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善锋.高职《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应用》项目课程设计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4]胡凤菊,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AutoCAD》教学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5]漆军,等.数控技术专业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6]胡凤菊,等.AutoCAD2009计算机辅助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课程项目化范文3

关键词:高职;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有,但是缺乏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与治理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之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模式,积极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学中来。

1教学实施过程

1.1教学目标

化学检验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学分析工,其工作任务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保存与分解;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处理。课程内容是化学检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及企业专家的访谈,以及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化学检验》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

1.1.1技能目标

能遵守实验室卫生、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行为达到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修养)管理要求;分析仪器操作能够达到化学分析工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能独立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等;能够对一般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对滴定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1.1.2知识目标

能讲出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能正确讲述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基本知识;能正确讲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1.1.3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1.2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检测任务为依托,选择典型分析项目,设计了实验报告的编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用滴定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重量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仪器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按工作过程进行样品分析实训等8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实践教学为先导,实验室作为教学实施场所,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进行理论延展。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实训室完成,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

《化学检验》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化学检验》主要解决的是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而分析检验岗位工作是为了完成分析项目工作任务,是重复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分析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开设实验项目的训练,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1.4考核与评价

《化学检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并将“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成绩与课程考核成绩综合评定为课程总体成绩。

1.4.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操。

1.4.2项目考核

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作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作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

教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作成绩和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

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就是重点考核的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2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说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或者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等机械化操作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项目化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课程项目化范文4

引言

为贯彻落实 教育 部职业教育司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有,但是缺乏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与治理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之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模式,积极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学中来。

1 教学实施过程

1.1教学目标

化学检验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学分析工,其工作任务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保存与分解;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处理。课程内容是化学检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及 企业 专家的访谈,以及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化学检验》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

1.1.1技能目标

能遵守实验室卫生、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行为达到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修养)管理要求;分析仪器操作能够达到化学分析工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能独立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等;能够对一般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对滴定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1.1.2知识目标

能讲出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能正确讲述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基本知识;能正确讲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1.1.3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1.2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检测任务为依托,选择典型分析项目,设计了实验报告的编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用滴定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重量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仪器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按工作过程进行样品分析实训等8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实践教学为先导,实验室作为教学实施场所,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进行理论延展。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实训室完成,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

《化学检验》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化学检验》主要解决的是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而分析检验岗位工作是为了完成分析项目工作任务,是重复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分析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开设实验项目的训练,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课程项目化范文5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66-02

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存在这样的怪象: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然而在毕业上岗后,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中的“顶用”人才,学生所具备的企业项目执行能力十分薄弱,难以为企业快速的创造价值,迫使企业招聘时开出了“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尴尬条件。为了使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笔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院情况及专业特点,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化倾向,进行了符合楼宇智能化专业特色的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真实并典型的职业任务完成过程中去学习和应用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 项目化课程现状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涵盖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卫星系统及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等13个相关专业内容,这些专业内容分散到安全防范技术,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当中。在职业学院的发展建设中,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课程项目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模式大多是在针对于学习领域的单门课程开展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而非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即:将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工程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重组,采用企业项目团队管理模式组织教学。

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做中学”的职教办学理念,但专业学习领域中课程之间整体的安排与规划不够,专业课内容彼此孤立,课程内容的重叠设置现象普遍。仅针对于一个消防工程施工岗位来讲,一个智能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工程项目涉及如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配电、防雷接地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应用。在单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中,各专业教师之间各守阵地,各课程中虽设有针对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但学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缺乏知识的融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教育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它所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等4个环节是企业在真实工程项目环境中对系统和产品的开发流程。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获得从知识到技能全方位的训练,强调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系统构建能力。

3 CDIO理念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分析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确定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楼宇自控技术、楼宇安全防范工程技术、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及工程管理4个职业核心技术,围绕职业核心技术,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三级式项目,构建CDIO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建筑照明工程施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二级拓展项目。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综合项目,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终极项目。一级项目从“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装配――调试、运行”,经历CDIO理念的整个过程,提供全过程经验。重构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两个一级项目,第一个一级项目是“5A”商住大厦机智能化工程设计、安装项目,该项目要完整、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真实的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第二个一级项目是以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形式出现的毕业环节项目,该项目安排在第5―6学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工程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成对一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和CDIO能力。

二级项目是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学期项目,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关学习领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融合,贯穿于围绕主题内容进行组织的课程群的学习过程中,是项目化课程体系中一级项目的支撑。每个课程群都设有一个二级项目,相当于针对课程群的综合性课程设计,通过工程项目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学习到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群。二级项目的设置目的是强化课程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最终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该领域涉及的工程实践活动,实现技术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体系模型包含五个二级项目,即楼宇自动控制工程项目、智能楼宇安全防范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项目,一级一个专业拓展项目建筑照明安装工程,五个二级项目分别以相应的课程群为基础支撑。

为了保障二级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课程的组织与设计上,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组合,每个主题的选取都对应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职业行动领域,同 一主题的学习周期一般会是一个学期或是连续的两个学期。主题内容所对应的课程群的学习与二级学期项目同时进行,实现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双重效果。课程体系模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技能大赛项目,分布在不同的课程群中,断续相联,其中包含的职业态度、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养,为专业领域工程活动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另外,在课程群的学习中,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级项目是单门课程内的小规模设计实践活动,因此又成为基石项目,它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普遍模式。三级根据单门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点来安排课程项目设计,划分项目任务,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提升单项操作技能,三级项目推动和支撑二级项目的开展。

4 结语

本文以CDIO理念为指导,探索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工作现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然而,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典型工程项目的提取、课程群项目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团队的项目构建能力等问题,亟待深化完善。可见,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0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04):116-119.

[2]崔军,汪霞.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194-207.

[3]牛换霞.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读:课程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0,(6):41.

[4]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崔艳雨,解本铭,丁清苗,等.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11-12..

[6]杨延冲.浅论高职院校“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J].时代教育,2013,(09):152.

课程项目化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2-0029-04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

项目作为一类特殊的活动,其表现出来若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主要包括:明确的目标;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项目实施的一次性;项目的确定性;结果的不可逆转性;项目的整体性。即项目是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任务的集合,它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强调项目的整体性,也就是强调项目的过程性和系统性。由此,项目课程目标设计其实质就可以看成是项目的目标。

一般意义上,课程目标分为行为取向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类[1]。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从项目课程的本质特点来看,项目课程目标正体现了行为取向、生成取向和表现取向,是基于行动情境和在行动情境在达成的目标,包括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创造精神的培育等。为此,项目课程的目标设计关注的是情境中学习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二)课程目标的定位

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其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其实均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普通文化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其内容选择以有用、够用、实用为准[2]。基于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走遍南京实用英语》项目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面向旅游管理一年级学生开设。基于项目课程目标的分析,对英语项目化课程目标进行设计。

能力目标:能读懂、听懂关于南京城市介绍的各种材料等;能熟练地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并自如地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能简要陈述南京的历史以及城市发展状况;能介绍南京自然景观,回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能介绍南京风俗文化,如特定节日的风俗习惯等;能介绍南京的美食及相关饮食文化;能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别,避免触犯文化禁忌;能在介绍南京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家乡。

知识目标:了解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特定词汇,以及所需的句子结构;了解与南京历史相关的汉语、英语资料;理解并掌握南京自然景观的汉语和英文介绍;了解各种节日词汇以及南京风俗的汉语和英语资料;了解并掌握南京美食、小吃、饮食文化相关词汇;了解并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掌握自己家乡的特点,以及相关中英文资料。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注重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项目及工作任务设计

(一)课程项目设计原则

《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项目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让学生不迷茫(项目具体化);二是让学生能动手(项目难度适中);三是让学生有资源可查(项目需具有相应的信息支撑);四是让学生有依靠(教师要能随时提供帮助)。在坚持“学生要做学生能做学生想做学生做出成果”的原则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二)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共设计进行自我介绍并表达对南京印象、回顾南京历史、介绍南京自然景观、展示南京风俗文化、介绍南京美食、展示文化禁忌实例、展示我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等7个项目。

在7个项目中,项目1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储备以及个人特长、了解学生对于南京的熟知情况,为分组实施项目选拔负责人,同时也为考查课程效果提供参考。项目2、3、4、5是学生在对南京进行调研和搜集资料后进行分组成果展示的平行项目。项目6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和禁忌,是学生在进行项目2~5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项目7是测试项目,重在考核学生的英语活用能力。

(三)训练项目实施设计

在《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实施中,项目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分解,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展示并回答观众提问,进行组内互评。教师进行项目布置、提供必要的帮助,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验收和点评并进行实例展示。单个项目实施过程主要为:教师对项目布置和讲解、各小组课后进行项目分解和任务分工、组员信息搜集整理、课堂展示、提问与应答、点评验收和实例展示7个环节。具体实施进程见表1。对于每个项目,都列出训练方式及步骤,以及结果展示方式。

本课程通过具体、可操作的项目训练,使学生熟悉项目的各个环节,将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通过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呈现出来。课程以学生分组的项目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在项目开始时,教师进行项目讲解,指出该项目注意事项,并在学生项目活动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堂展示之后,教师需做出点评,给出相关项目的实例展示,以起到示范作用,为下个项目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考核应注重表现性评价,其任务设计与考核体现在每个项目中,且对于每个项目及对应的工作过程都有具体详细的考核方案和细则[3]。《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中各项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训练项目成绩和期末测试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10%,训练项目成绩占60%,期末测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分为出勤、组内互评和教师打分三项,分别占20%、40%和40%。训练项目成绩分六个模块,项目1~6各占10%,每个项目也是由组内学生互评(30%)、游客打分(30%)和教师打分(40%)三部分组成。项目考核对应能力目标2~7。期末测试为项目7,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项目1~6中所培养的能力综合应用到其他城市,对应能力目标8。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30.

[2]徐国庆.论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14-17.

[3]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4-37.

Exploration on the Project Design of English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Practical English for Touring All Over Nanjing” of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E Xiao-jie, LI Qing-hua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48, China)

上一篇plc教学

下一篇可持续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