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例6篇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1

关键词:模式教学 概念同化 结构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40-01

1 创新式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体系所指出的是,每一个个体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而同时其他个体可能在此方面表现一般。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一种多元化,多元化的智能体系的建立基于较为庞大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与存在性,这种客观性造就了多元智能体系的成功实施。应用在化学课堂理论教学上,多元智能体系的利用可以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提供最为有利的保障。

创新式的化学课堂模式体现在逐渐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上,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智力、创新力、理解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性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满足多元化教学秩序的发展。这种体系建立在学生技能的掌握上,即对化学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的不断提高上,能够把握化学课程的学习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依附于哪种比较灵活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学课堂的集体能动性,发挥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多样性,由单一的课堂听讲式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创造性思维模式出发,引导学生在转化教师讲解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扩散思维的发展。

多元化智能体系的表现基于七种智能上的不同表现,对于学习途径的掌握上,不同学生之间表现较大的差异,这需要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细心体察学生的创新式学习方式的进展情况,在设计教学模式上多采用学生较为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式代替固有的教学说教式。在激发学生多项思维发展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组成创新式学习组,以此加强多元化的智能体系的维护。在实际教学积累的教学经验,需要不断的加以总并记录在案,在新的模式的引导下作出较为合理的比较,增加案例式的教学辅助,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要求,按照新课程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总体框架是围绕着多元化智能体系的理论框架。向多方向、个性化展示的学习效果上靠拢。

2 概念的教学设计

化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是比较难理解的。化学是探寻微观世界的基本组成和变化的自然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与宏观世界所见的东西有着迥然的差别,学习化学知识,首先从学习化学概念开始,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将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客观看法的极强的改变,加深对概念性东西的理解,有助于在化学学习上做好第一步。

在概念学习设计上,要体现概念的四个部分,包括概念的名称、属性、例证和定义。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个四部分内容时,充分理解概念的抽象性,把握概念学习的基本特点,采取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学习方法,来加强对概念的初步了解。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客观事物的大量分析总结,而形成的规律性的总结,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可以提出此类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设问,然后由大量的已知的概念或事物的联系来推论新的概念的学习,而概念同化式的学习要求具有同化新概念的结构性思维,对于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掌握的比较熟练,对于结构性基础越老牢固的同学,学习新概念同化的效果越好。

通过对概念的正反例证的差别化学习,来辨别新概念的不同之处,发觉抽象思维的强项所在,利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来解释新的概念所涉及的知识面。学生在辨别新概念与已知概念的时候,需要对新概念引入新的思维模式,以此加强差异化的学习,对于能引起相互联系的概念,需要分门别类,加以组别式的学习。同一个概念中,可分割多个小概念的大概念,需要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力都非常强,在此情况下,多采用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以此加强部分小概念的理解,并在综合运用上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以此加强对整体概念的学习。由此可见,概念同化与概念形成是两种相互结合的学习方法。

从上述的观点来看,化学教学课程设计的实践理论研究点,须符合基本的迹象设计要求:

概念的学习尽量满足多种化学事实的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数据、模型或者图表等易懂形式来建立学生对概念的基本概况。

对抽象化学的学习,要了解其本质的因素,掌握分析概念之间的异同,针对逻辑性的语言,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尽快的熟悉和习惯和化学语言对概念的表达方式,建立抽象思维模式。通过正反例证加深对概念的全方位理解,加深对概念的基础和外延的基本理解,以此符合概念的学习设计要求。通过对概念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延伸学习,加强对概念的运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媒体与课堂结构

3.1 教学媒体

工具或者模型的使用涉及到教学媒体的使用和选择,对于现代教学来说,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对媒体的运用的熟知程度,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使用媒体过程的思维变化模式,与单一媒体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基于媒体的实物性较多,参与到教学当中的标本、投影、计算机等工具,是化学演示模型必不可少的。追求更快的掌握速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将学生从单一的学习生活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参与到对自然的诉求上来,对化学衍生物,对化学基本世界观的研究,都是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引导下的良好进步。

3.2 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简单说就是教学活动顺序的安排,即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使得教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上课、备课和修改,有利于教师把握整体,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教学活动思路。

教学结构是个有序的结构体,参与到教学结构当中的元素需要能够整合整个教学过程,以顺序进行的教学结构中的单元体,使得教学方案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化学教学体系当中,课程设计的基础大纲以教学结构为框架,按照教学结构的主题要求来设计课程。多元化的智能体系教学结构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对化学本质的认知为任务的根本。强调对学生利用多种优势资源进行学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宫开.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2

关键词:化学 概念 教学质量

一、明确概念的涵义,抓住概念的本质的思维方法

明确概念的涵义,就是要特别注意它的准确性,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如说成“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等就不准确。教学时应多设问,多向为什么,让学生多动脑筋,才能把概念弄清楚,准确把握概念的涵义。

抓住概念的本质,就是要讲清这个概念区别于其它概念而独立存在的内在特征,即概念本身的特殊性,如元素和单质,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基本微粒是原子;单质是物质,微观上看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宏观上看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教学中必须抓住概念的这种本质区别。[1]

二、从宏观表象深入微观实质的认识方法

初中学生对“摸不着,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感到很难理解,更难将微观粒子的运动与物质的宏观现象联系起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在感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建立化学概念。例如,为了引出原子概念,证明分子的可分性,可在教学中增加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学生看到两电极上产生气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看到其复燃,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看到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结合图像进行直观分析:水分子可以再分,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子构成的,这些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我们称这些微粒为原子。最后进行总结:水电解得到氧气和氢气两种物质,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联系起来,在脑子里形成微观粒子的概念。

三、要注意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初中化学虽然基本概念较多,又分散在不同章节,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但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部分概念的体系和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2]

例如: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系统

系统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

(1)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共同点),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单质和化合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单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只有化合物(不同点)。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变(联系)。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同一个概念

分别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同一个概念,往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立体感觉”。比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是物理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又如,对质量守恒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没有改变。由此而获得质量守恒概念的“立体感觉”,能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五、要注意区分概念

在化学基本概念中,相似而又有区别的概念很多,要加以比较区分。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的概念也正是由于相互比较而存在的。对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在教学中也应予以重视,学习中许多错误往往发生在概念的应用范围不清和条件掌握不准确上。

例如:为帮助学生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比较如下。

(1)原子与分子相同点:

一同种微粒(原子或分子)大小、质量都相同,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都在不停

地运动。

(2)原子与分子间区别:

原子:(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分子:(a)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b)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3)原子与分子的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4要抓好重点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它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和化学基本计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准确、系统地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在重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多下功夫。如: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化学变化、四种反应类型、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在教学中必须下大力气,从不同角度交待清楚,以利学生准确、全面掌握知识。[3]

六、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学习和掌握基本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概念和原理解释及说明一些重要的化学事实、现象和变化。学生运用概念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和记忆的过程,理解和运用二者相结合,使知识和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实践证明,抓住以上六点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感到化学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由枯燥、抽象、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成的,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故能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国荣.如何采取多种措施,提稿初中化学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概念教学;存在问题;概念形成;内化概念

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它蕴含在各类的数学知识中,不能像计算或推理那样直接呈现,导致不少教师在概念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数学教师如何紧扣概念属性,激活概念教学,从而真正将概念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一、目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概念是组成数学的基石,虽然不少数学教师也认为概念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像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能够左右学生的思维,于是,概念教学经常被教师所忽视,成为边缘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如下:

1.忽视概念产生的过程。概念既然作为数学的组成,就存在于数学知识中。如空间几何体就要让学生体会一些相关的空间图形的概念;函数就要学习函数的相关概念,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它所起到的是知识储备的作用。然而,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概念时,并没有用系统的方法去渗透,而只是简单地分析。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函数,就没有必要对高中函数进行新的学习。其实,初中函数和高中函数所研究的内容不一样,教师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去和学生研究函数概念,从而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2.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概念时,表面上每个概念之间以独立的形式总结出来的,但如果深入去研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概念其实是相关联的,它的界定同以前学过的概念有着联系。但不少数学老师在教学概念时,用孤立的方法呈现概念。如集合,蕴含于集合知识关系里的概念比较多,每个概念看似独立,而实则联系得很深,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各个集合概念如并集、交集等说透彻,但却没有将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探究清楚,导致学生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时出现思维相对模糊的状态。其实,如果集合概念的学习能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就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二、紧扣概念本质,联系实际,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之所以有许多概念是同数学知识本身特点有着很大关系,纵观数学概念,每个概念的产生都是源自一定背景,而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概念的定义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记忆阶段,而思维的发展则需要结合向纵度和深度拓展才能实现。

如人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本课直接出示了概念两字,是高中必修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出现概念字眼的。函数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它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可以说,高中函数是链接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函数,但高中函数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为复杂,同时要求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最终理解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教师如何引领函数概念?为了让学生有个铺垫,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并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然后引入生活例子:(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等能反应函数概念的数学例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在生活的运用,当学生对函数有了一定理解之后,函数概念里的自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值域等相关的概念的理解,我就结合集合和对应的知识,并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一个感知的理解过程,进而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运用数学概念,构建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内化概念

由于概念蕴含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并不是以某个填空题或问答题形式出现,而是蕴含在学生的理解某个知识点或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因此,当学生形成某个数学概念后,教师如何让学生的概念内化到知识体系中,从而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的脑中生根发芽,进而帮助学生利用概念解决问题?

如人教版必修三《算法初步》,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在高中安排算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利用已用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解题方法,完善数学思想。算法的概念是什么?其实,教材上并没有给出算法一个精确化的概念定义,而是将它描述为: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算法所蕴含的概念含义之后,学生的知识结构里如何内化算法概念?其实,如果教师自己理解算法的概念,就知道了只有将将算法融入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基于算法的数学思想才能形成,进而理解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如喝一杯茶所需要的算法步骤,这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学生可能呈现的算法是将步骤展示出来,然后计算时间,找到最优化的策略,但是,如果高中生还是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算法概停留在初步的阶段,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引入统筹方法,通过数学计算策略将这类算法上升到科学总结层面,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算法概念结构。

总之,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教师要意识到概念对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高中生真正掌握概念的属性,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概念属性,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概念,有效抓住概念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同解决问题的联系,从而真正将概念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曼曼.高中数学概念及其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4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①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②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④把③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⑤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

例如,讲解化合价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并板书形成过程,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未得失电子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结构决定性质)该元素有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时才表现出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同理,分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照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指出每个原子有共用几对电子的性质,交代各种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才表现出各自共用几对电子对的性质。顺势引导,无论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比化合表现出的性质,此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又如,在分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不同,反映出各种物质溶解能力不同,怎样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当然要用溶解的质量,老师分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三个前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溶解溶质的质量才能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此时的质量叫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三、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四、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⑾尘土飞扬的空气,⑿清新的空气,⒀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五、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再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初中仅要求从物质得失氧的角度予以分析,为了照顾知识的连贯性,在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即指出氢气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被氧化,又指出氢气中氢元素组成了水以后,化合价升高,氧化铜中氧元素被夺去后,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了零价,最后总结出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有改变的这一结论,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个概念在高中学习时将进一步深化。

六、通过综合复习及对习题的讲解、分析、改编来巩固概念

综合复习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检查巩固很重要,一定要形成概念网络系统,学生是否形成网络系统,应用概念题组检查。例如,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元素间本质差别是由()决定的,原子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5

一、让学生明确理解生物概念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能把生物概念背诵得很熟,但还是不能准确地掌握生物概念的含义。例如:学生对“细胞的结构”这个概念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各自功能也能做到如数家珍。但是,假如你问他“细胞为什么被说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呢,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所以,记忆概念只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要条件。如:通过调查与实验得知,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了能量,建构了我们的身体,维持了人们身体的健康,从而知道蛋白质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钙的作用等,而不应该从总结中得出。

二、充分利用概念图来梳理生物概念知识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需对生物概念进行相关梳理,在明晰其中的核心概念、概念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上,课本中的概念图有着很大的优势,它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教学中我们应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内容在生物学知识体系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把它处理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使学生客观地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教学“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这个概念本来属于新课标二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遗传和进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基因存在的特点,理解基因在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规律,就为以后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实验来强化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生物学是一门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实验中分析结果,在大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再上升到理论,形成概念,从而真正理解生物学概念。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时,学生一般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指哪些生物,甚至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规律,但却不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这就是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如果在上课前教师能带领学生先动手做几个生态瓶,要求学生想办法尽可能让瓶中的生物生存更长的时间,让他们来考虑必须给其中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课上再让学生介绍自己做的生态瓶及其中的各种生物有什么作用,另外还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通过交流,相互启发,最后评出最成功的生态瓶。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一个生态瓶、一个鱼缸或是一个池塘都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最后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四、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生成过程

所有的概念都是从具体情景、事例中加以总结、辨别、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是由感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初中生物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文信息资料。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及概括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食物链”这个概念时:

1.激发兴趣。中国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生存关系?

2.合作探索。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把农田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联系起来,做出“食物链”。

3.分析思考。先由老师设计问题,接着提出什么是“食物链”的问题。

4.归纳总结。由学生试着说出概念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五、关注学生对生物概念的主动建构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6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