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例6篇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67-02

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示精神,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后备人才,深入开展中英双语教学逐渐成为工科高等院校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特别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前沿学科,英语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中融入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材料的研究、发展与生产具有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功能材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考研深造,或进入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现在的材料类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知识,这也将为今后研究工作、研究生实验、科研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融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为适应功能材料的全球化发展,功能材料专业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实验学习中逐步地接触、熟悉、掌握一些常见材料、表征设备的专业英文术语。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一般小班授课,人数较少,理论内容也较少,重点比较突出,相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英文词汇。因此,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在相对简单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的必要性如下:其一,为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奠定科研学习基础。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日常设备的专业术语,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以及英文类专业文章的写作,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因此在本科生阶段,特别是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融入双语教学,会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理解,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材料类相关词汇,为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功能材料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适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新材料的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英文术语,在毕业生找工作面试阶段,才能够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及时把握,顺利通过面试。其三,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优势。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材料类的大型企业均走国际化路线,与世界接轨,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会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的信心。

二、如何开展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双语教学

1.实验指导书的选择和编写。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应用性和现展性。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专业实验的指导书也应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首先在专业实验课的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国内外比较受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同时,还需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实时改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讲义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中文版讲义中适当加入重点的英文专业术语和词汇,实验题目和关键词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表示。双语教学需循序渐进地开展,逐步地加大实验教材中的英文比例。

2.学生应逐步撰写英文版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程进行前,应鼓励学生通过翻译软件,自主将中文讲义改写成英文的预习报告。在翻译和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讲义中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所熟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汇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生所提交的英文预习报告,检查是否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认真书写,是否有偷工减料、抄袭、乱写等行为,并对预习报告中出现的错误语法加以修改。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首先,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检查这五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和操作会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动态的课件演示和英汉双语的课件背景图文并茂地传输给学生,可强化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难点问题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过程的改变。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板书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采用中文中穿插英文的方式进行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和差异。随着实验课程的逐步开展,逐渐加大中英文的比例,每次实验时强化讲解过的重点词汇,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或已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尽量与学生双语沟通,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或专业词汇阐述问题,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英语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新材料的发展,让学生与时俱进,掌握热点材料的英文名称。课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文记法,比如实验材料、实验结论、单位、坐标等,陌生的词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加强学生记忆。

4.英文报告的批改及考核方式。教师对英文版实验报告应进行认真的批改,并将批改后的英文实验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按要求修改后再返回给任课教师,教师总结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在实验课中进行纠正。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试卷考试,实验成绩更注重平时的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通过课上的师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可基本掌握学生英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其实验报告的情况,基本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相对于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对所有学生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汇总,由专业的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对优秀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等级评价,并设定一定的奖项鼓励,增加学生英文学习的动力。

三、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首先,学生对双语学习缺乏信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英语不过关,主要是对专业英文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文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功能材料的发展迅速且全球性强,缺乏专业词汇,会导致学生在职场上碰壁。其次,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存在差异,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逐步地增加英文的比例。初始阶段,增加学生的材料类专业英文词汇量,课堂上反复地重复专业词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断地在实验中增加难度。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讲义需要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师也要根据内容适当的增加英文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克服困难,编写适合的功能材料专业双语教材,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材料类的快速发展,掌握全球化特点。双语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既要了解专业知识,把握世界材料的最新发展,又要掌握熟练的英文。这就对教师的选择带来了一定难度,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具有潜质的教师提供英文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双语水平,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结语

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国际化的人才竞争,我们也必须走向国际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主要针对于基础材料或新材料的功能进行测定,新材料的发展与时俱进,又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性的特点。因此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中,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双语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在不降低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又要不过多地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这双重使命下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不断地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模式以及利用英语掌握和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如何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融入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答案。

参考文献: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材料特性;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77-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人才、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交流愈加密切和迅速,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和灵活运用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此外,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和国际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面临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大力推行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趋势及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院对《材料特性》课程开展了以英语为外语的双语教学。本文就我院在双语教学中的实践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材料特性》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与国际接轨。我院的双语教学对象是大学本科二年级的非材料类学生,在学生刚刚进入大二专业课程学习时就开设了本课程。此时,学生还没进行系统地专业学习,英语基础不牢,对材料的了解和认识明显不足,因此,我们确定的《材料特性》双语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材料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夯实材料专业的外语基础,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课的开设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寓教于课堂讲授、动手实验及网络课堂学习。

三、双语教学的实践

本次《材料特性》双语教学是我院对材料学科双语教学的首次尝试,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教学内容、网络平台、考评机制方面的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设计。双语教学中,语言是依托载体,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的构架和灵魂。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满足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趋势,我们通过国际交流学院引入了英国某大学的教材,将国内已有的教学内容与国外前沿进展的教学内容衔接,英文原版教材与中文辅导教材互为补充。我们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为第一教材,同时遴选1~2本国内优秀教材,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教师结合自己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情况,讲解时依托英文原版,中文为辅,配合专业术语及专业文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为了体现双语教学的先进性,教师在每周的答疑环节中,介绍英文期刊中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材料领域较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生动的实验引入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我们的双语教学力求实效,针对学生层次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认真开发了中英文对照课件,教学内容全面,通过幻灯片、动画、工程照片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材料结构模型、微观图片等。教学别对材料结构等内容加入实体模型,直观效果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容量。我们还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全套课程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复习或深入。此外,我们还将网络学习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督促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

3.引入导学模式及优化学习方法。导学模式是指正式教学前,教师主导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先前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英文基础及知识积累都不同。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实行差异化教学。我们将导学过程安排在预习阶段,重点扫除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障碍,详细讲解专业词汇,指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明确双语学习的学习方向,改进学习效果。

4.积极培养创新能力。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开展实验课外,还应积极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我院机械及材料专业一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在双语教学团队的帮助下,教师帮助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并将所学的材料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结语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我院目前刚开始对大二的学生进行《材料特性》双语教学,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学习和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借助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目前,我院《材料特性》的双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双语覆盖率不高。由于师资条件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没有实现全英语教学。而在双语教学中,外语覆盖率程度是体现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生上课时,会有畏难情绪,用两种语言同时讲授时,部分学生会主动回避英语内容,致使对英语部分的内容掌握不全。因此,中英混杂型的教学只能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或过渡阶段,教学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最终达到全英语环境的教学要求。

2.开课时机适当推后。Marsh等研究者在上世纪90年代对香港中学生双语教学进行的一次大型实验研究发现,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香港中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英语为教学语言)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因而无法应付学科的复杂,无法吃透课文的内容,使其非语言类学科的课程受到了教学语言的负面影响。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建议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放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或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水平时,较轻松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在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特性,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3.拓展多渠道的交流和实践。国际交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随着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交流,如讲座和暑期的实践活动。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提供国外交流和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对双语教学起到循序渐进的推动作用。另外,在高校教师出国研修时,除科研交流外,设法引入对教学改革的学习和交流,使双语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能在学习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以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3

一、开发教材与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英语教学空间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是最基本而关键的课程资源。在信息技术时代,教材既包括教科书、各种指导用书等,还可包括相关的英语图书资料、英语光盘磁带、杂志报刊等。另外,教师还需开发各种“活教材”,如自然环境、实际生活等,尤其是新课标下,教师既要立足教材,更重要的是创造性运用教材,适当增删整改,巧妙拓展延伸,以拓宽英语教材空间,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如教学7A Unit 4 Food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优选多种网络教材、视听教材、图书教材等,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其了解更多的饮食文化,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其次,注意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这主要包括教室、电教设备、校园环境、图书室等,另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经验等。若英语教师能够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可使英语教学更为生动、趣味。如教室、校内的学习园地上、墙面上有着学生自己设计的英语板报、收集的英语图片资料等,这些都是学生可观察与学习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与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实情分类运用。

①读写类:如学习8B Unit 3 Online travel后,教师可补充有关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激活英语教材;组织英语课外阅读,拓宽学生阅读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英文写作;编写板报、手抄报,其内容可围绕单元话题来组织,如“Online travel”“Travelling in world”等。也可是疑难知识解答、英语小故事或谚语、优秀习作、学习方法与技巧介绍等。②听说类: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观看适合初中生的英文动画或电影,如“Toy Story”《玩具总动员》“The Tale of Despereaux”《浪漫的老鼠》等,让学生接触更地道的英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编写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如学习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一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创新,编演相关课本剧;利用校园英语广播,播放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英语内容,如英语故事、英语新闻等。③综合类: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积累:开发社会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收集校外所见所闻的英语资源,譬如英语格言、商品英语说明书、英语广告词、英语商标等,并指导学生准备一门记录本,积累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定期交流分享。

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为教学带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并突破了时空限制,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善于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增长学生见识与经验。

第一,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学习资料,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亦或为学生提供有关网址,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收集资料,让他们自主学习,开阔视野。如教学8BUnit 2 Travelling之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著名旅游网址,要求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旅游胜地与景点及其图片,如Window of the World in Shenzhen, Chinese gardens等,然后制定旅游计划,包括旅游线路,交通方式等。课堂上,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用英语简单说明这些旅游景点,选择交通工具的原因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提高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

第二,提供有关英语学习网址或网站,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自学。在信息时代,因特网中的英语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而选择不同英语网站或者报刊杂志网站。如(英语在线), (可可听力网), 《时代周刊》等。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愈加密切,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和灵活运用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近年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大力推行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本文由收集整理才。为了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我院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

一、目前该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工程材料》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如材料的性能、结构与组织、相图与相变等;二是机械工程材料的实际应用,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工艺之间的关系,为工程材料的选材和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因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理论程度并不深,故国内很多工科院校对此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然而,从笔者调研结果来看,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双语教学目的不明确。有些教师把该双语教学课程当作专业英语来教授,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专业术语和语句的理解上,忽视了对专业知识尤其是初学者较难理解内容的讲解。此外,部分教师对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理论内容讲解太多,忽略了第二部分工程选材和应用举例,同时未及时跟踪国内外出现的新材料及技术并将其引入到课程双语教学内容,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不一致。

2.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有部分高校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由于国内外教材在知识体系、深度及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某些章节上如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国外原版教材普遍成本较高,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现行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更新较慢且创新性不够。

3.双语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沿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英语和专业知识,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当涉及到一些比较深奥的理论知识时,老师用外文讲解的时间较长,而学生往往很难接受,久而久之,对双语教学的方式失去兴趣与信心。

4.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大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的老师是一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年轻老师,教学手段、能力、经验等方面欠佳。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语言方面的教学训练,虽然具备阅读且理解英语教材的能力,能够制作英文课件,但是英文表达传授知识的能力不强,影响课程的双语教学质量。

二、我院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教材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我院在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选用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机械工程材料》(双语版)教材。该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浅显易懂,且每一章节后面有相应的“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和“重点内容概述”。教材后面还附录有材料基本参数表和关键术语中文解释,最重要的是该双语版教材还有配套的中文版教材。从两年的双语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反映此教材难度适中,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运用英语阅读和理解专业知识等方面收益颇丰。

2.课件的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第一部分内容概念多、知识涵盖面广,第二部分内容为贴近实际应用的工程材料,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增添了一些难度。我们课件的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生动易懂的宗旨,重要概念和定理采用中英文对照,问题与例题的讲解采用传统的黑板全英文板书,课件中插入一些来自教材和网络或者实验的精选图片。这些动画、模型和图片的引入,使所讲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还可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与手段。双语教学应该一改以往单向“填鸭式”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单向和交互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这方面,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始每一次新的教学内容。如讲第二章时,提出“why study the structure of material?(为什么要学习材料的结构)”这一问题引发讨论,然后通过一些图片和数据讲解材料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由浅入深,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学习材料结构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最后课程小结时反过来回答这一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三、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材。首先,应该把《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借助双语教学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锻炼与专业知识的教授双管齐下。其次,合理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注意融合中西方教育思想文化,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2.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双语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有张有弛、教学相长的平台。由于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对增大,若不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采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课件中多插入一些图片、动画、视频资料等,将课本中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法、分组讨论法、趣味竞赛法等。此外,还需注重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和运用外语思维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运用双重语言的能力和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为此,我校采取严格审核双语教学教师资格、定期开办双语教学教师培训、举行全校双语教学比赛、设立双语教学教改专项基金等措施有效调动了教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可为其它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 教材观 认识误区 语文教学

中小学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工程。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形式上说,教材不再是仅供教师和学生共用的课本,而是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多媒体教案、远程教育光盘、CAI课件等一大批综合性、系列化教学资源;以内容而言,建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发展迅速。可以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探究性、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开始形成。

具体到语文学科,虽对新教材的批评声音从未停止,但多样化、立体化的语文教材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却是不争的事实。以目前高中阶段使用的语文课本而论,全国已发行多个版本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撰出来的“国标本”课本,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语文版等,各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这本身体现了语文教材建设的一个巨大进步。此外,语文教师用书、学生用书、练习册、教案等与课本相关的语文教学材料丰富而详尽,语文地方读本、校本读本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反映了语文教材建设的成绩。

与语文教材体系建设取得的进步相比,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于语文教材观的宣传和研究不够,不少人,甚至是语文教师,没有认真思考、研究“如何看待语文教材”、“如何使用语文教材”,结果产生了很多错误认识,以致难以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语文教材观的“误区”

(一)过窄理解语文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基础教育基本实行“一纲一本、编审合一、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教材政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部编教材”或“统编教材”,全国中小学必须无例外地使用这些书,加上观念、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开发相应的丰富的教学用书、学生用书、课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导致语文教材形式单一,很容易让人形成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课本的观念。

即使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的今天,这种观念还是影响深远。不少语文教师认为上课就是教课本,自己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标准答案等教完课本就万事大吉,导致学生阅读量有限,知识与能力训练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与阅读要求,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语文课本是教材,但语文教材远不止课本,还包括光盘材料、词典、练习册、教师用书、课外读物、时事新闻、生活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课本是课程的核心教材,但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材料。

(二)过泛理解语文教材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大力倡导“大教材”观,认为应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做教材,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阅读。语文不但要从课本中学,还要从报纸杂志中学,从影视中学,让学生的生活和知识丰富起来。“大教材”可以是报刊、杂志,可以是大小部头的小说,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雅文。

这种语文教材观是对上述“语文教材即课本”教材观的拨乱反正,扩大了阅读的范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其合理的一面。必须看到,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其“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其“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注意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这种语文教材观过度泛化了教材的范围,很难保证选文的准确性、规范性,也很难形成体例,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再加上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有限,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语文是无法学、无所学的,从而放松对语文的学习,使语文成为边缘学科。

(三)过重理解语文教材

由于传统的高度集权、高度统一的教材政策,以及长期以来对于语文考试标准答案、参考答案的强调,不少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教材(特别是课本)就是权威、真理,是回答问题的准绳,以致形成了“以‘本’为本,教材至上”的教材观。教师把语文教材奉为经典,教材的内容和体例神圣不可置疑,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掌握和服从;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进度,讲授教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教材。结果,学生的兴趣受到影响,思维受到限制,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实际上,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学习材料,不是唯一的教学学习材料,语文教材本身是变化的、开放的体系,要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对语文教材产生膜拜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要掌握教材所提供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分析语文教材,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四)过轻理解语文教材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目的是为纠正一切唯教材是瞻,一切唯教材是从的弊端。但很多人曲解了叶先生的话,认为叶先生轻视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不重要,可以随意处理。于是,有的教师抛弃教材,自己找教学材料教、学;有的只上文言文,现代文放一边;有的只学必修教材,不翻选修教材……

诚然,语文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学习资料获得,一些人没有接触语文教材,照样培养了较强的语文能力,何况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区别很大,却不影响语文的学习,这本身说明语文教材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语文教材是核心的教学材料,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选和严格审定的,其选材基本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古代、现代、当代等时代的作品,中国、外国等地域的名篇、自读篇目等要求……充分考虑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系统性、阶梯性,在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现状下,如果能运用好教材,则能更高效、更全面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能力。

二、新课标理念下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材观

(一)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

曾天山《教材论》明确指出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在教学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方面的功能,它具体而集中地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和影响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最终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作用。”的确,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物化载体,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理解,应该成为教学核心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应该以语文教材为主要依据,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等尽可能以教材为蓝本。当然,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教学材料非常丰富,可以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可以补充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甚至是个人教材,但不能轻易抛弃与否定以语文教科书为核心的语文教材,因为其在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上有别的教学材料难于媲美的优越性。

(二)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工具

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借助这个工具,教师可以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学生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教教材不是目的,我们只是用教材来教。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工、改造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成为教材的仆人。

如学习《鸿门宴》,需要探讨文章的主旨、内容、结构、艺术等,但目的不仅仅是记住这些知识,而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文言字词、语法,以及分析此类文章的方法,以便日后能举一反三,更好地阅读文言文。

(三)语文教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文教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合理划定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五年级)、小学高年级(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诸学段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方法,编进相应学段的教材。因此,对语文教材,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认识,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处理教材。

教材中的必修部分、选修部分,基本篇目、扩展篇目,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作品,活动单元、写作单元,等等,都是整个语文教材体系的一个点,我们要从整个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处理。如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的“认识自我”单元,选了《我很重要》等三篇文章,很多老师把它们作为讲读课文,从作者、字词、背景、段意、主旨等面面俱到地分析。其实,这个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是活动课单元,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阅读,借助文本的启示,一起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并最终学会实现自我达到转学目的。

又如《逍遥游》本是扩展阅读篇目,只要花1节课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义,初步了解文中体现的庄子思想即可,可有一份优秀教案的教学目标为:(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如此安排,是对《逍遥游》这一文学作品的教学,而不是对《逍遥游》这一课文的教学。作为课文的《逍遥游》,在语文教材体系中,所应该承担的课程内容,或许只是极为有限的某一个知识点、一种价值观。只有围绕该知识点、价值观展开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

(四)语文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

语文教材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经文,而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开放的教学材料,必须随着时代的特点、社会的要求、认识的进步调整教材的选文、编排的体例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应有开放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自主地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或编选其他素材进入教材,融合施教。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教材多样化的探索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6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建设”

作者简介:梁小燕(1973-),女,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分析的研究,(E-mail)。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的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培养英语思维,提高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TB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1-03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制定了多项资助国内外大学生互访的交流项目,国内外诸多高校之间也建立了互派学生学习的机制[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课程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该门课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基础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定律、方程、方法等,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双语教学的要旨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把握材料力学的英文逻辑结构和阐述方法,培养学生融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知识载体和交流工具,其核心仍然是课程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是手段,材料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是目标。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描述、表达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才是适当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二、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

(一)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要求双语授课教师要有相关的出国经历或受过专门双语教学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双语授课的外语能力,并能熟练掌握一本原版教材的内容。笔者作为材料力学双语课程的骨干主讲教师,曾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长时间的访问研究,观摩了该校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该课程面向土木类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时数为48学时,授课教师很注重公式推导、原理论证以及基本理论背景知识的阐述,同时也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撰写报告的能力。借鉴英语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授课教师这一双语教学的核心着手,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了国内外公认的材料力学课程优秀教材,即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Mechanics of Materials》,由Hibbler R. C. 编著,是多次再版的优秀原版教材。对选定的英文原版教材,笔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做到熟练掌握其内容和思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重要知识点的部分英文参考资料,同时推荐两本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中英文教材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而中英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差别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长补短来解决。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来讲解,实践中可将两种语言搭配起来使用,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3]。目前国内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配合少量中文解释;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配合少量英文解释;英文附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等等[4]。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英文电子教案,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用中文讲解,原理论证、算例演算用英文讲解。为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逻辑关系用中文详细讲述,之后再给出科技术语的英文描述。同时,为营造浓厚的课堂英文教学氛围,算例演算采用英文简单句式来讲述,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多使用中文来讲解。

三、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了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对英文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材料力学知识学习中应用英文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今后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教学法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章节结构体现了著作者知识体系的思路。力学课程内容繁杂,中英文力学教材在侧重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尽相同,即使主要的知识点相同,其论述思路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了解欧美大学力学课程的思路和特点,授课教师应在讲课中适当并适时地对中、英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予以说明。同时,也建议学生将中、英文教材的内容对照起来学习,便于理解英文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调研学习法

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中、英文素材,包括背景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也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如个别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发生的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资料,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变形形式的对比分析,这对他们理解相关知识十分有利。对学习中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予以肯定;对用英文撰写学习报告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奖励。

(三)写作训练法

英文写作是学生的弱项,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应要求学生精读原版教材,熟悉英文教材阐述力学知识的思路、语言和方法,向学生适当介绍欧美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鼓励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英文文献,撰写针对有关知识点的研究性小论文。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对力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激励思考法

参加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应鼓励他们与教师用英文交流,在作业、报告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激发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使用英文和了解英文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外教材的对比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

这些教学措施增强了学生英文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四、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双语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辅以使用英文的能力。考核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实验部分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双语教学的试卷为纯英文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和中文教学班级尽量保持一致。学生与教师的英文互动、英文完成作业、提交课程的英文学习报告等,均由授课教师根据其表现及完成情况适当予以加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过程。

以北京交通大学2011级机电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班的43名学生为例,他们的成绩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与未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后者,两者的良好率、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则比较接近;双语教学班92%以上的学生通过了考试,18%的成绩达到优秀。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别,相差3~6分。这说明参加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可见,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双语教学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期末对材料力学双语教学过程进行了考评,考评共有10个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法、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评教综合得分为98.56分,居全校评教的前20%。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是肯定的,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五、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了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借鉴了其他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亲身体验了英语教学过程,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掌握了课程专业内容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获取国外新知识的实际能力,这是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难以达到的。当然,双语教学方法以及其他配套教学环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査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5)8-14.

[2] 毛军,梁小燕,等. 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 (4)120-124.

[3] 杜文风.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实验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21(2)51-54.

[4] 周亚丽. 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 (22)401-4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LIANG Xiaoyan, ZHU Ying, MAO 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