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例6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1

【关键词】汽车车盘检测维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80-01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作为中等职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汽车传动系,行使系及制动系统的构成、原理,底盘故障、检测及其维修技术等。长期以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较为吃力,且学习兴趣不高,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为此,本文重点探讨其教学改革。

一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时间少

部分院校重实践,轻理论,进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较少,抓不住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在汽车底盘与检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要想进行汽车底盘的操作,则必须详细了解底盘构造知识,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该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导致了实际检测能力的下降。

2.缺少互动式教学

尽管大多数学校有效开展汽车底盘的实践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此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少针对性教学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延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的改革措施

1.创设学习情境

由于学习难度的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难度创设不同学习情境。将初级阶段的课程学习情境创设为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而高级阶段的学习情境则可创设为以汽车常见故障的检修为载体。通过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适应每一阶段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因生施教”原则。

2.丰富教学内容

鉴于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是其主要内容。加上汽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最新的汽车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汽车检修技术,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在进行汽车底盘与维修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典型故障排除为案例,坚持适度够用原则,进而完成中职教学目标。

3.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汽车检修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实现多种教学联合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专业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作为引导,任务作为驱动的教学法,教师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将其分为若干的技能单元,将每个技能单元当成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并且还应该为每个项目分成一个以及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该项目。

如学习“蓄电池测试和检修”内容时,可以检查与测试蓄电池作为一个任务,并且以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检修作为另一个任务。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之后,使学生可以以分组的形式,搜集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完成活动计划,并且由教师引导学生去纠正方案设计中的漏洞,明确设计思路,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引导学生在仿真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教师还应该参与引导学生改正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监督检测实践活动,完成对蓄电池的检测。在“项目教学”的最后,通过小组各成员进行自评以及小组间的互评,由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项目成果做出评价总结工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升学生在汽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出指导。

4.改进教学评价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跟进当前汽车检修技术发展现状,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当然,对于教学评价也应不断革新。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考试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还应根据该科目的特点,完善学生的考核及评价机制。

三 结束语

汽车检测及维修专业作为当前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进行创新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人才;技术能力

现如今,人们出行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办事更加有效率,而且带动了许多新的产业的诞生,推动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的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一,突破了 1100 万辆。科技水平在日益提升,汽车也因此越来越智能化,这就对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拥有精湛的技能,知识理论水平专业化,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又要擅长实践操作。不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还有待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教育者发挥其作用。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教学模式、上课氛围、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通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于这些知识基础以及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保持放松的姿态学习,引导其积极参与实地培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求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缺少人才。维修电工、保修员、钣金工、机修工、汽车技术总监、车间主任、配件经理等是处于我国汽车维修一线作业的工作人员。调查研究显示,在这些人当中,至少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未拿到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而在拿到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的人中,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超过百分之九,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寥寥无几。不过,目前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人才紧缺,因此即使是尚未经过系统训练甚至是从未经过培训的人也从事了汽车检测和维修的相关工作。为了改变汽车维修检测市场的人才紧缺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已经开始进行扩招,不过,在汽车专业教学上,职业院校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保守,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存在的各方面缺陷,才导致了高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变汽车检测市场的现状。整个汽车维修行业受维修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影响而难以发展。因此,作为高职汽车专业教育者,应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1.实践与理论难以结合

从目前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尚能看到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子,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讲解上,实践一般都被安排在理论教授以后,而且实践机会较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显得被动,难以真正消化并吸收知识,学习效果欠佳,

2.受传统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汽车这一专业有较多的专业术语,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都感觉既枯燥无味又生硬难懂,更别谈职业素养与职业服务意识了。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生硬抽象,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由此便容易渐渐褪去学习的热情。可见,应该运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而言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并要求这些人才既要与社会生产与工业建设需要相适应,又要能够满足体系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需要。此外,汽修人员仅有高端的技能还不够,最基本的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服务意识。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育者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学会审时度势,了解汽车维修检测市场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根据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式,确保教材理论和实践能够成功接轨,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具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服务意识,为国家汽修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合理制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教材

在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结合汽车专业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上的不同实际需要。在制定或改动高职汽车专业教材前,应先了解汽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如此一来,在制定教材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教材内容,并扣住最新科技信息,以适应相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教材成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适时调整教材内容,制定一部真正具有实效的理论课教材,使得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起来。

2.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培训

学生经过理论课上的学习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接下来就需要走进实践。不过,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仍然有大部分学生缺少对汽车专业感性的认识以及对汽车专业知识整体结构的直观的认知,在进行实践操作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难以独立完成实践操作。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再让其自身加以完成,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达到应用自如的地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巩固理论知识,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其自身应牢牢掌握汽车维修行业的知识技能,了解市场动态,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采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经过一系列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对此,我国包括高校在内的各个学校几乎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来检测。这种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会使得学生过于极端,偏移学习重点,误导学习动机,形成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想法,为通过考试,为拿到汽车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而一味死记硬背,放在知识理解与实际操作上的精力却少之又少。考核方式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是知识的记忆能力与纯粹的做题能力,还应包括对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的检测。可见,高职汽车专业考核应注意考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检测,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只有这样一种考核方式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俱佳的综合性人才,从而适应汽车维修市场的实际需求。

4.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汽车维修行业内,经常会有人为了收取更多的修理费而夸大汽车故障,汽车配件以次充好,或者恶意损坏汽车而索取更高的修理费,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汽车修理行业。可见,在汽车修理行业内,许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较低,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5.注重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衔接

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修理厂内的工作人员大都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缺少高技能,另外还有很多岗位空缺,如负责汽车的研究发明和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等岗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在校就读的三年内,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以便于今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目前,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未来高职汽车专业的发展也将十分可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创设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3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PassatB5;原厂维修手册;实训教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目前主要采用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授课程项目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差较远;另一方面,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所教授的操作内容与标准也是各有不同。对此,需要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工作实际的标准参照来设计课程内容[1]。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构建于《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汽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方面的维修工作,保证汽车正常运转性能来满足客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客户、同事沟通的能力,养成安全质量、环保意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2]。

课程的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时间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来组织课程项目和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式按步骤来实施。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所必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修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教研室对汽车服务与维修行业的调查,目前企业真正所需要的是能够遵照行业规定的操作标准、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潜心专研技术、对车辆各大系统较为熟悉的工科人才。其中,规定的操作标准,即是各大品牌车型原厂维修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本课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初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操作习惯的养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时,以原厂的维修手册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规范的养成,对学生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汽车的最新技术目前都是在厂家手里。如何使得学生具有和行业新技术接轨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原来的课程以老旧的理论、结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维修、检测等实用技能为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以"汽车发动机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按"原厂维修手册规定的作业流程"对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开发的改革设计理念。

3.课程改革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掌握从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具备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发动机维护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以上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于PassatB5轿车原厂维修手册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主要按照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这两大机构五大系统进行教学[3],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操作技能教学相对陈旧。

本文根据PassatB5 ANQ发动机的原厂维修手册的主要内容:"①发动机检测维修性能参数、②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③气缸盖及配气机构的维修、④冷却系统的维修、⑤系统的维修、⑥汽油供给系统的维修、⑦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与检测"对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ANQ发动机实物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们习得发动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相关技能。

在课程教授时,以ANQ发动机为工作对象,边拆解边学习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学生看着实物学习理论,提升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理论的记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原厂维修手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维修的实训,利于学生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的操作技能。

4.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汽车发动机原厂的维修手册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具有以下两点意义:

1.基于PassatB5 ANQ发动机原厂维修手册的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车辆检修的初始阶段既采用汽车厂家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习惯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维修手册规范所学的操作技能,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o缝对接,与工作实际接轨。

2.此作为统一的课程标准,使不同的授课教师能有一个统一的项目化教学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新. 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维修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6):148-149.

[2]黄艳玲 吴兴敏 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51-53.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02):50-52.

作者简介:

沈夏威,男(1987 .7--),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4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6A058),《依托区域行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3JA0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在汽车制造和售后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的人才,因此该专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该专业具有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1]。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创新,以适应与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主要工作之一。专业教师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即岗位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2]。

(一)岗位需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的岗位包括汽车生产、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以及汽车服务等,以及汽车行业后市场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信贷等,主要的岗位工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理赔师等,专业的发展岗位有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

(二)能力需求

该专业人才要适应岗位能力要求,需具备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通用能力。三者相辅相成,专业基础能力是基础,核心能力是关键也是保障,是通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包括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地盘、汽车构造、汽车原理以及汽车电气结构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知识,能理解检测设备原理,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够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同时具备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维修、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需求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售前、售中、售后的要求。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应当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能力需求、素|需求来实施课程体系的创新(如图1)。

二、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

首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根据,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征询企业建议来确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岗位进行定位。

其次,符合教育规范,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对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分析总结,制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和目标,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规划。

三、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

以岗位汽车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如何将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联系起来,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单元课程。

在教学目标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从单项素质和能力逐一分析、分解,以形成素质、技能和知识模块。依据模块的性质、内容以及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实习,优化互相间的衔接,合理配置教学任务,整体考虑,优化排序,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共课、岗位职业能力基础课、岗位职业能力核心课以及岗位职业能力拓展课。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专业能力的“专”,在专业下细化学习领域,学生可根据兴趣或就业方向重点学习。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装饰与美容》等培养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细分整合为四大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3]。

四、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动化,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认真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合的四大学习领域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比例,让学生学习后会动手,理解原理。实施方法如下:细分教学责任人制,让每个教学模块项目化,每个项目的目标都是“懂(原理)会(操作)”。在项目计划之初,根据项目特点,融合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时间和顺序,与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学会后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

再者,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需求,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之后的工作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理论中体现实践。

五、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从单一课程试卷考试中脱离出来,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方式,同时建立学校与企业双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学校教师负责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负责评价(以综合素质为主)。

在学历教育中,融入“双证书”制度。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制,毕业离校前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证、二手车评估师等可以抵扣相应学分。同时制定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查,评价学校办学效果,听取毕业生意见,加强重点课程和技能的培养。制定企业随访制度,定期开展企业随访,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以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改革。

总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评价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摒弃单一的由一份试卷或者一次实践操作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企业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语

本文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其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适应汽车产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锂婷.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创新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 25(29).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5

关键词:运输车辆检测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都知道,医院里的医生负责诊断病情、开处方,护士按照医生所开药方具体配药、护理,整个治疗过程只有在医生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下,人们的疾病才会得到医治。车辆的维修亦然,检测与维修正如医生与护士一样,有了正确的检测结果,方能实施针对性修理。以前的维修企业用眼看、耳听、手摸的方法去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往往会“误诊”,不但修不好,甚至小毛病修成了大毛病。自交通部于1991年颁布《汽车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后,各地市相继成立综合性能检测站,对车辆技术状况监督检查,正确诊断“病情”,给修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带动城市交通的繁荣,运营在城市经济的运输军和发展动脉交通线上的车辆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城市营运车辆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纽带,但是车辆在运行中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坏甚至报废,不注重的车主为了一时之利没有去检修导致悲剧事件不断发生。维修与检测是对生命负责的必要措施。正因为车辆检测与修理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运输部规定,维修企业车辆维修要实行竣工上线检测制度。维修企业应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资质认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签订二级维护竣工检测委托合同书。交通运输部《汽车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中还把二级维护检测分为三类:诊断检测、过程中检测、评定检测,并要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门制定的有关检测标准、规范和程序。因为检测报告一旦发出,可以具有法律效力,检测站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正如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否则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车辆的检测和维修对象虽是汽车,但间接地意味着人的生命安危或财产的损失,带来的同样是莫大的悲哀。

我们来看看营运车辆造成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翻开事故科的历史卷宗,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多数与营运车辆有关,就在近几年的记录中发现,我国客运车辆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占全部特大事故的64.1%。仅2006年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交通肇事55939起,造成16102人死亡。强制维护、定期检测是我国道路运输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消除营运车辆的故障隐患,确保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行车安全。由于驾驶人意识不强,少数维修企业作业不规范和管理手段薄弱等众多因素造成车辆漏保、失保、以修代保和维护作业项目不到位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车辆维护质量,车辆行车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研究并制定适应发展需要的营运车辆维护制度的管理方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营运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交通部1990年第13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由此也确立了生存空间。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噪声、尾气排放和整车装备、外观的检测和评判。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为交通运输管理,严把车辆技术关,保证正确的检测与高质量维修的结合的上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所以,检测站和维修企业一定要有责任心认真对待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把好车辆技术关。目前,我市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是车辆维修市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现有汽车维护从业人员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造成汽车维护从业人员中,初级从业人员的比例较高,还有部分从业人员根本不懂专业知识而盲目上岗,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汽车维护质量的提高。二是车辆维护不及时,由于车主对车辆技术缺乏基本的知识,看不到二级维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二级维护后带来的社会效益;且相当一部分车主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实施二级维护的自觉性不强,有的车主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维护费用。加之行业管理部门对维修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使得车主不愿按时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往往以“修理”代替“维护”。三是维修内容不落实,质量不高。(1)维修企业往往不按标准规定维护作业,严重缺项漏项,甚至采取假维护手段蒙蔽管理部门,倒卖竣工出厂合格证的现象还很严重。(2)维修企业为了拉住客户迎合车主的心理,往往与车主共同作假。(3)为了谋取最大的利润,采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4)没有相应资格的维护企业从事二级维护,如无证维护和超范围维护作业等等。四是汽车零配件市场秩序混乱。汽车零配件市场管理松散,造成我市部分维修企业混水摸鱼,期诈维修。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对于一个家庭的安危来说更是没有了保障,维修企业间接地成为“刽子手”。管理部门要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加强监管力度,让“正能量”来带动全市维修和检测行业向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开封交通实业公司把检测与维修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运输车辆上线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到修理厂维修,再检测,直至通过。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管理,他们还专门投资几十万元建成开封市第一条二级维护作业线,运输车辆二级维护后,直接上检测线,检测合格后管理部门方予输签章手续。维护、检测、发证在一个地点完成,既节省时间,又方便车主,更主要的是理顺了检测和维修两者的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另外,为进一步加强营运车辆维护检测管理,规范维修企业送检行为,提高营运车辆维修质量,苏州市建设了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管理系统,并在营运车辆维修企业中实行推广。该系统采用IC卡对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情况进行记录和存储,旨在从源头监督维修企业二级维护作业,并实现管理部门对送检人员的动态监管。系统主要包括发放车辆送检IC卡、维修企业录入车辆维修情况、维修竣工车辆在检测站登录、车辆检测竣工时导入信息、车辆检测信息返回维修企业、管理部门对送检企业动态监管等内容。该系统对车辆送检记录自动保存两年,便于管理部门对送检人员进行发证、年审、变更以及日常监管;也可通过检测站对送检员进行远程监控;同时便于对送检员违规情况进行记分考核管理。本系统是通过网络连接而成的信息系统。系统采用B/S和C/S混合结构和组建化复核技术,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管理办法的要求,实现了包含营运车辆基本情况信息、维修和检测信息、技术状况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汇总,并通过维修企业和检测站之间的单证使用自动化比对核查功能,实现了车辆技术等级、维修检测车和二级维护等信息的无纸化自动备案;远程配置与管理区域内综合性能检测站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报告单格式等工作内容,保证全市范围内的机动车检测数据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公正性;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动态的收集维修检测企业、营运车辆的相关信息,并作为技术数据源与运政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使各业务管理部门协同管理,为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目前,苏州市已经制定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完成了软件系统开发和硬件设备投入,并召开了苏州市营运车辆维护与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宣贯会议,开展了系统宣传工作,部署维修企业安装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年底将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明年将实现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管理系统试运行。该系统运行可提高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提升汽车维修企业和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专业化水平,并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化决策提供保障,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由此看来,检测与维修只有密切结合在一起,方能把好车辆技术,若两者相互对立或相互隐瞒,其结果无异于医生与护士间互惠互利或互相推诿,最终倒霉的还是病人。所以,我们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检测和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按照交通部(98)2号令严格执行《道路运输维护管理规定》。让检测站和维修企业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与“护士”。

[参考文献]:

1、谢玉莲;李岩:对县市营运车辆维修与检测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12-15

2、蔺宏良(导师:王生昌):西安市实施在用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方案与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 2007-05-11

3、陈艳聪:苏州建设营运车辆维护与检测管理系统[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1-01-01

4、洪海(导师:刘玉梅,傅强):机动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12-01

5、宁青:浅谈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的监督管理-《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10-01

6、李志雨: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管理与发展探讨[J] .《硅谷》2010-09-23

7、王文奇,朱明伟:对中小城市营运车辆维修与检测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05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6

关键词: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进步,带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多人开始关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这一行业,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进行不断培养,在校学生在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只有将校内知识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面向市场进行教学,不断发展可持续道路,才能够更好得为社会培养专业型汽车维修与检测人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不断进行改革,在21世纪的今天,汽车工业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共同发展的还有汽车技术,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汽车从业人员对汽车有关的知识都得到充分的掌握,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技术解决汽车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汽车做出检测诊断与维修。目前为止,我国对于這一方面的人才还十分欠缺,汽车的检测与维修也已经被列为我国四个紧缺人才培养专业之一,所以,我国高校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并与企业进行合作得到了人们的一致支持。

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身负着为国家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人才的重任,所培养出人才的质量以及专业技术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加大,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管理培养方面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并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但即便如此,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人才培养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本原因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高职院校内,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都是理论上的知识,无法全面认识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造成了学生学习内容“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离开院校后无法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本行业做出贡献。第二、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更新,院校内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为旧版教材,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学生也就无进行最新知识的学习,所接触到的知识面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就必须加大与汽车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

汽车工业在新时代下正在快速发展着,而相对的,院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这一方面的教材内容却相对滞后,如果企业与院校之间不及时进行合理的沟通与合作,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学生也将对企业的需求一无所知,在离开院校后无法更好的进入社会,进入到这一行业当中。只有通过校企结合这一方法,才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充分了解企业要求,了解现阶段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新型知识,院校才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接触。

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们运用校企合作方法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院做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企业配合”模式。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依赖于院校里面的培养,是学校作为主体,而企业则起到辅助的作用,学校根据自己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任务,而企业根据院校的要求进行配合,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院校学生定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企业在院校中设立项目基金,进行人才整合,院校教师对企业人员进行理论化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试训地点等等方式,都是企业配合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校企合作所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也较为普遍。第二,“校企联合”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企业配合”来说,加大了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企业与院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参与院校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的制定,利用自身资源承担部分培养任务,参与院校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科研或者项目的生产,加大了企业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达到校企联合不分主次,更好地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人才。第三,“校企实体合作”模式。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一种实质性的合作模式,将企业之间的利益与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相结合,企业以各种方式向院校进行投资,参与院校的决策,管理等工作,院校为企业提供更多校内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提升企业形象。只有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与院校共同得到利益,才能够更好的将校企合作进行下去,为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提供更多适合社会的专业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校企结合的模式来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只有更好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充分的发挥校园的教学能力,与企业的实践能力,才能为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提供更多专业型人才,更好的带动我国汽车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梁芳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6(24). 

[2]孟庆站.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管理观察,2015(02). 

[3]朱志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 

[4]王焕成,姜燕.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及路径选择[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3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