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设计范例6篇

医疗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1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现代),创建于1979年。主要从事各类大中型民用建筑、医疗卫生建筑设计及相关工程咨询业务。持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证书、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资格证书,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全国医疗建筑设计行业较大的一家具有综合实力的医疗建筑设计型企业,在医疗卫生行业享有声誉。现代的建筑设计研发内容涉及了医疗设计研发等领域。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见证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它的名字与许许多多的大中型医院规划设计成果直接相连。

在医疗建筑设计创新的环境中超越自我

“在医疗设计的科技创新过程中,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领导是舵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设计院这个强大后盾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研究所所长、院副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李晨说,如同一滴水,如果没有融入集体,很快就会干涸,根本形不成河流,更谈不上汇入汹涌的大海中去掀起精彩的浪花。

环境可以改变一切。的确,在李晨的一言一语中,始终洋溢着对现代建筑设计院的感激之情与无以回报之心。是怎样一种鼓励创新体制在一直激励着他呢?“首先是思维创新”,李晨说,我院提出的“科技兴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创新理念,为我院的广大技术工作者提出了奋斗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同时设计院出台的一些科技奖励与激励办法,也为医疗设计研发人员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动力;其次是制度创新。科研需要大量的投入,要引进高质量的人才,保证他们能够专心从事这项事业。这一切,设计院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让李晨他们心无丝毫牵挂。

一个好的制度和一个鼓励创业的氛围都让李晨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充分尊重人才就是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尊重他们的思路和选择,为他们扫清科技创新之外的一切障碍。”设计院院长林建峰对李晨的医疗设计所研发创新一直坚定不移的支持,他说,李晨是一个思路清晰、忠诚企业、责任心极强的复合型人才。他身上的开拓精神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奋进不息的真实写照,“我信任他。”正是这样一个有利于成长,有利于创业、有利于实现价值的集体,给了李晨一个醉心于医疗设计研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李晨发挥了他的特长,发挥了他无穷的潜力,调动起了他浑身的力量,为了医疗建筑设计的系列成果,他把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带到设计室,带到了和他一起工作的每个同事身上。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他都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非常着重于医疗建筑设计上的理论与实践。他更重视建筑师能为社会带来什么。

极致与和谐的最佳结果就是成功

今天,李晨谈起企业与人才的关系,仍是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追求事业的感觉,不是成就感,因为成就感是短暂的;也不是归属感,因为我是自由的;而是成长感,一种在不断成长中所找到的乐趣,随着思想的成熟而不断收获的过程,这个过程已经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血脉相连。说到底,医疗设计的研发创新给李晨自己带来的是一种别人领会不到的快乐。在快乐的创业中,李晨一次次超越了自我。他做事很认真,对问题的看法很尖锐。他善于深入调查和了解社会、人文、业主、民众的看法,作为他设计的可靠依据。

在温州市妇幼保健院新建综合大楼设计过程中,依据位于信河街4#和5-3#地块,西临信河街,南临柒圣殿巷,北接周宅寺巷。地块所处区域内能享受到西南侧松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在地块北侧还有文物保护单位-周宅寺巷天主教堂,它的存在,既成为该区域内的一大风景,也对院区的规划产生很大的影响。4#地块保留医院原住院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左右,且在一期综合大楼建造过程中,院内的污水处理房、制氧机房和临时教堂暂时都无法拆除。地块北侧的天主教堂是文物保护单位,对周边保护范围内建筑有控高十米的要求。规划一期在4#地块建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建筑面积35136平方米(不包含二层地下室面积5860平方米)。二期在5-3#地块建行政后勤和急诊用房,建筑面积3188平方米,地下室也进行扩建,建筑面积6459平方米。本方案属于原地改扩建工程,新建建筑受到周边环境多方面的约束,如保留病房楼对新建大楼的限制,附近文物保护单位对院内建筑的限制,院内其他建筑的周转问题等等,怎样处理好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新建综合大楼在使用功能上合理,医疗流程上顺畅,立面造型上美观,是李晨设计团队的一个主要出发点。

由于地块条件的限制,新建大楼的造型受到很大的约束,同时为了能满足设计条件对总建筑面积的要求,新建大楼要将标准层面积尽量撑开,所以在主体结构不超红线的情况下,在二层以上都做出挑的设计。在新楼和老楼连接的部位,为了留出合理的施工间距,设计上使两搂的柱间距为7.8米,墙体间距为4.8米。由于新建综合楼和老病房楼层高不一样,为了在功能上有合理的流线关系,对新建建筑层高做一定的处理,新旧两搂一层层高相同,两座大楼内的病房部分垂直交通便可以通过住院大厅串联到一起,住院探视人流可以通过统一的住院大厅分别进入各自的护理单元内,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错位使新建建筑的七层和保留建筑的八层相连,使新旧两搂的病患都可以通过该处的水平联系进入手术部,并且新楼八层和老楼九层有连廊连接,用以集中处理大楼的污物。

研发设计不是一个人表演的节目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2

可持续设计目前也是循证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可持续设计的发展存在着多重阻力,因为人们害怕改变,害怕成果的不确定,和害怕过高的成本。在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通常被认为是额外的预算,或增加的计划,是不必要的,复杂的,空想的,或者与科学技术进步是相矛盾的。这些对可持续设计的抵抗正成为了我们需要循证设计的原因,因为确凿的证据可以帮助可持续设计方案被人们接受。循证设计是可持续设计的根基,两种设计方式是共生的。

二、可持续医疗建筑的优势

短期来看,可持续的建筑环境设计能够缓解建筑环境对人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它能够创造出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对使用者有益的环境。对医疗建筑来说,在减少环境对建筑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是能够帮助减少医院对周边社区的潜在负面健康影响。可持续的医疗设施和它的使用者的具体利益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它能够提高病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和员工安全,满意度,建立更好的社会形象,更能节约成本,和增加工作效率。

三、可持续设计要素和策略

1、室内空气质量

医疗建筑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都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室内空气充斥着来自建材和清洁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来自阻燃剂、杀虫剂、增塑剂的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来自霉菌的微生物和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学物质,和颗粒物质,它们都对健康产生了威胁。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应考虑如下四个设计原则。源头控制:选择低VOC的材料和低挥发性材料,减少室内空气中的化学品浓度。通风设计: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可以考虑自然通风,但是室外空气质量较低的地区应进行机械通风,并重点考虑空气过滤,通风率选择和加湿控制。建筑和室内空气质量调试:建筑调试(Commissioning)是指对机械和电气系统测试和评估的过程,以保证他们安装正常且工作高效。建筑调试有助于不断微调建筑,并捕捉空气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足。建筑维护:机械系统的维护(如更换过滤器)和对环保清洁产品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保护建筑,而且能从长远角度上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使用者健康。

2、材料和资源

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会使用大量的材料,并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和废物。在设计建筑时考虑材料和资源的种类,能够减少材料生命周期内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建筑的材质的标准通常包括价格、美观、耐用和维护,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材料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人造成的影响。尽管对所有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是很困难的,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例如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和材料的耐用程度。耐用和易维护的材料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减少更换材料和维护材料的不必要花费。环保材料的推荐和选择应该加入到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这样就可以使建筑的使用者和自然环境受益。

3、日光照明策略

利用自然采光减小了白天对灯光的需要,能够节能,节约成本,并可以提高使用者的精神状态。如果能对日光控制得当,并配合以良好的视野和眩光控制,它将是可持续建筑的最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日光照明的室内环境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根据西英格兰大学RichardHobday的研究,日光可以帮助控制疾病,因为细菌和病毒能受到日光的控制。在医院中的院内获得疾病,如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有自然光照的医院病房被证明会产生更少的细菌相关的疾病。阳光也可以帮助预防维生素D缺乏,因为人类90%的维生素D都来自阳光,以室内生活为主的人接触更少的阳光,后果是免疫系统的虚弱。阳光也可以帮助预防临床抑郁症,使它成为有价值的治疗过程的一部分。

4、和自然环境的接触

研究证明,无论是病人还是普通人,在看见自然环境的同时能在5分钟以内显著减轻压力,还能改善情绪和发生生理变化如血压和心率的降低。另外的研究发现,延长接触自然景色的时间不仅能使病人镇定,而且对医疗成果有更深远的影响。例如,一项手术病人研究表明,床边窗户有自然景色的病人比窗户对着砖墙的病人更容易康复。自然环境能提高医疗质量,因此康复花园、绿色屋顶等的设计在医疗建筑中越来越流行。在医疗建筑中的环境要素(自然材料或植物)或自然形状和形式(植物图案)也能够帮助提高医疗表现,如减少病痛。

四、可持续医疗建筑设计案例——Providence癌症中心

Providence癌症中心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由ZimmerGunsulFrasca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运用了循证设计支持下的可持续设计方法。该项目是一座11层,45,700m2的建筑,包括诊断、治疗、研究、和康复服务。建筑包括240个新的病人床位,21间手术室等。基于已有的循证设计成果,ZimmerGunsulFrasca和俄勒冈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能耗实验室建立了联合研究项目,研究如何优化病房的自然采光设计,提高病人的康复状况并减少建筑的能耗。这项研究做了如下建议:设计小进深的房间,能够使阳光在房间分布更均匀。Providence癌症中心的房间很大,并接近正方形,保证外墙和窗户的面积最大化,和阳光穿透的最大化。窗户的玻璃理想情况下应该是低热阻的,低太阳得热系数的,和高可见光透射率的。Providence的窗户达到了这些标准,满足了在提供足够自然光的同时不会带来过高的建筑得热和眩光。建筑应和自然增加接触。美国西北部的自然特征,主题色彩,自然材料都体现在了Providence的室内设计,艺术品,和寻路系统中。户外花园,庭院也用来增加建筑同自然的联系。这项研究在Providence癌症中心得到了成功应用。自然采光措施和灯光控制系统使白天的采光能耗减少87%,减少灯具的产热,因此降低了建筑的制冷负荷和对空调系统的需求量。

五、结语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3

关键词:大型医疗建筑;建筑设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疗建筑保障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就医需求,其社会作用非常重要。近几年我省新建或改扩建大型综合性医院项目众多,其中有的医疗建筑仅仅追求较多的床位数和医疗设备,对于因体量过大而带来的使用问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分析和加以解决,使得日常使用变得混乱、无序。这对个承载着保卫人们“生命”的建筑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大型医疗建筑设计属于复杂综合体建筑设计。之所以称其复杂是因为大型医疗建筑在使用过程所涉及到的功能与流线繁多,功能与功能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复杂联系;加之日常在医疗建筑中活动的人群有患者、医护和健康人群,这就使人流关系变得复杂。

1 交通问题

由于医疗建筑的规模较大,使得医疗建筑的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压力过大。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使得医疗建筑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负荷加大,同时所配备的停车位与其规模不对称,造成停车困难。目前大多数的大型医疗建筑多为高层建筑,建筑的垂直交通在高峰期很难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造成电梯拥堵、等候时间过长,使得进人医疗建筑后感到交通混乱无序。

1.1 外部交通问题的设计建议

1)外部交通主要分为车流和人流。目前很多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处理好外部交通可以通过总平面布置考虑场地出入口分设,如人行人口和车辆人口分设,门诊人口、住院部、急诊人口分设,达到人车分流,并分散各出人口的密集人流、车流。

2)合理解决停车问题。相比其他功能的公共建筑,停车困难在医疗建筑中尤为突出。在场地设计时考虑医疗建筑衔接社会公共道路时设计缓冲带,供临时车辆停靠使用,下车点设计水平通道或水平扶梯与医疗建筑直接联系。减少地面停车,增加地下、地上多层立体停车;对有低层裙房的医疗建筑考虑在裙房顶部设计停车场,该停车场可以考虑停车时间较长的车辆停车。

1.2 内部垂直交通的设计建议

想要医疗建筑的内部功能能够达到最佳使用要求,合理组织内部人流交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通常水平交通是根据每层的具体功能设计的,问题较小。突出问题是垂直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垂直交通组织和实际使用管理的问题。很多医疗建筑在设计电梯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规范标准与经验设计的,对实际人流测算不够。实际使用过程中,医院为了缓解不同楼层的人员使用压力采取了电梯分楼层使用的方案,就会出现底层不停的现象,然而底层往往是功能检查科室,很多住院患者需要先乘电梯下至一楼,再经楼梯或其他裙房电梯去底层接受检查,给就医活动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在内部垂直交通的设计时可以考虑分层、分区域设计电梯,并且在门诊科室、功能检查科室等密集布置的裙房设置扶梯,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提高智能化管理设计,通过计算机监控合理计算出实时的交通流量情况,并智能化的控制电梯的运行方式。在综合考虑交通组织时,也要动态的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今后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留有余地。

2 环境问题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医院环境对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近些年来国内新建的医疗建筑都考虑了环境的问题,比如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为了体现医院的形象,院方在委托设计时会强调室外环境的处理,以及医院公共区的环境,如门厅等。然而这里所要说的环境问题是住院部内部病人的治疗和恢复环境问题。目前,综合医院住院部床位都非常紧张,有的甚至在走廊内临时增设病床来缓解床位不够的情况。这样一来住院部的内环境变得拥挤,增加交叉感染几率的同时,使得病人的精神紧张,不利于康复。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将环境设计的概念渗透到细微处。考虑病床与病床之间的小环境设计,将水体、绿化、灯光、色彩、智能设施、家具、储藏空间、标识等都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就医和治疗环境。为病人早日康复提供精

神帮助。

3 智能化问题

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的改变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同时也影响甚至颠覆了传统医疗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智能技术在医院日常管理和运行中已经处于核心地位,甚至是医院能否正常运行的决定因素,它是医疗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环。

3.1 就医系统的智能化

通过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改变传统的分散排队挂号、收费以及病人在门诊跑来跑去的情况。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将病人的预约时间,就诊时间,取药时间合理安排,并提供给病人,使所有就诊的病人得到优化安排,可以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减少病人楼上楼下就医活动的重复走动,从而减轻医疗建筑中的人流密集度。就医系统的智能化可以加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医院的运行成本。

3.2 建筑设计要考虑智能化的技术问题

在医疗建筑中应运智能化系统同时,要求设计师要对医疗建筑设计有更精准的技术把握。智能化系统需要大量的弱电系统,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和电气设计必须密切配合、同步进行,否则就会造成设计不合理,使得智能化系统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今后系统的扩容和维护,为今后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由于智能化系统采取的是有线和无线的连接,就需要在设计时合理布置位置,有的无线信号有可能会干扰医疗仪器的使用,有的地方线路过多会降低使用的安全性,这些都需要引起建筑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4 节能和生态问题

当前的大型医疗建筑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节能和生态和生态问题。部分医疗建筑在设计过程为了追求单一的立面效果采用普通的玻璃幕墙;同时为了处理温度和通风大量采用中央空调,都是没有很好的考虑节能和生态问题。医疗建筑有其特殊性,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和体现对自然和科学的有效利用上。采用大面积玻璃墙,对于医疗建筑的节能是非常不利的。

合理的处理建筑立面,使室外环境对室内的环境影响控制在有益的范围内才是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优选处理方式。比如医疗建筑的主要用房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对于其实际使用是非常有利的。自然通风能够有效的解决医疗建筑内部的空气清洁,而且还可以减少空调、机械通风的能耗、节能减排,又降低医院日常运营成本、对社会医疗工作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医疗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要满足规模和即时使用要求。对于建筑师而言,如何使医疗建筑切实帮助解决就医难的社会矛盾才是主要目标。建筑师需要经常注意分析、研究和总结,特别是要探求医疗建筑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革新的过程中存在的使用问题,找出解决方案,结合当地医疗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寻求更好的建筑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盂建民.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迈克尔・博布罗.医疗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辉.先进的医学科技所带来医疗建筑的变化与发展[J].:建筑学报,2007,l8(10):77-79.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4

关键词: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sign diversified period, can be said that "warlords Rises, colorful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style. The user-friendly design is quite strik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an irreversible trend. "People-oriented" slogan years ago,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volution of the form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way people live, user-friendly design is no longer just a tool designers to promote themselves, become more the active demands of the general public. Today, the impact of user-friendly design affects all walks of lif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no exception.Key words: medical building; humane; design

TU2

医疗建筑是众多建筑设计类型中的一部分,然而医疗建筑中对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尤为突出。

一、 我国医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医院设计的研究,是把它当作一种类似工业技术化的建筑类型处理,采用的医疗理念也是传统病理为主导的物理治疗,所以医院的设计与使用管理都偏重于刻板的功能化、技术化。注重技术功能的医疗空间设计,或许这样表面上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但是消极的一面就是忽略了“医-患”这最根本的人际社会关系,忽略了人的心理感受这一重要因素。这种社会理念很显然是“技术至上”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内大量的医院建筑还是基于这种医疗理念下的模式。

进入新世纪,多学科的交叉互补、多维度的横向联系越加宽泛,现代医院开始强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医疗效益”新概念。对于“现代医院”的设计理念可以定义为:建筑师在与医院管理者和医疗专家及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等共同协商与通力合作下,考虑患者需求,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又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得到有序管理的设计过程。

二、 医疗建筑的功能空间结构及医患行为特点

2.1医疗建筑的基本功能构成

医疗建筑基本功能构成包括医疗区、医技区、后勤供应区三大部分。三大部分分区明确,互不干扰,互不交叉。医疗功能包括门诊部、急诊部或急救中心、住院部等,医技区包括手术区、检验、药房、X光室等,同时也兼教学、科研区。一般安排在相对较好的位置。有感染控制特殊要求的功能独立成体系。后勤供应区包括饮食、消毒供应、三气、水电气暖、消防、水处理、仓储、停车等。各功能安排即要方便保障,也要确保安全。

2.2医疗建筑的空间构成

医疗建筑的主要空间大致可分为两大空间:诊疗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

诊疗空间包括各类诊室、医技用房(检验、药房、手术部、x光室、CT室等)、病房、医护人员用房等。诊室是患者集中了解病情和根据医生意见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场所,也是医生了解、分析、处置病情的工作场所。是医患关系最密切的重要空间。并且诊室空间并非独立空间,它与候诊空间、手术室空间、检查室空间等众多空间相依而成。所以其位置是医疗建筑空间设计的重点之一。

医技空间主要是由手术室、检验部、影像诊断部等几大部分组成,由于其流线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空间组合设计的不同。

住院部是患者进行治疗康复的重要的场所,住院部的空间环境设计主要指的是各科病房的空间设计,而各科病房由护理单元组成,护理单元作为基本的护理单位,具有使用上的独立性。

公共交往空间包括门诊、候诊厅、电梯厅、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活动空间。是患者能够自由到带的空间。人流量大,患者病因复杂,医护人员与患者穿插流动,极容易交叉影响,因此医院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是医院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的重点。

2.3 医患行为特点

传统的医院设计出于避免感染或交通混乱、安全等原因并不主张人群的交流,特别是在有患者的情况下,这实际上非常消极,并会加剧患者的孤独感、恐惧感和焦躁情绪。现代医院越来越注重对患者积极的治疗,重视心理方面对治疗及康复的积极作用,鼓励患者及家属间的交流,避免患者社会感的丧失。

传统医院的等候、休息空间往往采用课堂座椅的排列方式,既不便于交流,同时也会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字型排椅往往零星就座这患者,距离很远,侧向或背向相对,由于常人不习惯与陌生人并坐在排椅上时的亲密距离,故相互疏远。那些不能移动的座椅,它使候诊过程中人们的交流变得没有可能,因为交流的过程会使座椅的摆布从并排这种离心状态改为向心状态。

许多空间的不合理布置也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行为,如非问询或挂号部门窗口的过于开放性的位置,会导致大量就医患者采取就近原则,过多的询问,影响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会引起医务人员的疏忽或怠慢的态度。不利于医患关系正常发展。

三、医疗建筑的人性化空间设计

人性化一词最初起源源于人体工程学这一学科。早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协调与解决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人性化一词已经从单纯应用于机器产品中跳跃出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众多学者与专门人才的研究重点。人性化设计不仅仅是人体工程学的内容,还包含了感性工学的内容,从人的行为与产品,人的感情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中延伸开来。所以在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已经成为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重点。也是未来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必然趋势。

3.1 人性化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医院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不能离开人的行为和心理而独立存在。人事环境的主体,环境设计要考利人的因素,人性化设计则是表现出对生命的关爱,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斗志以及治愈疾病的信念。因此,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应该一切以病人为核心,在医院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下足功夫,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5

关键词:医院建筑 人性化设计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 medical service model, function, space environment will face a series of reform, how to take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service to patients, gets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the domest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an architect how to designt he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pace. View, create the space environment of modern hospital,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need to be together, from the building color, the share of space, indoor and outdoor landscape, to create a humane environ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KeyWords: hospital architecturehumanization designsustainability

国外医疗建筑的发展动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开始变革,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成功的改革。如英国的卫生服务体系由过去的国有化开始走向私有化,美国提出了医疗改革计划,法国进行卫生服务机构重组计划等。医疗服务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影响并推动了医疗建筑的发展变化。

英国作为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迫于医疗服务开支的沉重压力开始进行变革,过去的国家服务机构解体,改由产业集团进行自负盈亏的经营,在建筑设计上,也由过去的分子核式医院建筑体系开始走向人性化设计,建筑的布局考虑到周围环境、阳光照射、视觉景观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还考虑到庞大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在空间设计上更关注患者的方向辨识,方便就医治疗。

法国在1998年开始调查全国的卫生设施,并开始着手组建一批拥有大型、昂贵技术设备和新的服务运行模式的新医院。在建筑环境处理上,充分考虑到患者对外景观视野的要求,将建筑界面设计成为开放式;在开放空间设置有咖啡座、休息室、阳光房。这一人性化设计提升了医院的环境品质,为患者提供了舒心的场所。

日本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就医的内外环境、病房的特性设计、信息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实现了医疗功能的分化及数字化、信息化;促进了远程医疗和信息共享;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着眼于细节,为患者营造贴心的治疗环境。

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及因素

可持续性原则

英国建筑师约翰.威克斯最早提出:“新陈代谢”理论,包括建筑以增长、扩张为基本方式的变化过程,以及建筑的需求概念和确定空间质量的概念。他将建筑分为稳定体(static)和易变体(dynamic),选用永久性材料如混凝土结构形成稳定体,而易变体采用轻质板材,以便经常更换和整体拆装。

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的费城宾州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1957-61),创造性将其“主空间”和“辅空间”概念运用其中,所有塔楼为8层,中心塔楼用后预应力现浇混凝土,其余全用预制,整体装配。承重体系为框架,横梁为空腹大梁,建筑“主空间”内部为无柱空间,可自由分隔,建筑“主空间”根据功能的变化可做调整;整体建筑布局可扩建,根据功能增加可加建,扩展其功能连贯性。

1971年丹下健三在阿尔及尔设计的综合大学附属医院,其采用巨柱大跨结构体系,柱距为26m,柱径为5m的中柱径,布置在建筑,现浇的柱中为电梯、楼梯和主要管线,空间内为无柱空间,适应了将来的改建和功能的可变性。

1.1可变性特征及方法

平面设计首先表现在能够灵活布置功能的结构体系,现代医院建筑通常采用框架结构,护墙体并不承重;其次,由于可变性程度不高的空间(楼梯间、卫生间)相对布置较为集中,剩余的大空间由轻质隔墙划分而成,可变性强,有利于功能的调整和空间改造。

在竖向设计中,结构体系的荷载计算应考虑能够满足未来加层建设的要求,以利于后期因用地紧张造成的扩建压力。

在规划布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水平延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在设计中考虑开发的预留用地,为后期扩建提供场地。

人性化设计因素

2.1建筑色彩

不同的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影响不同,红色能让人产生兴奋,白色使人产生紧张,严肃的心理,蓝色使人产生安静,忧郁等等。因此,现代医院建筑内外环境色调影响着病人的心理,为患者创造轻松、舒适的就医环境是现代医院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一环。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实:长期处于白色环境中,对患者有不利影响,例如手术室的内部色彩宜设置为蓝绿色,而白色易使患者产生蓝绿色的幻觉,产生生理上补色的后像。在一般的病房设计上,暖色系如柠檬黄、浅棕色易使病人产生积极向上,愉快的心情。对儿童患者而言,宜采用鲜艳明快的色调,使孩子产生活泼快乐、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习惯医院的治疗环境;而青少年病房,宜采用浅蓝、浅绿色等能够产生宁静心理的色调,减少病人冲动的机会。因此在病房色调的设计中,应采取全面、周密、细致的考虑,为患者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治疗环境。

2.2共享公共空间

除了在色彩上考虑外,现代医院还应在公共空间上考虑就诊,住院,陪护等人群的需要,在门诊空间中,设置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设置足够的座椅,必要的景观,为待诊人群提供可供休息,交流,等待的空间,缓解就诊人群的情绪,在不同楼层,应设置相应的候诊空间和座椅;在病房空间,应为患者提供阳光房,单元病区内部设置公共活动室,为陪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休息室等空间,来满足不同需求。

本案介绍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6

黄锡G:这个问题是我们业界不断探讨的问题。这方面,老一辈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虽然也去了国外留学,但是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倾注了一生的精力,他所做的田园考察、古籍文献的梳理工作,将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工程设计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对古城的保护、北京市城区的规划等等,他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像他这样去学习西方先进理念而不忘本土的传统文化,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对待西方的建筑理念上,我觉得我们还是具有很开阔的心态。在早期建设十大建筑的时候,曾说过,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我们不能拘于某一种文化,我们需要一个多元的文化。西方外来文化我们不拒绝,也不盲目跟从。但是,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怎样把握这之间的度还需要我们建筑师的努力。

主持人:您在医院建筑设计的广泛实践中,是怎么把握这个平衡的?

黄锡G: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公认美国的医院建筑好。而在我做医院建筑时,是不主张用大进深平面的,而是选择带内庭院的半集中式平面,这是很能有效解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手段。对比来说,美国的医院是24小时人工照明。但在国内医院,虽然设有中央空调系统,但春天和秋天是不开空调的。我是积极主张这种布局的。再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医院多是单人间,单人间是不是好呢?私密性、舒适性、防交叉感染是很好。但是,对我国来说,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是世界第二位,但是按人均算还是很低的,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不然就会走入误区。

主持人:“十”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您认为建筑文化理论研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中如何发挥作用?

黄锡G:建设美丽中国,要致力于国家的小康建设,这个在“十”报告当中已经提出来了。我从事的领域是医疗建筑领域,医疗建筑和其他建筑有一些差别。医院建筑的功能性比较强,跟文化建筑、博物馆建筑等是有区别的。我们也在探讨医院的功能性和医院的医疗环境以及文化意境如何兼顾,如何将建筑文化融入医院建筑是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我们一方面改善医院效率,一方面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域环境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的医院建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您的建筑思想是什么?目前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城镇化,对我们建筑界有什么影响?

黄锡G:城镇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医疗服务体系怎么跟上。我们建了很多大医院,也建了很多小医院。但是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要改善和完善,除了我们建筑师的努力之外,还应该有公共卫生其他领域专业,要一起来使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建了大批大工程,我们的建材选择、施工能力、建设条件与以前大不相同。近年来国家对医院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就我研究的领域来讲,医院建筑除了外观、医疗环境、空间造型之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以病人为本,包括病人切身接触的细部空间,哪怕座椅、门把手的布置,这些在国外都做了很多很细致的研究。这一点,我们还有所欠缺,我们做的许多大工程,工程量很大,但是怎么精细化值得深思。我认为,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把钱用在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上,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主持人:我国医疗建筑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差距在哪里?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黄锡G:从这些年来看,政府对医院建筑的投入资金还是比较大的,包括各个省市的投入也比较多。对比国外,在建筑本身的设计方面的差距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大,但在理论探索、体系化程度上我们还有距离,在科研方面还要努力加强。医院设计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这三大流程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有待探讨。社会各界在这方面有很大期待,所以我们技术人员也要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