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评课稿范例6篇

小学体育评课稿

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1

一、明确新课标中运动技能的教学地位

经过十年的课改后,当我们回头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眼光审视这十年的课改实施进程时,会发现自己走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路。技能教学也是如此,一度也产生了“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技能教学的地位产生了动摇。这些问题的出现,或者是因为课标制定者的解读使一线体育教师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因为一线教师对课标精神的理解并没有落实到位。当修订稿的课标产生后,在对于课标第二大块“课程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的内容进行阐述时,由实验稿的“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到修订稿的“运动技能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通过对课标的研读,我们不难看出运动技能教学的核心地位与价值。要坚持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使运动技能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切不可弱化技能教学。当然,我们在明确运动技能教学核心地位与价值同时,也需要防止一种错误倾向的产生,就是唯运动技能教学论,自始至终地把课堂教学变成纯粹的运动技能传授,忽视通过运动技能传授使学生学习其他技能的目标达成。因此,在明确运动技能教学的地位后,我们需要认清运动技能教学的潜在功能,并发挥其最大的功用。

二、把握新课标中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

与实验稿相比,2011修订版的课标中,对于各种学习水平段的运动技能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如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进行评价,这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修订稿首次明确了“水平一”运动技能学习目标

修订稿依照总的运动技能目标对水平一(1-2年级)的技能教学进行了界定,也对此水平段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基本的活动能力要求与日常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为这个学习领域设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评价要点,包括相对应的评价方法的举例,以此来指导课程实施者依照标准实施教学。因此,在进行课程实施时,体育教师一定要依照修订稿中的目标技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贯彻执行,使“水平一”的学生技能水平能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

2.修订稿中强调增加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

新课标重视在小学阶段与在初中阶段,有选择地将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纳入体育教学内容中。如在水平四的“运动技能”中明确指出,“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其他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竹竿舞、花样跳绳、抖空竹、踢花毽等项目的基本技术”。目的主要还是让课程体系更加合理,使地方、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丰富我们的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实际的课程教学需求。这使得一线体育教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使之为达成目标而服务。这也和修订稿中第四部分实施意见中第四小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相对应。

3.重视与开发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其他功能的呈现

实验稿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定位为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修订稿将运动技能定位为“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两者在表述上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都重点强调了运动技能学习的核心地位,重视与开发运动技能的其他功能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以技能学习为载体,注重学生在教学中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如修订稿要求在进行水平四“原地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时,要使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的同时,通过技能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能,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使学生学会同伴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这也就是说,技能学习是主线,依托技能使其他目标得以实现。

4.修订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安全的进行活动”提升为“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新旧课标虽从文字表达上简单的将“安全的进行活动”变为“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但其核心的内容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验稿中的“安全的进行活动”更大程度是从事体育相关的活动安全,其局限性一目了然。而修订稿的“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含义更为广泛:一是提高一切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使得学生掌握一定自我保护与他人保护的方法策略。另外,就是将体育活动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以人为本,将运动技能目标学习进一步延伸,开发其最大的功能。这其中包括常见运动损伤(如扭伤、挫伤、擦伤等)及轻微烫烧伤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法,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等;还包括一些交通法规意识的养成,等等。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体育室内课进行传授。此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应对地震、水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自我救护能力,这些自我救护的技能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日常体育技能学习获得。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在课堂技能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授,如进行障碍跑、变速跑、前滚翻等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模拟如何逃避一些自然灾害;或者教师可以单独设计体育单元与模块教授学生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三、追求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

在实施运动技能教学时,应以追求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为宗旨,并严格的执行下去,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位。根据对修订稿的研读,笔者认为新课标下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两条原则”与把握“两个规律”

运动技能教学应该是科学掌握其基本的规律,并在一定的原则下实施的。即便这样,在课改进行的这十年中,部分一线教师在实践中还是不能完全有效掌握,导致运动技能教学的低效与无效。

在新课标下追求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首先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要循“序”,其实就是顺乎学科教学规律,顺乎人的本性发展,就是遵循自求自得的求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行为成为有效的行为。二是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反复操练得以形成动力定性,以此来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的过程。

其次是把握两个规律:即注意的规律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无意注意有利于创设学生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和谐环境,合理恰当地安排课堂教学过程。有意注意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确立合理的常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的今天,在新课标确定技能教学核心地位的时期下,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者一定要抓住这些基本的原则与规律,才能真正使新课标的运动技能教学实施在高效中进行。

2.构建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配套评价要点与标准

对于教学评价,修订稿较实验稿最大的区别在于,修订稿对于每个水平段的运动技能的学习都跟进例举了评价要点与评价方法,一线教师可根据举例拟定其技能教学的评价模式。教学评价的功能之一是反馈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在新课标下,我们更需要追求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依照标准构建合理的运动技能评价要点与标准,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真正落实新课标。

如在水平一的发展跳跃能力的教学中,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只是很简单的跳的动作,但对于刚刚接触这一动作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此,可设定一定教学情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跳跃能力,并能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组合“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策略来设计教学过程,且进行分级评价,掌握合理的评价要点,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体育教师是新课标执行的主力军,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主导者。落实是否到位与质量如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适应新课标,真正有效的落实新课标,体育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增加自身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1.掌握传统项目与新开发项目的运动技能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师一直倡导“一专多能”的技能储备。随着三级课程体系的不断深入,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不断充实在体育教学中,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回归与新型体育项目的加入。除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培训机构定期的培训外,体育教师也需要主动学习,自觉储备这些运动技能与知识,以此来应对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比如滚铁环、舞龙、地方武术、踩高跷、陀螺等,这些传统项目运动技能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校课程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

修订稿的目标三“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要求体育教师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防范要点,只要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都应掌握其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要点与知识。对于防范意识的培养,如在前滚翻、各种障碍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如何防范地震、泥石流灾害的逃生,等等。对于安全防范能力与应对自然灾害的逃生技能,教师首先要自己掌握了才能教授学生去掌握,否则一切均是空谈。

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2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广大中小学教育、科技工作者的教育类部级学术刊物。旨在推广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推动科教事业发展。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634,国内刊号:CN21-1526/G4。本刊为月刊,16K本,官网网站:zxkc.省略,邮箱: ,电话:024-81305007。

期刊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期刊源、龙源数据期刊网收录期刊。

征稿对象:

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科教工作的人士。

稿件范围: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备课、课程、课评、课后辅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技巧研究;课程内外、学校内外教育延伸;教材、教法研究,课改实验探索;教学、教研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学生和学校管理,教育论文、成果交流等

主要栏目:

教育综合研究;语文教与学;数学教与学;英语教与学;政史地教与学;物化生教与学;音体美教与学

办刊宗旨: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办刊宗旨深入研究、预测、报道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教育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教创新事业的发展。

社会点评: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取得了部级刊物中的领导地位;成为知识领域书刊的权威代表;本刊为科学教育工作贡献卓著!

征稿要求:

1、论文应具有较高的质量,学术观点有新意、有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引证的材料要准确,论证方法力求新颖,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不多于20个汉字。

3、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并须注明:摘要、关键词。

4、论文字数按每版2300字内,两版不超过4600字制作,依次类推。做到字迹清晰、工整,标点符号用法规范。要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不潦草。图表清晰、准确。上下角标标示要清楚、准确。

5、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3

第5期:听(看)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课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听(看)课过程中需要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

②能否设计出内容全面、比较合理的表格以便于听(看)课与记录?

③听(看)课知识与听(看)课技能是什么关系?

④青年教师的听(看)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5期:说说2011版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5期:投 (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耐久跑途中跑技术)

投掷教学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投掷物的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避免枯燥机械的重复练习。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层面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

拿出自己已经实践过的、最为得意的教学设计,无论主题、篇幅、片段还是一个具体的细节设计也好,都可以在此期中展示。因为是已经实践的教学设计,请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点评和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注:详情请登陆《体育教学》论坛“实案选登”专栏查询)

“教研园地”专栏选题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讨论题目:

第5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

第6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容、目标与方法因素

第7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8期:谈体育教学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

第9期:谈体育教学经验――放松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10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场地器材的布置

第11期:谈体育教学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12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安全隐患的防范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教研园地”专栏进行查看。学校体育理论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于素梅博士将作为此专栏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场地器材”专栏选题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载体,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效果。面对当前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瓶颈,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化解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开发体育课程的各种物力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和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在此方面,从事教育实践的一线体育教师最知情、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栏目特邀请广大体育教师献计献策,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实用的场地器材新方法、新做法分享出来,让我们共享成果,服务学生。

“游戏百花园”专栏选题

“游戏百花园”专栏以介绍新颖、优秀、实用的原创或改编的游戏作品为主。2012年以来,经过编读的充分沟通,大家对游戏百花园的内容定位、简洁明快的格式要求取得了共识,陆续刊发的游戏体现了生动、实用、简洁的特色。

1.栏目结构设计

“一事一议”

专门就大家关注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投稿要求观点鲜明,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游戏案例与点评”

围绕每期“一事一议”中的热点问题,刊登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创编或改编的游戏,通过点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投稿要求简洁明了,每则游戏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可附照片或插图。

“游戏小贴士”

以简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风格,介绍游戏教学与创编的真知灼见,投稿字数200字。

2.“一事一议”主题侧重

第5期:水平四传统体育游戏与拓展相结合

第6期:高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第7期:spark游戏;

第8期:实用徒手游戏;

第9期:雨天室内游戏;

第10期:课间教学调节性游戏;

第11期:整理放松游戏;

第12期:团队合作游戏;

同时,优秀的水上游戏、冰雪游戏、地方特色游戏和外国体育教学游戏介绍也欢迎投稿。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游戏百花园”专题板块查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被誉为“中国游戏大王”的吴纪安特级教师将作为此板块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重要提示

1.上述各栏目专题讨论投稿最佳时间:

第 5 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5日

第 6 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5日

第 7 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5日

第 8 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第 9 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5日

第10期――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15日

第11期――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5日

第12期――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15日

2.投稿及参与讨论形式:

《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投稿;

《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各版块查阅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

3.投稿说明:

(1)请大家围绕主题,按时间投稿,在《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平台投稿的基础上,同时将核心思想直接发帖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中的相关栏目中。

(2)作者提供照片格式应为JPEG文件,长边不小于800像素,作品原则不小于2MB。

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4

中文摘要: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使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进行法律诊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指出了我国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思维和能力训练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尤其是指出了法律专业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严重缺乏’是法律实践能力不足的关键”的观点,对于法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法律诊所教育 实验报告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我在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分院法律专业一年级《法理学》期中考查时,将“INTEL未来教育项目”和 “法学诊所教育”模式结合起来, 以“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多媒体情景下的法学诊所教育”实验,现将实验过程和有关体会报告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实验准备阶段:其次,主持教师分别模拟“学生”和“教师”两种身份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见教师演示文稿)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验学生心态;二、实验实施过程: 11月3日到11月8日,学生开始选题和进行文献搜索。

11月8日,在海华分院电脑教室,教师进行“网络文献搜索实验演示”,设定的搜索主题为“自由权”,要求使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搜索,学生和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同步进行网络文献搜索,以“学生搜索到的文献和教师搜索到的文献是否保持一致”作为学生搜索结果是否合格的标准。实验结果:在一个班级的80余名学员中,达到合格的学员数为零!原因为:教师键入的关键词是“论自由”,而学生键入的关键词都是“自由权”或者“自由”。根据此种“诊断”,教师立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出全体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是“关键词确定错误”,并讲授如何思考关键词和如何进行高级搜索。

11月3日到11月底,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且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要求进行具体的“诊断后的对症教学”。例如,某小组的题目为“家长可以跟踪孩子吗?”学生只是简单堆砌了案例、图表和相关法规作为素材,并且结论和作为观点论据的素材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教师便立即“对症下药”,就“法律问题和法律结论之间的法学逻辑关系是什么?”向学生进行具体讲解辅导,使学生很直观的得到了所需要的思路和知识,明白了如何取舍素材和强化论据和论点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达到了训练法律思维方法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12月8日到9日,学生进行多媒体文稿演示讲解,就讲解部分由教师进行讲评,指出问题,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师对学生讲演部分打分,加上学生互评成绩,以确定该小组最后成绩(也是每个小组成员的平时考查成绩)。

四、讲评阶段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讲评,发现在大学法律专业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如下比较普遍的问题:

首先,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更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同学都只是简单的根据教师《课题指南》中列举的具体课题设计自己的课题,而不会从生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发现具有法理学探讨价值的事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中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改革。

其次,社会科学知识比较贫乏,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大部分人只能够被动的重复教材知识和简单抄袭他人观点,缺乏自主批判精神。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长期处于家长和中小学教育“包办代替”的不良教育方式所致。解决方法是加强实践教学,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参考书目,开拓知识视野,强化批判现实精神的灌输和教育,解决学生知识贫乏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第三,简单堆砌素材,不会对搜索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挖掘材料中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并得出合理的结论。例如,很多同学在演示文稿中都仿照教师的演示文稿使用了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表格,但是却无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解决方法是加强方法论教育,训练思维,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四,只会演绎不会归纳,反向思维能力不足。例如,有些同学在课件中只会被动的按照传统的“定义——特征——法条——案例

——结论”模式组织课件。这是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所造成的,解决方法是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大力开展诊所式教学活动,教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社会现象和问题,再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修正自己对知识和原理的错误理解。

第五、只见文字,少见图片、表格和其他表现手段。其原因在于形象化思维能力缺乏,同时检索能力严重不足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解决方法是强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进现代西方教学理念,比如诠释式和案例式教学,组织读书会和文学沙龙等有益开拓头脑的课余活动。

最后,跑题现象时有发生,所演示的课件和教师要求的题目相去甚远。例如,在《课题指南》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假如失去继承权”为题目,探讨法理学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结果几乎所有以此为题的小组都在其演示文稿中都集合了关于如何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进行放弃继承权公证等民事法律知识,使法理学课题被错误理解为继承法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底子薄和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对此,只能依靠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和一定的课堂纪律要求来解决。

五、我的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除每班占用大约四个教学课时进行“课堂调查”“课题指南” “网络文献搜索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文稿演示讲评”外,其余工作均在课余时间进行,同时也正常完成了法理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见学生体会),更主要的是“诊断”出了法律专业大学新生在专业课学习方面的一些“病灶”,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同时,我个人也有如下几点教学体会:(二)、事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调查,事后要进行反馈调查。

(三)、培养学生文献搜索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国法律专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首要问题是:遇到案例不会查找和搜索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本次实验中,教师进行“网络文献搜索实验演示”是一种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很有价值,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头脑搭桥”的一种教学工具。

(四)、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牢固的集中在课题问题和课题结论之间,防止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兴趣的转移。

六、本报告附件:

1、 课题单元计划 7、课题单元计划实施表

2、 课题指南 8、 计算机使用规则

3、 学生分组名单 9、 评价量规(成绩表)

4、 学生体会文章

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5

关 键 词:学校体育;53号文件;学生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2-0012-08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2]53号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下称“53号文件”),这是我国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下称“中央7号文件”)[2]后,又一个高规格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是中央7号文件的延续和继承。文件下发一年来,全国大多数地方通过出台政策,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加强督查等措施积极贯彻落实53号文件精神,但是,也有部分地方和学校行动迟缓,落实不力,究其原因,与对53号文件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到位有关系。在53号文件下发一周年之际,贯彻党的十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非常有必要对53号文件的起草过程和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解读,以期达到更好理解53号文件精神和高度重视文件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努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1 53号文件的起草背景

1.1 继续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史上最高规格的学校体育的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533”的目标,即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3项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3种健康状况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今后一段时间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1]到2012年,中央7号文件已实施了5年,根据文件的时间节点来看,社会上存在一种错觉,认为中央7号文件当时只提到5年时间,即到2012年后,中央7号文件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还是否要继续执行,大家产生了疑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部门需要有明确的意见,更需要对中央7号文件实施的5年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下一阶段的学校体育的工作思路和要点。所以,为继续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2013年需要出台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文件。

1.2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需求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正式颁布,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教育规划纲要中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有:一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二是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配齐体育学科教师,开足开好体育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三是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四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五是实施“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试点改革工作,积极探索阳光体育持续开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方法[2]。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有一个文件或政策体系跟进、细化和系统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规划精神。

1.3 落实政协委员建议和有关领导批示的需要

2012年3月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向有关部领导汇报全年工作计划,并提出请示,建议以教育部办公厅名义开展中央7号文件实施5周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宣传典型,推广经验,进行表彰奖励。3月8日,部领导在请示件上作出批示:“五周年活动可作为全年体育工作的主线,而不仅仅是五周年前后的展示。建议将全年体育工作以此为线贯穿起来,统一以部名义印发一个2012年含大中小学在内的体育工作的文件。”这是起草53号文件的直接起因。恰逢此时,即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提出建议:一是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分值。二是进一步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系统规划和法制建设。三是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的保障措施[4]。3月16日,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做出批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目前状况堪忧。请认真研究采纳此建议,完善法规措施,提供必要设施,采取刚性措施,动员组织社会力量,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保障。”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对起草53号文件起了决定性作用。

2 53号文件的起草过程

53号文件从起草到发文历经7个多月,其中经过6次大的修改完善,近20多次的小修改,按文件内容和名称的变化,可总结为3个阶段:一是教育部通知阶段;二是教育部意见阶段;三是国办转发阶段。

2.1 教育部通知阶段

2012年3月8日,教育部有关领导要求要以部的名义下发通知,安排当年学校体育工作。根据部领导批示精神,体卫艺司组织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送审稿)》,主要内容有3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央7号文件实施5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主要有:一是政策规范更加完善;二是工作制度更加健全;三是推进机制更加明确;四是落实措施更加得力;五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六是各地工作更加扎实;七是阳光体育丰富多彩。同时,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体育仍然是素质教育和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离中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体育卫生教育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体育教师缺乏、经费投入较少,推进体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严重影响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第二部分是做好2012年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二是切实开足、开好体育课,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四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五是加大投入,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保障水平;六是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第三部分是着力做好2012年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一是认真总结实施中央7号文件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验,充分展示中央7号文件实施五周年的成果;二是组织好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和高校文体对抗赛;三是研究制订大中小学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三是推动综合达标试点工作;五是实施体育艺术促进工程。该送审稿于2012年3月31日经部长专题办公会讨论,与会同志和领导都认为学校体育非常重要,增强学生体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会议议定,由体卫艺司牵头,制定2012年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门文件。文件着重强调如下问题:一是配齐体育教师;二是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三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四是加快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五是开展督导评估。

根据会议精神,会后,在研究的基础上,体卫艺司于2012年4月5日重新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做好2012年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向部内有关司局和部分省市及专家征求了意见,2012年4月18日报有关部领导审阅。文稿主要内容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基本任务目标,提出2012年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第二部分是统筹推进任务落实,一是统筹教学安排,确保学生锻炼时间;二是统筹教师资源,确保体育教师需求;三是统筹经费渠道,确保体育场地设施;四是统筹素质评价,确保学生体质提升。第三部分是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一是建立体育工作自我评估和专项督导制度;二是实行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和社会公示制度;三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和公告制度。第四部分是精心安排组织实施,一是建立专项工作机构、二是制订实施工作方案、三是做好督导评估工作。对于此稿,有关部领导批示:“可参照国务院学前教育意见,充实具体办法,修改后报党组讨论。”在按部领导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2012年5月8日,部党组召开会议讨论此文稿。在会上,大家讨论很激烈,对文稿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一致认为,怎么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都不为过,要出实招、硬招和绝招来加强学校体育,要把政府、家长和学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学校体育的难题,并提出应该以“意见”的方式下发文件,不应该是“通知”。

2.2 教育部意见阶段

根据2012年5月8日第17次部党组会议有关精神,一是将原有“通知”改成以“意见”的形式下发;二是拟下发的文件要有“高度”和“力度”,对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有作用;三是文件内容重点要突出,思路要清楚。体卫艺司于2012年5月15—28日再次修改文稿,并征求了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征求了部内有关司局的意见,在原稿基础上,重新起草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在2012年5月29日召开的党组20次会议上进行审议。此稿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共17条。第一部分是落实教育方针,切实把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讲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另一条主要讲学校体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目标。第二部分是深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建设,主要有6条:一是建立学校体育科学评价体系。把学校体育评价纳入教育考核评价各个方面。二是实行学校体育达标验收机制。将学校体育工作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初步合格4个等级,对所有学校进行评估。三是改进教育招生考试机制。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把体育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启动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增加包括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在内的高中学业水平评价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和全面推行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对高考自主招生和保送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作为录取重要依据。四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各地要把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和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课的表现以及体质健康状况、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五是建立学校体育公示监督机制。从2013年起,教育部各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重点公布各地学校体育达标验收情况,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建设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体育课开课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经费投入、条件改善、体育教师配备等工作情况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六是健全学校体育奖励及问责机制。对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地方、部门、学校以及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校体育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在实行合格性评估、示范性评选和先进性奖励中“一票否决”。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或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或在评价中弄虚作假等情节严重的地区和学校,列为学校体育工作“黄牌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视情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三部分是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有6条: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校体育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与教育经费同步增长,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校体育倾斜。保证学生体育生均经费逐年增长。三是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保证教学基本需求。各地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要求,统筹规划,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四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各地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采取多种措施配备好体育教师,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并制定实施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计划。五是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体育安全管理。组织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研究制订《校园安全条例》,加强校园责任险建设,规避学校体育安全风险。六是加强高校体育工作,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研究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并首先对全国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员的高校进行评估。第四部分是加强组织管理,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主要有3条: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学校体育管理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校体育纳入本地区、本单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筹推进。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政策执行监管力度。各地要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建立各级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三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国家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遴选支持建设一批部级和省级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建设全国优质体育教学数字化信息共享资源库。在会上,与会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和部领导对文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并积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加强学校体育非常重要,此文稿基本上抓住了当前学校体育的问题,也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办法。同时,大家也提出一些意见,一是题目要更简单、朴实一些,不要过于繁琐,就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若干意见;二是文稿中过于强化体育考试,与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不相符,防止有关媒体进行炒作;三是文稿中的有关具体时间、具体达标的刚性要求,与千差万别的社会实际情况有出入,越刚性要求,越有可能遭到各地反对,有关要求就越难以实施;四是文稿结构和内容在逻辑顺序上要有所调整;五是文稿内容要努力体现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身健体,而不是“卡”学生。要体现因地制宜,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会后,体卫艺司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重新对有关表述和文稿顺序进行了修改,题目修改为《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于2012年6月1日报送分管部领导,并于6月4日与有关司局进行了会签,进一步加以完善和修改,在此基础上报部领导审核。6月8日,有关部领导批示:有些表述不准确、不规范,作为一个操作性、政策性、指导性很强的文件,要把每一项政策、举措、方法讲清楚,不能含糊,不能没有操作性。根据部领导批示精神,6月12日,办公厅组织召开有关司局会议,进一步修改文稿,核准每一项政策和要求,并对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6月18日,体卫艺司再次形成文稿,呈报部领导进行审核签发,6月22日,部领导批示,文稿中有些地方需进一步征求相关部领导意见。

2012年6月26日,接到有关领导指示,请体卫艺司作好准备,先前起草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于6月28日召开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进行讨论,27日文稿及起草说明要送达参会的有关部委。此时,文稿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仍然为4部分,17条。第一部分是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共有3条,分别讲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的目标。第二部分是落实政策,严格执行标准。共有6条,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二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四是完善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五是健全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六是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第三部分是完善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共有6条,一是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二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制度、四是实行学校体育公示报告制度、五是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六是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第四部分加强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共有2条,一是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二是大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2.3 国办转发阶段

2012年6月28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国务院召开,10多个部委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对教育部提交的《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稿进行了审议。会上主要建议和意见有:一是大家都非常赞同此文件的下发,认为加强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二是同意把体育纳入考试,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三是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监测的督导检查;四是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要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结合起来;五是进一步协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会议原则通过该送审稿,并要求修改完善后按程序上报国务院。

会后,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在认真吸收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向国务院领导报送文稿并请示以教育部名义下发该文件。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一是该文件拟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形式下发;二是要进一步充实文稿内容,再增加一些解决问题的实招;三是要与其他部委会签后报国办。

根据国办要求,2012年8月6日,有关部领导召集部内11个司局有关负责同志再次讨论文稿内容,对文稿进行了修改。修改主要内容为:一是将原文稿标题《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改为《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使其更符合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二是对文稿的逻辑层次进行了调整,更加强调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增强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缩减了原文稿中第一部分关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的内容,使之更加精炼,简洁;修改了第4条的标题,把原来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改为“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并增加了幼儿体育方面的要求;把有关学校体育经费的条款调整到第二部分的最后;把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机制调整到了第四部分。三是强化了落实文件政策的工作抓手,在文稿第四部分,增加了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督促各地编制和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各地设立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一批部级和省级体育特色学校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开放共享和动态更新的全国学校体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012年8月14日,文稿以办公厅名义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征求意见,并于8月24日,分别走访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和财政部教科文司,就《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进行了面谈。有关部委所提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一是建议文稿突出中小学校体育,删除有关幼儿体育的内容;二是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首先为“重视不够”和“评价机制不健全”,建议在讲存在问题时,这两点排在前面;三是建议在文稿中能体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四是删除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要优先建在学校校园内或学校周边的要求;五是对文稿中关于“到2015年,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场地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提法表示担心,建议改为“推动全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六是建议把“完善学校体育投入保障机制”改为“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并增加调整现有投入结构的内容,删除中央设立专项经费的内容。七是明确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2012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与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会签关于拟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的请示,在会签过程中,财政部对文稿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主要有:一是将文稿第6条“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中,“要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中加大体育设施和器材所需经费投入的比例。”改为“要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二是在文稿第9条“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中“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和保证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占公用经费的合理比例,并确保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增加。”改为“要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5条修改建议,在解释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中两条,一是在第4条“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增加了“积极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内容;二是在第14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中,明确了“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的内容。

2012年10月11日,教育部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经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签发的文稿,请示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转发。在报出时,部领导将题目改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稿分为4部分,共17条。第一部分为提高认识,明确发展目标。共3条,分别讲意义、问题和目标。第二部分为完善政策,落实重点任务。共6条,一是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二是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四是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五是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六是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第三部分为创新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共4条,一是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机制、二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制度、四是实行学校体育公示报告制度。第四部分为加强管理,优化工作环境。共4条,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二是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四是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

2012年10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召集体卫艺司有关文稿起草同志对文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修改方面主要是理顺了结构,增加了一部分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把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要求的单列部分划入其他部分,不再单设高等学校体育的要求;进一步精炼了每一句的表述,强化了政策和举措的操作性;修改了各部分标题,使人更容易理解。国务院办公厅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于2012年10月22日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2]53号》。

3 53号文件重点内容的解读

53号文件是中央7号文件的延续和细化,有些政策是重申,有些政策是延伸;53号文件是以解决当前学校体育存在主要问题为切入点的,但并不能解决学校体育的所有问题;53号文件意欲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体制和机制方面着力进行构建,为学校体育长效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53号文件的结构

53号文件在结构上共分5大部分,17条。第一部分为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这部分起草的用意主要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不受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与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关。为了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起草过程中,大家认为第一部分还是要讲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还是要提学校体育的重大意义,哪怕是重复讲,重复说,也要讲。因此,此部分提出两条,第一条从国家层面讲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基本上是中央7号文件有关内容的重申。第二条从教育角度讲学校体育、讲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体育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明确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这部分内容原稿没有单列,在国务院修改时,大家认为,一个文件最好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达成目标,这样工作起来,便于统一思想和目标。此部分共两条,第1条讲思路,其中“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政府统筹,加强条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是重点,工作的主要思路要从3个加强入手,要从政府、条件、监督3个方面加强工作。第2条是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建立3个“基本”的体制,时间节点是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但当时起草时,写成期末,不限于2015年,延期2~3年能完成所提出的目标也是可以的。第三部分为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主要讲了4个方面的任务。一个好的指导性强的文件,必须得明确让各地各校具体做哪些工作,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才能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得让大家明白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本部分主要讲学校体育今后一段时期关于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和体育安全等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四部分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这部分主要针对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不完善而提出的,一直以来,学校体育工作不受重视,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现象,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工作未能纳入各级各类评价考核之中。本部分提出了3项评价机制,从部门、学校、学生、升学、评估和公示等方面提出了评价考核要求。第五部分为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此部分主要是针对完成第二、第三部分的工作任务和评价机制而提出的保障性的要求,要想完成好所提出的学校体育各项重点工作,必须得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级教育、发改、财政和体育等部门和学校及校长切实履行责职。这部分共6条,从组织、经费、行动计划、督查、奖惩和环境等方面提出要求。

53号文件的结构是由5个部分,17条组成,各部分与各条目间层层递进,因果关联,主线明确,层次清楚逻辑性强。通过这5个部分,把今后一段时间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以及各种保障措施、各种管理要求都清晰地表述出来。

3.2 53号文件重点和创新点

53号文件是针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文件中提出“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但并没有说就是针对中小学校而言的,所以,53号文件对除幼儿园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都适用。每句话里,凡没有特殊说明哪个学段或哪类学校的,就都适用所有性质的学校。53号文件中的重点和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中提出的3个“基本”机制,这是比较新的提法,也是想通过文件的实施能奠定学校体育的工作新机制。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各方责任更加明确,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1]。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来说,最基本的就是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如果没有这两个硬件,学校体育无法开展。从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来说,无论学校体育工作做了多少,如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改变,那可能所做的学校体育工作是无效的,是不科学、不实用的,所以,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最终要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管理和推进工作来说,如果政府不履行责任,有关部门相互推诿,学校体育工作是无法开展的,而且学校体育工作涉及面较宽,单一部门是很难推动工作的,必须政府要有担当,承担起责任,以政府的力量全面、综合推进,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关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这是老问题,难问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这两方面做不好,学校体育工作根本无从谈起。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必须要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联系起来,如果在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小体育锻炼,那样的结果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第5条提出:“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1]怎么样上好体育课?根据当前老师们说的,随着课改进程,体育老师们不会上体育课了。这其实也是客观实际,主要原因是各地没有根据实际制定各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以至于体育教师直接拿着“课标”和“教材”自己想当然地设计课,进行没有信心的教学。如果,学校学生体质较差,还可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时数,增加体育课的次数。所以,第5条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1]。关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因体育的特点,不少学校在安排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往往没有注重二者的衔接,大部分学校,体育课上学生学习的是一套内容,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练习的却是另外一套内容,在学校有限的体育时间里,没有进行最大的合并同类项,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应利用有限的体育时间,让学生学习、练习的内容具有一致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水平,而运动技能和水平的提高是学生长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动力之一。所以,第5条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1]。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最终的目的不是说学生体育考试及格了,完成了学期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主动、积极、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体育呢,不喜欢上体育课呢?主要原因是学校和教师们未能采用有效方法调动起、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所以,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因此,第5条最后一段提出,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1]。

三是关于体育教师的问题。目前,全国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较严重,特别是西部县镇以下学校的农村体育教师缺乏更为严重,全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平均每校不足一名,大多数为兼职教师。如何解决教师数量短缺和提高质量的问题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问题。所以,在文件的第6条中给出了统筹解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提高质量的办法,提出各地要制订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要抓好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调整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通过教育系统现在实施的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和“特岗计划”等方面加大体育教育配备比例,使体育教师配备比例和速度达到最大化;同时,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也要加大,体育教师福利待遇也要跟得上,至少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

四是关于体育场地器材的问题。到2010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只占学校总数的55.5%、69.5%和80.6%,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的学校分别只占学校总数的52.2%、68.0%和81.1%。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短缺更为突出。同时,社会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公共体育场所不能向学生开放,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在学校体育场地建设问题上,城区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很难扩大占地面积,增加运动场地,只能要求新建学校规划和建设时要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体育器材的问题,只要教学经费能保证,器材问题的解决困难不大。同时,要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向学生免费开放。

五是关于运动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当前是制约学校体育开展的重大问题,因噎废食现象特别严重,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难度、运动量和内容的选择,也制约了体育培养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发挥。所以,文件第8条,专门谈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指出国家要出台一定法规化解学校体育中的安全风险,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健全运动安全管理制度,把运动安全防范于未然。既要做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又要不怕运动安全,敢于正常组织体育活动。

六是设计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监测和评价制度。其中,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测试数据上报,这是老工作,只是完善了工作程序,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校测试的数据进行审核,要让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测试的数据切实负起责任,杜绝虚假数据。另外,对学生体育考试提出要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要求是继承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是根据未来高考整体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预想。此外,在学校评价机制里,还设计了一套评估制度,意欲每年对全体学校进行一次自下而上的评估,督促各地、各校抓紧建设学校体育工作,而且要把建设内容,特别是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改善、体育教师配备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向社会公布,形成工作推进的“倒逼机制”。

七是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这是一个创新点。但是,现在实施起来却特别困难,2013年有很少的地方能做到,绝大多数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学校体育的内容。另外,文件明确,“校长是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1]。这里突出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第一责任人,一个是具体落实。

八是实施学校体育3年行动计划。这也是该文件的创新点之一。学校体育文件、措施再多,如果在实际中不做、不实施,就基本是空话。所以,为了使文件所提任务和要求能落地,提出了实施学校体育3年行动计划,要让各省、市、县都要根据实际制定本地的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并向教改办备案。

九是关于学校体育奖惩问题。要改变过去学校体育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的做法,就必须对工作好的地方、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表扬和宣传,做得差的就要加大惩罚,尤其是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其中判定3年下降的指标,就是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为主。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53号文件起草背景、过程和重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描述和解读,以期大家更好地了解、理解53号文件的内容和要求,并把它逐一落实到学校体育工作中;更期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对各地、各校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5]的精神做一铺垫。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S]. [2012]53号,2012-10-2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 中发[2007]7号,2007-05-07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2010-07-29.

[4] 杨桦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EB/OL]. http///20120326/n339153017.shtml,

小学体育评课稿范文6

关键词:《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62-03

2001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全国开始了美术新课程的实验。同时,课标组也在积极地做着修订完善的准备工作。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开展了近12万人的两次大规模调研,从2004年开始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于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

和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新课标在诸如学段的划分,学科的四个学习领域等方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学科性质的认定上,对于美术和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上,对于更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和不平衡的现状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还从文本的结构和表述上做了精致化的处理。

下面就我所知和所学与大家做个交流,不妥之处望不吝指出。

一、修订工作前的调研

2004年开始正式修订,在修订前和修订过程中,课标修订组先后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11家美术教材的主编、编者、出版社编辑等近12万人进行了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的调研,深入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征求对美术课标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

几次调研的问题和建议主要集中在:

1.绝大多数教师对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新课标给予了充分肯定。

2.多数教师建议对“双基”的问题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3.教师建议应关注课程标准与中国国情和美术教学情境的适应。

4.建议使课程标准文本更加精致,进一步加强表述的逻辑性。

另外,教师们希望改善实施美术教学的环境,如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美术教育,能够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能够有开展美术教学必需的教师用书、工具材料等。

二、几次美术课标修订的特点

从2004年开始,美术课程标准经历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修订,每次都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国家制定和出台的方针政策、学科领域的新变化等。

(一)2007年至2010年的修订特点

1.在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按要求增加高位理论的规范性表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术学科中的渗透,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2.按统一格式,重新组织前言的文字;

3.完善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

4.对“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5.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美术的内容;

6.进一步完善“学习活动建议”,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并完善其内容;

7.进一步使文本精致化;

8.删除了“课程总目标与学习领域及学习阶段关系的图示”,还有附录的案例与名词术语解释。

9.至于书法,则因在语文课标中有欣赏内容,避免重复而未涉及。

(二)2011年2月的修订工作

在前面修订的基础上,2011年初对于美术新课标又进行了若干修订,主要修订的是:

1.按要求再次修订了前言的内容和文字;

2.对文本结构做了更合理的调整;

3.对“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再次做了修订,使之更简洁,便于理解;

4.对“实施建议”的一些条目做了归纳和合并。

美术课标修订稿的定稿最终通过了学科审议组(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综合审议组、两会代表审议组三个级别的审议。

对于2011年版新课标的评价,课标修订组组长、首师大尹少淳博士说:“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三、2011年版新课标的不变和变化

(一)2011年版新课标关于四个学习领域和四个学段的分法没有变化

还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以及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四个学段。

(二)和实验稿相比,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还是有不少变化的地方

下面择其主要条目摘录如下,以方便大家对2011年版新课标和实验稿的不同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