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学习计划范例6篇

税法学习计划

税法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分析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吴婷(1979-),女,广西北海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和税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张秀兰(1972-),女,湖南益阳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广西桂林541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会计(税筹方向)专业《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1JB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4-02

纳税筹划是企业应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只懂照章纳税而不及其余,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人员时要重视纳税筹划技能的培养。因此“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一、社会对纳税筹划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即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筹划目的,这是纳税筹划岗位职责最核心的职业能力要求。

第一,熟知税收法规。“面对国家税收,愚者逃税,蠢者偷税,智者避税,高者筹划。”要做到“高”,就必须熟知相关的税收法规,只有谙熟本行业税法,才可能在纳税筹划时做到得心应手,设计出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实现零涉税风险,其中要特别熟悉和企业经营紧密相关的流转税、财产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规定。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

第二,熟悉一般企业的业务流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纳税最大的误区是只注重税款的缴纳过程,而忽视其产生过程,认为纳税的多寡取决于账目,其实,税负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非其经营结果。因此纳税筹划应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活动,要设计出合理实用的筹划方案,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一个基础条件。

2.会计核算的能力。再好的筹划方案,最终都要通过核算,并反映在财务资料中。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核算纳税筹划的方案应用的结果,一来可为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二来可为纳税筹划方案的应用、信息反馈和总结提供依据,使纳税筹划效果越来越好。这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很重要的要求,应先修有关会计核算的课程,这也是“纳税筹划”课程通常在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原因。

3.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筹划方案设计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每个企业应缴税种不同,不同经济业务适用的具体条款不同,这要求纳税筹划人员须研究众多条款的适用范围,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条款并据此来安排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纳税筹划目的,所以自我学习能力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在“纳税筹划”课程有限的课时里获得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政策在不断更新,这要求学生不能局限在学校学习到的税法知识,还要不间断地学习,研究各种税收的征收政策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时调整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建立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思路,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纳税筹划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构筑情景仿真的案例,设计典型纳税筹划工作任务,这样其教学目标必然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开发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最关键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开发“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设计出情景仿真的案例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深入企业、国税局和地税局的工作实际,搜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通过整理,设计出纳税筹划操作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与组织教学流程。

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路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考核目标来看,既考核知识水平又考核职业能力;从考核内容来看,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管理、沟通和合作等能力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1.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设计。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章节设置的,是一种简单的或带有一定逻辑性的知识排列,常见的是按照税种来进行,分别介绍各税种的筹划,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但实务中,企业经营业务导致了纳税义务的产生,而一笔业务涉及的税种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税种的纳税义务相互之间可能有联系,因此这样的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尝试按照纳税筹划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按照其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五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就可以强化该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掌握纳税筹划的实践技能,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独立的操作。

2.教学过程凸显“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先进行纳税筹划的理论知识的介绍,从中穿插一些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的案例,然后安排一定学时的配套实训,执行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想,学生平时没有或很少有实践的机会,等到真正要实践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将改革这种理实脱节的教学过程,融合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实现学习”。教学的安排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情景仿真的案例为手段,以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引导,通过让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保证“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为体现这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要判断该企业应缴纳哪些税种,属于哪种纳税人,如何判断;(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引导学生弄清该笔业务涉及的每个税种的税率、计税办法、纳税期限、申报要求等;(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业务来设计出若干个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如减少总税款的方案、推迟纳税的方案、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方案等;(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计算每个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中企业应纳税款以及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并比较该方案实施的要求,该企业能否做到,从而选择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筹划方案;(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引导学生判断所用的核算方法,涉及的会计科目,金额如何确定,如何影响会计利润。

3.教学仿真案例开发。传统的“纳税筹划”课程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往往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大多是虚拟的,知识感官性差,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培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恰当的案例开发就成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必须要以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依据,通过提炼与加工整理,将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程序加工成适合教学和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这种高仿真的案例教学资料贴近企业的真实情景,学生有在真实职场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下举例来说明。华天时装经销公司是一家专业服装零售企业,公司以几个世界名牌服装的零售为主,201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2680万元,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公司准备在节日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达到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可以维持在计划利润的水平(毛利率为40%)上。企业的有关部门设计出来几个方案:一是现金返还,二是赠送优惠券,但财务部主管认为,现金返还的方式,企业不仅没有利润,还会出现较大的亏损,赠送优惠券的方式不仅会增加资金运用量,而且会增加税收负担。如何进行决策呢?根据该案例的具体资料,要求学生以10000元的销售额作为一个基数,来为企业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要根据之前学习的税法知识,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判断出促销活动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个税种,并测算在不同的方案中,各个税种的税负和能实现的税后利润,并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并能够进行会计核算。

4.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应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反过来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这几方面的做法:

第一,抽题考核。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业务,将纳税筹划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编制成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并进行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什么企业就考什么企业,抽到什么业务就考什么业务,但尽可能保证涵盖全部的工作任务。这种方法加大了考核的随机性,也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以,纳税筹划方案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不能考核学生对所有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都能进行纳税筹划,但能鞭策学生全面掌握纳税筹划的各项核心职业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反映学生的水平。

第二,重视平时考核。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纳税筹划各项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仿真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撰写纳税筹划方案并演示,并根据学生的课业档案和在小组中的表现来评定平时成绩,而且平时考核成绩不仅仅由老师来评定,还可以包括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评价的一定比例,例如,平时成绩=教师评价(70%)+小组评价(30%)。这样做可以改变原有的短期记忆的行为,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纳税筹划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四、结语

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怎样建立适合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实践、优化和完善,使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真正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克桥,王岩.关于高职院校《纳税筹划》教程的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2]王成方.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税法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纳税筹划能力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是以“应用”为主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主要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技能,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化应用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及税收筹划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实务以及涉税业务处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企业税收筹划的欲望也在不断增强,企业更是迫切地需要精通税收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税务筹划的人才,以期通过科学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达到降低实际税负的目的。所以,纳税筹划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必备技能。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需要具备准确确定不同税种计税依据、税率的能力

计税依据是计算税额的数量标准,从量上限定征税对象,它的大小决定应纳税额的多少,两者成正比例关系,它是从数量上确定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而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确定征多少的问题,它代表税收征收的深度。计税依据及税率的准确确定,直接关系到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更是培养纳税筹划能力的必备知识。

(二)需要具备准确计算不同税种应纳税额的能力

计税依据及税率的确定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在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中,有很多税种如: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等都是直接计税依据与税率相乘得到应纳税额,但如增值税的计算,需要计算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值,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也不是计税依据与税率的简单计算,所以如何正确计算不同税种的应纳税额,是能否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

(三)需要具备准确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能力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手段,对某些纳税义务人或者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减少或者免除全部或部分税款,从而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这也是税收筹划中最常见的方法。

(四)需要具备准确设置涉税会计科目的能力

涉税会计科目的使用,特别是二级或明细科目的准确设置,要考虑整个会计账户体系,必须同时满足编制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的需要,这是财会人员必备的技能。

(五)需要具备准确及时填制纳税申报表的能力

纳税申报表的填制,需要纳税人运用前面所述各项能力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首先要培养学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判断需要申报的税种,选择具体的纳税申报表。再次,根据具体申报表的构成要素及结构,掌握其填制要求及技巧,准确、及时地进行纳税申报,这是企业办税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六)需要具备准确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能力

在准确确定具体税种、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之后,企业应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及本企业的特点,运用正确的税收筹划方法,设计税收筹划方案,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不能只会计算税款,还要结合企业整体实际情况,选择税收筹划方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是培养税收筹划能力的核心部分。

二、会计学专业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现状分析

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会计学是2015年刚刚升为本科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成熟。涉税课程少,学分不足,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由此造成的2015级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缺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税种的具体征税范围不能准确划分,计税依据不明确

2015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税法》课程只有2个学分,比会计专业专科学生开设的3学分还要少,一般《税法》课程主要包含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其他税类及税收征收管理四大部分,2个学分,教师的授课时间根本不够,所以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最多讲完前面两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更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区分各个税种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不能准确计算。

(二)不能准确计算应纳税额

2015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涉税课程的减少,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造成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根据不同税种计算其应纳税额,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学生觉得最难的一个税种。从2015级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很多学生只要涉及具体税种的计算,每个班失误率都非常高。从其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情况来看,《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中涉及的具体税种的计算,近年来已成为必考内容,在《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程中,《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的通过率是最低的,很多同学反映,不能准确计算具体税种的应纳税额是其没能通过考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无法填制纳税申报表

在涉税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由于学时的不足,很多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具体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等具体要素的讲解上,涉及到纳税申报的内容大多一带而过,甚至在整个涉税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未见过具体的纳税申报表,更无从谈起正确填制。

(四)不关心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其中在《税法》课程中每个税种基本概述里面,在学生学习了纳税人、征税范围、征税对象、税率等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很多学生觉得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多又枯燥,往往忽视其重要性。

(五)无法制定完善的税收筹划方案

税法理论知识的不扎实,造成了《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开设时的尴尬,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很多老师仍然是在讲解税法知识,税收筹划的内容只是浅显的了解。所以,当该课程授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根本不会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三、提高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

学生涉税业务处理及税收筹划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完善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入手。

(二)优化教学内容

鉴于2015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涉税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可以根据表2中《税法》《税务会计》合并为一门课程,即合并为《税务会计》一门课,分成两个学期讲解,学分共设为6学分。第一个学期主要讲解流转税类、所得税类的计算及会计处理,第二学期主要讲解其他税类小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及税收征管方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其同时开设,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内容一起学习,与考证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电子报税》在《税法》《税务会计》课程学完之后开设,它强化各个税种的纳税申报及税额的计算。《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开设,主要介绍税收筹划方法及方案设计,同时结合之前所学的涉税知识,进行模拟实训,以期在学生实习或者毕业时与其实际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三)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税法》《税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设置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直观地通过案例掌握各个税种的计算过程,掌握涉税会计科目的使用及凭证的制作。《电子报税》课程需要设置在实训室或机房,利用网中网电子报税平台进行各个税种的模拟计算及申报,该实训软件购买之后还未使用,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既能提高学生纳税申报的能力,又能提高实验室实训软件的使用率。《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目前已开设在实训室进行授课,在通过上述其他涉税课程的学习,该课程的授课重点主要是各个税种的具体税收筹划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同时利用网中网税务会计实训平台,通过企业模拟案例进行综合实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而广州工商学院为民办高校,其教师流动性较大,青年教师多,实践经验少。针对这些问题,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教师需要加强其涉税实践经验的培养及激励。结合学校顶岗实践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了解整个企业的涉税会计流程,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多利用业余时间对实训软件的使用进行培训,更新教师的涉税知识及教学手段,并保证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完善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多引进企业专家,给学生提供实训指导,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纳税筹划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会计学专业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体现“应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的必备技能。会计学专业可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结合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教、学、做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促进应用型本科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琦.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256.

[2]蒋媛,蓝相洁,张娜.财税本科专业《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03:137-140.

[3]侯丽平.会计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6,03:116-117.

税法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卓越计划”;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3101

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培养卓越后备人才。虽然目前财经类专业没有在国家的卓越计划里,但是“卓越计划”的核心理念也同样适用。“卓越计划”就是致力于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能否培养出卓越人才的关键。如何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是税法课程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1 当前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税法变动频繁,教材更新滞后

教材内容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法教材极易过时,其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例如:2011年国家税收法律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从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调至3500元,但为保证在新学期开学前取得课本,高校订书一般是在前一学期下单,因此,在2011年的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中几乎没有按新的条例来编写。

1.2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

税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基本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填鸭式”传授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不少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虽然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只停留在演示文稿的使用上。因此,单调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税法》成了“睡法”,很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税法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虽然也有一些高校尝试运用各种课堂实践方法,如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学习、下企业参观考察等,但总体来说受经费、教师个人的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1.4 缺乏培养卓越人才的师资队伍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深刻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是“卓越计划”的成功与否的关键。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的是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凭借授课教师丰富的实战经验,借助于案例等手段把税法的基本理论融于其中,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税法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相关实践经验缺乏,所以多数流于照本宣科。

2 基于“卓越计划”的税法课程改革

2.1 选择时效性强的教材

在教材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近期出版的教材,或者学校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将最新税法知识与政策动向及时写入教材,更新教材编写方法,将教学做融于一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到教材中,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材体系,增强教材对学生的指导性,方便学生预习复习,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可将注会教材或注税教材作为参考,因为注会和注税教材更新快,时效性强,且有大量的时新案例,对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帮助。

2.2 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税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使用启发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忙于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来,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学习知识。比如在讲授个人所得税计算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收入的纳税情况来举例,提高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增值税法时,可以通过引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刑事犯罪案件,引发学生对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探究欲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板书、多媒体演示、课堂小测试、重点问题课堂讨论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在课

--------------------------------------------------------------------------------

堂上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实践证明,教学手段从单一满堂灌形式向多样化传授方式发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实践教学

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克服我国目前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校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有机协调地发展,从而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针对税法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可通过以下环节要加大实践教学:首先,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按照税收征管的流程,让学生模拟税收征管的实践操作,如模拟纳税申报等实务工作。其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请企业总会计师、财税基层干部等专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作各种讲座,以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税法法规政策,追踪最新的税法前沿知识。另外,也可由教师带队让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熟悉纳税业务的全部流程,从而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创新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为了培养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的税法教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或安排教师下企业从事报税工作,定期参加税务部门安排的培训。另外,教师也可以到企业锻炼,熟练税收实务操作方法,接受前沿最新专业知识培训,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3 结语

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所有学校而言都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抓住“卓越计划”这一契机,构建能够体现承载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税法学习计划范文4

一、加强学习、打牢思想基础

歇马所从××年月份就开始为××年的各项工作作思想上的准备,首先就是学习,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原创:法规和总局、市局的相关文件外,重点学习了《北碚区国税局创建西部一流投资发展环境》的动员报告以及各位领导对各项分管工作的具体要求,学习局领导到歇马所视察工作时的重要指示,学习各业务工作会对××年的指导精神,并组织全所同志到璧山局青杠国税所现场学习取经,使全所同志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提高了认识,为××年的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

二、加强队伍建设、起好保障着用

歇马所半年来,按照局里的政治理论学习安排、廉政理论学习安排,坚持周五学习制度,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平台,从改善税收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努力实现从执法型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歇马所公告了纳税人的权利,公告了纳税服务承诺等,使歇马所的各项工作透明度大为增强,纳税人的满意度大为提高。廉政建设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方针,把廉政建设的工作贯穿到税收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歇马所明确了一名兼职监察员,聘请了四名特邀监察员,经求当地党、政、人大、上级机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歇马所及其人员的意见、要求。通过教育学习、健全制度、全面监督,全所上半年未发生违法违纪事件,所风所貌和队伍建设进步明显,社会反映良好,为税收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保障着用。

三、业务重组、使征管流程更趋合理

针对歇马地区的经济税源情况,歇马所定岗、定责,重新整合业务流程,设置了前台(征收系列)三个工作岗位,即征收一岗、征收二岗和一个综合岗,从办证、售票、认证、代开发票、申报征收、咨询服务等等,大力推行区内的征收一体化,办税一卡通,一窗式、一站式面对面办理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为纳税人全方位的服务。

管理系列(后台),设置了四个工作岗,一个重点税源岗,三个片区管理岗,实行重点税源管理与片区户籍管理相结合,大力推行建立三级实物明细账,从企业原材料的购进、生产、入库、出库、报损、销售等等,为纳税人全程服务,出谋划策,同时,对税源实行全程的监控,所内建立了重点税源工作手册,小规模织布企业清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使“六基”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歇马所的征收管理工作职责明确,衔接协调,流程更趋合理,受到上级和纳税人的好评。

四、落实计划、努力完成税收任务

年初区局下达给歇马所任务工商各税万,比上年计划增长万。面对计划任务的压力,歇马所全体同志下企业摸情况,掌握税源的变数,多次开会分析研究,鼓励大家面对困难,增强信心,将计划落实到管理员,落实到企业。从“两个突破”上下工夫,加强内部行政管理,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坚持考核,考核逗硬,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将各项征管措施落实到位,大力堵塞征管漏洞,消除征管死角,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纳税人的自觉申报准确率,并建立重点税源的联系制度,把管理融入服务,在服务中严格管理,半年来,歇马所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月月超额完成税收任务,截止月日,累计组织税收开票金额万元,为年计划的,提前半个月实现了双过半,为全年税收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总结,完善,巩固,提高”是歇马所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上半年工作中,歇马所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原创:从制度、办法、管理、学习、宣传、辅导、监控等各方面都必须进行完善,在完善的基础上巩固成果,克服上半年的不足,使全所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有较大提高。特提出如下工作措施和安排:

⒈继续坚持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活动,以人为本,坚持每周的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使大家爱岗敬业,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特别是要学好《两个条例》和《行政许可法》。

⒉继续推进征管改革,使前台的服务更加优良,使后台的管理更加到位,围绕“收入任务”这个中心,使征收管理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全面提高征管质量。

⒊继续加强对税源的监控,落实计划工作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保证税收任务全面的完成。

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树立良好形象,争创最佳文明单位,使队伍建设上台阶。

税法学习计划范文5

自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过程中有关人员可以从多方面比较企业经营决策是否合理,帮助企业选择最优的经营规划,从而对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风险有预防作用。同时,科学的税收筹划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其更加完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现代企业的缴税支出是企业支出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企业的经济利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合理避税,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有效实现了节流的目的,帮助企业节约了成本,使企业利润得到了保证。再有,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涉及到成本、利润和资本三个企业管理的要素,所以税收筹划的高效开展对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税收筹划认知不充分现代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对税收筹划内涵有清晰的认知,才能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或者企业自身对税收筹划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对税收筹划有较为深刻的了解。首先,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方面认为税收筹划专业性高,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将税收筹划与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混为一谈[1],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其次,企业其他业务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薄弱,与会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少询问其意见。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税收筹划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普遍认为只要降低税负,而不是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这些都使企业的税收筹划质量较低,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促进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法律意识薄弱现代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有关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税收方案执行过程当中主动与税收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只有如此,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才能有序开展。由于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部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税收筹划的规范性,使相关工作与国家法规存在冲突,使其执行陷入困境。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甚至为了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不顾法律约束,造成逃税、漏税、恶意筹划等现象,使企业承受法律风险。这些都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法律意识薄弱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缺乏专业的税收筹划人才专业的税收筹划人才是现代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现代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高素质财务人员的支持。但是,从财务人员自身到企业管理层,再到社会存在下列问题:第一:由于受到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使会计人员更注重财务会计处理,从而对于税收政策不够了解,同时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第二:企业管理层对税收筹划不够重视,使得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到实际业务中去,而仅是实际业务发生之后进行会计处理,使得业务筹划的空间大大降低。第三:企业在人才招聘上没有充分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性,使企业所吸纳的人员只是徒有其表,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这些问题致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从而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受限。

三、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质量的有关策略

(一)充分掌握税收筹划知识,发挥出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高效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实现节本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现代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掌握相关知识,发挥出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促进作用[2],使其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首先,企业的管理阶层应该重视税收筹划工作,加大对其时间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确保企业税收筹划的质量,可以将有关理念融入到日常决策中,积极带领企业员工投身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应该加强税收筹划的传讯力度,为企业员工拓展学习渠道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促使其主动参与其中。再有,企业应该从多角度入手,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并且合理利用这些规定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例如,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企业重复缴税的现象,使企业的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企业只有将税收筹划了解透彻,才能熟练的开展相关工作,并发挥出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保证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现代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只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原则,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积极关注国家有关法规的变化,并及时学习有关法律知识。财务人员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要在法律框架之内,切不可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弃法律于不顾,否则企业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其社会地位以及声誉等会遭受重创,导致企业发展前景并不光明。其次,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还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一致,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实现企业目标带来帮助。同时,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还要遵循为财务决策服务原则和成本原则,在具体过程中要充分顾及企业的成本和决策,保证有关工作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并且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企业高素质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现代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之一就是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财务工作人员的质量与税收筹划的质量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应该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首先,对于企业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企业应该积极开展税收筹划有关知识的教育,让财务人员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内涵,也可以聘请外部的优秀人员分享有关经验,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企业还可以将相关的学习效果与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人员调动等相挂钩,对于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消极对待、敷衍了事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不仅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税收筹划工作中,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再有,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一定要全面考虑人员的经验、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保证其能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做出贡献,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税法学习计划范文6

税收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税法为核心,融税收学、会计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于一体,综合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税务处理能力。笔者进行了税务专业的岗位调查,调查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求,明确哪些专业知识是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税务知识对会计人员而言是最为需要的,占79.3%,税务知识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税收课程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组织中的涉税业务越来越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业务技能,还必需熟悉各种税收法规,能从事税务核算、纳税申报、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等涉税工作。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多面向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最需要既懂会计核算又会税务处理的人才,因此税收课程所要求掌握的技能是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之一。学好税收课程对会计处理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和提升作用,对涉税事务的处理能力培养起着主体作用,对税收筹划、税务能力的培养起着奠基作用,是将会计知识、技能与税务处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的课程。

二、高职高专税收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课程开设不足,部分课程开设过滥 目前发行的教材中,《国家税收》仅涉及税费计算知识模块,《税务会计》涉及税费计算与涉税事项会计处理模块,部分院校仅开设一门《国家税收》或《税务会计》课程,使得学生税收知识欠缺,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还有的院校实行一刀切,不管是会计专业、税收或财政专业或是财务管理专业,均在《国家税收》或《税法》之外加开《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不准确进行课程定位,对各门课程的内涵没有深入分析,造成不同课程之间功能相互混淆,内容重叠交叉。

(二)税收教材建设落后,缺乏实践性配套教材 与教学内容相对应,高职高专税收教材体系几乎与本科教材完全一致,仅在内容上稍作精简,降低了理论深度。由于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收教材极易过时,其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另外,税收教材类型单一,现有税收教材大多属于理论教材,而与专业理论教材配套的税收实训教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有部分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但也只是理论训练题,缺乏实践训练的项目指导书,无法起到指导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税收课已暴露出实践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高职院校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职教理念,但目前较多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轻税收课,重会计类课。课时安排中,会计占55%,计算机占30%,税收占15%。目前税法课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计划制定不详细,较笼统,实践教学时间、内容、方法和组织方式不明确,实践教学比例偏少,环节落实不到位,无系统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监控,严重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税收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验实训设施齐备,基本普及,而税收课程由于长期以来重视不足,投入有限,实践性教学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配备独立的税收模拟实训室,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有税收模拟实训室,但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税收模拟数据系统,缺乏实训操作应用软件。另外,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其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这样对企业来说收入与付出不等同,不愿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有的甚至缺少税收实训大纲等基础性指导文件。很多院校所谓的税收实践教学仅是象征性地填几张纳税申报表,或者合并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共用一套财务资料,完全不能突出纳税实务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五)税收教师脱离实践,实践教学方式完全来自教材高职税收专业教师队伍脱离实践是当前较普遍的现象,教师都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工作后,因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社会实践锻炼。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社会实践的时间、经费、组织都无安排,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以形成制度,这就不可避免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情况。目前高职教师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正脱离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状态,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愈加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税收课件制作上却无突破,来源社会实践的案例缺乏,课件内容基本从教材获得。税收案例有的照搬杂志报纸的内容,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判断,从原始案例材料的选择上就已偏离企业管理的要求,专业化的评价及分析也就很难得出。另外税收案例陈旧且应用性不强,涉及传统的制造业过多,而对新型产业涉及甚少。

三、高职院校税收课程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需满足市场需要 ,体现优化综合能力 税收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需要、地方特点和行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理论课的开设以够用为原则,满足中小企业对人员技能素质的要求,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围绕市场办教育”为理念,满足市场需求,使税收课程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当前人才市场对选聘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学历愈发淡化,能力陡然走俏”,“学历选人才”已逐渐被“能力选人才”取而代之,而操作能力强是高职学生职场取胜的法宝。为此,采取加大税收实验课程的设置比重,将课堂初步实习、工厂实地实习和分岗综合实习有机结合,使学生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技能得以提高,从而强化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成本核算能力,以及审计及纳税能力。系统化的实习教学,让无实际工作经历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极大短缩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期。

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理论课以够用为原则。课程的教育也必须强调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从事其他职业。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反思税收类课程的设置现状,深层分析岗位需求,准确定位各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分解对应职业能力,重构各专业所需税收知识体系,设置各专业课程,既要避免知识欠缺、开课不足现象,又要避免盲目贪多求全,还要避免各专业课程开设一刀切。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别于会计专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税收知识的要求与财政、税务专业的学生要有所不同。根据会计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税费计算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应是其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之一。高职会计专业应将《税务会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取代《税法》或《国家税收》课程;同时开设《税务筹划》作为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财务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较之会计专业有所延伸,其核心岗位能力还应包括筹资管理,进而可细化到减轻企业税务成本,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因此,应将《税务筹划》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税务、财政专业则不必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税务专业可将《税法》与《税务筹划》作为必修课,财政专业仅需开设《国家税收》课程即可。同一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应按照知识的递进性依次开设,如会计专业,应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税务会计》,及至《税务筹划》,对课程特色要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需严格区分,力求将重复内容减至最少。

(二)加强研究,做好教材编写工作 高职税务专业的教材编写必须由企业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要与税务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相一致,注重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当前适合于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使用的实践教材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践教材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税法实训教材,建立税法教学案例库。针对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材落后于实际的情况,建议大胆选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其理由有三:一是内容新,因它囊括了近年来一系列新法规、新制度,以解决教材落后的弊端。二是准,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国内专家、业内精英,有些是我国财经法规的制订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三是实用,可以直接满足学生考取会计资格证书的需要。

(三)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一是课内实践的开设必须有效、实用。高职教育必须强调课内实践的开设有效、实用,税收作为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要增加实训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先对专业课程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该课程必须掌握哪些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据此安排设置训练。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途径。高职教育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外,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请企业会计总监、财税基层干部、其他学校专业资深人士等来学校作各种讲座,以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政策,追踪最新的会计前沿知识。学校还可以在寒假、暑假要求学生下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写出实践报告,并酌情给予一定的学分。三是加强税收模拟实训练习。税务模拟实训要从整体上设置整个公司的每项税收业务。从税务登记,到发票管理,到各种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设置、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环环相扣,层层设置,层层实训,使学生对企业税务处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熟悉过程。此后,还可采用重新分配角色,利用这些税务资料进行税务审计和税务稽查,以便学生在中介机构和税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

(四)强化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场所 强化实训建设,增加经费投资,建立高仿真性的全方位模拟工作流程、职能岗位、工作环境的税收模拟实验室,能模拟纳税申报过程,采用纳税申报软件完成一般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申报实验,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全方位拓宽高职教育办学之路。

(五)加强培养税法课程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并安排教师下企业从事报税工作,定期参加税务部门安排的培训。教师要结合企业深入实际,熟练税收实务操作方法,接受前沿最新专业知识培训,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税收案例教学、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课程的操作和指导。高职教师须精心策划,攻关,以高职院校税收课教学目标制定案例教学,研究一套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案例模式及教学实施策略,全方位提升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锋:《关于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2]孔祥银:《浅析高职税收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