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培训总结范例

税法培训总结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1

一、2019年法治税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税收工作职能。一是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准确掌握潜力所在,稳妥推出重点措施,杜绝“不作为”而应收未收现象,科学统筹组织收入工作,认真开展过头税自查,杜绝“乱作为”而寅吃卯粮行为,加强监督检查,遏制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摊派税款等行为。二是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服务区域经济特别是本地民营经济发展。

(二)提高税收制度建设质量。一是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对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完善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在解决依法行政重大问题中的作用。二是严格落实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按期组织召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汇报依法治税工作,分析形势,加强统筹,切实解决执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继续大力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2019年我局聘请法律顾问1名,在税务行政复议、诉讼、信访案件处理、协助外部门办案、规范性文件制定以及协议文本签订等方面,协助处理涉税法律事务,提出前瞻性、有价值的法律建议,帮助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以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四是注重税收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认真抓好国家公布的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对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或者不适当的,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全年按要求清理废止税收规范性文件3次,确保了法制的统一。

(三)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一是严格执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有效促进行政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对税款征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重大案件审理等重大执法决定事项进行法制审核。2019年共组织法制审核15次。二是强化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决策功能,紧扣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主题,遵循会前协调、准备材料、提前通知、充分讨论、逐项表决、做出决策、形成纪要7项程序,全年共召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4次,集体研究审议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中税款征收标准等5项依法治税工作重大事项,充分发挥了党委领导下的依法治税工作领导小组在推进依法治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面落实执法公示制度。我局按要求在政府政务外网公布了执法人员库名单、执法公示制度基础清单、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等,每周按时主动对社会公布行政执法决定、行政许可信息等执法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19年共办理行政许可349条,税务行政一般程序处罚10条,已全部按照要求进行了公示公开。二是严格规范执法全过程记录行为。为提高各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局在绩效讲评会、局务会及专题会议上均对执法记录工作进行了强调部署,切实提高全员认识;积极开展学习培训,通过对相关文件和视频资料的学习,引导税务干部深刻认识推行“三项制度”的重要意义,全面掌握执法记录仪的操作方法;对执法记录涉及的文件和规定分类进行梳理,上传区局内网,方便基层人员下载、学习,用以指导日常执法记录活动;积极开展执法记录现场观摩和指导,在基层分局发生需使用执法记录仪的记录事项时,法制股工作人员随同进行现场指导,并组织其他分局执法人员一同进行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实景教学使执法人员对于视频记录的方式和要点记得更牢,操作得更准确,执法记录过程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三是积极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2019年,我局按照《河北省税务系统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法制审核事项清单》的要求开展法制审核工作,要求各部门在作出重大税收执法决定前,必须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明确法制审核由法制股法规岗负责,对复杂疑难问题寻求法律顾问,协助研究解决;对符合必要条件的重大执法决定上会集体审议,保持与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的积极沟通,共同做好区局重大税收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

(五)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一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内控平台执法数据反映较为集中的疑点问题,积极总结分析,组织编制了《常办涉税事项流程》,以“文字+图例”形式,涉及常办涉税事项的办理渠道、办理时限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重点对退税流程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节点做出了要求,确保整个事项办理流程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下发各部门指导日常执法工作;同时,我局加大培训力度,对易出现问题环节进行详细解读,现场答疑;将《流程》印制成册发放给基层执法人员,并结合工作中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二是强化执法督查督导。针对日常执法、市局督办整改情况、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税收疑点数据风险任务应对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等,全年先后开展了六次督查督导,通过检查各部门台账资料、询问执法人员相关政策规定、走访纳税人了解情况等方式,发现3方面5项问题,提出督查建议5条,并及时督导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充分发挥了以督查漏、以督提效的目的。

(六)完善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机制。一是拓宽投诉渠道,多途径解决涉税问题。主动向社会公开纳税服务投诉、纳税咨询、税收违法行为举报电话,畅通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渠道;先后举办涉税服务机构助力个税改革政策辅导、“共话减税降费”等4次税企座谈会,征求纳税人的需求和意见建议12条,解答纳税人咨询26条次;开展“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大走访活动,班子成员分赴企业问需送策,发放减税降费政策明白卡,解读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完善纳税联络员制度,为每一户纳税人确定一名税务干部为纳税服务联络员,制作《减税降费政策宣传暨纳税服务联络卡》,注明“专属”纳税服务联络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进一步畅通了沟通渠道;认真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及时转办12366热线、市长热线、区长热线任务,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调查和答复工作,全年共答复12366、市长热线、区长热线40余件,并全部按时处理办结,纳税人满意率100%。二是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管理。严格落实《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充分听取上级法制部门与法律顾问的意见,告知纳税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充分保障纳税人的权利,为征纳双方构建平等的对话平台,及时解决涉税矛盾,构筑和谐征纳关系。2019年我局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一是在政务外网公布税务部门的权力责任清单内容,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我局法定职能、执法依据、职责范围、办事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二是按要求完成“双公示”工作任务,及时将税务行政许可、税务行政处罚的执法结果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开。2019年,公示具体税收执法行为359条,其中税务行政许可349条,税务行政一般程序处罚10条,有效保证了纳税人的知情权。三是通过设立咨询台、微信群、公告栏和办税服务大厅电子屏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税收政策、税务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等事项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八)增强全社会税收法治观念。一是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以税收宣传月为契机,举办“四月春风暖风车寄税情”税收宣传活动,发放税法宣传小风车,并通过税法知识抢答、组装税宣小风车等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税法知识,宣传减税降费政策;在鸽子窝、碧螺塔等热门景区,总部大厦、酒店宾馆楼宇电梯间等电子屏循环播放税法宣传片,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拓展宣传辐射面;扩展纳税人学堂,开展税法进校园活动,向应届大学毕业生介绍在创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普及税法知识,引导他们成为税法的“学习者”与“践行者”;组织“12.4国家宪法日”法制宣传活动,在三角地广场设置宣传咨询台,通过发放税法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来往群众提供纳税辅导、涉税咨询等便民服务。二是认真落实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组织业务骨干对企业纳税人开展纳税信用评价,落实纳税信用奖惩措施,对不同级别纳税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管理,有效引导纳税遵从。三是深入开展大走访和对外培训活动,通过走访、座谈、培训,把税收法规、政策及时送到纳税人手中,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的法治意识。2019年共走访纳税人1406户、召开座谈会4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培训纳税人15场3600余人次。

(九)加强税收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是严格执行会前学法制度,2019年共开展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前学法4次,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二是强化干部队伍法制教育培训,把依法行政知识作为各类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专题培训、知识测试、征文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税务人员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不断提高法治素养。三是加强执法资格管理,严格执行税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落实税务执法主体公告制度,及时在省局执法公示平台上公示了我局执法人员信息。四是鼓励税务干部积极考取法律职业资格,2019年我局有1名同志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十)健全依法行政领导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我局按要求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制定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落实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完善领导小组会议职责范围和组织形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推动我局依法治税各项工作的开展。

回顾2019年,我局在纵深推进依法治税、加快税收法治建设工作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税收法治意识树立的还不够牢固,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虽然经过多次培训,但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对“三项制度”认识不够,执法过程记录的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税法宣传形式不够丰富,还需要针对纳税人的需求进一步创新。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2020年法治税务建设工作谋划

2020年,区局将严格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围绕税收法治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法制税务建设,提高税收法治水平。

(一)加大“三项制度”落实力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以贯彻落实“三项制度”为抓手,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推进力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落实文件要求。二是盯紧执法公示信息和执法音像记录两个平台,吃准吃透操作标准,做到定期登录查询,确保信息公示及时,资料上传达标。三是继续梳理整合三项制度文件和相关规定,下发基层分局指导日常执法活动。四是巩固现场指导和观摩的成果,严格按照省市局规定和模板流程,加强执法全过程记录的督导,确保执法记录完整规范。

(二)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一是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专项培训等方法,开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二是特别要加强对三项制度的培训,充分利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操作技能,不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税法课程;教材建设;新型教材

一、教学环境现状

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学环境以国家角度、企业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从政策层面、企业层面和学习层面,进行分析总结现行税法课程教学背景的现状。

(一)政策层面。自2012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开始,2016年03月、2017年07月、2018年05月、2019年04月连读进行增值税内容的修订。与此同时,消费税税目税率表在2015~2016年间多次进行调整。2018至2019年多次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订和出台新的细则。2020年初疫情来袭,针对疫情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增值税等多税种频繁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降低疫情对纳税人经济生活的冲击,从税收角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企业层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向中小微型单位,而高职高专毕业学生的用工单位多为公司、企业,这些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强调职业性。他们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初期强调单一岗位的职业化,随着任职时间的增长对员工的要求调整为综合岗位职业化。例如,会计专业毕业生入职要求能够进行开发票业务的办理,工作三年,能够进行涉税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完成核算业务、税务申报表的填制等相关工作,甚至税收筹划方案的提出等。

(三)学习层面。根据学情分析,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理论阅读能力不足,偏好动手操作,虽然岗位职业化强调动手实践,但是这背后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并以此指导动手实践操作,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判断分析,这是强化岗位实践技能的基础,而这也是高职高专学生的短板所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困难,学生学习兴趣受打击。

二、税法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环境现状的分析,发现影响学生税法课程学习效果问题的根源,从教材形态、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材架构三个角度进行解读。

(一)教材形态。一本教科书从作者的书桌到学生的书桌历时过长,成本过高。纸质版材料从编撰、出版到应用于教学历时至少一年,对于近年来变化快且广的税收政策、会计准则来说,教材拿到手就已经过时了。有的学校使用电子教材,但需配备平板电脑等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导致教学成本过高,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

(二)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职业化不代表岗前培训。在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将职业化教学等同于职业培训,将专业知识过度碎片化、零散化,使专业学习变为了职业培训。笔者认为专业知识碎片化是补充教学学习的一部分,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作为主体。职业化教学是将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以解决分解的岗位工作任务为目的,对匹配的专业知识进行绪化,教师则负责搭建岗位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间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提升职业能力。

(三)教材架构。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阅读能力是他们的一大短板,而目前市场上的税法专业教材一般是由导言/概述-第一章……第N章的形式构成,导致学生学习时会形成导言/概述学了也记不住,所以有不重要的观感。笔者认为以高职高专大学生为受众,教材应向学材转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研究的兴趣。学材则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有目的性的引导他们学习,使其完成学习任务,除了能够有知识方面的收获,更要有心理上的成就感。

三、解决思路和方法

(一)解决思路。响应国家教材委员会公布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材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笔者认为针对高职高专税法专业课程教材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能够实现多形态教材应用于教学。现阶段,纸质版教材仍是性价比最高的主要教材形态。电子教材等多媒体教材应作为辅助。2.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系统化。学历教育是对知识框架的搭建和知识系统的整体把握,只有对整体掌握好才能更好地理解工作岗位内容和意义。3.能够实现以任务引导下的因材施教。教学中根据学情特点,以任务为导向,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解决方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开发一种纸质版、能够随时替换知识点的系统化活页式教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针对高职高专税法课程教材建设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教材作为一种新兴的名词进入视野,不仅体现为形式上的灵活性,如易替换,更体现为教学、学习内容上的灵活性,更新知识模块的便捷性。2.工作手册式实践教材。将岗位工作内容有效分解,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实践教材,辅以专业知识讲解,学生进行实训时目的性明确,操作流程规范,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以高职高专税法课程中增值税部分内容为例,课前经过校企专家联合研讨将企业涉税会计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分解,现提取“开具发票”这一工作任务。首先明确本次工作任务目的:能正确开具所需的发票。工作活动划分为选择发票类型-填开采购方信息-填开应税行为内容-填开金额并选择税率四个步骤。第一步“选择发票类型”匹配专业知识认识增值税发票、发票管理部分内容。增值税发票区分为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按照介质不同区分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根据对方纳税人身份判断开具增值书发票的类型,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回顾知识的形式进行学习。第二步“填开采购方信息”匹配专业知识采购方信息的采集,能够从许多资料如合同等中找到需要的信息,或者需要与对方沟通,这是对学生沟通和自主工作能力的锻炼。第三步“填开应税行为内容”匹配专业知识增值税应税行为。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进行重新描述,增值税应税行为包括货物销售、货物进出口、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销售无形资产、不动产。第四步“填开金额并选择税率”匹配专业知识增值税税率、征收率。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进行调整。2020年3月1日~5月31日增值税征收率适用减按1%。不同性质的纳税人主体要进行对应选择。到此,发票开具完成,对应专业知识也学习完毕。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进一步练习掌握。设置特殊情况,如“情景一:发生销售折让-开具红字专用发票”;“情景二:折扣销售开具普通发票”等。针对特殊情况匹配专业知识如折扣销售开具发票时折扣金额需在金额栏内体现,否则不能按照折扣后金额计税。通过以上形式,将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形式化内化为教材体例和内容架构的体现,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并能快速应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可以更新变化部分的工作任务单,对应理论知识和实践材料也得以迅速更新,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刘钊.“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9:12~14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会计专业;WPBL;教学模式

一、引言

时代的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成长、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经济问题、财务问题的传输、观察和监督起到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必须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核心课程W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中,PBL有两种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方面,依据会计学科的概念和原理,设计教学环节,包括项目目标、项目活动和项目成果。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相关的操作技能。WPBL是指网络环境下的PBL,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和互动工具,可线下师生互动完成任务;另一种是所有教学环节依托网络平台,师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下,通过角色完成任务。本文就高职会计专业WPBL应用操作程序进行研究。

二、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WPBL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教与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在这个教与学都在发生着新的转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甚至厌学的现象,这是阻碍教育和教学的关键问题。徐盛的学习状态主要表现为:课堂作业,缺乏主动探究;同学之间,缺乏团结协作;遇到问题,缺乏解决能力;信息采集,缺乏积极创新等。不过,相较于基础学科,学生对新鲜的、与就业相关的专业学科还是有一定关注度的。

(二)教师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在教育技术领域突飞猛进的时代,技术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支持,同时也给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如果完全脱离固有教学模式,完全脱离理论知识点扎实根据,又无法构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构建。在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上,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顺利培养学生通过WPBL平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三、教学模式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不断丰富的教育理念结合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于其中的网络主题学习、虚拟社区学习、多元互助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行简单阐述。

(一)资源重组构建,网络主题学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WPBL教学开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项目教学法。我国的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建设还存在着资源组织形式单一、资源推演过程心理环境欠缺、资源评价鉴别水平不权威等问题,会计专业资源也相对薄弱。在网络主题学习构建方面,任课教师必须在网络中先行实践研究,掌握一定的可行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后,对于会计专业课程中各门学科的特点和关联,重组构建一核心知识点为主题,具有热度、广度和深度的网络主题。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主题资源,着力于学生操作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幅度提升。

(二)课堂环境创设,虚拟社区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思想、信息和创新成为重要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本。通过丰富便利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虚拟社区学习,课程内容相对正式和严谨,学习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理,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并进行指导。虚拟社区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对于虚拟社区提供的资料信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选择吸收、加工和处理,学习内容完全是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相互间协商完成的,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交流的心理障碍,充分展示了虚拟社区学习个性化、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绝对优势,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能力操作实施,多元互助学习。多元互助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设,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课程,多元互助学习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手段。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讲授型、辅导型和折中型。折中型将教师的理论讲解、指导活动和学生的操作实施、交流互动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教学效果突出。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W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突出体现了多元互助学习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真正地做到“为了理解而教”。

四、探索与研究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进行和完成,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确定项目任务。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专业能力,采用合理的任务分组,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展示。立足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设定几个项目,经过可行性分析讨论,最终制定项目选择和项目设计。其中,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遵循基本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施项目操作。项目团队协商综合因素,制定执行计划,包括时间、步骤和分工。教师在审批项目执行计划后,先对学习内容的理论部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项目操作进行指导,注意事项进行提示。比如,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了解制造费用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只在费用降低企业的成本。教师作为项目的实施顾问对于操作过程进行跟踪监督,督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强调效率。评价项目成果。教学项目完成以后,要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讲解和互评,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经一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税法教学模式基本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记,或者案例教学法,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实践能力差,从而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税法教学改革的发展。税法本身兼具着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这样一门复杂的学科不能光靠听光靠看,必须通过想带信息技术的支持,带动师生一起创造环境优势、能力优势和操作优势。1.引入项目教学法,整合课程内容。在税法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展前,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根据章节特色和关联,制定循序渐进、前后呼应的项目策划,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项目教学法的开展。比如:对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进行教学时,可以优先选择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增值税实体法方面的内容和申报解缴税款程序法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教学法融合性和针对性的优势。2.开展项目教学法,精选教学方案。高职院校税法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法,项目经过精选也很重要。教学项目的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产生的项目,相对实践性较强;二是高校学生参与的教科研项目,相对理论性较强;三是高校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产生的项目,相对针对性强。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操作中去,引导学生在遇到实践问题的解决措施加以改善,提高教师税法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项目操作能力。

五、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核心课程W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显得极为重要。其中项目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了一名向导和顾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又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所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晓蔚,顾红.“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实施模型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1).

[2]赵文霞.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3]宋晓娟.PBL教学法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4]简冠群,岳世忠.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5(3).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4

1.跨区域经营布局,主管税务机关多元化

广投集团经营主要集中在广西,目前已经向区外贵州、江西、甘肃、内蒙、四川等省份发展,并延伸至东南亚、香港等境外,这种跨区域经营布局使得广投集团面临多地税务机关的监管,由于税收管辖权不明确而引起税务机关之间的争议时有发生。

2.关联交易较为频繁,公允价格难以衡量

随着广投集团规模的扩大,母子公司间及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相当频繁和普遍,如何确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并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成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高,依法纳税和维权意识较强

广投集团拥有众多具有会计、审计和税务等专业注册资格或中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一些企业还聘请税务师事务所担任税务顾问,依法纳税和维权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税收筹划能力。

二、集团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广投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业务扩张到多个领域,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显露出来的税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这对广投集团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调研发现广投集团的税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防控措施被动并停留在表层

主要表现在:各企业风险把控能力不足,对中介依赖程度过高,不易于打造集团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团队;缺乏系统化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比较被动,经营中很少主动去规避税务风险。

2.各所属企业独立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

集团内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由会计核算人员兼任,主要职责在于会计核算和税费缴纳,在税务管理工作上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纳税管理机制,即使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常因信息沟通不畅而难以被企业自我发现。

3.国家税收政策更新快,员工税务风险意识和税务知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整个税法体系不断完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规章都在频繁变动中,部分负责税务工作的员工缺乏系统地培训,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或者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对税收政策没有了解透彻,容易造成企业多缴、少缴税款的情形发生。

4.对重大涉税事项管控不到位,部分税务筹划存在涉税风险

一些企业被税务机关稽查时,出于对考核的担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及时甚至不愿意主动向集团总部报告,使得集团总部不能及时协助各企业解决问题,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还有一些企业自行进行税收筹划,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忽略了某些潜在的税务风险。

5.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不足,未能充分实现降本增效部分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不熟悉或理解不到位,未能积极争取享受税收优惠,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税收政策,如专项资金除、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以及地方性的优惠政策等等,往往容易被企业忽略,丧失开源节流的机会。

三、集团税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

1.搭建集团税务标准化管理框架体系

(1)控制环境

①实行集团总部、二级平台企业(简称平台企业)、三级及以下基层企业(简称基层企业)协同管理的三级体系三级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广投集团所倡导的“集团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管理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平台企业作为集团各业务板块管理机构的作用,弥补了当前集团股权层级过多和某些基层税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缺陷,更能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②建立不同层级的税务管理专业团队集团总部需设立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各所属企业设立专职或指定专人负责税务管理工作,专人专岗,职责明确,对税务工作实施更为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充分地参与各企业全过程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各企业的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能较好地实施控制。③制订涉税员工培训计划由于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各企业必须对涉税员工进行持续的后续教育,确保其及时、熟练掌握最新的税法规定。在方式上,广投集团通过聘请专家为财务人员开展专项知识培训,或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交流管理经验,并鼓励各企业积极参加集团外部如纳税人俱乐部、中华会计网校、税务机关等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培训。④倡导诚信纳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环境诚信纳税文化的培养可以为企业建立和完善纳税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广投集团将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纳税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员工的纳税风险管理意识。

(2)风险评估

广投集团对税务风险的评估遵循风险控制原则,运用税务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方式分析识别自身存在的税务风险,明确风险等级,安排相应应对措施。具体方式如下:第一,集团总部或平台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企业开展税务风险测评,依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二,鼓励各企业主动聘请税务师事务所或税务主管机关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日常或专项审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

①统一规范日常涉税事项广投集团依据国家目前的财税政策,组织各企业对各项日常涉税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后,对普遍存在却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些涉税事项进行了规范,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资产损失管理、税务档案管理、税收减免、捐赠、关联交易等,重点关注各环节的涉税风险点,不断优化管理流程。②建立重大涉税事项监测机制各企业财务部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并购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重大资产处置、重要合同签订等重大经营决策,并研究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对于特别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集团总部财务部,由集团总部财务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指导,并对后续操作进行监控。③加强税务会计管理一是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掌握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涉税业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在对涉税业务进会计处理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从税务稽查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会计核算失误带来的涉税风险;二是要求税务管理人员在本年度会计核算结账前必须对涉税事项进行稽核,如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调账或申请补退税,涉及以前年度账务调整的,税务事项相应追溯到以前年度,正确计缴、申报税款,从此前发生的一些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未执行年度结账前的税务稽核程序而导致企业多缴、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形屡见不鲜。④纳税申报实行三级复核管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各项税费的计算、申报和缴纳由税务会计完成,且必须经税务主管、财务经理、总会计师三级复核签批后才能对外报出,纳税申报表必须归档备查。

(4)信息与沟通

①利用广投财务网,建立税收法规库和案例库,及时最新税收政策,实现信息和经验共享广投财务网是广投集团为加强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沟通和交流而建立的一个信息平台,在广投财务网上建立法规库和案例库较文档式的法规汇编更便于信息的保存和及时传递共享。同时,鼓励各平台企业建立更具本行业特点,针对性更强的行业税收法规库和案例库。②组建专家委员会,集中力量解决整个集团的疑难税收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广投集团在2013年成立了财务专家委员会,下设税务专家组,并从各企业中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税务管理人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了各企业税务方面的疑难杂症。③全方位地开拓税务咨询渠道,尽可能地避免税务争端由于税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且不断进行更新,容易导致纳税人、执法人理解存在差异,造成各种争端。针对这一难题,广投集团拓展了税务咨询渠道:鼓励各企业聘请不同的税务顾问并共享资源,重大涉税事项力争取得较为全面、准确的意见;聘请税务方面的权威老师授课并请求解答疑难问题;与主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沟通,或通过正式行文的方式寻求主管税务机关的帮助,力争取得书面批复;进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书面提问,争取得到官方的权威解答作为最终的纳税依据。④完善税企争议的处理与协调方法,强化税企沟通的能力面对税务稽查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检查前进行自查,发现有问题及时补缴税款,减少滞纳金和罚款;在检查过程中,集团总部和平台企业需积极协助被检查企业合理合法处理好税收争议,特别是在对一些税法规定比较模糊的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增加政策解读与沟通、外部专家答疑、启动行政复议等环节,改变单一的税企关系路径依赖;检查工作完成后,被检查企业应及时将检查报告报送至集团总部,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集团总部应及时进行规范。

(5)监督与反馈

①各企业每年年底前自查,集团总部或平台级企业对部分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各企业在年底前完成对本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税费计算的准确性、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税收优惠的享受程度、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风险等等;集团总部或平台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对部分企业进行重点抽查。②各企业报送上年度税务工作总结及外聘中介机构出具的涉税报告各企业要对上年度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由平台企业汇总后上报至集团财务部。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集团税务管理制度的遵从情况、上年度纳税情况、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内部和外部税务检查情况、享受税收优惠情况、税收筹划、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等。如企业聘请了税务顾问提供涉税服务,还应将税务顾问出具的上年度日常审核报告、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及其他专项涉税报告一并报送。集团总部和平台企业对各所属企业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税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③审计部依法对涉税事项进行审计集团审计部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税费缴纳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2.编制集团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

为了进一步细化纳税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广投集团在上述所建立起来的税务标准化管理框架体系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及时编制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从操作层面规范各企业的税务管理行为,提高税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广投集团所编制的标准化操作手册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重点行业为试点分阶段有序推进

广投集团利用同行业企业在经营业务和税收政策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的特点,采取了分行业编制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的方法,并以铝业、电力和房地产三个重点行业作为第一期的试点单位,充分利用各行业一线税务人员的工作实践经验,并发挥集团财务专家委员会中资深税务专家的作用,组成以集团财务部人员为主的“行业税务标准化手册编制小组”,共同完成操作手册的编制。

(2)综合税务管理和分税种税务管理相结合

广投集团的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综合税务管理和分税种税务管理。综合税务管理致力于从流程上对一些重点涉税业务进行规范,将流程图、制度、职位说明书等工具融合在一起,提高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行为标准化程度,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税务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发票管理、资产损失税务管理、企业重组涉税管理、税务档案管理、税收减免管理、税务稽查管理等主要涉税流程;分税种税务管理则是以税种作为主线,充分结合本行业经济业务及财务核算特点来分类收集、整理相关税收政策,并从征税范围、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时间、申报期限、税收减免等税收要素入手进行深入剖析,还将税收法规地方性差异、纳税计算、账务处理等细节流程贯穿于具体执行过程,逐步实现集团税收政策的标准化,从基础环节上促进企业对纳税风险的防范。

(3)重视特殊和疑难涉税事项的标准化管理

除了日常业务以外,各企业在工作中偶尔还会碰到一些特殊和疑难的涉税事项,如企业重组业务、碳减排销售收入、合作建房等等,这些业务虽然发生的频率较低,但是涉税金额往往较大,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留下巨大的税务风险隐患,广投集团在编制操作手册时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在集团内形成一个统一的处理模式。

四、结束语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税收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税收规划研究

1建筑施工企业税收规划的意义

建筑是一项特殊的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与其他的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纳税方面。建筑企业纳税多是以营业税和附加税为主,税收规划的重点大多数都是在企业固定收入的基础上进行税率选择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营业的收入款项没有具体时间规定,每一次工程结款都是以工程进度和质量来确定完成,因此,在纳税规划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为了促进企业稳定发展,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规划,从实质上真正实现降低税收成本的作用,使建筑企业拥有富余的流动资金以供周转运营,为建筑企业的后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2建筑施工企业税收规划的合理性基础分析

2.1组织形式是否合理

建筑企业进行有效税收规划的前提是对相应的企业组织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整合。假如建筑施工企业是属于那种集团组织形式的,在税收规划过程中可以采用保持集团子公司税收负担平衡的方法,实现子公司进行税收规划结算和注册形式的实用性,将集团当下的子公司进行平衡以及协调分支机构利益。比如,对集团内部的交易定价进行转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

2.2企业收入确认是否合理

根据有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结算方式可依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对工程量的计量进行工程周期结算。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从进入场地到工程结束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无法确定具体的完工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结算规划,在延期纳税的时间内,可以享受在没有利息的情况下使用税金,进而真正发挥出税收规划的实用性[2]。

2.3会计科目设置是否合理

若企业税收项目安排不合理,使所得税的扣除产生误差,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要避免这种情况,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需降低资金支出,还要对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突出依法避税的目的。比如,在税法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只要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原始文件真实可靠,会议费的扣除可以赶在所得税之前进行。

3新时期建筑企业税收统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对税收统筹认知规划不足

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均属于中小型建筑单位,因此基本对税收统筹规划认识不足,使得企业忽略了税收统筹规划的关键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员工觉得税收统筹规划属于财务部门工作范畴,和其他环节没有太大关联,因此使得企业实施税收统筹规划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工作成效得不到体现,无形中在成本支出采购环节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企业对税收统筹有关政策了解不够透彻,造成企业未来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2建筑企业税收统筹人才缺乏

正是由于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税收政策认识不够透彻,使得企业领导认为普通财务人员即可完成税收统筹规划相关工作内容,对税收统筹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投入大量资金及资源对税收统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意愿更加微乎其微,导致建筑行业统筹规划能力不足。然而税收统筹规划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需要拥有充足的统筹规划及相关阅历,方能制定良好的税收统筹方案。将建筑单位现实经营状况作为基础,对战略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3.3建筑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单位不能对税收统筹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回避,因此企业需要针对落实统筹方案时出现的风险提出规避措施并认真落实,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无法有效降低企业课税支出,反倒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课税比例增加,对统筹方案的执行造成更大困难。正是由于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造成企业忽略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没有针对风险做好防控工作,使得企业经营效益出现下滑。比如,对相关物料及日常设施进行采购时,可针对相关项目对其价值进行比较,防止税收统筹实施过程产生风险,或因信息误差造成税收负担。

4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合理税收规划的主要途径

4.1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新的建筑工程开展时,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是需要企业自身先行垫资的,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依然没有拿到相应的工程款补给,这一现象在现实工作中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还是出自企业的本身原因,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未衔接好,对工程项目信息还没有完全具体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便下达了施工操作命令,出现了施工中项目信息报错的现象,导致税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冲突。此外,还应优化企业财务信息体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的稳定运行,把税务管理模块与财务信息体系进行统一最大化发挥网络信息化的联动效应,有效提高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真正从本质上实现现代一体化的税务及财务的未来发展模式,能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财务管理成本[3]。

4.2建立良好合作供应名单

对于施工方而言,若没有及时获取抵扣进项发票,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税负加重,企业的运营资金也会因此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会使施工方的运营成本增加。施工方想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关系网实现,将进项抵扣弊端控制在公司承受范围之内,税务筹划工作也会更加灵活。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施工方也参与到了规划传统采购供应模式当中,在合作伙伴选择方面,要从供应商的信誉以及交易方面进行考量,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更要及时地应对各种状况。如果施工方没有进项发票,对于新老项目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调配,对于合作供应商的选择,要充分考量各类项目的采购情况,并先行支付预付款项。基于完成采购没有发票的情况,供应商对于之前的发票进行取回,用于当前应纳税额的抵扣。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符合法律标准的基础上运用这种模式。这样才能使税务筹划工作从根本上变得灵活,及时弥补增值税进项税额存在的申报问题,并将施工方的税负效果进一步提升,进而使企业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

4.3做好工程款项节点管理

应该不断加强对于工程管理的节点收取控制,控制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将时间节点进行合理规划,使进项发票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及时间,便于以后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规避税务风险状况出现。实施营改增的阶段,在公司内部要设置独立的税收核算部门,加强税收核算工作人员增值税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核算水平[4]。

4.4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对税收统筹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定制,在税收统筹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完整的管理体制。企业建设税收统筹管理体制时,应将自身发展情况、经营范畴以及经营特点作为出发点,将有关政策作为工作创新的重要根据,激发高新技术人才积极性,使企业税收工作在坚固、牢靠的基础下顺利完成。与此同时,需要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对统筹系统进行优化及完善,跟随社会发展进程,发挥建筑行业税收管理体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5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管理视角的税收筹划策略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建筑承包单位只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才能实现企业竞争目标。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经营管理筹划。建筑施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在税务相关法律规定范围之内对企业经营成本和详细支出情况进行总结规划,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赋税支出,减轻建筑施工单位课税负担。建筑行业容易出现很多特别支出款项,比如,薪资待遇、对外开销和日常招待等,这些不会计算在税前支出中,建筑承包单位应当妥善控制这类成本。再有建筑承包单位税收规划还可以用存货计价的办法,也就是对现有货物进行库存计算,帮助施工单位实现减少税收的目的。比如,施工单位经营过程中,物品有所变动,建筑单位就可以在将物品库存和使用预算作为根据的情况下使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另外,因为钢筋水泥这类建筑耗材价格不断攀升,致使建筑企业成本不断提高。所以,使用合理的存货计价办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建筑单位减少税务支持款项,减轻税务负担。

(2)合同税收筹划。建筑单位在进行招标工作时,多数采用合同承包方式,此类合同中许多规定增加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税务支出方面的负担。所以,充分了解及研究合同相关条款,合理编写及优化合同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帮助施工单位完成课税规划,特别是对于经济类型合同的签订,建筑单位必须仔细研究使企业产生课税负担的相关条款。比如,关于土地转让相关条款,尽量在税法允许范畴之内对合同进行优化。从细节着手,最大程度规避因为相关条款或失误等增加施工单位课税负担状况。

(3)承包方式税收筹划。当前形势不难发现,建筑承包单位主要生产模式有包工包料以及只包工不包料两种,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承包方法,承包单位的课税标准均按照包工包料这种承包方法全额征收。因此,建筑承包单位不管按照哪种方式承包工程,终究都是全额交纳课税。不过,现实建筑施工中,包工包料的方法利润更加丰厚。所以,建筑承包单位一般都会使用包工包料的方式进行施工,经过对原材料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尽量降低成本浪费以减轻赋税,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经营利润。

6结语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规避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企业纳税人进行税收科学规划,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通过降低成本,可以扩大利润空间,企业税收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筹划,精心安排,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国家优惠政策,延缓缴税时间,降低缴税金额。事先筹划,选取最佳的纳税计划,寻求总体税后效益最大化。税收筹划在国有企业中广泛运用,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税收筹划游走于税法规定的边界,如果税收筹划失败,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国有企业需要关注税收筹划的风险,深入了解税收筹划,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税收筹划的风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真正发挥税收筹划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国有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式

(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国有企业在税收筹划时通常会使用税收优惠政策,比如缓征、退税、免税、减税等。国有企业与相关税收优惠条件符合的,可以享受对应的税收优惠。国有企业要综合考虑新产品优惠、投资方向、纳税身份等,掌握国家最新税收政策,了解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1]。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企业等税收优惠。

(二)充分利用会计核算手段降低税负

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反映税收政策的落实,国有企业要灵活应用国家税收政策在会计核算中,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会计核算。在国家规定政策范围内,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减少利润,扩大产品成本,降低企业所得税。比如技术改造时间、折旧提取方式等,事先筹划,选取最佳的方案。尽量避免超过税法规定列支限额的费用,合理进行费用的摊销。

(三)选择适当的企业形式

企业形式有多种,有总公司和分公司,也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形式的企业有不同的税收政策[2]。多样化的企业组织形式为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资金状况等,可以选取合适的企业形式降低税负,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一)政策风险

国有企业实施税收筹划,采取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要符合国家政策,遵循税法各项规定,并且需要税务机关认可企业的税收筹划,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但相关的法规不断变化,如果国家政策有方向性的改变,一些修正条例可能不利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导致企业存在潜在的政策风险[3]。一些税收筹划方案的执行者,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政策或法规,会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失败。或者不符合税务部门的执行要求,也会无法发挥税收筹划的作用,甚至导致严重的损失,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偷税漏税,出现涉税风险。

(二)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国有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风险之一。如果国有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合理,将会影响经营项目的顺利进行。投资决策是引起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存在问题,实施税收筹划就存在相应的经营风险[4]。税收政策细则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要求,所在地税收政策细则也是国有企业税收筹划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符合地区税收政策细则,税收筹划容易失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税收筹划需要一定的成本费用,运用某个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过程中,经营风险加剧,影响相关利益。

(三)财务处理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需要保证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清晰明确的账务表册。税收筹划的实施要求有效处理财务涉及的相关风险[5]。但一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有效防范、应对各项财务风险,从而对税收筹划的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没有投入充足的资源,没有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没有改进财务管理,税收筹划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效果。

(四)方案操作风险

在税收筹划的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制定具体的方案,要保证税收筹划作用的发挥,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人员[6]。税收筹划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市场环境动态变化、税收政策各项规定、企业内部发展战略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等,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但部分税收筹划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企业内部信息变动、市场动态变化、税收政策等,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没有制定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的税收筹划缺乏可行性、操作性,有的悖离税收政策规定,有的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导致涉税风险的出现。税收筹划人员对税法相关规定认知不足,也会增加操作风险。

三国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成因分析

(一)不可抗力因素

政治经济形势和税收制度变化等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都属于不可抗力因素。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政治经济形势存在密切的联系[7]。国内外环境都会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效果,比如国家调整和调控重污染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国家扶植新能源行业、环保行业,对扩宽税收筹划的空间有积极的作用。产业升级、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性,对于调整税收政策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影响企业的发展。税收制度复杂多变,也会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提高。我国税收制度还在完善时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变化。但税收筹划具有持续性,从纳税人方面来看,使税收筹划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税收筹划风险。另外,暴雨、暴雪、洪水等自然因素,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也会间接影响税收筹划。(二)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国有企业结合自身经营,针对某个生产经营,选择符合自身的税收政策,获得相应的某项税收利益。企业的税收筹划有时效性、针对性[8]。一般情况下,一些特殊政策限制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外部环境、内部管理与决策,都会制约企业的税务筹划。外部环境很难改变。改变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可能就会没有税收利益、税收优惠的享受内因。比如改变经营的项目、场所、组织形式等。导致税收筹划结果不符合企业主观预期,税收筹划失败。企业经营环节存在其他问题,比如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并购出现问题等,都会产生税收筹划风险。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产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之一。对于企业税收筹划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管控风险的基础,对规范税收筹划的制定、实施等内部控制发挥重要的管控督促作用[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合同管理、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受内部控制的直接影响,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无法提升税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影响税务风险效益。

(四)税收筹划人员能力不足

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人员,容易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人员能力不足,不熟悉会计、法律、税收等相关政策和业务。自身条件约束税收筹划制定和实施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限制业务水平,无法有效落实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对税收筹划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税收筹划人员素质欠缺,容易出现不完善、不准确的编制方案,不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活动需要有过硬的主观判断,甄选方案、有效执行。整个税收筹划活动受税收筹划人员整体认知平的决定性影响,税收筹划人员主观判断错误,将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四国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规避策略

(一)增强税收筹划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对税收筹划风险高度重视,关注相关的影响因素。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的风险,重视税收筹划潜在的风险,从而促进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要承认并面对税务筹划风险,因为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逃避[11]。国有企业在企业的文化管理中要融入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税收筹划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风险有正确的认知,提高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遵守相关规定,合理实行税务筹划活动,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二)加强对财务系统的统筹规划

有效协调税收管理机制与财务系统,加强统筹规划财务系统,有利于国有企业规避税收筹划风险。国有企业要合理调整财务系统,全面掌握税收相关政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调整信息,促进税收筹划的合理性、科学性。遵循相关政策信息,优化改进财务系统[12]。加强财务管理,为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提供参考。严格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企业账目的准确无误、清晰明确。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增强纳税的及时性,正确计算税款,依法进行税收筹划,完成纳税工作。

(三)获取税务机关的认可和支持

国家税收政策的执行者是税务机关,国有企业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获取税务机关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实施税收筹划。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税务筹划中的疑问。根据税务机关的合理解释,使税务筹划合法,科学制定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案。及时咨询不理解的税法条文,防止出现违背税法规定的税收筹划活动。国有企业要关注税务机关的官方网站,了解税务机关的工作动态。国有企业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始终保持与税务机关一致。注意实时关注税务机关的各项工作,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分析,保证税收筹划合规合法,规避相关风险。

(四)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国有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合法性,合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需要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技能,从而有效管控风险[13]。国有企业可以开展针对税收筹划人员的专项培训,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技能,对整个税务筹划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国有企业需要选取权威机构,帮助培训税收筹划人员,规避存在的风险。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保证国有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获得前沿知识和信息,提高在法律法规中的知识,用于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使税收部门认同国有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税收筹划人员需要熟练应用财会技能,各项知识技能,财务操作严格规范。加强培训的综合性,包括税收筹划及相关的知识,准确把握税收筹划,减少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督促税收筹划人员科学制定和合理调整方案,掌握市场环境、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科学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实时关注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降低涉税风险[14]。

(五)构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最大化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对国有企业成功执行税收筹划方案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制定、实施税收筹划方案等各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关注的焦点,就是有效规避税收筹划风险。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税务筹划具有特殊性,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监测和控制税务筹划各环节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能够评估企业税务筹划制定、实施中的各项风险,及时预警,采取措施应对,避免风险导致的损失。信息收集与传递是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功能之一[15]。向相关人员收集并传递信息,帮助准确识别风险,评估潜在风险和存在的风险,以及导致的影响。分析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利用风险评估功能,了解风险影响程度,为控制税务筹划风险提供参考。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需要有控制风险的功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方案。能够根据风险的具体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规避税务筹划风险。落实执行风险机制,形成良好循环,使国有企业的税收筹划长期保持正确性和可行性。

五总结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自然人;纳税信用;信用管理

一、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完善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税制改革将其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赋予了税收职能超越经济作用的更多职能,拓宽了多项职能,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国家治理,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深化征管体制放管服改革,为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基础保障。因此,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有助于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二)有助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全力助推信用中国建设

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现着社会公民的基本诚信度,自然人作为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更体现出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因此,以采集、记录、评价纳税人信用行为的方式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自然人诚信纳税责任和国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有利于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全力助推信用中国建设。

(三)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是前期探索的必然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不断补充、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持续深化企业纳税人纳税信用管理,在企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管理中已经积累了相关实践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不足。在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方面,“金税三期工程”中的个人税收管理系统模块可以归集到自然人登记信息,在基础数据方面成立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库,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前期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必然趋势。

二、目前我国自然人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级低,纳税信用应用面不广

我国的税收立法正在逐渐朝着法律法规的立法层面前进,但是部分税种依然是停留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暂行条例的水平,由于立法层次上的断层,对同一问题解释不一的情况也有出现。另外,就目前而言针对自然人纳税人失信行为的惩戒手段并不多、力度也不够。因此自然人纳税失信成本较低。由于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应用面不广,再加上“经济人”理论,自然人为了短期利益会选择铤而走险,发生失信纳税行为。同样,对于守信纳税人,目前给予的激励措施也并未足够体现出来。由于欠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使得自然人纳税人对于税收遵从度偏低。

(二)多方信息未能达到无阻碍交互

目前,我国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存在多方信息无法无壁垒、无障碍互通共享的问题。首先,由于自然人存在流动性强的特点,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均可能获得纳税人自主申报或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相关涉税数据。然而,全国各层级税务部门获取的涉税信息存在“信息围墙”,造成税务机关内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到自然人纳税人信用评价数据的完整性。其次,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准确性还需要多部门信息的有力支持,比如需要金融、工商、房管等多部门的信息的协同配合。但是,当前的税务系统没有打通同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壁垒,尚未完成互通共享导致信息数据流转效率低、未形成统一标准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快速获取、共享信息,加剧了信息闭塞。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税务机关税款征收存在结构性困难,也给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带来了难题。

(三)自然人体量大、纳税遵从度不高,纳入监管范围有难度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自然人数量众多,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庞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逐年增加,自然人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其取得收入的途径和方式也非常多样。自然人收入的金额、种类、渠道日益增多,但我国自然人纳税人文化水平不一、年龄段不同,自然人纳税人熟练掌握税法知识、准确申报的能力显然参差不齐,处于整体偏弱的现状。不仅如此,我国自然人诚信纳税意识不强,纳税遵从度不高,可能存在谎报、未足额申报、甚至故意不报的情况。因此我国自然人涉税数据信息获取难度大,将自然人纳税人全部准确纳入监管范围有一定难度。

三、国外相关经验借鉴

(一)美国的自行申报制度和第三方报告制度

美国自然人纳税人采用自行申报制度,规定纳税人在每年4月15日之前自主申报收入所得以及成本费用。美国税法规定,纳税人按时申报、及时上报收入凭证,才能享有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未及时上报的将会无法申请到部分福利,确保大部分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美国的纳税信用工作比较特殊,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进行纳税信用评价,政府部门仅仅起到监督作用。第三方报告制度起始于1917年,经过百年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从一开始简单地整理汇总纳税人数据信息,到现在多层次、多维度对纳税人收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目前,美国收入局依托全国税务系统,将掌握的纳税人收入信息同委托第三方进行归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核查到不对的信息,及时通知相关纳税人处理。同时,在核查筛查期间注意发现风险纳税人,收集到的信息作为风险评估和稽查的重要凭据。

(二)德国严厉的税务奖惩措施

针对诚实守信纳税人和已经失信惩戒纳税人的不同激励和惩戒措施,德国出台的《税收通则》上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按规定诚信纳税的,在办理相关涉税事宜中给予便利。对于偷逃漏税、骗取税收优惠的,对其进行处罚。另外,税务机关根据收入额的高低,对高收入人群加大监管力度,惩罚措施也更为严厉,如公开其违法行为、记录于个人征信,对自然人纳税人的声誉、日常生活、经营活动带来巨大影响,从而起到对纳税人震慑作用。

(三)日本的故乡纳税制度

故乡纳税是指纳税人可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自治体进行纳税,通过“故乡纳税”缴完税后若多支付2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20元)的捐款,可以从自治体获得回礼,还可自己选择喜欢的礼物。对于纳税人、自治体、礼物生产者,都是“三赢”的局面,有利于促进纳税人遵从度和提高纳税积极性、促进自治体经济社会发展。纳税人收到自治体寄来的回礼也是非常有趣,不仅有日本和牛、海鲜、酒水等土特产品,还有些回礼是有创意的人性化服务比如给留守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清扫积雪、清明节扫墓等。因此也叫纳税回礼制度。与此同时,在故乡纳税缴纳的税款还可以部分抵扣其下一年度应缴纳的居民税和个人所得税,一般抵扣上限为年收入的2%。

四、完善我国纳税信用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

树立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首先,要将其列入法律范畴,保证权威性、强制性和威慑力。因此,建议提高自然人税收信用管理的立法层级,在立法层面加以规范,明确规定自然人纳税人合法权利和义务。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措施“双轮驱动”,如对纳税守信者给予“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优先预约”等税务优先服务,对于严重失信的自然人纳税人建立税收“黑名单”制度,加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风险管控力度等。不仅如此,多部门要联合出台相关措施,激励纳税守信者,惩戒失信者。通过政策依据,保障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真正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作用,规范自然人纳税人行为,弥补重企业纳税人、轻自然人的短板。

(二)推进纳税信用基础数据和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自然人数据库

只有充分采集纳税人的信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应用,才能对自然人进行全方位以及客观的纳税信用评价。因此要建立自然人数据库,增加补充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所需要的相关字段和数据,并提供外部数据的接口。

2.建立自然人财产信息全面登记制度

通过制定明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主体、财产范围,明确财产申报方式和期限,使得登记范围全部纳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和自然人双方申报制度,对自然人财产的相关信息按规定及时进行申报,相互验证,互相监督,确保自然人财产信息登记信息真实有效。

3.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一是实现税务部门内部信息共享。应积极依靠“金税三期”等系统,扩大各地、各级税务机关间信息互通共享范围,打通信息壁垒,提高采集阶段数据完整性,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提供全面的基础信息支持。二是实现跨部门信息的共享。结合税务、工商、房管、金融、车管等各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拓宽纳税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综合得出自然人纳税人的信用状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平台,纳入自然人个人征信,实现全国各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互联、互通、互查。三是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金税三期征收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通过分地区、行业、收入、消费级别、投融资等维度,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既节约了人力成本,还能极大提高处理信息数据的正确率和目标性,准确掌握真实数据。

(三)发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和年龄层次不一,自行申报的能力参差不齐,更加要发挥政府税务机关的主观能动性,以更优质的机构,提供更好的涉税专业服务,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自然人纳税人信用培训等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其开展好政策辅导,动员鼓励其对分类自然人纳税人进行个人所得税法政策、系统操作等系列培训。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严格从业标准,规范执业、提高执业质量,使其帮助自然人纳税人遵守税法,规避信用风险。

五、结语

税法培训总结范文8

一、把握契机,组织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年以来,在宏观紧缩形势下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多项发展性指标高开稳走,整体经济运行良好,我局牢牢把握有利时机,组织收入再创新高,全年共实现各项收入127.64亿元,继续稳居全大市首位。其中实现地方税收74.44亿元,同比增长19.72%,完成年度计划的111.1%;实现社会保险费、水利基金、教育费附加等地方规费44.21亿元,同比增长37.21%;实现契税6.26亿元,耕地占用税2.73亿元。

1、税源监控重基本。对重点税源实行分级监控网络管理,扩大国家、市、区三级重点税源监控网络覆盖面;每月统计汇总重点税源企业的销售、利润和应征税收,开展专项分析、摸清征收潜力、把握收入主体;对零星税源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严格税务登记,规范户籍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清理漏征漏管户,着力提升综合治税能力。对特殊税源实行跟踪监控定期清理,重点贯彻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正常户管理工作的通知》,比对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4000多条,对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时提前介入、严格核实,结清税款,防止税源流失。

2、税情调研重基层。局领导班子定期带队走访各基层分局、镇乡街道和骨干企业,调研组织收入情况、经济税收形势和政策效应影响等,全面细致掌握区内大型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深化数据指标的分析与应用,提高收入预测准确性。对当前一系列调控政策下的房地产企业运营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统计房地产企业目前土地储备、可售项目、预期税收等情况;调查南部商务区入驻业主的税收情况,排摸“楼宇经济”的潜在税源,规范商务楼宇管理。走访辖区外贸企业、中小企业,对当前企业遇到的“人民币升值”、“融资难”等实际困难提出合理的税收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和市局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3、税款征收重基础。扎实有序推进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全局累计完成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11432户。继续开展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经统计全区共有6585人次进行年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完善清算制度,规范清算流程,严把成本核算和扣除项目等关键环节,全年对33家房地产公司的35个符合条件的楼盘开展清算。严格贯彻内外资企业统一征收城建税政策,年征收城建税6.1亿元,同比增长62.67%。

二、主动而为,服务兴税实现协调发展

1、服务发展有深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对照市局《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梳理服务中小微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研究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拓展政策运用空间,积极为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出谋划策,最大限度发挥地税部门的职能作用。优化减免税操作流程,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助力,全年共办理税收减免1.23亿元。进一步促进调研成果在工作中的转化与落实,撰写的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类调研文章在省局获奖,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服务基层有力度。加大基建项目投入,咸祥分局办税服务大厅改造完成,分局顺利迁入新大楼,办公条件和办税环境大大改善。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全面统一各类标识,并制订《办税服务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安全稳定、档案文书、督查督办、后勤保障等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与服务。全系统正式推广应用新OA办公系统,方便资料传递、跟踪督办,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用纸。继续推进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横溪分局召开现场会,年又有4家单位顺利通过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省二级验收,区局档案室被省档案局命名为首批“示范数字档案室”。

3、服务群众有广度。巩固完善“免填单”服务举措,并将应用范围扩大至发票领购票种核定申请、变更税务登记等。编制纳税人填写的各类表单样本,内容涵盖6大类98种表证单书,提高窗口办税效率。启动CA认证网上报税工作,首批104户企业已开始使用。总结分局“一窗式”服务试点经验,召开现场会并在全系统推广。做好应用涉税事项在本区范围内的“同城通办”的前期准备工作。拓宽咨询平台建设,优化税收知识专家库,全年共解答纳税人外网咨询233条,回复率达100%,得到区门户网站考核小组的充分肯定。通过热线电话、门户网站、新闻媒体、集中辅导、纳税人论坛等形式搭建起完整的税收宣传平台,“税收宣传月”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银剪翻飞红纸游、税伴人生日月秀”税宣主题剪纸大赛被评为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优秀项目;分局“创新筑平台、携手促发展”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被评为年全市税收宣传月活动三等奖。

三、巩固创新,征管质效实现整体提升

1、征管手段电子化。深化纳税评估,在全局推广应用评估软件,围绕日常征管工作难点重点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全年共确定纳税评估对象399户,评估入库税(费)及滞纳金2126万元。优化社保费征缴系统,在网上申报企业中推行按工资总额申报社保费,申报率已达96%。进一步规范委托单位管理,制订相关规定,优化开票软件。扩大普通发票开票软件应用范围,全区开户数已达到2939户次。结合日常征管需要,完善软件研发平台和开发工具,推进硬件系统整合改造,对内网网站进行改版。强化数据质量、病毒监控工作,确保系统软件、服务器正常运转,网络安全畅通。

2、征管质量精细化。继续开展“税收数据质量月”活动,强化数据分析利用,开发“数据质量管理”模块实现征管数据查错纠错日常化,加强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注重日常数据对比,年共完成“两税”信息比对139215户次,其中有差异的13744户次。严格执行土地成本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政策,抓好房、土两税税源普查,采取纳税人自查和管理员到户方式对64379户纳税人进行核查,共入库房产税3640万元、土地使用税1814万元。完成旧版发票清理工作,缴销旧版发票15万余份,开展发票换版工作质量抽查工作。对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开展年检年审,委托单位重新进行评估。

3、征管方式科学化。开展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系统建设,落实相关科室和分局的工作职责,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截至12月底,已完成312个住宅小区的信息采集,有望在今年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二手房交易过程中评估价格过低造成的税收流失现象。对个体餐饮业工商户全面实行“参数.系数法”计算机核定定额,并逐步在住宿、洗车汽车美容、等行业推广,公平税负。首推“税情日志”分级分层向干部动态反映收入类和征管类信息,为干部及时掌握有效信息、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与区国税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工作协作的通知》,从6大类18项具体事项开展协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赴慈溪观摩学习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完善综合治税体系。

四、规范行政,依法治税实现深入推进

1、税收政策更到位。严格执行新个人所得税法,做好宣传辅导和代扣代缴软件升级工作,调查核实全区290家行政事业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确保新旧政策顺利衔接。个人所得税新政实施以来,10—11月,全区个税收入分别为8133万元和6395万元,环比分别下降8.2%和21.4%;年第四季度共征收个人所得税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16%。促进服务业发展,落实市局关于调整营业税起征点的通知,及时向纳税人解释,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研增值税转型对地税收入的影响,尽早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及时维护“税易07”系统中个体双定户后续管理工作,确保顺利过渡。做好新车船税法执行前的准备工作,向代收代缴单位宣传新政。

2、税收执法更规范。全面实施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风险防范、制度支撑、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执法管理机制,突出抓好文明执法,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维护征纳和谐稳定。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落实整改年税收执法工作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清理和规范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及审批权限,落实《市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试行办法》,有效控制和减少税务行政处罚的随意性。全面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文书,一个稽查案例被区法制办评为年度优秀行政处罚案卷。普法工作有序推进,总结全局“五五”普法工作,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区局被评为全区“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3、税收环境更优化。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重点,集中力量对民政福利企业、纳税异常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查前辅导、个别约谈、重点稽查,全年共查结47户,查补收入1739.37万元。尤其是在对民政福利企业重点稽查中发现企业普遍存在的虚列残疾人工资问题,成效明显,受到了市局稽查局的充分肯定。实施重点行业使用假发票专项整治工作,共查处51户纳税人,涉及发票违章329份,涉及发票金额906.53万元,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及罚款272.72万元,将1户涉及虚开代开运输发票且数额巨大的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加大对虚假发票“买方市场”的整治力度,于10月底联合公安、国税部门,参加全大市集中整治街面倒卖发票拉网行动,严厉打击涉票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涉税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受理涉税举报案件65起,调查处理54起,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五、正本清源,地税形象实现巩固优化

1、三思三创抓亮点。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地税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三服务、服务型地税机关建设和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四项活动,受到区检查小组的一致好评。以“五找八问”为主要内容,重点围绕如何“增强三种意识、提高三种能力、争创六型机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十百千万进企业、三访三问三送”服务月中局领导班子和各基层分局合计调研走访各类企业256户次,帮助解决企业涉税需求及困难;在局内网开设“工作日志”专栏,全面推行绩效对账制度,加快服务型地税机关建设;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召开恳谈会、外部监察员暨民主评议座谈会10场次,全局发放各类问卷调查264份,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查找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收集到6大类36条意见,制定整改措施17条。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报送反映我局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60多条,采编活动专题简报16期,形成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2、廉政建设抓特点。注重发挥试点单位的样板作用,开展新一轮廉效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廉效风险点再排查,梳理出制度机制风险73项,办事效能风险37项,工作作风风险22项,奢侈浪费风险14项;其中一级风险19个,二级风险50个,三级风险77个;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共计制订防控措施148条。施行廉效风险三色警示,对党员干部、单位违纪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依据问题的性质、情节及其责任大小,按标准进行积分,并给予相应警示处置。积极参加《廉政准则》在线答题、举行人文讲座、推行廉效风险提醒屏保和廉效风险防控措施上墙,构建一张全员覆盖的廉效平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