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例6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1

关键词: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倦怠 专业发展

一、教育变革下教师的困惑与倦怠

1.教育变革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的迷失、对专业技能的迷茫和焦虑、教学中的角色冲突与模糊、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惶恐。

不断翻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由此带来的复杂、琐碎的教学任务正在日益挤占教师个人的生存空间,教师迷失在日益工厂化和程序化的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涌现出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建立在这些观念和理论基础上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呈现出极其多元化的理解,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艰难和迷茫。教师既无法判断自身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劣,又难以对同行的教学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角色冲突导致教师对专业身份认识的分裂,并不断模糊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角色扮演,过去在学生面前镇定自若的教师一下子变得惶恐不安和措手不及了。

2.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助人职业中产生。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是一个压力来源较多、压力强度较大的职业,因而在教师群体中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征候群,一般把它看做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背景因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个人背景因素中的多项变量都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存在着联系,包括年龄、学历等。有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高学历者的倦怠状况更严重,但性别研究尚无定论。

(2)工作压力。产生倦怠的主要压力源包括:缺乏主管支持、缺乏家长和团队支持、工作负荷大、学生的低学习动机和纪律问题。这些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影响因素。

(3)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倦怠水平有预计作用。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比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职业倦怠更严重。班杜拉则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倦怠的中心调节变量。

(4)组织公平。组织公平是指个体或团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性直觉知觉。报酬公平性、丧失对工作的控制、角色冲突与模糊、缺乏支持等组织因素都被认为是倦怠产生的重要决定条件。有研究显示,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职业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5)社会支持。多项研究表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上,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还不统一。

以上是西方教师职业倦怠近几年主要的实证研究。我认为,上述研究无论是从工作压力、组织公平、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分析,还是从个人背景因素及自我效能感等教师角度来分析,都没有能够真正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教育变革要高度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的存在,要更多关注作为“人”的教师的主体需要,不仅要向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还要为教师个体的成长创造条件。

2.重视个体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中的价值。教师专业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因而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群体共有知识不断整合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教师知识的实践性和建构性,关注教师知识产生的经验情境。

3.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说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做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行政、教师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教育行政、教育培训部门、学校一定要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不断反思的教师必然是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在持续反思、学习中,教师不仅会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增加无穷的教育智慧,而且能扩大视野,开拓思想,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人格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司继伟,王金素.引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评价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58-161.

[2]鲍传友.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认同――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02.

[3]潘世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人民教育,2010.12.

[4]金连平.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上海教育科研,2010.09.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2

[论文摘要]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教师而言,职业生涯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其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影响着高校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人的一生主要是在职业生涯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教师也是如此。因此,科学地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积累自己的职业准备,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各类职业对从业者的思想素质、生理与心理素质、技术素质以及各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校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自身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自己设定的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子目标,按照子目标的落实思路和策略制定具体的日程表,再分析实现的步骤、程序、检查办法等,通过实现小的目标,最后实现长远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以人自身为开发对象,工作重点是提高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伦理观念、知识技能水平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获得或改进个人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行为等因素,以利于提高其工作绩效,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而做出的各种有计划、有系统的努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明确方向,完善自我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很多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可以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着力培养某项职业特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从而能规划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并为自己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思路灵活,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观念,才能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的束缚。因此,有必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现代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只有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变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自我实现

面对人生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即从生理需求一安全需求一友爱和归属的需求一受尊敬的需求一自我实现的需求。所有这些需求又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获得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敬的需求,我们更是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能够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

首先,高校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首要特点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成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很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热衷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对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支持性,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其次,知识型员工具有自我调适性。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能够不断调适自我以适应知识工作的需要。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他们对工作和学习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所以,在高校的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中,与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培训与开发制度必须紧密配合,这才能得到教师们的真正重视。

第三,高校由于扩招,教师工作量大,使得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工作,没有在某一学科真正成为专家。所以,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理顺教师的学科方向,建立同一学科下的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机制,促进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真正成为专家。

第四,高等学校的三个职能确定了大学教师的三方面的工作任务,形成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传授高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经常注意本专业本学科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效果,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影响学生,并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良好的作用。因此,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的特点。

第五,职称是教师职业追求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以及任职资格标准来进行规划,从而一步步到达职业生涯顶峰。

第六,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对青年教师来说,重点是要突出其学科方向的明确性和工作的挑战性,对中年教师来说,重点是强调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职业培训开发,对老年教师来说,重点是如何发挥传帮带作用。

四、高校教师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2]

(二)环境分析。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形势。

(三)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在发展期阶段教师应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比如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各种奖励、荣誉称号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才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要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重大项目,争取出大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个人有计划地申报“杰出青年基金”、“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系列国家、部委的奖励计划,以此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加林,学位论文: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探索[D]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3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是一个经验不断改组,不断实践、学习和反思,不断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的过程,是一个老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信念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活角色、工作角色、社会角色全面提升和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学校组织层面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定学校教师的发展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挖掘教师人力资源的潜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的专业发展。

?从教师个人层面看:是指教师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部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策略,制定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推进者”,新课程赋予了教师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课程实施中,培养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角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教师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学会反思,即教师要强化批判性学习,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变革所引起的教育改革已经到来,教育改革就是要‘教的得体、育得合宜、改的合理、革得具体’”。[1]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规划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方向,搜索或发现新的、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由此可见,教师为谋求教育事业上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育人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训练的师资队伍”[3]。学校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反思,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而促进教师发展并完成使命的关键在于帮助教师设计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一)自我评估,自我反思

准确的自我评估是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自我评估就是让教师对自己做出全面的分析,内容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在社会中的自我等等[4],以明确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挖掘自己的潜能。自我评价是教师的自我检查与评定,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坚持客观性、全面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分析结合起来,以便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的分析、评价应贯穿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终,通过自我了解和评价,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特点,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到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评估环境,确定目标

职业发展目标是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才能够做到立足现在,把握未来。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包括组织外部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因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抓住每一个机会。[5]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4

关键词:职业荣誉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学校

教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其主导作用的体现又关键在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职业荣誉就是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动力:较高的职业荣誉感会激励教师的敬业精神,如果职业荣誉感缺失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但同时,教师问题也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不仅表现为“双师型”教师难求,还表现在职业学校教师由于学校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学生难于管理而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等等,这些都导致了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压力沉重,导致教师职业荣誉感的缺失。

教师职业荣誉感的缺失会对教师本身和教育教学产生严重的危害,我们要在深刻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之上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尽可能消除这种危害。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职业管理理论之职业生涯规划可运用到提升中职教师荣誉感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营造民主、开放、融洽的校园文化,使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一、中职教师职业荣誉感缺失的表现和危害

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以来,伴随着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职业学校间的招生大战此起彼伏,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实行注册招生这几年,学生年纪趋向低龄化,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生难管难教问题相当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中职教师普遍认为,从事职业教育不值得、没价值,没有成就感,对职业荣誉感有种缺失,而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这种职业荣誉感的缺失不利于充分发挥中职教师主观能动性,不同程度的制约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增强中职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就应该充分分析其职业荣誉感缺失原因,探讨其改变对策。

二、中职教师职业荣誉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 事业整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挫伤教师的职业荣誉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也随之发展,但是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传统文化中的“重学术,轻技术”的负面影响,导致起发展不均衡。基础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由国家法律予以强制,高等教育作为精英教育,可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而倍受追捧,唯独职业教育身处夹缝,被人成为“三流教育”而倍受冷落。目前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依然不足,特别是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在招生、就业等许多方面尚受“歧视”。任何行业的职业荣誉和心理认同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职学校过低的社会评价是职校教师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他们既没有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自豪感,又没有初高中教师的神圣和桃李满天下的喜悦,这是造成职校教师职业荣誉感缺失的硬伤。

2 高期望的心理预期与严峻现实的矛盾冲突加居嗷师职业价值的否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是教师职业荣誉感的根源和内心追求的目标,作为职业教师也渴望教书育人,培育人才,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职业学校从事教育的严峻现实往往打破他们的理想追求。现在,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不能如愿进人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甚至很多学生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不少学生属于“双差生”,难管难教。不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就是作为教师的憾事,教育这样的学生艰辛付出收不到成效,体现不出自身价值,自然成为教师心中无言的失落。中职教师这种高期望的心理预期与严峻现实的矛盾冲突加剧其职业价值的否定。

3 中职教育绩效的长期性、滞后性与潜隐,不利于教师职业荣誉感的强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育人工作的艰辛与长期性,要想让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的中职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中职教师就要付出长期而大量的劳动。而且,教师全部工作价值的凸显带有明显的时效滞后性和表现的潜隐性,单个教师的劳动价值就更难以清楚的衡量。因此,中职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漫长而宁静,既不像大学教授那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精英”辈出的喜悦,也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拥有家长们的“宠爱”和桃李满天下的自豪。这种职业生涯的寂寞与无奈的“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不利于其职业荣誉感的强化。

三、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中职教师职业荣誉感的新视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30-0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更应该如此。青年教师大都刚踏入高职院校的工作岗位,在面对学生、同事、学校及社会的不同要求及考核时,由于自身经验不够丰富,往往会手足无措,压力极大,容易影响到教学效果及自身发展,并担心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存在如此情况,虽然有赖于学生、同事及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但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和发展人才的客观需求。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青年教师要结合自身情况,联系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特点,才能进行及时的角色转换和正确的角色定位。

1 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职业高校,其知识的传授是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时,要确立可行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制定具体方案,掌握外部机遇,消除制约因素,并努力开发自身潜能。首先,可以减少教师的悲观情绪,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减少挫折和失败,提高教学有效性;其次,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最后,能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大力发展,由于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教育获得的支持也会更多,有利于课堂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展。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利己,而且利校、利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2 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

2.1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求及制约因素

了解它的基本要求及制约因素,有利于青年教师在规划的初期阶段能有所参考和借鉴,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规划效率。

(1)基本要求。青年教师要清楚做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一直以来,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工作与科研水平,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科研中促进教学效率,以便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2)制约因素。一是自身能力状况、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因素,在职业生涯各阶段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断改善、扬长避短;二是高职院校的政策制度、管理模式、教学条件等因素,所做规划要尽量符合学校的客观要求;三是社会职业环境、发展机遇及专业技术的因素,因此,要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让自身的发展获得社会政策及教育体制的支持。

2.2 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阶段及应对措施

从刚接触教师工作到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爱戴的优秀青年教师,往往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各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1)初期阶段。在刚任教的0~3年里,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环境设施,以及课材内容、教学方式及作业批改等都处于探索和熟悉阶段,往往会内心忐忑、惶恐,因此,要多加学习,多向领导、同事请教,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适应阶段。在任教3~5年后,青年教师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能力和其他方面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初步掌握了一套符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面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及学校的教学考核,都能够应对自如。

(3)成熟阶段。在任教5~10年后,教师步入成熟阶段,在工作上能独挡一面、操作自如,个人能力和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能针对不同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而且教学效果明显,已经是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创造阶段。在任教10年以后,教师当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自身成为独具教学特色的专家型教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多年以来的教学经历,努力在教学技能、理论知识及科研领域上加以突破与创新。

2.3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的各项目标及实现途径

通常来说,青年教师在进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

(1)各项目标。一是最主要的是教学目标,体现为学生成绩提高、等级考核过关、教学比赛获奖;二是进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高知识、技能,有条件时还应努力完成学位进修;三是职称目标,完成助教到教授的职称晋升,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四是科研目标,结合自身教学成果,按质量和数量撰写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等。这些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清晰具体,能够结合实际付诸行动,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

(2)实现途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社会、院校及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更有赖于自身的不懈努力。主要的方法是:一是不断学习,经常向同事请教经验,加强培训与自学;二是教学反思,通过发现、总结和处理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项目研究,提高教技能;四是教学实践,把自己的所知所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使之得到升华和检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快速地提高。

3 结语

规划是冒险,不规划是更大的冒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可避免,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要严格执行,并对各项规划目标进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让青年教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在高职院校里达到自己教学事业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6

关键词:银杏学院 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管理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何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如何帮助教师设计职业生涯,完成个人目标与学院目标共同发展的目标,是目前银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思考,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二、相关概念

本论文中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管理部门根据组织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在组织中制定与员工个人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提升等发展机会,协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三、银杏学院教师队伍现状与教师职业规划管理状况

1.银杏学院教师职业发展问卷调查与分析

在《北京工业大学引进人才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银杏学院教师工作现状及职业发展调查问卷》。问卷共59道题目。调查对象为银杏学院的现有94名专职教师。发放问卷94份,回收87份,且全部有效。

2.银杏学院教师职业发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职业归属感。72.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是自己的理想职业,说明大部分教师满意目前的职业。

(2)工作稳定性。68.6%的被调查者从未产生过辞职念头。辞职原因依次为待遇问题、晋升问题、工作压力、学科建设平台问题、人际关系及其他问题。

(3)专业技术职务认识调查结果。86.2%的被调查者关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结果;62.1%的教师参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首要目的是增强同行竞争力;55.2%的教师认为对专业技术职务影响最大因素是教学科研成果;62.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结果有积极影响;40.8%的被调查者最希望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在制定科学完整的晋升体系方面改进。

(4)培训认识调查结果。77.6%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学院组织的各种培训,但仅有20.7%的被调查者了解学院的培训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

四、银杏学院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看,银杏学院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些个别行为,还不成气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意识薄弱;二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三是组织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四是缺乏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政策支持;五是缺乏系统、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方案。

五、银杏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改进措施

银杏学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一是根据银杏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二是完善学院运行和管理机制;三是强化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管理。

参考文献

[1]程勉中著.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人民出版社,2006

[2](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妮卡・M.戈德谢克.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冬梅.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与方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