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例6篇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文1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独立学院

0 引言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外国贸易更加频繁,具备国际营销知识和技能和人才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国际营销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很多学者对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胡玉霞(2013)分析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明确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最后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刘磊(2013)分析了《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现存问题,对该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有效策略。毕素梅,盖玉(2016)分析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指出了《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且大多数高等院校还是以教师授课的课堂为中心,培养出来的学生可实际操作水平不高,理论也是夸夸其谈,没有形成体系,以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很难胜任工作岗位,这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严重的背离。本文从独立学院角度,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选用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理论性过强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比较多,但教材体系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内容有很多相似,并且许多版本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差别也不大,这些教材都偏重理论,可操作的案例也比较少,这些案例更没有立足于国际视角来讨论。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果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理论性比较强,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

《国际市场营销学》任课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还是“单向灌输式”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还是很被动地听任课教师讲课,加上任课教师对《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讲解比较多,但还是对基础理论描述讲解,比如讲概念、特点或者作用,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比重很小,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加上任课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以致,任课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发现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睡觉、玩手机或者说闲话,课堂气氛沉闷,对任课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毫无兴趣。学生深感自己的学习效率不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经历,整天不知道在忙什么,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1.3 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

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授课教师讲解为主,实践性教学相当少,经过任课教师讲授课程很,学生发现对国际营销学的实际业务过程没有过多了解,更不要说熟悉掌握国际营销学的主要操作方法与技巧。比如对国际外汇风险管理教学内容,要与外汇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总感觉很复杂,任课教师只是列举简单例子来说明,又没有实际操作过程,学生总感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而现在很多社会招聘人才时,很看重人才的从业经验,有什么实践操作技能,招聘单位经常发现很难按要求招聘到人才,招聘后往往还要进行培训再上岗,而毕业学生也深感就业很难。

2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 开发或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独立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理论知识“够用、必需”的原则,开发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组成《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编写团队,分工协作,到外贸公司或政府外贸管理部门进行调研,掌握实际的实例,对这些实例按《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后要对每一个案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其利弊,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果学校没有组织编写教材,在选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时,要注意国内外有些《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材是经典教材,但这些教材一大特点是教材内容体系庞大,实用性实例很少,这些经典教材可以选为教学参考书,以便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当然,在选择教学参考书时,最好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典教材也选上,这些教材能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点。

2.2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国际市场营销学》任课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情景式教学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引用一个实践操作性强的案例,如果这个案例相对比较简单,课堂上教师先对这个案例进行讲解,对案例设计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进行思考,然后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或者讨论的形式以调动课堂气氛,并且用加平时分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样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任课教师使用的案例比较大,教师可以先设计好问题,把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5-8人进行分组,可以自愿组合,但要女生和男生搭配,并且要做好分工,至少一位同学负责完成教师提出问题的PPT,另一位同学负责课堂上对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解说,还要一位同学要以作业的形式向任课教师提交纸质版,以便任课教师进行批阅。

2.3 加强实践式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可以第二课堂、实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市场调查”形式对学校身边的各类市场进行调研,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按5-8人进行分组,有目的的进身边市场进行调查,形成案例,对些案例进行分析,找出此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然后比较理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要求每组学生在所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至少4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本组所调查的内容进行发言,重点是分析所调查的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提出了什么对策。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并没有标准答案,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任课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发言,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胡玉霞.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山东纺织经济,2013.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文2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国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外贸企业凭借着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以代加工为主,对于外贸人才需求仅限于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传统的代加工的外贸模式的利润率已降至冰点,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开创自己的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些外贸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现代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外贸人才。国贸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正是培养这类人才而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及国际市场营销系统和营销环境,使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各项具体策略及其综合运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环境。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课程重点放在企业需要的营销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运用“以任务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认识国际市场营销。任务1:分析跨国公司先进的国际营销理念;任务2:分析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目的;任务3:分组成立公司,设定公司经营范围。模块二:发现国际市场机会。任务1:分析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营销环境;任务2: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任务3: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及产品定位。模块三:制定国际营销战略。任务1:选择适合的进入目标市场的方式;任务2:制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模块四:设计国际营销组合策略。任务1:产品策略;任务2:价格策略;任务3:渠道策略;任务4:促销策略;任务5:制定全方位营销方案。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双语授课

由于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课程选用中文内容,英文批注的双语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程度,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原版教材的术语、句子及案例;根据需要给学生一些国际营销的英文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并在每次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PPT展示,通过英文案例的分析,加强对理论的认识,间接地提高英文水平;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试卷的出题全部使用英语;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交流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模拟教学法

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自己“注册”名字,老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开展国际营销业务,根据期末时经营业绩的好坏进行学期成绩的评比,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任务,围绕一个项目或产品从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到最后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和控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拓宽视野,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通过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掌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具有的营销知识。

(3)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多采用引导、启发性教学,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每章均运用典型案例引出授课内容,在讲授过程中组织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采取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考核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来进行,实施过程性考核,通过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分阶段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项目成绩:期末成绩=30%:40%:30%。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等;项目成绩是反映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组织的项目模拟训练中的表现,该成绩由小组自评分、其他小组评分、教师评分三部分组成。小组可申请成员贡献和积极奖、可给予各组长组织协调奖励分;期末成绩是卷面上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考试成绩,采用闭卷多套试卷的考核方式。

三、实践效果

笔者在近三年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通过以上改革方法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了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减少了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工作能力。经测评,无论是学生的国际营销知识掌握程度还是实际应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是较成功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青.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第10卷第1期.

[2]葛志琼.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黑龙江教育,2012(03).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文3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系,成都 611131)

摘 要:从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出发,结合中小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提出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改革以建构主义基本思想为指导,实施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互动式实践营销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外贸职业能力目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国际市场营销;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02-02

一、教改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国凭借廉价劳动力所积累的外贸优势正逐渐减弱。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加工贸易”利润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开拓国际市场,创立自己品牌的重要性,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些企业迫切需要既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单据制作,又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营销能力和实战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涉外人才。而“国际市场营销”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正是培养上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就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相较于本科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传统的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兴趣不大,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学习方法的运用还不太科学,动手能力强但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

因此,针对高职教学对象的具体特征,结合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小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外贸职业能力。

二、树立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1]。将建构主义理论用于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就是要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

三、营造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

解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矛盾的途径之一是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学习。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中,首先要注重教学互动。可采用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训软件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其次要设计协作性的学习环境。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和交流,通过相互合作,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2]。另外,创设的学习情景真实,设置的项目任务要与教学相关。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知识构建,才能保证既定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能力的锻炼。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通过思维共享,既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相互启发、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构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高职教育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为此积极探索“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互动式实践营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营销实践活动,实现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最终形成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基础作用。在教改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国际市场营销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把基础知识融合到各项目模块的学习中。首先按照国际市场营销的工作顺序将工作内容分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分析营销环境,营销调研,规划营销战略,实施营销策略五个项目模块,然后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每个项目模块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在教师的帮助和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学习,达到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

例如,在“实施营销策略”项目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沿用之前的项目任务资料,要求学生为其指定的公司制定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策略,并撰写一份营销策略计划书。 任务完成后,学生在教师点评和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对拟定的营销策略方案进行修改。

在开展项目,拟定营销策划方案时,由于工作任务和4P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学生能够看到所学知识对于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转化为了实践能力。带着任务自主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理论讲授时,部分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运用目前流行具有很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教师精心设计和录制教学视屏,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够用的知识信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法。

整个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支撑,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和学习、课后拓展,提升学生营销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

(二)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营销实践,巩固和加深了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对案例的协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对案例的探讨,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是强调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具体操作。此外,案例教学中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有利于营销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应变能力的锻炼。

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高职教学,不能生搬国外教材原版案例。这些案例,有些营销策略在欧美国家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是可行的,但是拿到我国,尤其是吸纳大批高职生未来就业的本土中小企业,则显的水土不服。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与当代经济发展相关,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另外,还要注意搜集前沿案例。这些案例是最吸引学生的。如我国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当下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尤其在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些对策。笔者将一些企业的做法归纳整合成案例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分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涉及宏观环境分析时,让学生围绕着“互联网+”主题进行讨论,分析传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结合了时代热点,具有真实性,又将典型工作任务融汇其中。

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分组工作精选案例。课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复杂、有争议性的问题要适当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因观点不同而出现的激烈争论乃至争吵;对讨论发言的离题及时纠正,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出书面报告,以锻炼和培养分析归纳与书面表达能力。

(三)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让学生在预先创设的情景中,模拟某一角色或具体岗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和相关演练,以期在高度仿真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3]。国贸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可以利用已建的国际贸易实务仿真模式实训室,通过教学软件模拟企业营销的实际情景,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营销决策。软件作为一个实训平台,帮助学生体会真实的国际贸易情境,通过完成一笔笔交易,逐渐掌握外贸流程,强化营销在外贸过程中的地位。在完成每笔交易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际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在一家虚拟公司中,进行前期营销调研,对特定市场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判断特定的商品是否适销对路。此外,还要对目标市场的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及海关等情况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全套营销策略,在虚拟资金的预算下,进行相应的价格核算,做好签约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为后续外贸合同的履行与善后,打下基础。

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以前的教学教师必须严格督促,但是在模拟教学中,学生都必须完成整过流程。否则,软件模拟的虚拟公司将面临倒闭。这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国际贸易情景。教师对学生模拟的指导,既充分推动学生潜能的发挥,又提高了自身的实训技能,实现教学相长。

但是,模拟教学对实际的仿真性还有待完善。企业营销活动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工作岗位的压力与挑战,这些都是软件情景模拟难以做到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指导和提示。

(四)实习教学

对实践性很强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而言,学生不仅仅需要在学校里进行理论、案例、模拟的学习,还需要走向社会,深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锻炼,切身体会营销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增加学生对市场的感性认识和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动态学习。

进行实习教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如每年校内举办的“市场营销实训大赛”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竞赛”等。通过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和对抗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每年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从事有关营销岗位的实习,通过职业体验全面了解整个营销流程和各个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培养和锻炼营销就业创业能力。在实习教学中,要注意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所和实践指导,弥补了校内学习的局限性。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不仅要参与实习方案的制订,还要深入企业具体指导,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督导、检查。可以说,高素质的教师对提高实习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既要看到每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也要认识到各自的缺陷,协同运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 贺庆文.基于建构主义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

财经大学学报,2007,(6).

[2] 杨洁,安翔.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探索与

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院学报,2011,(3).

[3] 吕洪雁.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及探索[J].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文4

关键词:工作过程 有效教学 实践效果

一、当前营销教学状况及原因分析

在目前高职营销教学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教授传统的营销理论,包括营销五阶段发展历程、企业内外部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调研、目标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制定和4Ps营销组合分析。这些营销理论十分普遍,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般十分注重对理论的深挖。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还会用实际的营销案例来分析这些理论在案例中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使用的案例往往都是通过互联网来收集的,案例普遍存在着陈旧、理想化或者只从某一点来切入等的弊端。学生分析完了之后教师的点评也会流于形式,学生的收获不大,教学效果不十分显著。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一是很多教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他们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上讲台,缺乏营销工作的历练,看待营销工作过于理想化,营销案例的选择也是出于从容易切入的点来开始的。这种教学效果难免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二是学校的营销实训条件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对实训教学的投入不足,甚至出现了零投入的现象。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注重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不重视实际上也无法进行,甚至完全忽略了实训教学。学生也只能靠业余时间上街为企业发传单、到商场为商家做临时促销来积累营销实践知识。有些学生在做这些工作时的唯一动力就是促销收入的多少,甚至完全不考虑营销道德,助纣为虐,帮助企业做虚假宣传。

二、分解营销工作过程

为了提高营销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营销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营销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做了改进,最突出也是最具有效果的就是分解营销工作过程,掌握企业真实的营销流程,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有着近十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凭借着良好的沟通能力,笔者与多种类型的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适合高职学生的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笔者通过深入企业调研、邀请企业来学校座谈、举办企业职业经理人讲座等活动,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一道,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企业从事营销活动的通常做法,对营销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分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借此分析出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分解结果见图1

图1 :营销工作过程分解图

在该图中,笔者根据营销工作及营销教学实际,采用倒推的方式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四部分:先通过分析确定出适合高高职营销毕业生的两个工作岗位销售代表和营销主管,然后根据这两个岗位的要求分析该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反映到具体的营销行动领域,依据前三个模块的分析确定实际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领域。通过对营销工作过程的分解,笔者掌握了企业营销的真实流程,加上笔者近十年的企业营销经历,与专业团队一起制订了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学习领域。

实际上,对营销工作过程的分解不是简单地对营销工作过程的拆分,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恰当分析。分解出的工作任务有很多,笔者只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六个典型任务进行强化,即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产品销售、电子商务、促销管理和职业能力拓展。这六个行动领域涉及的面很广,面面俱到可能会减弱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吃力,笔者会同营销专业的教师一起认真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决定选择营销策划和产品销售两个点来切入。实践证明这两个点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营销策划就是对营销传统4Ps的深入分析和现实应用,比较适合营销主管这个岗位;产品销售是对学生实际营销能力的检验,比较适合销售代表这个岗位。这两个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学生学习领域分别是市场营销策划和销售管理与实务两门主干课程。这两门主干课程也是所有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除了这两门主干课程之外,学生还要掌握与这两门主干课程密切相关的广告策划、市场调研及电子商务等其他专业课程。当然,在现在社会诚信下降的恶劣市场营销环境中,加强学生的营销道德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还开设了企业的营销伦理道德课程来弥补。

三、教学实施及其效果

分解完了营销工作过程之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与多种类型的企业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了解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现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普遍反映对学生的销售能力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比较重视,同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要求较高。为此我们除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模块,制定营销专业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内容涉及管理沟通、团队能力培养、虚拟营销公司管理、寒暑假营销企业调研报告书写等工作。第二课堂由“双结构、双团队”共同实施,双结构是指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双团队是指专业教师团队和各班辅导员团队。双结构保证了学生的学识结构和职业素养齐头并进,双团队保证了对学生360度的教学效果覆盖。对第二课堂学分的由双团队联合认定。第二课堂培养计划目前已实施了三年时间,运转效果良好,也确实起到了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完善了人才培养的内容,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是笔者和专业教师分别于不同学期时段深入企业调研、挂职,了解企业的真实营销流程。笔者曾在2010年在青岛平方家具营销公司挂职营销副经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笔者从实际岗位任务出发,全面掌握了企业营销策划、招投标、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流程,并且随时分析这些工作与教学的关系,用于今后改进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笔者在随后的两年中多次带领学生到该公司实习实训,帮助企业完成的招投标标书的书写、售后服务的接待等工作。学生都反映这些工作确实对自己实际的营销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笔者的另一个女同事2011年在青岛瑞阁调查公司挂职一年时间,担任副经理职务,深入市场一线,了解社会需求,完成企业任务。她曾经把企业的工作任务直接搬进教学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帮助企业完成了大众(上海)汽车公司的消费者需求调研、山东润阳太阳能有限公司的商资格调研等工作,为这些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同时学生也在这些工作中增长了市场调研知识,提高了实际调研能力。

三是成立了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崂山茶营销工作室。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崂山茶营销工作室是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指导思想下成立的。崂山茶营销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学生实际营销能力,根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积极与崂山茶协会、青岛市农科院、崂山茶农合作,专业从事崂山茶营销和崂山茶的品牌推广。崂山茶工作室依托崂山农家有机茶种植基地,成立了崂山茶农合作社,全过程监控崂山茶的管理和制作,从而保证了崂山茶的上乘品质。崂山茶工作室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相继开展了崂山茶营销策划大赛、崂山茶销售比赛、崂山茶营销文化论坛等活动。在2012年的“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首届崂山茶营销方案设计大赛”中,全体营销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出了高质量的崂山茶营销方案,其中鞠晓琳等学生的“崂山茶营销方案营销渠道设计”荣获一等奖,并被青岛市一崂山茶公司采用,该学生所在团队也获得了两万元的设计奖励。我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同。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崂山茶营销工作室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崂山茶销售比赛,用于提升学生的销售能力。在2012级新生入学报道的那一周时间里,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举办了“温暖亲情、把崂山茶带回家”的销售活动,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了市场营销专业和崂山茶营销工作室,十分接近真实的企业崂山茶营销,锻炼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物质上了回报。崂山茶营销文化论坛邀请了青岛市农科院、青岛市茶叶协会和部分茶商茶农,全体营销专业的学生列席。在会上各方就崂山茶的产品、渠道和质量监督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专业教师和学生都受益颇深。

四是参加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营销学会联合组织的CMAT(市场营销经理助理)和PMAT(市场营销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为企业进行产品营销方案设计,解决企业实际的营销问题。方案设计包括市场环境描述、市场需求分析、企业战略描述、营销4Ps组合设计和营销实施等五个方面。学生通过营销方案的设计,全面了解了该企业的产品特点、广告诉求、企业战略实施等情况,设计出的方案多数质量较高,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方案可实施性也较强。

五是参加了各种类型的营销比赛。我专业教师分别参加了2010年和2012年的全国商科教育营销专业整体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比赛和全国商科营销课程设计大赛。我专业教师参加这两项赛事所设计的教学方案都是在分解工作过程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这两项赛事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我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中国市场营销学会主办的全国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山东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些都是分解工作过程对营销教学优秀效果促进作用的有力体现。我专业还获得了由中国市场学会和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中心联合颁发的“全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编号为GM-02a。

四、结论

笔者的分解工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来,对营销专业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立竿见影,总体上对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营销专业的学生质量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笔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和营销一线,站在营销的最前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营销专业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娜,潘秀峰,马克非.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景教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6)

[2]李靖.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3]史保金,郎群秀.市场营销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J].河南教育(下)2010(3)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文5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027)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方向。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D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59-03

一、研究背景

市场营销过程中,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法主要集中在对人员专业化程度的培养,在课程安排和选择上对人员的培养主要以提高专业化能力,培养一种深入营销认识为主,营销人才多数都以如何做好市场营销专业化技能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在经验上比较丰富,但是缺乏长远的规划能力和创新意识。现代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方法和策略逐步增多,甚至达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面对当前国际化、市场化竞争激烈的环境,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方向从专业化的技能单独培养,转变为了多元化、创新意识、拓展能力的培养标准,通过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主。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式,结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的有效发展需要,通过市场营销人才战略转型为主,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自身价值,这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创新点。通过研究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可以总结我国当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发展的众多学术建议,了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和观点,为未来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提供研究观点。

二、新时期市场营销的发展特殊性

2.1复杂性与交叉性

市场营销是对市场中某件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制定一种策略,其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涉及的学术面积和影响力也非常大,因此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涉及的理论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决策学、商品学、价格学、法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审计学、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面对这些众多的影响因素与理论点,市场营销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利用这些理论点展开营销工作,制定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又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特点,与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结合来看,市场营销的特殊性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在交叉性的特点上,对市场营销的策略制定和观点提出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2实践性与应用性

市场营销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中,考察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与策略制定的主要标准是市场营销的实践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营销策略的制定成功与否全然决定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的实践性价值,以及其应用性的价值。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企业市场经营与发展都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或自身市场营销人员的帮助。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过程中,市场营销的人才特殊性还展现在应用性的特点上,如何有效的将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突出自身价值的有效性都是应用性特点的展现。

2.3商业性与经营管理性

市场营销发展的特殊性还包括市场营销在面对当前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的商业性与经营管理性的特点,根据理论的科学定位以及市场营销学的管理范畴来看,市场营销理论的管理界定主要包括对市场存在资源的商业性与经营管理相互结合,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市场营销的发展经常偏向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与控制的基本需求,对企业狭义管理和广义管理的范畴和技术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满足了管理学最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外,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要主义市场经营的方向变化,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做好规划。

三、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新定位

3.1市场营销人才的基本素质

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新的条件与定位,确定好市场营销人才的基本素质,根据产品服务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把握好市场营销策略的引导方向,利用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新标准作为审核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按照培养的任务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新培养策略。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具体完成工作任务要考虑到国际市场变动、国内市场变动,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环境变化,以及社会发展变化等多重原因。结合市场营销职业的具体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活动带来的全新变化,网络的发展对市场调查资料的手机与营销活动的实施策略带来的很大的阻碍。

随着培养市场营销人员积极性的目标得到确立,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培养要以提高整体思路为主,培养多元化的应用人才。例如在市场营销培养中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进行营销方案,在营销团队中培养每一个学员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促进营销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升,积极实施各种有利于市场营销人员工作开展的策略,积极组织各项调整和动员会议,借助相关企业的整改案例作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在完整的业务工作背景下,对市场营销的各项资源与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宝贵的经验,制定未来的整改方案。

在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中,一切的业务活动要遵守国家法律进行,在开展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方案中,要符合法律法规内容,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商业机密,对国家形象要有所考虑,还要对商标权的侵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进行研究,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需要清除的了解这些相应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未来的市场营销战略发展规划中有所建树,拥有自我的独特认识和正确规划,通过这种发展方法扩展自我的能力。

3.2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新观点

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要根据地区状况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观点内容。根据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传统观点,进行创新和整合,作者提出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新观点。

观点主要包括几点内容,首先要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借助社会行业方面的专家力量,在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劳动管理科学的有关理论对市场营销职业工作进行定位。以此为参照,抽象出市场营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其次,分析完成职业工作任务所需能力,为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了明确的参照,从而为市场营销建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而非“学科”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全面、系统地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也为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素材与落脚点。

3.3市场营销人才国际化战略的诠释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需要与国际化接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国际化战略标准是根据市场营销的具体战略规划和思路进行的,未来的构建活动中,国际化的市场营销人才需要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作者在这里给出对市场营销人才国际化战略定位的具体解析,从当前的国际化标准来看,重点是做好教学工作。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培养观念,提出全新的发展规划方案。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学习理念,转变传统的专业知识背景为主的学习方法,向着实践教学、灵活教学转变;第二,要积极落实产学研平台的搭建,完善产学研三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利用资源协调方法改进教学模式;第三,利用社会营销资源,组建专业化的校园团队,为社会培养能够发挥实际价值的市场营销人才;第四,研究和翻译最新的国外文献,掌握最新的国外市场营销动机和新理论,对提升国际化经验和意识有很强的帮助。

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途径

4.1 确立战略型、实践型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首先要树立好正确的培养目标,建立正确的培养意识,利用战略型、实践型的培养方法改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一种新型的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学习营销精神,在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培养战略型的学习精神为主,提高营销人才学习动力,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为主,通过时展相互结合的办法,打造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队伍,培养营销自主学习的动力。专业化的营销人才无论身在何方都可以完全自动自发的进行自我学习,对营销知识的掌握要尽可能完善,要以国际一线的操作经验和案例为主进行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自学有效的营销策略,对未来工作中遇到的营销难题可以很快的解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培养营销管理人才,从营销策略制定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营销管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培养目标的第二个重点内容中,要考虑长期战略准备工作如何进行,对于战略思维的树立和战略系统工作的完善,要有创新意识的完成长期规划。例如培养营销管理人才,就是要在短期内培养营销策略的制定,在长期内培养营销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利用有效转型发展,改善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应对能力,提升重点工作意识,打破传统营销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另外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营销管理人才的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调整,运用战略意图和眼光开展创新型、实践型的发展,培养一群拥有自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动力的市场营销人才队伍,提升实战经验。

最后,确立培养产学研——经验——可持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利用营销策略的产学研结合,提出理论较为前卫的国际参考,接着利用搭建社会化的实践营销平台,让更多的拥有丰富经验的营销人才进入高校分享经验和操作思路,随后加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引导营销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将这种模式引用到各个市场营销培训机构、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其他分支机构,引起重视并做好推广工作。利用这种创新模式,完全可以带动全国的市场营销发展,为市场营销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支撑。

4.2设计科学的市场营销培养方案,开展实际情境模拟培养

首先,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大行业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力度,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或面向工作过程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现代人”和“职业人”。

其次,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设计的具体细节,按照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资源协调进行整合发展,将岗位需求作为课程主要开发的重点内容展开,提高市场营销职业化培养的适应性。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中,主动与各企业建立用人培养协议,利用“订单”培养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主,调整企业的专业化培养方向后,确定企业的培养规模,设计产学研的培养课程方案,利用学校与行业相互结合的方法,加强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保障课程设置的主导方向与价值,维护市场营销人才的价值。

再次,设计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培养理念,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开放性,市场营销专业应广泛关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向,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等思维训练及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与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最后,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以营销培养人才作为培养主体对象,开展营销培养,充分考虑到学生队伍整体素质和现有知识技能的拓展,加强经验型教学和兴趣型学的开发。在市场营销方案中,树立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法,从职业发展前景规划入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特长、心理进行分析,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与引导。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营销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富教师学习资源,开拓教师视野,提升市场营销教师素质,直观形象的提升市场营销的原理和知识点。根据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和策略,不断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利用网络传播的信息传递,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找准时机,适当有度,合理应用各种资源,处理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相互交流和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线索的学习,组织协作学习结合讨论和营销教学交流,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经验优化市场营销教学能力。

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市场营销创新实践能力,指导创新市场营销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市场营销劳动者获得创新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营销实战过程中,策略的运用要尽可能符合实践能力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创新学习和指导获得全新的学习动力和灵感。另外在学生的能力考核上要注重理论知识点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将理论的考核情况积极反应在职业能力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市场营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建庆.对市场营销上水平的思考与探索[J].商业文化(学术

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范文6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市场营销学是高等学院管理类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等问题,都是所有市场营销专业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案例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路,以及针对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它更使一大批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这种巨大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市场营销学科,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营销学已在中国大学普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普遍开设,对增强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市场营销课程在中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同时,教学方法改革却相对滞后,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营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验、实训、实习时间不多,即使在实验实训期间,实验实训的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因为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

以上问题,对于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市场营销课来说是很不适应的。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2、学生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市场营销教育的目标应向应用能力方向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更应注重学生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能力、高效处理问题能力、准确的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现阶段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以及新的营销理念的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大面积推进,营销环境的不断完善,对营销人员的能力和营销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都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不深,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因此,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3、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整合迫在眉睫。实验教学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心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实验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的要求是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及独特的动手能力。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体系还不完备,积极构建实验体系迫在眉睫。

二、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设想

1、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理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其理论与方法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从1905年W.E.克曼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首开《产品市场营销》课起,它侧重的一直是企业对产品的管理和销售,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也是企业如何开拓产品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使企业再生产得以顺利实施。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

2、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企业营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市场,离开了创新,企业营销活动就会萎缩,其产品销售甚至会被排挤出局。

根据市场营销课的这两个特点,市场营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下,突出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性,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营销能力作为最主要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市场营销原理的掌握应在营销能力的提高中表现出来,为此既要改革教学的方法,又要改革考试、考查方法;二是突出市场营销理念、策略与方法的创新性,既不能以学生能不能背诵原理作为教学要求,也不能以学生是否记住或分析经典案例作为考核要求,而要把学生能否做出有新意、可实施的营销方案作为要求;三是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实践机会,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方法

1、案例教学,课内外并用。所谓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实例到理论,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论到实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实例解释理论,以实例证明理论,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继续采用两条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一条线是在课堂以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营销工作基本思路。另一条线沿用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做法是: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提出了课外研究的主要课题,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并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展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全面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

首先,对不同的专业,在案例应用的选择上,要考虑本专业特定的研究方向和环境条件。例如对于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会做简单的市场调研与预测以及案例分析。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案例应用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从复杂的营销案例中找出原因,寻求答案。

其次,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等行为习惯,在案例、应用和模型的设计和分析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企业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有切身体验,了解市场的实际,增加实训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开阔了同学的视野,培养学生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实际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调研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创造适当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2、优化手段,理念先行。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而且声、形、静、动并茂,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完成了电子教案、教学幻灯片、习题集、试题库,为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构筑了平台。

为了便于学生的校内模拟实习,可以购置软件公司开发的《营销模拟系统软件》,进行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课程模拟实践教学。一般的软件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营销环境,模拟不同的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学生可分成小组,扮演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为企业营销部门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及利润最大化。通过系统计算出的结果,每组学生将看到自己的决策给企业及整个市场带来的后果,并可在以后的决策中不断的进行营销策略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各方面专业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巩固了所学理论,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模拟实践教学虽然是在假设环境中进行,但参与者如同亲身实践,初步领略到竞争的气氛,尝试到竞争的艰辛和乐趣。通过这种模拟实践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弥补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课堂教学的不足。

3、考核方式灵活,手段多样。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际和转轨经济特征,采用案例分析、亲临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等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市场营销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计算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报告、策划设计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学业评价体制,增加了单元测试、课堂讨论、操作技能考核等多种评分方法。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4、因人而异,把握方向。根据不同专业特定的研究方向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案例、应用和模型。例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要加大力度,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管理类的其他专业教学,则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郭英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财专学报,2004,3:34-35.

[2]郭英红.重视启发试教学,培养创新意识[J].丹东师专学报,2004,1:21-22.

[3]强锦.关于《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