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作文范例6篇

高中学生作文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1

我们所处的生活景况给高中生的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写作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是生活给予了写作充足的养料,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用心来感受生活。长此以往,学生的视野就能够得以拓展,生活中的种种事例也能够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基于此,教师便可以更为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将个性化元素融入到写作当中。笔者认为,个性化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事实上,写日记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过程,且日记更能够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反应学生的真实个性和想法。其次,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这里所说的自由空间主要是指内容方面不要有过于强制性的限制。由于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挖掘。此外,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的心灵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才能够在心底最深处产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二、提供个性化写作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从时间方面来看,以往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时间有着明确的限制,当然这也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是对于个性化的写作不应当有过多明确的时间方面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题目的类型来灵活确定写作时间,可以是一个周,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要以写作质量为主。在将写作任务交代给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告诉学生将写作建立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有事可写,并且内容真切。其次,从空间方面来看,个性化写作应当需要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里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也可以将写作任务带到教室以外的环境当中,譬如说学生家庭、所处社会以及周边的大自然,这些环境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这里所说的空间还包括学生心理上的空间和思维上的空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当代高中生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写作当中固有模式的桎梏,因而也就难以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并尽量少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只要空间上稍微宽泛一些,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上就会多一点自由。

三、提高教师素质,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却是教学的主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要善于学习,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提升自我,一方面,应当汲取传统教学当中的优势所在,并将其不断延续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研究国外教育当中的优秀成果,将其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得二者能够得到兼顾,在不断探索实践当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教育模式。当然,在课后,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我,我们不能够否定反思给教学所带来的良性作用,事实证明,一个懂得去总结反思的教师大都能取得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只有教师的个性鲜明地体现出来,学生的写作才能体现出来个性化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教师影响着学生,从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四、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也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评价主体方面来看,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主体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主要是学生写作———教师评价,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作文评价的主体应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是教师在参与,还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最终将多方面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其次,从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由于学生的写作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说教师要尊重这种必然存在的差异,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写作当中的亮点所在,将作文评价标准要有层次,有套路。最后,从教师的评价语言来看,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上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和学生做好交流,主动去赞赏学生的进步。

五、小结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产生想象的“母体”,那么写作则是让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创造性发展的“温床”。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思维训练非常忽视,造成学生仿写、套作现象严重。写出的文章往往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特别是内容上,过多地以“我”为核心,关注的只是自身内心世界。深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学生缺乏思想材料的积累,而另一方面实则是学生缺乏作文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要改变这一窘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亟待提高。

教学中,我向学生传授一种理念:作文就是对话,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甚至与自己的对话。既然对话是两个生命体的交流,那么,首先必须开启封闭和狭隘的思维之门,去寻求与对方的交融和互动。

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并以读导写,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随想,为写作积累素材。

学习《合欢树》时,我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里的怀念》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那些对未来充满梦想与憧憬的高中生来说,很少真正思考过生与死的问题,也很难想象在二十岁刚过风华正茂的年龄,双腿瘫痪对一个曾经健全的人来说是怎样的打击,而史铁生以心灵之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灵魂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对生命价值的探求和认同的过程。有学生在阅读随想中这样写道:“通过阅读,我走近了史铁生,忽然发现我其实是个‘富翁’呀!拥有健康的身体,能享受每天升起的太阳。这是最大的财富了……当你享受阳光的温柔抚摸,当你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当你看到碧草蓝天,看到来去匆匆的人们,难道不为拥有这最大的财富而感谢上天的恩赐?”还有同学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和坚韧的意志,感受到了那种毫不张扬的母爱,也体味到了母爱的平凡和伟大。人们常批评说现在的学生在蜜罐里长大,自私,不懂得关爱他人。这往往也成为其写作时思维品质缺失的主要因素。其实爱是需要培养的,如果缺少合适的环境和契机,自然可能会导致学生爱心的弱化,不利于其思维品质的养成。

学习《老王》一课,学生最初能得到的情感体验只是人力车夫老王与杨绛一家之间有着一份难得的情谊。但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末杨绛的那份“愧怍”之心进行探究分析后,学生开始意识到那份“愧”中沉甸甸的份量。课后有学生在阅读随想中直言上了这课后心中有些难受,为自己平日里存有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羞愧。我以为他的这种心理感受是非常可贵的,这是一种理智与情感碰撞之下的思维火花,也许它不足以照亮多远的路途,但它足以让那孩子正视一种曾被忽略的存在。

在常规的语文课文学习过程中,我还注重从语文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并结合生活热点新闻或事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社会。

学习《谈白菜》时,我抓住课文主旨“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世间最美的坟墓》等让学生理解淡泊之美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由课本拓展开去,有学生关注到了一代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季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在“”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今天,在大师的映衬下,“淡薄”这个词更为珍贵,也更为重要,我就这个话题要求学生以“淡之美”为主题来写作,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3

一、加强写法指导,掌握写作技巧

“狼走山脊狐走腰、獾行沟底之字蛇。”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作文也不例外。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指导写作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可先教给学生拟标题的方法、开头怎样、结尾如何,然后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最后是描写训练: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以上的每一点,都结合例子进行指导。长此以往,慢慢潜移默化,学生渐渐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讲到春风图这一段时,故意停下来,要求学生先不阅读课文,先根据自身的体会写一段描绘春风的文字,结果学生只能用轻柔、暖和等词来概述形容;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春风写得形、味、色俱全;最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描绘一幅北风图,结果很多学生在描绘北风时,能做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形象生动。

二、营造写作氛围,优化写作心境

俗话说:心情愉快效率高。作文课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阵地,是学生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营造真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激励他们的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文笔流畅,甚至会有生花妙笔,大批优秀的习作也会由此产生。一次作文课上,刚开始教师便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都兴趣高涨,兴奋地回答:“这是圆”,“这是月亮”,“这是月饼”,“这是画饼充饥,因为我饿了”,等等。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问题,让学生放开思维的翅膀,大胆想象,居然有学生想到了“这是画饼充饥,因为我饿了”这句应时又应景的佳句。不仅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平时要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踏春秋游,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并要求学生及时作文,描写一下自己当前的美好心情。俗话说:有感而发。没有亲身体会,怎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拓宽阅读渠道,积累写作材料

杜甫的千古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好地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学生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按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记,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觉得写日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4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文化心理 养成

近年来,高中作文教学已经逐渐淡出模式化写作样式,走向学生生活和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从客观结果来看,高考好作文却越来越少,表面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学生阅读功底不够;二是学生对生活思考欠深刻。而深层原因则是学生缺乏一种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心理积淀,写作成为“无根”作文。这是一种失误,是忽视学生写作心理养成的结果。因此,重视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良好文化心理养成十分必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过去,我们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却很少关注学生以何等方式、何等姿态去关注社会生活。到了高三,一味地训练,却很少过问学生为写作训练准备了什么。甚至有的从高一开始就专门练习高考题,很少理会学生的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更谈不上关注学生文化心理的养成。其实,写作教学有规律可循。要解决好写作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学生文化心理养成的问题,重视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良好文化心理养成能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根,学生在写作中就能根深叶茂。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设置高中写作教学内容

根据高中课程设置,我们可以按三个阶段设定教学目标和要求:高一,训练记叙文(写人、写事),要求线索清楚,运用说明、议论等方式;高二,训练议论文,可以适当练习小说、散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高三,备考复习,强基固本,发挥学生特长,写作擅长文体,要求写出有中心有思想的优秀作文。另外,还要根据学生写作心理的形成规律合理设计。

2.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

长期的写作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离不开阅读,任何与语文课程、与课外阅读脱节的速成作文教学都是失败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学会利用语文资源。良好的文化心理养成来源于阅读。读先秦诸子散文,读中外优秀小说,读优秀现代散文,形成的是敏锐、独到的眼光,产生的是一种文化心理冲击,养成的是文化心理素质。另外,变“迎合高考”为“适应高考”还需要胆识和眼光。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图书馆建设,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文化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力开发校本写作教程,为学生写作提供切实的支撑

高中作文老师学会运用写作原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写作问题很重要,表现为:可以科学有序地规范教师的写作教学行为,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已具备了程度较高的心智水平,为教师的教学发挥提供了比较大的艺术空间。从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来看,教师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这又为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了自由。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写作原理的运用是徒劳的。只有在遵循写作原理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重视学生写作文化心理的养成,才是高中写作教学的明智选择。学校最应编写的校本教程就是写作教程。因为外引名篇,内联师生作品,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形成课本―课外阅读―写作体系,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学生内化的东西,为其提供合适的表达平台,几经历练就会变成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5

在我们中国,文章的地位向来是十分崇高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由此可见,文章写作寄寓了浓重的人文意蕴,更具有实现生命永恒的理想价值。作文,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学生的内在思想则是作文的源泉。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清代文学批评家叶燮说:“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的精神之根系发达了,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茂盛的风采。

二、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并不乐观。一是缺乏系统的写作教材,没有形成体例,更没有依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生命需求而进行有序、科学的作文规划。二是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缺失,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精神缺钙,思想苍白;情感贫乏,没有真实的生命体验,经常无病;思维定势,难觅个性;等等。

三、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有效方法

(一)关注学生心灵的感悟

当前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会运用大量的空话、套话,文章结构也沿用初中阶段所学的写作模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多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扬,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注重其心灵的感悟,从而激励学生写出对生活和社会的真实感受。

比如说2014年上海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穿越沙漠与自由。引题为: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因此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沙漠,因此你又是不自由的。这个作文题目属于开放性话题,需要结合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来写。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内心感悟,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开始来引导他们有感而发,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或者引导学生从宏观出发,探讨世界的限制性自由,若学生具备一定的阅历与思想,则可以让其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探讨人性的自由。

(二)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作文教学必须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要将作文教学当成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提高,为作文争取到独立的地位,让作文教学朝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为他们的写作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掌握更高超的写作技巧。

另一方面,作文教学应当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到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独到的见解以及内心独立的思考,或给人以知识,或启人以心智,或带给人美好的感受,或陶冶人的情操。所以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应当彻底转变初中作文教学那种封闭式的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去拥抱生活,面对社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积累情感体验以及生活素材,从而让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而非无病。

(三)强调写作的现实价值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美便是生活。所以,只要我们留意生活,便能够找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人生是密切相关的,是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获取信息离不开阅读和生活,同样,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生活中表达情感时同样离不开语言,而作文即是将我们内心的感受和希望说出的语言,并非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所以,作文教学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同时还应当强调作文的现实价值,要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审察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因此教师在平常的命题作文训练中,应当避免出现虚拟化的命题倾向,否则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便会存在思维混乱,导致写出的作文空话、假话连篇。另外,在教学时,还必须提醒学生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作文与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文品可以看出他的人品,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品,从而引领他们的精神成长。

四、结语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写作 教学 评讲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他的语文水平。目前,初中语文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作文教材,但是由于老师的经验有限,往往很难驾驭教材,作文的实际教学效率也不尽人意。因此,注重语文教学,增加学生作文锻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兴趣浓厚,学生才有可能在这个方面取得一定的造诣。而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方面,有关教师与专家的做法与观点也非常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有阳春白雪式的,有下里巴人式的,不一而足。在这里,笔者想向各位强调一下,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设计作文题目,本身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当前,初中作文多数以命题作文为主,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试卷所给命题进行多种方式的加工,拟出一个极富个性,又能够准确把握命题主题的题目来。对于增加文章的色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譬如以“意见”这个话题为例,如果学生只是平铺直叙,介绍自己接受了哪个人的意见,结果取得何种有限的结果,这一类的构思显然非常老套,没有任何新鲜感。如果这时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反弹琵琶,拟一个“良药何必要苦口”的题目,一下子就可以抓住老师或者读者的心,还给自己构思文章的特色提供了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很有好处的。

二、指导积累,自主写作

只有让学生从被动写作转变到自主写作的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真正把学生领上正轨。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为学生创造外界信息输入的需求,可以采用各种丰富的活动来激发。例如:每课一讲、每周随笔、校园广播、美文大家晒等都是很好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没有素材怎能上场,于是就指导学生学会有意思地去积累。关注生活,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注意收集网络信息,当学生的信息输入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自然有一种表达、输出地欲望。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这种欲望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千万不要给太多框框条条,束缚了他们的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重要环节。

三、关于作文的评讲

做好作文的评讲工作是抓好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应该明白评讲的要求:⑴抓重点,针对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做详细地评讲;⑵抓主要毛病,选择全班都存在的毛病与不足从重到轻排序,然后对严重的问题作重点突破;⑶多褒少贬,对学生的作文要努力挖掘其闪光的东西,有时对其闪光之处不防作适当的夸大性处理,使学生充满自信,不再对作文充满恐惧与厌恶,尤其对作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即使是一句通顺的话、一个恰当的词语,老师都不妨充分肯定,使他们渴求被肯定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对于文也产生几分好感;⑷授之以“渔”,作文评讲不仅要力挖病因而且要对症下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