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摘要:武术是一项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的运动,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为了让武术教学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的更新和发展的要求。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现阶段武术教学发展的因素,思考武术教学改革应具备的特点,提出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旨在为加速推动武术教学改革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1引言

武术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它不光是一项强身健体、磨练心志的运动;还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思想的一项运动,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全面健康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学习、传承、传播、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地,培养、储备优秀社会人才的摇篮,是开展武术教学的理想阵地。目前,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武术教学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大学生们年富力强、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使得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阻碍了武术教学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武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政策的指引下,进行优化改革、创新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身心需要。通过改革,可以提升武术在高校的传播力度;缓解改善影响武术教学的因素;建立长期有效的发展计划;完善武术教学框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为武术教学带来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影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因素

2.1社会和学校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项目设置中,西方和现代体育项目的比例占据了绝对优势,如羽毛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项目,而且每年都会举办多次的比赛,通过网络、电视等平台进行宣传,影响力比较大,社会、学校、学生对这些项目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较高,而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广泛在民间传播开展,但相较于上述项目而言,相关教学机构和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少之又少,很多人对武术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剧阶段,影响了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武术教学的资金投入、硬件设施等方面未能给予及时有力的支持。

2.2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

武术教学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内容大多数以简单的传统套路为主,如24式太极拳、太极剑和初级长拳,内容枯燥无趣,释放不出大学生的青春激情,激发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始终采用教师领做,学生跟随练习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停止演练领做,学生就会停止练习,教学手段陈旧单一,即耗费了教师精力,又严重影响了教学效能。

2.3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衡,影响教学效果

随着现阶段各普通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的增加,原有的专业武术教师的课时量被大大增加,所面对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较大的工作量压力和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让武术教师身心疲惫,难以保证在非常注重口传身教的武术教学活动中,演示出标准、工整和规范的技术动作,直接影响了武术教学效果。

2.4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落后,不能体现武术价值

目前,武术考核评价的标准仍然过多的停留在对武术技术动作演练的准确度层面上,忽视了武术应有的文化和内涵评价;忽视了武德和实用技击方面的评价,没有体现出武术运动的价值,没有考虑武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造成学生因为惧怕演示不出正确的动作,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放弃选择进行武术学习。

3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具备的特点

3.1德育为先的特点

“习武先习德”是武术教学历来必须遵循的准则,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融入贯穿德育内容,能够影响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会尊师重道,磨练坚韧的意志品质,培育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2健康第一的特点

体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育人”和“育体”,即培育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体育的重要职责,武术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武术教学改革中,不能过于追求武术竞技带来的身心素质的极限挑战,不能过于追求技击对抗带来的刺激感受,应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和方向,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民族性特点

中华武术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在武术教学改革中,不能放弃原有的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过多的加入目前在社会上较流行的跆拳道、空手道等武术搏击的内容,更不能直接取代传统武术的主体教学地位,应充分挖掘和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内容和项目,丰富武术教学的选择面。

3.4时代化特点

武术教学改革应遵循时展的步伐和节奏。一味坚持原有的武术教学框架和体系,必然会使武术教学在普通高校的开展陷入困境,只有不断进行武术教学改革的更新和发展,为其注入时代元素,才能够让武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绽放新的风采,迸发新的活力,拥有更好的发展方式。

4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4.1推进、加强、完善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过程中组织者、引导者和传授者,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效果,相关组织机构和学校应该加大推进、加强和完善武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方面鼓励参与武术教学的相关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外出调研、网络视频培训等手段,学习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武术教学改革的需求,能够根据武术在本校的实际开展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有效可行的的教学改革方案。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应重视武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吸收更多专业化、高素质的武术教师,为进行武术教学改革注入新生力量,有助于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均衡师生比例,推动武术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4.2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科技元素

在推进武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当前一成不变的单一的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推陈出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结合情境式教学、引导教学等多种手段以外,还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合理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武术教学,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借助电子设备播放武术理论和技术动作的课件资料,能够将武术理论和技术动作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的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在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独立学习和练习,跟进学习进度,这有利于大学生对武术文化内涵以及技术动作的迅速理解和掌握。

4.3优化组合武术教学内容,

传统武术套路一直是大多数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套路动作路线复杂;数量较多;掌握难度较大,与其他运动项目相较而言,大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度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他们更喜欢能够具有时代精神、富有青春气息的运动项目。因此,武术教学改革要将武术与时尚运动项目如搏击操、跆拳道等相结合,将武术传统套路和攻防技击动作相结合,使其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和现代化。优化组合武术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开拓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大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参与激烈竞争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4.4构建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查验阶段和最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始终是以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数量和准确度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属于比较粗放型的考核评价方式,忽视了武术教学对大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影响,在进行武术教学改革中,应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武术活动的参与度、武术内涵的理解度以及武术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度等方面构建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要适应当前高校教育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必须跟上时展的脚步,更新武术教学观念,引进科学有效的改革理念,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元化和富有青春气息的教学内容、合理有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途径,使武术成为一种大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运动方式;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途径,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武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闫慧,范平.基于应用型武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58,60.

[2]宋金豹.大专院校学生武术终身化培养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04):75-77.

[3]宝斯琴毕力格.“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9(05):27.

[4]赵成龙.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268.

[5]曹卫东.新时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2):4-8.

作者:赵长海 单位:上海电力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