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素养范例6篇

学生音乐素养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1

1音乐鉴赏教学及其研究的长期被忽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种现象是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高中开设音乐课均认识不足,认为高考不考,音乐课在高中就无存在必要;另一种现象是某些学校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变成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变成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高考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工作薄弱,从事音乐鉴赏教学的工作者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

2.利用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流行风》时,我积极查找资料,将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的流行歌手的优秀作品引进课堂。

如欣赏《懂你》时,一边欣赏视频中感人的亲情画面,一边让学生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有的给大家讲了父母及家人为自己做的无私付出的事情,有的讲到母亲一次为了赶来为自己送饭,鞋子磨破了,光着脚走了几十里山路,等终于到达目的地时,脚上已血迹斑斑……这样感人的、实实在在的亲情故事,感动了班上许多学生。此时,优美的音乐声再次想起,很多学生流着眼泪,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那首深情的《感恩的心》。

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成功非常具有典型性:刻苦、用功、持之以恒……成名后也不骄不躁,还积极倡导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们要《听妈妈的话》。与此相反,很多“歌星、影星”功成名就后丧失自我,把握不住自己人生的航标,从而铸成大错。在教学此单元时,教师要适时告诫社会阅历尚浅、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以后,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有什么样的成就,都要始终头脑清醒,不要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做让父母亲伤心、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

3.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3.1导入过渡语

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总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快速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们可采用的不同导课方法,如开门见山式、设问激趣式、故事引入法、示范表演法、媒体播放法等,对语言的设计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评价激励语

虽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辨能力都较强,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激励仍不可少。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考核成绩等,可以激励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音乐学习的其他教学环节中。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通过聆听、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情绪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我引用列宁的话激励学生:“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4.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创设最佳情境。

教学中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在音乐教学中,一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美术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兴趣。二要注意发挥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充溢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5.强调“听”的重要性,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聆听氛围。

音乐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其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在这项活动中,首要的目的是通过听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获取认识的。对于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提供的是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直观中获得的。因此,离开了听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听觉体验,激发兴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由此可见,不断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对教学设计很重要。

通常我会在每次的音乐鉴赏课前,播放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音乐会或影视片段,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音乐气氛,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和欲望,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诸如音乐小点心、音乐家故事、趣闻逸事、音像材料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在聆听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同时提醒自己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切忌语言描绘,夸夸其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各个相应的音乐情境,从聆听中体验、感受、想象和理解音乐。

6.游戏介入。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音乐素养

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系统的音乐欣赏极其重要,音乐欣赏课正是一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独特的审美活动,上好音乐鉴赏课能够促进学生综合鉴赏能力的内涵式发展。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欣赏并非简单地听,要想实现音乐鉴赏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与熏陶,绝非一蹴而就,所以音乐欣赏课要讲究策略与艺术。从音乐欣赏的阶段来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是低层次的审美活动,主要考查音乐的动听和悦耳程度,透过旋律和节奏,学生可以对音乐进行更深层地欣赏和探究,即感情的欣赏,最大限度就是理智的欣赏,将前两个层面的音乐欣赏逐渐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音乐欣赏课要在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的欣赏氛围

对于音乐欣赏来说,音乐意境非常重要,生动的意境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不论是闭上眼睛大胆想象,还是寓情于景、声情并茂,都能使音乐和情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满足了音乐欣赏课的多种需要,它不仅可以提供音乐的欣赏,还可以提供视频的播放,通过多种要素的联合调动,让原本有些单调的音乐欣赏课,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在选材方面,对于有影视剧作品出处的音乐,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对于没有具体来源的作品,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片段作为背景。单纯的音乐欣赏与声影结合的欣赏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配上背景的音乐会更显真实,更容易引起倾听者和乐曲本身的共鸣。

二、“闻声起舞”,用肢体语言表现语言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大胆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提升音乐实践性的重要表现。学生在听到音乐之后,会随着节奏和旋律做出一些动作、摇摆、舞蹈,这些表现都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而产生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课应该充分运用学生的这种天性,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自然地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更好地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在学生与音乐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鉴于音乐的节奏有快慢之分,声音有强弱之分,音调有高低之分,通过这些极小的细节,学生能够通过倾听感受其中的差别,并用最自然、最直接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音乐欣赏课的愉悦学生心情、放松身心的目的也就轻松实现了。

例如,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音乐作品,歌曲用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蒙古歌曲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听到悠扬的旋律之后会闻声摇摆,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与歌曲所传达的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形成了共鸣。

三、听说结合,将音乐欣赏回归到学生本身

音乐欣赏重在内涵,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凝结了各种艺术表达形式,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浓厚情感。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的过程,从乐曲本身中收获一定的感受、感悟,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放松,从歌曲中获得正能量,或者找到宣泄心中情感的最佳方式。所以欣赏课绝不能止步于欣赏,在学生结束音乐欣赏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每个学生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将“听”与“说”相结合,实现“听”与“说”的统一,能够鼓励学生“说”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思考。

在学生探讨音乐欣赏感受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欣赏,如何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进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感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感受,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进行更广泛地倾听、欣赏、探索,将音乐欣赏课的深度和宽度进行最大限度地拓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逐步实现个人鉴赏能力的提升,感受音乐的美好,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积累丰富的音乐鉴赏经验,为将来更高难度的音乐欣赏活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3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音乐艺术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对人的品格修养和智力发展大有好处。然而,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在延续着过去传统的经验方法,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简单传授型教学模式,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联系不够。教材视角的局限,教学资源的陈旧、单调,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方法的局限等等,无不制约着音乐教育功效的发挥。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欢迎同行积极批评、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

中学生常常表现出较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渴望新知,渴望未知领域的学习,但是中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像成人那样成熟,所以也常常会有“三分钟热度”一说。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效率。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首先,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要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教学。现在很多学校安排的音乐课时非常有限,所以有一些音乐教师自己就不重视音乐课程,有时候在讲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站在讲台上,拿了教材就唱,对于有些不会唱的歌曲,有的甚至要一边唱谱子一边教学生。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自己对教材都没有吃透,可能还会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音节和音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问题。所以要想改变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师自身进行改革。教师要完善备课制度,熟悉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课外”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意接受和学习。

二、增加学生音乐的感性体验

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来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享受。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听音乐可能只限于好听和不好听而已。教师在平时组织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力求从音乐的本质上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音乐节奏的明快变化来感受音乐背后的一些元素,要把这种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听到、感受到的体验变成一种富有感情的节奏来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用心来聆听,最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时刻摸准学生学习的脉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听到音乐会翩翩起舞。这说明音乐是最具韵律的一种艺术,伴随着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快慢,可以使人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反应灵敏一些,有些稍微差一些,对于乐感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进行弥补。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四、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教师不仅要看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新课改的推动下,中学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堂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不论是我们的学校学习,还是我们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地加快,所以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善于和学生形成互动,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在短短的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渴望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王静,张照军.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1:89.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4

一、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层次

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一入校就已经接受了乐理、钢琴、声乐等专业类音乐课程,因此在音乐技能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提高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更准确地感知音乐。

二、应如何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

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必须以学好音乐各方面知识为前提,首先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爱上一种音乐演奏或演唱形式,深入直接地接触音乐、感知音乐。那么,应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音乐水平呢?单纯会唱、会演奏是片面的,学习音乐中的故事背景、历史文化,情感表达与传递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接受者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的提升才是音乐教学水平的最好验证。还有必要学习国际上各种音乐教学法,及时吸取营养,以此来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学前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需求也比较大。拥有基本的音乐教学水平对于学习学前专业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一门学习音乐学科的基础课,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先学习音乐素养。它的重要性,就好比单词、语法结构对于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教学是一门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非学不可的课程,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石。音乐作为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文化的学科,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我。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心情愉悦。音乐素养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素质教育,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素养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学到音乐中所饱含的精神。例如学习音乐《常回家看看》能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习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体会到爱国情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运用音乐的时候放开自己的心怀,让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学得更好。

四、应如何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精选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现代音乐作品,以此来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有效改善目前音乐内容比较单一化的教材现状,在教材中多以古典类的《费加罗婚礼》为主,尽管这些名曲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内容却不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现代音乐作品,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次是通过乐理知识,提高职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最基本的五线谱、节奏、和声、音色等欣赏乐曲的基本工具,当这些乐理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二)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于科班出身的老师,通常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但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呈现出快速的更新,因此,作为音乐老师,也应当让自身保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及时掌握新的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对学生生活的贴近,以及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有效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素养;培养

音乐是学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得到放松,更能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亲自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注重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思想的熏陶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音乐教育是在学生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连续不断、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弘扬民族多元文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音乐课程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中,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还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从而大大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课程标准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一项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必然会带来教学难度的降低,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也必然要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感知发展的规律,确定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注重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发展思维力和想象力,并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其次要善于挖掘音乐教材中音乐创造教育因素。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就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最后在音乐教学中要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诚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不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6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文章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