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例6篇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11-01

工业企业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和教育的综合性工作。职校培养的工业企业管理人才既有别于偏重理论的技术人才,也有别于未经培训的人员,因此,提高《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到管理知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都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工业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须结合当前职校生的基础状况,既注意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又局限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中筛选出所需的知识,剔除部分脱离实际和难度太大的内容,充实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改革的新构想,把新知识和新工艺等吸纳到教学内容中来。例如:在讲解“销售管理”这节时,可将“业务销售”和“网络销售”等引入到现代型销售管理的教学内容中,并及时向学生灌输“传销”和“变相传销”对企业、社会和家人的危害,使学生要学习认请是与非,提高学生辨别社会现象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走上社会后提供知识后盾。

二、科学设计教学模式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内容比较多而且要求较高,讲授内容面比较宽,细节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自学,多看参考书,结合实际案例,把生产运作与管理信息系统领域方面的最新发展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时,就实行“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模式,先引入学生到企业和实训车间进行参观,由学生针对某项运作模式和某项管理方式提出问题,再回到课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回到实训车间用知识去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最后回到课堂上,写出总结报告。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管理运行过程及管理职能,从而建立了初步的企业管理意识。

三、培养学习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惰性较大,得过且过,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内不作笔记,课后不复习,考试总想作弊。针对以上现状,教师要提高《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授课时,要尊重目前职校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的实际,适当降低教材理论难度,增强实用性和操作性,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自身因素寻找获取学习成功的突破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常识,适当提出一些在生产实训课可能会遇到问题,例如:安全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规程、职业病的预防等等,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同时,在配套的《习题册》中,教师要改变只出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等传统的练习办法,而多引用案例分析题和操作训练题,让学生加深对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和理解,从而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实习教学

《工业企业管理》的课程顶岗实习教学中,要合理采用现场教学,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管理等过程接轨,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 实地讲解, 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 和“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与工作方式, 有效地检验了所学习知识。将企业管理理论课搬到企业的现场讲,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在《工业企业管理》的授课中,只有学与用相结合,在理论课程中适当地穿插实习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例如:在讲授“企业经营方式”这部分内容时,可增加相关项目的市场调查活动,在讲授“模块管理和网络管理”这节时,可插入相关论点的案例讨论等等。教学中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和管理能力。

总体来说,《工业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是培养很快能适应企业管理工作的高质量管理人才,因此,要科学安排内容,真正做到必须、够用为度;授课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探索先进教学模式,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蔚文.工业企业管理(第三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2

论文摘 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重点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并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建设思路,力求通过课程建设增强教学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课程主要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论发展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战略分析方法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本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示范课程率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等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对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人才。 

一、教学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学生学过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以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人才培养层次和毕业就业去向为依托,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从教学实践中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在教给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战略意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主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及学习研究能力。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一方面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基础建设,向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的方向努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建设,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要具有开放的视野,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途径,合理谋划和不断改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包括职称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中创造知识、经验共享的氛围和渠道,改善学习、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从而快速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同行和企业管理实践者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四是建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师资队伍本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到企业兼职提供条件;也可以直接聘请管理实践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有效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建设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涉及四个方面:(1)什么是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战略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2)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3)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2.战略分析。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分析模型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时利用外部条件提供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因素。(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遵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3.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实质上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密集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重点介绍。(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迈克尔·波特总结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 

4.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素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与所执行的企业战略相匹配,推进一个战略的实施。 

总之,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进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这样的一个定义而进行建设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应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发问,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不受教材、观点、方法的局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将教师平时通过进修深造、学术会议、异地考察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与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共享。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身边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中汲取养分,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兴趣热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应用主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或战略转型相关资料,结合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做宣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进入和退出壁垒低的行业自主创业,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吃苦精神,而且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获得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切身体验,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3.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画面生动等特点吸引学生,但容易造成学生赶记笔记,不与老师交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动静结合,突出教师的讲解过程,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课堂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内部的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充教学内容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设计并完善网上师生互动答疑系统,为师生提供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交流。 

四、结语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长期坚持不懈。今后,将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摸索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与思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食品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企业特点、食品企业组织管理、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及食品企业创新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掌握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食品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性束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情景模拟教学为特色,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

1 “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传统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即使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但单靠填鸭式的强行灌输,学生也很难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符合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效率低。学习金字塔表明“听讲”式学习效果最低,个人学习或被动的接受学习效果在30%以下,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在50%以上[2]。

1.2 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中,实践(实验)课占的比例非常少,这主要体现在实践(实验)内容和课时的安排上,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传统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多数实践(实验)只是验证理论,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传统的实践(实验)课,由教师把书本上的案例写在黑板上,并逐一讲解,而学生按部就班的接受,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1.3 考核方式单一

以闭卷考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和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占的比例较少,甚至部分院校根本不设立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制度,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理论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而熟悉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效果不佳[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设置问题法,研探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情景模式法等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例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思考学习[4]。研讨式教学法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改变该课程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更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信息量,多采用录像、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企业在经营运转中的现状,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能节省出时间让学生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管理中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强化学生对食品企业经营的认识,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经营运转的实际情况,并分组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结构设置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3 充分整合校外资源

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利用管理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入不同的管理情景模块中,根据学生在情景模块中的角色安排任务,让学生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4],从企业邀请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生产、销售与经营相关实践经营丰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演示相关的实践技能,另外,安排学生去食品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到企业去认识企业组织管理和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5]。情景模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情景,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仿真的实践平台[6-7]。

2.4 完善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采用“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考评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对学生作出综合评定。

2.4.1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考试内容在传统只有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放型试题,改变传统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考核较全面。

2.4.2 实践(实验)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30%,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在情景模拟考核中有专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审核,教师从学生的情景设置、任务分配、问题处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评定打分,确保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实验)技能的综合考核。

2.4.3 平时考核

学生上课出勤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实践(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占总成绩的10%。

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反映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食品企业管理的教学改革,教师通过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及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提高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情景模拟方案完成某一系列的任务后,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对在情景模拟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从而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学生通过设置任务改变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在情景模拟方案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如果实践(实验)结果不理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实验)结果,找出实践(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发生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实践报告和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看,通过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改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实验)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珠.食品企业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0.

[2]廖力贤.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互动是教学[J].知识经济,2009(2):159-160.

[3]刘云强.关于实践教育创新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9):70-73.

[4]姚子凤.探究式教学中确保教师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67-268.

[5]王雄伟.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3):32-34.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ERP沙盘;体验式;实践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71-02

体验式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仿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验式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和机械、制造等高职专业相比,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学科性质的原因,在应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方面,受到种种限制。近年来,虽然也有诸多的研究在探讨经管类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有其借鉴和推广价值。体验式实践教学,重在学生体验的感觉、体验的参与度、体验的效果(体验的收获)等方面因素。如何提升体验式实践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是否可以在校内进行企业相关岗位的体验式实践,成为经管类专业讨论、研讨的重点。本文尝试从课程重新定位、创新设计思路、重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探讨ERP沙盘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全视角,力争为经管类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提供一种借鉴。

一、重新课程定位

ERP沙盘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战略管理、市场分析、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一些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型的企业模拟经营活动,让学生掌握企业不同部门所需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培养严谨、创新、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其在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过本课程后,在后期学习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时,能够对各门课程有比较直观、具体的认识,能够把ERP管理理念中的精髓部分融通到企业管理中;能够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创新设计思路

ERP沙盘课程基于企业中物流管理岗位、生产管理岗位、营销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等,根据各岗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由校企师资共同开发。课程围绕一个模拟企业展开,按照企业实际运营流程设计学习内容以及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市场分析、战略制订、营销策划、生产组织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在仿真的企业模拟平台中,学习并掌握战略管理、财务核算、生产运作、物流采购等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

课程把生产、营销、物流、财务等岗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协同融合,学生通过在仿真市场环境下自主经营模拟企业,对企业的创立,组织结构,业务的基本流程以及经营理念有了直观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市场规律,企业经营规则,同时能够独立完成财务报表,体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打造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

三、重构课程内容

本课程建立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以企业运营流程为课程主线,通过岗位认知、团队组建、企业模拟经营等多个环节,完成企业6年的管理与经营,让学生亲历企业经营的工作过程,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完成课程设计的工作任务,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1.任务一:岗位认知。认知企业模拟经营中所涉及到的总经理岗、生产总监岗、采购总监岗、营销总监岗、财务总监岗等,了解各岗位的职责。

2.任务二:团队组建。在了解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爱好,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组建企业经营团队。

3.任务三:经营规则学习。根据团队组建中的人员分工,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学习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应的厂房、生产线、财务、广告营销等经营规则。

4.任务四:企业运营。在各岗位人员对企业经营规则了解、学习后,开始企业6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需把生产、采购、营销、财务等内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统筹考虑,各岗位协同推进工作任务。

5.任务五:财务报表制作。在企业6年经营的过程中,需把综合管理费用明细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填制完整。

6.任务六:企业经营总结。在企业6年经营中,对于生产岗、采购岗、营销岗、财务岗等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和企业团队的协作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以为下一轮的企业经营奠定基础。

四、完善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推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团队为组织”的课堂与企业现场、课堂与实训场所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体验式教学法。在同样的市场环境当中,8组企业经营小组,需要亲自对企业的财务、生产、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进行独立决策和经营,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

2.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分组对公司不同角色进行扮演来完成工作任务,既能体验到模拟角色的深刻内涵,又能体验沟通、团队对于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充分展现企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在沙盘实训中根据情况可对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

3.学生助教法。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助教,帮助教师上课。选拔高年级的学生作为指导教师的助手,给新生辅导,既可以减轻教师上课时的工作强度,还可以提高助教学生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知识传授和接受上更容易,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

体验式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习的广度和深度。ERP沙盘课程,以企业模拟经营为载体,把相关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物流知识、生产知识等融入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对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重新梳理,找到ERP沙盘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以期能够为经管类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95-02

1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的教育模式

ERP沙盘对抗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是在模拟一个制造企业完整经营环境的沙盘上,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经营要素直观呈现,因而它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方式。

2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团队建设

2.1实训课课程设计

本ERP沙盘对抗课程安排在一周内完成,一般用1天讲对抗规则(包括手工和电子沙盘),然后花3天的时间用电子沙盘模拟企业7年或更长时间的全面经营管理(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设置),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将复杂、抽象的、多变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它有效地课堂,提高课时利用效率,可以说用时少,但效果佳,并且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趋势。ERP沙盘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方面,具体有:一是整体战略方面,加强参与者对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制订公司的发展战略;二是财务方面,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学习编制财务报表,如何对公司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三是生产方面,选择获取生产能力的方式(如购买或租赁),确定设备产能大小及库存管理及产销配合的策略;四是市场营销与销售方面,学会如何进行产品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的时机和类型的选择,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决策;五是竞标,模拟在市场中短兵相接的竞标过程,既斗智又斗勇,谋求以最小资金获取最大的利益;六是商务谈判,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产品的买卖,在买卖过程中体会商务谈判的一般原则;七是,竞争情报,学会利用合法手段收集其他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同时保护自身企业的资料不被对手所掌握,借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情报意识;八是人力资源,模拟企业个人工作业绩评价。个人工作业绩按学员在模拟企业组建时所起的作用,企业成立后所担任的角色和工作业绩及个人每年度的工作报告,由小组评价成绩。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九是团队协作与沟通方面,实地学习如何在立场不同的各个部门间沟通协调,培养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经营理念。

2.2ERP沙盘课程基本安排

2.3实训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本课程教学团队目前由12位老师组成,双师、专业、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来看,搭配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12位老师中,2位主讲教师在企业工作多年,有着资深的企业背景。课程教学团队中各位老师涉及物流管理、金融投资、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信息管理技术等多个学科。保证在沙盘实训室能够实现多个专业的交叉融合。

3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考核方式

3.1日常情况的考核

来源于学生的考勤,成绩评定参照《学生出勤考核规则》,占实训总成绩的20%。

3.2团队组建方案考核

来源于团队的建立方案策划书,包括公司名称、公司形象广告设计、公司的团队构成、相关人员职位与简历和策划书的撰写,比赛的成绩属于小组各个成员,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20%,根据具体表现情况每个成员分数有适当增减。

3.3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成绩得分

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35%,企业经营决策竞争模拟按小组名次计算集体成绩。比赛的成绩属于小组各个成员,但若是某学生在比赛中表现较好或较差,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分或减分。若学生表现的非常突出,或有创新存在,可以适当加分,加分总额不超过本部分的总分值。

3.4模拟企业个人工作业绩评价

个人工作业绩按学员在模拟企业组建时所起的作用,企业成立后所担任的角色和工作业绩及个人每年度的工作报告,由小组评价成绩。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德,即品德;考核其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即能力或才能、才干、本领;勤,指的足工作尽力尽责,勤奋不怠。甘于奉献;绩,指的是一个人的工作实绩;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15%。

3.5其他

指导教师不定时对学生的实训态度、实训表现以及操作情况检查的情况进行评定。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10%,

4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学方式创新

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学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如下:其一,制作各公司市场策划案和宣传广告,使学生有一种团队合作的气氛;其二,在四天的实训中,每个班有3-4次8年期的沙盘对抗比赛,每次比赛,每个获胜和破产的企业都要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们体会到胜败来兵家常事,学会分享、善于总结最重要;其三,设立比赛最高纪录,比赛记录不分年级,使学生们有个追赶的目标,也能发现自己的差距;其四,在沙盘实训中不仅要强化财务管理的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竞争情报手段、商务谈判技巧等方面知识的普及,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其五,指导学生从投标广告、间谍工具、市场预测图和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中发展商机,培养其敏锐的信息意识;其六,各公司内部绩效考核进行个人工作业绩评价,内容包括自我总结、公司内部自评,互评,总裁评价等,将人力资源的部分内容纳入到实训环节中。

5总结

ERP沙盘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训课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应该在教学改革中予以推广应用。各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不断创新实训方法,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玲,柯明,耿锡润.ERP沙盘模拟学习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夏远强,叶剑明.企业管理ERP沙盘模拟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苗雨君.ERP沙盘模拟实践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实际培训项目案例,运用全面翔实的数据从学员结构、课程体系、成效评估三个方面对国企高管人员培初定制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时项目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改进措施和方向。这无疑对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印p)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edp,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就是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培训对象,为其量身定制的专门培训项目,是为满足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知识需求而设立的非学历非学位教育项目。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的具体特点开设的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短期强化课程,旨在满足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时间较短、针对性较强的管理课程的学习需要。

    项目的培训时间长短和课程内容根据参训学员的具体需要确定,其内容可以偏重综合管理素质,也可以偏重某一具体管理领域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培训定制项目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教育,它将培养对象锁定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它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均依据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特点与需求设计。它是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培养发展模式。edp强调终身学习,它的灵活性、针对性是mba, emba不能比的。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edp)以“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指导思想,通过多年的教学培训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有效的项目运作流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以云南省国资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于2005-2009年分别委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八期国企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培训定制项目概况

    (一)培训对象

    省(区)国资委所属大中型国企高层管理人员。

    (二)培训人数

    合计381人,其中,云南两期班,94人;广西四期班,184人;内蒙古两期班,103人。

    (三)培训期限

    每期班2一3周,脱产、集中在清华大学面授培。

    (四)教学方式

    灵活多样,专家讲授、案例讨论、问题研讨、经验分享、分组练习和企业实地考察相结合。

    (五)组织形式

    以学院为主,省(区)国资委为辅联合组织实施。

    二、学员结构分析

    2005-2009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受云南、广西、内蒙古三省(区)国资委委托,先后举办了8期国企高管人员培训班,学员总数381人。

    (一)年龄结构

    40岁以下42人,占11%; 41-50岁294人,占77%; 51岁以上45人,占12% 。

    (二)知识结构

    大专及以下31人,占8%;大学225人,占59%;研究生125人,占33%。

    (三)职务结构

    企业正职(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138人,占36%;企业副职(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总师)202人,占53%;其他职务41人,占11%。 

(四)其他结构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352人,占92%;女性29人,占8%。在民族结构上,汉族339人,占89%,少数民族42人,占11%0

    三、培训课程体系

    与国企中层管理人员“术、道、势”的培训目的不同,国企高管人员的培训目的是“道、势、术”。因此,培训项目的课程设计以“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指导思想,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开阔视野为课程目标,以完善知识结构、梳理知识体系为培训重点,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将国外前沿管理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特别注重提高学员的决策洞察力和战略管理水平。除了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大量深人的商业案例分析、实战模拟、团队合作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学员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

    培训课程体系由7个模块,16门课程与1个考察环节组成:

    (一)模块一:生存环境分析与战略决策

    中国企业正处在董要的转型期。如何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课程从经济、社会、政治、技术与市场等多角度剖析企业生存环境,提升国企高管人员掌控全局、把握大势及战略决策的能力。

    课程安排:中国发展模式与全球化、宏观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

    (二)模块二:领导力与卓越组织缔造

    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能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做出不普通的事业。中国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永续经营,不能仅靠一时的机遇巧合或者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要依靠有共同价值观念和卓越领导才能的管理团队。课程通过比较不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析和讨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为学员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参考。

    课程安排:领导艺术、组织行为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三)模块三:资本运作与资本战略

    进人资本时代,没有资本战略的企业不是现代企业。意欲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该如何实现跨国并购。企业经营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的过程。课程重点解析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和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课程安排:投融资决策、兼并收购与企业重组、公司治理与企业凤险管理。

    (四)模块四:创新经营与企业发展

    逐渐成熟的中国企业又该如何成功战略转型。课程以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为学员梳理创新的种类及规律,探讨创新循环、创新流程及其对战略的启示,通过对颠覆性创新、价值创新和开放式创新三大核心创新方式的展示,为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寻找成长机会并实现可持续成长提供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课程安排:中国企业转型与战略创新、创新营销与品牌塑造。

    (五)模块五:国学精髓与经营哲学

    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人文精神,课程融入了人文精神与管理的内容,希冀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和胸怀,探索与推动“道”与“道”的融合,超越中西贯通,丰富国企高管人员的国学文化底蕴,帮助国企高管人员实现中华文化精髓与西方管理思想的融会和升华。

    课程安排:国学智慧与企业经营、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六)模块六:自我管理与素养提升

    课程关注企业家自我管理和素养修炼,增强学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成就完美人生。

    课程安排:危机管理与公关素养、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企业家形象与礼仪。

   (七)模块七:企业实地考察与交流

    深谙不同管理理念、源自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家,谈笑中分享管理智慧,往来间交流经营心得,直面全球经济风云,掌握世界前沿知识,拓展视野,跨越地域,引领前程。课程特别安排学员走进企业教学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深入企业领略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感受不一样的企业文化。

    四、培训成效评估

    培训成效的评估主要采取两种调查方法:一是培训期间问卷调查,二是跟踪回访学员、企业及省(区)国资委相关领导。调查问卷共发出381份,收回345份;培训项目结束后跟踪回访8次,回访省  (区)国资委相关领导16人,学员代表83人,参观学员企业14家。

    综合以上两种实证调查情况,整理出参训学员与省(区)国资委相关领导对整个培训定制项目(共8期班)的评估反馈结果如下(平均分,满分5分):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师资的评估情况:

    1.关于教师在讲课思路清晰和重点突出方面,得分4.74;

    2.关于教师在课堂控制力和引导学员思考方面,得分4.63;

    3.关于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方面,得分4.03;

    4.关于教师授课内容的启发性方面,得分4.46;

    5.关于教师授课讲义对课程学习的帮助方面,得分3 .98;

    6.关于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满意度方面,得分4 .590

    (二)培训课程设置的评估情况:

    1.关于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不考虑教师的授课水平)方面,得分4.65;

    2.关于课程设置时间的长短方面,得分4.17;

    3.关于课程的深浅程度方面,得分4.42;

    4.关于培训前学员对课程设置是否了解方面,得分4.02;

    5.关于课程设置满足学员的需求方面,得分4.54;

    (三)培训项目管理和服务的评估情况:

    1.关于培训工作人员在听取学员对课程及教师的意见方面,得分4.33;

    2.关于培训工作人员在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方面,得分4.37;

    3.关于培训工作人员在考勤及课堂纪律管理方面,得分4.52;

    4.关于对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整体满意度方面,得分4.380

   (四)评估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整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基本达到了先前的培训预期目标。云南省国资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的相关领导纷纷表示要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一步加强国企高管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合作。昆明钢铁集团和云南锡业集团更是积极推动了与学院单独合作举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前者于2007-2008年委托学院举办了2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后者于2007-2009年委托学院举办了6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和1期财务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

    但需要指出的是,学员希望学院国企高管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在以下4个方面能有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1.增加实践型教师比例

    学员反映,学院师资队伍以清华等知名高校学院派名师为主,也外请知名培训师和成功企业家等优秀实战派师资,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师资队伍中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师资比例稍显不足,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2.加强案例式教学

    被调查学员认为,学院在培训形式上已有很大改进,但传统的知识强化和专题讲授形式仍占比重过大,这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善于思考,渴望互动交流,以此吸收大量信息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相对于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学员更喜欢研究型、互动式的培训方式,特别是案例式教学。

    3.注重调研,强化实效

    培训内容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有无吸引力、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全面了解各方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用性显得格外重要。特别需要强化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增加对拟参训学员需求调研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