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范例6篇

对外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师范文1

学习动力不同语言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就是用来运用的。语言这种工具就是用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外国学生到了中国以后,他们都面临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因此,他们必然要和能给他们提供方便的中国人发生语言关系。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只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就迫使这些留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当然,在最初阶段,留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意思的同时,还可通过身体语言帮助别人理解他们的意思。但身体语言毕竟有限,因此,要想毫无障碍地表达意思,语言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工具。这种环境迫使留学生必须要自觉刻苦地学习汉语。相反的,在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明确,有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多半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有的例如华裔子女,他们的父母因为爱国,因此让他们学习汉语以达到“认祖归宗”的目的,而孩子本身并没有学习汉语的兴趣,他们觉得在国外用不到汉语。因此,这些人在汉语学习上欠缺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汉语的学习也是蜻蜓点水。

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 一)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课本,比如在学习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大量的例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或者可以找出这个词语的同义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让学生分清哪些词语可以进行替换,其意思并不改变,而哪些词语尽管意思相同却不能相互替换。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次朗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使学生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有更敏捷的反应。在海外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及中国国情等,全面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和学生所处地区的文化比较,找出其中与汉语相通或相似的文化点,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把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汉语环境下的学习者由于欠缺汉语沟通和锻炼,因此,很容易丧失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作为汉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不但要为全体学生制定总体的教学计划,还要“因材施教”。同时,对于学生应该“该鼓励则鼓励”。在保证课堂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应该多做游戏,多组织活动,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提高的自身素质

( 一) 加强国际意识,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海外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之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应该有“国际意识”,平等待人,自尊自重,体现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做到举止得体,行为优雅。

( 二) 尊重各国文化,批判性地“拿来”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尊重、理解他国文化,同时也要具有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三) 提高专业能力素养通晓本学科的内容、理论和概念,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在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愉快地与学生沟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范文2

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导致了学生在汉语学习上形成了听得懂,但是却不能说的“哑巴”汉语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通过汉语的经典节目定期放映,诸如汉语歌曲、电视、电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实现汉语词汇的积累和句型的掌握,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流畅,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1借助认知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认知教学法,是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人在认识事物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通过一定的强调与相应的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其对于汉语的语音、字形、语义等多种方面的反复认知和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汉语的语法体系的熟悉度,通过灵活与综合性的运用来实现学生的汉语掌握能力。例如,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语言情况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方式,如联想记忆法、偏旁记忆法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练习方式来帮助其进行生词和语法知识的巩固,进而掌握汉语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利用情景教学法的方式来实现课堂趣味性的提高

所谓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于日常生活的场景进行模拟,进而让学生在更加逼真的环境中,通过模拟对话、模拟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汉语的学习。情景教学法是现今教学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教材在编写上也是将情景教学方式作为设计和考量的重要依据。这是将语言素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用,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例如,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述购物的场景时就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购物来实现词汇、情景和句型的掌握,通过具体的语用背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2.3利用交际教学法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交际教学法的通俗名称为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交际的方式来实现汉语词汇的积累与丰富,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发音缺陷来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进而使得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克服,最终实现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学生,并且能够实现初级语言的掌握。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交际会话或者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交际场景的实际性模拟,最终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词汇量的扩充。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传统礼仪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中华文化之夜的活动,让学生穿着旗袍来进行中国礼仪文化的展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礼仪班学习等方式来实现中国文化礼仪的透彻性了解。

3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范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基本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世界上学习汉语的总体人数已十分可观,且增长迅猛。据有关媒体介绍,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在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扩张。例如:美国某孔子学院,两年前还只有200多名学生选学汉语,如今已超过了1.2万人。汉语学习人数的增加,必然对师资力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作为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仅仅是能说、会写,显然是难以胜任的。

只知道“汉语怎么说”、“汉字怎么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对外汉语教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师的基本要求(条件)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汉语言功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区域交流的感染力。

一、基本的教师资格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在国外碰到许多非汉语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希望有机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将来转行成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传播文化的愿望或出发点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与最终的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最简单的解释:隔行如隔山、看人挑担不吃力。为了弥补国内汉语师资的严重不足,中国汉办也正在着手考虑培养当地人承担日益繁重的汉语推广和培训任务,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取得最基本的教师资格。

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方言迥异。但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官方语言——普通话来授课。我国对普通话的定义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中华书局,兰汉宾,邢向东,2011.3)对外汉语教学所使用的必须是普通话,而不能是方言。目前,在美国的一些机构甚至以广东话作为选人标准。粤语作为一个独特的地方语言,虽然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它毕竟不是中国的全部,更不是官方的通用语言,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简单举例,吴地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湘方言“h”“fu”不分;如何去教授他人?所以,如果要以普通话进行教学,无疑自身的普通话就必须达标,没有准确的普通话发音,显然也是教不好汉语的。

三、扎实的汉语言功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受时间、条件、环境、母语、学习动机等的综合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寻找语言规律,而不是像孩子学母语那样靠耳濡目染。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能够解释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例如,说英语的学生经常会将中文的“是”字与英语的“be动词”等同起来,经常会将句子说成“她是漂亮”,“我是忙”,当老师进行纠正的时候,学生时常会很迷惑的说,英语里这些句子难道不是She is pretty或者I am busy吗?这种时候,老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对句子进行归类,告诉学生中文的习惯是不在形容词前面加“是”,也就是他们的be动词。如果解释不了,学生就无从掌握,对语法点一直保持云里雾里的状态,长此以往也就无法真正的掌握汉语。

四、良好的表达与适时地表扬技巧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博学的内涵,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表达,就是将知识或资讯通过语言述说的形式传递给听众。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外国学生,需要更强的亲和力,更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很难想象你的汉语课堂会生动活泼。外国学生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并用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如何表扬学生,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学习汉语的学生由于自身语言限制,可能会发不出一些特定的音,例如西班牙语学生“d”,“t”不分,法语学生没有读出“h”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一味的去纠正,而是要安抚学生,告诉学生他(她)其实学的不错,然后再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一个成功的汉语老师要学会如何针对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过多的纠正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五、必要的授课技巧

汉语和日耳曼语系大相径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可能会出现学生无法发出某些特定的音,更没有办法解析一些汉字。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会要求学生反复跟读或抄写。这是最简单的教学方法,但也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建立对拼音和汉字的直观印象和联系,反复尝试反复失败,最终老师也只能对此不了了之。例如,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h”“sh”的组合在英语中是比较鲜见的,老师可以在教会学生z、s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试着先发出两个单韵母的音后把舌头卷起来,音就能发的八九不离十了。同时配上手势,形象直观。又如,前些天,我的中文补习班上来了一个新学员,对于写汉字总是心存畏惧,一问原因,原来是学校的中文老师采取了“一个词语抄十遍”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汉字,全班同学自然是叫苦不迭。我就根据她的教材将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个大类。象形字如画画,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指事如标志,上下本末看的很清;会意如故事,一看就明白;形声如英语,也有前缀和后缀。如此一来,她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汉字,也能脱离拼音阅读一些初级汉语读物。美国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将教学课堂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为主,另一类则是学生为主。中国学生从小就处在一个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而美国学生则不然。他们的课堂重心相对的向学生倾斜。不消说,汉语教学上必定是我们这些生在中国从小说中文的外来“和尚”更会念经,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这一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算是满腹经纶,也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上却倒不出的局面。

六、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范文4

1、大专以上学历;

2、在校生大二以上;

3、留学人员可放宽到高中毕业或高三在读。

外语免考条件:

1、国内高等院校专科以上学历证书;

2、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

3、各小语种考试合格证书或者成绩单;

4、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以上证书;

5、新托福考试成绩72分以上或雅思考试5分以上成绩证明;

6、全国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

7、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证。

对外汉语教师范文5

在课堂教学的各因素中,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对其顺利实施有重要影响,因为它不但是教师组织课堂、维持秩序、连贯地实施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一个重要语言输入方式。有效的教师指令语不仅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任务并顺利执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与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相符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准备教学内容外,还要在课堂上正确选择并运用指令性语言,从而使课堂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而综合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汉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与口语课相比,综合课上的教师语言应占更大的比例,但如何恰当地平衡讲练比例,形成语言的内在建构,提高综合课的教师语言质量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研究对象、相关文献研究和指令语使用建议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说明。

一、研究对象

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指令性语言”中的“指令”意为“试图使听话者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目标是引导并促使学生说汉语、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有助于或者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出汉语、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语言都可以被称为“指令性语言”。从狭义上来说,“指令性语言”指的是用于实施教学步骤和用于规范学生行为的课堂教师语言。

本文研究和考察的对象是狭义上的指令性语言,主要包括: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如告知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打开课本并翻到具体页数等;控制课堂纪律的指令,即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制止与学习无关的行为等;实施教学活动的指令,如开始或结束一项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听写、领读、齐读等)。

二、相关文献研究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其上位概念“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多以宏观、理论性、定性的研究为主。

彭利贞(1999)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编制教学语言的必要性等理论性问题;孙德金(2003)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教学语言研究的意义、理论基础和目标以及研究方法。

在这之后,学者们纷纷从课堂教学语言的构成、特点、功能类型等方面定性式地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如白朝霞(2005)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的特点和组织原则;吴艳(2010)对2009年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分析;傅传凤(2011)将教学语言分为课堂用语、教学内容用语和师生交流用语三种功能类型。

只有少数学者以定量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研究,如饶勤(1998)提出了要对教学语言进行量化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分析方法;王祖嫘(2003)收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料,并对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情况作了量化的统计与分析;张婧(2005)同样试图通过语料分析,弄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

另一类是对课堂教师指令语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其中,刘晓琳(2007)对外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形式进行了观察分析。王慧丽(2011)从语料着手,对综合课课堂语言进行了分类研究,包括指令、提问和反馈三种类型,再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得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语言的相关结论。马悦(2013)就实习教师及经验型教师的课堂指令语语用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揭示差异背后教学理念与课堂话语的关系。

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涉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且以初级阶段为主。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不同阶段的指令语应有差别,只有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课堂指令语,才能既保证学生明白学习任务,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无意识的目的语输入。

三、课堂指令性语言的使用建议

指令性语言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指令语的设计,无论是在词语的选择还是句子结构的安排上,都要反复斟酌,并自觉调整自己的用语,以保证课堂交际顺利进行。

(一)词汇的选择和使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面对二语习得者,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使发出的课堂指令语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注意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再加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要求以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即少用甚至不用媒介语,这也给课堂指令性语言中的词汇使用增加了难度。教师在指令性语言的词汇选择和使用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教授最常用的基本词汇。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教师可先教授基本的课堂用语,比如“念”“说”“读”“跟”“一起”等,然后逐渐构造出“你读”“说汉语”“跟我读”“一起读”等句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输入这些常用词汇和句式,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并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行为。随着学生所学词汇量的不断增加,指令语中能使用的词语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在基本不使用媒介语的情况下顺利实施教学活动。

2.词汇的使用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基本保持同步。一个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在发出课堂指令时,常常会随便使用一些学生听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相反地,一个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则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词汇网,网里的每个词语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这张词汇网,使其与学生的语言能力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做到使学生基本明白课堂上发出的指令性语言,不至于使课堂陷入僵局。

3.化难为简。学生大脑中的汉语词汇量是有限的,而教师在使用课堂指令语时,难免会遇到该指令语中的某些词汇并未储存于教学对象的大脑记忆库中的情况。这时由于课堂背景下的交际需要,教师应采用回避、迂回、替代等手段修正该指令语中学生尚未掌握的词汇,使用教学对象已学语言材料,从而达到课堂交际目的。例如,当需要使用指令语“请看倒数第十行”时,学生可能并未学过“倒数”这个词,因此教师可改用“请看从下面数第十行”。

(二)句子的选择和使用

除词汇外,对课堂指令语中句法结构、句子长短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为了使课堂指令性语言语义明确、易于理解,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自觉使用结构简单且已经教授过的句子结构,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量,从而有助于达到“精讲多练”的教学目标。比如“请打开书,翻到16页”可简化为“请打开书,16页”。

当然,教师在使用指令性语言时,难免会使用到学生未学过的句子结构,且在一些非关键课堂教学环节中适当使用一些这样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目的语输入,帮助其建立语感。但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尽量使用简单的、学生已掌握的句子,使指令语简洁清楚,从而快速并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三)变化式地发展课堂教师指令性语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令性语言不是恒定不变的,它要随着教学对象语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是指令性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也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需要对指令性语言做出相应的调整。

汉语教学大致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指令语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建立起有发展关系的指令性语言链,使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把中高级阶段使用的指令语过早地使用到初级阶段,导致学生听不懂,或者把初级阶段使用的指令语延续到中高级阶段,如仍然使用慢语速、简单词语和句子结构等,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发出“打开书”这一指令时,在初级阶段可以用“打开书”或“请打开书”这些结构简单的句子,在中高级阶段则可用“请把书打开”“请把书翻到15页”等结构相对复杂但学生已掌握的句子结构。无论是在初级阶段用难句,还是在中高级阶段用简句,都是不恰当的,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指令性语言的动态性特点。

四、结语

教师的课堂指令性语言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个小枢纽,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课堂指令语或者课堂指令语使用不当,语言教学就会难以有效进行。相反地,教师如果能发出适量的、合适的课堂指令语,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时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语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指令语的使用,并使其不断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2。)

参考文献:

[1]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1999,(6).

[2]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3).

[3]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5,(1).

[4]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傅传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类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

[6]饶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

[7]张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8]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对外汉语教师范文6

关键词:对外汉语;师资培养;三地;硕士班

一、师资培养的意义

为了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能力,使汉语走向世界,需要加快建设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校、富有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国大陆的师资培养

(一)大陆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培养

中国大陆在1956年开始创办并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但长久以来并未在大学学科中设立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名的独立学科。2007年根据国务院指示开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各高校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安排硕士、博士导师来进行对学生的培养。

(二)对学生的修课规定

全日制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学习,专业硕士为两年、学术硕士为三年。本地生修学时间为三年且必须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跟从导师观摩课堂等。学生可以选择报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也可以申请国家汉办或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志愿者教师,以及到各大高校实习听课与教课。在完成修满规定学分和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可以授予其学位。

三、中国香港的师资培养

(一)香港师资培养的现状

香港的大学院校正式开办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的机构不多,大多是与中国大陆大学合作开办。例如,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办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课程。在香港城市大学中设置了与语言相关系所的课程。

(二)对学生的修课规定

香港高校中的必修课程大多包括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交际理论及中文语文测试等五门课程。选修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与非对外汉语教学两种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三方面的专业认识及能力。毕业前所有学生都必须实习,学生需到国外实习10周或15周,指导老师需要教导学生有关备课、上课教学及自我学习等各项教学活动。实习结束后学生将总结经验,完成教W实习报告,报告需要写出对实习的反思和自己亲身体验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香港的大学中对外汉语教学普遍缺乏语言教学实习的环境,因此学生大多到国外进行实习。

四、中国台湾的师资培养

(一)台湾的师资现状

1995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成立华语文教学研究所;2002年起在教育部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成立了华语文教学学科。对外华语文政策委员会成立后,各大学纷纷响应设立华语文系所、应用华语文学系及华语文教育硕士学分班。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至2009年3月31日,台湾高校共设立28个华语文教学中心。

(二)对学生的修课规定

硕士班必须修满30学分并且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才能得以毕业。毕业学分中的21学分必须是修习学位学科的核心课程,其余分为个人的专业科目,经专业老师或导师核查后认证。必修课有汉语语言学和教学实习,选修课包括汉语语言学类、华语文教学类和华人社会与文化类。台湾华语文教学专业的硕士班目的都是在于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能够承担起跨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因此台湾华语文教学重视语言学能力、华人社会文化、华语文教学与教学实习和外语能力并重。

五、三地高校师资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为了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从师资培养结构来看,台湾是最早设立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的地区,并且学位的培养比较独立。相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说,香港的师资培养大部分还是与大陆学校来合作发展的。我认为,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取长补短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因此,需要校与校之间真正实现合作化,创立大陆、香港、台湾高校之间硕士培训集中营等,来积极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老师。从课程内容来看,香港增加了中文语文测试和外语学习为必修课,目的是在于考察学生自身的语文专业能力,审视自己是否具备基础能力去对留学生进行教学。另外,香港的环境独特,大部分人从小受到双语教育,因此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不仅要考察教师的汉语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可以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台湾则是要求学生学习好必修课的同时学好选修课,使其术业有专攻,可以针对留学生课堂的某一科目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莉萍.台湾华语文教学述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