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范例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范文1

对外商务汉语教学和普通对外汉语教学都是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都遵循了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训练原则,开设了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课程。但是由于商务汉语教学强调的是能用流利的汉语进行商务交流和贸易谈判,而基础汉语教学强调的则是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础汉语知识的反复练习,所以商务汉语教学并没有开设基础汉语教学中的精读课。基础对外汉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的技能;而商务汉语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商贸环境中熟练地运用语言能力,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商务关系,所以前者的课程主要展示的是汉语的具体使用环境和生活场景;后者的课程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加强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学习汉语。所以对外商务汉语的课程包括了:商务汉语专业词汇、产品的购买与销售、合同与协议的拟定以及各种商务信函的写作等,全面具体的展现了商务工作中的各种活动。

2、教学对象不同

这里的教学对象不同,仅仅特指学习汉语者的水平层次不同。每个想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学习汉语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想要了解中国;有的人是为了能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有的人则是为了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对于大部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汉语更多的是一种交际工作,他们一般不会从事专业的汉语研究,所以针对这种只需要学习基础汉语的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多注重口语的练习,避免过分强调语法和汉字的教学。还有一部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商务汉语,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和商务知识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汉语零起点的学生而言,要先学习基础汉语一段时间后,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开始学习商务汉语。而对于有了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采用情景交际、案例模仿、实地实习等方法,使学习者掌握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必要技能。

3、教学原则不同

从整体来说,无论是基础汉语教学还是商务汉语教学都强调实用性原则。虽然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对象等方面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都遵循了三个原则:

3.1 交际实用性原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语言表达,比如今天学习了如何买东西,明天学生就可以自己去购物,学生希望自己能够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而在商务汉语的教学中,学生则希望学习到一系列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术语和习惯表达,因为这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必不可缺的部分。所以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无论是教材的选择还是课外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实用性原则。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学生只掌握了课本了上的知识,没有实际运用的能力无疑是纸上谈兵,所以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既有了理论作为基础,又有了实践活动作补充。例如:学生在学习建立账户,报关登记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了教学的有关内容后,组织学生去银行或者贸易公司进行实地的观察和训练。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也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商务活动中能够熟练地运用。

对外汉语范文2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的、多层次的认知心理过程。在认知理论的影响下,阅读模式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交互模式和图式理论等阶段。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刺激过程,是阅读主体(读者)被动译码的过程,影响阅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刺激。古德曼(Good-man)对传统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提出批评,指出阅读是一种心理学的猜谜游戏,阅读是读者通过视觉信息确认自身预测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反对语音先于意义的说法,认为意义已经存在于读者的大脑中,阅读主体(读者)的视觉对文字的处理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们的猜测。后来,研究者们发现阅读过程不是被动的解码过程,也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一个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方式的交互阅读过程。阅读活动既是阅读主体(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也是阅读主体(读者)与阅读客体(文本)的对话。和交互模式紧密相关且极为接近的是关于知识表征的理论,即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阅读主体(读者)的认知结构(图式)直接影响阅读活动,阅读主体(读者)的认知结构(图式)的范围越大,可分辨度和巩固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对阅读客体(文本)的加工和理解。与此同时,阅读文本中新的知识信息也会进一步扩大读者的认知结构(图式)。可以说,这些阅读理论的研究对对外汉语的阅读教学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然而,却都是重视阅读的心理机制、信息处理、阅读行为、阅读策略等内容的认知研究,而对作为社会人的阅读主体在课堂上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对情感因素影响阅读活动的机制研究甚少。实际上,阅读过程不仅包括阅读的认知因素,还包括阅读主体的情感因素,阅读课堂教学不仅要遵循语言学自身的规律,还要结合留学生的阅读心理进行灵活的调整,要关注阅读过程中制约阅读活动的各种情感因素,而“阅读疲劳”就是影响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情感变量(affectivevariables)。

二、“阅读疲劳”的界定

1.什么是“阅读疲劳”作为一个影响阅读活动的重要情感变量“阅读疲劳”在阅读学中还未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被提出。而事实上对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以及阅读心理学相关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对“阅读疲劳”进行必要的界定。我们认为“阅读疲劳”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阅读疲劳”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阅读主体因生理或非生理因素导致的阅读效率降低的现象;狭义上是指阅读主体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里,因非生理因素导致的在提取语言代码所含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主体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加工处于停滞、难以持续的消极被动的情感状态,主要表现为阅读主体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精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走神”“烦躁”、“倦怠”等现象。

2.“阅读疲劳”的理论依据“阅读疲劳”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它是外部刺激导致的阅读主体在正常的课堂阅读活动中普遍出现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情感现象。人本主义心理学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认知活动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因素,当人的情感因素压抑或抹杀时,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得不到实现和发展。培养积极情感会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认知活动的顺利发挥。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应避免“阅读疲劳”这一消极情感变量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和培养阅读者的积极情感,促进阅读者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自我积极评价,避免“阅读疲劳”。“情感过滤假说”则为“阅读疲劳”如何影响阅读行为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上解释。“情感过滤假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由西方语言教育家提出,其主要目的是解释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观点是“情感过滤是一种内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是“阻碍语言学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心理障碍”[2],其情感过滤的过程是:语言输入———情感过滤———语言习得机制———习得语言的能力。如果“情感过滤”强,大脑就会形成障碍,语言输入就会被过滤,如果“情感过滤”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能顺利地进入语言习的机制,产生语言习得。“阅读疲劳”给阅读主体增加了情感障碍,影响了阅读行为的顺畅进行,阻止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习得。“阅读疲劳”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是可控情感,是由非疾病的因素导致的使阅读行为难以持续的心理现象,而且持续的时间较短,会随着课堂阅读行为的结束而消失,这与医学上的“阅读障碍”“阅读苦难症”“阅读无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属于不同的范畴。

三、汉语阅读课堂教学中“阅读疲劳”的动因调查

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阅读疲劳”作为一个消极情感,对语言输入存在过滤,阻碍着阅读主体对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习得,破坏了阅读行为的顺利进行,给我们阅读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加大了阅读课堂教学的难度。从理论上讲,“阅读疲劳”存在于一切课堂阅读行为之中,可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的阅读教学,下面我们以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教学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阅读疲劳”在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和成因,由于受到来华留学生数量的限制,我们2011年3月和2012年6月前后两年对同一年级的89位海外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海外留学生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阅读疲劳”,“阅读疲劳”在汉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究竟哪些非生理因素是导致“阅读疲劳”的重要因素呢?我们从阅读文本、阅读行为、教师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是以身体健康的留学生为对象。参加这次调查的89名留学生,来自7个国家,见下表:其中女生52名,男生37名,使用的教材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阅读教程》第三册(王世巽、刘谦功、彭瑞情主编)。这些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情况是:具有中级程度的汉语能力,语言水平不高,知识储备还不充分,阅读技巧、阅读策略还在形成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阅读障碍。我们的调查涉及三个方面六个测试项。要求留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分,打分标准分为三级:在该情形下“经常”出现“阅读疲劳”(2分);“不经常”(1分);“不会”(0分)。6个动因测试项中,①②③是文本方面的原因,从列总数的相对频率计算出的百分比最高,“经常”达到58.1%,“不经常”达到47.1%,说明文本方面的因素是导致“阅读疲劳”的首要因素,其中①与文本的语言难度有直接的关系,以1.36分位列第一。说明文本语言障碍越多,“阅读疲劳”越容易出现,语言障碍是“阅读疲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②与文本题材有关,课文内容没意思的实质是题材缺乏生活性和实用趣味性,在我们考察的6项动因中课文缺乏实用性、趣味性也是导致“阅读疲劳”的重要因素,平均分为1.303。③与文本内容的长度有关,位列第五,说明课堂上阅读时间的长短不是导致“阅读疲劳”的主要原因。④⑤是阅读行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涉及留学生的两大不良阅读习惯,从列总数的相对频率计算出的百分比比较高,“经常”为29.7%,“不经常”为39.6%。可以看出不良的阅读行为是导致“阅读疲劳”的第二大因素。#p#分页标题#e#

一般来说,文本难度越大,主体“频查词典”“回视”等不良阅读习惯也就越明显。但是在阅读教学中,碰到语言障碍,留学生应学会运用相关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跨越障碍以避免阅读行为的中断和停滞,“文本的语言难度”应是语言输入方面的原因,不良阅读习惯则属于主体可以避免的主观因素,两者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分属不同范畴。这两大不良阅读习惯都严重影响主体阅读的积极性,分散注意力,容易诱发“阅读疲劳”,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频繁查字词典”和“回视前文”等凸现出留学生在碰到语言障碍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运用有关阅读技巧来协助解决障碍。这符合中级阶段低年级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情况———汉语知识储备不足,相关图式不充分,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⑥与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关,位列第六,从列总数的相对频率计算出的百分比较低,“经常”12.1%,“不经常”13.3%。这说明,在中级阶段的阅读课上,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但在诸多动因中教师不是导致“阅读疲劳”的关键因素。这一结果与阅读教学特性相符,即阅读教学是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心理认知的过程,阅读主体的阅读行为是阅读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阅读认知活动的外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总之,在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不合适的文本是导致“阅读疲劳”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不良的阅读行为,最后才是教师的教学。

四、解决“阅读疲劳”的对策

1.控制文本语言难度,加强教材的同步性、生活性、实用趣味性从上面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在与阅读文本有关的①②③三种情形中,经常出现“阅读疲劳”的同学有42人次,占所有“经常会”出现“阅读疲劳”的同学的52.5℅,可见文本问题是导致“阅读疲劳”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要解决文本问题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控制文本的语言难度,注意配套教材知识的协调性和同步性。文本的语言难度是导致“阅读疲劳”的最主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阅读主体的阅读行为频繁受挫,那么他的阅读动机和阅读热情就会被磨损,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思想不集中等“阅读疲劳”现象。阅读文本的语言难度主要体现在字、词、句上,那么如何控制字、词、句的难度呢?克拉申(Krashen)提出语言难度适中的标准是i+1。即文本的难度应该超出阅读主体的水平,但只能超出1,1在这里是一个变量,它与文本的长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1999),中级阶段低年级留学生的汉语阅读的“i+1”是阅读生词量不超过3%、无关键性新语法点,阅读一般性文章和较为复杂的应用文时,速度不低于120字/分,理解准确率80%以上。具体来说,字词的难度比较容易控制,可以量化,如严格控制生词量,提高常用词的复现率等,但句子及更大的语法单位的难度就很难量化。句子的难度涉及多方面的语言因素,如句法、语义、语用和修辞、语境、篇章等。我们认为除了要按照等级大纲要求编写教材外,还要注意配套教材使用的同步性,阅读文本中出现的句法以及语义和语用、修辞等现象一定要在配套教材中预现,尤其在综合课中。如果阅读文本和配套教材缺乏协调性和同步性,那么不仅使各个技能训练脱节,而且还增加了文本的难度,导致“阅读疲劳”的产生。因此,控制生字词的数量、提高常用词的复现频率、注意配套教材知识的协调性和同步性,可以控制文本的语言难度,减少“阅读疲劳”的产生。

其次,要努力提高文本的生活性、实用趣味性,增强文本的吸引力。阅读文本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影响留学生“阅读疲劳”的第二大因素。文本的趣味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刘询,1995),“影响趣味性的因素有:文章题材、思想、语言风格、版面设计等,而趣味性针对的主要是课文,即选材问题”[3]。要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关键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课文过多强调教育意义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选材思路。正如赵金铭(1998)指出: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要想内容有意思,首先要突破一些旧框框,比如我们编课本首先考虑,“要有思想内容”、“要富有教育意义”、“要弘扬中华文化”,岂不知就是这些使得我们编课文时束缚太多,顾虑太多,结果是教材缺乏灵活性和时代感。我们认为中级阶段低年级的阅读文本在题材上应注重生活化和时代感。除了一些传统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外,还应选择一些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如教育、饮食、娱乐、交际等生活化、富于时代感的文本。

题材的生活化和时代感一方面可以减小文本的难度,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文本的吸引力,可以大大减少“阅读疲劳”的出现。同时,教材编写应严格控制文本的字数。文本的长度也是诱发“阅读疲劳”的一个主要因素。文本越长,留学生的阅读时间就越长,也就越容易产生“阅读疲劳”。究竟多少字的文本适合中级阶段低年级留学生的阅读实际?根据有关学者①的考察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中级阶段的低年级文本的长度应当控制在400~550字之间为佳,最好不要超过600字。其实,文本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阅读教材的编写问题。一套语言难度适中、知识协调同步、趣味性强、长度适当且兼顾语言技能的阅读教材可以有效地减少、避免“阅读疲劳”的产生。

2.加强汉语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的教学和应用“碰到多处语言障碍”是导致“阅读疲劳”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方面是由于文本客观地存在着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知识,但另一方面与阅读主体汉语知识积累不够、图式知识不足、不能成功地使用汉语阅读策略、阅读技巧也不无关系。按照图式理论,在阅读过程中,主体运用图式知识对所阅读的文本主动解码,主体对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理解文本,越容易进入阅读状态和文本当中,从而也就不容易产生“阅读疲劳”。

除此之外,频繁查字词典、不跳跃阅读障碍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极容易导致阅读行为中断,推论、预见、概括策略不能通畅地应用,使主体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差,阅读效率低,会严重影响主体的阅读热情,挫伤主体的阅读动机,从而不可避免地促使“阅读疲劳”的产生。因此,需要根据阅读课的性质及课程特点,加强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教学,提高主体的阅读能力,使阅读主体熟练地通过阅读技巧、阅读策略跳过语言障碍。#p#分页标题#e#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4]。它不仅包含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文章的内容、猜测文中生词的大意、略读、跳读等,还包含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掌握一些列阅读策略的阅读主体当阅读行为受阻时,会灵活成功地采取合适策略解决阅读中的困难。我们应加强阅读策略的教学,通过有关阅读策略训练,培养阅读主体运用有效阅读策略提高自身阅读水平,保证阅读行为的顺利进行。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外语阅读课堂教学应与显性或直接式(direct)的策略训练方式结合,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则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速度变化上的差异,发现实验前后两组组内的阅读速度显著提高,分别为实验组p=0.000;对照组p=0.001。证明了“阅读策略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方面已经显示出强大优势,说明策略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流利性具有明显的直接作用”[5]。因此,在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加强汉语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的教学可以提高阅读主体调整并采取适当的阅读策略克服知识障碍的阅读能力,有利于阅读行为顺利进行,从而有助于避免“阅读疲劳”。

对外汉语范文3

学习动力不同语言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就是用来运用的。语言这种工具就是用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外国学生到了中国以后,他们都面临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因此,他们必然要和能给他们提供方便的中国人发生语言关系。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只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就迫使这些留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当然,在最初阶段,留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意思的同时,还可通过身体语言帮助别人理解他们的意思。但身体语言毕竟有限,因此,要想毫无障碍地表达意思,语言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工具。这种环境迫使留学生必须要自觉刻苦地学习汉语。相反的,在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明确,有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多半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有的例如华裔子女,他们的父母因为爱国,因此让他们学习汉语以达到“认祖归宗”的目的,而孩子本身并没有学习汉语的兴趣,他们觉得在国外用不到汉语。因此,这些人在汉语学习上欠缺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汉语的学习也是蜻蜓点水。

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 一)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课本,比如在学习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大量的例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或者可以找出这个词语的同义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让学生分清哪些词语可以进行替换,其意思并不改变,而哪些词语尽管意思相同却不能相互替换。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次朗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使学生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有更敏捷的反应。在海外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及中国国情等,全面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和学生所处地区的文化比较,找出其中与汉语相通或相似的文化点,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把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汉语环境下的学习者由于欠缺汉语沟通和锻炼,因此,很容易丧失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作为汉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不但要为全体学生制定总体的教学计划,还要“因材施教”。同时,对于学生应该“该鼓励则鼓励”。在保证课堂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应该多做游戏,多组织活动,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提高的自身素质

( 一) 加强国际意识,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海外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之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应该有“国际意识”,平等待人,自尊自重,体现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做到举止得体,行为优雅。

( 二) 尊重各国文化,批判性地“拿来”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尊重、理解他国文化,同时也要具有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三) 提高专业能力素养通晓本学科的内容、理论和概念,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在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愉快地与学生沟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对外汉语范文4

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调查,结合相关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为了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关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由个体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也指人们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培养兴趣指从目的性教育人手,通过消除心里障碍,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深层学习和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引导他们掌握汉语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现代汉语课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对语言文字功底的夯实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要逐步摆脱这一困境,让学习者在实现自身学习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联系方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互相影响和补充,并不彼此冲突,它们两者一起构成了现代汉语,构成了今天的汉语环境。地处方言区的高校,生源具有多方言性,这为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渗透汉语方言内容提供了良好环境。方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民俗,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心理和地理历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内容,重视方言调查材料,联系学生熟悉的方言特点,以其母语为例说明问题,对照汉语方言知识进行讲解,列举方言材料进行语言现象阐释,能够化枯燥为鲜活、化繁琐为简明,更容易产生共鸣。南昌方言用“坐习子”代替普通话“赶时髦”,用“麻”代替“钱”,“且了佛”意思是“玩完,终结”。这一类词语很多,多为南昌方言的特色词汇。南昌方言区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音时,除了纠正方言读音外,还要重视方言词语辨证,把常用方言词语收录下来,用普通话加以注释和解说,使南昌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时不夹杂方言词语,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方言可以增进感情。充分利用汉语方言材料学习现代汉语,生动、有趣,使人感到亲切,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上各个因素的综合效应,直接影响着学生情感和教学效果。Paekard对课堂气氛与汉语学习的关系作了说明,并且比较了不同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体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了语言教学的新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多而且复杂,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以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为基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冲破种种顾虑,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之间真诚、自由的对话过程,为所有学生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心理学习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大大提高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现代汉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进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第三,提高教学内容难度。现代汉语与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衔接、相互脱节,造成语言知识大量重复讲解,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一种语言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语言项目,就教学内容来看,其难度的考察与划定,与智力和非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句1]。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采取“拔高”教育,在内容上拓宽,在理论上加深,有助于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是二十世纪语言研究两大学派,前者侧重研究语言的实体,后者侧重研究语言的功用。

尽管这样的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把这一类新知识、新理论吸引进来,及时、合理地融人教学中,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2采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于1918年产生于哈佛大学,自实施以来,通常用于医学、工商管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为它对于加深学生理论认识、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在选取案例时应特别注重以下原则。第一,引人双向互动。教与学既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又是彼此相互影响的行为。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以“一言堂”为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双向互动强调教学平台上的师生交往,注重教与学双方密切协商、探讨,推动了课堂中沟通方式的变化。在论及互动时,Auwright指出:“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事实,因为在课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经过人与人的交互过程。”班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在演“独角戏”,代之而起的是教师的积极引导,既作为导演,又作为演员,督促学生学习、思考,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创造“教”的机会,把难以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巩固了相应的知识,体验了参与教学的快乐感、成就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关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具有不少这方面知识储备,尽管在知诊矽卜现形态上掌握得零碎不整,但为互动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论教”,大力促进师生互动、互惠共赢,唤醒学生大脑深处对知识的崇敬,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修辞格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修辞的学习提供极大自由发展空间。第二,尊重个性需求。个胜差异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由于不同学生群体在性别、性格、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方式、表达特点、知识结构、语言潜能、语言基础、未来取哑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导致在现代汉语课程学习上运用不同的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统一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构架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客体必须适应风格各异的个性需求,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他们的特长、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将他们视为有价值的个体,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R.赖丁和s.雷纳指出的“利用个体差异来促进独立的学习,而不是约束、限制或降低学生的发展潜能”。#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范文5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许多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开始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1978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前身校)正式开设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1982年“,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正式确立。改革开放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受到重视。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规范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把对外汉语教学列入规划,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

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在一项通知中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出4000万。从2004年底到2010年,我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师资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缓解师资荒问题,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本科专业。截止2010年,全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达285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全国每年的招生人数约为1.5万人。[2]

二、福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

跟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相对较晚。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发展现状,笔者拟对福建已经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进行梳理,对各个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毕业生从事职业、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调查取证和资料整理,研讨当前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对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概况

近十年,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引起了福建高校的极大的兴趣和重视,各个高校纷纷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福建,最早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为华侨大学,于2001年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并于2002年开始招生。截止2011年7月,福建省共有11所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除厦门大学(2008年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外,其他办学规模较大的省属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其中还包括一所民办大学(仰恩大学)。福建省对外汉语人才的数量也随快速增长,以各高校的招生名额(见表1)为基数进行统计,目前福建高校已经培养了约1700名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生,在读的约2630名。从招生时间上看,2008年、2009年是福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开办的高峰年: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和武夷学院三所大学开始招生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2009年厦门理工学院和仰恩大学开始招生。在其他年份,每年均有一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招生名额上看,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每年招生数量都控制在30人,是福建高校中招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数最少的高校之一;华侨大学作为福建省首个招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招生数额,2011年的招生计划为160人,为全省之最;漳州师范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虽然开办得比较迟,但在招生计划上却大幅度超过其他高校,2011年计划招收95人。集美大学排名全省第四,招生计划为80人。泉州师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招生名额都是60人。从学费上看,大部分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收费跟一般本科专业的收费标准一致为每年3600元人民币。华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收费标准高于其他高校,分别为每年3900元人民币和5000元人民币。其中,收费标准最高的为仰恩大学,每年的学费高达14000元人民币,差不多是其他高校收费标准的四倍。

(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比较

在“培养目标”上,福建省11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其次,就是要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除了福建师大提出“海内外兼招”、华侨大学要“精通计算机”和武夷学院提出“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较“与众不同”的培养目标外,大部分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呈现出“质化”、“雷同”的现象,没有形成各自的鲜明特色。

(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业方向”比较

各个高校制定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差异,除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内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两个就业大方向之外,有的高校指出还可从事“经贸”、“商务”、“记者”、“语文老师”、“文秘”、“翻译”、“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就业方向“动机”最单纯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就是专门为培养“海内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涉外交流”的人才;就业方向最有“远见”的是龙岩学院,明确提出可向国外“孔子学院”输送汉语教师。就业方向的迥异与各个大学制定的对外汉语课程息息相关。

(四)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比较

目前福建省各个高校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语言类和教学法类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四门课程都是每个大学必开的课程(除厦门理工未列出《语言学概论》外)。在《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设置上,各个高校的差异较大:只有泉州师院、漳州师院、闽江学院、龙岩学院和仰恩大学等五所大学将《国外汉学研究》课程列入主要课程中;只有莆田学院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列入主要课程中;只有福建师大和厦门理工将《对外汉语教学法》列入主要课程中。各个高校在文化类和文学类课程设置上的差别很大。除了《中国文化概(通)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其他主要课程的设置均有明显差异。只有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将《跨文化交际》列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集美大学、莆田学院、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未将《西方文化礼仪》列入专业主要课程。另外,只有华侨大学、福建师大、莆田学院和武夷学院将《文学概论》作为主要课程;《外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受重视的程度比《中文写作》高很多,分别有七所和八所高校将其列入主要课程,而写作课只有四所高校将其列入主要课程。在11所高校中,只有厦门理工学院将《中西文化比较》列在主要课程中。虽然所有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都重视英语教学,但在英语主要课程设置上也是波动很大。只有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完整的将《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英汉翻译》列入对外汉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华侨大学只将《英汉翻译》列在主要课程中,而福建师大则只缺《英汉翻译》这门课。《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只在华侨大学和福建师大的主要课程单中见到。《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也不受重视,分别只有两所和四所大学把它们列入主要课程。#p#分页标题#e#

(五)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就业率

2006年6月,福建省第一届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华侨大学毕业,毕业生中有63人选择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占了总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47%。[3]2010年华侨大学共有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70多名,其中35名毕业生参加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近20名毕业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4]由此可见,在华侨大学超过一半以上的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和继续在国内升学攻读研究生。通过笔者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届、2009届、2010届和2011届等四届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的调查结果发现,仅有8.3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不足10%。20.83%的毕业生选择到公司企业上班;20%的毕业生考上了公务员;6.67%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3.33%的毕业生在语言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5%的毕业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14.17%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的研究生,在国内高校里继续深造;20%的毕业生到东南亚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还有6.67%的毕业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处于“未就业”状态。

(六)近十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比较

福建省11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从2002年至2010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每年都是呈现逐年递增现象,说明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被广大考生所接受,同时也说明了该专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另外,该专业每年的最高分和最高平均分基本上都是分布在福建师范大学,说明了福建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考生心中的“热度”影响高于其他高校。较高分数的考生主要分布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三所大学。漳州师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虽然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年份较晚,但是这三所大学近年来的年录取平均数都相当的高,甚至已经赶超过部分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2009-2010年两年中,厦门理工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录取平均分都较大幅度高于同年度的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武夷学院和闽江学院,一下子上升到第四位,成为对外汉语考生“争宠”的高校之一。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各个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高校在创办年份、招生人数、学费标准、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主要课程、毕业生从事职业和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等方面的立体呈现,我们发现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福建高等院校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短短十年已经有11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和考生素质逐年提高,充分说明了该专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赢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和青睐。同时,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在设置“培养目标”上出现“质化”现象,甚至“雷同”模式。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其自身在留学生资源、专业师资、海外实习基地、本地人文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路线。只有结合本校实际,才能在最大限度内利用有效资源建设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才能培养出多元人才,满足不同社会需求。

对外汉语范文6

周健(1998)认为,目前所实施的汉字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国内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一致的。描红、临摹、抄写和偏旁部首的分析都是常用的手段。事实上,作为汉字初学者,留学生与中国小学生之间有很多区别,小学生上学之前已经习得了很多词和句子,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但是留学生对于形音义的学习同步进行的。另外,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汉字教学通常依附于综合课,很少单独开课,教学内容与综合课内容基本一致,一开始便教授“你好、请问、谢谢”这些难写的汉字。此外,在学习汉语的初期,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学习负担很重。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当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单独开设汉字课。但因为缺乏合适的教材,汉字课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汉字教学方法

(一)基本的汉字教学原则1、赵金铭先生曾提出过“先语后文”的四步教学方法先进行口语交际,只学口语,不学汉字;初步掌握口语以后,开始识字,只看字不写字;认识300个汉字之后,学习描红;学习写汉字,听说读写同时进行。2、合理安排识字顺序有关识字顺序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吕必松(1999)指出:教授汉字应当遵循如下规律,笔画由少到多,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由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先教常用部件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认字数量。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1、针对初学者的教学策略

新说文解字法:

使用一切认知手段: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用理性和荒诞,来帮助初学者学习和记忆汉字。“形象法”:例如“口,日,山”之类的象形字。“描绘法”:如“早”:太阳(日)在教堂上的十字架上升起,预示早晨的到来“;联想法”:如“左右”:“左”下边是“工”字,可以联想成Z,是zuo的首字母;“右”下边是“口”字,人们用右手吃饭,这样便可以形象地区分“左右”二字;“说明法”:如“休”字:人在大树边,表示人在树荫下休息;如“男”字:男人在田里劳动。“谐音法”:“离”与Leave谐音“;哭”与cry谐音。“比较法”“,千”与“干”“,此”与“比”等字应通过比较来鉴别。“组合法”:如“解”字,“角刀牛”即为“解”;“赢”字,“亡口月贝凡”即为“赢”。

2、学生入门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以教学部件为主的教学策略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好部件是学好汉字的基础。崔永华(1997)认为,汉字拆分出的部件单位越少,越容易被记住;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可称谓性越强,越利于识记字;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有理性越高,越利于识记。跟笔画和整字相比,部件是最理想的。部件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视独体字的教学。优先考虑构字率高的独体字,在教学中要提早出现,为后面的汉字教学做铺垫。如“人、口、八、木”等字;注重对比分析。一是形似部件的对比。如“牛、午,广、厂,木、禾”;二是结构对比。如“兑、况,呆、杏,部、陪”;注重汉字结构教学。不但要教授一个汉字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还要强调部件的排列方式。

(2)重视声符的表音作用策略

重视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这样既能利用汉字表音功能的积极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留学生从小就形成的善于将字形和字音相结合的习惯。柯彼德(1995)认为,在说明形旁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在汉字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发挥声旁的潜在优势,应当努力完善从汉字的表音功能出发的汉字教学体系。柯彼德进一步提到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学会“太”和“心字旁、三点水、金字旁、肉月旁”等形旁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教授“态、汰、钛、肽”等汉字,为的是使学生学习带有“太”声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声旁与形旁的互补作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字义,也不要求其会写会用。

(3)重视意符的表意作用策略

第一,意符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属,有助于分辨形近字。例如:“拥、佣、痈、涌”这四个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但是通过意符,可以弄懂这四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抱”需要用手,因此成为“拥”;“仆人”亦是人,因此而成“佣”;“恶性脓疮”视为疾病,进而形成“痈”;“水冒出来”形成水的一种运动,是为“涌”。第二,针对组字能力强的意符,可以根据汉字的不同意义,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类别学习。例如,汉字中用“口”作形符的汉字数量达到100多个,我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用口吹的器具:喇、叭、哨;用口喝的液体:咖、啡、啤;口腔的不同部位:唇、咽、喉;模仿不同的声音:哈、嘿、哼;动物口的不同动作行为:叼、叮、啄;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鸣、吼、啸;人类口的普遍动作:吃、喝。汉语教师可以把这些汉字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比较和学习。第三,在利用意符作为部件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将同属于一个语义场的形符联系起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集中由同一个形符构成的汉字时,可以把与这一形符同属一个语义场的其他形符一起学习。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来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对外汉语范文7

1汉语和英语主干成分的语序对比

在语序上,汉语和英语都是主谓宾结构。通常情况下,汉、英的主干成分和语序是相同的。下列5种基本句型的扩展、组合、省略和倒装等变式形成了汉英中复杂多样的句子。

(1)英语句型:SV=subject+intransitiveverb(主语+不及物动词)汉语句型:主语+谓语Thebellrang.门铃响了。在这种句型中,汉英可按本来的语序翻译。

(2)英语句型:SVC=subject+linkingverb+subjectcomplement(主语+系动词+主语补语)汉语句型:主语+动词+补语Sheismygirlfriend.她是我女朋友。上述句型中,汉语句型中的动词变化相对较多,其补语是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而英语句型中是系动词,其后的部分则是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和状态的。但在这种句型中,汉英也基本上可按照本来的语序翻译。

(3)英语句型:SVO=subject+monotransitiveverb+directobject(主语+单宾动词+直接宾语)汉语句型:主语+谓语+宾语WestudyChinese.我们学习汉语。汉语和英语中大多数动词都可作为单宾动词。且汉英的宾语都主要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结果。在这种句型中,汉英也是可以按照本来的语序翻译的。

(4)英语句型:SVoO=subject+ditransitiveverb+indirectobject+directobject(主语+双宾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汉语句型: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TheteachergavemeaChinesebook.老师给了我一本汉语书。宾语分为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这两种宾语在汉语和英语中均存在。间接宾语主要指人(或动物),直接宾语主要指物或指事。此句型中,汉英基本可以按照本来的语序翻译。

(5)英语句型:SVOC=subject+complex-transitiveverb+object+objectcomplement(主语+复合动词+宾语+宾语补语)汉语句型:主语+谓语+宾语+补语TheycallhimJerry.他们叫他杰瑞。此类句型也基本可以按照本来的语序翻译,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句型中“补语”与英语句型中“宾语补语”的对应。汉语中,此句型的最后一部分大多是补语,是对前面宾语的补充和说明;英语中,某些及物动词的宾语后面还需加上补足语,才能使意思完整。

2汉语和英语修饰成分的语序对比

修饰成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附加成分。在汉语中,附加成分主要指定语、状语、补语,在英语中主要指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或主语补足语)等。附加成分的语序在汉、英语中差别较大,所以汉语和英语修饰成分的语序对比,主要是指定语、状语等位置的异同。

(1)定语1)单词作定语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一般前置。Sheisabeautifulgirl.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但下列单词作定语时应后置:alive,present,possible,available,responsible,concerned,needed,involved等形容词或分词作定语时常须后置。Howmuchmoneyisavailable?多少钱是可得到的?英语中,如中心词是由some,any,every,no等构成的复合代词充当,其定语须后置。They'veeateneverythingelse.他们把其余所有的东西都吃掉了。汉语中副词不作定语,英语中有时用副词作定语,英语中副词作定语时通常后置。Lifethereisfullofhappiness.那里的生活充满了快乐。需注意的是,汉语和英语虽然都将定语前置,但具体位置又有所不同。在汉语中,定语连用时,首先是表明事物本质的定语,其次才是表示规模大小、力量强弱的定语。且定语的排列顺序是由重要到次要,由大到小,由专有到一般。而英语则恰好相反。anewinternationalpoliticalorder国际政治新秩序2)短语作定语在英语句子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而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则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SouthKoreanisourcloseneighbourseparatedonlybyanarrowstripofwater.韩国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3)从句作定语无论是限定性定语从句,还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英语中一般都须后置;而与英语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对应的部分在汉语中多前置,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相对应的部分和英语语序相同。ThisisthepersonwhichItoldyouabout.这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那个人。Theplane,whichtakesonlyonehourtogetthere,isquickerthanthetrain,whichtakessixteen.飞机到那儿只要一个小时,比火车快,火车到那儿要十六个小时。

(2)状语1)单词或短语作状语英语的状语有三种位置,即句首、句中和句末,而汉语中副词或副词短语作状语时一般不放在句末,通常放在句首或句中。在以上的三种位置中,放在句中的状语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处于谓语动词之前,尤其是表示“强度”、“频度”的副词,如“经常”(often),“总是”(always),“很少”(seldom),“从不”(never),“通常”(usually),“几乎”(almost),“几乎不”(scarcely),“逐渐地”(gradually)等。SheoftenspeaksChinese.她经常说汉语。除上述表示“强度”、“频度”的副词外,英语中其他状语一般位于谓语或宾语之后(不包括表示强调的)。昨天下午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功课。Thechildrenwentovertheirlessonsearnestlyintheclassroomyesterdayafternoon.或:Yesterdayafternoonthechildrenwentovertheirlessonsearnestlyintheclassroom.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的第二种句子形式强调时间。汉语句子中,同时出现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时,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而英语则完全相反。如果还有方式状语,在汉语里的通常顺序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英语也是完全相反。此外,同一句子中如有两个时间、地点状语,汉语按照较大单位到较小单位排列,而英语恰好相反。如:Johnworkshardonthefirmeveryday.约翰每天在公司里努力工作。2)从句作状语英语的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既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末。放在句首时,其语序与汉语的语序一致;放在句末时,其语序与汉语的语序相反。如:ThingsweredifferentwhenIwasachild.WhenIwasachild,thingsweredifferent.我年幼的时候情况和现在不同。Iwillfollowyouwhereveryougo.Whereveryougo,Iwillfollowyou.无论你去哪儿,我都要跟着你。放在句首或句末均可与汉语的语序一致的原因状语从句。Becauseheissick,hedoesn'tgotoschool.因为他病了,他没去上学。放在句首且与汉语的语序一致的让步状语从句和表比喻、象征的方式状语从句。Aspeoplethought,heisamurder.像大家想的一样,他是凶手。放在句末且与汉语的语序一致的结果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Heissmarterthansheis.他比她聪明。放在句末且与汉语的语序不一致的有表方式、状态的方式状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YoumustdoitasItellyou.你必须照我说的那样去做。#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范文8

汉语口语教材的编排方式集中体现了语言教学和教学法的成果,因而教材内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在三级目标内容关于“说”的技能有如下描述“能描述个人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活动或一段经历;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做出明确的表态,并能简单描述某一现象或状况;能讲述简短的故事等”,由此可见,短文是中级口语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文交际角色的编排

口语教材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运用汉语得体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因此教材的课文、会话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参与会话的角色同样也要适合学生的身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五部教材所编写的会话角色进行考察,结果如下表: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五部教材的会话包括外国人之间的交际(FF),中国人之间的交际(CC),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交际(FC)。人物的国籍有的可以从名字上看出,有的可以从课文的插图中看出,有的可以从谈话的内容中得知,但有些课文的交际角色比较模糊,可能是中国人,也可能是外国人,因此无法判断他们的国籍。

课文编排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中级口语教程》课文编排特点《汉语中级口语教程》的特点是情景会话与成段表达并重,每课由两部分组成:一篇会话课文和一篇短文。会话课文是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这些话题是编者集多年教学之经验,从外国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能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会话内容实用、有趣,设置的语境能让外国学习者感到亲切自然,乐于参与其中。短文的内容多是选自报刊上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有人物情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大多短文经过编者精心改写,非常适合学生读后复述,练习成段表达。这符合学习者在中级阶段的水平和要求,到了中级阶段,学习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逐渐由语句向成段表达过渡,成段表达也是培养中级阶段学习者口语输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阶梯汉语》课文编排的特点《阶梯汉语》以功能为纲编写,突出语言的功能作用,课文一和课文二的编写注意同一功能在不同情景使用的区别,在不同的情景下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根据不同的角色说话。中级阶段,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学生在不同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说合适的话,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在选材上,注意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结合,选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句式都实用的新鲜语料,而且语料适合中级学生的水平,学生学了能够用上。

(三)《中级汉语口语》课文编排的特点课文内容紧紧围绕外国留学生的在华生活,选取留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情景,以安娜、玛丽、麦克、王峰等主要人物贯穿始终,赋予人物鲜明的性格,让不同性格的人说不同风格的语言。课文情景丰富,有学校、医院、联欢会上、服装店内,中国人家里,夜校、马路上等多个交际场所。课文的交际内容与留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FF类和FC类的交际比率分别占到23.28%和60.27%。编者注意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淘汰已过时或者即将过时的语言,把一些社会新生事物的介绍及有关的会话内容收入到课文之中。

(四)《发展汉语》课文编排的特点课文选择目前网络、报纸、电视上的热点问题,有些课文选取畅销书或流行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并安排了一些相关的对话,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学习并开口说话的兴趣。具体到每一篇课文的选材,尽可能选择多方面的观点和看法,一方面便于学生的模仿练习,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有的说而且愿意说。课文内容多样,且形式多样,《属相与性格》介绍了中国的十二生肖及其不同属相的人的一些性格特征,《理想的丈夫和妻子》以回答问题的测试形式展现了婚姻这一传统话题等,这些富于变化的形式,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汉语口语速成》课文编排的特点此教材课文“尽量选取和加工真实语料”会话课文与短文相结合,把当代中国的人生百态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如《邻里关系》、《夫妻之间》等课文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人生活中的一角。很多课文内容深刻,交际性强,容易引起话题的讨论,如《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课文没有只停留在宣扬拾金不昧的美德这一层面,而是更进一步,引起讨论。每课除了“人生百态”和“实话实说”两部分课文内容以外,还以“专家观点”作为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概括。“专家观点”是对前面两篇课文内容的深化,不仅能对学生讨论的话题作出比较客观的、科学的总结,而且能给教师一个参考,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的观点。

课文编排的建议

(一)突出情景的多样性现实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情景不同,使用的话语也不一样。由于交际目的不同,交际角色不同,表达形式也不同,如陌生人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等。根据李英的调查,在中级阶段第一学期的留学生当中,有97.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说、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但是表达方式简单,所说的话也常常不合适。所以我们在编写课文时,除了适当增加新词汇和新句子以外,更重要的是设置多种不同的交际情景,让不同角色关系的人物说不同的话,突出功能的语域风格,教学生说得体的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