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范例

对外汉语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1

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琼州学院为主,该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虽然在专业建设上借鉴了许多优秀院校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在专业发展上同时也遇到了与各大高校相同的一些问题以及与自身地域特点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对外汉语学科认识不足我们都知道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专业,根据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的内容,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人才应该擅长三个方面:首先是语言能力,即中英双强;其次是知识素养,要博学;最后是应用能力,要有较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应该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并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对于目录和专业介绍,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所以不同的学校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偏重于语言能力,有的偏重于知识素养,有的偏重于实践能力,还有人是把这些都综合起来考虑。对对外汉语学科认识的不足,导致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不明确,专业特点不够突出[3]。

(二)课程设置不明确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广”、“杂”,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写作、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汉互译等。这些课程很明显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中文、英文及知识素养等综合内容[4],课程设置不明确,学生学习非常茫然。

(三)师资配置不合理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教师都是来自于其他学科的老师,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师相对较少,或者有过留学生课堂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相对较少,这使得在对外汉语专业课堂上学生得不到很多与对外汉语教学息息相关的实例,对外汉语课堂缺乏生动性。

(四)实践问题目前对外汉语专业实践问题已经成了许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场所得不到保障。许多高校的实践场所都是在本校的海外教育学院或者国际交流中心。目前琼州学院有限的留学生以及有限的留学生课堂,也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实践带来了困难[5]。(五)就业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大概包括两个方面:外事工作及储备师资。从师资来讲,主要在国内和国外。国内主要是在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和高校,国外主要是孔子学院教师或志愿者等。就目前的形式而言,高校要求学历,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高校当对外汉语教师。而孔子学院需求很大,但目前国内学生出去的机会却很小,值得人深思[6]。

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根据琼南地区的特点,尤其是以三亚为中心,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发展目标建立“一精,多长”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特点不突出这一情况,建立“一精,多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精”是指精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应用型人才,而琼州学院目前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让学生精于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让他们自己思考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特长。“多长”主要是指学生要具有汉语汉文化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7]。我们综合起来考虑,尽量让学生在学习广博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喜欢的课程的知识系统,同时在自己喜欢的知识系统中发展其他相对比较喜欢的课程[8]。

(二)编写本专业对口教材目前对外汉语专业使用的教材综合了三个方向的,比如基础课程的教材是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是一样的,如“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英语类的教材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9]。编写本专业对口教材目标是根据专业特点提炼精华,减少课程设置量[10]。

(三)把实践和就业一体化实践和就业问题是对外汉语专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11]。我们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把实践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或者是孔子学院等签订合同,每年从优秀的实习生中选聘一些人才,那么这样既可以端正学生的实践态度,同时又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或者相关事业单位又可以通过实习过程选聘优秀人才,实现学校教育、学生及用人单位“三赢”的局面[12]。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2

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常常陷入“对外汉语教学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的误区,而忽视文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学习。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古代文学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首先,古代文学的定位离不开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在199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就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因此,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语言类、文化类、教育类等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古代文学则是培养学生文化类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学生讲授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文学这一媒介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专业基础课。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一种语言的教学与交流,更应该是一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对古代文学的定位,应该考虑到这样的专业背景,将其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里去考察。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就不仅仅是传授文学知识,而且还是相关文化知识的融合,应该说是一种文化通识课。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古代文学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但迫于古代文学内容的庞杂和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这种陈旧的授课模式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对外汉语专业学科体系和从业后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尝试新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内容实用化

因为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具有实践操作型的专业,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样的纯理论型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古代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从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根据有限的课时量,精简教学内容,按照由点及面的原则,由作品选到文学史,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强化基础,突出重点,讲授内容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对外汉语专业没有开设古代文论等文学理论的课程,但是要学好文学史,准确把握和鉴赏古代经典作品,就需要一些文艺理论的支撑。因此在讲解、分析作品之前,可以根据具体对象适度讲一些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以辅助教学。此外,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与古代文学相关的选修课,如唐诗、宋词研究、明清小说、名著选读等专题性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进行深度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孟子说过:“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的确,提高学生能力水平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则可以事半功倍,使教学重心落到实处。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背诵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根据对外汉语的专业特点,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比较教学法。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业后会面对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跨文化的比较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展文学视野,在提高课堂教学时效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以《儒林外史》教学为例。“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刻画的丑恶形象之一,他吝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分析这一人物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然后两相对照,结合具体的生活国度、时代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得出,四大吝啬鬼贪婪吝啬、自私、寡情,对于金钱的痴迷甚至丧失了人性,是绝对的冷酷无情者。而严监生在形似的表象下与四大吝啬鬼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吝啬,但并不贪婪,克己但并不克人,有时还有着慷慨的一面。对于表达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文学形象,中外文学会采用相似的反映方式,而在相似中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这样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人物形象也有着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于教材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选择所面对的问题

对外汉语专业所学的古代文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样基本上都包括两个部分:文学史和作品选。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是: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一般都选择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007年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对外汉语专业系列教材,其中王澧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也成为一些对外汉语专业的选择。正如许多评论者所说,前者由于容量大、专业性太强,无法解决与对外汉语专业不断被缩减的课时数之间的矛盾,因此并不适合对外汉语专业。后者,是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编写的,由文体分卷的文学史和与之相辅相成的作品选两部分构成。与前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学习者的目标要求,针对性较强。比如在每卷卷首均有简明清晰的绪论,概括文体特点、介绍鉴赏门径及其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较为适合对外汉语的专业特点。

(二)教材内容的编写设想

1.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的学科定位。

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古代文学是一门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通识课。所以教材内容应选取每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凸显该时期文学主流。同时,还要打破传统教材编写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持原有的叙述分析的模式下,适度加入动态的、解释性的、多视角的元素来补充单一的叙述模式。比如: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与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学科,应放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去考察。在历史分析和作品解读时要吸收国外汉学研究的认识和成果,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的发展与影响,补充完善教材,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从而使教材内容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与当前的学界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活力。

2.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将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力求贯彻“基础宽厚,重点突出”的原则。

古代文学教材内容是几千年的历史积累,是荟萃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由于专业需求的不同,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会有所侧重,以突出它的实用性。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教材不宜介绍过多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可以适度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例如:在教材中直接设立章节或者在附录中介绍讲解春联、挽联、碑文等一些至今沿用的传统文学形式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古代诗词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去尝试古诗词的简单创作。这样,使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既可以学习到最应该了解的文学知识又增强了写作的水平。

3.在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谋篇布局的合理和编辑手段的革新。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如何有条理地编排各个章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单纯的文学知识讲述基础之上,在每章节增设专业术语释义、学术动态、阅读文献、思考练习等专题。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习环节的加强,以往的教材通常对练习涉及甚少。然而作为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的重要一环,有针对性的练习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我们要注意编辑手段的多样化,比如古代文学教材的模版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由文学史、作品精读本、泛读本等构成并配以教学专用光盘。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外广泛阅读是教师知识的讲授紧密衔接的,只有在前期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才会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讲述的文学史的相关内容。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配以相应的泛读课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学内容的枯燥一直是文学课所面临的通病,如果在教材中配以多媒体光盘,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3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性邢福义先生对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3]邢先生的概述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也指出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师资培养上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在树立中国的形象。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确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明确了该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厘清了该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最具战略性与长远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观念进步的吁求。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这一目标具体分解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殊性有关,也与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有关。我们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比较宽,涉及到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几个层面。那么,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模式或外语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在众多课程中把握不住方向,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或对本专业产生置疑。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效果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上多进行探索。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二语教师,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语言理性意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教无国界的意识。教育思想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是第一位的。因此,本科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汉语类综合课程要占一定的比例。1.汉语类综合课程汉语知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4]。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专业课外,还应开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语用学、汉字学、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普通话训练课,增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在学习普通语言学概论时,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普遍特征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入手探测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比如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要重点强化音义结合的符号,不断累积音义结合的材料,先为其口语表达提供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就需要处理好与异文化打交道的问题。语言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须处理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同时要有积极的语言文化传播意识。2.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像中医、少林功夫、国画、书法、中国菜的烹调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两项有所专长。这样,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课和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课。不仅老师教,有特长的学生更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学生的文化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非汉语的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进行新的语言学习时自然会在文化上产生碰撞,产生焦虑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向学生传递处理异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软技巧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后,笔者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好外语基础。三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3.二语习得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要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要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要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这就要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兴趣,从外国学生听说读写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

(三)教师理念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学习《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汉学在国外的发展》等教师基本素养课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1.爱无国界的意识对外汉语教师不能拿自己对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好恶态度来对待学习者。只要学习者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汉语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地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师是国家第一线的外交官,不卑不亢、认真负责的形象本身也是在树立国家良好的形象。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要有爱无国界的意识。2.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层次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已有知识和理念势必会不够用或者是跟不上变化,况且二语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即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合作型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引导”: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学习目标,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便利,促进他们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各种交际任务等。在教学中,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更需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本身具有现代的观念。4.现代教学意识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现代教学意识和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被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多媒体辅助教学意识。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或录像,用直观生动的口语材料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故事教学,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点。以上这些意识的树立是累积德行言语的途径,更是实现敦睦天下的条件,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工程,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4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归宿感,他们普遍认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比,自己的中文素养不足,与外语专业的学生比,自己的外语能力又差距很大。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专业优势,所以有些学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汉语言文学或外语专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无遵循,专业特色不突出。对外汉语专业成为了“四不像”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留学生的机会很少,能走进对外汉语课堂见习、实习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很多人是读完了四年大学,却一个外国人都没教过。这时,如果真的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机会,他们也会心生忐忑,不敢“应战”。这些问题有专业建设问题,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但笔者觉得首先是如何确立培养目标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就有了明确、醒目的“靶子”,有的放矢,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果“靶子”模糊不清,何谈命中率呢?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举例及分析

下面就几个不同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加以分析。A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专门人才。解读:虽未在文字上明确标注国内或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但应是全包含的,同时还有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培养目标中还包含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B校培养目标: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双文化基础,能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及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具有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具备进一步深造为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潜能,能在国内外学校、机关、公司、企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解读:把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放在第一位,国内外学校及相关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放在第二位,还包含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人员。C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广泛的社会与人文学科基础知识与理论,特别是跨文化理论与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在学校及其他教学培训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继续进行专业深造的人才〔2〕。解读:同样也是三个指向———国内或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中外文化交流和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D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扎实的汉语理论水平,扎实的外语基础(双语人才,至少精通一门以上外语),丰富的中国文学知识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水平测量与评估等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将成为专门人才,就业于国内外各级学校、文化交流传播机构、涉外管理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教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外事、国际贸易等涉外政治经济领域方面的工作。解读:除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中外文化交流之外,增加了外事和外贸工作。E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懂俄语并掌握一定石化专业知识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具备汉俄双语会话和写作、俄汉互译、跨文化交际等一定外事活动和涉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行政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石油化工等领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相关工作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解读:最鲜明的特色是俄语。与其他学校外语定位于英语不同,该校立足汉俄双语,这是其他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向俄罗斯及俄语国家输送汉语教师。但把在行政部门、经济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方在第一位,有舍本逐末之嫌。概括起来上述五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1、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及语言培训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2、海外的汉语教师;3、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4、文秘、翻译、管理、经贸等岗位工作人员。那么,这些目标在实际中是不是可实现的呢?

(一)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及语言培训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这里的学校是指全日制学校。在国内全日制学校中,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主要来自各高校的留学生院(或称国际汉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也有一些面向外国人开设的国际中、小学,但需求量极少。众所周知,当全国只有四所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时,他们可以走进各高校的对外汉语课堂。而现实情况下,就算北语、北大的本科毕业生也很难进入到高校做教师。因此,可以得出,就业于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只是一句空话。至于社会上的语言培训机构,它们的留学生生源少得可怜,能够系统地开展汉语教学的机构是凤毛麟角。与国内语言培训机构轰轰烈烈的外语培训相比,汉语培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海外的汉语教师。海外确实是一个无限广大的市场。“汉语热”也主要体现在国外。根据汉办的数字,现在海外有4000万人学习汉语,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在200~400万。据笔者在国外做公派教师的经历,国外确实需要合格的汉语教师。而且依西方人学习语言的习惯,他们更喜欢汉语为母语的教师,而不是本土教师。所以这一定位是正确的。虽然现在有很多毕业生,想出国教汉语,却苦于出国无门。这只是渠道不畅通而已,在未来,海外就业一定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主流就业方向。

(三)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这也是一个很虚的目标,没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也对外汉语专业也不构成逻辑性很强的对应关系。

(四)文秘、翻译、管理、经贸等岗位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很不切实的定位。对外汉语专业用什么来保证学生将来可以做秘书、翻译……,可以说,我们培养学生具有胜任不同岗位的素质,但无法教给他们其它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也不是靠一、两门课就能完成的。我们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还存在着华而不实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对外汉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遵循两点:

(一)各高校的相同专业应服从专业的基本属性。对外汉语学科的基本属性是汉语和对外教学。对外汉语专业不论是开设在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中央直属院校、地方院校;师范类院校、外语类院校、经贸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其最基本的培养规格,是能够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位的。

(二)应体现各自不同的特色。但这个特色不应体现为除了作汉语教师,还可以作文秘、会计,作管理人员等等。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大学四年公共课、专业课都能够按要求完成,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再把其他专业的课程拿来,那势必会造成“丢西瓜捡芝麻”的后果,而且简单的一、两门课程的学习,不可能达到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其结果不仅不能像设计者希望的那样两全其美,而且会两败俱伤。所以,所谓“特色”,应该体现在,依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或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或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或培养出文化素养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人才。像E校突出汉俄双语对比和汉俄双语教学,这就是特色。根据当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形势,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至少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应用型、国际化、良好的综合素质。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5

对外汉语教师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实践者,面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较为短缺,因此对教师的培训就成为当前对外汉语事业亟待解决的为题之一。本文从零起点的对外汉语教师这样一个群体的培训入手,分析了关于零起点的对外汉语教师这个群体的构成,确定好培训目标,然后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汉语教学需求暴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而作为新兴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则显得捉襟见肘,一是教师数量供不应求,二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各个教学环节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者,因此教师的质量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上的口碑。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各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遍地开花,从业者构成比较复杂,素质良莠不齐,其中新手教师队伍尤其庞大。本文所说的“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指的是处于角色认知和关注生存阶段的,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的,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较薄弱的,教龄短、职称低的新手教师。本文将从这些教师的队伍构成、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新方式及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进行初步探索。

一、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构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起步,由于国家的重视,选拔出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管理人员大都是学界名流。我国自1952年起开始向国外派遣精英赴任汉语教师。1965年国家组建了北京语言学院,形成以“北语”为中心,全国多所院校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经历了十年的中断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于80年代重新起步。1983年北京语言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自此对外汉语事业有了科班出生的教师。那时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中存在两种错误思想,一是片面追求扩大招生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二是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小儿科”,会说汉语的人都能教汉语,导致业务不精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影响了对外汉语学科的声誉,同时限制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90年代以来,由于行业内专家的再三强调,业内开始重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素质的规范及教师素质的培养。自2007年国内第一批25所院校开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以来,截止2016年,已有105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虽然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性一再被强调,也逐渐有了一批高学历的“科班”毕业生,但对外汉语业内教师构成仍然比较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学术背景和学历看

目前正在从事或拟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师的学术背景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外汉语专业及中文、外语等临近学科;二是历史、哲学、新闻等相关文科专业;三是其他专业。第一层次的教师有较好的专业功底,包括语言知识和教学技巧知识,第二层次的教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较突出,第三层次的教师从事对外汉语事业大多处于热爱,因此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从学历背景看,不同水平的教学机构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不尽相同。在高校机构及中小学国际学校中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有研究生学历,少部分本科学历;一般营利性教学机构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其他层次较低的中介,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相对较低。此外,年轻教师相对来说学历要求较高,而老教师有经验者则可相对放宽要求。

(二)从教师选拔方式及来源看

国家汉办项目、外国在华汉语项目及中小学国际学校,一般通过考试形式选拔教师,参与者大多为相关专业在读或毕业学生;对外汉语盈利机构大多通过应聘者投递简历,机构进行交谈面试的方式选拔教师,原则上要求相关专业,但实际录用教师专业五花八门;高校机构教师大多为教师互相介绍,部分用人学校会有试讲,而部分只需要简单面谈,填写相关表格即可。

(三)从每天的工作时间看

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一般为全职,而国内除部分机构编内教师、中小国际学校对外汉语教师为全职教师外,兼职教师占有很大比例。

二、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目标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培养和达成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上。关于对外汉语应具备的素质,国内不少学者都提出的自己的看法:陆俭明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树立很强的学科意识,学习、研究意识和自尊自重的意识。教师应当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教学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说都是为汉语言文字教学服务的”,对外汉语教学又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它“必须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①。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了学科意识,才能明了自己的职责和所求。卞觉非指出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时代意识,除了师德、知识、外语水平、教学艺术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使用电脑的能力②。李泉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学生意识、交际意识、语言意识、课型意识、目的意识等11种意识。他认为强化这些意识将有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③。黄宏、周健等人分别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问题。黄宏认为,培养派遣到国外任教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应对在国外工作时的文化冲突从而预防文化休克的能力,是出国师资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④。周健则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有双语、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不仅要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从而能自觉地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⑤。刘?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6点要求:具有较系统的汉语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汉语口语书面语的熟练的运用能力;熟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并且有将这些原则根据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到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的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经历;具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⑥。对于零起点教师,由于他们学科背景复杂,学历差别较大,单单经过培训是很难达到以上预期目标的。所以应当相对放宽要求,让他们先达到可以“走上讲台”的标准,至于其他素质则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本文认为,达到“走上讲台”标准必须达成以下四个目标,即拥有较完备的汉语基础知识、中华文化知识、一定的外语水平及教学技巧。汉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汉子、词汇、语法等汉语要素知识,中华文化知识指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外语水平指赴任国语言或中介语,教学技巧则主要指教学方法。

三、培训内容的制定

(一)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目标,我们可以进行培训内容的制定。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两点:

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到任后将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学生年龄从学龄前到成人不等,教授年级从学前到大专院校不等,学生学习目的亦有必修、选修、个人兴趣之分。同时教师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不同学术及学历背景的教师希望侧重的培训内容也不相同。而同一机构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同一批次的教师汇聚在一起进行培训,缺乏针对性辅导。这就造成了培训效果不理想及培训资源的浪费。

2.缺乏实操性和灵活性

目前的培训模式主要以知识内容讲授、老教师经验讲座、教学视频观摩为主,被培训教师处于被灌输状态。但知道该如何教学和在实际教学中能否教好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加之零起点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这一特点,培训缺乏实操性。同时,零起点教师缺乏教学经历也导致了对培训内容分辨力缺乏,对什么阶段适合用什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掌握的能力。

3.缺乏对培训有效性的评估

评估是检测培训有效性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得知培训的收效如何,对教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发现存在的问题,之后得以改进。而目前鲜有对这方面的评估。也就难以发现问题。有的培训机构采取一劳永逸的做法,同样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多年未曾改变,而对外汉语事业日新月异,这样的培训也就丧失了时效性,收效甚微。

(二)培训内容的制定

如前面所说,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汉语基础知识、中华文化知识、外语能力和教学技巧。而面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先对学生最缺乏及最想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了解,然后制定培训方案,在培训结束后也可通过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培训效果,以待下次改善。

四、结语

作为新兴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善。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师资队伍的培养仍是刻不容缓的,“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特别是发展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培养新一代科班出身的汉语教师,但就目前的急需来看,这种办法只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举办在职业务培训班。”⑦本文希望通过对教师培训的分析和讨论,引起更多的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过硬的教师队伍中坚力量。

作者:郑紫涵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注解:

①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世界汉语教学[J].2005.

②卞觉非.21世纪:时代对对外汉语老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文字应用,1997,(增刊).

③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④黄宏.浅议对外汉语公派出国教师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及其对策[J].海外华文教育,2002.

⑤周健.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教师的双文化意识[J].语言与翻译,2004.

⑥刘?.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6.

⑦刘?.教师培训———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

[1]付继伟.对外汉语兼职教师培训模式新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9月

[2]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6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许多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开始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1978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前身校)正式开设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1982年“,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正式确立。改革开放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受到重视。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规范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把对外汉语教学列入规划,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

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在一项通知中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出4000万。从2004年底到2010年,我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师资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缓解师资荒问题,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本科专业。截止2010年,全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达285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全国每年的招生人数约为1.5万人。[2]

二、福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

跟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相对较晚。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发展现状,笔者拟对福建已经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进行梳理,对各个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毕业生从事职业、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调查取证和资料整理,研讨当前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对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概况

近十年,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引起了福建高校的极大的兴趣和重视,各个高校纷纷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福建,最早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为华侨大学,于2001年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并于2002年开始招生。截止2011年7月,福建省共有11所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除厦门大学(2008年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外,其他办学规模较大的省属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其中还包括一所民办大学(仰恩大学)。福建省对外汉语人才的数量也随快速增长,以各高校的招生名额(见表1)为基数进行统计,目前福建高校已经培养了约1700名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生,在读的约2630名。从招生时间上看,2008年、2009年是福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开办的高峰年: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和武夷学院三所大学开始招生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2009年厦门理工学院和仰恩大学开始招生。在其他年份,每年均有一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招生名额上看,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每年招生数量都控制在30人,是福建高校中招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数最少的高校之一;华侨大学作为福建省首个招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招生数额,2011年的招生计划为160人,为全省之最;漳州师范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虽然开办得比较迟,但在招生计划上却大幅度超过其他高校,2011年计划招收95人。集美大学排名全省第四,招生计划为80人。泉州师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招生名额都是60人。从学费上看,大部分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收费跟一般本科专业的收费标准一致为每年3600元人民币。华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收费标准高于其他高校,分别为每年3900元人民币和5000元人民币。其中,收费标准最高的为仰恩大学,每年的学费高达14000元人民币,差不多是其他高校收费标准的四倍。

(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比较

在“培养目标”上,福建省11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其次,就是要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除了福建师大提出“海内外兼招”、华侨大学要“精通计算机”和武夷学院提出“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较“与众不同”的培养目标外,大部分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呈现出“质化”、“雷同”的现象,没有形成各自的鲜明特色。

(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业方向”比较

各个高校制定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差异,除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内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两个就业大方向之外,有的高校指出还可从事“经贸”、“商务”、“记者”、“语文老师”、“文秘”、“翻译”、“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就业方向“动机”最单纯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就是专门为培养“海内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涉外交流”的人才;就业方向最有“远见”的是龙岩学院,明确提出可向国外“孔子学院”输送汉语教师。就业方向的迥异与各个大学制定的对外汉语课程息息相关。

(四)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比较

目前福建省各个高校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语言类和教学法类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四门课程都是每个大学必开的课程(除厦门理工未列出《语言学概论》外)。在《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设置上,各个高校的差异较大:只有泉州师院、漳州师院、闽江学院、龙岩学院和仰恩大学等五所大学将《国外汉学研究》课程列入主要课程中;只有莆田学院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列入主要课程中;只有福建师大和厦门理工将《对外汉语教学法》列入主要课程中。各个高校在文化类和文学类课程设置上的差别很大。除了《中国文化概(通)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其他主要课程的设置均有明显差异。只有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将《跨文化交际》列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集美大学、莆田学院、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未将《西方文化礼仪》列入专业主要课程。另外,只有华侨大学、福建师大、莆田学院和武夷学院将《文学概论》作为主要课程;《外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受重视的程度比《中文写作》高很多,分别有七所和八所高校将其列入主要课程,而写作课只有四所高校将其列入主要课程。在11所高校中,只有厦门理工学院将《中西文化比较》列在主要课程中。虽然所有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都重视英语教学,但在英语主要课程设置上也是波动很大。只有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完整的将《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英汉翻译》列入对外汉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华侨大学只将《英汉翻译》列在主要课程中,而福建师大则只缺《英汉翻译》这门课。《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只在华侨大学和福建师大的主要课程单中见到。《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也不受重视,分别只有两所和四所大学把它们列入主要课程。#p#分页标题#e#

(五)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就业率

2006年6月,福建省第一届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华侨大学毕业,毕业生中有63人选择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占了总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47%。[3]2010年华侨大学共有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70多名,其中35名毕业生参加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近20名毕业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4]由此可见,在华侨大学超过一半以上的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和继续在国内升学攻读研究生。通过笔者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届、2009届、2010届和2011届等四届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的调查结果发现,仅有8.3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不足10%。20.83%的毕业生选择到公司企业上班;20%的毕业生考上了公务员;6.67%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3.33%的毕业生在语言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5%的毕业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14.17%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的研究生,在国内高校里继续深造;20%的毕业生到东南亚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还有6.67%的毕业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处于“未就业”状态。

(六)近十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比较

福建省11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从2002年至2010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每年都是呈现逐年递增现象,说明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被广大考生所接受,同时也说明了该专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另外,该专业每年的最高分和最高平均分基本上都是分布在福建师范大学,说明了福建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考生心中的“热度”影响高于其他高校。较高分数的考生主要分布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三所大学。漳州师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虽然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年份较晚,但是这三所大学近年来的年录取平均数都相当的高,甚至已经赶超过部分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2009-2010年两年中,厦门理工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录取平均分都较大幅度高于同年度的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武夷学院和闽江学院,一下子上升到第四位,成为对外汉语考生“争宠”的高校之一。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各个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高校在创办年份、招生人数、学费标准、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主要课程、毕业生从事职业和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等方面的立体呈现,我们发现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福建高等院校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短短十年已经有11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和考生素质逐年提高,充分说明了该专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赢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和青睐。同时,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在设置“培养目标”上出现“质化”现象,甚至“雷同”模式。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其自身在留学生资源、专业师资、海外实习基地、本地人文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路线。只有结合本校实际,才能在最大限度内利用有效资源建设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才能培养出多元人才,满足不同社会需求。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7

在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学科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客观规律之上的。它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学习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法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其次,明确了教学研究对象。就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其实就是研究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和习得汉语的教学规律。另外,研究方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所谓难点方面,侧重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法上更注重了“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再有,学科正在拓宽研究领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不同语言间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很大的障碍。在语言学习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在教学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教学方面,对“结构———功能———文化”达成了一致;其次,明确了在教学中的四大实践环节。对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技能训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为了达到使用语言交流的目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来掌握语言技能。在教学中强调运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当中的。只有强化这些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达到交流的无障碍。另外,语言教学和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不是单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的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学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当中,才会让学生在语境中了解语用,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全面,到位。目前国内已有将近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力军。即使是这样,汉语教师的资源仍然无法满足国际推广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国或者准备出国,那么以他们为主力的在校大学生和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的有生力量,从中培养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专家把对外汉语定位为现代汉语下面的一个分支,属语言文学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该是属于语言学类下面的二语习得专业等。其次是关于研究的方向和视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探讨教学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讨汉语语言具体要素的文章显得尤为少数。同样在探讨学习方法中,有价值的教学实验和各种调查报告缺乏一定的数据。所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视角、有侧重的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学习汉语从开始就是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太多的强调听、说、读、写,课程目标非常的单一。其实,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只有增强文化交流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第二,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应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习惯和生活,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视频节目,参与中国的文化节日活动等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另外,制作的学习资源力求浅显易懂,结合视听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第三,在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会写就相当于没学会。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熟练写出来的字比能认识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尴尬、蹊跷、痉挛、貔貅”等词语。像这类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写出来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交谈中,我们能够运用自如,因此不能说不会写就等于没掌握,完全不会。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就等于没学会。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很多字词是很难有明确解释的。比如“既然”两字,有谁能一下子解释清楚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这个词组为什么会出现在语句中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响我们熟练地使用它。同样,“所以、即使、但是”等等这样的词汇用法也很多,我们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含义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师认为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诚然,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能同时掌握固然好。但是,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要求的,这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孩子对笔画多的字反而比笔画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结合汉语特点,对不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不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唯一的教学思路。对外汉语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课文、字词、练习等传统教法。其实,“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的优点是可以阅读课文来学习文字,其缺点是认识生字的效率极低。在针对海外儿童的汉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往往生字生词太多和孩子们想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现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们因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阅读与其年龄匹配的读物。

三、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让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四、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专业范文8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两岸汉语的差异,在词汇层面表现最为突出。词汇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本文即基于词汇变异的语言现实,提出研制两岸对外汉语教学共同词表,重点对词表研制的基本问题做一番理论探讨。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的性质及其研制的必要性,融通词表研制的基本原则、思路、步骤,融通词表的研制方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

一、融通词表的性质

(一)“融通词表”定义

“词表”即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大纲。所谓“融通词表”是指基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两岸所产生的词汇变异,融通大陆和台湾对外汉语教材词库、现行对外汉语教学词表所制订的,适合于两岸共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通用词汇大纲。

(二)融通词表的基本属性

1.词表所收词语定义为“教学词”

即进入词表的词汇单位在遵循一般语言学“词”和“固定短语”定义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参照语言使用者的语感,作适度从宽认定。亦即教学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符合本体研究定义的典型的“词”和“固定短语”,这是主体部分。二是使用频率较高,心理感知上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完整性、独立性,但实际上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或“固定短语”的部分语言运用单位。这类单位有的比“词”小;有的具有词化倾向,属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单位;有的为习用短语、框式结构或句子,带有“准固定短语”的性质,即通常所谓的“语块”。综合前人所论,这类非典型词汇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能产性特别强的语缀。如:“—员”、“—子”、“—性”、“—化”、“老—”等。第二,强类推性词根。如:“—边”、“—面”、“—车”、“内”、“外”等。第三,具有一定凝固性的类词形式。如:“之间”、“点钟”、“得很”、“极了”、“的话”、“就算”、“生于”、“位于”、“没关系”、“为什么”等。第四,离合词。如:“洗—澡”、“理—发”、“结—婚”、“开—会”、“帮—忙”、“干—杯”、“道—歉”、“鞠—躬”等。第五,某些具有词汇化倾向的述宾组合。如:“吃饭”、“打牌”、“照相”、“请客”、“上课”、“上班”、“谈天儿”、“唱歌儿”、“感兴趣”等。第六,某些具有词汇化倾向的述补组合。如:“打败”、“展开”、“看见”、“忍(不)住”、“到来”、“上来”、“看不起”、“对不起”等。第七,具有准固定短语性质的“多词组合体”。如:“想开点”、“得了吧”、“大不了”、“没完没了”、“说的也是”、“咱俩谁跟谁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等。第八,插入语。如:“实际上”、“综上所述”、“据报道”、“推而广之”、“换句话说”、“常言道”、“众所周知”等。第九,框式构件。如:“上……下……”、“左……右……”、“不……不……”、“大……大……”、“千……万……”、“天……地……”等。第十,成对的关联词构件。如:“一边……一边……”、“既……又……”、“非……不……”、“一……就……”、“连……都/也……”等。第十一,习惯搭配形式。如:“在……之下”、“除了……之外”、“当……的时候”、“拿……不当……”等。第十二,口语惯用句式。如:“你看你……”、“……可倒好”、“要是……该多好啊”、“说V就V”、“还N呢?”、“A归A,B归B”等。

2.融通词表属“再生性规范词表”

词表依功用有“描写性词表”和“规范性词表”之分;依语料来源,则又可分“原生性词表”和“二次再生性词表”。描写性词表客观地反映词汇在特定语料库中的分布,是写实性的词表;规范性词表是依词表用途,对语料库产生的词语作进一步甄选取舍,用来指导、规范特定领域用词的词表。所谓原生性词表,即由特定类型的语料库直接生成;二次再生性词表,则是在现有的一种或多种特定词表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目的和标准,经再次甄选、加工、重构的词表。

两岸对外汉语融通词表从功能上看属于规范性词表,其用处是为两岸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教学、汉语水平测试、学习词典编撰等提供规范、依据。就语料来源论,融通词表当然可以是原生词表,即在建立两岸共同的平衡语料库基础上,直接生成兼容两岸差异词汇的词表。但考虑到目前尚未完成两岸语言差异全面的描写研究,也未建立大型的两岸通用平衡语料库,由语料库直接生成融通词表,工作量比较大。而两岸各自又已研发若干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两岸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也都附有生词表,同时又有集中反映两岸词汇差异的词典可供参考。以这些已有的材料为依托,聚焦于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这样编出的词表,将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融通词表宜界定为“再生性规范词表”。

3.融通词表属兼容性通用词表

两岸对外汉语教学共同词表,对两岸词汇差异,可以用取“最大公约数”也可以取“最小公倍数”方式处理。前者回避两岸词汇的差异,只取相同部分;后者包容两岸词汇的变异和差别,具有兼容性。“最大公约数”词表,是两岸对外汉语词汇的共有部分。但因回避了两岸词汇差异,会影响汉语教学的实用性,也舍弃了语言变异的多样性。而“最小公倍数”词表,适当包容词汇差异,可以反映语言变异的事实,但也失于规范性不足,并增加语言学习的词汇负担。两者可谓各有利弊。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用性出发,我们认为,融通词表应为兼容性通用词表,因为语言变异的客观事实存在,词表的编制就要考虑如何处理这种差异,为两岸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助益。所谓“兼容”即指吸收、消化了两岸词汇的差异性。“通用”则有两层意思,一指词表为基础汉语、大众汉语教学所用,而非专门领域汉语词表;二指通行于两岸,彼此的对外汉语教学都可采用。

二、融通词表研制的必要性

以务实的态度看,随着两岸华文教学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共同标准的制订显得越来越迫切。词汇大纲是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融通两岸的词汇大纲,对面向国际的标准汉语的教学来说,对两岸都很重要。其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客观存在的两岸词汇差异

据胡翔研究,目前收词最多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词条总数为44761条,其中两岸共用条目为34664条,占总条目的77.44%。大陆通用的条目1301条,占2.9%;台湾通用的条目1024条,占2.3%。多义项条目中,有大陆特有义项的条目1068条,占2.3%;有台湾特有义项的条目848条,占1.9%。所有存在差异的词语约占总条目的22.56%。可见,两岸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比率不低,不容小觑。

差异的类型可分三种:其一,同实异名,如:步行街—行人徒步区台;彩电—彩视台;导弹—飞弹台;冻僵—失温台;高压锅—快锅台;惯盗—惯窃台;联欢会—同乐会台;手机号—门号台;渠道—管道台;天气—天候台;土著—原民台;信息—资讯台;洗洁剂—洗碗精台;校历—行事历台;走读生—通勤生台;增长率—成长率台;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台;辞职—职辞台;警员—员警台;镇纸—纸镇台。其二,同名异实(含完全异义词语、部分异义词语两类),如:公车(公共汽车台);影集(多集连续放映的影片台);高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简称台);不倒翁(适应能力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易失败的人台);黑名单(指司法所掌握的黑道人物名单台);站岗(男女约会时,先到的一方在约定地点等候台);正点(称人或事物好看或出众台)。其三,彼有此无或此有彼无,如台湾有:奥步、安亲班、党工、阁揆、眷村、牛步化、平埔族、少棒、省籍、鸭霸、议场、自由坐、重机(高档多缸摩托车)、桩脚;大陆有:动车组、高考、国考(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安局、军嫂、军地两用人才、离休、盲流、南水北调、特区、政协等。

词汇的差异,给来往于两岸的外籍学习者带来困扰。如台湾“中央社”2012年8月1日有消息称:“路上穿梭的小黄,在台湾称计程车,在大陆却称出租车。不少外籍学生说,台湾和大陆用语不同,也增加学华语的难度。”该消息还引波兰学生莫晓倩(KarolinaSkwara)的话说,“两岸用语的差异常让她不习惯”,“每次讲‘出租车’,台湾人都会觉得很奇怪,到现在她还是习惯称马铃薯为‘土豆’”。

可以预见,既在大陆又在台湾学习的外籍学生会越来越多,跨越海峡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也会越来越多。上述外籍学习者的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两岸华文教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要科学地处理客观存在的语言变异,首先要从教学大纲入手,制订融通词表,建立起教学上的共同规范和参照。

(二)两岸现有对外汉语词表的差异

大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词表主要有:《外国学生用四千词表》(1964)、《外国人实用汉语常用词表》(1981)、《报刊词语三千六百条》(1983)、《对外汉语教学常用词表》(198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1988)、《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2003修订)、《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1996)、《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2007)、《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10)等。

台湾则有《华语文常用语词汇频率等级统整研究》(叶德明主持,1995)、《台湾师大华语文能力测验词汇分级表》(简称“TOP词汇表”,张莉萍主持,2002)、《华语文能力测验编制———“词汇分级研究”》(张郁雯主持,2004)、《华语八千词》(张莉萍主持,2006),《华语教学基础词表1.0版》(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信世昌主持,2010)。陈俊男将大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992,收词8822)与台湾《华语八千词》(张莉萍,2006)就词汇量、各级词汇相互交集分布、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各级词汇的交集情况如下:

统计表明,两岸词表共有词占66.73%,各等级词汇量相差悬殊,且穿插分布严重。“嘴巴、支票、传真、现金、房租、发票、房东、菜单、奶粉、或是、公分、晚餐、机车”台湾列为初级词汇,大陆则归入高级(“机车”为同形词)。“便宜(名词)、咱、活儿、实践、联系、听写、喊、组织、关系(动词)”大陆词表为初级(甲级),台湾则为高级。这说明,两岸词表固然有客观上的分布差异,但有些也可能并非语言变异,而是词表自身的问题,有必要善加融通。

(三)两岸教材选词差异

蔡丽对上世纪90年代大陆出版的《中文》和台湾的《华语》词汇分布进行过比较研究。陈俊男以大陆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2006)、《基础汉语》(2006)、《汉语教程(修订版)———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2006),以及台湾版《新版实用视听华语》(2008)、《远东生活华语》(2006)等教材词表为来源,建立两岸教材词库,就词汇分布作对比分析[17]。向锐则对单套教材———大陆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台湾的《新版实用试听③华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些比较研究成果反映的现状是,两岸同类教材在收词总量、共有词汇和独有词汇分布比例、词汇等级分布、专名的采用、熟语分布、外来词音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合理的,比如体现教材编写理念、教材风格、地域化差别的需要,但有些问题则显然与缺少相互融通的词汇大纲有关,如词汇等级分布上的差异,就与缺少词汇大纲的指导和规范有关。

三、融通词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制订第二语言教学词表,黄人杰就大学英语教学词表的编制,提出了频率原则(包括词频和义频)和分布率原则(包括作家分布率、专业分布率、语体分布)。刘英林、宋绍周概括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选词的8条原则:常用性原则、均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联想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序列性(等级性)原则;马清常进一步指出:“词汇大纲的设计原则应以词频为基础原则,以词类差异性、心理便捷性、内容现实性、任务针对性、高能优先为干预原则,做到语法、语义、语用三种标准的结合。”以上原则,各家说法互有重合,后人对前人的提法多有发展和补充,总体上体现了客观与主观选词原则相结合的趋向,这也是两岸融通词表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此外,根据两岸融通词表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还应贯彻以下特有原则:

(一)求同存异原则

融通词表的编制应恰当处理两岸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核词汇和差异词汇的关系。“求同”就是应甄选出两岸标准汉语共有的基本词汇,这部分词语,从读音到意义、用法两岸都完全一致,并且应是两岸共同的高频词,属于中性语体词。这是融通词表的基础和主体,是共核部分。“存异”是对待差异词汇的原则。首先,要认识到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其次,应认识到差异的价值所在;第三,对差异词语要加以甄选,哪些应加以规范,哪些应在词表中共现,哪些属各自独用词语,应加以吸收,需要细加斟酌。

(二)差异度分级原则

一般汉语水平词表的分级标准,主要是词频或常用度。两岸融通词表的目的之一是处理两岸词汇差异,提高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在词频基础上,可引进差异度概念来给词语分级。

1.差异度及其分类

差异度指词语在两岸被认知和使用的区别程度。首先,对两岸共有的词语来说,它们在大陆和台湾的词频就会有差异。处理这种差异有两种方法,一是建立两岸平衡语料库,并据以生成不分彼此的词频词表;二是考虑词语在大陆和台湾各自语料库中的频率位次,再以一定的标准加以取舍。两种方法以第二种为宜,因为在混合语料库中,一些具有区域区别特征的词语,其频次可能偏低,反而遭淘汰;而第二种方法,可以设定一定标准加以人工干预。第二,差异词语还要考虑两岸是否有对应词,词表是否要包含各自的独有词语。

2.差异度分级

根据上述情况,差异度可以设为以下几个级次:第一级:分别以大陆和台湾的词频词表为依据,取两岸共同的高频词(“高频”具体到哪个数量级,可另作讨论),如都在对方的常用量级高频范围内的词语。第二级:都在对方的常用量级范围内,但不在高频范围内的词语。第三级:在一方常用词量级范围内,而对方的常用词量级范围没有,但双方存在对应词的部分。第四级:在一方常用词量级范围内,而对方无对应词的部分。第五级:超出了常用词量级,各自独有,且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必要的词语。

(三)共现原则

对于同实异名的词语,可合并为一个词条,共现大陆和台湾的对应词。如:“地铁/捷运”、“网络/网路”、“博客/部落格”、“打印机/列表机”、“信息/资讯”、“天气/天候”、“渠道/管道”、“空调/冷气机”、“增长率/成长率”等。同名异实的同形词,则可在上下词条位置共现,分别标注[陆]和[台]用词,如“号子”,大陆指监牢或拘所,台湾指证券交易所;“工读生”大陆指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台湾指勤工俭学的学生;“窝心”大陆指不开心、窝火、堵心,台湾指暖心、贴心。这些词在词表的上下文共现,可收对比之效。

共现原则不仅适于处理两岸差异词汇,也可用于轻声与非轻声、儿化与非儿化、语体词的处理。如:“地道/地道”、“利害/利害”、“大意/大意”;“花/花儿”、“玩/玩儿”、“词/词儿”,“眼/眼儿”、“头/头儿”、“圈/圈儿”;“父亲/爸爸”、“口/嘴巴”、“户口/户籍”、“点子/办法”等。

四、融通词表编制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重点难点

(一)基本思路

1.融通词表研制的理论依据:本词表的提出基于语言社会变异理论。两岸所使用的标准汉语在多年隔阂之后,彼此都有一些变异。“普通话”和“国语”都属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差异的性质属于标准语的区域变异。这种变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如何处理变异与规范的关系,在于如何看待变异的价值。我们认为,变异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活力,体现了语言亚文化的多样性。变异也是一种语言资源,可以善加利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变异和规范冲突的一面。词汇大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树立一种词汇规范。这就要求恰当处理两者关系。就研制词表而言,既要吸收有价值的变异,又要加以甄选,减少语言冗余。本词表的研制,亦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学词的建立、词表的分级、共核词的界定、差异词汇的吸收,要研究学习者心理,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

2.融通词表的基本结构:融通词表包含以下结构模块:两岸共有高频词;两岸次常用共有词;单方常用对应词;大陆独有附加词条;台湾独有附加词条。

3.词条来源:融通词表的基本词条来自以下方面:第一,两岸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代表性词表;第二,两岸代表性对外汉语教材词表;第三,《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等通用中型词典;第四,两岸现有词频词表。借助以上词表、词典,筛选基本词条,在此基础上,辅以大陆、台湾各自的平衡语料库作为修正语料库。

(二)融通词表研制步骤

1.选取大陆、台湾各一种代表性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建立“初始词表词库”;2.参考大陆、台湾其他对外汉语教学词表对“初始词表词库”予以补充,建立“词表词库”;3.选取大陆、台湾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若干套综合性对外汉语教材,建立“教材词库”;4.比对“词表词库”和“教材词库”,加以适当调整,形成“初始对外汉语教学词库”;5.参考《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及相关两岸差异词汇描写论著,甄选、补充两岸特色词条,建立“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6.对“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进行人工联想修正;7.依托或建立大陆词频词表、台湾词频词表,修正“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建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8.辅以两岸各自建立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对“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加以修正;9.依两岸词频词表提取5个结构模块词条;10.对应差异度,建立分级处理后的“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11.两岸对外汉语教师集体干预;12.专家集体干预;13.对“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进行词性标注、差异度标注、分级标注等;14.专家审定;15.开发计算机检索查询系统。

(三)融通词表的研制方法

融通词表定性为再生性词表,对现有词表的词条取舍、对两岸通用词典词条的取舍,考察两岸词汇和词表、教材用词异同,都离不开对比研究和定性研究,这是词条取舍的主要方法。从词表的总体建构来看,宜采用客观和主观选词结合的方法。客观选词指依词表词库、教材词库、词典收词、平衡语料库客观语言事实为语料来源,依词频、差异度数据,确定基本词条及其分级;主观选词,即在词条的取舍上,对其作为词汇单位的定性、语体分布的考量、两岸区别性特征的把握、人工干预角度等,都带有主观判断的性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相结合,定出的词条会更合理和实用。

(四)融通词表研制的重点

难点融通词表的研制,重点在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词库的建立。这个词库语料来自词表、教材、词典和一些专门语料库。教学词库是词表建构的基础。两岸有哪些差异词汇,差异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在词表中反映这些差异,处理好规范性和变异性的关系,综合处理好词汇频度、差异度、分布率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词表分级等是融通词表研制的难点所在。

五、结语

总之,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两岸面向外族学习者及面向华裔的汉语教学,各自都有丰富的实践。近年来两岸和平发展的氛围,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融通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过去的三十多年和未来的几十年是汉语国际化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在政治分歧和语言红利面前,两岸汉语教学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汉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更可以使两岸和全球华人共享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所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两岸共创汉语的国际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汉语的国际化,融通与合作必将成为时展的主流。两岸专业工作者,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务实地思考和研究国际汉语教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两岸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接触和交流,为彼此的融通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两岸多种交流平台的搭建和交流形式的展开,目前主要以融洽气氛,凝聚共识为主,务虚的成分较多。随着两岸同行交流切磋的日益深入和广泛,务实地、系统地提出和解决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与合作的专业问题,乃是当务之急。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比较两岸汉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是语言本体和应用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的基础性支持;就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而言,研制基本教学文件,建立融通两岸差异的语音、词汇、语法乃至于汉字教学大纲,是两岸共同推动汉语国际化的必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