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对外汉语教学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1

儿童时期。即学龄的初期。年龄在6岁至12岁,这时期的儿童一般在小学里度过。这个时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入学后,他们的学习虽然仍少不了趣味性、娱乐性,但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将逐渐从游戏、娱乐过渡到课堂学习,他们获得语言的过程仍有较强的习得性,但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将增多,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也日益被开发出来。随着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他们的眼界会越来越开阔,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会日益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学,应在幼儿时期趣味性的启蒙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上应以初步掌握和运用汉语为目标,以培养初级、简单的听说读写交际技能为基本目的,同时仍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做到寓教于乐,但这一阶段的趣味性、娱乐性比幼儿时期更上一层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显得更成熟,教学内容必须适合他们儿童时期的兴趣与需求。

少年时期。即学龄的中期。年龄在13岁至16岁进入高中之前。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智商、情商都进一步成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不少儿童过早地进入学龄后期———青春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知识面不断扩大,独立性和自觉性也日渐强化,学习目的日益明确,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这时期的汉语教学教材内容上要比儿童阶段更广泛,可以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介绍,选取他们所需求、所感兴趣的,但仍要注重趣味性,同时也要强调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讲授最基本的语法点。[3]

(一)课堂布置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自然语言习得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少儿对汉语无意识习得的生成,具体来说,可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入手。在视觉上,可以利用图片、具有中国特点的饰品和字画等来营造汉语的学习环境,如把一些印有中国著名风景,同时印有汉字和拼音的图片挂在教室的墙上,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另外,也可以把日常学习的汉字、词语等做成颜色鲜艳的图片贴在教室里,学习汉语拼音时把汉语拼音字母贴在教室里,学到动物时便把各种动物的图片挂图挂在教室里,这样可以在视觉上使学生看到的都是和汉语有关的内容。在听觉上,我们利用中国的儿歌及流行音乐、视频及电影营造自然的汉语输入环境,例如上课前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歌曲或视频短片。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

我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两点,一是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二是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即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三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首先,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教学的容量。谈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常常想到的是教学的技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等问题。虽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我认为,从内容入手,降低学习的难度,也应放到重要位置。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这两者中,内容应是决定因素。如果内容安排得过难,知识讲解得不够浅显易懂,那么无论采取多么有趣的教授方式,也只能事倍功半,学生仍不可能学得轻松,充满乐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如果要学的全新的知识过难,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毫无乐趣可言,进而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心理特征,善于取舍,循序渐进。此外,进行少儿对外汉语教学需考虑到少儿这一学习主体的特殊性,其学习第二语言和成人最大的不同点是认知能力的差异。成人的认知能力已经成熟,少儿的认知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少儿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具体思维在整个儿童时期都占主导地位,而且抽象思维是以具体的、直接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很难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针对少儿的思维能力及特点,我们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具体事物的学习为主。名词和表示具体动作的词语以及可以直观演示的形容词是主要学习内容,句子应该是简单的短句。2.教学应以听说教学为主。少儿的学习优势在语言的听说方面,因此,少儿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听说为主,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语音、词汇的学习和句子的情景运用是重点,尽量少教语法规则,同时注意汉字知识以及汉字的积累。老师在教汉字时应有所选择,比如在教书写汉字时可以先教“大、小、天、十”等简单的汉字,并配合游戏或具有趣味性的练习,循序渐进,积少成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3.从贴近学生具体生活场景的实物开始教学。从简单到复杂,利用模仿、提问、扩展等手段逐步开展课堂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教学,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汉语的快乐和成功。比如,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可以直接教实物,如教室中的物品,学生经常使用或接触的事物等。先教事物名称,再教事物的特征和动作。在课堂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用实物进行展示的词语开始,引入表示相关实物特征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而引进简单的句子。这样的安排既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容易操作展示,也遵循了少儿的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

(三)教学方式

1.动静结合。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有意注意短暂,易发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少儿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针对少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少儿对外汉语课一节课的时间应比成人要短。目前,国外中小学对外汉语课的每课时为45分钟,学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很容易疲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减轻疲劳,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静”是指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如领读生词、句子等,“动”是指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活动中进行学习,也可以指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也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动静结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因上课时间较长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的问题。

2.寓教于乐(趣味化)。在少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练习方式,增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1](1)游戏游戏是最受欢迎的练习、复习的形式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以汉字教学为例,游戏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注意游戏的形式应服从并服务于教学内容,游戏过程要突出重点。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与练习的趣味性,但不能为趣味性而趣味性,游戏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和语言结合,二是事先经过严密设计,三是不要为趣味性而趣味性,趣味性主要是一种完成语言技能教授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设计一些非教学内容之外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插曲,会分散富于幻想的婴幼儿的注意力而带来负面影响。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游戏竞赛外,还有互相考试(两人一组,互相听写并改错),讨论(提问、采访、议论甚至辩论),表演(看情景剧并模仿、表演课文内容,讲故事,边唱中文歌或说中文儿歌边表演)等,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应视课型及教学内容而定。(2)图片现在很多对外汉语教材都配有汉字卡片或词语卡片,比如《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等。在学习新课时,词语卡片是一种有效的展示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手段。教师还可以利用词语卡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及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3)多媒体多媒体的研制与开发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方式,比如现有的汉字书写笔顺的软件,把汉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了汉字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4)表演与成人相比,少儿的学习动机、兴趣和需求相对模糊而本能化。这一心理特征,要求我们对如何激发少儿汉语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如何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语言是在情景中运用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是由情景决定的,表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学生用所学汉语进行交际时还常常会发生一些创造性的表达或表达需要,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加以指导,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也可以逐步实现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提高汉语交际能力。#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2

在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学科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客观规律之上的。它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学习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法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其次,明确了教学研究对象。就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其实就是研究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和习得汉语的教学规律。另外,研究方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所谓难点方面,侧重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法上更注重了“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再有,学科正在拓宽研究领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不同语言间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很大的障碍。在语言学习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在教学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教学方面,对“结构———功能———文化”达成了一致;其次,明确了在教学中的四大实践环节。对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技能训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为了达到使用语言交流的目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来掌握语言技能。在教学中强调运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当中的。只有强化这些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达到交流的无障碍。另外,语言教学和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不是单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的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学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当中,才会让学生在语境中了解语用,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全面,到位。目前国内已有将近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力军。即使是这样,汉语教师的资源仍然无法满足国际推广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国或者准备出国,那么以他们为主力的在校大学生和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的有生力量,从中培养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专家把对外汉语定位为现代汉语下面的一个分支,属语言文学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该是属于语言学类下面的二语习得专业等。其次是关于研究的方向和视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探讨教学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讨汉语语言具体要素的文章显得尤为少数。同样在探讨学习方法中,有价值的教学实验和各种调查报告缺乏一定的数据。所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视角、有侧重的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学习汉语从开始就是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太多的强调听、说、读、写,课程目标非常的单一。其实,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只有增强文化交流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第二,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应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习惯和生活,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视频节目,参与中国的文化节日活动等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另外,制作的学习资源力求浅显易懂,结合视听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第三,在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会写就相当于没学会。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熟练写出来的字比能认识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尴尬、蹊跷、痉挛、貔貅”等词语。像这类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写出来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交谈中,我们能够运用自如,因此不能说不会写就等于没掌握,完全不会。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就等于没学会。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很多字词是很难有明确解释的。比如“既然”两字,有谁能一下子解释清楚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这个词组为什么会出现在语句中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响我们熟练地使用它。同样,“所以、即使、但是”等等这样的词汇用法也很多,我们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含义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师认为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诚然,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能同时掌握固然好。但是,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要求的,这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孩子对笔画多的字反而比笔画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结合汉语特点,对不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不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唯一的教学思路。对外汉语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课文、字词、练习等传统教法。其实,“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的优点是可以阅读课文来学习文字,其缺点是认识生字的效率极低。在针对海外儿童的汉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往往生字生词太多和孩子们想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现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们因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阅读与其年龄匹配的读物。

三、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让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四、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3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性邢福义先生对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3]邢先生的概述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也指出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师资培养上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在树立中国的形象。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确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明确了该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厘清了该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最具战略性与长远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观念进步的吁求。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这一目标具体分解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殊性有关,也与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有关。我们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比较宽,涉及到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几个层面。那么,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模式或外语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在众多课程中把握不住方向,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或对本专业产生置疑。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效果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上多进行探索。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二语教师,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语言理性意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教无国界的意识。教育思想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是第一位的。因此,本科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汉语类综合课程要占一定的比例。1.汉语类综合课程汉语知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4]。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专业课外,还应开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语用学、汉字学、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普通话训练课,增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在学习普通语言学概论时,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普遍特征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入手探测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比如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要重点强化音义结合的符号,不断累积音义结合的材料,先为其口语表达提供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就需要处理好与异文化打交道的问题。语言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须处理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同时要有积极的语言文化传播意识。2.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像中医、少林功夫、国画、书法、中国菜的烹调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两项有所专长。这样,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课和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课。不仅老师教,有特长的学生更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学生的文化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非汉语的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进行新的语言学习时自然会在文化上产生碰撞,产生焦虑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向学生传递处理异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软技巧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后,笔者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好外语基础。三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3.二语习得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要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要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要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这就要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兴趣,从外国学生听说读写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

(三)教师理念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学习《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汉学在国外的发展》等教师基本素养课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1.爱无国界的意识对外汉语教师不能拿自己对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好恶态度来对待学习者。只要学习者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汉语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地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师是国家第一线的外交官,不卑不亢、认真负责的形象本身也是在树立国家良好的形象。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要有爱无国界的意识。2.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层次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已有知识和理念势必会不够用或者是跟不上变化,况且二语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即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合作型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引导”: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学习目标,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便利,促进他们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各种交际任务等。在教学中,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更需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本身具有现代的观念。4.现代教学意识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现代教学意识和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被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多媒体辅助教学意识。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或录像,用直观生动的口语材料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故事教学,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点。以上这些意识的树立是累积德行言语的途径,更是实现敦睦天下的条件,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工程,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4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和探索,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对外汉语教师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注重不同文化学生所带来的教学差异,他们的身后,是越来越丰富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诞生。我们还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走进我们HSK的考场,走进我们设在国外的孔子学院。但是,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由于过度产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言教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复杂程度远非走路能够相比拟的,因此,我国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追求了教学法的多样性。主要采取了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功能法、暗示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教学。最近不少教学工作者,吸取对外汉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博采众长,吸收了外语教学各个流派、方法的优点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教学法”。这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是十分成功的,它代替了以往的单一教学法,改革了原有的课堂单调乏味的讲解局面,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效果。

2.更加注重文化差异及个体性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受者广泛,有不同文化背景,必然有不同的文化差异,针对如此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了差异化教学的方法。如在备课差异性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入门水平、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特点(如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文化背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全班大多数学生身上,统一要求,而且在强调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因材施教”,考虑了两端学生的情况,多准备了一些问题,多设计了一些活动,多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感到愉快。在科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导下,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教学对象的文化差异及个体性的方法,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3.汉语水平考试体系不断发展

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它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考查考生在各种语言交际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包括HSK(基础)、HSK(初中等)和HSK(高等)三个部分。目前HSK考试已达到较高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命题、施测、阅卷评分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实现了预测统计分析、试题等值、考试报名、评分和成绩报告等的计算机化。并在此基础上,将推出计算机化自适应性HSK考试,这种考试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可靠性(信度)和更高的有效性(效度)。由于随着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为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测试等级得到全球的普遍认可,HSK考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已得到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已把它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更加丰富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材也越来越丰富,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近千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近几年来,教材种类迅速增长,其中亦不乏有特色和有所创新的教材,少数还成为国内外广为使用的优秀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的日渐丰富,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的增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提高,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没有好的教材,就好比是无米之炊,再好的教师也不能上出好的课来,因此教材也可以看作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一大重要表现。

(二)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个体性重视还不够

虽然目前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对其个体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而对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2.HSK日渐突出的应试问题

随着参加HSK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HSK考试也越来越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人员的重视。有的城市还专门设立了HSK成绩攻关补习班,有些教学单位甚至还出现了“教学为HSK服务”的教学局面。这不免会给人一种应试教育的感觉。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引起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各个高校或者教学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这样虽然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使众多留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受到损失的也必将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

3.由于过于产业化带来的课堂管理松散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汉语桥”工程的确立、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以及中国本土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让我们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盈利而轻理论总结和研究的问题,如部分学校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为了争取更多的外国留学生生源,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这样做只能使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产业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帮助甚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部分院校显然没有把重心放在真正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上,过度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和短时间内大量灌输技巧方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都普遍存在于各种各类对外汉语教育中,这种畸形的汉语教学方法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上升期的汉语语言教学来说伤害尤其巨大。

4.教材需要更有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近千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教材种类迅速增长,其中不乏有特色和有所创新的教材,少数还成为国内外广为使用的优秀教材。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关于对外汉语的教材问题,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和海外的汉语教学中都存在十分严峻的情况,大家普遍感受到选不到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教材。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商主要是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从事一线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出版社,几乎每年各出版社都有新的教材推出。市场上大部分的教材只是对一些经典教材进行低水平的重复,缺乏对教材思想和体例的改进。另外,一些教材缺乏综合性和弹性,不能满足短期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5.教师水平需再提高

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当前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高增长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成了这项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据有关国际统计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国外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有1亿人以上,有约100个国家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相对于国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各国汉语教师严重匮乏,许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提出了派遣汉语教师的强烈要求。尽管国内教育部门努力做了许多相关工作,但师资缺口仍然很大。而与此同时,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对外汉语教育学事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水平不一,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的实力,一再扩大招生,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外汉语教学状况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状况。

二、解决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把语言考试(HSK)同日常教学结合

HSK虽然是检验汉语水平的考试,但它自身仍有一些不足,不能完全反映汉语水平。一些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汉语水平考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难度较大的口语测试和高级汉语水平考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口语能力的测试基本上被排除在HSK考试之外。限于诸多原因,HSK考试测试并不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不能为了HSK考试而设立,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这就要求那些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人员应该正确把握HSK与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不能让教学成为应试的手段。同时,我们也不能轻视HSK考试,同样要借助考试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HSK与教学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对外汉语教学与HSK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从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综合课这四种课型的改善来看一下如何把对外汉语教学与HSK考试结合起来。

1.听力课

要改变听力教材与汉语课教材同步的唯一局面,促进听力教材的多样化,在听力课中增加内容,加大专题的训练量,例如当学生学完数字和年月日后,可以在听力上对其进行强化,加快他们的反应速度,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关于地点、人物关系的词语,为他们以后的考试打下基础。对于学习汉语半年以上的留学生来说,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新闻听力和惯用语听力,由易到难,为学生介绍新新闻体裁、新闻术语,同时可以在每节课上为学生介绍几个常用的惯用语,既不让学生感觉听力课就是单纯的听,枯燥乏味,又能同HSK考试联系起来。此外,还可以讲授一些考试时的基本要点和技巧。由于把听力课与HSK考试结合起来,又增加了生活的内容,学生对听力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这正是迎合他们的需要所取得的效果。

2.口语课

通常在系统学习半年的汉语后,留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起步阶段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口语进步太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要参加的HSK考试中没有口语考试,因此他们对口语课的重视程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口语课内容,在平时依据教材的条件下,适当穿插一些惯用语的讲解。在考试前几周可以围绕考试经常出现的新闻、通讯类或评论类短文进行话题式口语教学,还可以集中给学生讲一些在考试的听力和阅读的第一部分常出现的口语惯用语,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阅读课

与综合课配套的阅读教材通常文章较长,对于仅学习半年汉语的留学生而言显得有些陈旧。我们应该使用一些新颖的阅读教材,涉及科学、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而HSK考试规定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考试应能综合运用汉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汉语书面材料,能阅读各种题材(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科普、史地、政治、经济等)和体裁(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文字材料,考生应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既理解单句的意义,也理解上下句之间的逻辑;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这样,这类教材就能很好地同HSK考试的阅读接轨。

4.综合课

综合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的训练、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文化因素教学。留学生系统学习半年汉语之后,已经由语音阶段过渡到语法阶段,这时他们有了参加HSK考试的要求,但他们的语法知识点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课教师应该在考试的前两周系统复习学过的语法知识点,同时有选择地讲解一些没有学到的考试常见的语法点。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举一些HSK考试的例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虽然新教学理念要求体现主体教育,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一改以前的统治对外汉语课堂的局面,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但这并不等于要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其实,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对外汉语课堂要想取得进展,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提高和加强:

1.提高素质,更新观念。

对外汉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而且要置身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沿,密切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重中之中。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把握方法,新旧互补。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服从多样性的原则,也要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4.优化时间,加快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结构严谨,环节紧凑。

保证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教学环节的紧凑性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的连接要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切换要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要清楚、明确。课堂教学过程要充满变化,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如果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6.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近,激发兴趣的原则,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这样才能激发不同个体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三)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科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不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的角度,都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为数众多的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现实,尤其是缺乏适应时代需求的、符合外国学生学习规律的、全新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局面,我们更应当把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当作对外汉语教学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最重要任务来对待。

1.准确把握教材编制特点。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必须建立在体现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即基于网络和网络概念的对外汉语教材,这种总体创新的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由专家系统控制的网络智能环境;(2)基于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筛选与编写方案;(3)适合教师引导课程(teacher-ledcourse)编写原则;(4)突出个体化教学的特点;(5)基于网络的训练方案。

2.加强教材编制突破创新。

要提高对外汉语教材实用性,关键是要不断突破与创新,一方面要更新观念,不断吸收汉语理论研究、教学法理论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要遵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和规律,把握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地“出新招”“出怪招”。可以从下面几项工作入手:(1)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发展史的研究;(2)对现行教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估;(3)针对构成教材的各种要素进行严密的科学试验,为教材编写提供可靠的数据;(4)更新观念,引进汉语理论研究、教学法理论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3.明确教材编制发展趋势。

为了使对外汉语教材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选择作者群体。国家在资金、政策投入的同时,也要制订统一的编写、出版计划,组织一批结构合理的编写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做好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工作,积极开发国际市场。(2)选择教材内容。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要新颖、科学、规范和实用。同时要紧密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课文内容,要根据读者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心理、不同习俗、不同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仔细推敲,切实编写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型教材。(3)选择编辑。编辑要有语言文字的专业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以及较强的编辑能力,如此才能使教材具有吸引力和应用能力。(4)作者、专家、编辑相结合。教材的编写、出版和研究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教材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教材制作是一个团体合作的过程,无论哪一方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教材的出版质量。

(四)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水平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水平,加快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最主要的学习渠道是教师的传授,教师肩负着在短时间内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之能把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技能从而运用于日常交际的重任。要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先抓好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状况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这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发展对外汉语事业。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从而满足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共同发展。可以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2.改变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局面,增加更多的量化研究,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化,更有说服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资格证书考试或能力证书考试的结果,来了解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而研究考试大纲和培训大纲的制订。

3.在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也要向国际化发展

加强面向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培训、面向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师培训,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国别的汉语教师,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同时又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5

对外汉语教师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实践者,面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较为短缺,因此对教师的培训就成为当前对外汉语事业亟待解决的为题之一。本文从零起点的对外汉语教师这样一个群体的培训入手,分析了关于零起点的对外汉语教师这个群体的构成,确定好培训目标,然后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汉语教学需求暴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而作为新兴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则显得捉襟见肘,一是教师数量供不应求,二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各个教学环节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者,因此教师的质量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上的口碑。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各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遍地开花,从业者构成比较复杂,素质良莠不齐,其中新手教师队伍尤其庞大。本文所说的“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指的是处于角色认知和关注生存阶段的,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的,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较薄弱的,教龄短、职称低的新手教师。本文将从这些教师的队伍构成、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新方式及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进行初步探索。

一、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构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起步,由于国家的重视,选拔出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管理人员大都是学界名流。我国自1952年起开始向国外派遣精英赴任汉语教师。1965年国家组建了北京语言学院,形成以“北语”为中心,全国多所院校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经历了十年的中断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于80年代重新起步。1983年北京语言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自此对外汉语事业有了科班出生的教师。那时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中存在两种错误思想,一是片面追求扩大招生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二是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小儿科”,会说汉语的人都能教汉语,导致业务不精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影响了对外汉语学科的声誉,同时限制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90年代以来,由于行业内专家的再三强调,业内开始重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素质的规范及教师素质的培养。自2007年国内第一批25所院校开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以来,截止2016年,已有105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虽然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性一再被强调,也逐渐有了一批高学历的“科班”毕业生,但对外汉语业内教师构成仍然比较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学术背景和学历看

目前正在从事或拟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师的学术背景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外汉语专业及中文、外语等临近学科;二是历史、哲学、新闻等相关文科专业;三是其他专业。第一层次的教师有较好的专业功底,包括语言知识和教学技巧知识,第二层次的教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较突出,第三层次的教师从事对外汉语事业大多处于热爱,因此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从学历背景看,不同水平的教学机构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不尽相同。在高校机构及中小学国际学校中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有研究生学历,少部分本科学历;一般营利性教学机构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其他层次较低的中介,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相对较低。此外,年轻教师相对来说学历要求较高,而老教师有经验者则可相对放宽要求。

(二)从教师选拔方式及来源看

国家汉办项目、外国在华汉语项目及中小学国际学校,一般通过考试形式选拔教师,参与者大多为相关专业在读或毕业学生;对外汉语盈利机构大多通过应聘者投递简历,机构进行交谈面试的方式选拔教师,原则上要求相关专业,但实际录用教师专业五花八门;高校机构教师大多为教师互相介绍,部分用人学校会有试讲,而部分只需要简单面谈,填写相关表格即可。

(三)从每天的工作时间看

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一般为全职,而国内除部分机构编内教师、中小国际学校对外汉语教师为全职教师外,兼职教师占有很大比例。

二、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目标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培养和达成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上。关于对外汉语应具备的素质,国内不少学者都提出的自己的看法:陆俭明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树立很强的学科意识,学习、研究意识和自尊自重的意识。教师应当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教学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说都是为汉语言文字教学服务的”,对外汉语教学又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它“必须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①。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了学科意识,才能明了自己的职责和所求。卞觉非指出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时代意识,除了师德、知识、外语水平、教学艺术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使用电脑的能力②。李泉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学生意识、交际意识、语言意识、课型意识、目的意识等11种意识。他认为强化这些意识将有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③。黄宏、周健等人分别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问题。黄宏认为,培养派遣到国外任教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应对在国外工作时的文化冲突从而预防文化休克的能力,是出国师资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④。周健则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有双语、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不仅要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从而能自觉地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⑤。刘?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6点要求:具有较系统的汉语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汉语口语书面语的熟练的运用能力;熟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并且有将这些原则根据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到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的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经历;具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⑥。对于零起点教师,由于他们学科背景复杂,学历差别较大,单单经过培训是很难达到以上预期目标的。所以应当相对放宽要求,让他们先达到可以“走上讲台”的标准,至于其他素质则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本文认为,达到“走上讲台”标准必须达成以下四个目标,即拥有较完备的汉语基础知识、中华文化知识、一定的外语水平及教学技巧。汉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汉子、词汇、语法等汉语要素知识,中华文化知识指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外语水平指赴任国语言或中介语,教学技巧则主要指教学方法。

三、培训内容的制定

(一)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目标,我们可以进行培训内容的制定。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两点:

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到任后将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学生年龄从学龄前到成人不等,教授年级从学前到大专院校不等,学生学习目的亦有必修、选修、个人兴趣之分。同时教师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不同学术及学历背景的教师希望侧重的培训内容也不相同。而同一机构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同一批次的教师汇聚在一起进行培训,缺乏针对性辅导。这就造成了培训效果不理想及培训资源的浪费。

2.缺乏实操性和灵活性

目前的培训模式主要以知识内容讲授、老教师经验讲座、教学视频观摩为主,被培训教师处于被灌输状态。但知道该如何教学和在实际教学中能否教好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加之零起点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这一特点,培训缺乏实操性。同时,零起点教师缺乏教学经历也导致了对培训内容分辨力缺乏,对什么阶段适合用什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掌握的能力。

3.缺乏对培训有效性的评估

评估是检测培训有效性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得知培训的收效如何,对教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发现存在的问题,之后得以改进。而目前鲜有对这方面的评估。也就难以发现问题。有的培训机构采取一劳永逸的做法,同样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多年未曾改变,而对外汉语事业日新月异,这样的培训也就丧失了时效性,收效甚微。

(二)培训内容的制定

如前面所说,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汉语基础知识、中华文化知识、外语能力和教学技巧。而面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先对学生最缺乏及最想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了解,然后制定培训方案,在培训结束后也可通过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培训效果,以待下次改善。

四、结语

作为新兴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善。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师资队伍的培养仍是刻不容缓的,“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特别是发展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培养新一代科班出身的汉语教师,但就目前的急需来看,这种办法只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举办在职业务培训班。”⑦本文希望通过对教师培训的分析和讨论,引起更多的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过硬的教师队伍中坚力量。

作者:郑紫涵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注解:

①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世界汉语教学[J].2005.

②卞觉非.21世纪:时代对对外汉语老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文字应用,1997,(增刊).

③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④黄宏.浅议对外汉语公派出国教师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及其对策[J].海外华文教育,2002.

⑤周健.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教师的双文化意识[J].语言与翻译,2004.

⑥刘?.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6.

⑦刘?.教师培训———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

[1]付继伟.对外汉语兼职教师培训模式新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9月

[2]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6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两岸汉语的差异,在词汇层面表现最为突出。词汇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本文即基于词汇变异的语言现实,提出研制两岸对外汉语教学共同词表,重点对词表研制的基本问题做一番理论探讨。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的性质及其研制的必要性,融通词表研制的基本原则、思路、步骤,融通词表的研制方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

一、融通词表的性质

(一)“融通词表”定义

“词表”即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大纲。所谓“融通词表”是指基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两岸所产生的词汇变异,融通大陆和台湾对外汉语教材词库、现行对外汉语教学词表所制订的,适合于两岸共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通用词汇大纲。

(二)融通词表的基本属性

1.词表所收词语定义为“教学词”

即进入词表的词汇单位在遵循一般语言学“词”和“固定短语”定义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参照语言使用者的语感,作适度从宽认定。亦即教学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符合本体研究定义的典型的“词”和“固定短语”,这是主体部分。二是使用频率较高,心理感知上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完整性、独立性,但实际上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或“固定短语”的部分语言运用单位。这类单位有的比“词”小;有的具有词化倾向,属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单位;有的为习用短语、框式结构或句子,带有“准固定短语”的性质,即通常所谓的“语块”。综合前人所论,这类非典型词汇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能产性特别强的语缀。如:“—员”、“—子”、“—性”、“—化”、“老—”等。第二,强类推性词根。如:“—边”、“—面”、“—车”、“内”、“外”等。第三,具有一定凝固性的类词形式。如:“之间”、“点钟”、“得很”、“极了”、“的话”、“就算”、“生于”、“位于”、“没关系”、“为什么”等。第四,离合词。如:“洗—澡”、“理—发”、“结—婚”、“开—会”、“帮—忙”、“干—杯”、“道—歉”、“鞠—躬”等。第五,某些具有词汇化倾向的述宾组合。如:“吃饭”、“打牌”、“照相”、“请客”、“上课”、“上班”、“谈天儿”、“唱歌儿”、“感兴趣”等。第六,某些具有词汇化倾向的述补组合。如:“打败”、“展开”、“看见”、“忍(不)住”、“到来”、“上来”、“看不起”、“对不起”等。第七,具有准固定短语性质的“多词组合体”。如:“想开点”、“得了吧”、“大不了”、“没完没了”、“说的也是”、“咱俩谁跟谁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等。第八,插入语。如:“实际上”、“综上所述”、“据报道”、“推而广之”、“换句话说”、“常言道”、“众所周知”等。第九,框式构件。如:“上……下……”、“左……右……”、“不……不……”、“大……大……”、“千……万……”、“天……地……”等。第十,成对的关联词构件。如:“一边……一边……”、“既……又……”、“非……不……”、“一……就……”、“连……都/也……”等。第十一,习惯搭配形式。如:“在……之下”、“除了……之外”、“当……的时候”、“拿……不当……”等。第十二,口语惯用句式。如:“你看你……”、“……可倒好”、“要是……该多好啊”、“说V就V”、“还N呢?”、“A归A,B归B”等。

2.融通词表属“再生性规范词表”

词表依功用有“描写性词表”和“规范性词表”之分;依语料来源,则又可分“原生性词表”和“二次再生性词表”。描写性词表客观地反映词汇在特定语料库中的分布,是写实性的词表;规范性词表是依词表用途,对语料库产生的词语作进一步甄选取舍,用来指导、规范特定领域用词的词表。所谓原生性词表,即由特定类型的语料库直接生成;二次再生性词表,则是在现有的一种或多种特定词表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目的和标准,经再次甄选、加工、重构的词表。

两岸对外汉语融通词表从功能上看属于规范性词表,其用处是为两岸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教学、汉语水平测试、学习词典编撰等提供规范、依据。就语料来源论,融通词表当然可以是原生词表,即在建立两岸共同的平衡语料库基础上,直接生成兼容两岸差异词汇的词表。但考虑到目前尚未完成两岸语言差异全面的描写研究,也未建立大型的两岸通用平衡语料库,由语料库直接生成融通词表,工作量比较大。而两岸各自又已研发若干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两岸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也都附有生词表,同时又有集中反映两岸词汇差异的词典可供参考。以这些已有的材料为依托,聚焦于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这样编出的词表,将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融通词表宜界定为“再生性规范词表”。

3.融通词表属兼容性通用词表

两岸对外汉语教学共同词表,对两岸词汇差异,可以用取“最大公约数”也可以取“最小公倍数”方式处理。前者回避两岸词汇的差异,只取相同部分;后者包容两岸词汇的变异和差别,具有兼容性。“最大公约数”词表,是两岸对外汉语词汇的共有部分。但因回避了两岸词汇差异,会影响汉语教学的实用性,也舍弃了语言变异的多样性。而“最小公倍数”词表,适当包容词汇差异,可以反映语言变异的事实,但也失于规范性不足,并增加语言学习的词汇负担。两者可谓各有利弊。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用性出发,我们认为,融通词表应为兼容性通用词表,因为语言变异的客观事实存在,词表的编制就要考虑如何处理这种差异,为两岸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助益。所谓“兼容”即指吸收、消化了两岸词汇的差异性。“通用”则有两层意思,一指词表为基础汉语、大众汉语教学所用,而非专门领域汉语词表;二指通行于两岸,彼此的对外汉语教学都可采用。

二、融通词表研制的必要性

以务实的态度看,随着两岸华文教学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共同标准的制订显得越来越迫切。词汇大纲是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融通两岸的词汇大纲,对面向国际的标准汉语的教学来说,对两岸都很重要。其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客观存在的两岸词汇差异

据胡翔研究,目前收词最多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词条总数为44761条,其中两岸共用条目为34664条,占总条目的77.44%。大陆通用的条目1301条,占2.9%;台湾通用的条目1024条,占2.3%。多义项条目中,有大陆特有义项的条目1068条,占2.3%;有台湾特有义项的条目848条,占1.9%。所有存在差异的词语约占总条目的22.56%。可见,两岸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比率不低,不容小觑。

差异的类型可分三种:其一,同实异名,如:步行街—行人徒步区台;彩电—彩视台;导弹—飞弹台;冻僵—失温台;高压锅—快锅台;惯盗—惯窃台;联欢会—同乐会台;手机号—门号台;渠道—管道台;天气—天候台;土著—原民台;信息—资讯台;洗洁剂—洗碗精台;校历—行事历台;走读生—通勤生台;增长率—成长率台;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台;辞职—职辞台;警员—员警台;镇纸—纸镇台。其二,同名异实(含完全异义词语、部分异义词语两类),如:公车(公共汽车台);影集(多集连续放映的影片台);高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简称台);不倒翁(适应能力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易失败的人台);黑名单(指司法所掌握的黑道人物名单台);站岗(男女约会时,先到的一方在约定地点等候台);正点(称人或事物好看或出众台)。其三,彼有此无或此有彼无,如台湾有:奥步、安亲班、党工、阁揆、眷村、牛步化、平埔族、少棒、省籍、鸭霸、议场、自由坐、重机(高档多缸摩托车)、桩脚;大陆有:动车组、高考、国考(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安局、军嫂、军地两用人才、离休、盲流、南水北调、特区、政协等。

词汇的差异,给来往于两岸的外籍学习者带来困扰。如台湾“中央社”2012年8月1日有消息称:“路上穿梭的小黄,在台湾称计程车,在大陆却称出租车。不少外籍学生说,台湾和大陆用语不同,也增加学华语的难度。”该消息还引波兰学生莫晓倩(KarolinaSkwara)的话说,“两岸用语的差异常让她不习惯”,“每次讲‘出租车’,台湾人都会觉得很奇怪,到现在她还是习惯称马铃薯为‘土豆’”。

可以预见,既在大陆又在台湾学习的外籍学生会越来越多,跨越海峡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也会越来越多。上述外籍学习者的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两岸华文教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要科学地处理客观存在的语言变异,首先要从教学大纲入手,制订融通词表,建立起教学上的共同规范和参照。

(二)两岸现有对外汉语词表的差异

大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词表主要有:《外国学生用四千词表》(1964)、《外国人实用汉语常用词表》(1981)、《报刊词语三千六百条》(1983)、《对外汉语教学常用词表》(198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1988)、《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2003修订)、《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1996)、《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2007)、《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10)等。

台湾则有《华语文常用语词汇频率等级统整研究》(叶德明主持,1995)、《台湾师大华语文能力测验词汇分级表》(简称“TOP词汇表”,张莉萍主持,2002)、《华语文能力测验编制———“词汇分级研究”》(张郁雯主持,2004)、《华语八千词》(张莉萍主持,2006),《华语教学基础词表1.0版》(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信世昌主持,2010)。陈俊男将大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992,收词8822)与台湾《华语八千词》(张莉萍,2006)就词汇量、各级词汇相互交集分布、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各级词汇的交集情况如下:

统计表明,两岸词表共有词占66.73%,各等级词汇量相差悬殊,且穿插分布严重。“嘴巴、支票、传真、现金、房租、发票、房东、菜单、奶粉、或是、公分、晚餐、机车”台湾列为初级词汇,大陆则归入高级(“机车”为同形词)。“便宜(名词)、咱、活儿、实践、联系、听写、喊、组织、关系(动词)”大陆词表为初级(甲级),台湾则为高级。这说明,两岸词表固然有客观上的分布差异,但有些也可能并非语言变异,而是词表自身的问题,有必要善加融通。

(三)两岸教材选词差异

蔡丽对上世纪90年代大陆出版的《中文》和台湾的《华语》词汇分布进行过比较研究。陈俊男以大陆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2006)、《基础汉语》(2006)、《汉语教程(修订版)———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2006),以及台湾版《新版实用视听华语》(2008)、《远东生活华语》(2006)等教材词表为来源,建立两岸教材词库,就词汇分布作对比分析[17]。向锐则对单套教材———大陆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台湾的《新版实用试听③华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些比较研究成果反映的现状是,两岸同类教材在收词总量、共有词汇和独有词汇分布比例、词汇等级分布、专名的采用、熟语分布、外来词音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合理的,比如体现教材编写理念、教材风格、地域化差别的需要,但有些问题则显然与缺少相互融通的词汇大纲有关,如词汇等级分布上的差异,就与缺少词汇大纲的指导和规范有关。

三、融通词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制订第二语言教学词表,黄人杰就大学英语教学词表的编制,提出了频率原则(包括词频和义频)和分布率原则(包括作家分布率、专业分布率、语体分布)。刘英林、宋绍周概括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选词的8条原则:常用性原则、均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联想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序列性(等级性)原则;马清常进一步指出:“词汇大纲的设计原则应以词频为基础原则,以词类差异性、心理便捷性、内容现实性、任务针对性、高能优先为干预原则,做到语法、语义、语用三种标准的结合。”以上原则,各家说法互有重合,后人对前人的提法多有发展和补充,总体上体现了客观与主观选词原则相结合的趋向,这也是两岸融通词表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此外,根据两岸融通词表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还应贯彻以下特有原则:

(一)求同存异原则

融通词表的编制应恰当处理两岸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核词汇和差异词汇的关系。“求同”就是应甄选出两岸标准汉语共有的基本词汇,这部分词语,从读音到意义、用法两岸都完全一致,并且应是两岸共同的高频词,属于中性语体词。这是融通词表的基础和主体,是共核部分。“存异”是对待差异词汇的原则。首先,要认识到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其次,应认识到差异的价值所在;第三,对差异词语要加以甄选,哪些应加以规范,哪些应在词表中共现,哪些属各自独用词语,应加以吸收,需要细加斟酌。

(二)差异度分级原则

一般汉语水平词表的分级标准,主要是词频或常用度。两岸融通词表的目的之一是处理两岸词汇差异,提高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在词频基础上,可引进差异度概念来给词语分级。

1.差异度及其分类

差异度指词语在两岸被认知和使用的区别程度。首先,对两岸共有的词语来说,它们在大陆和台湾的词频就会有差异。处理这种差异有两种方法,一是建立两岸平衡语料库,并据以生成不分彼此的词频词表;二是考虑词语在大陆和台湾各自语料库中的频率位次,再以一定的标准加以取舍。两种方法以第二种为宜,因为在混合语料库中,一些具有区域区别特征的词语,其频次可能偏低,反而遭淘汰;而第二种方法,可以设定一定标准加以人工干预。第二,差异词语还要考虑两岸是否有对应词,词表是否要包含各自的独有词语。

2.差异度分级

根据上述情况,差异度可以设为以下几个级次:第一级:分别以大陆和台湾的词频词表为依据,取两岸共同的高频词(“高频”具体到哪个数量级,可另作讨论),如都在对方的常用量级高频范围内的词语。第二级:都在对方的常用量级范围内,但不在高频范围内的词语。第三级:在一方常用词量级范围内,而对方的常用词量级范围没有,但双方存在对应词的部分。第四级:在一方常用词量级范围内,而对方无对应词的部分。第五级:超出了常用词量级,各自独有,且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必要的词语。

(三)共现原则

对于同实异名的词语,可合并为一个词条,共现大陆和台湾的对应词。如:“地铁/捷运”、“网络/网路”、“博客/部落格”、“打印机/列表机”、“信息/资讯”、“天气/天候”、“渠道/管道”、“空调/冷气机”、“增长率/成长率”等。同名异实的同形词,则可在上下词条位置共现,分别标注[陆]和[台]用词,如“号子”,大陆指监牢或拘所,台湾指证券交易所;“工读生”大陆指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台湾指勤工俭学的学生;“窝心”大陆指不开心、窝火、堵心,台湾指暖心、贴心。这些词在词表的上下文共现,可收对比之效。

共现原则不仅适于处理两岸差异词汇,也可用于轻声与非轻声、儿化与非儿化、语体词的处理。如:“地道/地道”、“利害/利害”、“大意/大意”;“花/花儿”、“玩/玩儿”、“词/词儿”,“眼/眼儿”、“头/头儿”、“圈/圈儿”;“父亲/爸爸”、“口/嘴巴”、“户口/户籍”、“点子/办法”等。

四、融通词表编制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重点难点

(一)基本思路

1.融通词表研制的理论依据:本词表的提出基于语言社会变异理论。两岸所使用的标准汉语在多年隔阂之后,彼此都有一些变异。“普通话”和“国语”都属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差异的性质属于标准语的区域变异。这种变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如何处理变异与规范的关系,在于如何看待变异的价值。我们认为,变异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活力,体现了语言亚文化的多样性。变异也是一种语言资源,可以善加利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变异和规范冲突的一面。词汇大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树立一种词汇规范。这就要求恰当处理两者关系。就研制词表而言,既要吸收有价值的变异,又要加以甄选,减少语言冗余。本词表的研制,亦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学词的建立、词表的分级、共核词的界定、差异词汇的吸收,要研究学习者心理,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

2.融通词表的基本结构:融通词表包含以下结构模块:两岸共有高频词;两岸次常用共有词;单方常用对应词;大陆独有附加词条;台湾独有附加词条。

3.词条来源:融通词表的基本词条来自以下方面:第一,两岸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代表性词表;第二,两岸代表性对外汉语教材词表;第三,《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等通用中型词典;第四,两岸现有词频词表。借助以上词表、词典,筛选基本词条,在此基础上,辅以大陆、台湾各自的平衡语料库作为修正语料库。

(二)融通词表研制步骤

1.选取大陆、台湾各一种代表性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建立“初始词表词库”;2.参考大陆、台湾其他对外汉语教学词表对“初始词表词库”予以补充,建立“词表词库”;3.选取大陆、台湾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若干套综合性对外汉语教材,建立“教材词库”;4.比对“词表词库”和“教材词库”,加以适当调整,形成“初始对外汉语教学词库”;5.参考《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及相关两岸差异词汇描写论著,甄选、补充两岸特色词条,建立“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6.对“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进行人工联想修正;7.依托或建立大陆词频词表、台湾词频词表,修正“初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建立“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8.辅以两岸各自建立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对“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词库”加以修正;9.依两岸词频词表提取5个结构模块词条;10.对应差异度,建立分级处理后的“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11.两岸对外汉语教师集体干预;12.专家集体干预;13.对“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词表”进行词性标注、差异度标注、分级标注等;14.专家审定;15.开发计算机检索查询系统。

(三)融通词表的研制方法

融通词表定性为再生性词表,对现有词表的词条取舍、对两岸通用词典词条的取舍,考察两岸词汇和词表、教材用词异同,都离不开对比研究和定性研究,这是词条取舍的主要方法。从词表的总体建构来看,宜采用客观和主观选词结合的方法。客观选词指依词表词库、教材词库、词典收词、平衡语料库客观语言事实为语料来源,依词频、差异度数据,确定基本词条及其分级;主观选词,即在词条的取舍上,对其作为词汇单位的定性、语体分布的考量、两岸区别性特征的把握、人工干预角度等,都带有主观判断的性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相结合,定出的词条会更合理和实用。

(四)融通词表研制的重点

难点融通词表的研制,重点在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词库的建立。这个词库语料来自词表、教材、词典和一些专门语料库。教学词库是词表建构的基础。两岸有哪些差异词汇,差异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在词表中反映这些差异,处理好规范性和变异性的关系,综合处理好词汇频度、差异度、分布率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词表分级等是融通词表研制的难点所在。

五、结语

总之,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两岸面向外族学习者及面向华裔的汉语教学,各自都有丰富的实践。近年来两岸和平发展的氛围,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融通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过去的三十多年和未来的几十年是汉语国际化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在政治分歧和语言红利面前,两岸汉语教学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汉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更可以使两岸和全球华人共享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所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两岸共创汉语的国际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汉语的国际化,融通与合作必将成为时展的主流。两岸专业工作者,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务实地思考和研究国际汉语教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两岸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接触和交流,为彼此的融通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两岸多种交流平台的搭建和交流形式的展开,目前主要以融洽气氛,凝聚共识为主,务虚的成分较多。随着两岸同行交流切磋的日益深入和广泛,务实地、系统地提出和解决两岸对外汉语教学融通与合作的专业问题,乃是当务之急。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比较两岸汉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是语言本体和应用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的基础性支持;就对外汉语教学本身而言,研制基本教学文件,建立融通两岸差异的语音、词汇、语法乃至于汉字教学大纲,是两岸共同推动汉语国际化的必要工作。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7

当前对外汉语火热的发展态势,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从业人员素质、教学媒介载体、教学方式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依托于互联网数字化传播的新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电脑、手机、移动电视等多种终端成为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交互体验的理想渠道;终端衍生出来的聊天软件、微博平台、论坛空间等新介质成为教学情景设置、资料汇集的最佳工具。同时,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源,都在新媒体时代得以整合。其综合运用、因势利导将有利于拓展对外汉语教育的传播途径,革新对外汉语教育的推广理念。对外汉语教学通常也被称为第二语言教学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其教学对象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其听、说、读、写的全面运用能力。目前我国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教学观念传统保守、教学工具落后陈旧、教学形式单调无趣等弊病,无法达到信息时代课程革新的要求。早在1999年,时任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就提出“要重视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把对外汉语教学纳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学的轨道”。目前对外汉语教师与外国学生在生活中都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但将这些新媒体与汉语学习结合起来的却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高校和国外孔子学院汉语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网络相关学习资源非常稀缺,互动交流学习不多。这表明新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加以重视,制定措施并付诸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教师教授汉语的成效与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促使对外汉语课程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化,从而全面提升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成效。

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的三大优势

1.新媒体延伸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教师缺乏、学生分散、汉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4 000多万外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在学习中文,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只有4万多人,师生比例接近1∶1000。[2]国家汉办曾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华文学习人数将达到1亿。从目前最新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数字已经超越预期。对外汉语教学常常是小班授课,如果按照师生比例1∶20来估算,全世界需要的汉语教师将超过500万名。但现实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小范围授课机制的需求,很难帮助学生实现汉语的熟练学习。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难题,其实可以通过引入新媒体予以解决。相对于传统媒体,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移动信息设备、数字化终端以及信息载体平台等新媒体,具有全天候的优势,传播自由开放,不受时间与地点的局限。汉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得需要的最新资料与交际素材。同时,新媒体在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的推广,使得即时互动教学成为现实。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在空间、地域方面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教师教案准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方面都有着极强的优势。学习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联网设备,在学习平台和信息交流工具上向教师咨询、问疑、分析案例等,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种借助新媒体的学习,是一种集音响图画、即时交流、信息分享于一体的交互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激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思维。与此同时,新媒体应用背景下的对外汉语课堂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教师教案准备、师生互动交流方面均具有极强的优势。学生能按自己所需甄选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情景,教师则由教学主导者变成辅导者,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将呆板的书面文字教学转化为多样丰富的媒体运用和资源辅助性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寻求汉语学习资源和机会的潜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积累丰富的新媒体应用教学经验,革新学习内容、创新方法,开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对外汉语新教材。

2.新媒体强化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情景性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或者模拟真实交流情景。使用传统媒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很难达成这一诉求,因此教学效果欠佳。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极大促进了语言学习的交际互动性。例如,在新媒体终端上运用最多的网络聊天软件,正逐渐取代传统通讯设备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远程交际媒介。Msn、Gmail、Skype、QQ等,早己成为前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交际工具。新媒体终端上应用的这些软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支持多国语言,既可以一对一的互动文字交流,也可以多人同时群体交流,极强地模拟了真实交际情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文字交流,还能进行语音、视频交流,从而实现跨区域的即时互动,完成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除此之外,数字报刊、数字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和其他手持终端等新媒体,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可构建极强的真实交际情景,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表达技能,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先文后语、过分强调声调等误区,为学习者带来最贴近中国社会文化的学习材料,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其优越性有四:1)能提升信息获取量。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交际的过程中,文字交流多于语言交流,有效地提升了交际信息获取的精准性与复杂性,达到较好的交流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2)能有效改善言语交际训练。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适当监督,将言语交际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实现言语训练的放权,变言语教学为口语训练。3)能合理引导交际心理。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进行交流,允许延迟表达,能有效地降低面对面交流不畅带来的心理焦灼感,为言语训练提供更为宽松的交际环境。同时,网络交流的匿名性质最大程度降低了交际陌生化带来的疏远感,从而帮助汉语学习者提高使用汉语表达的信心。4)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交流,能保存文档,为随后的言语矫正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和参照物,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合理开展。对于来自各国的汉语学习者而言,要形成汉语表达关联,反复模仿和训练必不可少。通过运用新媒体终端上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聊天软件等,则比较容易实现这一要求。相对于传统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教学训练平台,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的文化属性更强。文化与语言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言语信息中常常包含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密码,人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只能在文化语境中才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美国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社会组织”。[3]言语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文化介入的过程,通过言语交流的过程进而达到文化的认知。互联网交流中的语言素材鲜活,贴近真实交际情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前社会生活的面貌,为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最准确的言语表达模式。这样的言语交际训练,能使互联网环境中的言语表达依托文化背景,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总体说来,中国式的文化习惯、言说背景与西方国家区别还是比较大。新媒体终端上的聊天软件和传播平台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文化氛围,帮助汉语学习者快速进入文化情景,从而学会汉语的准确表达。#p#分页标题#e#

3.新媒体保证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时代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以信息量大、快捷、实时性为主要特征,能有效保证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脑、手机等信息接收终端,是新媒体时代广大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介质。2009年,国务院总理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首次将手机纳入了文化产业的领域,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突破10亿,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了新媒体在当前信息时代中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就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新媒体的运用实效而言,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书面知识的线性结构,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图、文、声、像并茂、即时传递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发挥全身的感官体验,保持精力集中,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与传统的简单言语、文字的课堂教学相比,新媒体的介入为教与学的双方提供了更加鲜活的交际素材和话题,更贴近真实的交际环境,能有效提升汉语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新媒体保证对外汉语教学与时俱进最明显的实证,就是汉语学习者对网络新词汇的学习。由于是语言教学,如何保证教学内容中语言素材的鲜活性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但遗憾的是,汉语教学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反应相对冷淡以致严重滞后,这在教育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科书的编写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所体现。”[4]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盛,中国网民已经接近5亿。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词汇与中国当前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了解中国舆情、民情、社情、国情的窗口,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这些网络新词具备新潮时尚、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特征,其数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令人侧目。对外汉语教师帮助汉语学习者利用新媒体学习网络新词,不仅能让学生获取鲜活的实用性语言,提高交流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中国文化动态,强化语言附带的文化属性认知,从而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汉语学习者也能通过学习网络词汇,保证学到的汉语的新鲜度,解决课堂所学与生活实用之间脱节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论范文8

关键词:对外汉语;字本位;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是近代才真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仿照西方第二语言教学即以语法教学为重点的模式。但这是根据西方语言的特点提出的,并不是很符合汉语的特点。在李如龙和杨吉春发表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中,如题目所示,作者认为词汇教学应当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汉语学习最基本的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且可以把语音语法教学融入词汇教学中。作者在文章中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教学的方法来例证其所提出的观点。突出强调了词汇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辩证分析了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其所提倡的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引用了一些研究结果及别的学者的理论来作为支撑材料,文章中所举证的例子也能契合作者的观点,且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一、《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介绍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首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什么是“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如何正确地理解他所提倡的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作者认为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得外国学生能通过学习用汉语进行交流而非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汉语知识。这一课程目标的设置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不要过高要求学生对语音的把握,词汇量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语音随之也会有提高。而这里所指的词汇量的积累是指对积极词汇的积累,不是指掌握词汇的形、音、义,作者在此举了法国教学法专家戈恩的背单词表的例子来阐述自己所指的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真正含义,作者指出“词汇的意义存在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网络之中需要将词汇置于这些关系网中,才能让学生对词汇有较好的把握”。根据作者的观点,“由于汉语词语的语音形式和字形不相匹配,就语言习得而言,认知型词汇比主动型词汇更具有心理语言学意义和教育意义”。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指出汉语词汇是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的载体。关于语音和词汇的关系,作者用赵元任的观点作为支撑:“对于中国语言里头的文法性的音变的例,不必认为它为文法的现象,最好认它为词汇的现象。”[1]关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作者认为,汉语并非像西语那样用形态标志来表示语法意义,汉语的语法主要体现在语序和虚词。汉语的词汇不仅有语义限制,也有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限制,掌握了词汇之间的构成方式,可以类推出其他词、短语、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作者列举了一些不同的词汇来说明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些看似在英语和汉语中对等的词实际并不对等。比如“intellectual”和“知识分子”,两者所指代的范围是有差异的。而一些汉语词汇的构成也是可以反映国人的思维活动方式的。词汇是处于语音、语义、语法、文化、语用所构成的大网络之中的,以词汇为教学中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到虚词应作为词汇及语法的教学重点,作者认为现在词汇的划分对于语法研究没有太多作用,更倾向于古人对虚词和实词的划分。作者在这部分中引用了李晓琪所做的统计,指出外国人对于汉语学习的难点很大一部分是由虚词引起的,他指出掌握了虚词的使用也可以解决汉语语法问题的大半。最后一部分作者谈到了针对以词汇教学为主中心可以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首要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常用的单音节词的教学,另一个教学重点是词语搭配。

二、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分析

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以词汇教学为中心”通过作者对汉字特点的分析,词汇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搭配和语法,以及在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方式来做到“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得到了较好的阐述。作者并没有摒弃语音、语法的教学,他所提倡的是人们不应再过分强调根据西方语言特点提出的以句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设定的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使留学生能用汉语进行交际,在此基础上作者强调应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文章中谈及的词汇的任意性也论证了词汇教学为中心的观点,因词汇的任意性,也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性,而且汉字对文化的承载,对语音变化的影响,词汇本身的搭配限制和句法之间的关系都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作者在文章最后也给出了怎样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给出的语素类推法和语素分析法都是在词汇教学中较为常见且可实施性强的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谈到如何理解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时候提到很多学者提出的词本位、词组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词,但这与“词本位”是两个概念,作者指出了儿童的语言习得是从单音词开始的,汉语的词也是语素组成的,作者的这一观念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有更清晰的阐明,作者强调汉语的复合词是由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律形成的,只有理解了词中每个语素的意思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整个词义。在接下来作者提出的教学方法建议时,语素教学法也被称为“字本位”教学法,这也进一步可以推断作者所认为的词汇是最重要的,是有别于“词本位”这一概念的。结合李如龙的另外一篇文章《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来看,作者一贯承认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词汇的时候,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字本位”的方法。[2]这里所说的字本位与贾颖在其文章“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中提到的字本位的概念是一致的,即“语素本位”。[3]清华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于2000年公布了《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报告。给出的结论是“语素在构词时意义绝大多数保持不变,少数变化情况也是有规律可循的”。[4]而且根据苑春法及黄昌宁的研究结果来看,“语素基本上是一个封闭集,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5]这些结论也支持了字本位理论。理解了以词汇教学为中心这一概念后,作者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建议,以最常用的语素类推法和语素分析法为例。并强调为使得学生将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应该“在接触实物的同时建立有关事物的概念,并形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等”,汉语词汇的搭配对于掌握词汇,了解汉语语义和语法,并且强化对词义的理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故而作者也强调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对词语的搭配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汉语语素基本上是从单音节词发展来的,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语素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单音节词也是语素中构词能力最强的部分,是学习者扩大积累词汇的基础。而且汉语词汇是由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律组合成的,只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了每个语素的意思,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整个词义。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先教学习者使用频率高的单音节词,作者也有提及应该先教常用的单音节词,但有所欠缺的是没有给出一些帮助学习者学习汉字的方法,这一欠缺可以在前文所述的贾颖的文章中找到,贾颖提出“先借助外语,对词进行翻译,然后对词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语素再与一些常用语素组合成新的常用词,这些常用词再配上英文翻译”。贾颖提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感体会到每个汉字的意思,再去感知词义。这一方法可以将词汇教学与汉字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构词方法,理解了词义之后又可以加强学生对字义的认知。除此之外,李维在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浅析”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汉字教学基本方法,“析形法即字源法,析音法即偏旁部首法,析义法即利用形声字教学法中形旁表义的功能进行识字教学。”[6]这些方法可以作为词汇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方法补充,让读者有一个更具体更细致的了解。

三、结语

本篇文学评论针对李如龙及杨吉春在《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中提出的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观点进行讨论辩证,分析得出李如龙和杨吉春的词汇为中心的教学倡导的是字本位的教学方法。综合汉字的特点,从词汇的构成关系及词汇的搭配和语义的关系来看,以字本位词汇为中心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字义与构词法,对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李如龙和杨吉春在文章中也援引了其他理论及研究报告作为对该观点的支撑,给了理论上的依据来论述词汇教学中心论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汉语词汇的特点,展开叙述以词汇教学为中心这一理论。关于作者在文章中所没有具体谈到的字本位教学,该文结合别的研究文献中的方法进行探讨补充。李如龙和杨吉春在文章中辩证提出的词汇教学中心论以及作者所引用的理论和研究结果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李如龙,吴铭.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41-47.

[3]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78-80.

[4]胡炳忠.基本汉语的词汇教学[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

[5]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