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例6篇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质性方法 汉语教师教育者 示范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运用质性方法进行的研究与量化研究相比,相对有限(陈钰、吴勇毅2012)。该领域已有的质性研究,主要内容多为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对于质性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过程,着墨不多。本文结合研究问题,重点探讨质性方法在研究的不同环节中,具体如何运用。

陈向明(2000)认为,“质性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理解性解释的活动”。林小英(2015b)认为,“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者经常以人为探究的对象,询问如下问题:他们正在经历的经验为何?他们如何诠释这些经验?他们自身是如何建构所生活的社会世界?研究者总是在与研究对象进行对话或互动。”

结合上述对质性方法的定义及质性研究对于研究者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质性研究中,确定初步的研究问题与设计以后,研究者主要经历并持续完善以下过程:

――经历研究现场,进行资料收集,进一步聚焦与明确研究问题。

――诠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建构基于资料分析的理论。

在上述每一过程中,研究者还应不断与研究对象、与自己、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话或互动,并时刻关注研究的效度与伦理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以拙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探析》[1]为例,从经历研究现场与收集资料、诠释资料、建构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与反思质性方法在“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是什么?怎样体现?”这一研究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二、经历研究现场,进行资料收集

带着初步的研究问题:“汉语教师教育者是如何指导职前汉语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笔者走入研究现场:齐老师的“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堂。虽然都是在课堂这一场域,但由于本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同的环节处于不同的场合。“理论讲解”和“学生观课”环节,场合是齐老师的课堂与被观课教师的语言课堂;“学生授课”和“互评与点评讨论”环节,场合是齐老师的课堂。

出于研究问题的需要,笔者使用了质性方法中的主要资料收集方式:观察、访谈、实物收集。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集资料共约21万5千字。资料收集详情请见拙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探析》。

(一)资料收集――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最大的感受就是各种信息与问题扑面而来,如何选取信息?记录什么?观察者应该坐在什么位置?要不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需要录像或录音?等等。笔者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了“局外人”的视角,即在课堂观察时保持沉默,尽量不让师生感受到笔者的存在。第一堂课势必会有一定影响:学生对笔者的身份与出现在课堂的目的表示出好奇。在笔者向学生解释清楚之后,后续观察得以在不影响师生上课的前提之下顺利进行。

观察目的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在研究者亲自去观察与体会之后,有更全面的体悟。例如,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齐老师的两个授课特点:对留学生汉语偏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模仿;信手拈来大量与所讲内容密切贴合的课堂教学示范案例。笔者也发现在“理论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偶尔的心不在焉。结合上述观察,笔者在教师与学生访谈中,询问了齐老师模仿与举例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学生对此的看法与印象。这是后来笔者形成“课堂教学示范”类属的重要编码来源。对于学生的心不在焉,笔者也在学生访谈中进行了询问,由此了解到他们对于此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可见,观察有着其它资料收集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发现研究对象不察或不愿言说的现象与问题。在每次观察之后,研究者还应仔细填写“观察接触摘要单”,及时记录典型的观察现象与研究者由此产生的思考或疑问,为后续观察做好准备。

(二)资料收集――面对面访谈

在本研究中,笔者对齐老师共进行两次访谈,时间分别是课程环节的前期(15年4月)与和后期(15年6月),每次访谈1小时。首次访谈时,笔者以“汉语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为主题,了解该课程设立以及演变的过程,以及教师教育者希望在教学中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目的。在反复阅读访谈内容后,笔者对齐老师教教学最深刻的感受是:言传身教。齐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变革课程设置、寻找利用教学资源),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展示(如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历与故事),告诉学生到底应该怎样教学,怎样学习教学,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这次访谈帮助笔者对初步的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者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怎样示范”。这为以后的观察与访谈明确了方向。第二次访谈时,课程的全部环节皆已展现,接近尾声。笔者的课堂观察与理论文献阅读阶段也已结束,研究问题已经聚焦,即“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因此本次访谈的问题更加明确与集中,主要有两方面:对首次访谈中一些问题与本土概念的追问与进一步澄清(如学习力、临场感、移场法、实践等等);教师教育者自认为在学生面前应有哪些示范作用?

对全体学生的访谈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每人各一次共9次,每次访谈1小时。选择此时访谈是出于以下考虑:课程环节已全部结束,学生对课程已有全面了解与整体印象;研究问题已经聚焦,此时访谈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课程阶段作业已经完成,此时访谈他们比较放得开。按照质性研究的伦理要求,笔者在访谈之前也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匿名,访谈内容保密,包括任课教师在内的他人不会得到或知道其具体看法。基于上述较为周全的准备与考虑,学生们都比较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对于教师教育者、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总结使用访谈法收集资料的过程,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提升访谈质量:

首先,追问的必要性。受访者的很多“本土概念”,如果不及时追问,研究者的理解与受访者的理解很可能会产生偏差。例如,齐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多次提到“学习力”一词,笔者最初理解为“学习的能力”,但经过第二次访谈的追问后笔者发现,齐老师的解读远不止此,她认为“学习力”是指“终生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与了解它们的兴趣”。

其次,访谈者及时对受访者的看法总结或表现出共鸣,是表明访谈者在认真聆听以及与受访者“共情”的重要手段。例如,笔者与学生S8交流其上课前的焦虑时,很自然地提到自己第一次上课前的种种忐忑,笔者一下子从其脸上看到了找到知音的表情;与学生S3交流上课之后的感受时,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比较具体、分散的描述进行了总结,其不断点头,露出赞成的表情,此时双方心情都很愉快,访谈得以更加深入与开放。

再次,访谈之后需及时撰写“访谈接触摘要单”。接触摘要单记录的是研究者访谈时印象最深刻的描述或者问题,可起到检索、提醒研究进度的作用,对于多人多次访谈尤为必要。

最后,对访谈时机与次数的把握。反思本研究中的访谈,若对全体学生的访谈像访谈老师那样,在课程的不同环节,增加访谈次数,则更为理想。有同学表示,之前的“理论讲解环节”与“观课环节”距访谈时间较远(间隔一个半月左右),需要一定时间思考或者经过笔者提示才能回答。这一定程度影响到上述课程环节中,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另外,若在课程分数打出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一次访谈,也许能得到其更真实坦诚的想法。但限于学校规定的期末作业提交时间,这也成为一个不能实现的遗憾。

三、诠释资料

(一)资料的选择与取舍

本研究收集的全部资料总量约为21万5千字。如何取舍资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始于对齐老师的首次访谈之后。此次访谈帮助笔者对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者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怎样示范”。根据访谈的文字资料,笔者对教学内容初步分类,即教学示范、观察示范、科研示范、教师的责任心,形成资料矩阵表1(表1)。后续资料选取,基本围绕上述分类进行。

在进入“学生授课”和“互评与点评”环节后,笔者根据观察资料,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分类:如何反思,并结合已有理论文献,将“教学示范”类之下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课堂教学示范”;将“观察”并入“教师的责任心”类,形成“品行示范”。最终形成新的资料矩阵表2(表2)。在表2指引下,分析其后收集的资料,并重新对之前的资料归纳整合。

(二)资料解读:微分析

微分析,是指“围绕概念所进行的详细编码,是一种用来拆解资料并寻找词语或短语各种意义的开放编码形式”(林小英2015b)。在微分析时,可以选取资料中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片段或段落,逐字逐句详细分析;或将高质量但是具体而零散的资料片段先整合再分析。微分析就像使用高倍显微镜,更加近距离地审视资料。通过微分析,可以找到关键的本土概念,继而通过研究者的意义诠释逐级编码,最终找出编码上位的维度与类属。

以“课堂教学示范”为例,通过对齐老师第二次访谈资料的微分析,笔者确定了“教学示范”的编码(语法流利度、交际流利度、课堂管理、话语管理、话题管理、主动发起预设事件、被动应对非预设事件)、维度(语言技能与交际教学示范、课堂程序示范、课堂应变示范)、类属(课堂教学示范)。详见编码表(表3):

(三)资料归类与深入分析――连续比较法与类属分析

林小英(2015a)对连续比较法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描述(图1):

由上图可知,连续比较法可以适用于单个案多资料的分析。笔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就是连续比较法,在前期课堂观察与对齐老师首次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初分类(上表1),找到原始的维度与类属。后续资料分析皆在与表1的分类进行比较,通过连续比较法不断整合与补充,形成最终的资料分类(上表2),通过微分析界定出确切的维度与类属(上表3),直至形成研究结论(概念理论表,见下表4)。最终形成的理论概念模型图宛若合成照片,是对原始资料的有机整合与理论升华。

通过以上对研究过程的描述,我们可将类属分析的路径归纳为:原始资料分类编码(可与“分类”同时进行;微分析为详细编码)寻找维度寻找类属。

四、建构“理论”

(一)导航的“理论”

在本研究伊始,笔者带着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教育者怎样教教学”进入自然情境――齐老师的课堂,在课堂观察、与老师访谈后,研究问题得以聚焦:“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此时是导航“理论”出现的较为恰当的时机,于是,笔者检索到关于教师教育者示范角色(modeling role)的中英文文献,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已有研究对示范角色的分类与分析方法对笔者产生重要启发,于是笔者借鉴已有文献提到的教师教育者示范角色或作用的内涵,将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概括为:教师教育者应向学生展示出可成为规范的如何教学、怎么做教师等的不同方面;学生通过模仿、体会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学习教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师。已有研究显示,教教育者示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示范”“品行示范”。

(二)本研究的“理论”――研究结论

上文提到,在导航的“理论”进入之后,笔者了解到教师教育者示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示范”“品行示范”。在本研究中,笔者扎根于收集资料,将意义建构与效度问题结合,整合补充新的示范作用:“科研示范”“反思示范”。至此,本研究的全部类属已经完整,可以形成研究结论即概念理论表(表4):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是什么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本文探讨质性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的具体运用过程,并对运用过程进行反思。从收集资料、诠释资料、构建理论三个方面,探讨质性研究中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尝试分析如何从研究现象入手,聚焦研究问题,发展出理论。

笔者遵循质性方法的含义(陈向明2000),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汉语教师教育者的“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的课堂),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课堂观察、实物收集等),对社会现象(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分类、寻找维度与类属)与形成理论(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以访谈、非正式交谈聆听课程师生的倾诉),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最终获得理解性解释(示范作用是什么及其相互关系)。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关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的相关问题与研究角度。

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质性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二语习得等研究领域。我们应当继续深入、全面了解质性方法的研究范式与研究路径,合理运用,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更加多元与深入。

注释:

[1]拙文发表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陈钰,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趋势分析[J].汉语国际教育,2012,(1).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舞蹈;教学能力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造型,最根本的就是人体动作即身体活动。它是以健身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技术要求。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高明的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示范练习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七、结语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在当今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势必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影响体育舞蹈教师整体的能力水平,最终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展示美、热爱美的能力,训练其举止,陶冶其情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处理一切事情,提高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滕海颖.论新兴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J].浙江国际海运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 荣丽,张清澍,宋秀丽.论体育舞蹈[J].体育文化导刊,

2009,(5).

[3] 邓桂林.对高校健美操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的研究[J].内江

科技,2009,(6).

[4] 胡凯.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3,(3).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文3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品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平安校园文明建设,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校园。

工作原则:“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是一项综合工程,推动此项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综合治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把平安和谐校园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二、活动创建领导小组

为保障我校“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地确实保证本方案的顺利实施,现成立“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以下设“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教师

三、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主管安全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成员。

工作小组负责平安文明校园建设的日常工作:

(1)负责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安排落实学生的课外活动;负责学生的文体娱乐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文明班级创建评比()活动。

(2)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督查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等室内环境建设和安全卫生工作;

(3)全面负责干部、教师的安全管理教育及道德教育。

(4)负责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顿和安全综治工作。

(5)负责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负责督查安全教育理论学习工作。

四、主要内容

(一)注重安全教育管理思想建设

1、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教职工的安全教育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开展讨论。学习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我校实际问题进行。

2、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努力采取新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提升我校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

3、注意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把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放在保证学校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并做实、做好。

4、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安全管理教育工作,配备能力较强、责任意识较高的安全课教师。

(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教师中倡导“爱校爱岗、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学生中倡导“爱国守法、敬业勤学、尊师爱校、勤俭自强、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

2、建立教师安全教育质量评估的规定或办法。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行教师联系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家访。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

3、加强学生自我安全教育与自我管理,教育学生明确遵守法律法规安全保障的必须。

4、依法健全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加强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法纪教育,将安全、法制、国防教育列入校本教材和学生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载体树立学校总体形象,在师生中宣传倡导“文明、自主、博学、创新”的优良校风,制定学校的校徽,倡导学校特色。在学校大门及其他重要场所设置醒目、美观的校训、校风,使之深入人心。

2、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文化设施和对外窗口建设和管理,规范校园内安全宣传横幅和展板、报廊、宣传橱窗的管理。

3、坚持开展安全教育系列讲座或学术报告;坚持正确引导、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活动。

4、建立和完善学校有关安全、综治管理制度,继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顿和管理,净化校园环境。

(四)紧抓校园环境建设

1、加强学校校容校貌建设,不断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精心培育和维护现有的绿色资源,使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展示学校安全教育特色和风貌的重要载体。认真做好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校园内不文明现象。

2、扎实细致地做好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执行学校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强化信息报送制度和重大活动安全责任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坚持安全巡逻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地震、防事故、防破坏工作;加强校园内车辆和道路文明秩序管理。

3、加强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办公室等校园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建设,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制度。

(五)注重作风建设

1、从作风、校风、教风、学风入手,抓好作风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教育管理的公开化,加大社会群体监督、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达成“安全事关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的共识。

2、严明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严肃教风、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应结合各自实际,把安全生产示范校园建设纳入到工作目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2、严格安全管理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示范校园建设同教职工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文4

【论文文摘】文章简介了文化特质的概念,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师大图书馆文化特质的内容,探讨了构建该图书馆文化特质的主要途径,并说明了构建文化特质的目的。

文化特质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一种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风俗,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是一种观念。一组相关的文化特质构成“文化模式”。[1]只有能够发挥一定文化功能的文化基本单位,才是文化特质。高等师范教育是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之一。构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化特质的主要内容是:①开发丰富的师范教育学科文献资源的优势。②建树适宜于图书馆职业特征的“为人师范”思想理念。③建树“教学做合一”的工作行为方式。④构建内涵伦理价值的制度。⑤建树以“示范”理念为中心的教育精神个性。

1 丰富的师范教育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是师大图书馆文化特质之一

历年来积累的高等师范教育内容要求以及师生的信息需求,决定了该校图书馆在师范教育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上的优势,而深层次地管理开发这一优势,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为发挥该馆文献资源师范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图书馆为本校师范专业成人教育的学员开展用户教育与借阅活动,无疑有利于提高大多来自中小学教育前沿的教师们文献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是彰显图书馆文献资源师范教育功能的又一途径。

2 “为人师范”思想理念是师大图书馆员有效实施其教育行为的思想前提

在任何劳动中,劳动者总要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和手段。图书馆员劳动服务手段、劳动产品的示范性特征与师范大学的人文教育氛围,决定了建树“为人师范”思想理念是师大图书馆员有效实施其教育行为的思想前提。

图书馆员除使用计算机、图书资料等劳动工具外,更靠馆员自身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工作作风、健康人格)地发挥来完成工作任务,此时馆员的综合素质即为其劳动手段。这一劳动手段又因为图书文献开架阅览管理工作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而具有示范教育的特征。“为人师范”是教师的主要道德规范之一,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以人教人”的教育行为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建树适宜于图书馆职业特征的“为人师范”思想理念,只有在这一理念被馆员理解认同之后, 才能转化为馆员实施其教育行为的真正动力和自觉行为。馆员“为人师范”教育行为的作用体现于:①馆员完成对图书文献的管理服务职责与为读者求知求学排患、释难、解纷乱的教育服务职责,赢得了读者对馆员以“老师”的尊称,也激励了馆员将自身“示范品质”融于其知识型服务育人活动中或以高质量的劳动产品的形态体现(文献资源开发与管理、新书采访与编目等),实现对读者对同事或直接的或间接的“为人师范”示范教育作用。②优秀馆员高度的职业自律行为及其“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作用,增强了图书馆教育的具体形象性和感召力。③读者亦从优秀馆员的形象中认知到图书馆工作内涵的伦理规范,激励着读者由认知向自身道德行为习惯转化,有利于形成图书馆的教育氛围。

3 实践“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可展现出馆员工作行为方式的示范教育功能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在做中教,在教中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2]“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3]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馆员工作的方法,体现于馆员在工作实践“做”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由问题引导思考钻研业务,从而有“学”的要求,在工作中边学、边做、边以“为人师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亦影响他人,即“教”的行为,也是他人向馆员“学”的过程。“教学做合一”的工作情境构成了馆员与读者“共学、共事、共修养”的互动共进的教育氛围,体现了图书馆“以人教人”、“为人师范”教育精神。

当馆员以“为人师范”的思想理念要求自己,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为指导自己工作科研的方法时,就会产生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承担感,产生完善专业自我成长的动力,形成对“教学做合一”的工作行为习惯地主动追求,这一良好行为习惯又以其示范性形态,展现了图书馆员行为方式的示范教育功能。

4 实施内涵教育伦理价值的制度是营造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的重要保障

4.1 图书馆激励制度运行的本身就是对其内涵教育伦理价值的制度的宣扬

所谓教育伦理,即“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规定着人们通过确定善恶标准,规定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4]所谓教育的伦理价值,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传授和示范社会伦理规范及为人之道。[5]图书馆工作不仅能满足馆员获得生存的物质需要,也能满足馆员在对工作精神价值地追求中获得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与精神升华的需要。说明馆员与自身工作科研之间存在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至真至善”的伦理关系,馆员的“为人师范”行为是其达到关心读者,帮助读者,成就读者的服务育人境界的前提条件。对于爱岗敬业有绩效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馆员,在制度上规定给予或物质的或精神荣誉的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等方面地激励,无疑有利于形成馆员专业成长的动力。激励制度运行的本身就是对图书馆制度内涵教育伦理价值地宣扬,也是图书馆员对自身工作科研内涵“示范”理念地认同与追求。

4.2 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持久地有规律地宣传“为人师范”思想理念

行为规范地实施不仅需要馆员自觉遵守《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更需要馆员内心道德信念地实现,需要图书馆在制度上持久地有规律地宣传“为人师范”思想理念,并及时宣扬优秀馆员典型事例,树立榜样形象,以榜样力量示范并引领其他馆员,促使“为人师范”理念转化为馆员自身内在的榜样意识和教育责任感,有利于形成馆员自觉的服务育人行为。

4.3 以规章制度明确馆员执行具有图书馆职业特征的可操作的“为人师范”行为细节规范

馆员既是图书馆工作的实践者,也是图书馆文化的主要载体。工作行为细节的规范亦是为馆员在工作行为上有个相应的标准。其内容概括有:①对馆员“示范品质”、“示范能力”的素质要求。如:耐心细致地有效解答读者专业咨询,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馆藏文献所做的清晰规范的信息标引工作;了解并反馈读者信息需求,为馆藏文献建设提供合理建议等内容;②对馆员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示范行为的要求 。如:每日对读者归还文献的及时排架与整架,工作中声音轻微,必要的语言交流时亦轻言细语,尽力不干扰读者阅读氛围;为读者提供窗明几净学习环境等内容 。③对馆员代表着集体形象的良好仪表仪态的要求。如:工作中文明礼貌、衣冠整洁、仪容端庄、轻声细步、保持安静等内容。馆员以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示范品质,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或受益于馆员的服务行为,彰显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知识型服务育人”工作宗旨。

5 影响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其主要内容

5.1“师范精神”地吸收与发扬光大是形成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谓“师范精神”是一种理想化、人道化的教育精神。概括说这一精神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7]传统师范精神的核心是“示范”,是讲求为人师范道德楷模作用。这是最值得继承的教育人文精神。[8]建树图书馆员“为人师范”思想理念及其相应的教育行为,就是为了营造师大图书馆以“示范”理念为中心的教育精神个性。

5.2 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的主要内容

(1)对“示范”理念、示范品质与示范行为的认同与追求。不仅要求优秀馆员努力发挥在工作科研上的表率作用,更要求馆员自觉培养自身可“示范品质”,辅助读者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

(2)对知识型管理服务活动中“爱”的精神地弘扬。馆员不仅要有对自身工作地热爱,对读者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与奉献精神,更要有由“积极关怀并有效帮助读者”的价值情怀构成的支撑馆员追求专业成长的进取精神。

(3)对服务育人活动中“教育伦理价值”地弘扬。需要馆员在工作实践中以其学高为师的学品和身正为范的人品统一实现的示范行为,彰显社会道德规范与伦理准则。馆员在解答咨询、传播文献信息、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乐于并善于疏导读者需要解决的情感认知等问题,实现活动情境中内涵的教育伦理价值,使知识型管理服务活动与传播伦理价值在馆员身上得以统一,这是体现师大图书馆员“师范精神”的关键所在。

随着大学扩建,大学图书馆事业地壮大,图书馆文化更显出开放性、多元化发展趋势,仅仅靠《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难以适应各大学图书馆文化发展的不同倾向与要求。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源特色建设、“为人师范”思想理念与“教学做合一”行为方式地建树、内涵伦理价值的制度建设、以及以“示范”理念为核心的教育精神个性地建设五方面地探讨,目的在于:①构建师大图书馆主体文化的教育精神个性。②以相关的师范教育理念提升馆员服务育人理念意识与思想境界,以相应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服务育人工作的方法,形成馆员从思想理念、精神价值上对师范教育文化的自觉意识,找到师大图书馆员具有师范特色的图书馆职业归属感,从而自觉参与建设师大图书馆的文化特质,壮大图书馆事业。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468.

[2][3]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改革师范教育的新路,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P159.P35.

[4] 张松新:教育伦理.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艺术.2007.2,P48.

[5][7][8] 朱小曼:论师范精神及其现代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特征.江苏高教.1998.1,P15-19.

[6] 李超平:建立什么样的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杂志.2005.5,P3.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讲解,示范,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今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已越来越高,从近些年自己外出学习、听课时看到,上课的体育教师在展现课堂教学之前先要展示体育教师的一些基本功,如:队列队形的发令与整理、各项目的技能、技术展现(如:运球上篮)、游戏的讲解等等,都需要老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的,只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更正确地学到各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在传授每一项技术技能时,体育教师都要给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的讲解示范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讲解与示范,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来看下体育课中讲解时应该要注意那些问题?

一、讲解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它是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的方法。

1.讲解的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

比如在一节蹲踞式起跑课的练习中,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蹬地有力,摆臂协调,重点强调了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以刘翔的起跑印象为载体,让学生对该动作有了正确的认识。硕士论文,提高教学质量。

2.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有启发性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激发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如:一堂小学水平二篮球直线运球教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直线运球练习时,编了一首儿歌:球儿是我的好宝宝,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学生一听讲解非常明白,马上迫不及待得带着他的球儿练习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把前滚翻比喻成球的滚动,说明团身要快要紧,这样才能使讲解生动、形象、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解要准确、精炼

指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炼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交带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如:在侧手翻动作,把它复习的动作结构及概念生动形象地汇编成为口诀,即为:“空中一个面(空中的动作要成一个垂直的平面),地上一条线(手脚依次落地要成一条线)”。这些要点及口诀顺口、易记、易体会,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讲解、示范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讲解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如对动作的讲解,就要根据动作训练的三个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和区别地进行如下讲解: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意义、结构、要领和方法,对动作的细节暂不多作要求。②改进、提高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是进行动作技术分析和正误对比,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与改进方法。③巩固动作阶段的讲解,主要是提出动作的难点与关键,以便改进动作的细节。

5.讲解时把握时机,适时讲解

讲解时机把握得好,可使学生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尽快形成熟练的技能。硕士论文,提高教学质量。当学生出现动作错误时,要适时讲解。如:“这段时间自己正好在上小学水平二的前滚翻,在练习中有几个学生出现方向掌握不好,会滚翻到垫外,我马上抓住这个时机提问学生为何会出现问题?你的手撑垫了吗?你的双脚是同时用力前瞪吗?经过讲解学生练习了多次后逐渐得掌握了正确的动作。硕士论文,提高教学质量。”当学生对自身动作有了实际感受和体会时,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地对技术进行讲解和分析,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技术要领。

总之,在讲解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看、听、想、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体育课中如果只单单靠老师地讲解是无法让学生正确的、安全的、快速的学习到各项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的。因此,给学生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教师的示范是不可或缺的。示范是体育教师用最具体的动作为榜样,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具体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教师示范的好坏、是否标准、到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对新知识的掌握。

教学中的动作示范是属于视觉信息,是一种肢体语言。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同学获得最直观、生动的动作表象。它实际上是将某项技术动作包括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动作方向、动作部位等诸多信息,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动作形成过程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在大脑中产生痕迹作用;其次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模仿去体会和感知动作的过程;在示范和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正误动作的对比,做到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帮助同学较快地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达到同步学习的效果。

那在教学中教师在做示范时又该注意那些问题呢?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点:

二、示范

1.示范的目的要明确

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

2.动作示范力求正确、轻松、优美

正确、轻松、优美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硕士论文,提高教学质量。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硕士论文,提高教学质量。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使人对某种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该事物的心理特点。如:水平二蹲撑前滚翻的教学中,自己给学生做了两次完整动作示范,动作完成的非常完美,完成动作后学生集体鼓掌并说:“老师你真棒!好厉害”他们也马上迫不及待得要求开始练习。

3.示范的位置、方向要适合

示范的位置应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而定,并注意不要让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

(1)示范的位置: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组织方式。如是横队,教师应站在与排头、排尾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如是弧形,教师则应站在与学生成等距的位置上。这样既可使学生看清动作,教师又能视野开阔、统观全局。

(2)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示范所需突出显示的内容来确定。

正面示范:为了显示左右移动等动作。如篮球的左、右滑步等。

侧面示范:为了显示前后移动等动作。如后蹬跑的腿和后蹬的身体姿势。

背面示范:为了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忆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如武术套路等。

镜面示范:示范者面向学生,所做的动作方向与学生相反,便于学生模仿如广播操。硕士论文,提高教学质量。

4.请学生示范

教学过程中,时常会请学生上来展现和示范动作,指定做示范的学生并不一定必须是动作技术较为优良的学生。比如:在教学“途中跑”时,不少学生摆臂动作技术是“左右摆臂”,出现这种情况应多采用找几个掌握动作较好的和较差的学生进行练习示范,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教师适时讲解,引导、启发学生对动作进行评议,找出动作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分析总结。或采用正误对比引导评议,达到集体纠正的效果,经过同学的指正,学生对摆臂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形成正确的技术定型,并使技能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示范不仅可以个别示范,亦可以是小组或群体示范,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进行快速跑的起跑姿势教学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自愿进入起跑线后示范(每组人数可加以限制),用他们认为是自己最得意的起跑姿势,然后在教师统一信号下起跑,通过若干组起跑后,提示学生进行评价,哪位同学起跑姿势最实用,起跑后的加速最快,这时教师归纳推出站立式起跑姿势或推荐蹲踞式起跑姿势,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讲解与示范要相结合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讲解和示范必须密切配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练习效果。

因此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能否正确地把两者有机运用到教学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运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令明等《教师教学技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

[2]李英,陈光涛,在高校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兴趣性分析与探讨[J].西藏体育,2006(2)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范文6

2.教师离职意向研究述评 王嘉毅,赵志纯,WANG Jia-yi,ZHAO Zhi-chun

3.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基础 朱旭东,Zhu Xu-dong

4.有效教师培训策略九要点 曲中林,Qu Zhong-lin

5.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特征的分析研究 南纪稳,孙文静,NAN Ji-wen,Sun Wen-jing

6.师范生从教能力现状及其问题探微——以师范生从教能力大赛为例 傅钢善,韩国芬,FU Gang-shan,Han Guo-fen

7.师范生免费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彭海蕾,刘莹,PENG Hai-lei,Liu Ying

8.数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进一步思考与建议 李三平,马文杰,LI San-ping,Ma Wen-jie

9.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薛志兰,Xue Zhi-lan

10.中日中小学教师交流制的比较及启示 李朝辉,李海瑛,LI Zhao-hui,LI Hai-ying

11.加拿大教师教育及其启示 章跃一,ZHANG Yue-yi

1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改革高校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王沛,Wang Pei

13.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差异教学" 张朝阳,栗洪武,ZHANG Zhao-yang,LI Hong-wu

14.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的纪律约束 白晓梅,BAI Xiao-mei

15.新课程下开放型教学模式探索 徐进勇,XU Jin-yong

16.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的调查与分析 杨光富,孔小波,YANG Guang-fu,Kong Xiao-bo

17.我国当前初中科学教师的科学教育观现状调查 蔡铁权,陈丽华,CAI Tie-quan,Chen Li-hua

18.云南省大学教师整体幸福感的实证研究——以397名大学教师的调查为中心 冯用军,朱华山,朱金陵,FENG Yong-jun,ZHU Hua-shan,ZHU Jin-ling

19.新聘特岗教师自我和谐状况调查研究——以安徽阜阳2009年新聘特岗教师为例 杨震,张杰,刘红艳,YANG Zhen,ZHANG Jie,LIU Hong-yan

20.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中部某省1000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 董银银,姬会会,DONG Yin-yin,JI Hui-hui

1.试论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培育策略 李臣之,刘树生,LI Chen-zhi,LIU Shu-sheng

2.农村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的快捷之路 刘如平,曲苒,徐长林,LIU Ru-ping,QU Ran,XU Chang-lin

3.论教师资格培训体制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陈会忠,CHEN Hui-zhong

4.论教师生命意义的追寻 杨翠娥,YANG Cui-e

5.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探析 韦永琼,WEI Yong-qiong

6.区域教师认知学徒制——一种在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任衍钢,冯静,REN Yan-gang,FENG Jing

7.以同伴指导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李黎波,刘畅,LI Li-bo,LIU Chang

8.论师范生职前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基于育师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寻 龙宝新,LONG Bao-xin

9.以教师的职业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人力资源的视角 王鹏炜,WANG Peng-wei

10.美国AAPT培养优秀教师的经验及启示 杨薇,郭玉英,YANG Wei,GUO Yu-ying

11.美国大学全纳教师教育体系建构案例研究 高威,高振华,GAO Wei,GAO Zhen-hua

12.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建构 李介,Li Jie

13.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赵冬臣,马云鹏,解书,ZHAO Dong-chen,MA Yun-peng,XIE Shu

14.黎族地区课改中教师适应状况调查 陈慧,CHEN Hui

15.合作学习在教师技能行为上的实证研究 杨承印,贺荣健,YANG Cheng-yin,HE Rong-jian

16.师范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李黎,LI Li

17.师范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以湖北师院为例 田澜,胡雯,TIAN Lan,HU Wen

18.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成人教育"概念的发展与建构 史志谨,李彦平,SHI Zhi-jin,LI Yan-ping

19.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汤丰林,TANG Feng-lin

20.成人教育组织价值观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解答 梁驰,LIANG Chi

1.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我国中小学教师从业面临的境遇 刘要悟

2.论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 王振宏,王克静,游旭群

3.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新探 李建辉,王晶晶

4.学生创新为目标的教育:教师问题质询与激励视点 吴文胜

5.浅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关系 纪国和,李国佳

6.教师的有效听课研究 张迎春,张杰

7.论教师教育者领导力的养成——一种专业化的视点 许立新

8.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教师管理视野中的教师发展 李飞

9.密歇根州立大学硕士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评析 刘德华,仇冰洁

10.日本高校外语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许楠,王扬

11.面向时代需求 实现范式转变——赖格卢特论信息时代视角下的教学理论演进 盛群力,余诗诗,许凯

12.预设性与生成性: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 李森,石健壮

13.高中健康教育教学应把握的难点之一——营养与身心健康 熊正英

14.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其影响因素 胡卫平,喻秀芳

15.杭州市区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郝琦蕾,王鉴

16.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李红惠

17.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 朱金卫

18.关于教师品德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金延

19.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的审视与重塑 吕炜

20.凝聚校长智慧 共创教育未来——石河子大学与新疆中小学教育联盟论坛述评 蔡文伯,刘月兰,王婵媚,邵建新

1.梅贻琦"大师说"教师理念及对教师聘任的影响 田建荣,郑婷,TIAN Jian-rong,ZHENG Ting

2.主体间性视阈下教师责任伦理的探究 沈璿,SHEN Xuan

3.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09年年会在江西上饶召开 向宁

4.教师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发展价值 王加强,WANG Jia-qiang

5.论师范生免费教育——兼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 徐魁鸿,XU Kui-hong

6.少数民族地区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熊晓辉,杨华,XIONG Xiao-hui,YANG hua

7.媒体与教师专业发展 杨小秋,Yang Xiao-qiu

8.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生长的影响因素探析 袁强,张杰,YUAN Qiang,ZHANG Jie

9.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郭建耀,闫祯,GUO Jian-yao,YAN Zhen

10.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的培养与案例评析 龚孟伟,GONG Meng-wei

11.高师院校教育法学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祁占勇,QI Zhan-yong

12.成人教育中国画临摹教学的探索 张菡,ZHANG Han

13.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制度调查分析 史晓燕,赵华,张举胜,SHI Xiao-yan,ZHAO Hua,ZHANG Ju-sheng

14.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分析——基于浙江省衢州市"领雁工程"的调查研究 钱旭升,姚瑞丽,QIAN Xu-sheng,YAO Rui-li

15.研究生英语课堂输入与口语输出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高芬,GAO Fen

16.论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融合项目的开发 蔡勇强,童顺平,CAI Yong-qiang,TONG Shun-ping

17."明确学习"反思模式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 王较过,孟蓓,WANG Jiao-guo,MENG Bei

18.中学语文体验教学的缺失与实现策略 贺义廉,HE Y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