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例6篇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1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需求;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39-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2

1.引言

英语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而公共英语课教师专业发展是“关系到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一。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其专业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献回顾发现,鲜见有关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本调查旨在从教师视角,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其专业发展现状、需求及问题。

2.调查设计

2.1 调查目的

本调查拟回答以下问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与需求是什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2 调查对象

被试为四川省8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国家重点院校4所,一般院校4所)的61名公共英语教师,其个体因素,如性别、教龄、学历、职称、院校等信息见表一:

表一 被试个体因素信息表

2.3 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问卷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个体因素(性别、教龄、学历、职称、院校);第二部分根据张正东等(2003:59-66)、吴一安(2008:32-39)、束定芳(2005)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关被试对四个维度(教学理念,1~15题;科学研究,16~21题;专业职业素质,22~37题;教师进修,38~41题)的认识和发展需求。目的抽样8所高职院校,并在其中随机抽样73名公共英语教师,采用面对面和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回收后去除多选或其他无效问卷,共计有效问卷61份(84%),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其次,为了深层次挖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需求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等,在问卷数据基础上,根据个体因素,目的抽样29名被试,面对面或通过QQ聊天进行开放式访谈。最后,将问卷与访谈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教学理念

“从英语学科的特性看,教学理念包括关于英语学习者特点、教学性质以及英语教学特点的信念等内容。”(张正东等,2003:59-66)

被试认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有:英语学习缺乏动力(41%);基础差(37.7%);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好(21.3%)。

在教学性质的信念方面,对教学目的的理解中,22.6%选择“完成大纲提出的阶段目标”;19.7%选择“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进度”;更有甚者(6.5%)选择“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这与对教师的考核指标有关:过级率是上级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硬指标,而其他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9.7%)、教师的敬业精神(9.8%)、教师的语言水平(1.6%)等指标却有所忽略。被试普遍认为,应付省英语2、3级考试是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在现阶段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在对教学大纲的认识中,22.9%选择对教学大纲“基本不了解”或“不太熟悉”。一方面,说明被试忽视教学目的、要求及教学安排等;另一方面,被试更多地关注单词和语言点教学,而忽略与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息息相关的各项语言技能训练。

在英语教学特点的信念方面,对于教材的选择权,大部分被试(80.5%)认为应由“教研室决定”。教研室应在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基础上,征求教师意见决定统一的(系列)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所有被试认为学生课堂表现(65.5%)、努力程度(21.3%)、实际能力(6.6%)、进步程度(6.6%)等是最值得肯定的因素,而非考试成绩因素。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的课外阅读”(50.8%)和“大量的听和说”(34.4%)。布置课外作业最多的是“课外阅读和听说”(49.1%)。但是,55.7%认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看录像”,且都有给学生上课放录像的经历。另外,40.9%的被试课堂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75%;19.7%在课堂上视情况使用或不用英语。教师语言(Teacher Talk)是目前学生接触最多的目标语输入。一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若不用或少用地道的英语,无法帮助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此外,63.9%的被试课堂讲解的时间超过50%,占据大量课堂时间,而学生练习和使用的时间非常有限。鉴于此,教师应转变角色,为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创造条件。

在教学上的需求调查显示,影响被试教学方法的最大因素是教学法理论(31.1%)、对自己教学的反思(29.5%)等;迫切需要有关课堂管理、应对考试策略及调动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等方面的专业培训(50.8%)及学历提高(26.2%)等来提高教学理念。访谈中,大部分被试认为公共英语实际教学情况与目标存在较大距离,原因除了学生因素外,主要集中在学校不重视;总课时不够;课程设置及教材不合理;硬件设备差;上级与教师本人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等。此外,被试支持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建议鼓励已过CET-4的学生继续修英语课,以营造课堂氛围和帮助后进生;增加多媒体设备和重视校本教材的建设;增加出国交流、校外培训、专业进修和企业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从中受益。

3.2 科学研究

本部分涉及英语教师是否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关注专业期刊与书籍的频率、是否有擅长或专注的研究方向以及需求等内容。

一方面,被试普遍认为科研环境与条件并不适应自身发展,其原因集中在缺乏科研时间(周课时量大于16节的占90.2%,而其中周课时量大于20节的占34.4%)及学校对科研的支持不够(没有专家指导,没有先进的外语科研信息平台及公正的科研环境)等。另一方面,大部分被试对自己擅长或专长的研究方向基本清楚或非常清楚(分别占68.9%、19.7%);关注专业期刊与书籍的频率每月一次以上的占72.1%;大部分被试(75.4%)习惯使用的科研方法是行动研究。此外,有两位副教授职称的被试认为年轻教师教学与职称评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

对科研需求的调查显示,被试普遍希望学校增加科研投入,减轻个体教师教学压力,提供专家培训,内容涵盖对课题进行申报(45.9%)、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29.5%)、资料收集整理(14.8%)等;图书馆订阅外语类核心期刊,扩大电子期刊外语类征订范围等。

3.3 专业职业素质

本部分包括“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发展观”等四个方面(吴一安,2008:32-39)。

大部分被试具有较强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但约20%对教育事业没有信心及明确的教育理念。接近1/3(31.1%)的被试认为自身专业知识不能满足逐年提高的学校任职要求。访谈中有被试认为,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不断下降、没有培训进修机会、待遇不尽人意等因素导致丧失上进动力,再加上来自管理层的压力,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外语教学观方面,95.1%认为“外语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并坚持不懈的在课堂上贯彻实施”。但此数据与教学理念维度中对课堂教学目的的调查数据(22.6%选择“完成大纲提出的阶段目标”,19.7%选择“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进度”,6.5%选择“为了应付各类考试”)矛盾。笔者认为教学理念维度中的数据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对于汉语(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63.9%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似乎能够解释前一维度中19.7%的被试在课堂上不用或视学生情况使用英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50.8%认为两者并重;24.6%认为应根据教学任务调整理论与实践课堂讲解的时间;19.7%重视实践操作,很少讲理论。可见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英语语言实践学习,充分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注重培养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实践机会”(伍宏捷,2010:106-108)。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部分被试错误地认为,科研等于评职称,和教学无关(16.4%)。有被试在要评职称之前利用假期炮制出一两篇甚至更多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更有甚者,雇人写文章。此现象应予以充分重视。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对于课堂教学素质与能力,85.1%完全能够应付和处理课堂各类偶发事件,课堂秩序总体良好;85.3%能设计出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82%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80.3%在外语教学中注意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相关因素整体搭配。

外语教师发展观方面,面对成长中的学生,80.3%的被试有极强的专业危机感,并有不断学习提高的愿望和行为;75.4%时常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对于公共英语“双师型”教师的遴选依据,42.6%认为“既能讲外语,又能指导实践”;21.3%认为“获得双证书”;19.7%认为“双职称”等;还有11.5%对此不清楚。事实上,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有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还有学者(刘勇,2004:15-19;肖慧红,2007:86-88;易玉屏等,2005:16-17;杨振升,2005:73-74;黄亚妮,2006:11-15)认为,“双师型”教师是广义概念,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使命应有不同。而对英语“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似乎被淡化或边缘化,因此教师们的发展方向不明,无所适从。

需求调查显示,为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素质,被试希望采取在职进修培训(74.4%)、脱岗进修(14.8%)及其他(10.8%)方式进行。进修内容为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们(39.3%);教学科研能力与意识的提高(34.3%);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基本知识结构(19.7%)等。

3.4 教师进修

教师进修是促进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该部分涉及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进修现状及需求等内容。

教师进修现状不容乐观:85.2%的被试认为学校很少派公共英语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50.8%近三年没有参加过校内外语师资培训进修;34.4%仅参加过一次;55.7%未获过除教师资格证书外的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最希望的培训进修方式分别为出国培训进修(55.7%)、校外培训进修(34.4%)等,也有少数愿意到企业实践(4.9%)。

4.讨论与发现

教师个体因素,如学校、学历、职称、教龄等不同导致一定的差异。首先,在教学理念维度,重点院校的被试较普通院校被试对教学大纲更为熟悉,在课堂上较少用英语或根据学生情况使用英语(此点值得深思:在课堂上用英语是越多越好抑或视学生情况而定?);在专业职业素质维度,重点院校被试表现得更好,如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已满足逐年提高的学校任职要求、能设计出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注意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一些相关因素的整体搭配;面对成长中的学生有极强的危机感;时常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以求不断超越自我;教学科研并重。第二,在教学理念维度,本科学历的被试较研究生学历的被试更多地认为大学及以后的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小学、初高中英语教育大(此点未在外语界得到共识);对教师职业认同度较低;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应付和处理课堂中各类偶发事件;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欠佳(此组数据可以证明进修及学历提高的重要性)。第三,在教学理念维度,对于教学目的的认识,所有副教授职称的被试都认为是完成大纲提出的阶段目标;大部分(78.9%)讲师职称的认为是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能力;大部分(68.8%)助教职称的认为是完成大纲提出的阶段目标。此组数据可以解释为:由于历史原因和以往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影响,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助教职称的教师大部分还是教学新手,对教学目的的认识还不成熟;而讲师职称的教师介乎两者之间,一方面有了一定经验积累,另一方面正值青壮年,易于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大部分对教学目的认识更科学。在教师进修维度,对于进修、培训方式,100%的副教授和86.8%的讲师选择在职培训进修;68.8%的助教选择脱岗深造或其他方式,如企业实践等。此点说明教师职称越低,越渴望跳出原有位置,拓展发展空间。第四,在教学理念维度,对于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所有教龄为1~5年的被试认为是看录像;教龄6~10年的大部分被试(75%)认为是角色表演;教龄10年以上的被试55.2%认为是看录像,而44.8%认为是角色表演。学生的喜好会反作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整体而言,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师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1)虽然公共英语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如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专业职业素质和强烈的发展需求),但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如对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重新认识“科研方法和途径的掌握”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科学理解和践行等)。(2)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较为薄弱(如缺乏具体的“双师型”英语教师标准、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以及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等)。

5.结语

本调查仅从教师角度对其专业发展现状、需求及问题作阐释,诸多问题还有待回答,如高职公共英语“双师型”教师素质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与路径。因而,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综合),2006(21):11-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刘勇.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5-19.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伍宏捷.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06-108.

吴一安.外语教师研究:成果与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32-39.

肖慧红.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7(6):86-88.

杨振升.谈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与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7):73-74.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其毕业生的素质也受到普遍质疑。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但是,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一线的会计教师,心中其实充满无奈,这句话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压力,不是所有的人接受同刘翔一样的训练都能成为世界跨栏冠军,同样,同一个老师讲课,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导致对老师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能判断说老师讲得不好吗?还是这个老师,如果他面对的是入学成绩普遍很低的高职学生,他该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明白?

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基本都设立了会计专业,并且各个会计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好、报到率较高。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遭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怎样讲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的艰难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下面我们对这种情况进行剖析。

1 高职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学生水平偏低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是招生较好的专业,学生的素质相较于其他专业并不低,甚至可能还要高。但由于目前高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招到的生源本就有限,各高职院校分数可能不一样,但从整体看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此外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有补录的学生,还有面向本地生源招收的专科三批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可能更低。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专科三批的控制分数线,面向河北省招生的专科:文史类288分,理工类200分;河北省市属专科由河北省各市招生委员会划定控制分数线,但普通文、理科不低于200分;控制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经院校申请,可以降分录取。因此从入学分数看,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较差,素质较低,尽管有些人认为分数低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代表学生的基本素质。

1.2 会计知识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财政部日益出台更多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其代表,会计的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会计人员普遍的共识。会计职业可能仍然比较容易入门,但是,要想在会计领域有进一步的造诣,如想通过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仍是相当困难的,换言之,会计不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好的职业。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会计课程越来越难讲,但是,又不能不讲。尽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会计专业的高级人才,而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高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面临的同样是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等的一系列考试,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没有理由不向自己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会计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由于要贴近“职业”的特点,普遍将较多的学时放置在实践课上,缩短了理论课的学时,导致教学所需学时的紧张,更造成教学的艰难。

2 解决对策

2.1 策略之一:吸引更好的生源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够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因此很多家长宁愿选择收费高昂的三本,也不愿意让孩子上高职这样的专科职业院校,家长们的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宣传不到位。

其实,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被研究较多、证明力最充分的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悉,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同样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则面临困难得多的处境,无论会计专业办得多么火,招到多少学生,无法找到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就是失败。而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要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确实太难。对于一个成功的会计专业来说,它应该主动地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坐等随便什么样的学生来,这是区分高职院校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重要标志。

因此,建议各个高职院校下大力气进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认识,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2.2 策略之二:提高教员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师资从学历上来说,是比较高的,应该说完全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讲课只能按照课本讲理论,无法将课程与会计实际相联系,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建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制定硬性规定:凡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不能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学校需要师资,必须从企业招聘。同时,即使是从企业实际引进的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也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因为企业在不断地采取新的工艺技术,出现新的经济业务,只有不断地深入企业,才能在企业中随时随地掌握生产中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业务,从而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2.3 策略之三: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

会计课程的课时较多,内容较多,而常规的讲课方法,是由一位教师将一门课从头讲到尾,这种讲课方式,不仅使学生由于总是面对同一位老师容易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所长。

因此,建议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将会计内容分成各个模块,比如资产模块、负债模块、所有者权益模块、特殊准则模块等,各会计老师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内容,即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保障学生听到最好的讲课。

2.4 策略之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模式

会计职业所需要的职称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自从实行会计职称考试以来,应该说培养发现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但笔者认为目前的会计职称考试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偏理论轻实际。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的试题较难,其考题也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就是理论性、有难度的知识较多,而贴近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少。从2009年开始,注册会计师考试开始改革,增加了综合内容,注重考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没有理由不进行改革。

因此,笔者建议会计职称考试应该取消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实际操作和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处理,不能一味地增加难度,应尽量减少理论内容,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利于培养实际技能型会计人才。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3

一、现行会计考试制度的弊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恢复和建立起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证)考试制度。会计考试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这三种考试的目的要求各不相同,自成体系,而对象却同为会计从业人员,造成了会计考试管理中许多不容忽视的。

1.造成考试管理机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管理机构是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地方分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人事、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财政部门管理。虽然这三种考试的管理,名义上分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实际上都是由市、县(区)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承担的。基层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本来就人手少(多则三两个人,少则一个人,有的只在相关科室设一个专职岗位),事情多,还要负责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换发、年检、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及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等大量中心工作。这些繁琐的工作占去了基层会计管理机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了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造成会计执业标准不统一,考试重复。现有、法规规定,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执业范围各有侧重。但只是有无“注册”二字的差别,便使得他们的执业标准很不统一,也使得“会计师”的称呼名不符实。《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毫无疑问,注册会计师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会计师以上职称者均可参加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申请注册;没有特殊情形,应准予注册并执业。这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无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样,财政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若干问题解答(一)》中,在界定会计岗位时,也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排除在会计岗位之外。这就不免让人纳闷,注册会计师不属于会计从业人员,那为什么要冠以“会计师”的头衔呢?注册会计师的三大法定业务之一——会计服务业务的开展合法吗?

执业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重复考试。现行制度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法和税法。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实务(一)、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由于考试的不一致,加之执业范围的不同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不少会计从业人员考完了会计师又去考注册会计师,有的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又回过头来报考会计师,还有的从会计员一路考到高级会计师,最后还要去为注册会计师再搏一回。另外,从业资格考试本该是岗前考试,难度要求应较低,可考试的科目却比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还多出一门,考试难度也不在其下。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还要再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的考试。这样,不但增添了考试管理机构的工作量,也造成了考生时间、精力和资金上的巨大浪费。

3.教材政出多门,口径不一致。注册师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都有各自的考试委员会,教材的编审、出版、发行按各自的渠道进行。由于教材编审人员对、规章和制度等理解不一致,加上新出台的法规制度编入教材的时间不统一,造成了同一年度两种考试的教材对同一的解释各执一词,有的还大相径庭,让考生莫衷一是,让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无所适从。

另外,由于会计行业的考试持续走热,教材及其相关的辅导材料的出版发行给出版行业带来了不凡的商机。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渠道失控,许多不法书商不惜以盗版、胡编乱造等手法编印名目繁多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投入市场,或者通过种种手段借助考试管理机构销售给广大考生。这些教材印刷质量低劣、错字漏字连篇不说,就连基本概念和业务处理的技术要求也被弄得颠三倒四,例题和解释牛头不对马嘴。

4.造成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误解。注册会计师与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中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是一种什么关系?属于中级还是高级?他们的技术等级孰高孰低?人们无法认定。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因为考试科目和教材的不一致,导致了执业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不一致,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样的问题各执一词,互不买账,造成了社会上方方面面对会计行业的误解。

二、改革会计考试制度的对策建议

为了使会计考试制度朝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管理更加合理的方向,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将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合三为一,统称为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考试。分设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四个等级,取消报考学历和专业条件的限制。凡想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必须首先通过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考试,考试的级次可由考生根据自身条件自愿选择。凡取得任何一个等级的任职资格,即可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取得了会计师以上职称者,可申请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自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4

“职称考试无端浪费人才精力。”长城论坛网友“莲池白丁”说,试问一个作家的黄金创作期能有几年?英语和计算机作为服务于人的工具,对作家来说,能用于创作、投稿、交流足矣,非要把考试成绩作为硬指标,岂不是舍本逐末?

 南海网网友“赵艳生”认为,如果职称不是与待遇挂钩,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为了评职称而不懈奋战。当前的政策是职称高,待遇也高,职称低,待遇也低,所以人们才对评职称这么趋之若鹜,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人民网网友“刘昌海”也说,评上了更高一级的职称,各方面待遇都会提高一大截,也难怪作家要“为稻粱谋”。我们该反思的,是这种不合理的职称评审方式。

 一名新华网网友说,术业有专攻,作家最需要具备的是写作能力。衡量写作能力的标准并不是计算机、英语过了几级,而是他创作了多少作品,在社会引起了多大反响。但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几乎对所有人都是一套公用标准,如何能测量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平?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9年进行一项调查显示,76.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

 一名人民网网友指出,目前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不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比如教师,同样是教一个年级一个学科,一个副高职称的教师和一个初级职称的教师,收入有天壤之别。就算那位初级职称的老师教学成绩再好、工作再努力也没用。其他行业如医生、科学技术人员,也大抵如此。这样的现状,使得很多人为了尽早晋升职称而费尽心思,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与评职称相关的、外语和计算机培训已经形成一门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知名学者熊丙奇指出,职称考试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应叫停或取消,这才是真正推进我国人才管理评价深入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人民网网友“张永恒”说,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比如律师,早先也评“职称”,现在已经取消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领域给人才“减负”,职称评审这种落后的人才衡量制度,也一定会取消。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5

现将《*省人事厅关于做好*年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发〔*〕163号)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我市的实际,就*年我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材料报送

(一)由我市组建的20个系列(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及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为8月15日至9月15日。评审材料直接送各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市成人高校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改送*市广播电视大学人事处。

(二)需送省高级(含教授级高工)评委会评审的材料,请于8月15日至9月10日先送市人事局对外办公中心,经审核后,再送省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

(三)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及国家未开考的卫技专业中、初级资格的评审材料,请直接送*市卫生局职改办。

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凭年及以后人事部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或年*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或*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可申报评审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符合*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我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贯彻执行粤人发〔*〕178号文的通知》(粤人发〔*〕108号)规定的外语条件倾斜范围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相应等级考试或*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外语相应等级考试,取得上述两文件规定的外语倾斜分数线以上的成绩,申报评审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时取消外语成绩当年有效的限制。

(二)在中小学(幼儿园)从事艺术和体育专业的教学人员,年(含年)以前出生的,职称外语考试成绩仅作参考;年以后出生的,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要达到40分以上。

(三)中小学(幼儿园)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学人员,申报、评审可免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或《计算机网络应用》。

(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表》等工作用表,请在“*人事信息网”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栏目下“表格下载”处下载。

三、其它事项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6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第三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师资格工作。

第二章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

第四条教师资格分为: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第五条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第三章教师资格条件

第六条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第七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依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第四章教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的编制、考务工作和考试成绩证明的发放,属于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属于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实施。

第十条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参加前款所列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全部及格的,发给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根据需要举行。

申请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学有专长,并有两名相关专业的教授或者副教授推荐。

第五章教师资格认定

第十二条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四条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或者材料:

(一)身份证明;

(二)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三)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四)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的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证明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或者材料不全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于受理期限终止前补齐。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

第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七条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拟取得更高等级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资格的,应当通过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并依照本章规定,经认定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六章罚则

第十八条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二十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十一条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泄露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