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5 02:24:47
(1)以学生为中心
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学实践性强,教材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加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类教材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知识背景等。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刚刚通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处在不到20岁年龄的青年中很多人对于学习,尤其是像语言学习这样枯燥的过程还没有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如果教材本身索然无味,学生们如何能够将语言学习任务坚持下去呢?进入高职学院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高中时大部分成绩不能算是出色,更无法要求他们具有广泛的知识,他们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有符合相应知识背景的教材,这样更便于他们理解教材的内容。
(2)以环境为依托
这里指的环境包括地域环境和校园环境。与一般的语言类专业不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其所生活的环境应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生们需要的语言知识中,应当包括周围环境相关的内容。比如,学生们应当从教材中获取当地交通、饮食、景点等的表达方式。语言学习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限于通过背诵来获取,更需要在实际环境中能够进行操练的内容。如果教材编写不考虑学生每天学习、生活所接触到的校园环境,就很难促使学生在平时操练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3)以实际操练为重点
束定芳、庄智象在其《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1996)里提到了教材编写的原则,其中就有真实性原则和现代性原则。以实际操练为重点,是因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而实际环境不仅千差万别,而且还充满了各种变数。为此,教材就需要从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设计,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操练语言,即学以致用。如果教材不能让学生进行适量的操练,那么学生只能是学到知识,不能算是习得语言能力,对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教材要以实际操练为重点,那么在内容设计上就必须有较多实际操作性强的练习。而且,除了课文的设计要以实际对话为主外,课后的练习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实语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问题不应当只是语言上的,和语言相关的文化礼仪上的问题也应包括在内。
(4)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
根据笔者在英语课授课时向学生了解的情况,高职学院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是所学的语言不敢使用。比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同学院的加拿大外籍教师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因为简单的交流用语学生是完全掌握了的。可是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完成这个交流练习,原因是不敢开口,这也是许多英语初学者会出现的情况。于是,我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们不敢开口的原因,结果,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担心和外籍教师进一步交流时不知道该如何让对方理解自己真正的意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们很难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通过汉语思维方式产生出来的想法。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外语国家的文化。
(5)增加情感因素
我国出版的外语类教材从来都非常重视情感因素,因为学生学习语言是要和他人进行交流的,交流的内容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你来我往,还应当包括情感的传递。比如要使用外语去同他人解释清楚某个误会时,所要用到的不仅有语言,还要有适当的对他人的理解,这就是情感因素的表现。并且,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都处在20岁左右的年龄,这个时候人的心智尚处在不成熟的时期,更加需要正确的情感因素进行引导,培养好的人格品质。再者,情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到处都能接触到它。因此,如果教材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强调语言知识,无异于填鸭式教学,内容能否吸引人暂且不提,首先就会使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对于学生,尤其是高职学院学生这样的青年人来说会非常难以接受。
2教师队伍的建设
(1)重视本土教师的作用
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外籍教师历来被视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的一员,目前许多外语培训机构甚至打出"全外教授课"的招牌,吸引学员就读。可是,我们要弄清楚的一点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现在还只是外语的学习者,他们尚未完全掌握和外籍教师交流的语言能力,既然如此,盲目地强调外籍教师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高职学院的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初只是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的学习者,大部分学生的外语(英语)能力还处在比较差的水平,他们中的这部分人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既然如此,相比起可能会增加语言学习障碍的外籍教师,能够和他们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本土教师更应该获得重视。这里我们不是说要忽略外籍教师的作用,只是针对基础较差的高职学院学生来说,拥有共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本土教师在教学上优势更加明显。除了语言能力以外,作为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师,还应当拥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最好是有过涉外旅游方面工作的经历。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能够为他们所用的外语能力,如果教师本身对旅游专业一窍不通,如何能够充分理解该专业的术语,继而传授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呢?
(2)兼顾外籍教师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本土教师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是说外籍教师在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就没有多大作用。外籍教师在这个教学教育团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体现在他们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地道的语言和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操练机会。只不过,外籍教师在这个教师团队中应该被定位在辅助本土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上。外籍教师队伍也应当是高素质素养的,但不同的是外籍教师队伍应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里的流动性是相对于本土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言的。本土教师出于对教材和教学环境等的熟悉考虑,不应该经常更换。但是,外籍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集中在听说和文化知识方面。外语和外国文化在目的语国家往往还有一些地域上的差异,这样的话,如果能够有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外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专业学习都会有不少的好处。
3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诚然,每位教师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但是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共性。首先便是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专业及以后就业的方向与旅游有关,课堂教学就应当多与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要把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交流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其次,课堂教学要尽量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应当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的操练活动中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要把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对于本来基础相对于本科院校较薄弱的高职学院学生来说,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4校企合作
高职学院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的学习就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应当让他们更多地去和社会、和企业接触,要实现这一点,推动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看来,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往往只限于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实习,而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推动学生的外语学习,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作。由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参观或实习的企业多为景区、旅行社及酒店等,他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使用课堂上学到的外语知识,但是要想有效地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只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是不够的,应当将教师指导和学生锻炼结合起来,在实习过程中或者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外语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由教师予以指导解决。
(1)校际合作发展模式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高校各自为阵进行发展的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合作,携手共进才是发展的趋势。近来陆续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涉外旅游专业,而涉外旅游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走出去"的特性。并且,专业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另外,由于涉外旅游专业外语教学需要包括高素质的教师、高质量的教材以及合适的实习实训场所,仅仅依靠某一高职院校自己的力量要实现这些是不够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互间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式的发展。当然,这里提到的校际合作并不只限于国内,与国际上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合作也能够为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学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合理安排英语和非英语外语课程
在涉外旅游专业中开展外语教学主要有三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只开设英语课程;一种是只开设非英语外语课程;还有一种是二者并行。目前,笔者所在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第三种形式。一方面,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掌握的外语知识,使得学生在掌握非英语语种的同时也不会在英语这门重要外语的掌握上产生缺失,从而在就业和获取外语水平证书上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英语学习也从方法和技巧上促进了学生对于其他外语的学习。但是,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英语课程和其他外语课程也是这种教学形势下高职学院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这两种外语课程的安排上应该给非英语的语言教学以更多的投入,这主要是因为开设的非英语语种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生在这门新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操练。英语教学则应以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为主,辅以一定量行业英语的教学,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选修的形式将英语学习延续到课堂以外。
5.总结
期望从事职业:- 翻译(英语翻译)、广交会外语翻译、专职外语翻译
期望月薪:3500元
工作经历
2012年1-3月,在广州冰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外籍经理助理,主要协助外籍经理处理工作,及负责产品销售推广工作;
2011年7-8月,在云浮青少年宫暑假培训班当辅导老师,主要负责一年级到高一年级学生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学习;
2010年7-8月,在云浮市旭升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当文员,主要负责沟通客户、校对跟单以及相关文件的翻译工作等;
业余时间进行礼仪小姐、街舞商业演出以及贸易相关邮件的中英文互译等兼职。
教育经历
毕业院校:2008年9月-2012年6月,就读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系,高级翻译专业。
主修课程:高级日常英语,高级休闲英语,高级职业英语,高级时事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英语综合实践,英美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语),高级综合英语 外语水平:CET-4计算机水平:硬件维修技师其它培训情况:
个人优点
适应能力强、勤奋好学、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勇于接受新的挑战。重视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绝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始终坚持有始有终,决不半途而废;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别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用谦虚态度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已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诚实守时。
自我鉴定
关键词:比较教育 国外外语教学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08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社会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外语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对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而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高潮,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纵观国外推行的外语教育政策及其改革与发展,我们看到外语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本文拟从分析国外外语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总结这些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经验与教训,以此解读外语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探讨既切合我国当前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又符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改革方略。
2 国外外语教育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本国的语言政策包括外语教育政策都非常重视,都在加强外语教育改革,以增进对他国的了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为了满足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跟上时展的需要,都把外语教育改革放到了重要位置,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有了重大调整,在教育政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 突出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外语教育的多学科渗透性。下面笔者将以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例,阐述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变更及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当作教学语言来使用;而在许多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等,英语则早已被用作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语言。这些国家所采取的都是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方式,政策制定者及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外语是参与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学习外语不仅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更要从中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紧急课题”, 政府从制度方面采取措施加强英语教育。改革以往的重笔试和知识性测试等做法,注重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强调教学目标从“学习英语”向“用英语学习”的转变, 力求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外语交际能力。
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外语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他们一般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师生围坐成一圈,整个课堂在平等、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就会介绍整个课程的概貌和要求,并发下自编讲义。讲义包含本学期每次课时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事先预习的阅读配套材料。这样既使教学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又极富个人特色。
从以上各国及地区的外语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出,他们从重视语言要素的评价转向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从强调书面转向强调口头,从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从重视共性转向重视个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可以借鉴和改进之处。
3 国内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3.1 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是与某种特定专业和目的相关联的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它是融商务知识、商务沟通技巧及英语语言能力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使得商务英语的教学既不是单纯教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商务知识,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其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商务英语技能和水平。然而,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商务背景知识和商务交际技能对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重要性,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要想能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出真正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并得以长远发展,就需要改变授课指导方式,而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应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总结适合高职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2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综合化、整体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课程体系结构基本按语言和商务两条线进行简单的组合,不少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课程甚至是本科英语专业课程的压缩,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和职业性不够明显,课程制定的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语言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不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商务技能的训练与现实职业岗位结合不紧。同时在教学环节上缺少实践活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导致了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一般,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薄弱,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创设“工学结合”的仿真商务实训情境,增加学生独立实践环节和专业综合实训环节,使课程紧跟产业技术更新的步伐,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
3.3 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也越来越多,而师资结构与“双师”素质问题却日益凸显。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性与应用性,要求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造成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宽、专业知识量大,因此教师要在授课前做大量的功课。现在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任教师一般都担负两三门专业课,压力较大。总体而言,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英语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牢固、从业经验丰富的商务英语教师严重匮乏。
4 对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
4.1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
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从商务领域的相关岗位群或职业分析入手,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据此设计所需的教学内容。各高职院校也要结合本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行业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认真研究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合理调整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同时也应向国外学习,强调办学的市场导向、课程设置和社会接轨,充分体现商务英语的应用和沟通特色。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应强调“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可以借鉴英国BTCE(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学习,教师则充当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外语学习的兴趣,进而挖掘潜力,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
4.2 突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外语教育的目标也必须进行调整, 应着眼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使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协调发展,体现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性。在外语教育中,要借鉴国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创造仿真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大量较为逼真、现实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习得外国文化,达到外语教育的目的。
4.3 重视外语教师的教育
高水平教学群体是保持优质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 都有赖于现代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外语教师的教育和发展, 视外语教师的素质为教育创新、实现现代外语教育理念的关键, 并从政策法规、发展资金、教育渠道、教育内容等方面给予保证。相比之下,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中“一次教育定终身”的现象极为严重,而高职院校多数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原所学的语言文学专业已难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需要。因此,树立教师终身教育的观念,是搞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关键,外语教师的教育也应该由“工具性”标准向“专业发展”标准逐步演进。我国应鼓励多样化的机构参与外语教师教育,包括教师职业发展学校、外语教师协会等。并且教师教育内容也应从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教学技巧的训练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能力的习得。课程内容应包括教育理论、语言技能、相关学科、教学法和信息通讯技术,教师除了进修本专业的课程,更要拓宽知识面,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真正提高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实现外语教育改革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采取一些国际化的措施,如增加外籍教师的聘用,增派出国进修人员,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图书资料的共享。只有在国际化的教育下,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5 总结
要使我国高职商务英语教学适应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交际跨文化化、人才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手段、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转变教学理念,深化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国外高校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只有逐步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全新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体系,才能推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Brown, H.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杜予景,胡敏琦.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刍议――香港高校英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18-120.
[3]梁中贤.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J].外语界,2002,(2):61-64.
[4]吕良环.语言与内容相结合――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1,(8):52-56.
[5]马永红.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21-23.
关键词: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情况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深入,日语学习在我国已然形成一股风气,并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因此,在我国许多高校,日语成为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首选。作为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我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课时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困扰我院日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严重问题。
一、我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确。《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中规定:“大学日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根据大纲规定可见,二外日语教学属于基础性教学,对学生要求不高,没有过级要求,这就造成学生没有学习上的压力,进而也就没有学习上的动力。
2.课时安排不足。我校英语专业的二外课程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到大四上学期期末结束,其中大三整学年为必修课,而大四为选修课,期间还要考虑学生离校教育实习等因素,总共学时大约只有160个左右。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要兼顾听、说、读、写、译等,难度比较大。
3.教材选用有待改善。目前,我校二外日语教材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综合日本语教程》,这套教材有利有弊,利是这套教材配有多媒体光碟,对于学生自学有很大帮助;弊则是语法讲解不够详细。
4.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我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由于时间短、内容多,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只能用“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注重语法句型讲解,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
5.学习目的不清晰。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初期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积极性逐渐降低。并且学生对学习日语的目标不同,如有的想过级,有的想考研,因此学生的水平层次会有较大落差。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我们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将采用以下变革手段,以此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我院日语二外教学质量。
二、我校二外日语教学的变革
1.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正所谓“学高为师”。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有较高的水平,要保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苦练内功,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日语技能,而且要提高教学技能。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前面提到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初期学习兴趣是比较高的,但随着学习深入,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表现出缺乏学好日语的自信,缺乏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才能促使其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由浅入深,让学生慢慢适应,避免其因内容太难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增加互动,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置提问,采用互问互答方式,将传统的“满堂灌”变为互动、启发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课堂上可以教授一些日语绕口令、日文歌曲、组织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由于二外授课时间较短、内容又过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略学生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针对我校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有相同学习要求的学生安排为一个班,如希望考研跟过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在一个起;而对日语学习没什么要求的,只希望能拿到学分的可以安排在一起,这样便于教师备课,把握教学进度,照顾不同学生的要求。
4.针对外语专业特色,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一是比较法,学习语言,不管是汉语、英语还是日语,都有其相同的地方。拿日语跟汉语来说,日语中有相当多的日文汉字,那么它跟中国汉字有些什么异同呢?学生认真比较它们的差异后,在学习日语时就不会看到汉字就用中文的方式去理解、去考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日语和英语都属于外语,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外日语时,肯定会不时地拿日语跟英语比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对比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并且印象深刻。如日语中大量的外来语,很大一部分是源自英语,所以说学英语的人再学日语应该还是有优势的。二是归纳法,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量的增多,学生无法记住过多零散的知识,这时应该及时地对一些类似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利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加深复习。
5.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我校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人材,强调应用性,其实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应用。学生若能将所学的日语应用到简单的日常对话当中去,基本上也就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也是以往二外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的项目。对于听力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用简单的日语进行教学,让学生适应这个语言环境,并加强听力方面的一些训练。当然光靠课堂听力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督促学生课后多听,听力材料可以是原声电影、动漫等,当然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说”可能对于广大外语学习者来说是最难的一项了,很多学生都是金口难开。其实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时可以先让学生背一些课文材料,积累一些原始素材,然后再让学生多去模仿,可以是电影电视或动漫当中的人物对白,亦或是美文朗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会不断变化,因而我们应该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东京:日本株式会社,大修馆书店,1996.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岩.马晶.曹洁.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日本问题研究,2006,(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 06600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066004,China)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地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展国际贸易专业,但培养出来的人才特色与针对性不够明显。外贸企业抱怨国际经贸人才数量之少,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益增加且逐渐成为就业高危专业。是什么造成现今尴尬的局面,致使外贸业务的实践需求与教学目标不相吻合结合调查,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launched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but the specific features and pertinence of the trained personnel is not obviou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complain less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becomes the high-risk specialty. What causes the current embarrassing situation and result in the demand for foreign trade business practice and teaching goals do not coincide Combined whith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and makes superficial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se problem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 : 专业外语;训练方式;外贸实践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training methods;foreign trade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71-03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涉外性与日俱增,其对涉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自入世以来,外贸公司以及协作企业对外贸人员语言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这一要求,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贸易谈判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外经贸人才。但是,从几十年来的我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重外贸理论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缺乏从事经济商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从专业外语角度有助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人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需求分析理论
根据《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一般理论并具有实务操作能力,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方法教育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系列目标,专业外语成为必备的工具,由此产生了对专业外语的需求。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需求分析。
Hutchinson和Waters(1987:54-63)将需求分析理论细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目标需求是指未来的工作情境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做的,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学习资源等。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教师开展了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如陈冬纯(2013)、钱坤(2011),但是鲜有学者对目标需求,即未来工作环境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2013年,已有学者指出,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深入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本研究正是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以外贸实践需求为基础,但主要探讨国际贸易这一外贸对口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调研,明确未来工作环境对学生的外语能力需求,探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外语的教学缺陷和提出改进措施。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的具体问题有:①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多大及趋势如何?它们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②外贸企业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③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满意度如何?④外贸企业对在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有哪些要求与建议?
2.2 研究对象 因为是基于外贸实践业务的需求,所以研究范围锁定在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公司和在校大学生,而主要的调查对象则为贸易公司工作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接受本次调查的若干家用人单位中,有202人参与问卷的填写与访谈。由于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业务员或经理看问题的深度不同,所以本次调查尽量使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大一些。其中22-25岁调查对象有75人,占据总调查对象的37%;26-35岁调查对象有99人,占据总调查对象的49%;3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有28人,占据总调查对象的14%。
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共收回电子档问卷120份,纸质档问卷8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共202份。同时通过与部分业务员进行交谈,对基于外贸实践需求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更深一步探讨。
问卷分为问卷1与问卷2,问卷1的调查目标对象为入职学长学姐、企业老板和HR,问卷2的调查目标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问卷分为“人才需求”、“满意度评估”、“期望与建议”、“学习障碍”四板块,前三个板块隶属于问卷1,第四板块属于问卷2。问卷1共6道题(5道选择题,1道开放题),问卷2即“学习障碍”板块有5道题。本调查力求从不同维度,结合外贸实践需求与学生自身需求调查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中现有的缺陷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后,选出没有解答清楚或需要重点了解的问题作为访谈问题,然后随机抽取10名工作人员和10名的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访谈或电话访谈,并做好记录。
3 调查分析与讨论
下文通过问卷中几个代表性问题和访谈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3.1 人才需求 根据表1、2,约有41.5%的用人单位每年招生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32.2%的用人单位呈下降趋势,26.2%的用人单位近似不变。综合访谈结果,我们发现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呈增长趋势。在实际访谈中,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目前企业对于很多专业的对口招聘不是非常注重,更希望能找到综合素质全面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对于最需要的人才类型,部分表示,相比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他们有时会倾向于选择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表示,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工作期间努力弥补,而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3.2 满意度评估 根据表3、4,可以发现,目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力不甚满意。综合访谈结果可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并不一味看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他们也同样看重考查应试者商务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BEC)证书,他们对应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无上限,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建议英语底子好的大学生如果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力争考取托福或是雅思证书。
3.3 期望与建议 除了可以胜任工作的个人能力这一考量之外,英语能力已日益成为企业家和HR看重的能力之一。而外贸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入职人员建议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表5为问卷调查代表性答案展示。
3.4 学习障碍 根据笔者对200多人8所高校的研究发现,80%的学生对现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满意,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太理论化,没让他们有真刀实枪的模拟业务操作,既让他们根据太抽象而难以理解,也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建议增加模拟业务实践这一环节或是期末考核时将理论知识和商务技能结合起来的灵活考试方式。
4 对从专业外语方面进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建议
4.1 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基础课应该得到深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应强化。不能仅仅将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标准,应着重从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然后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力求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学通过商务英语中高级考试。
4.2 应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多增加让学生动手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多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并利用好寒、暑假,让学生们多接触和了解社会,努力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4.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我国高校专业老师不能同时精通英语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而且缺乏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及单据制作方面实践经验的现象,我们鼓励承担专业外语教学的老师利用假期到进出口企业或银行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由此达到培养他们英语和外贸实践相结合素质的目的。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校做培训或讲座,要求相关老师去参加。
4.4 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考试方式 鉴于现在高校学生考试临时突击又能取得佳绩的情况,传统的考试已无法准确地测试高校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对于理论课程的考试可选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从课程内容有关的课题中分解,让学生写课题论文、调研报告等。这种测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观点。再如对英语要求较高的《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课程,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的测试出学生对该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测试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老师临时因材施教。在口试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补充,不用局限于书本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面对具体外贸业务问题时的反应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结束语
国际贸易专业为我国外贸公司源源不断地输送贸易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如今外贸公司对人才的英语刚性需求和高校教学目标不和谐的情况,笔者认为,其专业外语的教学重点与方式设应立足于培养“重外语基础、强外贸理论、高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避免语言与商务的分离和纯语言能力培养的单一模式,实现外贸业务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的教学重点与方式具有借鉴意义。高校只有通过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多增加让学生动手的案例,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业务工作者,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宗文.外贸英语专业教学、实训与实习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钟霖.从外贸实践视角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08,11.
[3]宋梅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改革与实践——以《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为例[J].2012,1.
[4]潘冬梅.试论高职双语教学与外贸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结合[J].经济研讨周刊,2010,14.
[5]孙跃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J].2006.
[6]倪伟清.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
[7]李琳娜.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就业;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主要就业问题分析
1.毕业生层面问题
由于外语类专业报考人数多,招生门槛低,如今外语类毕业生总体上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型的语言人才已失去就业竞争优势。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只考虑自身利益,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
事实上,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根本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差以及就业心态出现问题,这主要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大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造成学生的自我定位低,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心。
2.学校层面问题
从学校层面分析,造成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出现问题。在专业定位方面,主要表现为专业内容设置不合理,过分追求升本率,忽略市场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过于形式化,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建设落后;在师资队伍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外语专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师资力量紧缺。
3.社会层面问题
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不高,这也造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心态比较消极,在学习过程中热情与投入度都不够高,导致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用人单位设立的招聘门槛较高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心态。一些家庭因素也是造成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诱因。
二、解决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1.毕业生层面
第一,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重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认真学习外语专业的相关课程,提高专业能力,树立信心,在求职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第二,在求职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机会,不片面看重薪资和福利待遇,应循序渐进,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第三,学校应对W生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调整就业期望,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三观”,把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利益相结合。
2.学校层面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全方位考虑,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调整优化外语专业的专业课内容,确保学生在校所学的能用到实际工作中。要加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聘教师的学历、素质、工作能力应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科学建设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构筑双赢的合作机制。此外,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
3.社会层面
针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政府应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高职院校为国家提供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应该一视同仁,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待遇。另外,企业应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将高等职业院校设为培训机构,不要存在院校歧视心理。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子女的就业问题,给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子女对自己选择的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最终实现子女的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