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外语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摘要:外语专业是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前沿,其专业属性、育人功能、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而目前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仍存在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实施路径不明确和配套资源不完善等问题。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可从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等方面构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

关键词: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发展

2014年,上海市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并选择了一批学校进行试点[1]。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4]。陈宝生部长的讲话,明确了专业课程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专业教师是高校育人的责任主体。在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各院系纷纷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学科、各专业充分挖掘专业课程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领域构建“大思政”格局。

2外语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功能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任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其终极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外语专业领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

2.1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在外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设一项活动或穿插思政教育的环节,更不是把专业课“思政化”,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外语专业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确保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从而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2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从课程实施的视域认识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将外语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把思想价值引领摆在外语专业教育教学的首位,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和课程教育教学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新的外语课程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3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实践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强调挖掘梳理外语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凸显外语教育教学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指导和帮助外语专业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活动过程,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外语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实践。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3外语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外语专业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占比较大,涉及面广,影响颇大,因此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对于加强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1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外语专业学科属性的客观要求

因学科专业的特殊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长期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更易让目的语语言所承载的意识形态隐藏在语言“工具性”的表象下,渗透侵蚀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习得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潜移默化[5]。外语专业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外语专业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要素是专业课教师,而本科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因此,加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课程思政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更加彰显。

3.2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外语专业课程育人的客观要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并要求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因此,外语专业教育必须用好课堂,用足课堂,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并灵活运用外语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无缝对接、有机统一,确保育人工作贯穿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

3.3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外语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具备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国际交往需要。外语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语言交际者,更要培养文化传播者,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并借助外国语言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因此,外语专业教育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外语专业教师必须肩负起课程育人的主体责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4外语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课程思政从提出到实行时间尚短,虽然已经形成不小的影响力,但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困境。笔者对湖南境内部分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方法及所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发现目前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还存在以下问题与困难。

4.1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认识不清晰

课程思政的推行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外语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他们大多将重心放在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外语文化的理解上,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大多落在了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身上,因此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比较弱,不少教师甚至认为外语课程教学任务重,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政的内容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还很模糊,认为外语课程很难进行课程思政;还有人认为课程思政相当于说教,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4.2具体方法不成体系,路径不明

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法与建议,但大多基于自己的经验,缺乏系统的研究。课程思政相当复杂,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甚至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的课程思政方法,这无疑增加了课程思政研究的难度;课程思政是不是任何外语专业课程都可以做,具体应该如何做,效果如何,不能只凭个人经验,需要有系统的方法论研究,需要建构清晰的路径,这对于刚刚入门的广大外语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4.3配套资源不完善,执行困难

课程思政对于外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说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战,再加上实行课程思政的配套资源不够完善,这给外语课程思政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第一,教学大纲不完善。外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对于课程思政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教师的课程思政无纲可循,成效很难保证。第二,外语教材不完善。外语教材多以传播外语文化为主,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教学内容的设计多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语言知识与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对课程思政的设计。课程思政对于选材的要求很高,教材的不配套给教师的课程思政增加了难度。第三,考核手段不完善。课程思政已成为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知识和能力在课程考核中都有具体的体现,课程思政目标如何考核尚不明确,课程思政的成效无法评价,这也成为课程思政实施困难的一大障碍。

5外语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在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之前,外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注重语言的工具性与功利性,忽视语言的人文性与民族性。课程思政实施后,外语专业教育又多了一项思政教育功能。当前,大部分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仍都处在初步探索和试点实施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覆盖外语学科各专业课程的实施体系。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挖掘外语专业课程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外语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全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领域的外语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为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笔者认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着手。

5.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外语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遵照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规划“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要依据每个阶段、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准思政教育融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情怀、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环节,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指导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比较完备的涵盖外语课程思政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5.2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专业教师育人职责的理性回归。外语专业教师是外语专业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是外语专业课程育人的第一责任人,外语专业教师思政内涵的提升能够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取决于是否具备一支德才兼备、学贯中西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首先,外语专业教师必须时刻清醒认识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前沿,必须始终牢记自己是课程育人的第一责任主体。其次,外语专业教师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自然娴熟地将主流价值融入外语专业知识的传授,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要搭建外语专业教师同思政教师交流协作的平台,通过思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以实现外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5.3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同时教材也承载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外语专业教材编写往往强调语篇素材选取的原汁原味和习得语表达的地道纯正,却忽视了语篇素材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忽视了语篇素材对习得者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侵蚀渗透,容易导致习得者母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失守。因此,外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必须通过语篇素材的精心选择来体现符合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思想导向,发挥好教材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的双向文化导向,凸显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5.4课程建设

外语课程思政强调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强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首先,要依据外语专业课程性质与内容,注重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并体现于学习成效评价当中。其次,要根据外语专业课程特点,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善于挖掘,要深入挖掘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隐含的德育内容和思政元素,从高处着眼细处入手,有机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认同,实现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最后,要打造一批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和示范课堂,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引导所有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预期效果。

5.5资源库建设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强调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外语专业教学的过程。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的构建能够为外语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因此,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必须精心选取体现主流价值、贴近时代脉搏、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外语专业课程教学。首先,语料的选择要体现主流价值,入库素材要注重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其次,资源库的建设内容要分门别类,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分模块建设。政治模块要涵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外文文献和资料;经济模块要包括中国制造、工匠精神、供给侧改革等内容;文化模块要涉及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地理风貌、中国风土人情等介绍中国的经典外文著作;外交模块要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外交白皮书等内容。最后,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要及时补充完善,要将《中国日报》《英语文摘》等有关时事政治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解读资料补充入库,确保资源库紧跟时代脉搏,满足教学需求。

5.6考试题库建设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手段,也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强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考试评价必须紧扣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考试题型,精心挑选语言素材,适当增加思政元素,构建科学全面的能力评价体系。首先,考试题库中试题题型必须全面,要涵盖口语、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各类常用题型,以满足不同专业课程教学考核的选择需求。其次,考试题库中试题语言素材的选取要注重润物无声地融入中国元素,考查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及运用目的语解读母语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交际能力,以检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效度。最后,要充分发挥考试在课程教学中的“指挥棒”作用,适当增加试卷思政元素的分值权重,以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涉猎和积累。

6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施,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外语专业教师要积极投身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自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确保外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轴运转、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努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蒙成.构建“课程思政”生态圈[N].中国教育报,2019-05-07(11).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新华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6)[2020-03-22].

[4]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EB/OL].(2018-09-06)[2020-03-19].

[5]王艳.高校外语教育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99-104.

作者:杨蔚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