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例6篇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1

高考是什么?是家长、学生、学校的命根子,只要和高考挂钩谁还敢轻举妄动,等待、观望、试探的心理就应运而生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来是件在快乐中寻找自我的事,为什么要和所谓痛苦的高考结合呢?有没有必要结合?不结合就推行不下去了吗?

首先声明,我本人不仅认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项目,而且还要在此做好文章创造特色。但这不妨碍我思考上述问题,反倒是想清了可能还给自己思想松绑。

思考这个问题要从本源说起,为什么要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去学校教育评价的单一性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就丧失了教育的目的。所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以为这就是称其为发展性评价的根源,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再思考另一个问题,高考是什么?本质上讲,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是你上去我就上不去的一个挑选过程。高考是一种镣铐,高考是一种教师学生必须带的镣铐,高考是一种必须带而且习惯了甚至有些喜欢还可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镣铐。用高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理论层面可以说得通的事情,实践中难实现,真难。但是,高考又是不可能取消的,怎么让师生带着这种镣铐还能全面发展呢?我以为课程是最好的纽带。大家不都是在提课程的建设吗?因为学校教育的载体是课程,教师们最习惯最拿手的是上课,所以,新课改在课程中大做文章就足矣。让高考引领课程,让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教师也认同。这里谈到的课程是狭义上的,比如必修、选修、校本课程等。高考通过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也成为一个促进全面发展的手段,但反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不唯一,不仅仅是高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手段除了高考外还有很多,我想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其一。它是一个对人的全方位的评价改革,本来它可以远离高考成为一个很好的促进学生评价的一个手段,可为什么我们非要把它们二者放一起呢?原因有两点:1.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给高校选拔提供招生信息;2.和高考结合学校就能动起来。这两点也是我的妄自猜测。

高校在高中的招生就像在菜市场里挑菜,这样高中只能不停的试探总结看高校喜欢什么,试探总结如何培养高中生,怎么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好引导。按市场理论这是对的,但在国家人才培养的机制里是不是缺乏双向性了。高校应该拿出需要学生的大致标准引导高中人才培养,而不是让高中单相思。高校有这个义务做好此事,但是又不可能全国高校一个标准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所需人才标准又不可用一个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就满足的,所以,高校选拔招生中这个指数只能是参考。

高校还有多种渠道找出适合自己的高中人才。国外很多大学录取也仅需要学校提供一些硬性的证明(如分数、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校最后的评价),而我们就更没有必要让高中弄一大堆学生等级让高校参考。再说,高校招生有很多渠道测试出他要找的学生的素质。又有多少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让高校青睐的,即便自主招生再扩大,也还会有被看不到的学生档案袋吧。为什么用这不合理的事给原本就沉重的高中再压一副担子呢?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结合易出现下列问题:

1.高考是选拔赛,需有分数有等级。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就要分出等级、有分数的,这与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人的发展本质相违背。

2.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结合有失公平。学业可以有分数,即便这样还不可以公布,道德、审美能力、身心健康有分数和等级也可理解,但作为高校招生的标准就有失准确了。综合素质评价以主观评价居多,班际、校际评价的差距大,用此做高考的参照有失公平。另外绝大多数教师出于善意不会真实地填写学生的(下转64页)(上接51页)问题以免影响高考,这无异是从源头就失去了诚信。再说谁敢轻易给学生填B、C等级呢,万一家长闹起来可不好玩。在学业成绩这项填写中,平时成绩不好的放进去怕影响将来的高考,不放入无意义,只放一个期中期末的成绩又变成一考定“终身”了。

3.二者结合阻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小时候就爱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长中的东西,自做的小影集、小报纸、邮票,摘抄的名言,自己给自己写的鼓励信等,现在看还是非常的自豪和有趣的,这可能是成长记录袋的雏形吧?本来这是一件很快乐很有趣的事,如果有办法能让学生做起来,给他们时间做起来,这是一件在快乐中发展自我的好事,但是和高考一挂钩,学生、教师神经立时紧张起来,谁也不敢轻易动,轻易写,很多学校在说等着看吧,到高考时上面要什么再补什么吧。这虽幼稚,但是真实的。

另外一和高考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要搞研究,一堆文件、表格,统一格式铺天盖地下来,教师叫苦连天,学生机械填表,学校的自主空间少了,发挥空间少了,没了个性。不知统一下发的手册要不要收费,再收费也是个难题,不收也是个难题,本来学生自己一个牛皮纸口袋也可能装下的快乐非得花钱买。在大家的担忧和反感中课改的进程会快吗?

如果怕高中不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而延误新课程改革的话,可以有别的办法啊,校本课程不是也没与高考挂钩,不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吗?

笔者建议综合素质评价不要与高考结合。前面谈到课程是架在师生与高考之间的桥梁,高考是课程的导向,让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课程评价的部分,使其更成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用高考在课程领域中的引导作用,引导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进程。比如,使其成为必修课或校本选修课。

说起来有个有趣的现象,校本选修因为没有与高考显性结合,反倒自由,也没有上级的统一布置,也没有师生的逆反与负担,在各校开设得还不错,学校的胆子也大、步子也大,这样倒是促进了高考的改革,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我个人建议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门特殊的自我管理类的课程来开设,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给学校自主的空间去创造这门课程,最后用学分的形式评价,用学分控制比用高考控制好。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2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高中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拟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反思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综合素质评价不足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素质界定不清

目前我国对什么是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界定尤其是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通常是将综合素质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看似有一定的操作性,实则不易操作。这六方面的叠加并不等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由此发展而来的指标会有重复叠加。

(二)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

评价指标制定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运动与健康及审美与表现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不但不能有效地达到合理公平评价的目标,反而给被评价者带来了更重的学习负担,并引发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评价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现有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具体评价指标难以测量,如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设置了学习动机、意志、个性、心理健康等指标,而实际上,这些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评价难度很大,并且容易受到个人爱好、性格、心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在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升学等高利害情境下,学生个体在评价时受到的影响更大。

(四)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定位不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构成了我国当前高中阶段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当初,是将其定位于作为高中毕业依据的规定,作为高考报考和高校招生依据的规定,但综合素质评价与后两种评价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澄清。

二、美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各高校衡量是否录取的重要标准。 美国没有专门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考试,但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深造,得向高校提交入学申请书。学校会根据入学申请书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确认其是否具备入学的条件。

(一)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成

在美国,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其入学申请主要由入学申请、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意见、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备选人才艺补充等组成。可以看出美国入学的申请材料十分全面地反映出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它既有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总结性的标准化考试,又有过程性的课程选修情况和平时成绩(主要表现在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部分), 同时还有包括教师、学生、知情人等多主体参与的定性的推荐意见,因此对申请人综合素质的评价渗透于各个方面,可以从多侧面客观地表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方法

美国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了一种与我国不同的方式方法,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和总体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基于教育活动和课程的评价,它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和课程结合紧密,更偏向一种经验性的信息收集,通过这种方式方法所收集的信息既是可测的,又是真实的,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

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校长、知情人,它们主要通过评语的方式,反映不同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内容主要有课外兴趣活动、学术荣誉、课外的工作经历、初步的学术兴趣、专业和职业兴趣、生活细节、最喜欢的书和网站及电影、自写短文、才艺等,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占据重要的地位,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二是教师的推荐意见,要求学生自愿地出示两位教过自己的教师的推荐意见,包括背景信息和具体信息及与其他学生相比较的信息,背景信息即是对学生认识的经过和主观评价,具体信息是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的情况;三是校长或学校官员,校长或学校官员参与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提供的中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中学报告提供学生在学校时的官方成绩单,还会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综合表现,如学业上的优缺点、对学校和团队的贡献等,主要评价平时学生所选的课程及所获得的成绩,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四是知情人评价,学生可以让自己所认为的能了解自己的人给出推荐和评价意见。

(四)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

美国高校自主招生,每所高校都独立负责招生入学的事务。在审核的过程中,各所高校都充分利用其校友会网络,让校友就近对申请人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面试,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为学校提供录取与否的参考意见,同时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提供由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开出的成绩单。在诚信和监督机制上,美国遵循法制意识和诚信文化。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到了社会认可,被视为选拔人才的手段。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自觉遵守评价伦理,同时多元主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杜绝了因为信息源单一可能带来的以偏概全和弄虚作假。当出现评价失实的情况,大学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

三、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参考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其设计思路、功能定位、监督管理等方面有所参考。

一是在设计思路上,综合素质评价的维度和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要做到评价的维度是能够全面,典型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做到评价指标是可以观察、评量的;要做到观察的结果能切实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应尽可能地简化。在如何加强高中学校日常工作中做好学生信息采集工作,收集典型性的评价材料,方便知情人参与评价等方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综合素质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3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能否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担任企业的某些专业岗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不仅仅要包含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更要体现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要求,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前还是仅仅以教师评价为主,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企业服务的,如果忽略了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具有企业要求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单一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言,评价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登记判断,学生的各种专业特长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很难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另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理论基础,许多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是不是科学合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但是对于高职类大学生来说,制定的评价指标应该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本人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4个考核指标,即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具体如图1所示。道德品质素质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综合的表现。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主人翁意识。能力素质是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解决,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身体心理素质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养的评价。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基本的体育和心理学常识,具有强健的体魄,达到企业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个性创新素质是指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因此应该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的知识的发现,积极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析图

区间直觉模糊集分析步骤及实例分析

采用区间直觉模糊集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般包含三个步骤:

(1) 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或者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中第i行的所有元素,得到相应于该方案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2) 采用定义的得到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值;

(3) 根据排序准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佳方案。

实例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选择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四个考核指标。根据经验,假定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用人单位以及社会人士进行打分,确定了8所高职院校。针对每所高职院校在各个指标下的评估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后,可以表示为区间直觉模糊数,如表1所示。

表1 决策矩阵表

对这8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为了更好的强调打分者的群体作用,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

第一步:利用加权算术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 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为了进行比较,体现某些专家的作用,采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二、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服务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如何有效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应该将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通过横向的比较为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意外的大范围和大群众中追寻自己的目标,克服由于纵向比较带来的优越感,进行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和个性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发展,适应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华文, 直觉模糊与区间值模糊环境下的多准则决策与推理算法, 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05.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中的线性规划方法[J] .中国高等教青评估,2002,(2):9-12.

[3]徐泽水, 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集成方法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7, 22(2): 215-219.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4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5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中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一、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学生教育问题,意识到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予以关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素养、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重要核心素养的集合。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呈现学生状态,以不同阶段学生成长所设定的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同时又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第四,综合素质评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都要目标、导向和鼓励,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评价为现代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发展,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中明确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首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式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框架内。2014年12 月 16 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评价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学业考试、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业水平考试

通过列表对比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涵盖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更侧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无法取代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无法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统一组织的标准参照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能更客观采集学生学习信息,监测学校教学的质量。

3.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素养维度很难在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下描述恰当,把学生道德素养归入学生的学业水平则的确不合时宜。

4.学业水平纸笔考试无法替代综合素质评价

纸笔考试不可能全面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不能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量准确,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学生评价实践活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争议焦点是否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人以中高考为核心的选拔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背后观念的变革,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初衷在于倡导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特征特性描述,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高考的结果是数字分数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新生,是以甄别和选拔为根本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缘于先天察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后天教育环境的不足,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转化成现实的发展水平。专业化和公平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挂钩的前提。中高考的选拔性体制则要求所有学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共同的框架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考试2009(4):14.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6

>>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浅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改革综合素质评价 走校本化评价之路 浅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实施方案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 新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究 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究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朝哪里去? 改革数学教学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立足校本,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路 高职学生素质拓展与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国外高考招生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及启示 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下乡村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综合素质评价若干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指标*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2014-10-18).

[32]Bloom, B.. Mastery learning.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1971.

[33][35]Gielen, S., Dochy, F., Onghena, P., Struyven, K., &Smeets, S.. Goals of peer assessment and their associated quality concepts[M].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1:36(6), 719-735.

[34]Topping, K. J..Trends in peer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5:25(6), 631-645.

[38][40]Balfour, S. P.. Assessing writing in MOOCs: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and calibrated peer review[J]. 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8.[2014-10-28].http:// /assessing-writing-in-moocs-automated-essay-scoring-and-calibrated-peer-review/,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