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例6篇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培养现状;航空机务;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0―03

“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是指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飞机或飞机附件、机载设备等的维护、保养、测试和修理的特种专业技术人才。[1]

“航空机务”工作作为一种特有工种,目前因其良好的就业形势和较高的薪酬为广大上海市民所青睐。作为一种特殊专业及其所对应的正蓬勃发展中的民航运输业,有必要对上海高校目前该专业的办学和培养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一 上海市“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经查阅大量资料,目前上海市办有“航空机务”专业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合、产学合作于1993年挂牌成立的,航空运输学院下辖的航空维修工程系共设有两个专业,均属于“航空机务”的范畴,即“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专业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专业。

目前航空维修工程系2006年以前(近5年)均是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的学生,大致招生总人数略高于60人,但由于招飞、退学等原因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约50名(2007年该系毕业生为54名)。在2006年,该系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即在原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又增加招收了一个专科班的学生(30人左右),从而2006级“航空机务”专业学生总人数达109人。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目前共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不属于所谓的“航空机务”范畴,但其学生近两年就业时每年有2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进入民航系统从事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即机务。

3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运输系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创建于1993年, 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学院下辖航空运输系,其航空运输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的规模,目前尚未有学生毕业。

4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民航上海中专)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一所面向民航、服务社会的经济管理类、工科类和服务类兼有的全日制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面向全国招生,建校20年来,已经为东航、上航、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及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近7000名毕业生,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该校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就业。

该校网站上的数据表明“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规模大致每年150人左右。

5 其它

目前,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上海户口的落户问题)在上海的民航企、事业单位不仅在上述高校中招收机务人员,而且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工科类学校中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每年大约3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

统计上述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认为上海市各高校每年所招收和毕业的学生数约为300人。

二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在总结了上海市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后,需要进行上海市飞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在上海,“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趋势离不开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飞机维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关口。由于航空维修服务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投资办维修服务业,而且它们将不再受与中方合资的限制,也没有投资金额、投资年限的限制。中国航空维修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据统计,2000年世界航空维修市场总收入约500亿美元,今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若能分一杯羹,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目前,我国的民航业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尤其在上海,有着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东航、上航等大中小航空企业数家,上海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直接刺激了飞机维修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飞机维修人才的供求矛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比较尖锐,这个矛盾事关航空公司或飞机维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对“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握好“航空机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

1 “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民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民航重要组成部分的飞机维修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行“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的分析是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表1显示了目前在上海的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单位[3]。

除上述维修企业单位外,在上海还有一系列的外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民营航空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外航办事处有美西北航、全日空、大韩、港龙、国泰、法航、英航等几十家办事处,主要从事其自有飞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公司如表2所示,毫无疑问,这些单位同样也将是“航空机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4]。

2 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上海市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办学情况和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的概况,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在上述用人单位表格中已经列出每年这些公司大致的需求数量。

(1) 宏观分析

勿庸置疑,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民航这个行业上,近几年中国政府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考虑从美国波音航空公司(BOEING)、欧洲航空工业公司(AIRBUS)、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加拿大庞巴迪工业公司(BOMBARDIER)大量的引进飞机。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增加近一百多架飞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引进一架B737飞机,平均需要飞机机务维修人员30名(注:数据来源于行业统计资料和行业经验)来维护和保养飞机的安全与健康。另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今后5年,民航将以每年不少于100至150架的增量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的总量将达到1600架,比2005年净增700架左右,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要满足未来五年因引进新飞机而增加的工作量所需要的维修人员的缺口约为1200人[5],因此,到2010年,我国“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共需2万人左右。而上海市民航方面的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较多,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是巨大的。

(2) 微观分析

从目前上海地区的“航空机务”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短缺,以致用人单位不得已脱离上海而面向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出现了民航企事业用人单位到传统上非民航行业对口培养高校招聘人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招聘飞机维修人员)。而作为在上海市该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人才,毕业生每年年底前就较早的被用人单位所“定购”,由于毕业学生数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只能扫兴而归。

上述事实表明,“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在上海市社会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面向全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其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三 对策分析与结论

解决“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力气”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培养,满足“十一五”期间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合上文,本文以某学校招生计划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为满足“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采取的招生对策。某校近几年的招生就业情况表明,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够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校甚至出现了其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经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之后被航空公司大量录用的现象)。

面对这种乐观的就业形势,经过严格论证和缜密思考,该校制订的“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招生计划如表3所示,仅供决策者参考。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上海市高校有必要扩大该专业的招生量和加大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宋卫杰.民航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5,6(12):20-22.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航空维修企业单位[EB/OL]. [2007-01-04].

[4] 民航资源中国网.民航招聘信息[EB/OL].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毕业生 航空航天 就业高地

一、航空航天相关单位就业形势分析

1.人才需求出现大幅度“缩水”。

国防科技单位特别是航空航天类就业单位,均在“十二五”前期增加了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到后期人才储备已相对饱和,招聘人才数量逐渐减少。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例,2013年度较2012年度减少招聘指标1100多人,2014年还将继续缩减招聘计划。中航工业近三年招聘人数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计划数比2013届减少了约1000人。

2.人才学历显著提高。

近年来,航空航天类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例,2011至2013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招收比例从2011届的65%,迅速提升至75.3%。优质单位的准入门槛开始由本科生向硕士生倾移,博士毕业生成为大量国防院所、企业所追捧的生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研究生不得不通过降低就业目标获得职位,本科生今后进入航空航天系统单位特别是研究所即将成为神话。

3.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升高。

航空航天类单位在人才招聘“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在选拔考核中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招聘以前期培养、重点宣传、层层筛选进行目标性人才储备。另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非专业知识的技能要求显著提升。

二、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的思路与对策

1.大力推行素质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航空航天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很高的要求。高校应全面推动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促进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跨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2.继续提升本科生升学率,实现学生高层次发展。

针对当前社会特别是航空航天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生学历层次,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鼓励引导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为参加考研的学生创造条件,切实提高毕业生考研成功率。

3.重点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坚持占领就业高地。

要占领毕业生就业高地,就要创造机会,让最优秀学生在航空航天系统能够进入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重点岗位工作和学习。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够有机会直接接受并有能力完成重点任务,迅速成长,从而产生高校毕业生品牌效应,树立高校的丰碑,全面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

4.着重发挥高校特色,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是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渠道。在全国毕业生人数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大部分航空航天类单位会倾向于从熟悉的、有产学研合作的、开设联合培养课程的高校招录毕业生,同时能有参加校企合作课题或在单位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因为能够较快融入工作环境而更受单位青睐。创新校企合作形式,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利于从源头上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的具体措施

1.发挥高校名师优势,促使学生明确航空报国的奋斗目标。

全面组织航空航天相关的名师大家开展“名师导航”活动,组织知名教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专业内涵和发展前景,鼓励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刻苦学习,树立投身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理想,励志航空报国。

2.整合内外资源,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要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单位特别是航空航天单位的支持,大力开展飞行器设计系列比赛、力学系列竞赛、航空航天知识竞赛等活动;提供专门的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散思维;举办航空航天特色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交流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3.建立“校友信使”制度,加强与航空航天单位校友的联系。

建立高校“校友信使”制度,培养校友们的集体荣誉感,建立相应的渠道和机制,让他们贡献和回馈母校。同时,效法国外和港台的众多高校,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定期向校友学校信息、校友信息变更等,定期邀请他们回母校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大和校友的联系力度,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4.鼓励学生报考航空航天类单位研究生,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用人单位都逐渐提高人才引进的层次,研究生越来越成为需求重点。另外,为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和成本,拓宽当前选择口径,尤其要鼓励学生报考航空航天类研究所的研究生,既提高高校培养层次,又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

参考文献: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近年来,国际海运业发展迅猛,船员需求量突增,船员队伍更新速度飞快,新船员不断加入船务公司。但船员的职业理想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道德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1.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船员认为上船工作能赚钱就行,不用太讲职业道德,而船务公司对新进船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

不少船员看行情吃饭,基本上都是劳务外派,感觉自己上船是为船东打工,只要按照签约合同按期完成即可,容易产生值班不在岗、航行t望不认真、定期维修保养检查马虎、装卸货物不在场甚至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都是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3.功利主义严重

目前,船务公司基本上与船员签约期为60个月海龄或8年工作期,部分船员只看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随意跳槽,只看哪间公司工作轻松、工资高,就完全不顾原公司前期的悉心培养而单方面中止合同,甚至切断所有联系以逃避相关赔偿,造成公司损失严重。

(二)“有技能没文化”现象严重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船员工作,都要获得船员适应证书,他们在校期间专注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参加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不重视文化熏陶,实操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涵养不高,这就是典型的“有技能没文化”现象。

(三)英语应用能力差,涉外能力弱

航海工作属于艰苦行业,现在学生都是95后,家庭环境较好,家长不愿孩子报读航海类专业,入学时第一志愿选择航海类专业的很少,大部分是高考入学成绩较低、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尤其是英语基础特别差;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下苦功不够,有些中途放弃英语学习,涉外能力较弱,因此培养高级船员从事远洋航行的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四)船员适应证书通过率低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操训练,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固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因此,大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突击死记硬背适任证书考试题库,理论理解不透,加上考试题库更新快,因此,考试通过率比较低。部分毕业生就算通过证书考试,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容易造成准船员“有证书,无能力”的尴尬局面。

(五)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怕苦怕累,眼高手低,大部分意愿在船上工作三至五年,工作五至八年不多,十年以上很少,虽有想做船长、轮机长、高级电子电气员的抱负,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少部分毕业生因多次参加适任证书考试未通过,灰心丧气,放弃考试,另外从事其他工作。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证书考试,对于其他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航海教学过程只注重专业理论,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航海类知识无人文素养或人文素养较低。在《海员职业道德》课程教授中,也只当一般的课程教学,没有真正与毕业生以后从事船员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船务公司对专业毕业生整体的职业道德评价较差。

(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学校重视技能教育,只按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现在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如金工工艺、水手工艺,但因教学实训设备配套不够,很多显功夫的“船舶电站”、“柴油机拆装”等实训科目很难开展,或是设备陈旧没有更新,或是安装了新设备但没有耗材维护不到位、实训受限。

(三)专业生源为沿海艰苦地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航海类专业生源大部分为沿海艰苦地区,农村生源较多,客观上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进入大学后,学生也不重视英语学习,特别口语训练不够,部分毕业生虽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英语会话能力不足,这也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四)招生基础底,大部分为调剂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航海类专业新生,高考第一志愿并非报考航海类专业,主要原因是该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家长也不赞同孩子报考,因此录取的专业学生基本上是低分数段的,即刚跨过招生学校的最低分数线,或因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而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由此种种原因,导致航海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后劲不足;也导致在三年级时放弃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即大证考试)或考了部分科目因基础差也中途弃考,少部分学生干脆不报考,直接改行从事其他职业。

(五)船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船员生活是比较枯燥,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家境优越或是独生子女,真正下决心从事航海事业的不多,而且职业发展的途径不多,基本途径是水手三副二副大副船长,机工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每条船上的基本编制是固定的,晋升空间靠的是海龄和获取证书等资历,上升空间单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海龄超过十年的寥寥无几。

三、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强调,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结合航运业发展现状和航海类院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中应深入开展海员职业道德教育,讲授好《海员职业道德》课程,在过程培养中,注重培养毕业生成为爱国爱海爱岗敬业、严把安全崇尚环保、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遵纪守法维权履责、优质服务降本增效的高素质船员为目标。

(二)加强航运文化协同育人

1.政校企共同制定航运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要取得专项培训证书,还要获取三副或三管或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和通过评估考试。所有适任证书(大证和小证)均由国家海事局主考,学校自行教学,学生参加考试,实行考教分离。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应加强政校企合作,邀请海事局、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聘用政企人员为兼职教师,共同制订航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航运人才满足社会、航运企业适用的需要。

2.加强校园航运文化建设

校园航运文化活动是培养专业学生具有航标灯精神的一种必可缺少的有效载体,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外,应开展具有航运特色的活动,主要有:一是围绕传统与当前航运文化内涵,创设航运文化共享平台;二是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航运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体系;三是围绕校友资源的系统挖掘,建立常态化校友协同交流平台;四是围绕航运企业、行业特点及需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新基地;五是以航运行业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建立校际师生协同交流平台。通过推动“三平台一品牌一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准船员)文化素能。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由七门考试压缩为五门,但基本内容没有变。究其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航海英语、轮机英语等科目通过率低。因此,要想提高船员适任证书的通过率,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上下功夫,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教学改革,编写合适本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二是采用先进的英语教学设备,用于口语训练、听力会话等;三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选择既懂航海,又懂英语的教师,可让航海类专业教师进修航海类专业英语或让英语教师学习航海专业知识。现时在海事局设定的评估项目“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等,存在试题数量少、内容不广泛,难以真正提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想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后能成为高级船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创新航海教育,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航海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航运业发展和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航海教育创新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与实践丰富结合,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实际技能。如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每位专任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授课质量、学生考试通过率与绩效考核挂钩,促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航海英语口语大赛、船舶甲板工大赛、水手工艺大赛、航海模拟大赛等具有航运特色文化活动;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双线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硬技能、软文化双线模式培养,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毕业生成为“有技能有文化”、“有证书有能力”的航运类高级人才。

(五)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工作事关高职院校办学,就业质量高低影响学生报考率、报到率,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规模。因此,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时非第一志愿报读和专业调剂原因,学校应在入学时做好新生专业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明确毕业后的工作目标,愿意为航海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应加强航海类专业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送派参加职业指导师等各种职业指导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对个别有困难的毕业生,应做“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结合起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点面结合”,取得实效。邀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进行航海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海洋观;举办专业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友好合作企业进校园举办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园讲座并厘清准船员的盲区。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四、结语

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航海类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之下,培养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运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航海教育改革,提高航海教学质量,协同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平台,促使双方互相满足对方要求,高效完成“双向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璇.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选择情况调查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4(3).

[2] 刘超.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创业就业,2014(09).

[3] 刘益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4(1).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4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现有理学、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27个,专科(高职)专业16个。设有中文、政史、幼师学院、外语、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蒙文、生物、经管等14个教学系(院)和思政教学部。目前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校级品牌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42门;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有7个自治区合格实验室,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研究基地,1个校级人文社会研究基地,13个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778人,专任教师495人,另有外聘教师2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2人,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13人。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总建筑面积近34万平方米。设备仪器总值6700多万元。学院共有适用图书86多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固定资产10.32亿元。

建校50多年来,集宁师范学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秉承“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着力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和从教能力培养,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一定的办学优势。建校以来,学院共有44000多名毕业生,诚如刘云山同志为母校的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我院与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共同开设的专门培养具有全面民航专业知识,并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航空服务行业高端实用性人才的特色专业。

我院依靠东方领航教育集团资深的民航专业培训及就业资源,建立校企共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机制,加大与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合作,严格依照用人单位的标准进行教学,使毕业生能够成为民航运输企业相关岗位上的专业型、技能型、实用型的工作人员。

学习方式采取“X+1”的培养模式,即前X年(本科前三年,专科前二年)在集宁师范学院学习,最后一年到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北京总部教学区学习考证课程和岗位实训。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集宁师范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集宁师范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生毕业后由东方领航教育集团按国家相关规定推荐在民航系统内就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航空服务、安检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航空空中乘务、安检服务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民航概论、民航法律法规、形体、礼仪、化妆、民航企业管理概论、机场运营与管理、航空服务技巧、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地面服务、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民航英语、危险品货物运输、出入境管理、航空票务销售管理等。

三、招生计划

2014年计划招生人数为本科120人,专科35人,男女不限。具体以《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专刊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四、招生对象:

招收参加2014年全区音乐学(空中乘务)、音乐表演(空中乘务)联考且成绩合格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男女不限。

五、报考要求

1、报名时考生须持由旗(县、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打印并加盖公章的《专业考试准考证》原件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参加全区音乐学(空中乘务)、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专业考试和体检。

2、所有报考我校音乐学(航空乘务方向)专业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可兼报普通文理科志愿。

3、凡报考我校音乐学(航空乘务方向)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化课考试)。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具体以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时间及地点为准。

七、就业方向:

由东方领航教育集团负责推荐到国内和国际各大航空公司担任民航乘务员、民航安全员或从事安检、VIP服务、值机,票务等工作,也可以到政府机关、企事业、空乘院校从事管理、文秘、教师等工作。

八、录取办法

1、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按照公正、公平、择优录取的原则,执行自治区招生办招生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

2、报考音乐学(航空乘务方向)本科专业的考生,文化考试成绩达到音乐学(航空乘务方向)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考试成绩合格按考生所报志愿顺序,按专业考试成绩乘60%与文化课成绩乘40%之和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报考音乐表演(航空乘务、安检方向)专科专业的考生,文化、专业统考成绩达到生源省(自治区)艺术类最低控制分数线,按考生所报志愿顺序,按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4、我院录取艺术类考生,按专业志愿清的原则进行。其他招生录取条件详见《集宁师范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九、政审和体检

考生的政审和体检分别按《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实施意见》办理。

十、复查

为确保考生质量,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认真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的考生,取消入学资格。

十一、咨询方式

(一)招生网:jntc.nm.cn;

(二)Ε-mail:jnsfxyzsb@163.com;

(三)咨询电话:0474-4875613(兼传真);

(四)通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路59号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现状;需求分析;职业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社会交往的频度也在不断增强,对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航运输由于具有快速省时、机动灵活、安逸舒适、国际性等突出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在对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大的同时,人们对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北航“5・7”空难以及“6・29”新疆和田劫机事件的相继发生,对空防安全的重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航安检系统是保证民航系统得以安全有效运转的重要屏障,是确保民航运输体系安全运行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安全防线。

一、我国民航安检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航安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封闭时期,当时中国对乘坐飞机的人有严格要求,这一时期中国的空防形势保持了不错的局面,我国机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多年来一直也没有建立起来。

1980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公安部、民航总局的报告,同意对国际航班实施安全检查。1981年3月15日,公安部了关于航空安全检查的通告,并决定自4月1日起对民航国际航班实施安全检查。11月1日,又开始对民航国内航班实施安全检查,从此我国的安检工作开始了新的发展。

安全检查工作刚开始,只对国际航班实施检查。所以,检查工作就由边防检查站负责。从1981年11月1日开始,全面的安全检查工作展开,此项工作就由民航公安保卫部门负责,但这一时期安检工作还不完善,有漏洞。到了83年7月,武警安全检查站成立,安检工作由武警部队全面负责,这一时期,安检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进入九十年代,由部队负责这项工作已不适应形势了,1992年4月,安全检查工作移交民航,民航机场组建了安全检查站。

二、民航安检的作用

随着国际反恐形势加剧以及国家对民航安全的日益重视,全国各大机场、飞机的安全成为了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民航系统安全的各个环节中,机场安全技术检查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机场安全技术检查,是为防止劫、炸飞机和其他危害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旅客、机组人员和飞机安全所采取的一种强制的技术性检查,是保证空中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是航空安保的基础和核心。安检工作不仅事关千千万万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安全,是国际反恐的重要前线。

民航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对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及其行李,进入候机隔离区的其他人员及其物品,空运货物、邮件等的安全技术检查;对候机隔离区内的人员、物品进行安全监控;对进入飞行控制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安全监控等。

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现状

随着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违法犯罪分子对空防安全影响不断加剧,国家航空安全已被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民航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民航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就被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各大机场的安全检查工作相当繁重,以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为例,它的安检部门每天检查出港旅客人数近8 万人次,监护国内外进出航班近420架次。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航空安全形势,民航安全检查工作质量的保障最终要依靠一支具有高超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安检人员队伍。民航各大机场以及航空公司对能够熟练掌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民航安全检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专门为民航机场、航空公司安检岗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甚至出现了各大航空公司、机场争相抢定的火爆场面,成为了中国高校毕业生中的极缺人才。

为满足民航一线对安检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适应民航安全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空防安全,民航安全检查政策法规和民用航空知识,具备安检人员所需要的基本警务专业技能,熟练使用各类安检器材和设备,具有应对和处置民航旅客通过安全检杳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能力,能为国家民航空防安全事业服务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和自我提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航空港安全检查人才。目前各高职院校设置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都为高职专科,学制三年。

四、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需求分析

2012年9月12日,国际民航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部召开为期三天的高级官员会议,为全球航空业寻求更有效、更可持续的保安措施。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冈萨雷斯在大会开幕式上说,随着各种威胁的演变,国际民航界必须继续调整保安战略,加强安保措施,改进协作水平,以继续保持航空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的人员和货物运输方式。会议提出要对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的航空安全保卫工作进行评估,不合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和要求的将被取消国际航线的运营资格。因此,当前世界范围空防安全形势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素质的航空港安检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大量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航空港安全检查人才。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航空港安全检查人才目前主要来源于各大高职院校培养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场和民航运输服务部门的安全检查服务行业,从事安全检查、安全监护、安全监控、安全护卫等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同时随着机场、车站、港口、展馆等设施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增建和运营,对安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据统计,在未来3到10年间,全国各大中城市将需求安检专业人才近20万人。由于各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能力有限,而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又很大,所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作为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在民航安检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有越来越多的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设建设这个专业。

五、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工作。民航安全技术检查是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授权的专业安全技术检查,是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障航空安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乘坐民航班机的中、外籍旅客及物品以及航班货物、邮件进行公开的安全技术检查,以防范劫持、爆炸民航班机和其他危害航空安全的行为,保障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技术性。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要求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一)业务能力

1.掌握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必备的安全检查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2.掌握民航安全检查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公约以及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3.了解安检设备的原理知识,掌握安检设备软硬件的操作技能和运行维护方法。

4.掌握各种危险品的基本常识以及应急处置方法。

5.具有证件检查、物品检查、人身检查、隔离区监护、飞机监护、控制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安检工作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有安全防范、治安事件处置和重大事故临危应变的基本能力。

8.能够取得民航局安全检查员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书。

(二)应用能力

1.具有制定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有独立收集文献、资料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够了解本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善于自学,不断更新知识。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5.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工作胜任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民航安全检查工作所需的英语听说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服务、责任和质量意识以及勇于开拓创新能力。

六、总结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安全技术检查也不断趋向专业化,对安全技术检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安检人员成了相关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据安检作用、人才现状、社会需求及核心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宋晓燕.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2012

[2]林泉.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中国民航学院学报[J],2003

[3]胡璐施.安全检查方向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研究.网友世界[J],2013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教育系统工程是以教育科学为基础理论,应用现代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与研究教育领域中各种事务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把所研讨的事务视为一个系统,把构成事务的各个方面视为系统的要素,从而用系统思想来分析和研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找出使系统发展为良好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文章拟从教育系统的视角,探讨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问题与方略。

一、空乘专业发展建设的现状——机遇与问题

1.机遇。1978年,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排名是第37位。而今,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化。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全行业投资将达到1.5万亿以上,机场数量将从175座增至231座,旅客运输量4.5亿人,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中国民航在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拉动下必将发生巨大变化。不少高校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纷纷开设空乘专业。这其中也不乏一些院校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前提下简单克隆,一窝蜂上马,从而导致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盲目热潮背后也隐藏着问题。

2.问题。首先,办学条件相对匮乏,毕业生难达市场要求。多数院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拥有一线航空工作经验、同时又具较高理论素养的教师。此外,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教学条件,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服务设施甚至各种机型的飞机。高额的教学成本令不少学校无力承担,必要的实训教学条件严重缺失。因此,在此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很难符合市场的需要。其次,供过于求比例失衡,就业渠道有待疏通。据业内人士预测,每年空乘人员的需求量约3000~4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空乘专业各级各类院校达300多所。按每校每年平均招生50人计算,每年毕业生就在1.5万人左右,将近5?1的供需比例奠定了航空公司买方市场的绝对优势和话语权。因此,诸多空乘专业学生的蓝天梦必然落空。再次,招生竞争愈演愈烈,生源数量急剧下滑。资料显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往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千人左右。最高峰时,招生计划120人,报名者1300多人,但从2009年开始生源突然少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就连民航直属的5所正规空乘院校之一的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的招生也遭遇报名人数锐减的情况。一些专家解释说,除了一些老牌名校或是有航空公司背景的学校,毕业生想上机是不容易的,有的学生甚至花上10~20万找中介运作。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再加上一年不低于1万元的昂贵学费,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空乘专业本身的含金量并没有期待的那样高。

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

面对空中乘务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境况,亟待思考与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当成一个系统,把学生、教师、管理者、教材、设备、课程设置、合作办学企业、用人单位等视作此系统的诸要素,既挖掘每个要素的潜能,又重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联结,把它们合理而又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的良好系统,即1+1>2,那么,我们就有望揭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本质与结构,阐明其功能与发展的规律性,并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略。

三、对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应用系统思想的相关性和满意性研讨“以教学带管理”。目前,全国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该专业学生“学风不正”“纪律散漫”的现象,部分教师甚至外教不愿接受该专业的教学任务。“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情况正说明我们教育教学及管理尚存努力的空间。

系统思想的相关性说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有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如果一个要素改变了,就会使其他要素及系统本身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对以上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分析主客观情况,使某个或某些要素先发生变化,那么,系统将可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在所有专业的录取中,空乘专业的分数几乎是最低的。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基础和动力。在部分高职高专甚至本科院校的空中乘务专业里,一些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跟不上,而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吃不饱。因此,学校应有组织有规划地为差生补习英语,当学生的基础稍微扎实一些后,后续的英语精读、口语、语音、听力、英文广播等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进度的控制上也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听得懂、跟得上,学生才能乐学。古语讲“欲速则不达”,为该专业学生补习英语看似很慢,较难速见成效,但是,我们认为,这才是长足进步的根基。空乘专业相对提高了外语水平,对其就业是相当重要的。毕业生可以提高就业目标,甚至可以尝试应聘外航;与此同时,再辅以往届学生成功的先例,展示给他们典型的、清晰的成长路径,他们就会主动勤奋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而从某种程度上讲,纪律与风气的问题就可相应解决。

此外,中国民航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出国进修、到民航企业实践锻炼、参观学习等途径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国内很多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在岗位上负责教学的教师也不是完全熟悉和了解专业。学院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已有师资,教师才能充满热情地教,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学。进步的核心力量是快乐,快乐教学的核心指导原则是系统思想的满意性原则。即主观上(学生)能做到,客观上(老师)能接受,在主客观都满意时,教师、学生才会有成就感,从而才有快乐感和动力感。我们的教学就应力求符合满意性原则,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沉闷教学为快乐教学。

2.应用系统思想的目的性研讨“以外援带建设”。每个系统的出现和存在一定有特定的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航空服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在空中乘务和民航商务活动环境下的外语交流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的空中乘务工作、机场地面服务、航空运输管理工作以及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明确了这个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清晰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校企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1)可以考虑与具有校企联合办学资质、稳定就业渠道的航空培训公司合作办学。此类公司往往具有多年航空服务经验的专业教师、能提供设备先进的模拟客舱,并配备cbt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等。(2)订单式培养模式值得重视与推广。本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成果慢慢被社会认可与接收。相关经验告诉我们,空中乘务及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实施、毕业生反馈都必须让企业参与其中,而且要使企业与学校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由于航空乘务专业的特殊性和行业性的限制,航空乘务专业现成可使用的专业教材较少,可以充分借助行业背景,利用各学院的自身优势,鼓励专家与教师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写教材,并在使用中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紧扣培养目标、实用性强、因材施教的教材体系。

3.应用系统思想的环境适应性研讨“以英语带二外”。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系统与包围它的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空乘专业的学科建设只有在适应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社会大环境的进步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未来几年,中国民航局力争扩大国际航空运输,大力发展以枢纽化运作为支撑的国际旅客运输,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增加欧美航线航班密度,开辟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提高国际中转旅客比重。这预示着外语能力较强的空乘人员一定在新时期下备受青睐和重视。因此,建议如下:(1)开展基本功过关比赛,强化英语听说能力。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相关经验,认为强化训练并按照适度标准考核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语音过关”;第二学期安排“中英文机上广播词过关”;第三学期安排“客舱服务用语过关”“英文演讲”“口语大赛”等。结合相应的活动和比赛,刺激和鼓励英语的学习,全面提升能力与素质。(2)组织师资力量对pets、托业桥、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进行考前辅导,甚至内定目标,对成绩优异者奖励、宣传,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续优良的传统。(3)在英语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带动二外的提高。大韩航空、德国汉莎航、日本全日空等航空公司几乎每年都在华招聘空乘。有二外的语言能力不仅对空乘人员的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大有裨益,还能更好地完成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的服务工作。从长远角度讲,该专业学生英语和二外的水平提升对自身就业和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4.应用系统思想的整体性研讨“以素能带就业”。有效刺激招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就业,以就业带招生应该是每一个专业的发展路径。如何搞好本专业的就业?应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力争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

培养全面发展的空乘人才是一个系统,又分为专业技能、外语、体能、职业道德、外貌形象等各个要素组成。一个在德、智、体、美、技各个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种优秀的素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功能,这种功能显然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综合,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是一种质变和升华。具体建议如下:(1)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到相关服务领域实习、见习,积累经验,锻炼能力,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从而准确定位、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补充。(2)我国民航从空军脱胎而来,这个团队一直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并融入组织文化,建议对该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及增加“户外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对营造团队氛围、培养合作精神、认识自我与团队的关系、对未来工作性质的理解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一个系统在结构上是否完善,也就是评价其各个要素或好或差的标准,不在于孤立地看此要素是否优良,而在于看此要素的存在是否能优化整体功能。(4)建立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从而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四、结语

本文在教育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拟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探讨新的视角与突破口,希望在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下有更准确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康继鼎.教育系统工程简明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05-09.

[3]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