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航空服务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航空服务专业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1

关键词:航空服务;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策略

近几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商务出行与旅游度假交通工具的选择更倾向于飞机,这使得我国民航业发展迅速,逐渐实现“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转型,而转型也带来巨大的航空服务专业人员缺口,因此各大高职院校的民航服务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也引发了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关探讨,职业素养的培养探讨就是其中之一。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和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让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接近职业标准。关于职业标准指导下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要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具体到职业领域表现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并逐渐内化为个体执业过程中的综合职业品质,其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能力、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认知与行为的综合外在表现,对于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职业素养体现在专业的业务知识,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从职业素养的内涵看,这是学生走向岗位并融入社会积极就业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并践行以职业标准指导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构建

(一)专业的航空服务知识

航空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这是其客舱服务的基础,也是其就业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其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航空服务专业知识是综合而系统的,不同的航空服务岗位对应不同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不同的职业标准。基于航空服务职业标准,空乘人员必须具备航行一般知识、礼仪服务知识、旅客心理常识、紧急救助知识、地理知识、机组资源管理知识等等。而对于航空安保人员,要求其具备专业的格斗技术,具备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的专业技能。对于机场安检人员来说,则需要具备物品核查技能、劳动保护知识、机场联检基础知识、相应法律法规认知、人身及物品检查专业知识等。拥有专业的业务知识,才能做好航空服务的本职工作,因此这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内容。

(二)良好的职业行为与品德

对于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必须突出服务价值,而服务与其职业行为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带来优质的沟通、表情管理等等。优秀的服务降低旅客的流失率,也拓展更多的新旅客,给旅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满足旅客的各种个性化服务要求。职业行为习惯往往与职业行为品德结合,如具备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对于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服务行业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旅客,不乏因航空延误或其他事由导致的顾客投诉或无理取闹,甚至是旅客的不理解,不配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矛盾冲突,合理地解决问题。而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航空服务人员工作强度大,也更需要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才能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如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航空服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这是赢得旅客信赖与满意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服务沟通能力体现在善于倾听、体态合理、亲和力强等多个方面。善于倾听,主要是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旅客的需求,避免言语肢体冲突,对于不同旅客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坚定立场,又要缓和旅客情绪,让旅客在感觉到被尊重的基础上,圆满解决争议问题。良好的体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及神态体现,航空服务人员要保持微笑,加强与旅客的目光交流,以得体的体态语言赢得旅客好感。要具有亲和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每位旅客,做好每一次服务,同时融入团队,具有协作意识,互帮互助,勇于奉献。以良好的职业行为品德打造良好的服务口碑。

三、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以职业标准统筹课程建设

对于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来说,要基于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进行专业的课程指导与训练,让职业素养培养落地于教学全过程。将职业标准与技能考核、证书获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职业标准学习的自觉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契合职业岗位标准,就航空服务专业来说,核心课程必须参考民航岗位职业标准组织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模块化课程改革,增加实训操作项目,积极整合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始终立足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岗位特性和职业标准,以两者为依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优化的参考,并将国家执业资格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考核验收标准,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与民航行业标准能力要求保持一致,教学评价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统一。通过岗位专业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其职业服务标准,如VIP接待方面以民航VIP接待标准,组织学生实践训练,让学生模拟接受客人电话预约及接待,并指引贵宾人员休息,辅助办理登机手续等。

(二)以工学结合强化情境训练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标准的契合,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走工学结合之路,以有效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一线岗位的适应能力,以获得针对性的职业标准素养训练。高职办学实际和趋势来说,可以着手三个方面。其一强化仿真情境训练,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要坚持职业标准指导下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演练,仿真模拟,让学生立足于岗位真实职业环境,深入理解相应的职业标准。其二顶岗实习训练,在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岗位实习,实训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负责,实习完成后开具工作实习证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训练。重点是职业标准指导下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掌握岗位实操技能,树立职业素养导向,坚持以职业标准统筹实习经历,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其三指导学生自主创业训练。高职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用人才培养必须落地于创新创业实践,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指导航空服务专业人员自主创业训练。在学校的牵线下,引导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自主开展校园创业,并通过与航空公司沟通,机场对接,使得学生获得创业框架指导,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转移到企业当中,或者是专业的培训机构中,以自主创业训练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市场,接受锻炼,自觉地用职业标准指导专业学习,拓展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三)发挥教学考核的积极作用

考核相当于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督促与指导作用,因此以职业标准指导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考核。考核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考核体系设计上,应关注职业标准,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品德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一方面围绕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强化职业标准的渗透,另一方面以证代考,让部分课程职业标准落地。具体来说,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主要是双证融通。致力于学生岗位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双目标的提升并统筹与教学全过程的考核中。引用航空服务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专题报告、工作现场考核、操作技能测试、情景模拟考验、特定服务场景演练等教学考核,提高职业标准的考核效率,也实现民航局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与课程成绩的互认,让学生自觉地以职业标准指导技能学习,以获取相应的执业证书。考核中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兼顾,合适的成绩占比让职业标准融于专业技能训练。以证代考,具体来说,参照职业标准编写课程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技能评价与职业标准相对应,这在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中尤为重要。以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考核,推动技能教学的落地。高职院校推行以证代考制度,以职业标准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安检实务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组织课程理论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考核时组织学生进行民航局民航安检员职业技能考试,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纳入到本课程的成绩评价中,督促学生以职业标准指导技能学习并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没有成功考证的学生需要重修课程,直至考证通过。当职业技能证书占比在学生考核中达到60%以上,考核的强化作用就更为明显。在考证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了解民航服务岗位职业标准,自觉以职业标准指导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操,调动起学生教学实践的热情。

四、结语

职业教育侧重职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两者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关注以职业标准指导职业素养的提升。航空业发展迅速,航空服务专业人员培养备受关注,而作为服务行业及职业素养尤为必要,以往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企业与学校自成体系,学校单方面的组织教学,学生真正走向岗位,很难快速地适应岗位,展现出理想的职业标准和素养。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探索职业标准指导下的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以职业标准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其职业认知,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优化,实现高素质高技能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参考文献:

[1]胡新贞.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航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9,17(03).

[2]龙海燕,宋艳丽.高职院校面向多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03).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2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高职

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以及岗位群工作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具有较高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并且确立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以此来衡量学生的职业素质及不足;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

一、职业素质指标的概述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因此,职业素养是劳动者职业道德在具体岗位上的落脚点,是劳动者职业活动中体现的隐性特征。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劳动者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及在职业工作中所呈现的人格特质的集体体现。由此可以确定,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形成和提升是在岗位学习、训练、实践中完成的。为此,劳动者应当在日常落实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基本能力。职业素质指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价劳动者个体在劳动中呈现的职业素质水平,列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要素及权重。通常情况下,职业素质指标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能力、行为品质等项目指标,意在用标准来衡量劳动者职业的素质,以便劳动者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创造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确定职业素质指标,公平公正地衡量企业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以鞭策员工不断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身整体水平,做好岗位工作。

二、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确立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职业。基于此,确立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公平公正地衡量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航空服务行业的优秀人才。

1.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要求

通过对国内民航服务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航空服务的重点首先是飞机客舱服务,其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其次是民航地勤服务,其直接体现了航空服务能否给乘客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基于此,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要求是:热爱本职工作,能够积极投身工作之中,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能够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等。

2.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确立

首先,进行岗位职业素质分析,归纳总结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素质标准。通常情况下,不同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能力要求等方面均有不同,因此,对劳动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也不同。为了提高不同岗位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行业必须准确界定该岗位的特定职业素质,比如,劳动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涉及工作作风、行为习惯、思考方式等。基于此,对航空服务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予以调查分析,确定职业素质包含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看待工作问题,等等。其次,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学生现状,归纳总结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了能够制订可行的专业职业素质指标,需要明确岗位职业素质指标与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而在岗位职业素质之中筛选适合的专业职业素质项目,合理设定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立足于职业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确定指标要点为重服务、善沟通、严纪律、强责任、塑心理、保安全、勤学习这七大方面。

三、结语

笔者认为,确定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检测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进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学生。要想实现这一点,应当明确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要求,进而按照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步骤来确立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指标。

参考文献:

[1]王驰.高职院校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4):151-153.

[2]陈海燕,张海燕,骆小婷.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63-64.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3

【关键词】航空物流;现状;途径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开始发展起来。1998年,民航运输业在政府放松管制和政府资金的支持的情况下,极大地调动了航空运输建设的积极性,成为了世界航空大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民对航空物流的需求正在高涨,特别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增长。其中2012年,河南省结合国家航空物流配套政策的发展,在航线补贴、市场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形成多维支持,极大推动了郑州航空港建设,促进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近年来,民航局也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现有的不足。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正在加快,需要强大的国际物流企业的支持,这对国内货运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不小的竞争。

1现状

1.1国内航空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航空物流的整体增长放缓。然而,我国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停滞,机场规模以及数量都在扩大,与此同时,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物流业转型也在加快。以东航为例,2013年,东航物流创造性地提出了“快递+电商+贸易”的转型思路。[1]而且伴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物流中心也开始向西发展建设。例如,富士康坐落郑州,成都双流机场货运航线开辟等。但是,我国的航空物流企业大部分是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一味地追逐“航空物流热”,可能不缺少热情,但是缺乏一些有利于企业建设航空物流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而且受到企业本身传统运输观念的束缚,如果不顾及自身的发展状况盲目转型,那么将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加上我国航空物流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在航空业,物流作为研究课题的并不多,目前我国在机场物流园区规划的操作只有天津滨海机场、青岛机场、浦东机场、深圳国际货运村等几个物流园区。而如何整体定位我国各机场物流发展战略,满足加入WTO组织后在国际航空物流市场竞争,并防止一些盲目的机场物流园区的建设是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国现在迫切需要对机场物流的操作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市场定位,销售物流,机场物流的网络结构,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现代化,仓储和运输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等。

1.2国内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物流服务的研究多从物流的业务流程和功能层次上来进行考察。[2]不少学者也研究了顾客满意度和航空物流服务质量的关系,SERVQUAL模型和差距理论在评价物流服务质量上应用广泛。在分析物流活动的各种环节的过程中,根据交易时间,学者将物流服务分为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三类。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物流服务,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此外,在物流服务的逐步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了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机场物流园区等其他的服务形式,这样就相对集中了物流资源,提升了航空物流服务集约化程度,也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了航空物流专业化的脚步。

2我国航空物流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2.1建立航空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

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明显不均,其中运输量比较大的航线主要涵盖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而且货流量主要集中在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北方及西部地区相对较少,针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航空物流园区和航运中心以调整区域发展失衡的状况。航空物流园区有辐射范围广,扩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好的特点,可以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在此进行客运和货运的中转。园区和货运中心建设有利于航空物流的发展、枢纽港区的形成、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以及区域经济的转型。

2.2国家和政府的鼓励

加快开放航空货运市场,加快运行机制和所有制改革,调整关税机制。政府的有关部门可相应的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降低利率,使货运市场更接近市场体系,参与到货运市场自由竞争中来提升企业竞争活力,为航空货运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所有制改革

政府应加快对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开放航空市场,促进社会融资。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除非商业政治干预,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政治分离和国有企业的商业运作。

2.2.2管理机制的改革

从垄断到竞争市场结构的转变,优化航空运输业的运行机制,解决航空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建立民航飞行费率机制等。

2.3飞行路线的科学规划———确保航空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

2.3.1科学规范航空飞行类别

国家路线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类航路以城市中心为基础,二类航路应以城市的飞行权利为基础,即“城市对式”。中小城市和省级城市之间的通航可以确定为三级路线[3]。

2.3.2航班设置应具有立体功能

一是不同的路线被不同的模型所携带;二是严格按照航空公司的水平划分业务范围;三是空中和地面合作。鉴于我国民航局的实际情况,应充分把握并采取多种经济手段,在不同的航班上运行不同的航班,调整经济效益的差异,缓解不同航班的经济效益。实施航空公司有偿经营制度,取消行政权利和分配路线的运行规则,所有航空公司通过招标和投标获取路线管理。

2.4引进大型全货机,建立规模庞大的机群

与国际航空物流企业相比,我国航空货运物流企业的能力不足是明显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的航空公司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在短期内扩大产能,建设航空货运的网络体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引进大型全货机,建立机群是必然选择。

2.5横向整合———建立货运联盟和纵向一体化———整合供应链,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航空货运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航空集团之间的竞争。通过联盟合作,加入航空公司联盟可以不增加投资,不扩大全球航空运输网络,便可增加空中交通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互补优势。加入国际货运联合会将是中国航空货运企业的未来选择。中国航空公司进入国际物流领域,应该积极寻找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形成跨行业合作联盟,实现互补优势,共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其次可以通过整合整个航空物流的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来提高整个航空联盟的国际竞争力。

2.6品牌管理

质量是品牌创造和发展的基础。顾客总是喜欢选择有保障的品牌提供服务。特别是在空运方面,质量比价格重要得多。品牌知名度不高,这意味着优势不强。当然,航空物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体显在服务质量上,所以要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项目,这样才能使品牌更有生命力。

2.7完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完善的航空物流专业教育体系,有效保障人才供给。通过相关部门的物流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专业认证,提高航空物流专业人员的素质。

3提高我国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途径

3.1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的物流企业,并且新型的航空物流产业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一个专注于航空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航空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为航空物流企业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②提高航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③通过构建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航空物流企业管理质量,防止服务失误,提高客户感知的整体服务质量。④维护客户利益;航空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通过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满足顾客的心理预期,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可以说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得到顾客的反馈,是提升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保证有效运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赢得客户信任的重要武器。

3.2打造一体化多式联运航空物流服务模式

①实施航空物流运营流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优化和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整体效率。②实现专业航空物流服务,航空物流企业的民用航空货物运输业务可以移交给不同部门实施专业管理的相关业务。③实现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的整合,平台应将航空货运系统、操作系统、收入系统、出发机场、值机系统、物流系统、货运系统有机一体化等,为处在供应链中的每一部分提供完整的航空物流服务。④实现航空物流服务的细化,强调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完善对客户的管理体系,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

4总结

本文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描述,了解目前经济环境对我国航空物流业的要求,分析了我国航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并分析了面对的机遇,提出了一些我国航空物流业发展的建议。目前航空物流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关于航空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对其研究内容仍在初步阶段,而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来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各种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魏然,张力.中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J].价格月刊,2017(04):82-86.

[2]向昭华.提升航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3]肖林玲.我国航空货运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4

关键词:航空物流;市场分析;营销

1航空货运市场现状

近年来,航空货运物流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2017年为止,货邮运输达到了660多万吨,其中国内航线货邮的运输量比去年增长了4.7个百分比,国际航线的货邮运输量比去年降低了1.3个百分比;周转量达到了160.54亿吨,航空货物运输的周转量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在世界上的位次上升到的全球第2位。数年来,航空货运逐渐受到物流市场及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视和发展,国内已经成立了12家航空货运公司,航空货运行业也已经得到了跨越式大发展。但近几年,通过行业内公布的专业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的货邮运输量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航空货运物流人才需求方面,北京地区的首都国际机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在航空物流人才需求方面不断加大,各航空公司、机场等急需的从事空港物流服务、机场地面货运运营、航空货物空运、航材采购安装使用,以及民运行李运输,航空货运报关报检、包装储运等航空物流服务;国际货运业务、物流业务操作、物流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加大。

2航空货运的主要商业模式

依照目前市场上提供服务流程,可以把航空运输业涉及商业模式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快递类航空货运公司,第二类是非快递类航空货运公司。而快递类航空货运公司,是综合服务商,能够提供门到门全套物流服务。非快递类航空货运公司,则指传统航空承运人,重点关注在场到场运输服务。其配送物流服务、地面运输部门、仓储等,均是由货代公司来承接。从承运人角度,是否经营全货机,非快递航空公司,货物运输模式分为三类:一是客货兼营型,即使用客机腹舱来进行货运;二是客货兼营航空公司,使用全货机及客机腹舱,来进行货物运输;三是全货机货,完全使用全货机进行货物运输。以上航空货运模式类型,全货机、客机腹舱兼营这两种类型是目前最为常用商业模式,两类货运模式。目前年平均收入390多亿美元,占世界航空货运年收入的55%;位居第二的是快递类航空货运公司,平均年收入180多亿美元,占全球货运年收入的24%。可以看出,客机腹舱,兼营货运,成为目前较为主流的商业模式,其突出优势就是客运收入分担了部分货运成本,在民运旺季,客运收入可观,盈利完全超出运营成本。但其运输模式缺点亦很突出,航空公司以客运为主,客机腹舱载运力不足,大宗大件货物运输,还需经过拆分,导致在服务质量上和运载能力上,无法完全满足货主要求。全货机运输,客机腹舱兼营,航空公司增强协同能力、控制能力,能够专注货运市场,能够给货主提供更为专业且优质的服务。

3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前景

航空货运市场尽管还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但仍然具备着极其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根据权威机构的专业预测,国内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继续保持7%以上。根据航空货运增长与经济收入增长的密切连带关系,经济收入增长势头必带动航空货运市场需求。同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将急需影响货物运输结构的调整,航空货运的需求量将只增不减,航空货运市场也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4航空货运市场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航运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发展的途中不免会遇到不少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有以下四点。

4.1国外航空公司进入国内市场

在我国航空货运物流市场正在逐步开放的情况下,许多外国航空公司正在对我国航空货运物流的市场虎视眈眈,加剧了市场竞争。

4.2国内经营成本高,市场价格竞争激烈

因为我国的航空用油和材料都属于垄断行业,所以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航空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始终处于一个很高的标准。

4.3航空货运优势遭到其他运输方式的取代

航空运输的方式因为运输能力有限,不能够一次性将货物送达目的地,而公路运输或铁路运输等运输方式,则拥有着大量的运输空间,有较好的运输能力,这一点约束了航空运输业的大规模发展。

4.4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机场抢占

周边地区机场对航空资源与市场的抢占,对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威胁是非常显著的,依据运输专业资料显示,周边机场每年抢占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份额为总份额的2/3。

5面对困难的应对方法与营销方法

5.1加强航空运输枢纽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航空运输枢纽城市普遍存在着空域资源不够的问题,如果想要大力发展枢纽城市的建设,增强货物运输的能力,需要政府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5.2增大机场群建设,加强企业运营能力和协调发展

同步建设机场群,保证货物运输能力与协调发展,将有利于航空货运市场的建设道路。

5.3加快我国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

现在我国急需构建一个相互兼容的开放式信息共享系统,利用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促进航空货运向集约化发展,更快实现航空货运物流企业的科技运作能力。目前物流快递运输信息网络相对发达,信息化程度更高,而航空货运的信息化程度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移动终端的追踪服务还不够及时和快捷。应该在国际化信息网络和系统方面加快建设步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4提高航空运输企业的全方位服务能力与效率

航空货物运输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合理高效的物流服务,同时也要兼具企业自身的文化特色吸引消费者。从人的营销形势来来说,能创新的方面欠缺,信用是货运人选择合作企业的前提条件,以信用为本,航空公司要尊重货运人,满足货运人在业务各个方面需求,相互信任,互惠互利,形成共赢。在货代能力和水平提升方面做好沟通协调和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综合培训活动,按规定审查货运的运输资质、定期企业货运业务知识,加大特种货物运输培训力度,进一步确保运输安全等。及时通知货运人学习新政策新规则,有利于货运学习掌握航空货运企业最新动态,并作出相应的积极调整。开展专业的培训,针对货运市场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在货代市场乃至航空货运市场都是关键岗位人员,需具备专业化素质。目前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货运部,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市场营销方面,营销优势是加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关键,于是有战略有优质营销团队的航空货运企业才更有立足之本和发展机遇。

5.5积极推进航空货运市场模式转型

航空货运市场模式,包括航空货运与快递业开展三方合作模式、航空货运与快递业开展总部合作模式、直销模式。航空货运及航空快递业。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则是大型航空货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航空快递,是发展航空物流之中坚力量,发展良好的航空快递企业,较易实现向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型。航空货运企业在模式选择和战略发展问题,如深度涉足高速增长的快递市场;专注普货运输或需放弃大货机;在供应链视角下拓展新业务;服务于综合物流商。积极应对航空货运企业转型策略,包括航空货运企业参与快递市场;航空公司、货代、支线机场的合作、服务于综合物流商等。航空物流企业是航空货运市场之主体单位,各企业注重发展航空快递,航空货运、快递业务关系密切,航空货运在快递业中优势明显,而快递业务又是航空货运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业务,快递业务优势体现在城市内完善发达的信息网络,快递业网络的信息化优势,航空货运可以与快递业务实现优势互补,航空货运连接快递业城市信息网络,从而加速其发展。航空物流货运市场、航空物流渠道拓展意义重大,航空货运市场渠道,确保货代公司和航空公司之间渠道畅通,积极开拓直销渠道、快递业合作渠道等。

6结语

航空货运市场,仍旧存在着许多挑战与未知,国内的航空运输企业势必要将困难一一突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原有的营销渠道中不断创新,寻找突破口,才能稳固国内的航空物流运输市场。在各大企业共同的创新努力下,国内的航空物流运输市场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邹建军.航空货运:“噩梦”未远去转型需当道[N].中国民航报,2016-04-17.

[2]刘海明,苏政.航空货运价值链延伸路在何方?[N].中国民航报,2013-04-25.

[3]张莉,姚津津,胡华清.我国航空货运服务链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6(1).

[4]林彦,赵佳妮,李程.基于客户需求的航空安检系统设计[J].MARKETMODERNIZATION,2007(16).

[5]刘海明.航空货运企业产品设计思路与推广策略[J].中国民航报,2017(6).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5

本文探讨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总体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分析了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化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步骤,阐明了这些教学方法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当中的教学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

运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问题,它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何通过《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教师不断总结和探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进而提高《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紧密地追踪行业前沿动态,不断地吸收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过程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形成了该课程的十大核心模块。[1]模块一: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主要介绍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特点和航空公司战略制定。模块二: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介绍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特点、流程及方法。模块三: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介绍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模块四: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要素、过程以及航班延误和解决办法。模块五: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以价格管理、航班座位控制管理、座位超售等为视角介绍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块六: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主要分析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特点以及控制成本的措施。模块七:航空公司主要财务决策,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资本运作中融资、财务战略制定、资本结构、飞机融资和资本运作等问题。模块八: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分析航空服务产品要素、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特性以及航空公司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块九:航空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介绍我国民航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块十: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介绍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再现一些客观场景,把学生带入到案例场景当中,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案例教学当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既可以找出成功的经验,又可以得出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或与别人的交流探讨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案例教学方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进行细致的材料准备,针对不同的问题选定特定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展开反复地讨论或者辩论,形成思想观点、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授课当中,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加大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案例库的建设,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了以下典型案例。案例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取胜之道;[3]案例二: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南航借力天合联盟;案例三:新加坡航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解析;案例四:国航航班延误事件纪实:航班延误的原因与治理;案例五:资本运作大师:海航集团的资本超优势运作;案例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管理模式分析;案例七:春秋航空公司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解析。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对该课程进行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设计和安排《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航空公司的主要运营业务和相关岗位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对课程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双向选择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选择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公司为主要的实习对象,以该单位的运营过程为主线,对实习单位的性质、任务,运营目标的建立及运营长期、短期计划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该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掌握该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内容;熟悉该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岗位工作;了解该航空公司涉及到的主要财务决策;熟悉该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习,基本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内容撰写综合实习报告。

四、结束语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要充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在民航系统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知识上,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能力上,通过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就航空公司运营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素质上,通过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满足航空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者:张文华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本红,吴桂平.航空公司运营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6

关键词:民航职业技能证书;中职教育

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航空服务岗位技能证书培训将在中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岗位技能证书与航空服务行业的变化

(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改革

2017年9月,国务院向社会《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经过一连串的清除共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比例达原职业资格总量的70%,其中就包含了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制定的民航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客运员)。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由于缺乏专业渠道加上目前一系列证书被取消,在双证书制度下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大多考取了与民航无关的证书。

(二)航空运输销售人制度发生变化

随着航空运输销售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实施航空运输销售管理服务改革,自2019年3月1日起全面停止销售资质认可。航空运输销售人企业不需要取得“航空运输销售资质认可证书”,原本资质认可条件中的有三名以上员工必须具备《航空运输销售人上岗证》也不再是航空运输销售人上岗的必要条件,这对航空运输销售人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航空服务岗位发生变化

当前,民航局持续推进“平安机场、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的“四型机场”建设,随着智慧机场建设的不断深入,航空服务环境、功能、对象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有的民航服务岗位将发生深刻变革。目前航空售票已经完全无纸化、值机、行李托运及安检服务的智能化发展将给航空服务的人才培养带来更多挑战。依托于“智慧机场”的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新岗位将对传统的航空服务人才需求形成冲击,对航空服务岗位的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

二、目前中职教育中航空服务专业岗位技能证书的培训现状

2017年,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改革后取消了一大批职业资质证书,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相关的证书大致只有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民航运输销售人上岗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大多为机场、航空公司的一线服务及技能岗位、而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其学历水平限制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为航空销售人企业等私人企业。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运输销售人上岗证(国内客运)》的培训大纲,目前在培训中采取有理论和计算机实操结合的形式,培训内容包含有民航概论、民航职业道德、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的民航基础知识和国内客运销售实务、计算机订座的民航专业业务知识。目前的培训内容基本覆盖了传统的国内客运销售业务,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和岗位的核心业务能力,但在航空服务岗位不断变革的背景下,现有的培训内容将不能满足改岗位未来的职业技能要求。

三、岗位技能证书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技能证书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经过培训、考核,掌握一门或多门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并达到一定等级能够迅速持证上岗的证书。它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较好地匹配了企业的需求。

(一)岗位技能证书对中职教育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尽管作为教育行业中企业参与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领域,但实际上在内容、方式上与企业脱节的情况十分普遍,学生技能不过关、与企业实际岗位难以衔接等问题是横亘在职业教育中与企业实际用人间的一道鸿沟。岗位技能证书作为岗位职业能力的体现,能弥补课程内容的滞后和学历教育的不足,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职业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职教育的学习方式普遍被还停留在“作业”和“考试”阶段,中职学生更像是“高中生”,其在校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感”不强。如何培养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感,需要从岗位技能证书培训入手,迅速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是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快速通道。

(二)岗位技能证书在中高职衔接中的桥梁作用

近几年,在自主招生的热潮中中职学生是高职教育生源的有效补充,不少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中高职衔接。目前中高职衔接中多数采取的“三二分段”的形式,不仅打通学历教育的通道,而且完成了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内在承接。在中职教育中融入岗位技能证书培训,是对中职教育的纵向延伸,在中高职衔接中发挥着桥梁作用。

(三)岗位技能证书在就业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学历证书是就业的基础,岗位技能证书是就业的捷径。学生取得岗位技能证书的初衷是毕业找工作能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快速获得工作。研究表明持有岗位技能证书的在岗人员其薪酬水平普遍高于无证人员,因此岗位技能证书不仅对找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薪酬待遇。民航业作为国际化的行业,行业标准明确,岗位技能证书就是上岗的依据。对于就业竞争力较低的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来说,岗位技能证书就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

(四)岗位技能证书能反映行业发展及技能更新

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课程都是固定化的,有些课程、教材教案多年不变。而岗位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直指岗位,学生学什么干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内容模块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灵活。“航空热”带来的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遍地开花,实际上多数学校缺乏行业基础,对行业不了解导致其人才定位不清楚,因此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五花八门,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满足行业岗位的需求,更无法跟上瞬息变化的民航快速发展。在中职院校引入岗位技能证书培训,由行业院校或行业授权培训中心进行授课,能为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提供最专业、最新的行业信息,做到学生-岗位“零距离”。

四、中职教育中开展航空服务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的思考

(一)拓展岗位对象

岗位技能证书顾名思义是围绕某一特定岗位的业务技能水平鉴定凭证,航空运输销售人(国内客运)岗位技能证书主要是针对国内机票销售岗位的。随着民航国内客票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及移动终端客票销售的飞速发展,国内客票销售的岗位定位显得越发狭隘。随着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行李、自助登机、自助安检等一一系列智能自助服务的深入推广,航空服务人员的岗位定为将越发广泛,以往单一岗位的航空运输销售技能证书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航空服务人才的需求。基于原有培训内容已覆盖了大部分航空服务业务知识,因此可将岗位对象由单一岗位变为相关岗位群。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开展航空运输销售岗位技能培训时,可将岗位技能定位由单一的国内航空售票扩展到问询、候机引导、呼叫中心服务甚至是值机。这不仅适应了新形势下航空服务人才复合型的技能要求,也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二)调整培训内容

在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重要性进行评价的调查中发现,正在实习或已经就业的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课程依次是专业英语、民航旅客运输、值机与行李运输、沟通与服务礼仪、计算机订座、航空运输地理、候机楼管理、服务心理学和机场运营管理。这些核心课程与航空服务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是相匹配的。因此,结合原有岗位技能证书培训的课程内容,建议增加调整相关地勤服务内容,包括有通用服务、问询服务、引导服务、值机服务等内容的民航地勤培训知识,以拓展学生职业能力。

(三)加强中高职校校合作

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和师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航内最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和国际运输协会的授权培训中心,承担着培养民航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加强中高职校校合作,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利用行业院校的行业和资源优势,推进中高职院校在岗位技能证书培训上的优势互补,助力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解为.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17(11):46-48.

[2]张莉萍.中职课程标准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标衔接研究[J].教育研究,2018(8):172-173.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7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我省持续深化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波音公司等战略合作,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优势企业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大院名校招引、应用服务拓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各类航空航天相关企业100余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100亿,其中制造业(含关联制造业)收入占比约80%。

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建成舟山波音737系列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彩虹无人机台州生产基地投入运营。华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积极布局宽体客机大部件、复合材料研制。蓝箭航天正在湖州、嘉兴建设全国首个民营火箭和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中意直升机生产项目、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与谋划。

特色平台加快涌现。杭州、宁波两大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钱塘新区航空航天、台州通用航空两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建德航空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新昌万丰航空小镇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等地围绕重大项目、通航机场正在积极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园。

民企融航持续升温。全省持续涌现一批有实力、有情怀的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西子势必锐已获5大国际航空制造商的287项认证,成为大中型机身结构件一级供应商。万丰航空年产400架轻型运动飞机和100架钻石飞机整机制造工厂建成投产。星箭航空30年深耕航空航天管路元件制造。吉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台州星空智联科技公司已进入卫星研发、测试领域。

大院名校加速集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宁波、台州、温州创新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已建成运营。中法航空大学(筹)、天津大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台州研究院、北航金华北斗应用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建设稳步推进。万丰航空轻型通用飞机、五洲新春航空滚动轴承、宝旌碳纤维产业化等工程研究中心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我省已培育、集聚及正在推进建设的各类航空航天关联创新机构有近百家。

服务应用有序拓展。杭州市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新昌万丰小镇已成为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举办地,安吉成为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及通用航空嘉年华活动永久举办地。建德至上海金山、德清至舟山等“低空快线”顺利开通。长龙航空、宁波东海通航等本土航空公司加速成长。通航运动、旅游,无人机运输、植保,卫星导航、测绘,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但是,总体上来看我省航空航天产业仍处于蓄势待发的培育阶段,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偏小,从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以及带动性强的产业载体、领军型头部企业来看,与天津、陕西、四川、江苏等航空航天大省强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亟待提升;二是链条基础偏弱,研发设计、主机集成、核心部件制造、维修保障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力量不足,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培训、运营服务等机构和人才缺乏,航空航天青年工程师队伍储备亟需扩充;三是政策力度不强,有影响力、可落实的政策举措相对较少,缺乏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和配套政策,产业整体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二)发展环境

航空方面,波音、空客等整机制造商将围绕各自产业链需求,稳步推进关联环节在中国的产业化进程。国产商用飞机ARJ21已交付使用,C919即将迎来首架交付,CR929加速研制,围绕中国商飞及其供应商的扩产、试飞、研发、维修、交付服务等需求激增。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防现代化、现代物流等行业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将加速无人机、通用航空等应用模式变革,促进消费市场发展,航空产业将迎来万亿级市场规模。

航天方面,全球正处于卫星密集发射前期,预计未来10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近6万颗卫星,商业发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航天领域加速向民口开放,将形成“大央企引领、多民企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和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组网成功,地信测绘、导航定位、应急救援、行业应用等领域细分市场将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卫星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

从我省看,良好的交通区位、强劲的民营经济、灵活的市场机制等,是快速融入国际国内航空航天产业链,优先承接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航空龙头企业及航空航天军工央企落地布局的重要条件。但同时也应看到,航空航天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特征,民营企业参与发展风险较高。“逆全球化”趋势、高技术封锁以及国际合作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我国低空空域开放不足的客观约束仍然突出。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省航空航天产业赶超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聚焦、聚力,坚定信念,谋划长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国产大飞机产能释放和航天领域加速向民口开放的重大机遇,坚定信心、长远谋划,围绕“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这一总目标,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谋划标志性、带动性项目为路径,聚焦大型飞机、商业航天、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等重点领域,聚力推进市场培育、制造突破、创新融合、集聚发展、开放合作,加快我省航空航天产业赶超进位,跨越发展,为我省打造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突出优势。发挥政府统筹谋划、协调、引导和政策的长期稳定支持作用,继续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发挥民营经济和市场活力,增强民企主体地位,形成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和良好生态。

项目引领,特色发展。始终把引进重大项目落地作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最重要途径,推动高能级产业平台和特色基地建设,实现航空航天产业的错位、差异化发展,促进优势企业、优质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以共建航空航天大院名校强所作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集聚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专业人才等。推进航空航天领先技术与我省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智能制造、新场景应用、信息数据共享等领域发展。

军民融合,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家部委、军工央企、科研院所联系,争取更大力度支持。鼓励外资、民营资本等多种形式资本到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积极融入长三角、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航空航天制造、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倍增式发展、产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民营经济融航发展先行省。

重点领域制造能力显著增强。新争取3~5个航空航天标志性制造业项目落地,新培育10家以上初步融入大飞机制造供应商体系的民营企业,“民参军”企业20家,新增2家航空航天上市公司,火箭总装制造、大飞机关联制造、无人机核心制造、数字化装配等制造能力迈向新的高度。

关键环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合作共建、集聚培育20家以上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航天发动机、飞机大部件、北斗芯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研发能力迈向新的高度。

场景应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航空运营服务网、空天数字服务网更加健全,集中力量打造10家左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航天应用服务企业。通航应用、无人机应用、北斗应用等场景进一步拓展丰富,有力支撑生活消费、应急救援和相关行业发展。

到2035年,我省全面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格局,跻身全国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造”航空航天产品和应用具有全球影响力,成功打造创新型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四)总体布局

坚持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加快航空航天产业由分散布局向重点平台集中布局,促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资源向大都市区及重点区域集聚,推进航空航天运营服务全域化网络布局,优化形成“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运营服务”联动发展的“一湾两区两网”空间格局。

建设以大湾区为重点的航空航天制造基地。依托杭州湾、甬台温沿海区域良好的交通港口条件、产业配套基础和民营经济活力,加快发展大飞机、通用航空、无人机、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推动重大项目向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特色园区、特色小镇加快集聚,带动金衢丽地区有序发展航空航天特色制造业。

建设杭州、宁波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区。依托杭州、宁波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吸引大院名校、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加速平台、中高层次人才、航空航天新基建等集聚发展。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带动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

布局航空运营服务网和空天数字服务网。结合全省“1+3+5+N”民用综合机场体系和数字新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陆海空联动、全域一体的航空运营服务网和空天数字服务网,布局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飞行服务站、维修和运行中心等,打造生活消费、应急救援、行业应用等航空航天多层次应用场景。

三、聚焦航空航天重点领域

坚持龙头引领、重点突破、链式打造,以“航空航天新兴领域、特色领域”为重点,推动航空航天研发设计、高端制造、运营服务融合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圈。

(一)布局大飞机关键环节

整机关联及大部件。以杭州、舟山为重点,聚焦中国商飞、波音产业链,全力争取ARJ21、C919、CR929等大型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产业链重大战略项目布局,努力推动波音舟山完工和交付中心产能释放,加快CR929机身大部件研制,谋划引进支干线飞机总装、部装生产线及系统集成项目。强化与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合作,共建错位布局、优势互补的生产协同体系。

关键零部件。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融入中国商飞、波音、空客等商用飞机供应链,逐步实现航空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片、环形件、航空轴承和紧固件、起落架舱、应急发电机舱门、辅助动力装置门、轮毂、铝合金翼肋、机身壁板、机械配件等零部件,积极开展机载通信、飞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航空传感遥感等机电、航电技术产品攻关,着力打造成国内知名的航空零部件产品制造基地。

高级内饰件。以舟山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等核心项目为撬动,布局建设飞机内饰供应链中心,重点引进波音、航空工业等内饰系统集成供应商。积极推进本土企业参与航空座椅、厨卫、娱乐、照明等客舱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逐步实现内饰供应链本地化发展。

(二)做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

大中型无人机。以台州为核心,联动杭州、宁波等地,重点发展军用和行业级无人机总装。延伸发动机、电机、电池、载具、操控平台等配套产业链,布局物流、应急、巡护等细分行业无人机,拓展长航时无人机、隐身无人机、无人直升机、高速靶机等领域。支持无人机运行管理、试飞、计量检验检测、应急测绘、海事巡航、反制实战、警用无人机考证等基地建设。

高性能通用飞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航空类特色小镇和机场布局,有序发展固定翼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轻型公务机、多用途通用飞机等通航整机制造项目,布局新能源飞行器、发动机及零部件、飞控系统等研发和生产项目。加快从完工、复装向配套部件制造、改装改型、总装等升级,推进技术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

通航运营服务。加快培育航空教育培训、航空运输物流、航空旅游和运动体验、通航运营、保险租赁、无人机服务等服务消费市场,拓展城市、海洋、应急、公共服务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探索以下游服务应用带动上游通航制造发展模式。加强专业化通航运营市场主体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培育通航制造运营一体化企业。

(三)培育发展商业航天

商业运载火箭。依托湖州、嘉兴、宁波等地,以大企业、大项目为牵引,加快发展火箭发动机、主要结构部段制造等领域,突破制造、测试、总装等关键环节,努力形成火箭制造供应链体系。聚焦高可靠性应用和低成本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可靠性设计和质量管控体系,探索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结构件应用,推动商业运载火箭工业化生产。

微小卫星。加快杭州、宁波、台州等地卫星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着力攻关微小卫星、有效载荷和分系统研发制造环节,加快推进整星智能AIT(总装、测试、试验)中心建设,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满足不同型号卫星总装和测试需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布局卫星产业发展。

北斗应用。依托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舟山等地,加快发展高精度定位终端和服务运营商,支持低轨卫星组网计划,推进北斗省域化应用。推动卫星数据与地理信息及互联网数据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北斗应用场景。支持和发展一批集成导航定位、通信、信息增值服务的位置运营服务平台。(四)强化航空航天关联制造

数字化装配设备。发挥我省数字经济优势,强化航空航天数字化升级的技术工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支撑。重点推进大飞机数字化装配、飞机数字化精加工台、飞机数字化装配线、复合材料加工中心、结构件3D打印、火箭发动机跨尺度精密制造与装配、大型薄壁铝合金整体构件精确成形等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制和应用,积极发展大型航空专用工业软件,搭建航空数字化装配技术平台。

航空航天新材料。面向航空航天器全产业链材料需求,强化再生材料、高温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增材制造等材料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制高性能碳纤维、玻璃纤维、先进树脂基、高性能陶瓷基等复合材料,钛合金、铝锂合金、镁锂合金、镁铝合金、镍基合金、高端轴承钢等合金材料,以及发泡材料等航空航天新材料产品。

地面保障设备。发挥我省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特色,培育发展飞机牵引设备、飞机启动气源设备、飞机集装箱/集装板升降平台、飞机维修作业平台、直升机停机坪等地面保障装备。积极推进模拟驾驶舱、航空航天地面培训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专业维修和再制造。围绕航空机场布局,推进地面固定基地运营商(FBO)和飞机地面维修中心(MRO)等建设,积极引进具有CAAC、FAA、EASA 维修许可的航空维修企业,搭建专业化、品牌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长龙航空创新智能维修保障主基地建设,谋划中国商飞ARJ21、C919飞机试飞、维修维护基地等。

四、实施引领性重大工程

坚持对内培育发展、对外开放融合,以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高能级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一批引领性重大工程,加快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做大做强。

(一)产业平台“育强”工程

推进国家级示范试点区域建设。以杭州、宁波两大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引领,加快集聚物流、会展、高端制造等临空产业,打造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支持温州、金华等地推进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形成示范有引领、产业有带动的发展格局。持续推进通用航空综合试点建设,做好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推进。

增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能级。杭州钱塘新区航空航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依托华瑞航空、西子势必锐、艾美依等骨干企业发展大部件、零部件、数字化装备和高端宇航装备等产业。台州通用航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依托彩虹无人机、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大中型无人机、低轨卫星等产业,建设集研发、制造、总装、测试、检测一体的产业创新高地。

全力支持以大飞机为核心的舟山航空产业园建设。努力推进波音舟山完工和交付中心产能释放,积极吸引国内外内饰系统集成供应商,集聚零部件、内饰件制造和运营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企业,建设成为面向波音飞机的内饰生产基地、737MAX飞机展厅、客舱与乘客偏好研究中心,力争将舟山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航空制造基地。

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壮大。持续提升建德航空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万丰航空小镇等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湖州航天产业基地、嘉兴港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宁波航空航天智慧城、安吉通航产业园等新平台。支持宁波宁海,嘉兴海宁,绍兴上虞,金华横店和武义,温州龙湾、泰顺等地结合通用机场和重大项目建设发展航空航天产业。

(二)新基建“夯基”工程

加快建设空天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宁波)数据中心,完善建设北斗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形成全天候、高精度、高并发、大容量的北斗导航定位基准服务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低轨通信卫星、地面信息港项目,建设高低轨卫星与临近空间相结合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地面设施等,打造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前瞻布局航空航天战略设施。建设航空航天起降、发射、测试基础设施,推进宁波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心、清华大学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试验基地、空天发动机风洞试验台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航空航天领域试验测试平台,加快大中型固体和液体发动机综合试验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无人机起降点、城市级共享停机坪等设施。

统筹推进全省机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通航机场和运输机场布局,统筹推进机场建设立项和审批工作。全面实施一批机场建设项目,重点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支持衢州机场迁建,引导运输机场开拓通航功能,打造舟山机场华东地区通用航空特色基地。鼓励各机场完善保税仓库、消防站、水电管道、航油码头等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各地飞行服务保障中心建设。

(三)创新能力“攀高”工程

集聚航空航天名校大院强所。引导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省内高校院所,做强无人机、数字化装配技术、航电系统、复合材料等特色领域的设计研发。鼓励国内外知名航空航天高校院所来浙共建高能级创新机构。支持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北航(杭州、宁波)创新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发展。谋划创建航空领域省实验室。到2025年,建设1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

增强航空航天企业创新能力。加快航空航天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建设,谋划推进商业航天研究院等建立。支持航空航天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25年,建成10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航空航天企业研究院等。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航空航天创新创业、检验检测、试验测试等公共平台,推进北航航空可靠性实验室、蓝箭航天可靠性试验中心、超高精度惯性/星光自主导航系统成果验证平台、无人机计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建设,支持一批省级航空航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无人机、通用航空、卫星、商用火箭等行业标准制定。

加大航空航天人才引进培育。以“高精尖缺”为导向,积极招引头部企业、军工央企外溢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快推进中法航空大学(筹)建设,支持大学、北航(杭州、宁波)创新研究院等院校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建设杭州湾新区航空培训基地、台州湾新区星空飞行教育基地、全国警用无人机考证培训基地等,支持省机场集团、舟山波音、长龙航空等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发展维修员、飞行员、安全员、乘务员等培训业务。支持将航空航天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纳入高层次人才政策享受范围。

(四)开放合作“促融”工程

深化与中国商飞的全面合作。支持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并承接中国商飞ARJ21、C919、CR929等机体大部件、零部件、机载设备等制造。积极对接中国商飞供应商,承接一批大飞机配套项目。共同推动舟山波音项目建设。加快中国商飞客户服务训练基地建设,支持中国商飞参与嘉兴圆通物流基地发展。发挥省内企业在数字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发展航空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推动航空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在省级、地市级层面加强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航材等央企及下属子公司对接。引导并支持企业进入央企供应链体系,推进优势产业参与军用产品研发制造,为军用无人机、飞机、发动机等领域提供整机和零部件制造、供应链集成、教育培训等服务。促进更多军用技术向民用航空航天领域转化,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拓展航空航天国际与区域合作。紧盯波音、空客、罗尔斯·罗伊斯等航空产业国际头部企业,开展国际化战略对接,争取在浙落地一批内饰件、机体大部件和零部件等项目。加强与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并购,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航天先进人才和技术。谋划与上海浦东民用飞机总装基地、天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以及陕西、四川等地合作,协调推进长三角航空航天基础设施、重大平台等共建共享。

加快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军地航空联席会议制度,在通用机场建设、空域及航线审批、应急救援、低空保障服务等方面加强与东部战区的交流对接。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试点省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有通航产业基础的地区开展低空改革先行先试。推动简化低空目视航线飞行计划申报审批环节,逐步实现全省统一受理,统一申报,军方统一批复,不断提高飞行计划的时效性。

(五)应用场景“拓展”工程

深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以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为核心,针对城市低空环境下无人机超视距运行,开展常态化、多样化、规模化运行。重点推进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智能亚运、应急保障等场景的应用,打通未来社区、智慧园区等示范应用,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体系的协同化发展,并形成跨产业、跨领域的产业形态,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无人机产业体系。

培育航空航天新兴消费集聚区。围绕研学、旅游、运动、体验、短途运输,建设航空航天消费新场景。培育航空航天雏鹰企业,打造航空航天科技体验场馆,举办科普教育、模拟体验、航模比赛、夏令营等活动,举办多领域航空赛事。逐步建立覆盖省内4A级及以上景区的低空旅游航线网络,积极开展高空跳伞等航空体育活动,支持航空飞行营地建设和航空俱乐部发展。支持杭州、温州、宁波、嘉兴、东阳横店等机场积极开展公务机业务。

建立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依托卫星遥感等技术,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灾害监测核心基础站点和常规观测站点,构建安全风险感知网络。拓展北斗导航系统,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应急卫星通信网。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天通通信卫星、高通量卫星等通信资源的精准导航、精准授时、精准搜救等功能,以及无人机、通用飞机等服务功能,在应急救援、空中巡防、维稳处突、活动保障、物资投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争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示范省。引进国产应急救援飞机和医疗机,支持我省民营企业打造通航应急救援中心。

建立航空航天行业智能应用场景。围绕国土测绘、智慧海洋、智能驾驶、智慧物流和农业植保等行业领域,建立航空航天智能应用场景。推动卫星应用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卫星通信、遥感等技术服务,满足智慧海洋精准导航、稳定通讯和数据监测等服务要求。鼓励我省汽车企业开展基于北斗的智能驾驶应用。鼓励通航企业开展通用航空器农业植保、智能运输等应用。推动卫星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赋能城市全域感知、数字运营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五、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省航空航天产业领导协调机制,全面指导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工作,统筹推进全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招商等具体工作。发挥省大湾区航空产业专家咨询组、航空航天咨询机构、通用航空协会等作用,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积极组织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空天信息大会等活动,提升省航空航天产业影响力。

(二)完善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局、国家民航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推进航空航天类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浙实施和发展。研究制定加快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产业项目在用地、能源、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需求保障,重点对企业研发设计、适航取证、公共服务、首架(台、套)销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将优质航空航天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名单,给予用地等资源要素保障。组织政策宣传、项目对接、交流培训等活动,完善“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做优服务企业环境。

(三)加大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民航发展基金等国家重点基金和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等省内航空航天领域相关基金支持,探索建立省航空航天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向大飞机、火箭卫星、北斗导航、通用航空器等领域倾斜。研究推动中国商飞与我省开展航空相关产业基金的合作。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企联建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航空航天类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和金融产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证券化等服务方案,拓宽航空航天领域重大项目融资渠道。

航空服务专业范文8

关键词:航空物流管理;运营模式;价值定位;发展潜力;发展现状

一、我国航空物流发展潜力和所面临的挑战

1.大部分航空货运企业还不能完全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对航空物流的发展战略进行制定,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传统运营理念,另外航空物流的设施能力也不够,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物流需求逐渐增大的发展形势,各大航空公司还主要是依靠客机腹仓载货进行货运服务[1]。2.由于航空货运量的增长速度较快,货运市场不够规范,致使航空货运的收益的增长速度也并不高,航空货运的规模比较小,根本不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网络优势。另外就是因为航空物流没有一个健全的分布均衡的网络系统,致使航空物流的地面配套设施以及相关延伸的服务不足,不能对航空物流安全、高校以及优质服务的优势进行完全体现。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货运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组建网络服务,也就只能够在一些中小规模市场上进行经营和竞争。3.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民航的全面协调发展需求。机场方面的管理体制也不能够完全满足货运需求的高速发展需求,另外机场和基地之间的利益相互交错,也非常不利于航空物流的高速发展。

二、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发展

1.香港机场运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就是航空货站、机场空运中心以及海运码头等一些航空物流的基础设施都归政府所有,机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把这些基础设施的专营权或者特许经营权包给不同的企业进行投资经营,同时政府要对这些运营商进行监督,并要分得一定的利润分成。那么这些运营商在长期的竞争和合作中,也就会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就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效益模式。但是这种经营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非常容易使各经营商之间形成寡头竞争,从而使新投入设施不能够和航空物流的需求相互适应,造成市场需求和投资规模之间的脱节。2.韩国仁川机场的运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的航空基础设施由航空公司投资建设,并对其航空物流业务进行经营,也可以把相关设施出租给货代公司。这样航空公司不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物流服务,还可以灵活编配航班时段。航空物流服务实现一体化运作,对中间环节进行了减少,有利于投入一些新设施,用来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进行满足。但是这种经营模式的缺点就是航空公司的投资风险加大,并且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垄断经营,不利于新航线的开辟以及航空货运的迅速发展。这两种经营模式只要引入一些专业化公司,并相互进行竞争,完全可以有效的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机场管理则就要对这些专业公司的运行、服务、安全、经营行为以及收费进行监督。我国机场经营管理办法也曾想进行改革,在确保机场的合理利益的基础上,使机场从一些直接经营的业务中退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机场管理机构从直接经营型逐渐向管理型进行转变,为各业务主体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协调的运营平台,促进机场、地面服务商以及航空公司的共同发展,但是由于不同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各个机场的实践效果都不是太理想想要从根本上对航空物流的服务和运营模式进行改变,就要对经营模式进行不断的深化,创建一体化的航空物流服务管理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是航空货物运输中一种比较高的组织形式,他的主体是航空运输,但要把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综合运用,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输整体,以此来对航空货运的中间环节进行简化,对货物的周转速度进行提高,对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客户只要通过一个航空物流的服务窗口就可以得到一体化的全程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玲.创新一体化航空物流服务运营模式[J].中国经贸导刊,201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