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例6篇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生

0 引言

《酶学原理》是以《食品酶学》为基础而为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始的高级课程。《酶学原理》是对《食品酶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由于《食品酶学》课程在知识安排上的重要性[1]。《酶学原理》综合了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化工原理的知识和研究进展。本课程为研究生开展食品相关酶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手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开拓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研究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酶学原理》是我校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曾用名《食品酶学》。多年的授课经验不仅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更加关注了课程的重点内容、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手段、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改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发研究生的有关酶学方面的科研兴趣。在评价环节,让同学们参与到理论和实际科研中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学老师做好总体指导,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和效果。

总体上,学生缺少对食品行业的总体认识[2],本课程以酶学原理为契机,带动食品行业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本课程也从大的方面来激发学生对细微的酶学作用原理进行探索。本文以介绍《酶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实施方式等内容为基础,举例说明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案例,最后介绍评价方式。本文希望对《酶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推动作用。

1 课程安排与实施

《酶学原理》总课程安排为36学时。课程内容力求避免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表1列出了主要教学内容,从酶的历史、酶的结构、酶催化机理和活性中心的进化、酶学的研究方法、酶源的获得和固定化、催化动力学、酶反应工程、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课程结合了多本教材和文献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而且主次分明[3-6]。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互动环节体现出重点内容。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展示酶的分子结构,让同学们从多角度观察酶的活性中心和支撑结果。而且球棍模型展示酶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在酶活性中心的进化部分,利用动画展示酶活性中的进化类型和进化前后的变化,形象的将分子的微观结构展现给同学们。而且切合实际的说明酶的作用原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身边的食品讲起,深入浅出的引起同学们对食品用酶的兴趣,最后结合目前酶学发展的趋势说明酶制剂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拓展学生对有关酶知识的知识面。

由表1可以看出课程安排将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结束时都有小结。在小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5~6名同学为一组),每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演示、讲解。最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将不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研究生教学课程是为了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酶学原理》以最基础的酶学作用机制为重点,辅助以应用。这种知识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便于发现科学问题,形成新颖的想法,开展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掌握研究课题中酶相关的种类,利用酶的原因,并且向其它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兴趣研究工作。在学生确定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后,要及时介绍研究的背景、难点、重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推荐合适的有关专题的文献、报告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专题讨论、酶学实验的设计来探究一下前沿性的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第二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社会上有关酶的热点问题。例如,“禽流感病毒中涉及的酶是什么种类?”,“水果榨汁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课下探索,查阅相关文献,明白食品工艺、食品组分的变化,找出满意的结果。

第三种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多个专题,学生分组后分别对某一专题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内部不断查阅文献、沟通交流,最后形成一个答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入到多个讨论的专题中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专题研究结果,供其他组同学提问。这个方式首先是利用自我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然后利用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3 教学结果的评价

目前研究生课程多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7]。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总是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样就加大了教师考核的难度。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概念的掌握、观点的剖析,或者从酶学方面分析食品问题。最后的评分也是综合课题小结发言、专题总结、问题提问、考试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发言、考勤、课堂提问,专题总结),强化了课堂提问表现和课堂学习能力的部分。课堂表现主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启发下参与课堂专题讨论的程度和效果。课后专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激发理论教学和研究教学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核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原理和技术。《酶学原理》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围绕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多《酶学原理》的教学进行规划,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磊,詹萍.《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9):188-190.

[2]吴伟.食品酶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77-177.

[3]Bommarius, A.S. Riebel-Bommarius B.R. Biocatalysi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4.

[4]Whitehurst, R.J. Van Oort M. Enzymes in food techn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5.

[5]Aehle, W., Enzyme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7.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专业化发展 专业素养 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教师应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教学需求,深入领悟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此我们要站在时展前列,不断吸取和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其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整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具体教授对象、教学内容和环境等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必要时可以适当突破教材,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定期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对小学数学教师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教育理念及及时更新数学教育理念和提升数学教育思想水平产生巨大的考验。

例如,在小学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几何空间感接受能力和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熟悉点、线、面及几何图形的联系和概念及定义,并将其关系穿插在一起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几何图形的表面积是怎么来的,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避免造成不会应用题目的情况,结合实际图形或多媒体教材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几何知识。

2.多方面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因其教授对象的特殊性,不仅要传授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涉及心理学、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历史知识等众多方面,满足学生主体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质量最优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智力发育状态制定和调整教学模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度”知识点教学中,教师要先向同学们介绍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教室里可以测量的一些物体拿尺子实际动手测量,并让学生对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对同一物体测量得出的不同结果,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测量误差。

3.总结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此构建完备的教学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做题给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里暗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结果的检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例如,教学“简易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方程的理解透彻和灵活运用,往往觉得方程十分容易运用和理解,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方程中X、Y的设定很有难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仔细给学生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X、Y设定的不同,使学生理解分析的过程,并自己分析题目,完成方程设置,完整解答题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不仅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对实际教学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促进各方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教学向完善方向发展。小学教师只要能坚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就能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毛华彩.浅谈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J].散文百家(下),2015,(11):166.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文3

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响应。在高职院校本科试点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在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教学上仍需对目前高职本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改革,对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的调整。

关键词:高职本科 教学现状 教法

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响应。近年我国的高职本科教育有些探索和发展,为企业一线输送了大批应用复合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本科试点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教法,因材施教。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应在高职本科教育中给予很高的重视!本文结合本人高职本科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并对相应的教学方法总结。

1、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现状分析。

(1)高职高等数学设置课时不足,未给予重视。

为了提高高职院系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往往重视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机械、电工、热能、化工、汽车制造等工科专业,把教学时间尽多的放在专业课建设和手工技能训练上,高等数学的课时一减再减!使得数学教师上课要赶进度,往往概念衔接,练习等时间被压缩,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多,数学课时少,使原本抽象的课程更加给学生带来了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2)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初等数学没学好。

基础较薄弱是高职生主要特点,高职院教的学生入学分数属于三本以下,普遍存在着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匮乏等问题,部分同学甚至厌学。如何因材施教,在有限的学时里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难点,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困惑。

(3)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手段简单,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多。

用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一支粉笔满堂灌的讲课方法也依然存在。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本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使得大多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授课时很难真正的与其专业需要相结合,数学建模知识也未能涵盖各专业的知识,高等数学知识变为理论知识和做题。

2、高职本科教学方法总结。

在分析高职本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有限的学时内需做出以下调整,笔者对自己尝试过的教学方法给出总结:

(1)精讲概念,略理论,重应用。

目前各地中学的教学以及高考的内容已经涉及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但中学数学研究的主要是有限的问题,而微积分主要研究无限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并习惯应用它们的严格数学定义。在做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物理背景或专业概念,可利用软件解决,或加入数学建模模型。

(2)引数学史,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并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知识的物理背景或是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资料,可选择使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并节省课时。对于广义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多重积分、曲线积分以及曲面积分等难点内容适时使用多媒体,注意数形结合,不但直观立体,能讲解清晰,更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领悟。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除要求学生逐渐培养记笔记能力外,在高等数学中,对每节主要内容进行小结,每章、相似的概念之间都应注意针对性小结,比如对一元多元微分,定积分,广义积分,重积分的求法加以进行对比性总结。在每章结束及在学期末或某门数学课程结束时注意进行阶段性总结,如在导数以及偏导数、定积分以及广义积分、多重积分、曲线积分以及曲面积分等课程对分别。有一定学习能力后,可安排自学问题和题目,引导同学预习。

(4)与实际问题,建模模型,专业知识相结合。

数学历来源于实际,用于实际。微积分发展历史中的一些经典问题,如瞬时速度、最值问题、求面积体积、质量、转动惯量、引力等等,它们既是微积分的精髓,也是微积分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出概念,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每一概念的引入都应该注意联系它们的背景和历史,更要结合概念在相关专业上的应用,如在机械、电力、经济学、保险、计算机、生物统计等所有领域的实践应用。

(5)开设数学实验,引入并加强数学软件的教学。

对于运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是比较难给出的函数图形,可考虑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现在讲解比较多的软件有mathematic,matlab等,并且开设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专题复习;高三物理

在高考理科综合测试中,物理科占有最大的比重。然而,物理科是学生感到最怕最难的学科,这无疑增加了物理教师的压力。由于高考要求的提高和高考形式的改革,如何搞好物理学科的复习,使其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服务,如何摆正物理学科在“理科综合”中的位置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成绩,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考虑的中心问题。下面就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中的小专题复习谈些看法。

一、小专题复习的含义和作用

小专题复习,是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出现的薄弱环节,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找出能起骨干和桥梁作用的内容组成专题,集中时间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增强能力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复习能集中目标,浓缩相关的内容,展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起到深化知识点,强化弱点,提高能力的作用。

二、小专题复习与其它形式的复习的关系

传统的三轮复习(即章节复习、分块复习、综合复习),便于增加知识的再现次数,熟练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建立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但却不便于深化知识点,突出知识点,强化弱点。而小专题复习恰好弥补这些不足,所以小专题复习和其它复习不能互相替代,而应注意穿插交替进行,用小专题复习来协调和完善整体复习,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三、小专题的推出时间

小专题的推出时间,应把握尺度,做到既要准时,又要及时。准时即结合复习进度,根据复习过程和内容,适时适度的推出一些小专题,专题的内容要与总复习的内容相辅相成。如复习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规律时,可推出“圆周运动分类归析”,“神舟飞船与天体运动”等小专题。及时,即结合学生心理需求,及时推出相应的小专题,可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疑无路”的绝处走向“又一村”的妙境,从而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四、小专题的确定

正如传统的“切脉”一样,只有确定“病人”的“病症”后,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小专题的确定显得至关重要。

1、针对知识体系,突出重点。依据《教学大纲》中对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结合一些重点内容设置小专题。如在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中,可按“电磁感应的终态问题分析与能量转化关系”来设置小专题。

2、针对高考,突出热点。围绕高考的热点问题来设置专题,以加强针对性,提高各类题的得分率。如设置与生产、生活、科研等有关的“生活中的电路分析(电饭煲、洗衣机等)”,“国防科技与人造地球卫星”等专题。

3、针对学生实际,强化弱点,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现状,情绪波动等来确定专题,以强化弱点,突破难点。如按“实验的设计”,“分析题的审题和描述”,“坐标图像题的解法”等设置专题。

4、针对“X”理科综合的测试目标,强化素质教育。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其宗旨是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利于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按“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讲座”,“综合科目测试目标和内容讲座”等设置专题。

五、小专题的种类:

根据复习要求和目的的不同,小专题的种类可以多样化。

1、知识系统型。为将一些零碎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协调统一而设置的专题。如“追及与相遇的有关问题”,“‘X’中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2、弱点强化型。为解决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而设置的专题。如“动量守恒的判断”,“机械能守恒的判断”等。

3、方法技巧型。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某种类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提高各种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设置的专题。如“选择题的巧解”,“信息给予题的解法”,“开放性试题的解法”等。

4、规律探索型。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某些重要规律而设置的专题。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规律”,“原子核的衰变规律”等。

六、小专题的习题配备和评讲。

在每一个小专题中一定要适度地配备一些习题,以达到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目的。配备的习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决不用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并要适当考虑与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综合。同时在选择和设计题目时,要突出反馈信息中经常出现的易错点、常错点和多错点,使学生的薄弱环节及知识的难点得到强化。当然还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系列性和难易的梯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层次、多种形式去应用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达到循序渐进、总结规律、巩固知识。

如果说精选试题是提高练习效果的首要环节,那么,总结讲评好试题则是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所以讲评时,务必要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典型性的错误进行精讲,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跌入“题海”的框架中。建议评讲时要达到六个到位:

1、对知识的记忆到位。讲评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达到有序的贮存,以便记忆。

2、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到位。讲清疑点和肓点,准确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做到触类旁通,使知识上一个新台阶。

3、对重点和难点突破到位。由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和对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在评讲时,对于重点内容,要精辟扼要地突破其核心,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双基,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对于难点内容,要化深为浅,由浅入深,抓住关键,依次设置阶梯,直到学生自己理解和解答为止。

4、对基本技能掌握到位。讲评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审题技巧,熟练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文5

1、调研工作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 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2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2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研信息化建设

14、加强学科主页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学科主页的内容。充分发挥OA网在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范文6

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都位于祖国的西部地区,其中有4个分布在边疆地带。与内地相比,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不畅,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提高缓慢。就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而言,除了和内地高校有共同性外,还存在着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因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

为了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发展,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0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5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6的子课题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6项目。以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为样本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影响高校电化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时参考。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工作从70年代末重新起步以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在80年代,多所高校购置了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建立了校内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编制了1000多部(集)电视教材,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高校电化教育工作徘徊不前,有的甚至成为学校可有可无的部门。为此,我们选取了9所不同性质、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院校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内蒙古高校电化教育工作现状

1.机构设置

在我们所调查的9所高校中,8所建立了固定的电教机构。其中属于处级建制的有5所、科级建制的3所,科级单位隶属于教务部门管理。电教机构名称为/教育技术中心0的1所、/电化教育中心0的4所、/电化教育科0的1所、/电教教研室0的1所、/远程教育中心0的1所。电教内部机构的设置因校而异,其中包含了网络管理职能的有3所院校。已建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校有3所。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1所、专科层次的2所。在3所院校中有2所采取系、中心合一体制,另一所院校专业和中心分别设立。

2.人员结构

(1)电教工作人员的一般结构

在9所高校中,电教工作人员共101名(实际104人。因其中有3人为非固定人员,不计算在实际工作人员总数内)。其中男性64人、女性37人;汉族68人、蒙古族29人、其他少数民族4人(达斡尔族1人、满族3人),汉族与少数民族工作人员比例基本为2:1。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35岁以下的43人,占总人数的42.6%;35岁至45岁的45人,占总人数的44.5%;45岁至55岁的13人,占总人数的12.9%,比例基本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几年内新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将会陆续充实到电教工作岗位上,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将会逐步形成稳定的梯形结构。从事电化教育工作的时间在5年以内的39人,占总人数的38.6%;5年至10年的14人,占总人数的13.9%;10年至15年的22人,占总人数的21.8%;15年至20年的16人,占总人数的15.8%;20年以上的10人,占总人数的9.9%。其中,新参加电化教育工作的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多为近几年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年纪轻,身体好,思维活跃,掌握专业知识,几年后必将会成为电化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9所高校电化教育工作人员的一般结构如表1所示。

(2)电教工作人员的智力结构

9所高校电教工作人员的学历大致如下:研究生毕业5人,占总人数的4.9%;本科毕业53人,占总人数的52.5%;专科毕业35人,占总人数的34.7%;高中、中专毕业8人,占总人数的7.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层次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小,而且集中在1所高校内。如果要使电化教育工作实现从单纯服务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化,研究生学历应至少占到总人数的20%以上。电教工作人员中毕业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者24人,占总人数的23.8%;计算机类专业2人,占总人数的1.95%;教育类专业3人,占总人数的2.95%;理科(主要为物理、电子技术等)35人,占总人数的34.7%;文科17人,占总人数的16.8%;其他20人,占总人数的19.8%。从上述所学专业可以看出,计算机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不利于电化教育工作今后的发展。另外,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毕业生亦应增加,以改善电教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在电教工作人员中,干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编制54人,占总人数的53.5%;教师编制36人,占总人数的35.6%;工人编制11人,占总人数的10.9%。为了适应高校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教师编制应逐步加大,相应减少行政和非专业人员比例。电教工作人员中已获得高级职称者10人,占总人数的9.9%;中级职称42人,占总人数的41.6%;初级职称36人,占总人数35.6%;其他13人,占总人数的12.9%,职称结构基本合理。9所高校电化教育工作人员的智力结构如表2所示。

3.设备、设施

在9所高校中,主要的电教设备还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最早的是70年代末装备的,最迟的是90年代中期购买的,基本属于业务级档次。有3所院校配备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但没有配备数字摄像机。设备配套不够齐全,数字化进程缓慢。语言实验室和普通计算机教室每所院校至少配备了一间,只是配置档次和数量不同。只有4所院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都属于示教类型结构。有3所院校建立了校园网。但就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只限于管理信息,还没有真正开展网络教学、网上备课和网上学习。

4.开展工作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开展电化教育工作较好的、一般的和基本未开展工作的院校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从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院校来看,多数仍旧处于单纯服务型,开展教学研究和自主开发的项目很少。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落后

在9所高校电教工作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仍停留在80年代水平,认为电化教育就是对教学媒体的运用。表现在工作中,仍然是/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0三部曲。现在,片子也不拍了,机子修不了也不修了,只剩下放带子和开门、锁门。由于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和相关措施的推动,无法深入教学和促进教学改革。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电教工作人员缺乏热情,处处被动;加上原有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当前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与开发、网络教学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使电化教育游离在教育信息化之外,造成了电化教育工作徘徊不前,地位岌岌可危。

2.机构重复设置,造成力量分散

在9所高校中,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机构有:电教中心、计算中心、网络中心、CAI中心等,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及各种资源的浪费,导致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

3.经费缺乏

各高校电教经费普遍紧缺。在9所高校中,年平均业务经费最高不到2万元,甚至有的学校连几千元也保证不了。因而造成设备维护不到位,更谈不上更新;软件无法购买,更无法开发;就连正常的教学服务工作也不能保证,使电教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4.文化背景差异

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因此,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媒体和课件的开发,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翻译或移植就可以解决的,它必须通过二次开发才能够完成。另外,还有技术上的困难。比如蒙古文是竖写的文字,在幻灯、投影教材以及录像教材中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计算机中进行信息处理则有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包括蒙古文在内的多文种同屏显示和传输,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民族教育现代化则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改进高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的对策

1.学习理论,提高认识

电教工作人员应充分理解/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相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的含义,对教育技术的本质、研究领域和范畴以及它的理论基础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理解/电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0这一论断,从而做好电教工作。同时,要提高各级领导和电教工作人员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0,/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和支持,教育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0

2.健全机构

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把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机构,如电教中心、计算中心、网络中心、CAI中心、多媒体中心等逐步统一起来,组成/教育技术中心0,负责全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的实施。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应是对于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准备、开发、利用、管理和对学习过程(当前主要是教学过程)的支持、促进以及技术保障等。为此,在教育技术中心内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

(1)学习资源部。负责有关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搜集、开发、利用、组织和管理。

(2)教学研究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负责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对教学过程给以支持、促进;负责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学校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支持。

(3)网络管理部。负责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维护和功能开发。

(4)教学服务部。负责全校实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场所的建设、管理、技术保障和设备维修等。

(5)办公室。对外做为中心的联络窗口,上传下达;对内协调各部门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6)有线电视台。已建立有线电视台的院校现阶段可以保留该部门,负责正常的采编、制作、播出等工作。随着网络的发展,有线电视可并入校园网而实现从模拟向数字化的转换。

3.建立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队伍

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工作的成败。要发展高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技术队伍。接收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新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是彻底改进、提高教育技术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对原有电教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必要措施。从历史上看,原有高校电教工作人员普遍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校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他们急需在教育技术理论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得到提高,以适应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教学改革也不可能深入进行。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重点应放在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使他们能够在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进行备课、讲课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建立一支有广大教师参加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技术队伍,是做好高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的保证。按照原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的精神,高校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编制以在校学生总数的5j至10j之间为宜。

4.增加经费投入

根据科学测算,一个部门要发挥最佳效益,硬件投资、软件投资和潜件(包括人员培训和管理)投资之比应为1B1B1。从被调查的9所高校来看,其比例大多数在1B0.2B0.1以下,与科学合理的投资比例相差甚远。高校应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对于硬件设备投资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划拨专款解决;对于软件和潜件建设投资应制定年度计划,按时划拨。原国家教委相关文件中曾明确规定,电化教育业务经费(不包括设备投资)年平均额度应达到学校总预算的5j至10j,是有远见的。

5.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任务除了和内地高校的共同点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发展民族教育的支持。当前,开发民族语言、文字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资源库,解决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材料网上传输的问题,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该列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另外,如何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支持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民族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应该列为重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