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传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范文1

近年来,阜阳市相继举办了艺术节、群众文化艺术周、阜南柳编艺术节、颍上管仲文化艺术节、太和书画艺术节、临泉首届全省民间杂技艺术节等节庆活动。阜阳剪纸、界首彩陶、颍上花鼓灯、阜南柳编、临泉毛笔等民间工艺品走向奥运、走向世博;颍泉生态园、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迪沟风景区等先后被评为4A级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颍州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之乡”、阜南县被命名为“中国柳编艺术之乡”、太和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书画艺术之乡”、临泉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杂技、马戏艺术之乡”等,地方节庆的不断开展,充分展示了阜阳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阜阳市着重培养和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阜南黄岗柳编、阜阳印刷产业园、阜南文教用品、阜阳工艺美术生产基地等将加快建设步伐;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建成一批展示阜阳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素质优良的文化艺术人才。阜阳大力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包括:阜阳国际工艺美术文化生产基地、阜阳大剧院、阜阳报业大厦、阜南柳编文化产业园、界首彩陶文化园、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阜阳印刷文化产业园、阜阳西湖动漫文化园、阜阳欧阳修街、中国管园。

由阜阳市委宣传部投资拍摄的电影《农民工》,被列为国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影片,在长春电影节荣获首届农村题材影片“金麦穗奖”及“最受观众喜爱的故事片奖”,长篇小说《农民工》已出版发行。“王家坝精神”不仅是阜阳的精神支柱,更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总理在视察后,把“王家坝精神”提升到一定理论高度,“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意义深远重大,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之源。

为了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岗柳编、阜阳剪纸、界首彩陶、太和书画、临泉杂技等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和推介,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形成规模。传承和创新阜阳地域文化,做好“中国书法名城”申报及“国字号”文化品牌建设。

文化传承范文2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传承就是指这两种财富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 。

2、文化传承,需要的是言传身教,脚踏实地,需要活鲜的思想和生命。

3、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社会历史到家庭传统,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在渐渐被现代的东西取代,学会传承,使这些东西不致消失,是整个社会和每个家庭的责任。

4、培育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社会的文化价值共识,这是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文化传承范文3

一、民间文化处于濒危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间文化世代相传,不断发展。民间文化是祖国文化桂冠上的明珠,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目前,民间文化师承断代严重,民间文化处于失传的边缘。文化部负责人在谈到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目前的生态环境时,指出了令人担忧的现状:一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缺乏民族自觉,全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二是文化生态环境恶化,大批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正在遭到破坏;三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状况极为严重,甚至已经威胁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四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记忆面临灭绝。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民间文化处于最濒危的现状有两种,一种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另一种是传承人的问题。而传承人濒危现象又在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明显,极需关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我感到,眼下的中国,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民族文化在灭亡。”湖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倡导者张劲松说:“我是眼睁睁看着许多民间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自然消亡。一个老艺人的故去之日,或许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失传之时。”

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特殊作用

民间文化传承人在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启动仪式上介绍说,当代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是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他们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精华。他们有的是民歌手,有的是故事能手,有的是民间画师,有的是民间乐手,有的是民间舞者,但他们大都年事已高,技艺近乎失传,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现象十分突出,保护并传承其杰出技艺迫在眉睫。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统技艺面临灭绝的情况下,能否将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技艺留住,关系到民间文化的存亡。

三、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的必要性

调查寻找民间文化传承人,并为其建档,对抢救保护传承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必要性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需要。民间文化传承人是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他们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精华。基于民间文化濒危的现状,为抢救保护民间文化,2003年国家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计划用17年的时间,到202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其工程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全面反映民族民间文化基本面貌的档案数据库;二是建立比较完善的民间艺人传承保护机制。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档,正是为了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而采取的新举措,是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

2.存活民间文化的关键所在。民间文化的存活和传承,一是靠传承人一代一代向下传承。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缺失的现象很严峻。二是靠民间传承人档案向下传承。如古代的《武功秘笈》就属于传承人档案。对于没有新的传承人,老的传承人即将离世的民间文化,其传承只有靠传承人档案向下传承。否则,该项民间文化就会因无传承人而灭绝。因此,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使民间文化长久传承下去,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抢救保护民间文化的关键所在,是一项紧迫而且意义重大的工作。

文化传承范文4

可能从荷马的描述中能感受到这种惊世骇俗的美:那天元老院正在争吵“该不该为一个女人打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有白胡子老头就建议“把她扔到爱琴海算了”,此时―――海伦小姐披一袭长纱从议事堂款款走过,下午的阳光打在她的脸庞上,疑为天人!白胡子、黑胡子、褐胡子老头们惊得口水都流下来了,对大王说:“值得打!值得打!”

一个女人在午后阳光下慵懒的一笑就杀死了数万人,杀死了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喀琉斯、杀死了墨涅拉俄斯,这是红颜祸水吗?这就是倾国倾城吗?

传说海伦的父亲只不过是一个流浪商人,他把女儿卖给一个王,这个王又把海伦卖给另一个王,当时希腊城邦天天打架,所以海伦就在一个王到另一王手中辗转,像美丽的弹子球。最后是孔武有力的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

女人是希腊文明的一个基石,没有女人就没有希腊神话,甚至没有希腊,那一对对洁白翅膀,那一次次男恩女怨构成希腊文明衍变的过程。所以到希腊要看女人,看这些女人们怎样推动欧洲文明史的开端。

但身处实地的希腊女人在某一方面成为世界的讹传,由于对辉煌炫目、优雅沉静的文明的崇拜,特别由于对古希腊人体雕塑的敬服,很多人们认为希腊女人具有举世瞩目的美貌―――但欧洲谚语称:希腊女人如山,法国男人如水。证明这个山地国家的女人并不都像传说中维纳斯、雅典娜、阿芙洛狄忒那样。

走在协和广场、宪法广场这样的闹市区,身边的希腊女人孔武有力地走来走去,她们大多弓腿宽肩,这是因为山地环境的原因,我想也是因为祖先骁勇善战的遗传基因。很少能如在巴黎香榭丽舍或者意大利米兰那样看到化妆精巧、妙曼可人的形态。

文化传承范文5

1.聚焦学科,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解读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本质;二是学习北京市语文学科改进意见,明确实施方向。

2.聚焦标准,做到两个落实

首先,以教材为依托,落实教材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教材内的“综合性学习”编排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落实学科10%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从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入手。

其次,遵循规律,落实传承民族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按照学段、年级合理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针对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活动。低年级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识字,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为中高年级的习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还有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是从单元的主题入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主题探究的方式,使课内外知识得到整合。例如,四年级开展的“民族风情游”活动就是以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内容、单元习作的整合为拓展依据,以《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引入各民族特色。通过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及语言等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进而探究如何尊重各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说、去写、去做。事实证明,将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聚焦校情,形成两种设计模式

芳草地的民族校区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传承各民族的文化。所以,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会尽可能地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围绕芳草课程六大主题,依据校区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了两种设计模式:

文化传承范文6

关键词:文化自觉;武术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分项目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正处于社会和文化转型的艰难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使文化自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成为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大大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的武术文化需要传承,唯有传承才能不断延续与发展。笔者基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下,对当代武术文化传承提出一些拙见,希冀同行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

1文化自觉及其武术文化概念的阐释

众所周知,文化自觉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先生提出来的。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2]关于武术文化的定义,国内众多的武术专家和学者各执一词。肖红征认为:“武术文化就是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所折射出来的人体文化。武术动作是文化的载体,武术动作内涵的文化形态,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文艺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的影响。”[3]秦志明指出:“所谓武术文化,是以武术具体的动作形态为载体,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形态;是指以武术竞赛为轴心内容的体育行为,竞技行为,裁判行为,观赏行为,经济行为,广告行为等各种行为的总和。”[4]著名的武术专家学者韩雪教授则认为:“武术文化应该是通过武术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文化的‘综合体’。”[5]

2影响当前武术文化传承的因素分析

2.1政府因素

政府有关部门对武术及其武术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是影响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以武术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群体活动,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国民体质,促进国民健康不失为传承武术文化的最佳路径。据笔者了解,目前,众多的地市社区体育设施相当陈旧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广大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政府部门对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地位认知程度不够,尚未意识到武术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所起的重要作用。

2.2社会因素

现如今是市场经济社会,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当代人最直接的现实,这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推崇,其武术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生活环境的变化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不再过多追求武术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从而使武术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艰难的困境。随着西方体育思想的不断冲击,传统的武术文化一度受到威胁,“表演武术”、“竞技武术”等成为当前武术发展的主流,其传统武术文化中的“身心兼备”、“天人合一”、“武德文化”等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武术表演商业赛事。古老的武术赛事已然无人问津。

2.3学校因素

学校是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圣地,各级学校均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战略基地。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武术专业教学,高薪引进武术专业人才从事武术教学和研究,但高校武术教学多为竞技武术教学,传统的武术教学少之又少;中小学尽管开设武术课程,但也是竞技武术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大力引进,对武术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4自身因素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田径、三大球等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求中庸和谐之道,武术文化蕴含了这一深刻哲理,缺乏一定的对抗性。西方的体育运动项目充满了一定的暴力色彩,符合现代人的观赏心理需求。因此,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西方体育文化与传统的东方体育文化相比要略胜一筹,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不免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继而影响其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3文化自觉与武术文化传承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遗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以及各种环境的威胁,正面临逐步消亡的危险。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这种危险,其武术文化也不例外。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消失将是极大的损失,作为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武术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对武术文化传承进行文化自觉式的研究,是促进武术文化走上文化自觉道路的助力,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继承的重要实践。

4文化自觉视角下武术文化传承的路径

武术文化的传承是近些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也一直是国内众多专家和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方向、视角和层面对武术文化传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很多意见。笔者根据多年的习武和教学经验,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基于文化自觉这一视角下提出一些促进武术文化传承的路径,旨在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良性传承。

4.1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引导,高度重视武术文化传承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升级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管办分离,推动体育运动项目及其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各级体育部门要提高对武术文化建设与传承的认知,积极引导,出台一系列促进武术文化传承的措施,建立武术文化传承机制,不断推动全国各地武术文化的传承。

4.2以赛促传,秉承传统,积极传承武术文化

赛事既是推动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体育项目文化传承的得力措施。武术文化要想得到有效传承必须借助武术赛事这一平台。通过举办武术赛事宣传与推广武术文化,尤其是传统武术赛事的举办,对于传统武术文化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武术流派众多,其拳法也高达数百种,定期举办武术交流大会,百家拳法相互切磋交流,彼此共同提高,这对于繁荣和传承武术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3武术进校园,积极推广段位制,提升校园武术文化内涵

校园是推广体育运动的理想场所,也是培育体育文化的最佳场所。积极纳武术进行校园,在体育课程中大力推广武术运动,这对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是有益的。“武术段位制是1997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长期从事武术工作和参加武术锻炼的人员在专业技术职称、运动员等级以外的全面衡量他们在武德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统一标准。”[6]在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加了解传统的武术文化,充分了解武术运动的锻炼价值,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积极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4.4整合资源,发展武术产业,开发武术文化旅游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术之乡比比皆是,各有千秋,应充分整合各地武术资源,大力发展武术产业。近年来体育旅游已然成为体育产业的重中之重,发展武术文化旅游,诸如登封可发展少林武术文化旅游、开封可以开展宋朝武术文化旅游等等。

4.5丰富武术文化理论研究,提供武术文化传承理论载体

“武术文化要长远发展,必须走科学化、现代化之路,必须以科学研究作为后盾。”[7]武术文化要传承与发展,必须加强科学研究,为武术文化传承提供理论载体。高校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学科齐全,利用进行武术文化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研究,进而丰富武术文化传承的理论成果。

5小结

武术传承的文化自觉,任重而道远。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和传统文化日渐消亡的今天,如果有效传承武术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和推广武术段位制,丰富武术文化传承理论研究成果是眼下推动武术文化传承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宗桂.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61-165.

[2].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3]肖红征.武术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3):13-14.

[4]秦志明,张峰岩,臧威.论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6(2):24-25.

[5]韩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6]刁振东,于德义.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82-83.

上一篇生态景观

下一篇档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