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范例6篇

化学专业

化学专业范文1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2.化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2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1年出版的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自2001年起的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当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新课程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化学教育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广大化学教师而言具有明显的挑战性。

2.3我国化学教学硬件资源匮乏,化学教师学历参差不起、起点低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科,其任务是分析物质的机构,研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利用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化学教学与研究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支持。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化学实验药品药剂等这些最基本的化学教学研究的“生存资料”,很多中学很难完全保证。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验,实践的机会完全没有了;化学教师通过实验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的可能也没有了。至于化学教学的其他辅助工具,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许多的学校根本没有,甚至于许多化学教师不知晓,更不能应用这些工具。这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化学教师应当具备过硬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相关联的知识。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学历基础,同时化学教师要受过全面的教师教育,掌握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然而,很多中学化学教师的队伍中,在学历上,有中专的、大专的、大学本科的,有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有的根本没有受过任何的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起点低。有很多的化学教师甚至是转行过来教化学的,这其中有的以前是教数学的、教语文的,有的甚至以前不是教书的!在这里,我们的教育专门机构的管理体系松散,管理漏洞多,监管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为许多的非化学教育人员进入化学教师的队伍提供了可能。

2.4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式落后

我国当前的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阶段。许多的化学教师总以为一切只是为了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了就意味着化学教学的成功,化学教育的主管机构也就依照这样的教学评价标准给了这样的教学结果以高分!这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严重缪解,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另外,化学教师资源的配置严重匮乏。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的中学以为“化学是副课,要为语数外让道”,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一个化学教师往往带三四个班级,甚至是五六个班级,化学教师也“顺其自然”地把化学当成“副课”了。在教学方式上,只注重理论讲授而不重视实验教学;只注重知识识记而忽视应用知识能力;重视教而忽视学;重知识掌握而忽视道德情感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化学教学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做题讲题、再做题再讲题的阶段,实施题海战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以讲授灌输为主,在黑板上画出实验草图,一个劲地讲,根本不进行动手实验教学!

2.5化学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够

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化学教学是教与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过程。许多的化学教师头脑中似乎没有了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化学前沿知识、化学边缘知识不甚了解,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自觉继续学习的压力。对于化学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化学教师还是一片空白,只在意“教”,而“忘记”了教学研究,这是提升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所忌讳的。在这里,教育专门机构在对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存在政策衔接不够,措施不到位。

3.面向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专业化应如何发展

广大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教师素质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新课程为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也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个机遇,从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提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

3.1在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良好的教师观念始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应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上彻底祛除应试教育的各种不良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它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喜爱,对新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清楚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化学教师面对迎面扑来的新课程浪潮,不退却,充满改革的热情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化学教师要做到“教育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习化学,让化学学科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自然学科的优势,对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实践能力、道德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化学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化学科学研究、化学教学研究等,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着、反思者。

3.2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学历层次

专业素养是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化学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加之信息技术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积极钻研,努力从高的观点、用新的方法去解释中学化学问题,身体力行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成为化学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的“专家教师”。化学教师必须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所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并对化学前沿知识和化学边缘科学知识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化学教师还应当掌握教学和化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化学教师必备的化学叫学技能。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必须接受过必要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专门教育,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的、合格的学历标准。

3.3化学教学技能与策略

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一般教学知识、教法知识,充分了解学生及其特点,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及学习风格等,充分熟悉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与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实施学法指导、探究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问题、为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和为学生检验化学知识以提供化学事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做到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探究化、绿色化、现代化、人性化。

必须在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之上,,淡化教师主体化,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化,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努力提高驾驭现代化学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努力改善化学教学策略,实现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教学策略,关注差异性,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

3.4注重从道德、习惯层面进行教学;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做到终身学习,主动探究

科学素养是新课程事实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科学的追求,对化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化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化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理解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要积极提升自觉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到教与学并重,积极地参与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经验,构建新模式。

3.5把握新课程本质,加强同行交流

要在专家引领过程中更直接地把握新课程的本质。专家引领主要指教师与专家共同研讨新课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在专家启发下将自己的感受或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继而形成观念。但是,化学新课程涉及的问题很多,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涌现的,具有“动态”的特征,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专业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再生”能力。同行交流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教师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华学课程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至今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彼此互相支持,能少走弯路,有助于教师共同成长。同行交流伴随着教师的自我反思,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3.6构建良好的管理体制,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有力保证。“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合格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化学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机制。首先,应该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把好化学教师专业化的第一关,保证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化、正规化。其次,努力改善化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机制,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不断改善化学教师的专业教育,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从而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强调化学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以至终身教育,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再次,对于化学教育的硬件配置,要尽可能绝对保证,要保持化学教师师资的平衡,促进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另外,调整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五个方面: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化学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化学教育技能、化学教育实践。

学校应加强化学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化学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高质量的化学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化学学科的专家,而且是化学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对化学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

化学专业范文2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各专业中,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毕业生适宜到材料相关的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就业前景分析据统计,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上海。

毕业生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

(来源:文章屋网 )

化学专业范文3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遵循“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减少理论分析,体现有机化学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可以说“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生命”。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药物结构与药效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进行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检测、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1.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有机化学是整体性、联系性非常强的学科。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知识内容讲解要慢、细、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便后面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中心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有机化学的基础,深刻理解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特征包括物理的和化学性质。有机化学课程中不同官能团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说烯烃与氯化氢加成反应是卤代烃的制备反应,有意穿插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整体感。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职医学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医学课程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不重视有机化学的学习,在开课的第一天就要向学生讲明有机化学的重要性,首先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大的化工厂,每时每刻有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在发生,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的科学,所以要学习有机化学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次另外要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习有机化学,如双酚A、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保鲜膜等,让学生感觉有机化学并不是纸上谈兵,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另外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有机化学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联系。如讲解羧酸的成脂、成盐、成酰胺反应时,可以补充有机药物化学修饰的内容,如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药青霉素G,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药物,如果在皮下注射时,一方面不易吸收,另一方面会疼痛难忍。将其修饰成盐后,注射时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而且有利于药物吸收。最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很难在64个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整合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非常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选择性的精炼教学内容,适当压缩高中已学过的内容,将重点放在新接触的反应类型上,同时将可以将有机化学的前沿动态融入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有机化学的活力和生机。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几种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感觉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3.1迁移教学法迁移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一方面对有机化学留下整体感,另一方面对于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和学习后面新的知识。比如可以将不饱和烃所学诱导效应内容迁移至卤代烃,由于卤素的电负性较碳元素比较大,所以碳卤键容易断开,并且卤素带负电,碳带正点。同理可以迁移到醇类、醛酮类和羧酸类等。3.2对比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对新旧知识内容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及相互联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另外还可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的知识,避免知识的混淆,加强记忆。例如可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在通式、结构、命名、性质方面列表对比,另外在学习环烷烃时与烷烃进行对比,醛酮的加成与烯烃的加成进行比等等。3.3演示教学法演示法是一种以直观感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分子模型进行演示可以形象地表示化合物的结构和价键特征,为学生展示从微观的宏观、从平面到立体的直观印象,便于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讲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时,可以用粉笔模拟结构的微观形态及价键特征,烷烃的空间构象用粉笔拼接分子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和构型异构体的理解。3.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分散知识的归纳整理,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快速抓住重点内容,掌握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避免死记硬背。教学过程中每类物质都要按照通式、结构、命名、性质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专题总结,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另外还可以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为主线归纳总结。3.5练习法有机化学知识繁多、复杂,只有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为了加快学生对知识掌握每章必需附带一定的练习题。

参考文献:

[1]刘玉梅,黎江,廖珍.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海峡药学,2015(05)257-258.

[2]谷小珂,邱净英.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卫生职业教育,201432卷14期,52-52.

[3]朱晓彤,张荣丽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之孔见,卫生职业教育,2014,32卷03期44-45

[4]朱志博.提高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初探.基础医学教育,2014年03期169-171.

[5]田树革,孙芸,马红梅.多种教学方法中药化学课程中应用.新疆中医学,2014年32卷06期,53-55.

[6]梁俊,邓健,罗虹等,医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础医学教育,2014年16卷06期,437-439.

化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化学 选修课 教学探讨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化学主要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环境污染机理及其控制的学科,主要研究水、大气、土壤和生物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来源、反应、迁移、效应和归宿,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影响的科学。环境化学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主要侧重研究我们周围环境问题中的化学机理,比如化学反应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及迁移路径等。化学专业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环境中热点问题及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化学专业开设环境化学专业选修课十分有必要,同时也为我们培养环境方面专业人才提供保障。本文从《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三方面进行讨论,试图探索化学专业《环境化学》选修课程的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环境化学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可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和了解由化学物质(主要是污染物)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及规律。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主要为各级中小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环境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化学老师。因此在化学专业开设《环境化学》选修课程,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降解等规律,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具有较高环境素养的师资,对我国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有直接影响,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选教材要求不同。为满足化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我们选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王凯雄主编的《环境化学》作为教材。该书主要以化学原理为主线,简述阐明环境化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与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侧重化学反应相关机理,比较适合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全书内容按环境圈层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生物环境化学。其中,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和土壤环境化学是我们讲授的重点部分,讲授内容需要结合化学专业特点,重点讨论这些环境问题中的化学机理,例如,在水环境化学中,碳酸盐系统酸碱化学平衡计算、重金属的溶解、迁移转化过程,水体中氮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转化等均涉及到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知识;在大气环境化学中,关于大气光化学自由基反应、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光化学烟雾产生机理等均涉及到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在化学专业开设环境化学专业选修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及其反应过程,而且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化学反应过程为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找出治理方案。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环境化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很强,所授内容不但涉及化学、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涉及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新颖性[3][4]。因此在环境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或探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例如,在讲解酸雨的形成机理时,应该详细讲述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化工厂烟气、燃煤、汽车尾气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并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土壤酸化,建筑物损害,森林毁坏等现象都是由于酸雨造成的,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能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讲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时,应该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超标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质下降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中氮磷超标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以通过控制污染源排放,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等方法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采用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如何解决的教学模式层层推进,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环境素质。

总之,在《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专业和师范学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和环保意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环境化学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培养了具备较高环境素养的师资力量。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凯熊.环境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化学专业范文5

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者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引领者,要想促进学生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模式,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具有职业化与专业化培育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转变以往管理模式,增强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进而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

一、高校学生管理职业化与专业化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知识体系不足

高校的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生管理工作者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指引者,是促进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引领者。要推动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进而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然而,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来看,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综合素养不高。

(二)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

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考试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的重视度超出了工作成效,促使一些教育机构为了迎合社会认可、家长认可,淡化了教育的初衷。在此背景下,即使部分教师想要改变这样的教育模式,但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无能为力。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想要,影响到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

二、高校学生管理职业化与专业化策略

(一)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专业性

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是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关键。首先,明确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定位首先应明确学生管理工作者职责定位,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引。转变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观念,坚持育人教育理念,发挥育人教育作用,进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其次,明确专业基础。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应以自身能力为导向,参与到各种培训工作中,增强自身专业化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这就需要高校应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者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改革需要,开展适合的培训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进而更好的为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最后,提升专业能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专项课题,增强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者融入到其中,一同进行科研活动,引领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价值引领、思想教育等课题研究,使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研究中构建良好关系,相互取长补短,进而实现双赢。同时,融入到可以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规范性

在构建学生管理工作者团队中,要从培育、发展、选聘、管理等环节入手,进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团队的规范性。首先,健全培育机制。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构建培育机制,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者发展。在培育中,构建多层次的专题,通过职业能力大赛、培训访学等形式,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机遇,进而促进其更好的管理学生。其次,健全发展机制。在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者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中,应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激励,丰富学生管理工作者精神与物质需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热情。再次,健全选聘机制。构建选聘机制,聘请专业化人才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者团队中,构建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团队。最后,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管理工作者考核机制,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进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三)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社会认可度

在管理观念上应转变落后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在管理中,改变硬性管理模式,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以柔性管理模式深入学生内心,以硬性管理模式,让学生意识到制度的威严性,使学生不仅敬畏学生管理工作者,而且认同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管理工作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引领者,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长时间的人,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够发挥自身根本性教育意义,更好的引领学生、教育学生,进而促进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加强宣传力度,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管理工作者走进大众的视线中,增强社会认可度。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变革是有必要的,应将学生管理工作转向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模式,这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管理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以专业化、职业化为自身发展导向,促进学生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进程,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化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课程教材改革投入

近年来,我院在“一体化”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把“汽车维修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试点,力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操作性技能教学为主线,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探求优质高效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来谈谈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修订课程体系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总体目标及我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工作。他们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主要分为四个大方向:维修、检测、营销、应用。我们针对这些专业方向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走访与调研,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对汽车技术能力的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各方向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如在制定汽车维修教学计划时,我们就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拓展模块”。在“专业知识模块”中,又分为“构造模块”、“检测模块”、“维修模块”等。在维修模块中,把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课程融合起来。每一模块的目标及要求都很鲜明,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模块化的一体化教学。

二、编写一体化教材

改革教材是课程改革核心的环节。改革后的教材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在使用上同步,教学内容应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因此,我院组织了相关教师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一体化教材。实施中我们把相关联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整合起来,删减冗余部分,通过课程内容间的相互渗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增加一些企业应用范例以及实践教学与实训内容,从而成为适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综合型教材。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不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者,还是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专业一体化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纯粹意义上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都不能满足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所以,专业教师要积极探索,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外,还要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汽车维修班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每周六节课,全部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在上课时,我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的直观效果,时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采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学生演示、课堂讨论、分组作业、多样化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应用“典型任务”及“综合任务”模式,使理论知识更好的向实践应用转化,并结合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学生每节课的作品展示进行归纳总结。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体化教学中很好地实现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四、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校非常注重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尤其是注重对专业教师知识的更新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先后组织二十多位汽车专业课教师到省内外学习,其中一位汽车专业教师参加了德国进修班的学习。“双师型”教师已经占任课教师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的专业教师还受聘于汽车维修企业,为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为汽车专业的四个方向均创建了一体化教室,为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反思

“一体化”教学进一步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就我院调查显示:应用了一体化教学的班级比其他班级在学习氛围、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进步。由于一体化教学必须具有一支素质精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最好的办法是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即理论知识方面达到讲师水平,实习操作达到中、高级水平,这样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自从一体化教学方式实践以来,我院的汽车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学院教学风气明显好转,教学质量显著改善,学生的专业素质逐步提高。这无疑对学院的发展起来了良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高职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校本教材的开发水平行限,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也有它特定的适用性,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通识教育

下一篇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