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反思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针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基于专业特色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等4个方面对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药学专业;高职高专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组成员在探索优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存在课程设置理念未及时更新,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评价不够完善,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探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总结过去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理念未及时更新

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在仔细分析现状和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理念时[1],发现很多课程结构仍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主线的特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特征不突出。我系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仍在沿用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模式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岗位和操作能力,因此学生误认为基础课程专业实用性不强,参与度低。此外,实验内容的选取与专业实际有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对能体现职业素质的课程缺乏总体设计,出现了虽努力探索但教学质量提高并不明显的情况。

1.2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高专的生源多样化。一些偏理科的专业需要文理兼招,部分专业需要通过单招来补充生源的不足,生源基础参差不齐。据调查,我校2014—2018级药学专业的学生文理比为6∶4,2018级药学生单招比例高达40%,这为以理科思维为主的分析化学教学带来更多挑战。虽然教学中注意到了学生差异,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教学手段不够灵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难以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3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考核,考查学生的上课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考核,考查学生的操作表现及实验技能考试;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日常考查、操作技能考核及理论考核多方面评价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对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查相对缺乏。此外,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来多维度评价教学。

1.4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教学中开发了很多数字资源,如教学视频、题库等,给学生提供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还推荐了很多优秀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以期对传统课堂进行有力补充。但实际上,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其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大多篇幅较长,达不到短而精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多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由于版权的原因仅供浏览,教师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同时,目前很多精品课程网站倾向于课程展示、专家评审,比较适合教师的教学,缺乏从学生角度进行设计,学生关注度较低。

2教学改革探索

深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以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分析化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2.1基于专业特色设置课程

了解职业需求。药学专业带头人每年均会组队调研湖南省各医药单位,了解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结果表明,高职药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主要有药品生产、检验、调剂、质管等,这些岗位的负责人都提到了“合格药品的质量控制”这一关键词,而药品的质量控制需要用到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化学就是以物质的定量分析为重点,主要讲解目前常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规范操作和正确的数据处理。因此,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可以与职业密切结合。了解教育厅要求。每年湖南省教育厅会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抽查,抽查结果与学校申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相结合,因而职业院校普遍非常重视以专业技能抽查为契机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2]。在药学专业技能抽查的基础技能模块中,分析化学的项目占比达70%,可见分析化学基础技能对于专业综合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找准课程定位。例如,阿司匹林片,解热镇痛类药,主要成分为乙酰水杨酸。在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中学习乙酰水杨酸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在分析化学中侧重学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化学中学习药物的基本性质与构效关系,在药物分析中学习药物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在药品仪器分析实用技术课程中学习药品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化学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分析工作打下扎实的实验基础,可将以基础知识和职业意识形成的化学基础课与以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紧密联系[3]。基于职业需求和教育厅要求,找准课程定位后将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的专业技能罗列出来并量化成岗位的技能指标点。牢牢把握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对分析化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与指标点一一对应(见表1)。此外,探索该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完善。其一,每年会聘请来自制药企业的专家作为分析化学的兼职教师,促进生产实际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其二,每年会聘请社会药房、医药公司、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探讨专业设置。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契机,听取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课程体系的意见,促进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紧密融合;其三,授课教师每年通过假期企业进修、检查学生实习、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了解分析化学领域的新动态,并反馈于平时的教学中,促进职业发展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通过更新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切合职教理念与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更新的基础上,及时将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例如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整合。合格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是《中国药典》,教学中选取了《中国药典》中罗列的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化学分析法和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仪器分析法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配套内容,是执业药师考试的必备基础内容。充分体现教考与课证相融的理念[4],将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常考点如“误差分析”作为重点训练内容。此外,弱化了部分深奥难懂的内容,比如分析试样采集及常用分离富集方法,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以及目前比较复杂的分析技术,如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谱联用分析法等。在梳理好教学内容后,以任务驱动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构建了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框架。

2.2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实验教学具有专业针对性。首先,将技能抽查的项目和要求全部融入实验教学中。例如,在分析化学教材中没有“钙盐、铁盐、硫酸盐和酒石酸盐的鉴别”这一实验项目,但技能抽查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的离子鉴别要求,条理清楚地鉴别钙盐、铁盐、硫酸盐和酒石酸盐,并根据明显现象提交鉴别报告。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增设了该项目,并对离子的一般鉴别过程及鉴别报告的书写进行了训练。其次,实验教学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例如,分析化学基础技能是中、高级药物检验工考试大纲中明确的职业功能之一,在实验教学中聚焦职业技能考试中必考的“减量法称取基准物质”“滴定液的标定”等基础技能,将其作为重点反复训练,严格按照考证的技能操作要求学生,通过多次重复摸透重点,并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学、技能强化的目的。同时,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例如,将实验项目推陈出新,如学生在完成了实验“维生素C药片的含量测定”这一项目的基础上,让其测定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或者各种饮料中维生素C的量,在实验内容紧扣专业实际的同时,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兴趣;尝试开设选做性实验项目“盐酸滴定液的标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文献自选实验方法。一组学生提出可以采用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通过多次称量法来标定,二组学生提出可以采用碳酸钠通过多次移取法来标定,三组学生提出可以采用基准物质硼砂通过多次称量法来标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后,将各小组得到的结果与药典标准比较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误差分析。课后,我们在学习通上发起了关于本次实验教学效果的投票,针对教学设计过程、教师课堂把控、操作积极性等3个指标,学生可以在1-5星之间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教学设计过程和操作积极性的5星好评率均达到了90%以上,甚至还有学生把拍摄的实验视频和图片主动上传,说明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课堂中;教师课堂把控的5星好评率为82%,这种相对自由的实验课堂对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较高,说明教师在设选做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学形式针对学生特点。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大一学生,文科生和单招生偏多,理科基础薄弱,教学手段可以灵活多样,以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开展翻转课堂。如学生在学习了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后,学生初步具备了滴定分析的理论基础,可将配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中钙的含量这一内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运用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例如,成立药学知识交流协会学生社团,在此社团活动中开设有专业故事会,可介绍专业知识的学科史内容,如学习“配位滴定法”时,在故事会上讲述配合物的发现过程。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了“填鸭式”的灌输,促进知识的活学;或者引入相关知识的前沿动态,如介绍配合物在药学的应用及发展等,激发学生对化学与专业的探索兴趣,促进知识的广学[5]。同时,丰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可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口诀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6]。如在讲解准确度与精密度这一抽象的概念时,可以军训打靶这一案例进行教学。首先给出3位学生的打靶结果并给予评价。通过案例,利用图形启发思维,将准确度与精密度这一难懂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直观理解2者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时,学生普遍反映规则繁多,难以记忆。“四舍六入五留双”这一口诀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开展课程思政。在对我校2014-2018级新生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差生”本着自暴自弃或者高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跟不上进度,有听之任之的悲观学习心理。再加上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以后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觉得前途迷茫。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分析化学课程也可以是育人课。对这些“差生”,可以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辅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他们的成才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职业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大众对他们的需求性,激发学生在本专业创造人生成就的热情。如在讲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及任务时,以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为例,说明利用定量分析技术测定某些成分含量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应用之一,更是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保障。同时,灌输学生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强调药学生应当培养高度的质量安全意识。医药工作者的教育离不开知识和技能培养,更离不开人文理念的传播和道德品格的养成[7]。将德育融于专业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润物细无声地促进精神成人。

2.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综合化。学生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见表3),同时还将职业素质纳入考核范围。例如,滴定操作是专业技能抽查中的常考点,在实验考核“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标定”项目时就可以将技能抽查规范与职业素质要求有机融入,在考核内容中提出了职业素养、操作规范和技能点等3个方面的量化指标(见表4)。在职业素养中结合岗位需求提出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在操作规范中提出了实验习惯与职业态度等的要求,在技能点中着重考查实验者的操作细节,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为了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人为干扰或监控力度不足的现象,引进了高校综合教学质量测评系统。不仅学生评教,教师还能评学,该分数也纳入年末班级的评奖评优中,以引起学生重视。同时,在该系统中设有教师与所教班级的交流平台,方便随时反馈教学相关信息。对教师的评价多样化。构建督导抽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的三级评价体系(见表5)。通过三级评价,多方面反映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此外,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还专门制定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其中提出了科学严谨的教学综合评价措施,从制度上也对教师提出了具体量化的要求。为了了解在教学评价模式改革上的成效,在2018年度的师生互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有98%的学生认同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认为多维度的成绩评定能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92%的学生为职业素养及操作规范纳入实验考核点赞;而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客观的学生评价与公正的教师评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教学更高效。同时,我校建有往届毕业生追踪制度,了解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建议。通过收集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可度、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情况的切合度等评价信息来反馈教学[8]。多力齐发保障教师的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执行度与公信度。

2.4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引入学习通。学校开通了超星学习通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兼具签到、抢答等基本功能和直播、弹幕互动等特色功能,师生通过该平台进行教与学,有助于良好的课堂互动。同时,学生可利用该移动在线教学平台中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该平台还可生成包括学生课堂表现、教学视频浏览记录等活动的课堂教学报告,有助于教师进行数据分析并做及时调整[9]。在学习通中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经统筹,将课程资源库量化的建设任务分派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课程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分层次进行审核,并建立了相应的督查和管理制度。经过层层把关,目前学习通中的教学资源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为了增加数字资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如让学生参与制作实验教学视频“容量瓶的使用”并上传至学习通,再让全年级学生投票评比出效果最好的视频并予以加分鼓励。同时,着手建立分析化学的微课资源库,丰富教学形式[10]。通过调研我校2016—2018级新生的学习通使用情况,80%的学生给予了“好玩又好学”的正面反馈。针对2017—2018级药学生“配位滴定”微课学习效果的调查中,95%的学生表示在传统授课中加入微课学习,可以很好地加深学习印象。在学习通中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双向反馈,学校制度有力保障,有效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基于专业特色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等4个方面的探索,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职药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必须指出的是,课程改革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推进优质教学建设一直在路上。

作者:陈晓姣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