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例6篇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1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早产儿; 医院感染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HUANG Yin-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074-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146 prema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72) and the control group(n=7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plan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3%,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27%)(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remature infant; Nosocomi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o.1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4.020

院雀腥臼侵富颊咴谧浩诩湓谠耗诨竦玫母腥荆以及在医院获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出现症状的感染[1]。早产儿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环境器具或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等原因发生院内感染[2-3]。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干预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产生伤害的风险[4]。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护护理风险所在、掌握其规律、提高防范意识以及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5-6]。故本院实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56例,排除患有先天重大疾病及病危患儿,按照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平均胎龄(34.58±1.36)周,平均体重(2078.01±36.47)g;对照组共74例,其中男31例,女43例,平均胎龄(35.31±0.63)周,平均体重(2053.58±41.98)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生产方式、Apgar评分、喂养及入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对新生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2)早产儿保暖:早产儿室内温度保证在25 ℃左右,相对温度为55%~65%,体温较低的早产儿给以恒温箱保暖,每2个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3)喂养:尽早喂养,尽量母乳喂养,不能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差的早产儿可收集母乳,再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喂养量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等实际情况而定;(4)呼吸管理:密切检测早产儿呼吸、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根据实际数据确定用氧浓度和用氧方式;(5)其他,如并发症观察等[7-9]。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1.2.2.1 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新生儿科中成立早产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在对以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和早产儿院内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事件时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做法,根据相关条例,以及分析得到的结果[10],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频率,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自我思考能力[11]。

1.2.2.2 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 结合新生儿科平时的护理工作需要,定期组织新生儿护士进行学习,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做法,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对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途径发表建议,深度地自我剖析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强化护理自我思考能力,已经增强护士在护理早产儿的责任心[12-13]。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如进入早产儿室前进行个人清洁、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护具、身体如有不适申请调换岗位等。

1.2.2.3 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 在早产儿的治疗和早期护理时,由护士填写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其中包括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护士写上自己的观察以及建议,交予医生进行讨论补充修正,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注意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中的注意项,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每3天更新一次,由值班护士填写[14]。

1.2.2.4 积极与早产儿家属沟通 家属探视也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5]。家属大多心急想要见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尽早地接触,但这也加大了早产儿感染细菌的风险。护士应积极尽早地与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早产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而易感染的原因,感染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增加治疗的风险,既要体谅家属焦虑的心情,也要尽量做到减少探视。家属探视时,应让家属进行清洁消毒,并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

1.2.2.5 应用PDCA循环改进护理风险管理 每周开展一次护理质量检测评估,并遵循PDCA循环对早产儿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发现问题并总结原因,纠正问题并列入到护理实际执行中[16]。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标准[17],对早产儿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评定。

1.3.2 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产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用呛奶、误吸、皮肤损伤、非计划性拔管、药物外渗等。

1.3.3 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 设计相关满意度调查问卷,每卷共设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50~6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48,P

2.2 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4,P

2.3 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为84.72%,高于对照组的6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73,P

3 讨论

早产儿是一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特殊群体,对病原菌有易感性,主要原因有:皮肤pH高从而利于细菌繁殖、角质层发育不良导致病原体易入侵机体、且黏膜通透性高е虏体易侵入血液循环、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功能、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淋巴结发育不全等免疫特点,使早产儿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由于喂养不耐受、侵入性操作增多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故在较长的住院时间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19]。

而早产儿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有:(1)早产儿育婴房或温箱没有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2)早产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没有使用高温消毒,并做到一用一消毒;(3)医护人员带菌,即医护人员在进入早产儿育婴室前没有进行全面仔细的自身清洁,或没有穿上灭菌后的防护服和口罩,尤其是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导致将病原菌带入育婴室;(4)早产儿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等[20]。

而为了预防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可以对早产儿可护理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评价和预防潜在的和现有的护理风险,高效系统地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种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此基础上进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进行探讨,提前制定相关计划。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1)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早产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2)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就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对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其熟悉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及重要性,增强早产儿护理的责任感;(3)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个体化,护理类型具体化;(4)加强与早产儿家属的沟通:缓解家属焦虑心情,减少医院矛盾风险,有利于医院工作;(5)PDCA循环改进护理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管理机制。

本院为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故试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有效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了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增加了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故推荐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红葵,周仕丹,张秀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44-146.

[2]李惠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170-4171.

[3]张彤.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51-3553.

[4]梁春风.护理风险与护理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I0001.

[5]陈小丽.儿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218-219.

[6]邓敏芝,钟春霞,熊少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76-77.

[7]吉淑颜.68例早产儿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49.

[8]赵文静.早产儿管饲喂养的护理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23):2127-2128.

[9]慧丽,徐瑞琴,兰海利.优质护理服务在早产儿病室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72.

[10]谢金华,谢汉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71-272.

[11]刘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与管理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0):1465-1467.

[12]陆青梅,林梅.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6):1050-1051.

[13]王文丽.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院内感染的早期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8):1506.

[14]郭月梅.优质护理服务对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5):346.

[15]张爱新.早产儿感染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50-151.

[16]陈健.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4,28(7):2409-2410.

[17]施丽萍.早产儿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6):564-569.

[18]卜倩倩.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特别健康:下,2014,(3):175.

[19] Greenough A,Limb E,Marston L,et al.Risk factors for respiratory morbidity in infancy after very premature birth[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5,90(4):F320-323.

[20] Simon A,Ammann R A,Wilkesmann A,et al.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406 hospitalized premature infants: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German multicentre database[J].Eur J Pediatr,2007,166(12):1273-1283.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识别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以及如何加强风险的自我防护。方法:于2009年1月对我院1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法规、职业暴露因素及其防护处理方法等4个方面共18个条目。结果: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的意识普遍不足,识别能力较差,对职业风险的防护及处理措施知晓度较低,其中对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5.5%。对护理相关法律知晓率稍高。结论:妇产科护士应充分识别和预防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防护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病人法律观念的增强,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妇产科的护患纠纷越来越多,护士所面临的护理风险越来越高[1]。因此本文就如何识别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以及如何加强风险的自我防护进行了探讨,并于2009年1月对我院1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评价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情况,我们于2009年1月对我院1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护士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岁。初级职称12例,中级职称5例,高级职称1例。未婚8例,已婚10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8例护士的职业风险认知情况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法规、职业暴露因素及其防护处理方法等4个方面共18个条目。所有护士均有效完成问卷,问卷收回率为100%。

2 结果

由表1看出,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的意识普遍不足,识别能力较差,对职业风险的防护及处理措施知晓度较低,其中对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5.5%。对护理相关法律知晓率稍高。

表1 妇产科护士职业风险认知度

项目知晓率[n(%)]

护理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16(88.9)

职业暴露因素11(61.1)

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10(55.5)

风险发生后的处理方法12(66.7)

3 讨论

3.1 妇产科的职业特殊性: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险人群,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点,尤其是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妇产科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需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输血等工作,不可避免较多的接触到羊水、尿液、血液、分泌物,容易感染HBV、HIV等病毒。产程观察、肛诊、内诊、破水、接产时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的概率是100%,也就是说妇产科护士职业风险非常高,无论何时都有可能被感染。

3.2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妇产科的护理风险是指在妇产科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2]。本研究结果显示,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的意识普遍不足,识别能力较差。比如妇产科各种介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这时患者就很容易对护士产生不满,造成护患纠纷[3]。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造成妇产科护士风险较高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2.1 护士自身原因:表1显示,妇产科护士对职业风险的防护措施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5.5%,说明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急待加强。

3.2.2 卫生安全因素:护士作为医院中接触病人最频繁的职业人员,医院交叉感染是常见的影响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各种医疗器材的消毒是否到位、是否准确按照各项手术的操作步骤严格操作等,均可能造成护士的意外感染。妇产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护士产生疲惫、烦躁的心理,此时就更容易忽略护理的安全操作制度,为院内感染埋下隐患[4]。

3.2.3 病人方面的原因: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复杂,各种介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带来的护理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3.2.4 妇产科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目前妇产科普遍对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做的有所不够。比如护士对护理文书的写作缺乏规范化,不重视护理文书的用语。交接班制度不完善,无法落实到实处,护士在交接班时未做到书面材料、口头交流和病人查房三者均交代清楚,值班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充分,紧急情况时不知如何处理,就容易产生护患纠纷风险。

3.3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防护

3.3.1 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作为一名护士,首先应培养对病人的责任心,这是提高护理技术,防护自身职业安全的前提。交接班时是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时间,妇产科护士职业压力较大,交接班时已十分疲倦,尤其容易忽视重点病人护理资料的交接。

3.3.2 加强专科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应做好妇产科常规护理知识的培训。值班护士细致的了解病人个人史、症状、体征等基本情况,以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在药物的使用和注射上,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缩宫素等特殊药物应贴上醒目标签,加以鉴别,避免注射时将药物混淆[5]。

3.3.3 加强护理法律知识和培训:护士查房时,应识别具有潜在高风险,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环节。每周可召开例会,对可能存在高危职业风险的环节进行讨论、整理并归类,并对护理文书的记录以及护理操作进行规范。护理查房时,应避免漏记病人的关键信息,以免造成病人对护理工作不信任。定期进行护理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3.3.4 建立合理的妇产科护理规范: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应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完善妇产科护理规范,是从源头上减少护士职业风险的方法。

总之,妇产科风险是无时不在,而无法预知的。妇产科的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特殊性,尽早的识别和预防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防范于未然,通过规范妇产科护理操作制度,实施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新进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护理团队的职业意识,从而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4

[2] 李晓惠,邹晓清,等.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3] 岳梅红,韩文平.从妇产科学角度看现代医学的进步与缺憾[J]. 医学与社会,2002,15(5):22-23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3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对策

职业暴露是危害医院护士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不规范操作、防护意识不强等,致职业暴露发生几率明显增加。由于妇产科护士未参加相关的职业暴露防范培训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几率[1]。因此,必须要重视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范处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妇产科护士3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31.6±3.7)岁;学历:中专9名,大专14名,本科7名;工作时间:工作时间≤3年者6名,3~10年18名,>10年6名。

1.2调查方法

该院自制调查问卷量表,对3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量表,回顾性调查护士的护理情况,发放30份调查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资料、接触体液、血液及分泌液等,锐器刺伤、护理纠纷及自我防护意识。

1.3评价指标

自我防护:A级:严格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正确洗手;皮肤黏膜破损后注意用碘酊、乙醇等处理;B级:一般防护,偶尔戴口罩,操作后注意洗手,常规行碘酊、乙醇处理;C级:基本未防护,不注意戴口罩、手套,未注意洗手,未经碘酊、乙醇等常规处理包扎[2]。

2结果

2.1护士护理风险构成

30名护士护理工作中,发生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事件120件,锐器伤事件52件,护理纠纷投诉12件。

2.2护理风险出现原因

120件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不良护理事件中,原因分析中护士在处理患者用物,如更换会阴贴、阴检、压宫底、听胎心、接触新生儿、分娩等护理工作中未及时戴手套,或者遭遇紧急情况等;锐器伤中,多是因溶药、加药、会阴缝合、掰安瓿、穿刺、拔针、废物处理所致。

2.3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情况分析

妇产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及皮肤黏膜破损后的防护意识普遍较低,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现今医疗人员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护士精神压力及职业负担越来越重,会给护士生理、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护士生理、心理性疲劳会影响护士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及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性。妇产科护士护理风险中主要因素包括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锐器伤以及护理纠纷投诉,研究中30名护士护理工作中发生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事件120件,锐器伤事件52件,护理纠纷投诉12件。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不良护理事件中,原因分析中护士在处理患者用物,如更换会阴贴、阴检、压宫底、听胎心、接触新生儿、分娩等护理工作中未及时戴手套,或者遭遇紧急情况等;锐器伤中,多是因溶药、加药、会阴缝合、掰安剖、穿刺、拔针、废物处理所致。而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和医护因素,患者文化程度低、负面情绪等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或医护人员护理操作水平有待提高,都会导致患者对护理产生不满。妇产科护士会经常接触羊水、血液、分泌物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多次对患者行注射、抽血、会阴冲洗、输液、输血等护理工作,观察产程、检查阴道、接生时接触血液、分泌液等,明显增加了护理风险。妇产科护士中在新生儿分娩中,采用会阴切开术、会阴缝合术、注射催产素等操作,易发生针刺伤;在新生儿沐浴、称重等操作中,易发生血液、体液污染。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主要原因是妇产科护士缺乏足够的防护意识,研究中妇产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及皮肤黏膜破损后的防护意识普遍较低。妇产科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岗前未实施一定防护意识培训;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护理操作有待提高等,未掌握一定防护措施以及任务重、压力大等,都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防范措施: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认真洗手。妇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如接触分泌物、血液、羊水等,需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措施,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洗手。同时护士要戴好口罩、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化学制剂等危险物品。母婴同室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在接生及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应戴双层手套、口罩、防护眼罩、隔离衣物等。②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护士在注射、抽血、输液等操作时,应禁止使用双手回套针帽,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在缝合会阴时,尽量不要用手接针,避免双手直接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物品,做好各种危险行为的防范。③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护士在接触羊水、血液、分泌液等后,应立即清洗局部。被污染皮肤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清洗,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尽量挤出破损皮肤处的血液。受伤部位在清洗后用消毒液、安尔碘消毒包扎[3]。对疑似感染者,应立即检测,通知医院感染科评估,采取预防防护措施。④加强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4]。医院方面应重视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工作,开展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课程,针对性培训护士的职业防护、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待护士考核合格后才可工作[5]。总而言之,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应加强妇产科护士的防护知识,提高护士的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夏立新.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505-1506.

[2]朱雁群,吴美清.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6):2552-2553.

[3]许小宴.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1):212-213.

[4]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23-224.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4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人性化管理;措施

当今医学中的生物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医学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之发生变化的还有护理理念。新型医疗模式中的和谐是指“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有很多风险隐藏于妇产科护理当中,倘若护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更好的完成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

1妇产科护理出现风险的原因

1.1对患者病情处理不当或观察不到位产生风险。护士因为缺乏经验、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没有较强责任心、粗心大意等原因在观察患者的病情时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而造成风险的发生。

1.2技术性原因产生风险。护理的护士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协作能力、缺乏专业知识、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或者不遵守操作规程等都会造成风险。对新生儿的病症没有及时观察到就会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护理不到位还会造成高龄产妇的子痫等病症,在助产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配合不当也会造成患者会阴裂伤,孕产妇有可能会因为这些而出现生命危险。

1.3工作安排不合理和管理缺乏秩序造成的风险。医护人员的调配不合理、排班不合理、配备结构不合理等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很多医院的妇产科病区在夜间往往只有一名值班护士,这一名护士要负责的患者一般有三四十个患者,同时还要负责急诊危重入院的患者,护士往往会因危重患者而忽略了其他患者的服务质量。

2风险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针对妇产科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各种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激励护理人员,比如交接班制度、考核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宣教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针对护理流程和服务的加分、扣分标准等。其次,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为产科护理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人员。国外的妇产科护士在上岗之前除了要完成护士学业外,还需要参加两年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我国妇产科护士起步低,因此应该加强妇产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了防范发生护理缺陷助产士必须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情商。

3对妇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管理

3.1热心接待患者。

责任护士在孕产妇入院半小时内应该与孕产妇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孕产妇的正常需求要尽量满足。在检查过程中要立刻把临产的产妇送入产房检查;对还需要一段时间临产的孕妇护士要缓解其紧张情绪,尽量多与其进行交流。医院妇产科技术人性化的体现有家人服务标准、万全准备标准、心灵按摩标准、精致手术标准、术后回访标准、层流无菌标准、青春维养标准、恢复护理标准等。

3.2工作中的沟通与协作。

3.2.1妇产科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每月科室内都应该组织产房组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本月的工作体会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总结反馈,医护人员在会议上应该积极的进行交流,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突出问题,使工作中的错误现象不断减少,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3.2.2做好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工作:为了使产房的护理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可以建立征求意见和访视制度,与产科、妇科、儿科及相关科学定期进行联系,对新生儿情况、产妇产后情况及时的进行了解,征求大家对产房工作质量的意见,对于各科室的建议和反馈意见要及时的收集,对存在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认真进行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争取获得各科室的支持和理解,与各科室之间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3.2.3人作为一个生物和社会实体:其心理活动非常的丰富和复杂。分娩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伴随着对新生命的渴望也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为了避免因心理因素造成产后的不良后果,护士在产房内应该对产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与产妇进行充分的沟通,医护人员要尽量争取产妇的配合,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我们产科护理人员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会实行“一对一”陪伴,为了增加产妇的熟悉感,助产人员会首先向产妇介绍自己,让产妇知道陪伴她的是谁,同时还会向产妇介绍周围的环境,对产妇进行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在产妇的产程中助产人员也会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危机母婴安全的异常因素,及时汇报给医生,积极的进行处理,另外还会把产妇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产妇的家属,在服务中坚持人性化理念。

3.3实施细心计划。对产妇加强基础护理,加强一级护理病人的个人卫生护理,定期护理产妇床上洗头,保证每日更衣擦浴,至少每日为病人进行两次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同时要记录在病床上的一级护理巡视卡上,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保证基础护理的质量,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总结,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都很重要,也是当今医疗界要重视的一个新难题,要想在妇产科的护理中控制风险意识,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就需要以人文关怀的方式为其服务,普遍性和细微性是人文关怀的特点,因此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式护理要从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无论是大小事,都应该认真、细致的做到位,让患者在护理过程当中感受到人文精神,在精心细致的工作中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在护理中实现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周元珍 单位:利川市民族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付咏梅,吴兰芳,钱丽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6:175-176.

[2]杨群燕.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1:57-58.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5

【关键词】 风险事件;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有不可预料的不安全事件发生,这种情况就是指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根据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程度可分为两类,即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1]。因为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最为频繁,所以护理工作发生临床风险的比例较大,因此,探讨护理风险事件的特点可有效的避免风险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在2011年度我院发生了73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为正确的提供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建议,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讨论,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在2010年初,我院启动了全院的风险管理系统,组建了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根据我院要求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上报。我院根据风险事件的标准并结合自身情况,把护理风险事件分为以下四种:临床护理差错、投诉事件、临床护理意外、护理人员纪律问题。我院2011年接到10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报告,之后经过风险管理小组的确认,共有73例为风险事件。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临床资料已经被风险管理小组输入电脑存案,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整合校对[2]。

2 结 果

2.1 临床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临床中护理风险事件中最为常见的有药物问题,占12.9%;其次是抽血情况,占12.0%;还有压疮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事件,占10.1%。较少见的有设备问题,占8.4%;输液问题和保安问题均占7.0%;执行医嘱拖延、投诉护理情况、不当刺伤均占5.7%;意外伤害、病人误伤、护士纪律问题、病历不符情况等均在5%以下。

2.2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科室分布情况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对于科室的不同,发生护理风险事情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常见发生的是内外科和妇产科,这三类科室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占本院总发生数的64.5%,全部科室中外科占26.5%,内科占19.1%,产科占18.9%,妇科占12.8%,儿科占11.2%,急诊占6.8%。

2.3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临床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分布情况与我院的住院人数、急诊人数、门诊人数均无关联,在我院的护理风险资料的时间数据中发现,发生护理风险的时间主要在12月、1月、3月。针对资料的研究,对于时间变化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关系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讨。

3 讨 论

3.1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主要防范问题 在临床的护理风险中,最常见的事件是给药、抽血和压疮问题。所以为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应把这三点作为预防措施的首要解决问题,若这三点风险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将会大大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发生率。

给药和抽血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会直接给患者造成身心不同程度的危害,此种临床风险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临床护理人员的身上,所以为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临床技能,最重要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保证护理质量[3]。压疮问题是一个综合的临床风险问题,不但与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关系还和患者本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院针对压疮问题的防范办法是: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对压疮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建立预防压疮的护理小组,以便提高对压疮患者的服务质量。

3.2 提高护理风险事件高发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主防范意识并加强培训力度 在临床中,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一般都在临床护理中,为避免或者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并且要更深一步的了解护理风险的特性,比如:风险事件的种类、科室差异、时间问题等,这在临床避免护理风险事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曾有专业人士论述:在任何医疗活动中,都会出现发生医疗风险事故的可能[4],相对来讲,临床的护理工作中,也必然会有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所以说,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若有效的对各因素进行控制,特别是增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还是可以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护理人员的管理方面,最主要的针对两方面,一是临床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教育,二是各项临床知识的培训。通过本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中一般发生护理风险几率比较高的是内外科和妇产科,占全院总风险数的64.5%。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着重注意这三个科室的管理工作,以减少临床中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

3.3 组建医院的风险管理部门 在医院的各部门机构中,护理风险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一个机构,而且它的发展和医院的风险管理发展是同步的,只有医院重视风险管理部门的发展,护理风险管理才能逐步成熟壮大,在风险事故发生问题上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护理风险事故中,除了护理人员本身的问题,还有诸多因素,所以,为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其管理还应与医院的风险部门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迎今,韩腊梅,张竞元,刘丽.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吉林医学,2009(04):186.

[2] 李宇华.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7(08):57.

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范文6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产房是产妇分娩的场所,分娩进程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这既给产科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助产服务行为带来了一定风险[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产房的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防止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1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5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产后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30.6±5.9)岁。其中包括早产40例,足月产370例;初孕妇148例,两次及以上262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1.2.1.1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定期为护理人员组织相关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多多学习有关护理风险的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

1.2.1.2改进护理工作方式,增加人力投入 针对本科室夜间急诊入院产妇多,工作繁忙,及以往产房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为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到位,取消过去1人值班制,增加助产人力投入,实行2人夜班制,各班注意人员合理搭配,力求优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组合后小组整合效应。

1.2.1.3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救应急能力 助产士长负责对低年资助产士和新调入人员等重点人员的三基培训考核,督促并检查学习笔记及提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理论考试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重点掌握各产程的正确处理。

1.2.2效果评定

1.2.2.1产后出血量统计 根据《中华妇产科学》容积法测量产后24h出血量。当胎儿娩出后即用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接取阴道出血量,按容积法测量产后24h出血量。

1.2.2.2护理病历质量 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有科质控员按本院住院病历检查评分标准逐项逐条打分进行初评,为1级质量控制;助产士长复查,为2级质量控制;护理部终审,为3级质量控制,以百分制计算分值。

1.2.2.3产妇满意度 每位产妇出院前1d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产妇逐项填写,助产士长负责收回统计分值,以百分制计算分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8.92±29.74)ml,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410.52±30.56)ml,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病历质量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评分为(98.23±3.06)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92.67±2.89)分,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8.62±2.25)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91.12±2.96)分,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有明显危险因素。为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本院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记录治疗、产科护理质量以及产妇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产房服务对象是健康人,工作快节奏且繁忙,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直接后果是休克,需行紧急救护,稍有疏忽或延误即引起产妇死亡等不安全事件发生,故重视做好预防工作[3]。护理管理者不时地对助产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不仅增加人力资源投入,而且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并在助产服务技术上给予重点指导考核,提高助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质量,增强对产后出血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3.2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护理记录是护士针对护理服务对象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它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反映护士个人专业水平,同时是发生护理纠纷诉讼的法律文件。抢救时一人负责护理记录,能准确、完整、及时记录抢救过程,动态反映产妇病情演变过程,如实记录配合抢救的情况。由于实行2人值班制,在护理记录的形成过程中强调护理人员自查,并注重同步控制,1人记录后由另1人核对,当班的上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进行修改、审签,形成环节质量控制,减少护理文书带着问题归档,大大提高了护理记录质量[4]。

3.3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随着人力投入增加,能有效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到位。助产士通过详细评估产妇的情况,及早识别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作出预见性评判,进行治疗谈,让产妇及家属正视事实,在理解、配合情况下主动接纳风险,满足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需求,因而融洽了护患关系[5]。

参考文献:

[1]李岩,陈青林.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603-1605.

[2]李华,周秀荣."五常法"在产房护理风险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39-3440.

[3]农桂玉.预见性风险管理在产房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