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训报告范例

护理实训报告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1

有利于护理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定向是指青年学生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并为此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对于高职护生来说,职业定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困惑,如果在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那么,这一问题势必会困扰他们1~3年,甚至面对社会上对护理专业的偏见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与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为临床一线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目前职业定向已成为现代护士综合职业素质的首要组成部分。培养护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职业态度,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更好地发展我国护理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校护生年龄、阅历、经验上不成熟,大部分对职业定向存在误区,且容易受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医院护理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护理职业的发展及医院护理文化的了解,使学生了解行业和护理职业特性,重新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走出职业定向的误区,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缩短学生上岗前的不适应期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过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意识不够,缺乏与企业文化的衔接和交融,使不少学生在第3年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医院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因此,一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断地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纪律意识差,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认真钻研、吃苦耐劳的毅力、害怕值夜班等。这些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与临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融合,减少了因对临床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心理冲突。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职学生通过接触医院护理文化,能够亲身体会到医院与医院、人才与人才之间竞争的现实,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心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护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由此,能够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医院制度文化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规范性、组织性。吸收医院文化和护理文化中所倡导的职业道德、服务至上的理念、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操作标准、规范的管理等,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通过将实训操作当作为患者服务、把护理实训室当作病区,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适应现代医疗机构的要求。

有助于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观念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护理价值观的核心。随着疾病与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护理文化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不断发展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文化是对护理实践者的客观要求,它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主观人的需要,由单纯提供医疗服务向提供标准化服务上靠拢,把患者的方便、舒适、满意作为护理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各级医院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用医院护理服务文化教育学生,宣传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服务意识、讲授护理服务艺术,使学生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

以医院优秀护理文化作引领,积极探索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护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课题。我们坚持抓好“一个核心、二个平台、三个基本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多形式渗透、融合优秀医院护理文化。“一个核心”即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二个平台”即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三个基本环节”即课堂教学、护理实训、毕业实习3项环节。

坚持以职业道德为核心,育人全过程渗透医院精神文化医院护理文化中职业道德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仁德为基、诚信为本”“心正动善、文雅有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等优秀部分,确定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核心,一切以患者的需要和需求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重视每一个患者,一视同仁,提供人性化服务,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利;工作中富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严谨、团结协作、协调沟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院建立和实施“三全”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三全”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员是指教职员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方位是指在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护生活动、宿舍文化全方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全程是指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护理学生3年整个学习过程。为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建立深厚的职业情感,从入学教育开始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听取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对医院工作性质的介绍、深入外科病房了解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到肿瘤病房了解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对战胜病魔的信心,以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情感、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护理实践、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示范引领的方法,提高护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陶冶其职业道德情操,锻炼其职业道德意志,形成职业道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搭建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以多种形式融入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实践的平台和空间。每学年初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与医院护理文化相整合,先后开展《我心目中的护士》演讲比赛、“天使杯”啦啦操比赛、就业模拟面试、英语晚会、邀请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刘振华、陈海花来校做报告,并利用5•12国际护士节举行宣誓仪式、哑语操《感恩的心》表演、护理操作技能大赛,评选“十佳护理技术操作能手”等,以多种形式融入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每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老年公寓对孤寡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健康知识宣传,尽早使学生熟悉医院和社区护士应承担的职责。二是每年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当地医院进行为期2~4周的专业见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护士应当具备的素质、护士的职责、熟悉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患者做一些生活护理、陪送患者做各项检查、观察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了解病室环境和病室管理的大致情况、了解病房的管理制度及迎接新患者的方法等。每位学生见习结束时填写专业见习报告,并进行优秀见习报告评选,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去医院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受到医院文化的熏陶,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护士行为习惯。#p#分页标题#e#

抓好课堂教学、护理实训、毕业实习三项基本环节,全方位与医院护理文化衔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毕业实习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医院文化教育、熏陶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融入医院文化的主阵地在学校课堂教学所用学时最多、教师数量最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最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间接感受到的医院文化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因此,要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①“双师型”教师上课堂,是保证校企文化衔接融合的关键。学院80%以上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并从医院直接聘用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承担理论课教学任务和学校实训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把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医院的综合需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领略医院文化的积淀,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②加大护理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开设护理伦理、护士礼仪、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课程,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③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和“情景式模拟”和仿真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④在护理实训中采取“四维一体”训练模式,将临床思维-操作技能-人文关怀-沟通交流融为一体进行综合训练。

护理实训中心与医院情景相融合我校护理实训室按照医院实景设计,具有仿真化、现代化特点,仪器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现实训和理论教学一体化,使学生护理操作全部进行实景和仿真训练,细化每一训练项目的操作标准,并制定了操作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经过学生的模拟练习、过度练习和充分有效的反馈,使操作技能达到熟练、准确、流畅。保证了学生校内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学生进入医院能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和取得好的实习成绩奠定了基础。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护理礼仪;基础护理;实训教学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卫生类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护理礼仪作为高职护生较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开课时间较早,且实验实训时间有限,课后未能持续巩固等多种因素[1],导致护生在后期专业课中礼仪素养表现参差不齐,大部分护生无法将所学礼仪运用到实践中。基础护理技能作为护生走入临床最常使用的基本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融入护理礼仪教育,对于培养护生良好职业形象、强化服务意识、体现护士风采、提升医院服务质量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融入护理礼仪教育,将护士风采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伴随反复的技能练习成为护生的一种自觉、自愿、潜意识的行为,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现将具体改革过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5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两个班学生共88人为研究对象,全体学生均为女生,平均年龄17岁。

1.2方法

1.2.1课前思想准备

在学习基础护理的第一堂课中,任课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课堂通知,要求护生按护士上岗要求,着装整齐提前到岗,在模拟病房按小组集合。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也提前到达,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护士之歌》的背景下,循环滚动播放南丁格尔誓言,营造神圣庄严的氛围。上课时间一到,教师简单自我介绍后,带领护生宣誓,通过课堂的仪式感,增强护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敬畏心。宣誓仪式结束后,带领护生游览模拟病房,告知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抢救室等整个模拟病房布局,为护生后续基础护理实训学习做好铺垫。

1.2.2课堂落实礼仪行为

(1)着装礼仪。要求护生在实训课中保持良好职业形象。首先要做到着装整洁,工作服要定期清洗,鞋子要选择软底、舒适的鞋子;其次要做到发式得体,头发要保证前不遮眉,侧不掩耳,后不过肩;再次要做到妆容适宜,女生可以着淡妆,但切忌浓妆艳抹,注意选择恰当的眼影和唇膏,男生则需要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口腔无异味。(2)护理操作礼仪。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种类繁多,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2],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再根据护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项目,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按照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将基础护理实训内容分为门急诊护理技能、入院护理技能、住院护理技能、出院护理技能和临终护理技能五大模块,并将上述技能模块提炼成两大类,即以物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基础护理技能,再将礼仪知识和能力融入技能学习中。对于手卫生、铺床法、隔离衣的穿脱、无菌技术这类操作,主要培养护生的慎独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进行这类操作时,要求护生能够融合礼仪所学,采取恰当的站姿、行姿,注意持物规范,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结合人体力学原理注意调整身体姿态,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同时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士动作协调、得体。对于以人为中心的技能,要求护生在操作前使用规范的介绍用语,在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时采用反向提问,对于使用掌上电脑进行查对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解释,确认患者后,根据不同的操作目的、配合要点和患者的背景资料(如病史、年龄、学历等多因素)进行解释,保证患者理解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在操作中,对于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预判,并给予适当指导,避免操作中只动手、不动嘴的情况。对于输液、注射、导尿等无菌操作,为减少污染,话语指导应简洁明了,但也不能全程沉默,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等。操作后,及时告知患者情况,肯定患者的配合,为患者整理衣物或床单位时注意关心患者操作后的体验和反馈,通过肢体语言配合恰当的口头表达,平复患者心情。在操作前、中、后既要重视技能的练习,也要注意贯穿仪态美、语言美、行为美,逐渐养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职业美。

1.2.3改良技能评价办法

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既要有教师的榜样示范和护生的认真练习,也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技能考核标准,才能促进护生技能操作中将礼仪素养根植于心。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与学院基础护理教学团队讨论后,将基础护理实训项目中,以物为中心的技能项目,总分中的10%设为礼仪素养分数,主要包括仪表礼仪和行为礼仪两部分;对于以人为中心的技能项目,将其中的20%设为礼仪素养分数,主要包括仪表礼仪、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三部分。在操作评分表内礼仪素养通常以护士仪表端庄、着装整齐;能够主动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动作规范等形式出现。由于有了具体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护生在进行技能练习和考核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

1.3效果评价

在基础护理实训课程结束后将自制的“护理礼仪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情况调查表”发放给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共发出问卷88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高职护生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86.36%的学生觉得将护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技能练习中有必要,90.91%的学生在操作中会注意体现人文关怀,80%以上的学生觉得自己技能学习中,仪容仪表、行为礼仪、言谈礼仪方面都能符合职业要求,具体见表1。

3讨论

3.1护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实训教学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

通过一年的实训练习后,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和考评的双重督导,高职护生的仪容礼仪、言谈礼仪、行为礼仪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我院基础护理实训考核采用不同教师随机考核的方式,在期末进行基础护理考核过程中,所有考评教师都肯定了教改班级的变化。教师的反馈主要有护生在考核前,能够有礼貌地跟考评教师沟通;在操作考核中尽管仍然很紧张,但是会有意识地使用肢体语言进行引导、解释;对模型人明显更尊重;在解释过程中语言更规范;在考核结束后会主动与教师告别。护生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下,自信心明显增强。

3.2护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

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可以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减少医疗纠纷[4]。言谈礼仪是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所必备的能力[5-6],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技能学习中,把冷冰冰的护士变为和蔼可亲有问必答的专业性护理人才,是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实训技能的反复演练,护生在同学扮演的模拟患者及家属的“百般刁难”下,已经能够独立进行问题思考和处理,通过言谈礼仪与护理实际工作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护生的沟通潜能。

3.3护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实训教学增进了师生感情

原来的基础护理实训教学重点都放在理论和技能的传授上。有了礼仪的桥梁,教师在注重礼仪素养的技能示范、讲解和演练中,让护生能够体会到护士之美、护理工作之美。在与护生一起讨论、解决操作中的沟通问题、操作中的肢体语言等问题中,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协调发展。

4护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

护理礼仪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尽管取得了教师和护生的认可,但是由于本研究未设置对照组,仅在少数班级开展,未能对护生在临床中的表现进行后续追踪等,故该项改革还需要更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支持和参与。相信通过进一步实践和完善,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温度、有能力的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航,吴玉琼,黄莉,等.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3):46-48.

[2]秦石乔.以护生为焦点加强课堂设计,按认知规律提升育人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50-52.

[3]李云霞.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开展护理礼仪训练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76-77.

[4]杨敏,杨彩燕,杨爽,等.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分析与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5):72-73.

[5]于圣娟,高青,陈立珍.《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知识点需求状况调研报告[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5):200-202.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对全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于2019年参加了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比赛,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中16学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教学内容参赛,取得全国三等奖的成绩。书写教学实施报告,旨在梳理总结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教学重点和特色[1]。现将教学实施报告整理如下。

1整体教学设计

1.1内容分析

1.1.1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优化为4个模块,“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内容为模块三住院护理中的任务17。本任务共16学时,其中一体化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1.1.2教学内容的地位

任务17包含两个子任务,任务一静脉注射法4学时,任务二静脉输液法10学时,另外2学时为本任务技能操作考核。本教学内容是临床护理最常用的治疗抢救技术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重点内容之一。依据教学大纲和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年版)》来安排教学,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当今行业标准对接。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我校2017级助产班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通过课前对学生静脉知识测试(平均分78分)得知学生静脉知识还存在欠缺;但3种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和肌内注射法)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2分,掌握程度不错。学习特点: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对视频、动画等信息较文字处理效率高,已养成在蓝墨云班课独立学习的习惯,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1.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参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情分析及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4教学策略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过程见图3。

1.5具体环节教学设计

1.5.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整体采取做中学、做中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理实一体化设计安排主要按照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知识建构)、教师分步示教及学生分步练习的形式进行(智慧黑板投屏示教,信息化手段使操作要点直观展示,突破教学重点)。课前将重要知识以微课形式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学。课中将自学知识以趣味游戏形式进行检测和要点点拨;技能操作采取任务驱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医院真实临床案例任务进入工作情境,教师逐步引导,不断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练习操作;教师利用智慧黑板投屏,进行分步示教;利用模拟手臂,小组合作初步完成操作。课后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巩固知识。

1.5.2实训课程设计

为更加贴近临床工作,与医院护理教师共同制订实训课程案例任务,围绕临床真实案例展开实训。实训操作主要围绕静脉注射法和静脉输液法两个实训内容展开实训教学。静脉注射法是静脉输液法的基础技能操作。静脉留置针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在已经学习了四肢浅静脉注射和输液法基础上,总结区别点和模拟练习。整个实训过程围绕临床案例任务展开,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利用手机将操作视频传至蓝墨云班课,采集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规范动作和共性错误,对技能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1.5.3翻转课堂设计

静脉输液反应+静脉输液故障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设计。

1.5.4考核课程设计

本教学单元最后两学时为操作技能考核。为更贴近临床,特邀请临床护理教师共同参与考核过程,并由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考前经过集体备课研究,设置考核中的案例情境。考核形式以抽签为准,内容为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其中一项,每名考生备物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考核采取临床案例,考核评分标准依据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考核标准评分细则和临床医院考核标准细则制订,使考核更加科学严谨,并且增加护理人文修养所占比重。

2教学实施成效

2.1实训教学中采取探究式学习,提升了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实训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确定主题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2]。此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升。

2.2翻转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学反馈数据,为每个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了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

2.3情境教学法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模拟病房采取真实案例情境教学,不仅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每一次情境表演都能够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更让学生思考如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体贴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学生上课即体验上岗,培养和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3教学反思

3.1特色与创新

3.1.1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

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蓝墨云班课、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技术,使学习支持、基础训练、教学监控、交流互动、教学评价等更加高效,实现了对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把控,攻克易化难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1.2翻转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翻转课堂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改变了学生知识建构的顺序,将课堂中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导[2]。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角色发生转变,由“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在翻转课堂中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课后查缺补漏,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了多种能力的提高。

3.2教学改进与设想

蓝墨云班课使用中,课前预习环节如何加强把控,对学生的评价如何更加高效完成等,是今后研究蓝墨云班课在翻转课堂中运用值得探讨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标准化病人,使课堂练习和考核环节更加真实,贴近临床,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高柱.技训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9(6):95.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4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统一教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科护理学

2017年9月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符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大力推广。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突出职业化和实用性的特点,在掌握必需够用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笔者在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尝试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现总结如下。

1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下学期,随机选择两个班级,学生年龄在17~19岁,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选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用《内科护理学》,教学环境选择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模拟内科病房专业实训室;媒体资源有蓝墨云教学平台、内科疾病小视频、内科护理岗位操作示范视频、教学PPT等;教学辅助资源有内科疾病病例、理论知识学习检测题、扮演病人脚本、内科护理实训岗位操作流程图、实训内容大纲、实训报告等;教学设计及教案撰写由任课教师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如下。

1.1课前

1.1.1课前准备。完成内科护理评估岗位操作示范视频录制,在教学中通过屏幕投放示教,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又能解决学生观看示教不到位的问题;撰写扮演病人脚本,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分组情况挑选若干名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扮演病人,做到每个学习小组配有一名模拟病人。1.1.2任务驱动。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传内科疾病教学微视频及学习任务清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任务清单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1.2课中

1.2.1创设情境教师以课前微视频及学习任务清单内容为基础,引入教学病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确课堂学习任务。1.2.2知识讲解。以教材护理内容为基础,以教学PPT为媒介,深入浅出精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集中思想,紧跟老师思路,掌握重要理论知识,为病例分析及护理岗位模拟训练奠定理论基础。1.2.3病例分析。教师讨论病例,组织学生以小组(12~13人)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完成病例分析学习任务,达到巩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目的。1.2.4岗位实训。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内科护理评估岗位操作示范视频,讲明实训流程及实训内容,指导学生分组实训,每组成员12~13人,分配一名模拟病人,学生根据实训内容开展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护理评估,提炼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和撰写实训报告,锻炼学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及职业素养。1.2.5点评总结。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对小组岗位实训和病例分析进行点评。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则对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发现学习盲点和不足,便于课后补救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1.3课后

检查测评: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传测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检测理论学习效果;综合测评: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测评成绩、病例分析测评及岗位实训测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一位学生的最终测评成绩;课后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2成绩比较以3个常见内科疾病护理教学效果为例,比较采用理实一体化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见表1)。

2讨论与思考

2.1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从表2可以看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探究原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理论满堂灌、实践教学机械刻板的状态。教师通过临床调研,设计出符合临床工作岗位的教学内容,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采用讲解、问题引导、情景模拟、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同一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学习必要理论知识,模拟临床岗位工作过程,淡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概念和界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模仿内科护士角色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习兴趣增高、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边学边做,边做边思考,理论指导了实践,实践验证了理论,巩固了知识,增强了技能,学习效率增高,学习成绩提升。同时,学生在体验内科护士角色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培养了护士职业素养。

2.2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换

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设在内科模拟病房,采用模拟病人模拟临床疾病,学生面对模拟病人开展护理评估,收集资料,运用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对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整个教学过程模拟了临床岗位工作,学生体验了内科护士的角色和内科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运用知识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对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模拟病人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病人的扮演,病人角色的扮演不能脱离临床实际,否则就失去了角色扮演的意义。教师要通过临床调研,以真实的案例为背景,撰写病人扮演脚本,要求脚本内容不能脱离临床实际,但可进行教学化处理。选择具有一定表演素质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尽可能把病人角色模拟到位,学生面对这样的模拟病人,才能体验到真实的临床护士岗位工作状态,才是不脱离临床岗位的实训,才能实现模拟教学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在开始培训模拟病人时,模拟病人演绎的脚本不要太复杂,要循序渐进,若角色太复杂,学生的表演难以达到要求,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

2.4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脱离现实教学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放在同一教学环境中进行,这个教学环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又要满足实训教学,对教学环境和设备设施要求较高,需要配置有多媒体的专业实训室,而这样的护理专业实训室在我校并不多,不能满足护理专业所有班级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要求学校在短时间内做到也不现实,所以,可根据学校的设备设施选择教学内容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比如,在内科护理学每个系统疾病章节中选择一个常见疾病,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得每个系统疾病的整体护理模式都有一个参照,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不同病人时,可以参照这个模式实施护理,这种选择是现实教学环境下一种可行的方法。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相辅相成,融为一体[1],改变了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状况,以实践作为理论知识的载体,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做合一,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6

 

护士职业行为规范是为了保证护士在工作岗位上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医疗护理服务行业中,良好的护士行为规范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良好的护士行为规范是逐步养成的[1]。针对目前中职护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情况进行护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本着让护生的在校学习与临床实践结合,我们引入了当前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控制体系———三级质控体系,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8级、2009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其中初中起点14个班(785人),高中起点3个班(207人);女生960人,男生32人,平均年龄17.3岁。   1.2方法   1.2.1构建三级质控体系   为力争人人参与,我们以班级为单位,以大组—小组—组员形式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质量控制,即由上而下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三级质控。经班级讨论后,在教师指导下拟定各级人员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的工作职责。大组长根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安排各小组学生学习训练,按照课题实施要求和评分标准,检查、评价、反馈小组长的工作情况;小组长配合大组长根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安排、指导、检查小组人员的学习训练,每次课后组织小组学生自行检查、评价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情况和操作训练效果;每位组员保证自己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和操作训练达标,并积极配合小组长的检查、考核评价工作。   1.2.2制定质控检查标准   为保证三级质控体系中各级人员在检查和评价时有据可依,实验班级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后制定了质控检查标准———“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该表由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组成。理论学习部分有学习职业行为规范细则、相关规章制度等4个项目,实践训练部分有护士的仪表规范、化妆规范、举止规范等8个项目,每一项目又有具体的评价要求和评分标准。   1.2.3评价方法   (1)根据“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进行评价。每次实训课前,护生依据“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明确自己实训课时的行为;结束时,每位组员对自己本次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和操作训练是否达标进行自评→小组长评价→大组长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督导,最后给予点评,从而完成一次实训课程。“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   (2)技能操作过程考核评价。在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过程中,为达到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考核评价内容,保证和检查三级质控的有效性,早期规范中职护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行为习惯,课题组修订了相关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包含护生职业行为规范评价标准),随机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内容进行考核评价。技能操作考核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   2结果   2.1“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评价结果”   本课题开展以来,实验班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有递增趋势。参与课题2个月优秀率与前1个月比较(χ2=94.204,P<0.01),3个月以后优秀率与2个月比较(χ2=106.177,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   2.2各项技能操作过程考核评价结果   技能操作过程考核采用课题组修订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结果优秀率为85.18%,良好率为13.31%,合格率为1.51%。   3讨论   3.1三级质控体系是促进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控制质量的首要关键是建立质量控制系统[2]。晋国蓉等认为在护理实践中,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3]。由于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护理人员实际上都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活动,作为医院护理队伍的接班人———护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并亲身体验管理活动。采用以班级为单位,自上而下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质控形式,借鉴当前临床护理的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每次护理实训课中,护生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时,大组长、小组长和组员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三级质控,环环相扣,不仅保证了护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护生不仅是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的具体实践者,也是良好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具体形成者。护生参与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控制,改变了之前认为良好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是任课教师职责的观念。三级质控体系的应用,帮助护生真正实现了理念的转变,由强制性的管理变为自觉地主动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3.2制定完善的质控检查标准是保证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当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在能够成功地进行管理之前,人们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正在管理什么。”“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的制定,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教师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护生不仅在实训课前明白在本次实训课中自己的职业行为规范该如何进行,而且在实训课结束时可以检查自我管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组员可以评估自身不足,小组长、大组长可以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组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良好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p#分页标题#e#   3.3三级质控体系使护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三级质控管理强化了护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借助“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使得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每位护生的自我管理、小组长和大组长的检查评价、教师的督导,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每督导检查反馈1次,质量就提高了一个层次,从而保证了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如通过分析“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的评价结果,发现项目一护士的仪表规范、项目二护士的化妆规范、项目三护士的举止规范在1个月内的评价表中扣分较多,而在第2个月的评价表中明显不再被扣分。同时从表1可以看到,合格率从1个月的24.80%降到9.78%,最后降到1.01%;而优秀率从第1个月的60.08%升至80.04%,3个月以后为95.26%。   3.4三级质控体系有利于护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体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护生才是质量控制的主体,这样有利于发挥护生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每名护生能从自身做起,在护理实训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良好氛围。自主管理应用三级质控体系规避了护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或出现逆反、对抗的心理,提高了中职护生在职业行为规范方面主动学习、自觉训练、早期适应、自觉养成和领悟创新的能力。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7

关键词:护理研究生;助教;护理实验室;基础护理;实践教学;开放管理

护理实验室是进行护理实践教学、提升护生操作技能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器。开放式的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实验室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护生技能训练的机会,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然而,目前大部分实验室仍存在练习预约制[1]、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2]、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3]。部分教育者引入本科护生参与实验室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4],但由于本身还处于理论学习阶段,未经历临床实践,本科护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存在局限性,无法在练习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国外经验,在化学、微生物等实验室应用研究生助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但在护理开放实验室方面的应用未见报道。我院将研究生助教引进到护理开放实验室日常管理中,为规范管理实验室提供新思路,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选取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在校四年制本科护生96名作为实验组,其中女生86名,男生10名;年龄18~21(19.54±0.87)岁。2016级在校四年制本科护生92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女生84名,男生8名;年龄19~22(20.38±0.77)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制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实验室管理方法

实训课开始前,由实训教师向护生介绍开放实验室具体的开放时间、地点及预约方法,要求护生遵守开放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照组由本科护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即实训教师在班级中挑选学习态度好、责任心强的护生作为实验室管理员,通过微信群建立联系。实验室管理员提前1周收集好护生预约情况,报告教师,领取实验用物做好清点工作,准备到位。护生练习过程中遇到用物不足、多媒体设备操作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护生技能练习完毕后,督促各组员整理好操作单元用物,清理垃圾,清点实验用物,将能二次利用的用物复原归类放好,发现相关仪器设备损坏及时报告教师。护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管理开放实验室,轮流值日,教师跟进把关。实验组由研究生助教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具体如下。

1.2.1.1研究生助教的准入要求

借鉴美国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机制[7],原则上接受经过一年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全日制在读研二或研三的护生自由申请,要求人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20h,熟悉护理开放实验室的运作。新学期开始,护理实验室公示助教岗位申请人员,经笔试与面试考核,并结合本科时期参与实验室管理及临床实践等情况综合考虑录用。

1.2.1.2系统培训

熟悉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培训教师会提供相应课程参考材料和案例,安排课程观摩,研究生助教了解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评分细则。观摩实训教师的操作过程,加深对操作手法细节的理解,培训后对研究生助教教学理论与相关技能知识进行理论考核。

1.2.1.3预约管理

研究生助教综合网上平台、电话等渠道的预约信息,根据护生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护生进入实验室练习操作,并将整理后的预约情况公示于公告栏,备好用物。

1.2.1.4实验室环境管理

以基础护理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为例。基础护理实验室于周一至周五18:00~21:00开放,共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5张病床,每个床单位1个时间段内接受2~3名护生预约练习。研究生助教需根据国家教育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重要指示[8],切实落实环境安全的要求,对实验室水电、易燃物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巡视,做好登记;此外,还要注意日常保洁,督促护生练习后清理实验室并检查门窗,确保实验室安全。

1.2.1.5实验用物及仪器的管理

对备物室与仓库采用五常法管理,保证实验用物能满足护生练习之需,避免不必要囤积与浪费,向护生示范如何科学整理用物,开放前后督促护生做好物品的准备与归位。按照实验区域,把区域内的模型、治疗车等贴好标识,固定放置在相应区域内。重点强调对除颤仪、心电监护、高仿真模拟人等贵重仪器的维护,实行每周检测,记录在案,发现故障立即送修,确保正常使用。此外,护理实验室容易发生锐器伤,相关技能操作后,按操作需求将废弃安瓿或针头分类放置在收集盒,以免造成伤害。

1.2.1.6研究生助教的教学指导及反馈

研究生助教除需认真履行以上的岗位职责外,还需在开放实验室期间对护生进行教学指导。在课程开始前,研究生助教与任课教师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达到统一,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细分到每堂课,让研究生从一开始便清楚自己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指导的重点,提前准备。研究生助教与护生建立微信群,以便及时通知开放时间的变动情况,必要时将护生练习技能操作的录像视频上传反馈练习情况,对护生普遍存在的疑问作统一讲解。在护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练习时,研究生助教仔细观察护生对技能操作的练习情况,必要时以视频方式录下来。在护生不确定操作步骤时,积极主动地上前答疑,对他们不清晰的地方加以解释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手法。待护生基本掌握该项操作要领后,将护生集合组织小组讨论,介绍1个临床案例让护生通过演练体验该项操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演练完毕,研究生助教以讲授和提问的方式,注重引导护生将书本知识点与案例实际相结合,使护生从单一、纵向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多角度、横向的临床思维模式,在问答中培养思辨能力。实训的最后,研究生助教就本次技能训练情况做回顾与总结,将教学目标与护生实际练习情况相联系,对护生达标的表现好的地方予以鼓励,对未达标的地方予以提醒,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勉励其继续努力。除课程内容外,研究生助教与护生积极互动,了解他们对实训的真实感受,听取意见与建议。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作整理归纳,适时向教师反馈。

1.2.2评价方法

①实验室内部管理检查评价。学期结束后,以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为指引,参考医院五常法实施效果的评价[9]。自行设计开放护理实验室内部检查表,由教学主管副院长、教学科和实训教学主管老师,对护理实验室的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操作用物、药品制剂和医疗废物处理5方面进行自查,采用5等级评分,1=差,2=较差,3=改变不明显,4=较好,5=好,总分25分,得分越高说明实验室管理效果越好。②本科护生理论、操作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组织教师对护生进行理论考核,以本学期护理学基础内容命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操作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师统一标准和评分细则,两组护生由相同实训老师对技能考核进行综合评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操作实践能力越强。③护生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自设问卷调查护生对开放实验室管理效果的评价,包括帮助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有助于团队合作、发现薄弱知识点和促进反思、总体管理效果好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是”、“否”2个选项,由研究者发放问卷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填写要求。共发放问卷188份,回收18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学年末实验室内部检查结果

2.2两组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考核成绩比较

2.3两组本科护生对实验室管理效果评价比较

3讨论

3.1研究生助教参与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的优势

3.1.1实验室规范管理得到落实

研究生助教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上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曾经的“管理对象”,又是现阶段的“管理者”,这使他们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兼顾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和护生技能操作的需要,成为师生之间的联络员,使两者联系保持紧密。助教岗位的设立,明确了岗位职责:开放前,研究生助教各渠道收集预约申请,依据上课班级和内容合理安排护生进入实验室练习的时间,准备好相关用物,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配置,并公示于公告栏,护生根据安排有序进入实验室练习。开放结束后,研究生助教督促护生做好环境用物的整理,对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回收再利用,本着资源共享原则方便下一批护生练习所用。研究生助教向刚接触实践学习的本科护生宣传进入实验室练习需遵守的相关制度,以身作则,从细节处落实实验室管理规范,并不断强化护生对实验室维护的意识,使实验室规范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1.2朋辈效应有助于护生反思自身学习,促进护理技能的掌握

由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上升,实验室工作量增大,师资力量普遍紧缺使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未得到跟进。而研究生助教的设立,能有效缓解教师短缺。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经历了临床实践、考取执业证、求职、升学等阶段的磨练,与本科护生年龄相近,存在共同语言的优势及自身学习经历,使本科护生信服从而形成紧密的纽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认为研究生助教参与实验室管理有助于促进反思,实验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这与闻彩芬[10]的研究结果一致。开放式的实验室环境,使得部分护生在练习的同时,作为观摩者参与其中,常常是1名护生在练习,另1名护生拿着评价标准在旁观摩,帮助指出违反操作原则的地方,两者轮流。但护生自身还是初学者,对技能操作也不熟练,指导作用有限。研究生助教在巡视时对护生不规范的操作手法能及时纠正,并结合评价标准讲解,示范操作手法,此时观摩的护生作为反思主体,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使模糊的知识点得以呈现与解决。讨论的过程吸引其他护生加入,促进护生之间交流,加深团队合作学习,课堂知识的重现也有助于加深记忆。从开始零星的质疑扩展到最后普遍的反思,在反思中护生对技能操作的手法要领有更深层次理解。研究生助教作为“学习激发器”,与护生之间的朋辈关系得到很好的利用,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引起护生反思使知识内化吸收。对于护生提出操作技能在临床方面应用的问题,研究生助教有能力结合临床实际加以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展其知识面。这与赵鑫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朋辈效应在提高护生操作技能中起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助教相当于一个连接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的窗口,并能以自身经历给护生一些学习建议,可帮助护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2对研究生自身学习的促进

研究生经历过本科系统的学习与实习,在开放实验室中能发挥“过来人”身份的作用,帮助护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思想上学习上引导护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护士的身份过渡。与此同时,担任助教、协助管理实验室的工作锻炼了研究生自身的协作能力,由于助教身份,促使研究生加强自身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延展,将研究生培养融入到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优势,并促进研究生个人的学习与成长。

3.3建议

3.3.1日常管理细节化,满足护生自学需要

高质量的实验室管理,除在宏观上表现为环境整洁卫生,用物整理规范,设备先进以外,细节处的管理同样需要关注。护生的技能训练主要是在课外的开放实验室进行,故实验室应提供促进护生自学方面的环境支持。研究生助教在管理实验室时,应根据护生该阶段学习课程的特点,结合临床病房、治疗室的设置,将需重点掌握的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制成流程图上墙,便于护生在技能学习初期对照流程图分步记忆操作步骤,有助于培养条理习惯,更快掌握技能操作,以增强其学习自信。临床科室除重要流程制图上墙外,还设有提醒标识牌,以引起操作者重视,使开放实验室更贴合临床实际环境,满足护生自学需要,为护生技能训练带来真实感,体现以护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3.3.2发挥团队优势,鼓励护生参与管理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8

1.1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护理学基本技术为核心,整合、归纳和选取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及重症监护技术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通过设计典型临床病例,依据临床护理工作路径划分模块,采用岗位导向模式组织教学,在强化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人际沟通和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是一个以病人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时间发展为横轴划分教学模块,按病房和手术室护士(主班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制护士以及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岗位任务为纵轴进行情景设计的典型教学案例。本案例模块划分、岗位角色和主要工作任务详见表1。

1.2教学的条件和实施

1.2.1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模拟化病房

模拟病房是保证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模拟病房最好能够配置智能模拟人,利用模拟病房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通过模拟护理工作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护理程序,练习各种操作技能,观察病人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1.2.2教学过程

(1)分配任务:以每班50人为例,10人为一组,共分5组,每组承担1个模块的工作任务。各组的角色任务包括编剧(写脚本)、导演(安排角色和排练)、剧务(物品准备)、病人、家属、医生、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治疗护士等。每组选出1位组长,并配备一位指导教师。(2)资料准备:教师课前及时下发病例、相关模块材料及任务要求。学生按要求积极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见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收集材料。(3)课前排练:按照模块任务和要求,各组组长组织编写脚本、分配角色、准备物品、进行排练。(4)小组展示:每个模块的情景教学均安排在模拟病房/手术室进行。每个模块平均4学时,前2学时全班集中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观摩。(5)课堂讨论:小组组长对整个准备工作和演示过程进行说明和自评,再由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仪表着装、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最后任课教师就本模块及拓展内容进行提问和总结。(6)分组练习:在展示、点评、讨论和总结后,全班学生5人为一组,分为10小组进行练习,参与本模块展示的10位学生,分别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7)总结汇报:每个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上交实训报告,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所有文字材料交教研室存档。

1.3考核方法和形式

全部模块完成后,进入考核阶段。学生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考核前一天抽取病例,每班考核安排4学时,每组平均20分钟。考核分数按照理论提问,单项操作技能,医疗文件处理,综合职业素质(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健康宣教、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的权重进行计算。

2特色与创新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的病例设计独特,教学组织形式新颖。为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1)依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过程划分教学模块,与护士真实的工作路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2)按照病房/手术室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是行动导向高职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的体现,通过对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时效性和完整性。(3)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组织情景教学和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对锻炼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以及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