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例6篇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1

5月12日,Motorola Solutions携其全新推出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亮相一年一度的“2011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全面展示了其所倡导的“医疗信息化无缝移动”理念,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无缝移动

实现优质服务

“MotorolaSolutions医疗卫生行业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护理,在紧急救护、医疗卫生机构、家庭保健与护理等三大不同领域提供支持。” MotorolaSolutions亚太区医疗行业业务发展总监何玉心女士对《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说,“Motorola Solutions专门为亚太市场提供的医疗卫生行业解决方案能够改变患者体验,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和安全通信,从而实现无缝连接。”何女士表示,摩托罗拉医疗卫生行业解决方案应对医疗卫生行业挑战,在成本方面,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其资产;在信息获取方面,能够提供对信息的持续访问,以支持在医院内和在偏远地区提供保健服务;在质量方面,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实现五个正确操作――确认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流程、正确的时间,从而减少医疗事故。此外,在医务工作人员方面,能够增强工作人员之间的通信,以应对医务人员短缺的局面。

此次大会期间,Motorola Solutions展示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其最新推出的企业移动产品ES400企业数字助理(医疗版)、全新 3G WAN MC65企业移动数据终端、专为最严苛的医疗卫生环境提供无线和语音服务的MC55A0企业移动数据终端,以及专供医疗环境部署的全新数字扫描器DS6878-HC和手持式二维扫描器DS6707-HC等等。其中,ES400是Motorola Solutions推出的最小巧、最轻便的企业数字助理,具有强大的移动计算功能和对讲功能,可实现现场采集数据、访问关键业务应用程序和后台系统,非常适合医疗机构人员随时保持对HIS医院信息系统的访问和信息存取。

针对国内确立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体系和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Motorola Solutions企业移动业务医疗行业销售经理陈阳认为,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系统建立后相关数据的完善运用,都离不开无缝的移动信息技术。Motorola Solutions所致力于打造的无缝医疗解决方案,将全程帮助医护人员精准快速地采集患者信息并实时更新,大大方便了医疗机构建立患者数据库,充分完善患者电子病历,并在医疗过程中通过无缝医疗解决方案的应用,实时更新医嘱执行情况,追踪患者信息,使医疗信息系统保持精确的“动态平衡”。

合作伙伴是关键

今年1月4日,摩托罗拉将其个人移动设备业务和家庭设备业务分拆为Motorola Mobility Holdings公司,同时公司更名为Motorola Solutions公司。Motorola Mobility致力于服务个人消费者,MotorolaSolutions则专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业务和任务关键型通信产品及服务,专注于公共安全无线电和手持扫描仪业务,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移动解决方案。

“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2011年Motorola Solutions在医疗行业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何玉心女士表示,“合作伙伴是关键。Motorola Solutions将进一步加深与中国医疗机构和中国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为医院提供定制的、满足实际需求的多样化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以无缝医疗解决方案体现Motorola Solutions致力于改善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承诺。”

具体而言,Motorola Solutions将致力于继续推动中国市场的医疗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化,其举措包括:积极参与中美两国政府共同推进的PPPH 中美医疗合作计划和新加坡iDA计划;为中国市场持续引进针对医疗行业的产品,包括针对医疗定制的耐用、耐消毒的手持移动终端,条码扫描自动识别产品,更适用于医院楼宇内部密集无缝覆盖的无线网络的设备等,并将加深与国内软件开发商的合作,进一步推进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PPH 中美医疗合作计划是在今年初中美政府间合作框架下的一个项目,目前已经有10多家美国企业加入,将致力于把美国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经验推广到中国。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控制商业保险病案审核

随着“新医改”的大力实施,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2014年,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全面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2012年,国家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国家的层面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国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充分肯定了商业保险公司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中的补充作用,开启了大病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序幕。商业保险公司在积极探索大病保险的业务实践中,形成了“湛江模式”、“平谷模式”、“太仓模式”等业务典范。大病保险开办以来,开展地区参保群众自付比例降低,医保报销比例的普遍提高。然而,如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风险,保障医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同时实现商业保险公司的 “保本微利”,让医疗机构和参保群众满意。国内外依据公平合理与有效性,存在采取政府委托经办的方式第三方医疗费用审核的方式控制医疗费用。政府委托经办采取商业保险公司风险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建立起医疗费用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在盈利性动机下能主动介入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诊疗行为,达到更好的费用控制效果。在我国,医保稽核部门对医院医保病案的审核主要采取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家审核等形式。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大病保险社保经办工作的同时,为医保部门提供医保政策宣导、医疗巡查、理赔实时结算、医疗保险精算、健康知识宣教等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提供社保住院病历的专家病案审核服务专项稽查控制医疗费用。本文介绍商业保险公司运用医疗专家资源通过专家审核住院病案的形式第三方协助控制大病保险医疗费用。

一、主要做法

专家审核是监督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即通过三级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疗专家对从医保定点医院调取的归档住院病历进行审核的形式监督医院的医疗行为。医院病案具有法律权威性,医疗专家具有医学权威性,两者结合的专家审核形式能够得到医疗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商业保险公司在承办大病保险工作的同时,运用签约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整合省会城市三级医院医疗专家队伍,对市县一、二级医疗机构的住院病历抽样进行医疗行为审核,发现病历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的诊疗行为,向医保部门汇报专家病案审核分析结果,警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协助医保部门监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

图1专家病案审核流程示意图

专家病案审核工作的运作流程为:第一,市县级医保的稽核部门调取病案。医保稽核部门每季度抽样调取当地一、二级医院的有倾向性住院病案,交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保部门组成的医保联合办公室人员。第二,由大病项目医保联合办公人员初步整理。联合办公室是由医保部门和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共同组建的专门从事大病保险项目经办工作的联合办公部门。联合办公室对医保稽核部门调取的病历原件进行逐页复印,保证不遗漏任何化验单、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主、客观信息,再将整理好的病案复印件交商业保险公司。第三,商业保险公司组织医疗专家病案审核。商业保险公司将病案初步整理后,送交省会城市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疗专家对调取的病案做审核,之后对专家审核内容做整理分析,制作病案审核分析表格,在表格中整理出不合理医疗行为的种类,统计不合理医疗费用,在此基础上撰写病案审核工作汇报小结。第四,反馈医保部门协助医疗监管。商业保险公司将专家病案审核结果定期汇报给医保稽核部门,配合医保稽核部门根据医保定点医院相关管理规定,对当地医院做医疗行为管控,合理控制医保基金费用支出。

二、具体工作举例

医疗费用病案审核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病人医保资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及其他,每个大项再细分具体审核内容。参与审核的医疗专家根据审核内容要求进行审核。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所在部门共计对全省21家医院的215份医保住院病历进行了审核,涉及医疗费用1247万元,审核出不合理病历161件,占比74.9%,审核出不合理医疗费用106万余元,占比8.5%。其中,2013年度共审核病历77份,涉及医疗费用374万元,审核出不合理病历58份,占比75.3%,不合理费用38.9万元,占比10.4%。

2013年审核的58份问题病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情况:

一是不合理入出院。4份病历降低入院标准,其中的3份病历将可在门诊做的手术安排了住院治疗,1份病历可以入住普通病房的安排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2份病历延长住院时间。1份病历住院期间有外出,但住院明细中显示治疗仍在进行,疑似挂床住院。

二是不合理检查。9份病历过度检查;1份病历重复检查;5份病历检查缺失,手术前缺失必要的细胞学检查,手术后切除标本没有送病理,违犯了医疗原则。

三是不合理用药。23份病历存在药品适应症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或无关的情况;12份病历延长无故延长用药时间;5份病历用药品种过多、不必要的联合用药;26份病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2份病历存在贵重药品使用无指征、未让患者填写知情同意书等药品管理问题。

四是不合理治疗。11份病历存在服务过度的问题,提供了疾病非必需的治疗手段;2份病历在手术中使用了不必要的耗材;2份病历服务不当。

五是不合理收费。3份病历存在超标收费的问题;15份病历涉及重复收费、未按实际使用乱收费的问题。

三、结束语

现有审核的方式有逐单审核和抽样审核,商业保险公司的专家病案审核是第三方审核机构的抽样审核。在作者2013年参与的病案审核工作中,已经有医保部门根据公司提供的专家审核的结果,结合其他审核情况,与被审核医院做具体沟通,对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采取了扣除违规费用并收取违约金的处理。如果此项工作能够推广,将是对医疗费用监管的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开,张玲.我国医疗费用第三方审核制度的设计[J].中国医药,2010,8(8):19-21

[2]刘黄梅.成都市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下的医疗费用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2:22-25

[3]陈琳,刘玉秀,杨宝林,等.593例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89-191

[4]杨琳,赵军,杜清香.浅析病案的证据作用[J].中国病案,2014,1:34-35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3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更加看重医疗卫生条件。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称为社会热点问题。医疗卫生事业中,需要拥有完整的医疗纠纷档案,能够作为多方的参考资料,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较好的推动医院发展,为医疗工作者及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有效降低风险及医疗纠纷的数量,能够维护各方人士的合法权益,并为医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医疗纠纷档案;必要性;管理及创新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能准确的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疗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的缺陷不断浮出水面。例如档案保存不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医院档案工作不断完善与创新,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1医疗纠纷档案在医院档案服务中的重要性

1.1医疗纠纷档案的具体内容

医疗纠纷档案和病历档案有所不同。病历档案是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的病症记录及医生采取的治疗措施,病人出院后,以上内容归档成病历档案。医疗纠纷档案是单位与医生、病人与医生在解决医疗纠纷过程中采集形成的档案资料。医疗纠纷解决后,所有与纠纷有关的各种文件都应归档。

1.2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纠纷是指病人或家属对患者诊疗护理过程不满意,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失误,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伤残或死亡,以及在诊疗过程中,加重了病人痛苦等情况,要求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在未表明事实真相之前,统称为医疗纠纷,亦称医患纠纷。医疗纠纷档案是为医院处理医疗纠纷所制定的文件材料,是医疗机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医疗行业从根本上还是一种高风险的特殊行业,医疗纠纷难以避免。从另一角度说,人类的价值观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法律意识得到增强,能够在医疗纠纷中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防止医疗纠纷持续恶化。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与完善,是医院进行管理的重要工作,能够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1.3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纠纷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因医疗管理体制问题出现的医疗档案纠纷有所减少,说明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日渐成效。医疗纠纷产生后,很多医院都只重视医疗纠纷的处理,却忽视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经办部门法制观念淡薄,未能对档案资料及时建档、归档,导致纠纷档案得不到有效规划、管理。这种现状将给纠纷案件查阅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如再次出现类似案例医院不仅无相关案例作参考,浪费医疗资源,不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2医疗纠纷档案在医院档案服务中起到的作用

2.1交流作用

举办医疗纠纷档案的学习交流研讨,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纠纷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行良好交流,吸取借鉴。由此能使医院尽快的融入国内外的竞争市场,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为医疗秩序、医疗安全及社会稳定提供帮助,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2决策作用

通过对医疗纠纷的深入分析,能够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更好的处理医疗纠纷。实际医疗纠纷处理中,要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与新手段,然后对已知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医疗档案中的隐藏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医疗事业建设,为医疗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帮助,为医院管理与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2.3指引作用

医务人员可以对医疗纠纷档案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发挥到实际工作当中,避免工作出现问题,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的经验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及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查阅以往的纠纷档案,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完善自我,增强责任心,使自身的医疗诊治水平不断提高,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出现。

2.4增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医疗档案包含医药学、文书学、档案学、法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医学领域技能知识。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业务素养,管理工作更加完善,能更好的为组织目标服务。

2.5课题研究素材的使用

医疗纠纷档案有各种典例,不断完善、丰富医疗纠纷档案的探讨,使医疗法学和医患关系的处理更加富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妥善处理医患纠纷,更好的为医院及患者服务。

3树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创新特色

3.1服务特色

医院的档案要充分体现服务的特色,通过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运用互联网的信息量传递速度优势,与其他档案机构联网共享档案资源,达到服务范围从窄变宽,服务层面由浅到深的目的。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开拓服务方式领域,增加管理档案的档案财富,做好加工处理促使档案管理内容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3.2管理特色

档案工作的管理应用是发展档案事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档案工作拥有的技术方法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促使其达到档案服务工作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灵魂。所以在档案工作的管理上,要更好的实现档案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动操作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运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数码技术、摄影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的技术水准,达到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在档案管理的模式上,可以把价值小、期限短的档案归为一档,实施分级保管,档案管理室只需在互联网上保留信息。这样方便档案的查找,又可以避免档案多而杂造成库房拥挤,从而还能让档案管理人员有效的开发信息资源,更好为医院服务。

3.3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是各项工作的起点,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以及工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长时间以来,档案工作的宣传过于死板,主要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强调工作要求性质之类的意义,没有形象的具体表达,也缺少艺术的美感。这种宣传形式无法引起大家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目的。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把开放的档案制成课件以动态图的方式展现给需要者,讲述宣传工作效果,会更加明显、生动,令人接受。所以我们在进行档案的宣传工作时要抓住亮点特点,使死板的档案资料变成具有个性化的知识。

4结语

只有对档案管理服务的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才会有文化、有特色,档案事业才能真切的实现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更好的满足患者与职工需求,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段娜.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增强服务利用功能[J].办公室业务,2014(17):198,202.

[2]夏启芝.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医院发展———开展档案达标升级的工作经验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1):170~171.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档案管理 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21-02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档案管理工作也从最初的起步阶段性工作变成了常规性工作,医疗服务档案工作已经被纳入到医疗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中,而且其包涵的内容全面、新式丰富,除了医疗的各项事宜外还包括科研、防疫、药品管理、教学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声像、图表和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可以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素材库。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特点,有效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档案任务。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1 指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起步较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到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为依照,各部门仅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解进行管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有时会遗漏一些应该归入档案管理范围内的档案资料。而且工作缺乏系统性,既没有年初计划,相关部门也不对其进行检查,这也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随意性的重要原因,另外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档案管理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单位还存在不按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对于档案的使用和保存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很容易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归档和档案丢失现象的出现。

1.2 档案管理意识有待于提高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任务是医疗服务工作,各地领导、单位、部门对于医疗服务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甚至存在档案资料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由于档案意识薄弱,自然使其档案工作发展受到来自于包括设施、经费、人员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档案管理工作遭受冷眼,直接影响的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方便使用,有些部门甚至会随意留存档案资料不做归档处理,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安全性、时效性和利用率。

1.3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整体档案意识薄弱现象较为严重,单位所安排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经验不足,还有可能不是专门档案管理负责人员。不仅业务素质有限,而且又不重视知识更新,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进展。档案管理工作其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而且还存在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工作繁杂等特点,显而易见这些地档案专业水平偏低的档案管理人员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档案部门更需要掌握信息、档案处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才培训中,相关部门更注重提高技术人员的医疗素养和专业水平,缺乏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方面的培训计划,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即便参与培训也大都只是形式化而已,不能起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目的。

1.4 档案利用率低,无法体现其真正价值

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发主要处于被动的封闭式状态,仅发挥了文件查阅功能,这也是档案资料最简单的基本属性,这样就使没有被查阅的文件永远处于休眠状态,无法体现出档案信息的真正价值。对于档案的管理模式大都采用分散管理,这严重阻碍了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在进行决策时也无法为相关部门提供宏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的档案信息资料,这也是导致档案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1.5 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发展不同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大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设备、人员结构、技术水平以及规模扩展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具体的安排。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计划和投入相对较少,甚至并没有将其纳入到规划之中,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发展脱节。其具体表现在管理技术落后、管理设备陈旧、管理设施不齐全、管理人员不专业等方面,使档案管理无法适应医疗和时展的需求,大多数单位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法甚至有些单位由于医疗面积紧张还会出现强行占用档案用户现象。这样就使服务面临着推动档案信息保障的后果。

2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拓展档案归档范围

坚持在国家档案生下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为指导,依照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县卫生管理的档案管理机构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指导,并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以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的不断提高。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要将档案工作视为重点工作来抓,要将其纳入到工作议事日程之中,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安排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不断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这也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根据该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逐渐建立起健全的档案接收、保管、整理、统计、鉴定、利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严格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各负责人也可以按照职责要求和归档范围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积累等各项工作。完善的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言,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医疗、科研、防疫、药品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所产生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

2.2 提高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要增强单位领导和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也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增强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的档案意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重点内容来抓,要使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一样得到同步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宣传,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管理者以及全体职工都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员工自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管理者能够认真履行自己职责。

2.3 促成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在医疗建设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划要包括档案管理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内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需求,加大档案管理建设力度,从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在技术方面提供支持,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实力,构建一个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发展形成同步发展的局面。

2.4 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对档案的深层开发来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其能够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服务。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服务意识,使档案资源能够为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服务。还要积极地开展多样化的创新研究活动,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开发,以为使用者提供多方面、准确的、有效的信息资源。另外,还要重视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工作,不断反思工作中的不足,通过改进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地发挥其社会效益,不断提高自身的作用和地位。

为了促进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建设进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积极地吸收社会上的档案管理人才,同时加大对档案工作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从而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军,张云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档案管理[J].中国病案,2010(8):1-2.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5

摘要: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是商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根本。商业保险的业务特征和金融属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相对还不充分。近年来,社会医疗体系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责任保险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保险和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宁夏保险业在医保合作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应用和发展可以促进商业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推动社会医疗体系健康运行。

关键词:商业保险;医疗机构;合作模式;社会管理

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是商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根本。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的业务特征和资金融通的金融属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还不充分。近年来,社会医疗体系全面构建,商业医疗保险、责任保险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保险和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商业保险社会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推动社会医疗体系健康发展。

一、商业保险推进社会医疗体系建设的需求和环境

(一)商业医疗和责任保险的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身体健康和医疗服务的要求明显提升,商业医疗保险和交通事故责任保险迅速发展,成为人民群众需求最直接的保险类型,对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一方面,高责任、高赔付使保险公司面对着巨大成本和压力。另一方面,高事故、高费用使得商业保险公司与投保患者身担重负。商业保险公司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可行方式,方便业务开展,促进赔付支出合理化。

(二)商业保险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缺失

从保险业务核保到理赔环节,商业保险公司需要医院方配合调查的事项种类繁多,保险的补偿机制也需要医院对疾病诊疗费用的合理化管控;商业医疗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变化增加了其对疾病诊疗、健康体检业务的承接需求,保险公司与医院的合作更加紧密。但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与医院单独合作的模式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也无法在合作协议中体现保险公司对医院配合调查和医疗费用控制的话语权。商业保险公司迫切需要通过合作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力,降低经营风险。

二、商业保险推进社会医疗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

2012年6月,中国保监会在《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中要求保险业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提出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充足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的建议。但在目前,保险公司尤其是保险分支机构兴办、投资医疗机构的情况还比较少,条件成熟的保险机构也不多,保险公司必须首先探索出一条与医疗机构合作管理的新模式,适应当前发展。

医保行业合作管理是目前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模式。通过保险业协会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组织,合作管理,专项作业,通过保险行业监督实现医疗诊治管理规范,通过医疗机构配合实现保险理赔服务的高效便捷,有效降低商业保险行业经营成本和管理风险,进一步增强了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辅助和补充功能,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共赢的合作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保险和医疗服务,为商业保险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提供新的思路。

三、医保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宁夏保险业于2005年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保险行业协会医保合作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宁夏医管会),通过强化对医疗相关险种的风险管控协作,搭建了保险业与医疗卫生行业、卫生行政部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渠道。宁夏保险业医保合作管理工作动手早,模式好,见效快,为实现医保合作目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宁夏医保合作管理的工作模式

1.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医保合作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医保合作管理专业委员会。宁夏保监局组织引导宁夏保险行业协会于2005年8月正式设立宁夏医管会,专门负责医保合作管理,集合全区16家产、寿险公司,各公司分管运营工作的负责人和核心理赔业务人员担任委员。二是完善医保合作管理的组织架构。宁夏医管会内部实行功能性项目执行小组制管理,建立了由委员决策会议为决策组织、由主任委员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的三级六项执行小组架构,明确规定组织构成、职责及工作规程。三是建设医保合作管理的管控体系。通过建立内务管理制度,制定医管会管理暂行办法、信息联络管理办法等内务管理办法,确定准入退出流程及运行规则,明确成员单位及委员权利义务,确保医保合作管理体系顺畅运行。

2.确定合作模式,制定医保合作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是选择定点医院,统一合作标准。宁夏医管会集中组织对全区132家医院进行考察,确定商业保险定点医院,每年对医保双方合作情况展开评估,调整定点医院名单,及时清除不符合医保合作要求的医疗机构,考察和审议新申请加入的医疗机构,审议合格的及时补充。二是签订合作协议,促进合规经营。统一制定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协议,组织保险业与医疗服务、伤残鉴定行业集中签署,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三是统筹资源利用,联合对外管理。四是建立信息平台,促进行业交流。建立医保合作管理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按月通报定点医院诊疗服务行为;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追踪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五是规范调查流程,提高合作效率。建立保险调查人备案管理模式,成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医疗相关的保险调查,宁夏医管会统一制作保险调查人证件,统一备案管理。

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医保合作管理的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重大违规诊疗案件定期反馈制度,弥补管理缺口。各成员单位及时报告不合理诊疗事项,在理赔结案案件中,筛选不合理诊疗行为的典型案件,按月反馈定点医院,及时沟通处理意见。二是建立定点医院机构和个人的服务标准,树立优秀典型。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配合程度、病案检索服务三项考评标准。三是建立成员单位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群体性、特大和重大保险事故案件,及时通报案件信息,集中服务,减少环节,快速处理。四是建立医保互动培训和联合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保险知识培训,通过设置“商业保险客户理赔指南”展板,播放“理赔报案温馨提醒”,延伸对保险消费者的服务范围。

(二)医保合作管理实现的社会效益

1.实现医、保、患共同规范。当前,大部分的商业医疗保险实行按比例赔付,并在保险合同规定了赔付的药品和诊疗手段范围,医疗价格水平和医疗档案管理是患者和保险公司共同关注的重点;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尤其是非公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也促进了医疗机构对规范诊疗的内部需要。医保合作管理可以通过保险业监督实现过度医疗控制和医疗档案规范,可以通过医疗机构配合实现定点医疗救治和及时理赔服务,极大的满足了保险消费者乃至更多患者的需求。通过医保合作管理,宁夏地区的医疗服务环境和保险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院的大处方、大检查等不良医疗行为得到有效纠正,消费者挂床、逆选择等虚假医疗和保险投机行为得到控制,保险公司拒赔、惜赔现象得到根治,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和医保纠纷。

2.实现医、保、患共同受益。医院诊疗费用管理得到明显改善是医保合作管理的最直接成果。通过理赔案件的审核控制,促进定点医院诊疗费用的合理化,使得医院管理更加规范,老百姓医疗得到实惠,保险公司成本有效控制

3.实现医、保服务共同提升。一是通过保险公司对体检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审核筛选,形成了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模式,

有效推动医疗机构诊治管理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二是通过合作管理,为保险客户信息收集提供专门通道,简化了调查手续,提高了核保和理赔工作效率,通过统一管理,也提升了调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服务能力,降低保险公司管理成本,提升保险消费者满意度。三是从数据收集、过程调查、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医保双方内部管理、夯实医保工作基础,为患者咨询、公司调查和医疗改进提供保障,有效提升了医、保双方的内部控制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四是通过定期信息通报和经验交流制度,建立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对不合理诊疗案件反馈和重大案件的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提升医保合作服务水平。

4.商业保险行业影响力显著扩大。一是提升了保险行业在医保合作中的地位,形成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制衡协作的形势。合作管理集合了保险公司的业务优势,借助特约体检医院的设立和对定点医院的评价管理,实现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平等合作、制衡规范的权利。二是通过医疗定点医院的宣传和更多合作活动的举行,加大了保险行业的宣传力度,更多非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加入,各医疗机构对保险公司和商业保险客户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四、医保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

总体来看,医保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市场化方向,扩大医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积极开发适宜需求的保险产品。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借助医院的信息平台,研究分析医疗患者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发适宜老百姓需求的保险产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功能,提升保险消费者的保险保障水平。

二是积极开发保险增值服务项目。努力寻求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合作事项,以保险增值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机构合作配合的主动性,从而继续提升医疗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对医疗诊治费用的制约作用,巩固和加深医、保、患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形成行业合力,提升保险消费者满意度

一是搭建寿险特约体检管理平台。各家寿险公司为防范风险及提供专业体检服务,均需要与医疗机构签署特约体检医院合作协议,解决这一问题可借助医保合作管理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统一评估分析,实现寿险特约体检联合管理,提升保险行业体检服务水平。

二是建立统一的行业理赔服务标准。人身保险公司医疗保险产品种类多,理赔标准差异大。在理赔程序、疾病确认、诊疗限制和自费药品名录的设置方面各自为阵,极易引发保险消费者不满。在保险行业与医疗机构的深入合作后,需要逐步建立统一的理赔服务标准,对同一理赔事项执行相同的理赔程序和确认尺度,加强行业信息交流,提升服务水平。

(三)加强政策研究,继续推进社会医疗体系健康发展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6

一、目前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科室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2、由于认识程度不同,各科室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3、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档案的分头管理和分散保管现象严重,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装具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物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二)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医疗服务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对社区医疗服务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四)档案信息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偏低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发利用档案仅满足于“查阅文件”的被动封闭式的状况,只是发挥其简单的自然属性,使大部分档案信息处于“沉睡”状态,从而失去了档案存在的价值。同时档案的分散管理也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和开发利用,档案室也就不能提供综合性、宏观性、整体性强的档案信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档案利用率的低下。

(五)档案管理尚未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近期和远期规划中,一般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模、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则。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无法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一些单位由于医疗用房紧张,挤占档案用房现象普遍。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档案管理与医疗服务的不协调发展必然导致档案信息的开发不足,并最终导致医疗服务丢失档案信息保障的后果。

二、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社区医疗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由县卫生管理部门档案机构负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具体监督和指导。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各种载体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各单位应根据工作实际配备1-2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档案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档案工作各环节的运行有章可循,使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归档范围进行收集、积累和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增加档案管理的综合性和独立性,编制统一的分类大纲,把各门类的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系统地进行整理,统一分类编号。完善的制度与职责,将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人员管理档案更加规范,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二)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医院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各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领导、管理者、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三)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规划,促进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制定中长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设计和建设,要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规模和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档案管理的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的用房条件、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重视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还应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提高档案信息的基础质量,扩充档案的种类,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有文字、照片、录像甚至光盘等电子档案,而且利用方便,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专职档案人员及兼职档案人员都应做到持证上岗,学历层次应在大专以上,有条件的应参加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考试,取得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